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燕归梁-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也,”苏方回又往那工架上丢了一根木头,火焰随即更盛。

    “你这火才放的好。”林钰赞道。

    苏方回只是一笑道:“这怎么是糟蹋东西,这是为保林氏性命。”

    怎么就保林氏性命了?

    “陈管事在织锦行数十年,听说过前朝宋律的故事吗?”苏方回转过身,在一片木头碎裂的噼噼啪啪声中问道。

    前朝宋律。

    陈管事忽的一声不吭,整个人松懈下来,跌坐在椅子上。

    前朝宋律,世家工匠出身。因发明了墓穴伏火技术,被当时朝廷怀疑同样有破解之术。为防泄密,被活殉于灵帝墓中。

    “如果不知道宋律的故事,那陈管事也许听说过穆珂。”苏方回又侃侃道。

    “不要说了。”陈管事几乎就要上前捂住他的嘴。

    本朝穆珂,家居成都,世代染制衣料,做出的夹板印花工艺深受宫廷赏识。穆珂又擅裁衣,不用丈量顾客的体围,只靠一双眼睛细看一眼,便可裁出合体衣服。天宗七年,宫廷尚服局请他去做司衣,穆珂以家有病重老母为由婉拒。

    半月后,穆珂母亲病重猝死。

    尚服局又请,穆珂以守孝之由婉拒。

    再半月,穆珂家失火,老少十几口葬身火海,无一生还。

    虽然无人敢言朝廷事,然而私下里,大家都觉得穆珂母亲只是腿脚不便需要卧床,怎么就猝死了。工匠之家都懂得防火的必要,怎么就失火了。

    陈管事脸色发白,但坐不语。

    有那么凶险吗?发明工艺,不是该得朝廷赏赐、敕诏赞扬吗?

    “我说过,怀璧其罪。”苏方回道,“不然你以为我父亲是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

    不是在牢中病死的吗。

    陈管事一时怔怔,不过被羁押入牢,听说是因为在采买中贪污买办金银。难道竟然有冤情吗?

    苏方回却没有再解释,只是看向林钰道:“这三百件舞衣,会在女儿节呈现在众人面前。林氏改良工艺的事情,就再也瞒不住了。到时候欣赏佩服的人少,妒忌眼红的人多。一旦工架落入别人手里,林氏便没有了利用价值。而一旦林氏没有了利用价值,小东家所图的大事,恐怕也会不了了之前功尽弃了。”

    “我图的什么,我图赚钱罢了。”林钰哂笑道。

    苏方回但笑不语,工架已经燃了个干净,屋子里一时热气逼人。

    “这么说我就懂了,”陈管事松了一口气,“现在工架已经烧毁,就算他们想要对林氏不利,为了再出新绸,也会有所忌惮。而且工架也不太重要,我们有小苏师傅,做出新工架也是瞬息之间的事。”陈管事又叹息道:“说起来,我一个暮年将至的管事,还没有你们两个小孩子心思缜密。惭愧惭愧。”

    林钰一笑,因为之前把陈管事扶坐在椅子上,此时趁势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抚道:“陈叔说什么呢,你可不是心思不够缜密,你是比我们两个内心澄明坦荡。”

    “我也很坦荡。”苏方回在一旁反驳。

    林钰白了他一眼,“嗯,你是天才少年里最坦荡的了。”

    苏方回点着头笑了笑。

    林钰重又看向陈管事,温和道:“陈叔帮扶林氏料理生意十几年,没有出过半分错漏。无论是官府还是生意场上,都打理得当,现在林钰才能略施展拳脚。”陈管事脸色微红,摇着头说惭愧。

    “眼下我和苏师傅将要护送成衣进京,家里的事,就交给陈叔了。生意上的事不要计较,林府几十口人,还请多多照顾。”

    “怎么,你们要一起进京?”陈管事惊道。

    他早料到林氏会抽调护卫陪贾老板的管事一同进京,却没有想到东家竟然要亲自去。

    “这可是笔大生意,我这么贪财,怎么会让它出差错?”林钰笑了。

    其实今日里贾老板那边已经交付全部银钱。即便是魏氏钱庄的大额银票,也开了好几张。现如今已经银货两讫,林氏也没有亲自送往京城的必要。

    陈管事不由得私下里猜想:“难道是为了去见一眼魏二少爷?”

    那的确是该去。

    不过,苏师傅去做什么?他不是更应该盯在织锦染色坊吗?

    “做保镖啊。”林钰顽皮道:“万一再有刺杀可怎么办?”

    林府里的几位,可不是那么好安抚的。

    林夫人扯着林钰的手,劝了她一个晚上。

    “让苏师傅带护卫去便罢了,你一个姑娘家,去什么京城啊。”

    苏姨娘也抹眼泪,“又不是老爷在的时候,有他护着,走南闯北都带着小姐。现在你一个人,万一再遇到山贼”

    “那就比比是林氏护卫手里的弓箭厉害,还是山贼那三脚猫的拳脚厉害。”林钰顺手比划了一下,又道:“这次连带贾老板的护卫,统共五十多人,真不怕什么山贼了。”

    当初林老板出门送货,林府的护卫留着护宅子,他只请了两个顺友行的镖师。这才力敌山贼不过,只好弃车逃生。

    “母亲,”林轻盈在一边劝慰道:“您就准了姐姐吧,不过要让姐姐答应,一定带上我。”

    “我不会带你的。”林钰断然道。

    林轻盈撅着嘴,转身欲走,又扭头道:“那可要记得给我带礼物。要好多好多的礼物。”

第71章 那时的恨() 
从叶城到长安,快马官驿三日可达。

    然而林钰一行人,不慌不忙走了五天。

    一路上地形风貌、饮食习俗多有不同。靠近长安,各色面食就多了些。林钰喜欢面食,每每停车买些品尝。入得明德门,更是干脆舍了车驾,携着芳桐去逛东市了。

    帝国的都城建立在大弘龙首原北地,气势恢宏。这里不仅仅市集繁茂,更有不少番邦人士在此安家。茶肆酒楼内,不时传出异域的歌声,街道的杂耍艺人里,竟然有来自南番的舞蛇人。

    夜间除了皇城附近和官员居所一带,其余各坊均不宵禁。林钰和芳桐逛至兴尽,方在几名护卫的卫护下返回地处善安坊的客栈。刚一进门,便见交接过货物的苏方回正端坐庭中,桌前三五小菜,看起来很是精美。

    “吃的什么?”林钰一笑,随即入席道。

    苏方回身旁的人忙站起来,喜笑颜开躬身一礼,道:“林小姐。”

    原来正是刚刚收到成衣的贾老板。

    “怎么样?”林钰一笑,浅浅一礼,示意贾老板坐下。

    “正如林小姐所言,三百件别无二致。贾某盯着看了一个下午,眼睛都发酸了,也看不出什么分别。林小姐此功,可上达朝堂啊。”

    林钰抿了抿嘴,略顽皮道:“贾老板不是来偷师的吧?”

    “不敢不敢,”贾老板摆着手,“我这次来,一是要亲自致谢,二是要给林小姐送个消息,透个口风。”

    说完他便低口喝茶,神情含笑。

    这是在卖着关子,等林钰和苏方回开口相问。

    不过如果陈管事在,大约会提醒贾老板。这两个人都不太正经,还是你自己说出来吧。

    果然,林钰抬手招呼店伙计要了一盘拔丝地瓜,苏方回讪笑她出门千里还是独爱地瓜。

    就是没有人问他那消息是什么,口风是什么。

    贾老板神情略微尴尬,轻咳一声道:“是这样的,最近朝廷有一笔大订单。”

    林钰夹了一根地瓜,笑道:“所以,贾老板也想分一杯羹。”

    “哪里,贾某除了会编排些歌舞,可不会做别的生意。你知道的,前些年售往大食、疏勒等处的丝绸,多被一路上突厥、龟兹这些小国家劫掠,西边的路道几乎断掉了。”贾老板抿了一口茶,悻悻道:“幸得如今肃王驻守敦煌,击败突厥,又扫除高昌、龟兹这些卑贱小国,这两年西路才通畅起来。年前大食国前来长安朝奉,恳请陛下再开西行商路。这肯求的前两样货物,一是瓷器,再者就是丝绸了。”

    苏方回点头道:“大弘丝绸,的确是其他各处不能比的。”

    “可不是!”贾老板叹息道:“就连罗斯国的女王,都稀罕得不得了。这几年往咱们大弘送了多少紫貂皮啊,陛下才恩准开了西边的商路。”

    “所以呢?”林钰问道。

    “所以如今陛下恩准开通商路,为稳妥起见,第一批货品需得朝廷恩准方能西行。宫廷采办处就设在崇仁坊,林小姐不如去自荐试试。”贾老板话说到这里,两眼放光,似乎恨不得自己开的是绸缎坊,好大赚一笔。

    “原来是这样,”苏方回微微凝眉,“不过这里面关系错综复杂,想要得到这个单子并不容易吧。”

    “一万匹呢!”贾老板道:“能得到一点是一点。”

    林钰一笑,手指轻磕桌面道:“我记得贾老板有梁王的关系。”

    找关系走门路嘛,贾老板不就是这个意思。

    “好说好说,”贾老板连连点头,“那我跟梁王提提,咱们这边”

    “两成。”林钰果断道。

    贾老板喜笑颜开,拱了拱手道:“客气了客气了,咱们是朋友,何必讲这么清楚。”

    “就因为是朋友,才不能让朋友吃亏啊。”林钰笑起来。苏方回已经站起来,做出要送客的架势。

    贾老板这才挪出板凳,再三拱手道别。

    苏方回把他送到门口便回来了,林钰又坐下来挑拣地瓜。他看向林钰片刻,嗤笑道:“这样唯利是图的人,东家都能和颜悦色跟他谈生意,做交易,还真是蛇鼠猫狗不弃啊。”

    “我是一个铜板都不弃。”林钰笑道:“别把赚钱说的那么难听嘛。”

    苏方回嗤笑道:“不难听,不过这走关系得来的,有些脏罢了。”

    林钰肃容道,“又不是让你兜着银钱托关系,左右是他跑跑腿,咱们等着消息便是了。”

    苏方回不再说话。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

    客栈里的客人大多回去歇息了,庭堂里只留下他们一桌。困倦的伙计伏在柜台上,似乎是睡着了。

    林钰抬眼看了苏方回一下,推开盘子站了起来。

    早知道如此,该把陈管事带来的。陈管事虽然总是听不明白他们两个说什么,但是倒是一个和稀泥的好手。

    “东家,”苏方回忽的道:“朝堂凶险,我只是担心。”

    “嗯,”林钰脸色稍微和缓,走出一步又回头道:“我请你来,不就是为了防着那凶险吗。”

    两个人都给了对方台阶,气氛便略轻松了些。

    “东家,”苏方回又道:“当初我从京城离开,去叶城投奔亲戚,走了半年。”

    林钰没有转身,背对苏方回嗯了一声。

    走了半年,必然是没有车马随行。苏家田产房屋皆被查封,这半年内他们没有盘缠,如何吃穿,如何住宿。他又带着一个目盲的姐姐,那种凄苦,不用想也知道。

    身后的声音略微凄凉,却又有些孤高,“那时候我曾经发誓,终身不再踏入京城。除非我回来,搅他个天翻地覆,永无宁日。那些高高在上的,都是我的仇人。那些栽赃陷害的,我必亲手杀之。”

    是有多恨,才会这么赌咒呢。

    是和自己当时一样的恨吧。

    “可是我回来了,”他的声音几分凄冷,“仍一无所成,便回来了。可是即便我不能杀了他们,也不想跟他们生出瓜葛。”

    “梁王,是那个瓜葛吗?”林钰忽的问道。

第72章 惊鸿宴开() 
梁王,是那个瓜葛吗?

    林钰回过身来这么问。

    她眼神澄明,看向苏方回。

    她是不择手段的,苏方回知道。

    虽然她比自己小了两岁,却是心机和城府什么都不缺。

    她改良工艺却又瞒着朝廷,她扶持姜云瑶上位暗地里多加筹谋,她高价购锦却又天价贩卖,惹上魏家却又能为他寻来解药。她说自己重利,一言一行皆利字当先。就连救他,都说是为了让他为她多赚钱。

    所以,如果梁王便是他的仇人。

    如果梁王便是那个令他父亲冤死狱中,令他母亲重病无医而死的罪魁祸首。

    她怎么选。

    “是。”苏方回答道,瘦瘦的身影在灯烛的光芒中坚定如松。

    “那就请你明日亲跑一趟,跟贾老板说这买卖林氏不做了。”

    林钰淡淡道,神情无波。说完便转身上楼了。

    虽然没有再次合作,贾老板还是亲自把三月三惊鸿宴的贴子给林钰送了过来。

    “肯定很好看。”贾老板走后,芳桐雀跃道,“咱们去吗?”

    旋即又有些失落道:“只送了一张过来,而且说到时候凭贴入场,因为太后携靖昌公主亲临,为安全起见不允许看客带随从婢女。”

    “那有什么难的。”林钰一笑,“我反正是不去的,估计苏师傅也不会去。你把我的衣服穿一套,自己去看看吧。”

    芳桐满心欢喜又有些犹豫,林钰劝道:“去吧,顺便帮我记一下今年舞衣的流行款式,若能远远的看到太后,回来跟我说说她的衣饰样子,也好给轻盈做个参详。”

    一个人参加重要场合穿的衣服,必然是自己最为喜欢的。以后少不得给姜云瑶做衣服,这也是个参考。

    芳桐这才应了,小心翼翼收了那请柬。又问道:“小姐不去惊鸿宴,是有什么事情吗?”

    “去谈生意啊。”她笑道,“既然来了长安,总不能空手而返啊。”

    说话间见苏方回从走廊里经过,林钰喊道:“喂,”苏方回身形一滞,听到林钰说道:“毁了谈好生意的捷径,就得亲自陪我去谈咯。”

    苏方回神情温和,在门外应了声是。

    因为当今太后安居兴庆宫,三月三的女儿节惊鸿宴便安排在与兴庆宫一路之隔的证道坊。这里有一座前朝太子的旧居,虽建筑略微破败,然而好在格局够好。前厅外十几丈见宽的庭院,被京都修缮处平了草木,修建地台,是为演绎台。周围依官民主次,建了一圈赏舞听曲的楼台。最高处紫纱竹帘遮挡、兵丁护卫簇拥处,听说便是太后所在。

    芳桐手持请柬入场,门口验核身份的兵丁打量了她半晌,惹得她红了脸。正要退去,被人唤了一声。原来是贾老板携随从路过,他跟兵丁们熟识,这才把芳桐带了进来。

    “林小姐竟没有来?”他面露惋惜之色。

    “小姐分身乏术,只好让我来了。”芳桐含笑道。

    贾老板连连点头,引着芳桐坐定在专门为四十九家舞坊安置的席面上,亲自为她斟了一杯茶。

    “贾老板的舞坊排在第几号出场?”看地台一侧已经有手持各样乐器的乐工们坐定,芳桐不由得问。

    “暂列第二十一,原本正好是二十的,后来天竺国使节团仰慕我大弘风采,力争要献舞一支。礼部得陛下恩准,把他们列为第十个出场。咱们便往后挪了一位。”

    “竟然有夷人吗?”芳桐抬头往高台上望了一眼。珠帘遮挡处,看不到什么身影。

    不多时,有内侍高声喧道:“太后殿下驾到——靖昌公主殿下到——”

    众人忙离席跪倒,齐声恭祝安康。

    金黄色绣凤纹的仪仗从兴庆宫一路排到了惊鸿宴看台,众人等了一刻多钟,才听得脚步声响。芳桐低着头没有敢动,听到内侍唤声起,她才稳稳站起来。旁边贾老板探头向看台高处,疑惑道:“咦,天竺那蛮夷,竟由鸿胪寺官员陪着挪到太后驾前了。”

    芳桐也抬头去看,不过一片内侍和官员遮挡之下,只看到一身花花绿绿彩布裹头的人影一晃,没入高处看台了。

    “我倒挺想看看。”芳桐微微一笑。这种场合还是让她有些紧张,便只握紧杯子,没有挑拣桌面上的各色蔬果蜜饯。

    她想了想,如果小姐在这里,肯定会旁若无人般自顾吃喝的。

    她也试了试想探手去取那新奇的圆形瓜子,手一伸出就似乎有数百人看向自己。芳桐满脸通红,还是作罢了。

    高处贵人们坐定,有礼部官员宣示今年的四十九家舞坊比舞竞技的流程。每场舞过,自有皇室要员携王侯公卿内懂得歌舞的评点判分。太后殿下可钦定魁首。

    听到此处,贾老板洋洋得意道:“梁王也在。”

    芳桐笑着点头。她知道梁王是贾老板的金主。

    宣示完毕,丝竹声起,围着看台的遮挡被撤走。台上俨然已经有数十舞伶静立,此时身姿靠拢,摆成了五瓣梅花形。

    “这是山西永济的落雪舞。取雪落梅花绽放之意,倒是合乎咱们大弘贵族的喜好。”贾老板解释道:“永济可是出过贵妃的,这一舞必然得大家赞赏。”

    果然,台上舞伶身姿曼妙,四周看台顶部更有机括前伸至舞台上方,静静洒落白色丝绢。一时间丝绢如轻雪飞扬,梅花凌冬绽放。忽的轻扬的笛声一停,舞伶止住身形屈膝谢幕,台上台下喝彩声起。

    帷幕重新遮挡。地台下方挖空做了舞伶们更换舞衣和装扮的房间。此时便有排在第二个出场的舞伶由教养师傅领着,从地台下走上来。

    跟地台高度差不多的看台被帷幕遮挡,看不到这些情景。然而高台上端坐的皇家尊贵却看得明细,一团穿得花花绿绿的人双眼望向端坐高处的太后殿下,口中呜呜噜噜说了几句什么。

    话才说完,鸿胪寺译官便翻译道:“天竺使节盛赞大弘歌舞技艺卓绝,深感敬仰。”

    当今太后殿下年近六十,身量圆润。此时按品大妆端坐在高处,神情含笑,粉威不露,是一团的好脾气。

    闻言轻轻颔首,道:“哀家早听说天竺擅舞,听闻礼部把贵客的舞蹈排在了第十,如此甚好,可以早些看到。”

    听完鸿胪寺译官的翻译,天竺使节脸露红光,笑容满面。

第73章 天竺献舞() 
第二支舞蹈来自敦煌,是近年来在长安流行的胡旋舞。这种舞蹈从康国传入,舞伶双袖高举,随音乐快速旋转,像篷草般迎风转舞,似乎永不疲倦。旋转速度过快,以至于无法分辨出舞者的脸面和身体。

    看台上不时有人小声哄笑道:“再快些,再快些。”随着这些声音,高台上乐声更加紧凑,舞者也转的越来越快。以至于最后停下来的时候,脸上的妆饰都飞落下去。

    太后温和地跟身旁的靖昌公主打趣道:“转得哀家眼都花了。”

    靖昌公主三十左右,嫁了科举入仕的状元郎,如今已育有两子。她性子柔和,听到母亲这么说,不禁笑道:“原本这舞就是快的,如今知道太后殿下在这里,更是提了十二分的劲,怎能不转得快些。没想竟把母亲的眼转花了。”

    太后瞪了她一眼道:“如今你是越发没了规矩,看夫家把你惯的。”旋即又一笑道:“也罢,咱们尝尝这里的点心,哀家特意命礼部去东市买的。咱们既然与民同乐,就尝尝民之所好。”

    内侍忙把一枚冻果子夹到太后眼前的碟子里。

    太后又请坐在下方首位的大食国使节以及天竺国使节宴饮为乐。

    跪坐在下面的礼部官员及王公贵族家眷陪客,也跟着动了几下筷子。众人又相让夷人使节,一时间其乐融融。

    再去看时,已舞到第六场,是一支踏谣娘。这是歌舞戏,男性舞者穿着女子的衣衫,徐步入场行歌。以伪做妻子模样,又做殴斗之状,使人笑乐。该舞蹈来自民间街头小戏,这些年传入贵人居所。一时间雅俗同赏,高台之上传出太后的笑声。

    “这样的也准入了。”太后边笑边叹道。

    一旁的礼部官员叩首答:“是陛下特意恩准的,陛下说,太后殿下中秋听戏的时候,提过一次北齐小调。陛下便令我等寻了这个来供太后一娱。”

    太后听了心生欢喜,嘴上仍斥道:“每日里国事繁多,花心思记这些小事做什么。”

    座下的公卿侯爵家眷忙一迭声赞赏皇帝陛下孝顺,惹得太后更是欢喜。

    大食使节是个身穿深蓝条纹长袍的大胡子男子,此时也兴趣盎然看向台下。由于他已在长安逗留一段时日,也参加过好几次宴饮,听得懂汉话,故而能听明白一二。

    天竺使节也正探头看向舞台。大弘跟天竺风俗人文诸多不同,他又不懂汉话,自然看不明白这歌舞戏,不停嘟嘟囔囔令译者解说。

    不多时,脸上竟浮现些不屑的神情来。

    这神情正好被正沉浸在喜悦中的太后捕捉到,一时间面露疑惑,跟内侍低语了一句。

    内侍忙大声道:“天竺使节似乎对我大弘的歌舞,有不同的见解。”

    天竺使节抬头看了一眼那内侍,又低头跟译者耳语几句,译者顿时变了脸色,垂头不敢翻译。

    太后神情温和道:“译者只司传达之责,使节也可直抒胸臆,你尽管道来便是。”

    译者跪坐在使节旁边,神情忐忑道:“使节言讲,‘像这般歌舞戏,天竺那边,不需要行歌唱和。只是靠舞者的手势、眼睛、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音乐节拍的快慢,便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舞乃印度尊神所创,是为婆罗多舞。”

    “哦,”太后颔首道,“那就请诸位静待天竺使团的歌舞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