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佬都爱我-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桐花也不需要回应,“赵家那样的她还不满意,一心就想往外跑,我看那丫头真是读书读糊涂了,城里有什么好?值得她父母家人都不要了!”

    眼看她怒气又要起来,姜芮边切咸菜,边轻声说道:“学校里老师都说宝珍成绩优秀,将来准能给妈争光。”

    一句话就把王桐花的火气浇灭大半。

    要说她这辈子,在家做姑娘时不受疼爱,嫁了个丈夫也没大本事,分明她的容貌在一群老姐妹中最出色,可却最郁郁不得意,唯一能让她挺起腰杆的,就是生的一儿两女出色又孝顺。

    长子且不说,只论两个闺女,整个西山生产大队的社员都知道,杜家两个女儿,大的手脚勤快,性子软和,家务农活一把好手;小的外向活泼,还在公社上念书,成绩能把一干小子压得抬不起头来。更值得一提的是,姐妹两个还都长得好,就像一棵枝头上开出的两朵花,队上那些小年轻嘴里不说,哪个心里不念着杜家姐妹?

    想起小女儿拿回来的成绩单,王桐花心中动摇,她虽嘴上赌气说城里没什么好,可到底好不好,各人心知肚明。

    赵家自然是不可错过的好人家,多少姑娘眼睛往赵家几个儿子身上飘,那天赵家人上门,王桐花美得眉头都飞扬了。

    但大城市的诱惑同样不小,若她的小女儿能成为西山大队头一个大学生,那是何等的风光!

    可以说,这二者对王桐花具有不相上下的吸引力。

    “丫头,你说公社那些老师说的话能信么?囡儿真的能考上大学?”

    将切好的咸菜堆到碟子里,姜芮擦干净菜刀,“老师们教了几十年,对于学生的水平肯定有数,他们说宝珍能考上,八成就能上。”

    王桐花听后,心中的天平偏了。真要她说,她还是希望小女儿留在身边嫁人,但杜宝珍明显不愿意,又哭又闹折腾得厉害,这个女儿性子向来好强,王桐花和丈夫也不敢强着来,就怕她一时想不开。

    可是要她就这么放弃赵家,王桐花又觉得好像有人拿刀子割她的肉一般。

    她又是自得又是苦恼,自得于小女儿的出色,又遗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恨不得把小女儿分成两个人。

    正这么想,她忽然注意到一旁低头忙碌的大女儿,心头一动。

    她是没有两个小女儿,但她还有一个大女儿啊!既然宝珍执意要考大学,为什么不让宝琴嫁去赵家?

    这两年不是没人上门要给大女儿说亲,可王桐花自己苦日子过怕了,就想给女儿挑个条件好点的,一直都没应下,如今这赵家可不一般。

    赵家是队里数一数二的好人家,赵大丘跟几个儿子个个都有手艺,大儿子和他农闲时养蜂,提起甜滋滋的蜜,哪个不是馋得流口水?小儿子在县城唯一一家国营饭馆当学徒,多少人抢破头的好活儿,因这个,赵家饭桌上连油水都比别家多一些。至于这次准备说亲的二儿子,更是在部队里当了十几年兵,听说已经是个不小儿的官儿了!

    越想,王桐花越觉得这事靠谱,心里的念头逐渐笃定,眉间皱起的褶子一下子松开,抬头再看懂事的大女儿,眼中就带了几分欣慰。

    就算赵家是因小女儿才上门来提亲,可她的大女儿也不差呀,况且她又听话,不会像宝珍那样闹。

    姜芮——或者眼下该叫她杜宝琴,对于王桐花的心思变化一清二楚。

    大约半个月前,杜家小女儿杜宝珍不慎掉进水库,恰好被回乡探亲的赵南救起。当天杜家人就上门道了谢,几天后,赵家人又来了一趟杜家,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说合两个年轻人。

    可杜宝珍不愿意,那天晚上,家里爆发出一场争吵,一直持续到今日。

    原主杜宝琴那时候就知道,依照以往的经验,爸妈肯定拗不过妹妹,若家里舍不得放弃赵家,最后这件事,多半落到她身上。

第91章 民国大帅13() 
订阅率不足的小可爱;请48h后来看;看不到清缓存!清缓存!

    杜宝珍伏在书桌前,遮遮掩掩的不知干什么,过一会儿就要回头看看她的动静,似乎生怕被她看见。

    姜芮知道她跟韩文柯一直保持着联系;眼下这样,多半是在给对方写信。

    过了许久;外边传来一阵响动,张丽云和赵大丘告辞了;王桐花将人送到门外;回屋后就把姜芮喊去。

    “丫头,你赵叔他们刚才来,说赵南挺喜欢你的,赵家人对你也很满意。他家的条件你知道,大队里找不出第二户;配咱们家,是咱们高攀了,所以我和你爸想了想;没什么可挑剔的;这桩亲事就算定下;你觉得怎么样?”

    姜芮低着头,轻声说:“我没什么意见。”

    “那就好、那就好。”王桐花面带喜色;又说:“还有一件事;原本我和你爸觉得;日子不用订得太着急,三五个月、半年后都成,可是阿南的情况跟别人不一样,他这次回来探亲,下次再回来,就得等一年了。所以赵家的意思是越快越好,最好能够在阿南这次回部队前,就把婚事办妥。紧是紧了点,不过你张婶也说了,该准备的东西,他们家都会准备全,家具床铺三大件,别人结婚有的,你也都有。虽然妈觉得有点急了,可想想阿南的年纪不小,多拖一年就是空等一年,你说呢?”

    时间确实有点赶,那天见面时,赵南说过,他这次探亲假是一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两人决定现在结婚,那必须在一个月内把全部事情办完。要知道,一般人结婚,从相看人家到定下日子,再到真正办喜事,多少也得要半年。

    但姜芮无意往后拖延,时间越长,变数越大。

    虽是如此,她却不能马上同意,否则在人看来就太迫切了些。

    她抬头看向王桐花,眉间为难地皱着:“妈,我想一个晚上行么?”

    “当然行,”王桐花连忙说:“这是大事,是得好好想想,不着急,你要是实在觉得不行,妈再去赵家跟人说,让人往后延。”

    当晚,姜芮安安稳稳睡了一觉,第二天跟王桐花说,她同意了。

    赵家跟杜家的亲事这才算真正提到明面上来,大队上的人也前后得了消息。

    现在姜芮走在路上被人遇见,人家都要调侃她几句,她一概只微微垂着头,嘴角抿着腼腆羞涩的笑。

    看她乖巧害羞,旁的人也不好太过,说说笑笑就罢了,心里却都在感慨,杜有福那样的老竹,竟能生得出这么一颗嫩笋。

    又有人说,光看家境,杜家与赵家是不相配的,可杜家的这个女儿与赵家儿子却配得很。

    本地有个习俗,两家口头说下婚事后,双方的亲戚要结伴去对方家中看一看。

    女方这边的人,主要看男方家的房子、看家底,看小伙子有没有能力。而男方到女方家中看,则是看家里整不整洁,姑娘勤不勤快,爱不爱干净。

    等两边都看完了,才把两个年轻人的八字拿去算日子,之后男方就要准备三大件,到女方家下聘。

    过年前几天,杜家这边,姜芮和王桐花,以及几位阿姨婶婶一起去了赵家。

    杜家大婶天生是个大嗓门,在院子外就嚷嚷开:“丽云妹子,我们上你家讨茶水喝来了!”

    赵家人几乎是立刻就迎了出来。

    姜芮看见赵南,他站在张丽云身后,穿着一条军装长裤,上面一件白衬衣,套着灰色毛线衫,袖口挽起,露出一截健壮结实的小臂。

    赵家请客人到堂屋坐下,端上两大托盘花生瓜子和水果。

    姜芮原本立在长辈身后,突然被大婶推到了人前,她那婶婶还哈哈笑道:“我们宝琴带来给你们看了,阿南在哪儿呢?”

    于是赵南也被推了出来,两人面对面站着,姜芮满面羞红,不敢抬头,赵南则直直杵在那里。

    周围的长辈见了,笑得更加欢快。

    最后还是张丽云解了围。今天说到底,是两家亲戚的交锋,没他们当事人什么事,她让赵南带姜芮出去走走。

    出了堂屋,姜芮才抬起头,看向赵南:“我们去大坝上看看吧?”

    赵南正在思考该带她去哪儿,听到提议,当即同意。

    “等一下。”看他这就要出门,姜芮又说:“要不要把外套穿上?外边风大,别着凉了。”

    “好,你稍等。”赵南大步回屋,拿了外套,临走想起什么,又往回走了一趟。

    赵家在水库上,出门往下走一段缓坡,就到了大坝。夏天,坝上是人们乘凉的好去处,这个季节却没什么人。

    两人并排走着,中间隔了一臂远,走过了半个大坝,都没有说话。

    寒风吹在脸上,有点凉,姜芮突然停下脚步。

    赵南虽然目视前方,但余光一直注意她的动静,看她停下,立刻跟着驻足,回身看她。

    两人的身高差了一个脑袋,姜芮看他,需要微微仰着头,赵南则得低头。

    他与她对视了一眼,眼神便不自然地游移开,下一瞬又游回来,等发现她还在看他,又马上移开。

    姜芮弯起嘴唇,轻轻笑了一声。

    赵南紧紧抿着唇,嘴角几乎成了一条直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生气了,但若仔细看就能发现,他的耳廓整个都是红的。

    “你要带着我一直走到什么时候?一句想跟我说的话都没有么?”姜芮软声问他。

    赵南喉头上下滑动,惜字如金地吐出一个字,“有。”

    一直插在兜里的左手伸出来,在姜芮面前摊开,里头是一把被他捏得有点变形的奶糖。

    “要不要吃糖?”他问。

    姜芮稍稍愣了一下:“你刚才不说话,就是在考虑要不要请我吃糖?”

    赵南答非所问:“茜茜说好吃。”那两包糖他…妈收着,不知放在哪里,这些是他刚才去赵茜茜那儿拿的。

    他想了想,又说:“围巾和糖被妈拿走了,下次再买。”

    所以他一直沉默,是因为原本准备要给她的礼物被没收,心里有点别扭?或许因为失信于她,还觉得有点没面子?

    姜芮笑着拿起一颗糖,剥开外面的包装纸,里头还有一层糯米纸,她把糯米纸和白白的奶糖一同放进嘴里,甜味在嘴巴里蔓延开,伴随着一股奶香。

    “甜甜的,很好吃。”姜芮弯着眼睛说,脸颊被糖撑得鼓起一块。

    赵南没说话,盯着她白里透红的脸蛋看了一会儿,忽然动手,几下把手里所有奶糖的包装纸都剥开了,递到姜芮跟前。

    足足有七八颗呢,要是一口气吃下去,都甜得发咸了。

    姜芮踮起脚尖,伸出一根细白的手指头,在他手掌中拨了几下,把糖分成两份,抬眼看着他说:“咱们一人一半。”

    赵南并不爱吃,但在她的视线下,只点了点头。

    他们两人你一颗我一颗,不远外的赵家,躲着客人回房、准备偷偷吃糖的赵茜茜,伸手在枕头下一摸,整个人惊呆了,“我的糖呢?!”

    “宝琴你是没看见,那天我把这几条围巾收起来的时候,这小子的脸色那叫一个闷,他以为我不让他送你呢,犯起愣来,一个人把院子里那堆木头都给劈了,你看,就是那些,办了场喜宴都还没烧完。等下次咱们家没柴烧了,我就再干点什么让他不高兴,说不准他能把一年的柴都劈好。”张丽云奚落自己

    儿子。

    李小娥在一旁插嘴:“难怪那天我看妈对着院子那块地琢磨,原来是怕二弟把地劈裂咯!”

    姜芮捂着嘴直笑。

    赵南木着脸,任她们三人取乐。

    那天结婚,姜芮坐在赵南的自行车后,从杜家到了赵家,今天回门,又坐自行车回去。

    她还穿那身红色碎花棉袄,脖子上系着一条时髦的羊毛围巾,头发扎成低马尾,额前梳着刘海,脸色红润,笑意盈盈。任谁见了,都说杜家这个女儿嫁得对,去赵家是享福去了。

    还没进杜家院门,就听到小山楂的哭声。

    “爸、妈,我回来了。”姜芮和赵南并肩走进院子。

    王桐花急匆匆从屋里迎出来,“宝琴和阿南来啦,快进屋。”

    赵南也叫了声妈。

    “哎、哎。”王桐花搓着围裙应下。

    “小山楂怎么在哭?”姜芮接过赵南手上的篮子,放在饭桌上,左右看了看,又问:“爸呢?”

第92章 民国大帅14() 
订阅率不足的小可爱;请48h后来看,看不到清缓存!清缓存!

    因为这事还没有眉目;两家都默契的不曾声张。特别是杜家;只有姜芮和王桐花夫妇知晓;王桐花就是想找个人说道说道也不能。

    她看着大女儿平静的神色,心里直摇头;她是真的有点儿忧心。

    按理说;赵家和杜家私下既然有了这样的打算,那两家就该来往得比从前频繁些;她也想让女儿多在张丽云面前走动走动,留个好印象,以后如果真的成了一家人;在婆家才能少受点为难;可是又怕这样太过于上赶着,反倒叫人看轻。说来说去;还是自家家境太差;底气不足;才有这么许多顾虑。

    姜芮将南瓜在屋外墙根下排成一排;抬头对她说:“妈,南瓜已经不长了;我想明天把那块地整一整;您说之后要种什么好?”

    “那地你别管;等你爸和你哥下工;让他们两个男人去干。丫头;你以后尽量不要大中午干活,咱们家就你最白,别给晒黑了。”

    姜芮笑了一笑,又说:“明天宝珍回来,要不要去换几个鸡蛋,给她带上?”

    王桐花眉心拧了一会儿,又往屋内看了看,叹气道:“再说吧,你嫂子快生了。”

    生完孩子得坐月子,若是条件好的人家,三五天就杀一只鸡,用鸡汤给产妇补身体。杜家没有那样的条件,王桐花又不是苛刻的人,做不出要儿媳干熬的事,只能想方设法囤一些蛋,再托人买些红糖,也算聊胜于无。

    在这样紧急的事情面前,她只能先把女儿杜宝珍往后挪一挪,等张小华坐完月子,再考虑她了。

    家里四只成年的兔子,食量不小,姜芮每隔一两天就要上一次山挖兔子草。这天挖完草准备下山,迎面走来两个人,是赵大丘和他大儿子赵东。

    赵家人会养蜂,几个蜂箱就在山上一颗大树下,每日干完农场里的活,或者是农闲时,赵大丘就会带着儿子上山看看蜂巢的情况。

    这是姜芮第一次在山上遇见他们,山路狭窄,她避让到一旁,小声喊了句赵叔。

    赵大丘忙应下,等走远了,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问赵东:“刚才那是?”

    “是杜家大女儿,”赵东看了看周围,接着说:“妈不是说给阿南相看了个姑娘吗?就是她。”

    等赵大丘回到家,就对张丽云说:“杜家那姑娘不错。”

    张丽云给他打了洗脸水,奇怪地问:“没头没尾的,哪来这么一句?”

    “早上我跟阿东上山,遇见那姑娘了,她还跟我打了声招呼,我都没认出来。”赵大丘擦了把脸,将毛巾丢回脸盆里,又撩起手水来洗手,“大早上,山上一个人没有,她就已经干完活要下山了,比咱们家几个都勤快。”

    张丽云说:“我老早打听过了,那姑娘在家,家务活都是她一个人包圆了的,而且人看着腼腆,没什么话,可路上遇见了,叫人又叫得勤,性子说不出的好。”

    正是因为觉得杜宝琴好,张丽云才下了决心,非要赵南回来跟人见见,不然要是晚了,只怕会被别人捷足先登。

    想到这个,她皱起眉头不满道:“阿南的回信也该来了,怎么到现在都没消息?难道那臭小子真的不同意?”

    话音刚落,赵茜茜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来,“妈,二哥来信了!刚才在路上遇见邮递员,我顺手带回来。”

    当天晚上,借着暮色,张丽云又去了一趟杜家。

    杜有福和儿子杜宝强刚把屋后那一小块地翻了,一家人才吃完饭,桌面都没收拾。

    见到人来,姜芮忙叫了声张婶,给她搬了张椅子,又去灶房倒了碗茶,才收拾了碗筷拿去洗。

    张丽云笑眯眯地看着她走出去,转头看向王桐花,真心实意地说:“妹子,你养了个好女儿。”

    王桐花见她神情,就知带来的是个好消息,心下安定了一大半,谦虚道:“宝琴话少,就知道干活,嘴笨着呢。”

    “这有什么?”张丽云摆摆手,“像宝琴这样踏实乖巧的姑娘,才惹人疼。我这次来是为了什么,相信妹子你也猜到了,我们家阿南今天来信,说今年过年要回来探亲,我在想,是不是让两个年轻人见一见?”

    她们两人在堂屋说话,杜家其他人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了。

    屋里,张小华坐在床边洗脚,压低了声音对杜宝强说:“看到没有?真叫我猜对了。”

    杜宝强坐在一旁,过了许久才说:“赵家也挺好的。”

    张小华瞪他一眼,“你懂什么?”

    在别人看来,赵家当然是不错的。赵大丘跟儿子赵东会养蜂,别人一年到头连白糖都见不到,他们家拿蜂蜜水当白开水喝。二儿子赵南当兵,有十几年的军龄,又是部队军官,每个月不知有多少津贴。他在部队里管吃管住,国家发多少钱,就能存多少钱,这么多年下来,得是多大一笔?赵家女儿赵茜茜跟小儿子赵北都是职工,不靠土地吃饭。

    可以说,赵家就没有闲人。

    以张小华看,如果杜宝琴嫁的是赵东或者是赵北,那确实是非常不错的,可她偏偏对上的是赵南。

    赵南是谁?是军人啊,是有军衔的啊,听起来多好!

    实际上呢?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他不过是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一次家的男人罢了。

    嫁给这么一个人,一年又一年守着空房熬日子,跟守活寡有什么区别?还得另带伺候他一大家子。

    若让张小华来选,虽然杜家日子穷,杜宝强又笨,可比起外在风光的赵家,她还是宁愿选择现在现在这个枕边人。至少每天夜里,她渴了、热了,有人爬起来倒茶,替她打扇,脚抽筋了,能有人替她揉上半夜。

    这男人是没本事,可他疼她,知冷知热。

    张丽云走后,王桐花进了灶房,脸上掩藏不住喜悦,“丫头,赵南过年就要回来了,到时候你们俩见见。”

    “好。”姜芮应下,将洗干净的碗倒扣着淌水。

    王桐花接手,把碗放进碗橱里,又喜滋滋地说:“刚才你张婶儿没避讳,都跟我说了,她以往也给阿南相过不少女孩子,他从来都见也不见,这是第一次松口,说明他肯定喜欢你呢!”

    姜芮低了头,收拾灶台,“妈,现在说这话太早了吧。”

    王桐花笑眯眯的,“不算早不算早,也就是你这孩子害羞,等你们两个见过面,咱们两家就该商量商量婚期了。对了,丫头,从现在开始到过年,这段时间剪下的兔毛,你都自己攒着,到时候换了钱,买一块布做新棉袄。我看去年玲玲那丫头穿的红棉袄就好看得很,咱们也做一身一样的,穿起来肯定比她更好看!”

    “家里最近不正要用钱?我那两身旧的还能穿,不做新的了吧?”姜芮一面说,一面把傍晚在后院田埂上挖来的马齿苋翻出来,准备烧锅水烫一烫。

    “放着我来。”王桐花拿过她手中的篮子,“家里的事妈会想办法,再怎么困难,给你做一身新衣总还是有的,都两年没做了,这次要见阿南,总不能穿旧衣服去。你打些热水回房洗洗,早点睡吧,这里交给妈。”

    姜芮洗漱完躺在床上,透过窗户,望向晴朗的夜空。

    赵南同意回来与她见面,这件事她并不意外。

    她确实答应了原主杜宝琴,要好好扮演她,可自己的任务也不能放下。虽然说,想要完成任务,她有许多时间可以慢慢来,但身为杜宝琴,一个年轻的姑娘,是经不住岁月拖累的。

    所以,她必须在短时间内,引起赵南的注意。

    那张寄去的照片,被做了手脚,她在上头留下一丝灵气,当赵南接触到照片时,那一点灵气沁入他的身体,会让他觉得心神宁静、平和。这一点不同,应该能够让他对照片上的人产生一些好的印象。

    而若是别的人接触照片,并不会有什么感觉,那一丝灵气只对赵南起作用。

    因为,她是他的药。

    因为这事还没有眉目,两家都默契的不曾声张。特别是杜家,只有姜芮和王桐花夫妇知晓,王桐花就是想找个人说道说道也不能。

    她看着大女儿平静的神色,心里直摇头,她是真的有点儿忧心。

    按理说,赵家和杜家私下既然有了这样的打算,那两家就该来往得比从前频繁些,她也想让女儿多在张丽云面前走动走动,留个好印象,以后如果真的成了一家人,在婆家才能少受点为难,可是又怕这样太过于上赶着,反倒叫人看轻。说来说去,还是自家家境太差,底气不足,才有这么许多顾虑。

    姜芮将南瓜在屋外墙根下排成一排,抬头对她说:“妈,南瓜已经不长了,我想明天把那块地整一整,您说之后要种什么好?”

    “那地你别管,等你爸和你哥下工,让他们两个男人去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