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星启华娱-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农家的炊烟徐徐升于空山新雨后

    清蒸蹄花以大豆入味口感更香稠

    闷火肝腰烹出色香只消两滴料酒

    。。。

    夏树淡淡的,迷人的嗓音中,一副生动的画卷缓缓拉开。

    雨后,农家炊烟袅袅,灶台旁挂着熏肉,蒸笼里蒸煮着的是清蒸蹄花,一道闷火肝腰真在进行中,主人家刚加入了一点料酒。

    画面感太强,寥寥数句,让听众的口水“哗”一下就流了出来。

    那这个正在做饭的人呢,他是谁?

    弄了一桌这么丰盛的晚餐,他在等谁?

    一定是个很重要的客人吧?

    …

    老翁盼归少年人

    他两颊已清而瘦

    碗碟里夏耘秋收

    源远流长全凭

    此间四季一双手

    异乡的游子哟

    但且勿忘姥爷家

    那一杯二锅头

    。。。

    高潮唱起时,观众们情不自禁的就尖叫了出来。

    所有的铺垫,整个故事,全都清晰了起来,做饭的是个清瘦的农家老翁,所有的食材,都是全凭一双手在四季里辛勤劳作换来的。

    他在准备了最丰盛的晚餐,在等着,异乡打拼,即将过来看望他的外孙。

    多年未见,只希望他还没有忘记姥爷家的那一杯二锅头。

    人们的感动中,歌曲结束。

    夏树这次二宣的本意,就是放出主题曲,以及为第一期“烧烤”主题造势,所以才会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他随手又点了一个记者:“你来问吧。”

    “夏树老师,我们都知道《舌尖儿》是一部关于美食题材的纪录片,那么除此之外,这部纪录片还有什么特点吗?跟其他美食题材的综艺或纪录片相比,又有哪些不同?”

    夏树一本正经地说:“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舌尖儿》这部纪录片,和那两者比,不一样的地方是很多的,至于哪里不一样,你到时候开播了自己看就知道啦。”

    刚才还很严肃呢,怎么忽然就开始搞笑了。

    “咦~”记者嘘声四起,真的是绝情大坑货啊,有你这么回答问题的吗?

    等于没回答!

    “咳咳,开个玩笑,你们冷静点。”夏树微笑,“《舌尖儿》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我们的初衷是通过美食这个窗口,让观众更多的看到华夏人、人和食物、人和社会的关系。”

    “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华夏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华夏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华夏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你们都看过宣传片了,应该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相信,观众一定会喜欢这部纪录片的,谢谢。”

    完美的文案。

    有记者还要再问,却听夏树说:“希望大家关注《舌尖儿》第一期,《烧烤的诱惑》。”

    skbshge

第345章 首播() 
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夏树重生以前,《舌尖儿》播出前真没什么声音,那个时候,纪录片压根就没人看,直到《舌尖儿》横空出世,纪录片才刷新观众们的三观,说《舌尖》带飞纪录片真没毛病。

    如今,在夏树的影响力下,《舌尖儿》毫无疑问的成了当前最受观众关注的网络节目。

    有的时候,观众期待值太高不见得是好事儿,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网络,赵毅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所以,他很紧张。

    宣传是到位了,他却觉得可能太过火了,夏树做事,要么就不做,一出手不轰趴所有人是不罢休的。

    为了达到预期,他决定首周放出两期,《烧烤的诱惑》以及《自然的馈赠》,并且将时间稍微对调。

    毕竟,《烧烤的诱惑》在选择店铺时,多少会存在“卫生问题”,先用纯天然把观众勾住再说。

    时钟转到九点整,创维视频将两期节目上传,《舌尖儿》正式开播。

    伴随着墨染水中的特效,金黄色的稻穗落下,充满华夏古典丝竹韵味的配乐奏起,一秒就让人鸡皮疙瘩起来了。

    用华夏古韵、华夏水墨画来衬托华夏美食,一股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当片头最后定在一片肉上,瘦的红肉纹理勾勒出山川,肥的白膘组成溪流瀑布云雾江流,一首小船飘荡在江流上,美得无法直视。

    弹幕飘过。

    …

    “嘶…”

    “这配乐搭配美食组成的水墨画,好有感觉!”

    “哈哈,不能说美如画了,它就是一幅画啊!

    “帅炸了!!!!!”

    …

    进入正片,旁白简短的介绍开门见山带进本集主题——

    自然的馈赠。

    镜头没转入观众们预先的厨房,而是把所有人的目光,带进了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里。

    “咦?”

    “不是讲美食吗,怎么先出现的是人物?”

    嗯,先出现的不是食物,而是人物——

    “单珍卓玛和妈妈,在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

    “松茸!”

    当谜底揭晓,镜头从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转到了现代化灯火通明的高档餐厅里,大厨正在精心的料理一份炭烤松茸。

    前面镜头语言中,主角绝非松茸,而是采集松茸的人。

    到了这里后,主角才是松茸,从切片,到下锅,大量的近景特写全聚焦在食物上,一整套勾人口水的镜头操作猛如虎。

    再伴随着旁白撩人的声音:“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香…”

    看着松茸片在炭炉上被烤的金黄,听着炭火热力逼出的松茸中的水分与油混在一起滋滋作响发出曼妙的声音,瞬间就让人垂诞欲滴。

    “拍得太美了,这镜头用得真好啊。”

    显然,现在夸镜头用得好,太早了,超神的镜头语言应用才刚刚开始。

    观众们口水还没擦干净,画面又转回了云南,凌晨三点,卓玛一家人就出发了。

    “如果不早出来的话,别人在我前面,我就什么都找不到了。”

    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话语,要如何努力才能收获,才能成功之类的,也没有吟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无需过多的感慨劳动者的不容易,因为在他们眼里,就讨生活罢了,我不快点就没了,如此简单。

    自然不是总有馈赠的,努力也不一定就会获得相对应的回报,今天卓玛的收获不少很好,量少,品质也不高。

    卓玛背着筐挤在收购点前的人群中,手足无措的看着四周的人在讨论今天的收获,收获丰厚的人开怀大笑。

    卓玛心急、焦虑、沮丧的表情神态以及动作,被镜头完美的捕捉到了,一股莫名的心酸感就涌上了没以为观众的心头上了。

    镜头还在补刀,卓玛那一天没有挖到满意的松茸,晚上在家里吃饭时,家里整个光线都是昏昏暗暗的。

    火光中暗淡的面容,粗糙黝黑的手,绵软无力的猫,再加上家里的昏暗的全景。

    没有欣欣向荣,也没有歌舞升平,只有愁云惨淡,让观众的心情也变得忧伤着急起来。

    但这就是生活啊,沮丧完了,第二天继续打起精神,再出发!

    总会有好运气的,不是吗?

    雨后的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当高亢、嘹亮、悠长的山歌唱起时,观众们浑身都布满了鸡皮疙瘩,头皮发麻,鼻子一酸。

    “她们今天会有好收成的,对吗?”

    嗯,没错。

    卓玛今天的收成很好,喜笑颜开,背景音乐都变得欢快愉悦了起来。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会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村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人们从自然获取资源,接受自然的馈赠,又保护着自然,无形中体现着一种感恩的情怀。

    而感恩也正是当下社会所缺少的,人们为了私利,毒奶粉、地沟油等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频发,道德沦丧的事情见多了后,卓玛小心翼翼掩盖住菌坑的动作,顷刻间就击中了人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

    让人情不自禁的就鼓起了掌,心里点了一万个赞,只有这样,自然的馈赠才会源源不断啊。

    观众们还感概着,画面镜头一转,

    “取最新鲜的冬笋切寸断,下重油。加各种调味料,即成为江浙一带最常见的家常菜。”

    油闷冬笋,很普通的一道家常菜。

    这道菜,却是费劲了摄制组的心血,采挖冬笋的时间一般为霜降至次年立春之前即10月下旬至次年2月初,通常为农历九月至十二月最为合适。

    《舌尖儿》立项的时候,是农历二月,也就是阳历3月,找这些冬笋,可是让夏树绞尽了脑汁。

    还好,黄天不负,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井冈山笋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特写镜头贴近食物的拍摄,整个烧制过程看得人不断的咽口水,出锅装盘的那一瞬间,观众们的心情就像那弥漫开来的热气。

    弹幕又一次飘过。

    …

    “好饿!!!”

    “太过分了吧!”

    “最新鲜的笋,一定很爽脆吧?”

    。。。

    比起只有特定地区才能生长的松茸,笋常见多了,在华夏各地都有。

    观众们全部打出gg。

    …

    “不行了!真扛不住了!”

    “妈,冰箱里还有啥吃的吗?”

    “我要叫外卖!”

    …

    粉丝们总算明白夏树为什么要把这部纪录片放在这么晚播出了,好大一盘棋。

    堪称“用心险恶”!

    这个时间点,恰好是宵夜时间,晚饭早就消化完了,看着一道道美食,胃在不断加速蠕动,胃液无处安放,肚子咕咕作响。

    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年代,什么柳州螺丝粉,油闷冬笋,老子打开外卖app三十秒就能在附近找到,二十分钟内就送到。

    然而,别管现在点外卖有多方便,观众们根本无法从视频中转移视线30秒以上。

    观众们才抄起手机,屏幕锁都没点开,画面上,延时拍摄的春笋破土而出。

    随后配乐《daretodream》响起,天籁女声史诗梦幻般的哼唱!

    磅礴大气?

    圣洁光辉?

    来不及细想,第三道美食,诺邓火腿闪亮登场。

    …

    “我大诺邓上镜了!”

    “大理的给我顶起来!”

    “火腿你选诺邓的?我大金华表示不服!”

    “树爸爸偏心,为什么不选金华火腿?”

    。。。

    别说点开外卖app叫外卖了,观众们刷微博和朋友圈都忙不过来了。

    镜头的微距的运用,将诺邓血肠的晶莹剔透展现的淋漓尽致,给人一种油而不腻,好似入口即化的感觉。

    乡间柴锅上冒起的腾腾的热气,莴笋炒火腿,火腿炒饭!

    每次放做菜的全过程,从一开始的切菜,到下锅,这就是一整套勾人口水的过程。

    尤其是最后一个镜头,总是把做好的菜放到盘子里这一步骤,在前面做了大量铺垫,最后这一放,犹如点睛之笔。

    看得人垂诞直下三千尺,让吃货们按捺不住那可蠢蠢欲动的心,恨不得一头扎进电视里,敞开肚皮,大快朵颐。

    食物为载体,情感为依托。

    除了美食的诱惑之外,片子里还不断的穿插着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完全摆脱了传统纪录片说教的套路。

    并且以往美食类节目里常见的烹饪大师、美食名家,精湛厨艺和繁复过程,在这片子里通通被淡化,镜头对准的几乎全是平常人的平常蔬饭,就连享用美食的时候常见的夸张的“食后感”都没有。

    而是选择在人们最朴素情感的把握上下功夫,无论是质朴纯粹的人情味儿,还是浓郁的乡愁别绪,亦或是普通人劳碌的艰辛,片子里细腻的刻画总能在一瞬间击中观众们内心的柔软,击中观众们的泪点。

    藕夹的制作过程很动人,而职业挖藕人聚在昏暗简陋的小棚子里一起吃晚饭的场景更动人。

    都不需要拍他们吃的饭菜多可口,昏暗的灯光下,饭碗里蒸腾而起的热气缭绕。

    看看那一张张狼吞虎咽的脸,听那扒饭时和筷子和碗碰撞的声音,观众们脑海里就一句话——

    吃得好香啊。

    挖藕人接受采访:“就是一个腰疼,一个胳膊疼,一个腿呀有点酸,还有个胃,不好受。我家老婆他也说了,他说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因为长期受湿遇寒,这些挖藕人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关节病,但他们却还都喜欢冬天,不是天冷挖藕容易,而是天气冷了,吃藕汤的人多,藕的价格就会涨。

    “我们肯定希望藕的价格高啊,都是为了生活,多挣几个钱。”泥泞的荷塘里,挖藕人一张张笑脸,举着自己挖上来的藕,淳朴地笑着。

    观众们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我们在市场看到那个藕啊,我们心里就有一种感觉。。。”

    这话就有点儿套路了。

    说几乎冠冕堂皇的话表达一下自豪感。

    但是神奇的细节又来了,被采访的小哥还没说完,旁边生啃着藕的工友们就抢答了:

    …

    “这个藕是我们挖出来的,这是不是出自我们的手。”

    “那肯定有这种感觉。”

    “有一种亲密感噻。”

    …

    一切都是这么的自然,清新,质朴,看不到一点点的矫揉造作,真实得让人的心里抑制不住的感动。

    而这种感动还在继续,镜头转场到吉林省的查干湖上,凌晨,骡子拉着车在冰面上奔跑的画面,让人看得肾上腺素飙升。

    “十五岁开始干,一直干到现在都77了,你说多少年?始终没离了这个‘鱼界’,没离水没离鱼。”石把头拿着酒杯,对着镜头。

    他脸上的自豪之色藏不住,举起杯子一饮而尽。

    石把头是有资格自豪的,在他的指挥下,拉起网来的一瞬间,震撼人心的一幕来了。

    满屏的鱼!

    配乐《daretodream》再次燃起,旁白再告诉观众没有发现的细节,拉上来的鱼没有小的,全都是重量两公斤以上的大鱼。

    “只有老把头知道,这正是查干湖上心口相传的严格规定,冬捕的渔网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疏的网眼,只能网到五年以上的大鱼,这样,未成年的小鱼就被人为的漏掉了,猎杀不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吕氏春秋·义赏》有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传统保留了下来,有的却快要被淘汰了。

    吉林的结束,便是广西海边的高跷捕鱼业曾经无比兴旺,如今只剩下了最后五个会的人了,让人感概不断。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比起用这个东西捕鱼,开渔船入海,运用高科技装备寻找鱼群,显然收益更高。

    节目来到最后: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傍晚,圣武撑着船回到岸边,他要把今天采到的莲藕用笘布盖起来。”

    “来年春节,石把头又会独自上冰,春天五十万斤鱼苗将会重新投放到湖里,老人仍然期待冰湖里的馈赠。。。”

    在旁白的结语中,出现过的人物,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开始闪回,温馨、鼓舞、感动。

    skbshge

第346章 引爆() 


    “啊?这就结束了,时间过得太快了吧!”

    “没看够啊,首播不放两集,好意思?”

    “拍得太好了,《舌尖儿》赛高!”

    …

    观众们期待已久的《舌尖儿》前两集播放完了。

    夏树果然没有让粉丝们失望,依然保持着一贯的高品质、高水准,让人欲罢不能。

    粉丝们甚至连片尾字幕配乐都给听完了才,再三确定没有今晚没有第三集后,才肯关掉电视。

    这个时候该做什么呢?

    如此好看的纪录片,首先当然是刷微博发朋友圈分享。

    然而,事实上,这件事情只能排第二。

    看完了节目,感动槽是满了,但是肚子却全空了,排第一的肯定是想办法解决一直在咕咕作响的肚子。

    …

    “妈,我的泡面你放哪了?”

    “什么叫你的,这是我的,昨天你发誓要减肥后上交给我的!”

    “我不减了!”

    然而,还是慢了一步,老妈先下手为强了!

    女儿委屈巴巴地扁起了嘴:“母上大人,那我怎么办?”

    “你早点睡觉呗,还嫌不够胖啊?俗话说的好呀,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六月更加肥,七月继续悲,八月待室内,九月肥上肥,十月相亲累,十一月无人陪,十二月无三围。”

    “哎呀,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嘛,我最爱你了,一人一半好不好?母上大人,我帮你烧水,你分我半碗,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女儿撒娇卖萌加满地打滚,跑去烧水了。

    “得得得,别忙活了,泡面它终究只是一碗泡面,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出吃宵夜去。”

    “耶!”女儿按住妈妈就是一顿么么哒!

    “别蹦了,快去拿手机找找,哪里有那个、那个什么来着?对,油闷冬笋!”

    “哎哟拜托,我的母上大人呀!现在初春了,哪来的冬笋?只有春笋,咱们去喝碗藕汤吧,这个一年四季都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补益脾胃。”

    “唔,行,那我们出发吧。”

    。。。

    有泡面的吃泡面,没泡面的…

    该叫外卖叫外卖,不然就呼朋唤友的宵夜摊走起。

    而苦逼一点的,比如大学生们,零食存货没有了,宿舍大楼已经熄灯关门,出不去外卖又送不进来。

    他们只能先到夏树和创维视频的微博下面轰炸一番:“夏树深夜放毒丧天良,你给我粗来!”

    或者,在朋友圈里求助信息来一条,可怜巴巴的:“救命啊,哪位好心人可以是施舍我一碗泡面,干脆面也行啊,有木有呀有木有,我可以出双倍价钱买。”

    没有回应,只能默默躲被窝里玩手机。

    而机智一点的,已经在和宿管大叔吃着火锅了,怎么做到的?

    首先,溜到楼下确定电脑正在播放《舌尖儿》,然后不就好办了吗?

    “叔,来来来,先抽根烟,我们503这有点好东西,您给瞧瞧。”

    “啤酒?”

    “这可不是普通的啤酒,这可是冰冻的啤酒,半打。”

    “哟嗬!”

    “我们这儿还有好东西呢!”

    “牛肉卷?”

    “何止牛肉卷,羊肉卷,牛肉丸子章鱼丸子热狗火腿肠应有尽有,嘿嘿!再看看这包是什么?重庆火锅汤底!麻辣的!”

    “怎么着?”

    “加上我被你没收的电磁炉,还在你这吧?嗯,你就说吧,这火锅咱们要不要搞一下?”

    “你们藏的东西是多啊!?”

    看着舍管咕咚的咽了下口水,就知道这事成了!

    “说这话,我们每天上上下下的,其实啥事能瞒得住你呀,你早就知道了,就是给我们面子不点破,来,叔,敬你一杯哈,我先干了!”

    “好好。”

    “那天我们是什么都准备好了,正准备叫上您呢,检查领导就带着您来敲门了,被逮了个正着。”

    宿管抽着烟喝着酒,美滋滋的涮着羊肉卷:“上次不是没提醒你们,只是那次是突然检查,我也没办法,没通知的,你们这群小子啊,被抓了个正着,没给你们处分算不错了,算你们这群家伙倒霉。”

    “哈哈,理解理解,我还不懂你么,来,再敬你一杯,我不能多喝,我随意,你是海量你要干掉哈!”

    “干就干,只是这喝法,酒有点不够啊!”

    “切,你要是敢开门,兄弟们就敢出去买!”

    “别了别了,适量就好,我这关过了,外面保安门卡你也过不去啊。”

    “也是,适量适量,这肉还可以吧?”

    “嗯,要再来点青菜就完美了。”

    “青菜原来也是有的,不过放不了几天,早扔了,不够的话不还有泡面吗?将就点呗。”

    一顿曼妙的校园深夜火锅,吃饱了、喝足了,打个饱嗝再对喝得晕乎乎的宿舍管理员来上一句:“晚了,叔你先歇着,锅碗瓢盆什么的我们洗就行!”

    “电磁炉,你等等。”

    “叔,我一舍友生病,不能吃加碘的盐,只能躲宿舍里自己煮饭。”

    “那算了,拿走。”

    。。。

    这天晚上。

    大排档,宵夜摊什么的,生意格外的好,夜市店子的外卖单子接到手软。

    …

    “我要诺邓火腿炒莴笋。”

    “哥啊,哪来的诺邓火腿,只有瘦肉豆芽炒面你要不要!”

    “那就炒面吧,加个鸡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