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佬都爱我-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芮捂住嘴;眼中笑意潋滟。

    张小华看在眼里;也有点想笑;忍住了;干咳一声,怕场面尴尬,找着话头:“对了,我听张婶说,阿南你参军已经十多年了,当初当兵的时候才多大年纪呢?”

    “十六岁。”赵南放下茶杯,有意无意地把杯子推远了点。

    “还是个半大孩子呢,离家那么远,可真不容易。不过,我看别人当兵,每年都能回来一趟,在家里住个半个月一个月,怎么都没见你回来?”

    “军种不一样,有时会有特殊任务。”

    张小华半懂半不懂地点点头,往姜芮那儿瞧了一眼,玩笑般说:“你这样忙,以后结婚分居两地,两个人都得辛苦了。”

    赵南似是跟着她的视线,也往姜芮那儿看了看,才说:“我的军衔够了,家属可以随军。”

    “那挺好的啊!”张小华意外,她还以为跟军人结婚就得两地分居,跟守寡一样熬着呢。

    她还要再说什么,见饭菜上来了,便暂时止住。

    刚才点单,姜芮点的是个素菜,张小华点的也只是半荤,可菜上桌时,却足足有五个,其中三个都是大菜,梅菜扣肉,红烧蹄膀,九转肥肠,一道道香喷喷油旺旺,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杜家一年到头,也就只有年底公社发的几斤肉,能叫肠胃沾点荤腥。肉一提到家里,就被王桐花用粗盐细细的腌了,吊在灶台上头的横梁上,每次做菜最多割下二指厚的一小块。那一丁点肉得从腊月里一直熬着熬着,熬到正月出头才算吃完。

    平时想吃肉,除非是自家养的,不然没肉票,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像这样来饭馆里吃,吃的米面需要粮票,吃的肉需要肉票,就算是吃一根油条,还需半两精细粮。所以这年头,农村来的人是不敢下馆子的,因为你没票,人家根本不卖你。

    张小华只知赵南是军人,应该有票,却不知他竟有这么多。刚才在供销社,买围巾买糖果,看他拿钱拿票,也是眼都不眨的。

    不久前她还在心里念叨,要是让她选择,赵南这样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的军人,和杜宝强那样,能够知冷知热的男人,她宁可要选杜宝强。可现在在如此糖衣炮弹攻势之下,她毫不坚定地动摇了:有吃有喝,还要男人做什么?

    她再去看赵南,只觉得他原本就高大的身形,似乎又高大了些,后背还闪闪发着金光。

    她又转头去看姜芮,却见这小姑子依旧只是嘴角噙着一点含蓄的笑,两个梨涡浅浅旋着,整个人又文静又秀气。

    她暗叹一声,从前怎么会觉得这位小姑子傻?真正聪明厉害的人,从来不是那些爱争蝇头小利的。

    等米饭端上来,张小华就没工夫想那么多了,她几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才没让自己太过于狼吞虎咽。饶是如此,一顿饭下来,也没怎么见她抬头,饭桌上一时安静。

    姜芮小口吃着米饭,只夹小油菜和萝卜下饭,偶尔夹一筷子梅菜。

    赵南注意到她的举动,立刻问:“不合胃口么?”

    “没有,味道很好。”姜芮笑了笑,看着他说:“都很好吃,只是我不太爱吃肉。”

    被她看着,赵南只含糊地应了一声,又扒了几口饭,才似乎觉得刚才的反应不行,补了一句:“不吃肉对身体不好。”

    “真的么?”姜芮偏了偏头。

    张小华更是惊奇道:“宝琴竟然不喜欢吃肉?太不会享受了,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肉好吃?况且阿南说得没错,总是吃素,身体里没有油水,怎么受得住?”

    平时在家,她偶尔还能吃到蛋,骗骗自己的肚子,当做是荤食。现在回想来,似乎真的没见过杜宝琴吃荤菜,连鸡蛋都极少吃。

    张小华主动挑了一块瘦多肥少的扣肉,放进她碗里,“不爱吃肉,那就少吃肥的,多吃瘦的。”

    饭馆大厨手艺好,扣肉烧得酱红油亮,汤汁粘稠,带着一股醇香,一看就知味道极好。姜芮却苦恼的盯着它看,眉头微微皱起,好一会儿才夹起来,咬下一小块。入口咸香,肉炖得软烂,瘦的不柴,肥的不腻,比她想象中满嘴油腻的情况好得多。

    那俩人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看,见她吃了,张小华赶紧问:“怎么样,好吃吧?”

    “嗯,好吃。”姜芮点点头。

第168章 异族蛮王11() 
订阅率不足的小可爱;请48h后来看;看不到清缓存!清缓存!

    这一阵子;姜芮挖兔子草挖得更加勤快,差不多整个后山都已经给她跑遍,队上附近的田埂路边,更是时时能看见她的身影;有时候去河边洗衣服,回来时,手中都捏着一把蒲公英。

    鸡蛋和红糖换回来后;都被王桐花郑重地放在米缸里;谁都不能擅自去动。

    又过几天,张小华腹痛,在家里生下一个女孩。

    张家人第二天就来了,她妈和嫂子一人挎着一个布包;包里是用旧衣给小孩缝的衣服;进屋后,从布包底下翻出一包晒干的桂圆。

    张小华看得红了眼眶;她娘家条件跟杜家没差多少;为了这一包桂圆,家里不知要花多少功夫。

    新添一个孩子,多了不少事;杜家几人做了分工。杜有福和杜宝强白天要到队上挖水渠;下了工后;负责把家里大水缸提满;还得侍弄后院那块自留地。姜芮仍旧照顾几只兔子,以及一家三餐。王桐花有经验,夜里跟张小华一起睡,帮她照顾孩子,白天洗洗尿布。

    张小华月子不能出门,吃饭都在房间里吃,每天早上一碗红糖小米粥,一个蒸鸡蛋,中午鸡蛋羹下饭,晚上除了饭菜,再加一碗桂圆红糖水。隔一两天,姜芮再去打鱼的人家里提一条鲫鱼,炖汤给她下奶。

    这样的饭食,虽然比不上富裕人家,但已是杜家人力所能及的了,这阵子,全家都勒住裤腰带,先紧着她跟孩子。

    星期五晚上,杜宝珍回到家中,看过小侄女,就被甜滋滋的香味引到灶房。

    姜芮刚把桂圆炖好,准备端到房里去,一回头,便见杜宝珍站在身后,眼睛直直盯着她手中的碗,口水直吞。

    “这周回来得挺早,先去洗把脸吧,马上开饭了。”

    “好。”杜宝珍嘴里应着,脚下却挪不动步。她这学期住在学校里,学业任务比从前繁重,伙食却还不如家中吃的好。从前她还嫌家里南瓜粥加的是糖精,不如白糖有味,现在一天到晚,嘴巴淡得直吸手指头。

    姜芮瞧出她的馋劲,无奈道:“这桂圆是嫂子家里人送来的,给她补身子,咱们不能吃。”

    “我知道。”杜宝珍深深吸了两下,一脸渴望,“我就闻闻味道,姐你不用管我。”

    姜芮去了趟屋里,回来后,杜宝珍还在灶房吸着残余的甜味,瞧着又馋又可怜。

    她摇摇头,拿出装红糖的罐子瞧了瞧,从里头找出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塞进杜宝珍嘴里。

    “唔好吃!”杜宝珍顿时眯起了眼,甜着嘴说:“还是姐疼我。”

    “行了,去把饭桌摆一摆,叫爸妈和哥吃饭了。”

    “嗯嗯,好。”她得偿所愿,蹦蹦跳跳往外跑。

    杜宝珍这股馋劲,一直到张小华出了月子,家里顾及上她了,才有所缓解。

    年底公社分粮食分红,除了钱,也给各家分了几张布票棉花票等。

    王桐花等一家人都在时,于饭桌上,把几张票将用在哪里一一说来,讲到布票,她看了姜芮一眼,脸上带着几分喜色,“今年的布要给宝琴做新衣服,其他人都往后靠靠。”

    “不是还有多吗?妈,我也想做新衣服。”杜宝珍拉住王桐花的手撒娇。

    王桐花没什么威力地瞪她,“宝琴要相看人家,才做新衣服,你凑什么热闹?”

    杜宝珍惊讶:“姐要相人家?我怎么不知道?!”

    “你一个小孩子,读书就好,知道这些做什么?”王桐花不理她,转头交代姜芮:“明天就去公社上,将兔毛卖了,把布和棉花买回来,要是太晚,好的花色都让人挑走了。”

    姜芮点了点头,见杜宝珍闷闷不乐撅着嘴,轻声劝她:“小山楂还没有新的棉衣,多出来的布,先给她做一身,你是姑姑了,要让让小侄女。”

    小山楂就是杜家新添孙女儿的小名,大名还没取。张小华听见姜芮的话,感激地看她一眼。

    吃过饭,杜宝珍跟在姜芮身后进灶房,“姐,你要相的是谁?跟咱们一个大队吗?”

    “对。”姜芮如实说来,“就是之前救了你的赵南。”

    “是他?”杜宝珍又是一惊,“怎么会是他?姐跟他认识?”

    “先帮我烧把火。”姜芮把碗筷收进锅里,添上半锅水,指挥杜宝珍烧水,然后才说:“算不上认识。”

    杜宝珍坐在灶下,添了把柴禾进灶膛,听见她的回答,皱起眉头,“你跟他都不认识,这样不是很奇怪吗?姐,你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喜欢的人?”

    姜芮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杜宝珍盯着灶膛里的火,好一会儿后,像是说给她听,又像是自言自语,“我绝对不要这样”

    张小华恰好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走动,听见她们二人的对话,心中哼了一声,回到屋里,看杜宝强惬意地泡着脚,更是来气,上前就对着他的木盆踢了一脚。

    “又怎么了?”

    “你说我怎么了?”张小华压低嗓音,气咻咻道:“刚才饭桌上,宝珍都快把咱们囡儿的新衣抢走了,你连个屁都不放!”

    杜宝强挠着脸颊,“妈也没说要给她。”

    “那是因为宝琴开了口!如果她不说,以妈的偏心,你以为那块布还能落到囡儿头上?我算是看明白了,这宝珍就是个吸血虫,把一大家子吸干了,就供养她自己一个人!”

    “没必要说这么难听。”杜宝强皱了眉。

    “呵”张小华冷笑,想到刚才听的话,她杜宝珍说什么绝对不要像杜宝琴那样,真是个天大的笑话。她让全家人养着她一个,念书、考大学,将来去了大城市,是鸡窝里飞出的凤凰,和他们这些农村人不同,当然就不用像她们这样了!也不想想,如果没有杜家人为她做的一切,没有杜宝琴的牺牲,她还能不能说出这种风凉话?

    “咱们等着瞧吧,看看你们杜家宝贝着的这个妹妹,将来能给你们什么回报。”

    第二天,姜芮去供销社选了一块红色印碎花的棉布,从给自己量身、打板、剪裁,她都在王桐花的指导下完成了。

    杜宝强结婚时,家里买了一台缝纫机,因为很少做新衣,已经放在角落里积了灰。杜宝珍把它翻出来,每天闲时踩一踩,花七八天做成了一件新衣服。

    她成为杜宝琴这么长日子,觉得这件事最有趣,于是又花两三天,把小山楂的新衣也做好了。

    转眼便到腊月底,王桐花翘首等着,终于等到赵南回家探亲的消息。

    张丽云很快与她说好两个年轻人见面的时间、地点。

    因为是初见,两家长辈不好太早碰面,但又不能让姜芮一个人去,杜家人商量过,决定让张小华陪同。

    那天早上,姜芮吃完早饭,就被推进屋里打扮。

    张小华将自己出嫁时的家底都翻出来,给姜芮描了眉,嘴上涂了点红,在她的强烈抗拒下,才没往脸上抹粉,不过她长得白,不抹也没差什么。

    描完眉,梳起两条麻花辫,换上一身新衣,姜芮从房里出来,王桐花与杜宝珍一时愣住。

    好一会儿,杜宝珍才反应过来,“姐,你今天太漂亮了!”

    “确实不错。”王桐花喜道。

    张小华笑着说:“宝琴手艺就是好,看她身上这件棉衣,瞧起来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人家穿着鼓鼓囊囊,就她心思巧,在腰间收了一下,看起来洋气多了。”

    杜宝珍直点头,绕着姜芮转了一圈,挽住她的手:“姐,明年我做新衣服,也要你这样的,你帮我做吧?”

    “我看,明年宝琴就不在咱们家了。”张小华笑眯眯地说。

    王桐花看了眼天色,叮嘱两人:“时候差不多了,你们出发吧,别让人等太久。宝琴姑娘家不好意思,小华你是她嫂子,该说的就说,该问的就问,别冷场。”

    “我知道,妈放心吧。”

    姑嫂二人手挽着手出门,路上遇见的人看见姜芮,都要再看一眼,才好奇问他们去哪儿。张小华一概只说去公社置办点年货。

    两人走到公社,远远看见汽车站点下站了个人,瞧他背影,挺拔得似一棵青松,又像一柄宝剑。

    张小华附在姜芮耳边小声说笑:“就是他吧?瞧着挺精神。”

    姜芮抬眼看去,那人似有所感,回过头来。

    姜芮收好竹篮,看了看王桐花的脸色,没多嘴,坐下来端起自己那份早饭。

    桌上四碗南瓜粥,一碟咸菜,其中两碗粥上各放着半个鸡蛋。

    鸡蛋是紧俏物,要不是家里养了几只兔子,隔一阵拿兔毛跟兔崽换点蛋,饭桌上真连一点荤腥都没有。

    不是没试过养鸡,可鸡跟兔子不同,光喂草没力气下蛋,放出去散养又怕被套走,喂粮食吧,杜家人多,壮劳力却少,每次分得的口粮,只够自家人汤汤水水混个饱,哪有余粮?

    因此,那蛋也不是人人有份,杜家六口人,只煮了两个鸡蛋。队上刚收完稻谷,农场活不多,家里就两个男人干活,得让他们吃点好的,儿媳张小华怀着孩子,要补一补,杜宝珍念书费脑,每天也有半个蛋,至于王桐花和杜宝琴,只能就点咸菜干了。

第169章 异族蛮王12() 
订阅率不足的小可爱;请48h后来看,看不到清缓存!清缓存!

    午饭吃得并不是很愉快。

    小山楂睡了没多久,醒来又开始哭,张小华回屋去哄她,一直没哄好。孩子哭嚷个不停,让人心神不宁,杜宝强跟进去;不知说了什么;两人忽然吵起来。

    姜芮要去劝架;被王桐花拦下;她说:“你现在是客人;坐下吃饭;我去看看。”

    这就是出了嫁的姑娘;回娘家就是客人;在婆家却也不是自己人。

    后来张小华和杜宝强被劝下;但是场面依旧有些僵;王桐花大约觉得被新女婿看了笑话不好,没多久就悄悄跟姜芮说,让她和赵南先回去;下次再来。

    他们俩人走后;杜家的气氛更是低沉。

    张小华抱着小山楂轻摇;眼睛却恨恨瞪着杜宝强。杜宝强垂头坐在门边。

    杜宝珍见氛围不对;也不敢多说话;悄悄地摸回房里去。

    王桐花沉着脸站在桌边。

    “妈;我带孩子回我娘家住几天。”张小华忽然说。

    王桐花皱起眉头:“娃还在生病,病养好了再去吧。”

    “不敢养了,”张小华提起嗓音,“这才病了一天,就有人嫌我们母女烦,嫌我们碍事,还是早走了好!”

    “我没有那个意思。”杜宝强闷声说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孩子哭了,你一动不动,坐在那跟吃了秤砣一样,还有脸跑来问我怎么一直让孩子哭?她为什么哭你不知道啊!昨天她在家睡觉,我上山挖兔子草,要是有人在旁边看着,别让她踢被子,她能着凉?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凭什么要我一个人带?你既然什么都不管,那孩子生病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资格来拿我的过错!我告诉你杜宝强,这件事没完!”

    她的嗓音有点高,惊醒了孩子,又开始哭。

    张小华哄了两声,自己也抹起泪,回房就狠狠甩上了房门。

    王桐花揉着额头,只觉得脑仁疼,叹着气对杜宝强说:“她现在气头上,说了什么你听就好,别跟她呛嘴。下午我帮你看着,不会让她真的回张家去,你上山去挖点草喂兔子,晚上回来说些好话。孩子生病,当妈的比你着急心疼多了,你要是搭不上手,就少说两句。”

    现在还是正月头,要是就让儿媳妇抱着生病的孙女回了娘家,别人得怎么说他们家?

    杜宝强闷不吭声背着背篓出门去。

    王桐花看着面前一桌子没收拾的碗筷,再左右看看,杜有福在院子里修一柄锄头,刚才的争闹似乎没入他的耳朵,张小华房门紧闭,隐隐还能听到孩子的哭声,杜宝珍的房门也是关着的,这家里似乎只剩她一个人,她下意识想要喊杜宝琴来帮忙,一个宝字到了嘴边,才想起来大女儿已经嫁人了。

    她怔怔立了一会儿,忽然觉得有些头晕,撑着桌子缓缓坐下,许久后叹了口气。

    回到赵家,张丽云见他们俩人这么快回来,有些惊讶,但她没多问。

    “难得今天是个大晴天,你嫂子说要烧水洗头洗澡,要不要一块洗?”

    “好啊,等我换身衣服就去烧水。”姜芮说。

    李小娥在灶房里听到,便说:“我正在烧呢,快烧好了,弟妹直接拿桶来提水就行了。”

    姜芮还是回房换了衣服,“嫂子和小波先洗吧,我看他已经坐在板凳上等了。”

    李小娥从灶膛后探出头看了一眼,就见到赵小波脱了裤子,正在大太阳底下遛鸟,又好气又好笑,“这臭小子!”

    她没再推让,让姜芮接手烧水的活,自己拿木桶装了热水提去院里。

    赵南从外面提了两桶凉水进来,倒入大锅中。

    “中午是不是没吃饱?”姜芮小声问他。

    赵南摇摇头,“饱了。”

    “骗人。”姜芮拆穿他,“你在家能吃三大碗干饭呢,中午只吃了两碗,还没加满。去院里拿几个红薯和芋头来,我给你埋在火堆里,很快就好了。对了,多拿几个,一会儿分小波吃。”

    赵南又出去拿了几个红薯芋头,姜芮让他坐在自己旁边,两人围着灶堂烤火。

    “今天没被吓到吧?其实嫂子人挺好的,就是这两天孩子生病,她心里着急,才会跟我哥吵起来。”

    “没事。”赵南说。

    姜芮拿着他的手掌玩,有一下没一下的挠手掌心,赵南有时忽然合拢手掌,把她的手指抓住,有时却被她溜走,两人就跟比着劲似的,一个要抓,一个要跑,看谁比谁灵敏。这种小孩子都嫌幼稚的游戏,两个人头碰头,竟玩了许久。

    张丽云几次经过厨房门口,都见他们二人玩得浑然忘我,她在心里直摇头:可别是二儿子的傻气过给儿媳妇了。

    水烧好,赵南又帮忙提回屋里去。

    冬天,农村人想洗一次澡不容易,一是烧水费柴火,二来天冷,穿着衣服都瑟瑟发抖,脱光了洗澡更得靠勇气。一般都是等到一个大晴天,烧几大锅热水,全家人排着队洗。有那不爱干净的,整个冬天洗不了几次澡。

    姜芮周身有灵气,可将灰尘挡在外头,比寻常人干净得多。虽然如此,她还是每天都用水擦拭全身,三四天洗个大澡。就这样,刚开始王桐花还说她乱烧柴火。

    她洗完,换上干净的衣物,出门准备叫赵南一起来把木盆抬出去,结果看见赵南也在洗澡,跟赵小波一样,就在太阳底下洗的,不过赵小波脱得光溜溜的,他好歹穿了条裤头。

    赵南原本正往身上冲水,见她从屋里出来,水瓢差点掉到地上,手忙脚乱地接住,背过身去。

    “躲什么呀你?”张丽云看他险些把水瓢摔成八瓣,就冲他嚷,“又不是黄花大闺女,哪里不能看?你妈我看你从小看到大,见我说什么了么?”

    “妈,二弟是躲着弟妹呢,人家小夫妻脸嫩。”李小娥正要去水边洗衣服,笑着搭了一句。

    “还脸嫩,再那嫩有他媳妇儿嫩?我看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一句话逗得姜芮李小娥咯咯直笑。

    赵南接住照片看了一眼,拿起一同寄来的信细读。

    那信是张丽云口述,赵茜茜代笔写的。大意是说家里替他相看了个很好的姑娘,要他无论如何,近期或者年底请个探亲假回家,跟人姑娘见个面,解决一下人生大事。末尾放下狠话,若他不照办,张丽云就要找上部队领导,让领导关心关心下属了。

    信读完,赵南眉间皱起了个浅浅的川字。

    上次他回家探亲,从水库救起一名女子,张丽云得知后,就有意无意地试探。他以为这次是他…妈不死心,将那姑娘的照片寄来,没想到却是姑娘姐姐的。也不知这短短一段时日,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竟有这样的转折。

    他将照片和信装回信封里,黄色的封壳渐渐遮盖了照片上的人,那画面似乎是慢动作一般,从翘起的唇角,到旋开的梨涡,再到含笑的眉眼,直至全都不见。

    郑彬一直在旁边,等着他的反应,可他收好信,却又拿起文件继续看了。

    “老赵,你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一点都不动心?别害羞嘛,跟老哥哥说说,哥可是过来人,你看这里,都是经验!”郑彬边说边拍胸口。

    “三营训练计划部署完毕了?这次演练有不垫底的决心?”过了半天,赵南慢吞吞从文件中抬起头来。

    郑彬给他噎得直捂胸口,颤着手指他,好一会儿才说出话来,“老赵!这话过分了啊!什么叫不垫底的决心?难道我三营就整天垫底了?你二营的兵能耐,我们三营也不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