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寻归路,要走无门;奴只待,月儿上,悬梁自尽;舍不得,要孩儿,锦绣京城。
昭君弹毕一曲,正在纳闷,忽听得关外三声大炮,好不吓人,只吓得昭君魂不在身。未知是什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回出雁门昭君自恨
思乡里王龙吟诗诗曰:
杜字声声发柳芽,凄凉独语转悲加。
行人听罢心如醉,懒看王孙摘杏花。
话说昭君听见大炮惊人,便传话出来,问李广是何事情。李广道:“这是番人等得不耐烦,请娘娘启驾。”昭君听说,吩咐:“只在三日内启行,不必罗嗦。”李广领旨,对番人说了,关外方安静些。昭君日望汉王不到,又允了番人三日之限,就要长行,心中好不纳闷,忙与王龙商议道:“想汉王半月已过,不见朝中发一将一兵到来,如之奈何?”王龙道:“娘娘不必痴心,朝中若有能将,圣上久已发兵,到此退敌,怎舍娘娘出关?如今已过半月,不见好音,谅是不差兵来了。娘娘空费神思,不如保重贵体,和平两国罢!”昭君听说,由不得两泪交流,放声大哭。王龙再三相劝,昭君勉强收泪,叫声:“御弟,哀家出了雁门,到了北番,今生再不得回朝了。”口占诗一首:
情牵春色欲飞魂,暗掷金钱为卜君。
羞对莲花双宝镜,倚栏空踏绿杨清。
又想起汉王,含悲吟诗一首:
一念不忘君主约,痴情盼望亦堪怜。
姻缘若是从今断,何必奴心又挂牵。
吟毕,又命王龙吟诗一首,以解愁闷,王龙领旨,吟诗一首:
年少寒儒入泮芹,锦袍恩宠得加身。
未蒙敕赐归乡里,好做披星戴月人。
昭君连声赞道:“好诗,御弟所吟,偏合哀家之意,待哀家再吟一首:
良宵何苦梦难成,只为思君一片情。
风雨凄凉生别恨,愁怀怎不到三更。”
王龙道:“娘娘吟诗,自是一段天才,臣不敢再作了,望娘娘仍将诗兴发泄,再续一首。”昭君点头,又含泪吟诗一首:
花香却在名园内,北地难载瑞蕋根。
犹恋西宫当日怒,芳魂早到帝王京。
吟毕,又叫:“御弟,再吟一首。”王龙不好推辞,因见娘娘生悲,不觉感动自己思想之情:“想父母早丧,为了功名,在寒窗下埋头读书十年,指望一举成名,讨得一官半职,衣锦荣归,也得光耀门庭,显荣祖宗。不料今随昭君娘娘到北和番,一路受尽风霜,千辛万苦,不知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得还故乡?”因此心中无限愁闷,又吟诗一律:
功名两字最堪伤,为国亡家走北邦。
满地黄花愁正锁,几番苦雨恨偏长。
关山万里崎岖路,梦寐三更画锦堂。
骨肉生离今日事,未知何日返家乡。
昭君见王龙口内吟诗,说出一段思乡愁苦来,不觉惹她一阵心酸:“想奴与汉王一别,去时有路,来时无路了!”又吟一首:
黄昏夜月苦忧煎,帐底孤单不忍眠。
自叹人生皆配合,堪怜薄命断姻缘。
忍抛恩义三千里,虚度青春十几年。
无限心中离别恨,想思二字未肯捐。
吟毕,大哭不止。王龙向前劝慰娘娘道:“小臣有几句俚言奉上,以解娘娘愁怀。”昭君止住泪痕,叫声:“御弟,且自吟来。”王龙只吟一绝:
休说故园花无信,东风遥寄在江滨。
相思虽隔天涯远,自有好音慰玉人。
昭君叹了一口气道:“御弟呀,想哀家的愁怀,岂是一诗能解?但蒙御弟一番劝慰之意,哀家也作诗一首,回答御弟便了:
同携玉手并香肩,送别那堪泪满襟。
勒马未离金殿角,血光先已溅重泉。”
昭君吟这一首诗,自料不能还乡,仰天长叹,放声大哭。王龙道:“娘娘不必悲伤,想古来多少贤媛淑女,烈妇贞姬,为国忘家,守节忘身,名留千秋,立庙享祀,传于史册,人人钦仰,娘娘今日为保汉室江山,免生民涂炭,向北和番,其功不小。娘娘何必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徒作无益之悲,所谓顾小节而忘大义者也!”昭君含泪点首道:“哀家非不知大义,但自越州进京,遭奸臣毛贼恶庇鲁妃,致害冷宫,受了许多苦难,多蒙正宫林娘娘,救出天罗地网,方得上达天庭,救出虎口,得与汉王相聚。未及一年,又是毛贼将哀家人图进与北番,兴动干戈,苦苦逼要哀家,方肯退兵,害得哀家,别天子、离皇后、抛父母、去家乡、来北地,眼见生为大汉之人,死为异域之鬼,叫哀家怎不伤心!毛贼呀!奴与你,有一天二地之恨,三江四海之仇,你只知道逼着哀家,到番邦去伴番狗,污辱哀家名节,遂你的奸计,怕只怕哀家不到番邦则已,一到番邦,定将你这贼,碎尸万段,方称奴心!管教你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又叫声:“御弟,想哀家这段苦楚,你是知道的,怎能少解忧闷!”王龙道:“娘娘,话虽如此,也要有一点精明之气,巾帼自成丈夫,拿定主意,何愁冤仇不报?怨气不伸?设或路中苦坏了身子,倘有不测,来到北地,岂不是劳而无功了?望娘娘请自三思。”昭君听说,点一点首道:“御弟言之极是。”正在叙话,忽听半空中一阵响亮,昭君细细留神一看。未知是何物件,且听下回分解。
卷六
第五十一回写血书征鸿寄信
看雁翅天子伤情诗曰:
由来娶妇怕重阳,枕冷衾单夜正凉。
隔巷砧敲惊好梦,依然辜负老空房。
话说昭君听见帐外一声响亮,抬头一看,见是一只孤雁飞鸣空中,急出帐门。王龙也随后出来,听着娘娘那一声声悲啼凄惨,哀告天上鸿雁道:“你是羽族中灵禽,空中作伴,飞去飞来,尚成鸾侣,时刻不忍分离。若有一个失伴,领头而走,做了孤雁,你与奴家是一样,孤苦零丁。叫声孤雁,是停一停羽翅,哀家有几句离情,烦你带一佳音到京城去,不知你肯与不肯?”那雁儿也知人言,一翅飞下云端,站立尘埃。昭君一见孤雁下来,由不得纷纷下泪,暗自伤心,道:“飞禽尚存仁义,奴枉将玉体去伴汉君。孤雁呀,你今要上长安,有一封书信,烦你寄与汉王。”雁儿便摆尾摇头,叫了几声,似有依允之意,昭君便扯下一幅白绫,咬破指头,写了一封血书,字字行行,写得分明,上写道:
辱爱西宫臣妾昭君王嫱致书于大汉天子驾前:忆自妾与主公作别,许多话言,甚是知心。哪知哄妾出塞,在雁门等候,半月有余,不见一兵一将前来救妾。君心一变,别抱琵琶,妾只恨姻缘分浅。不是当初入梦,妾若嫁一平等夫妻,也可百年偕老,不贪富贵,怎有祸害临身?孤雁之便,烦寄京都,我主若念枕上之恩,快快点将发兵,早来一刻,还可相见,迟来一刻,只吊孤魂。再拜上正宫林后娘娘,大恩未报,来世犬马相偿。又拜年迈双亲,保重贵体,好生抚养妹子。书到之日,龙目电闪,伏乞我主不可付于东流,须怜念妾泪痕千点,血指十个。纸短情长,书不尽言。
昭君将血书写毕,用手折选起来,上面定了红绒线,拴在雁翅上,又嘱咐几声道:“烦你将书带上长安,不要走错了路途,一路上须要留神,日间防备射儿,夜间防备猫儿,吃食担心,过江仔细。你若差迟,不打紧要,只怕失了奴的书信,就不好了。”昭君吩咐已毕,王龙也咬破指头,取出一幅白罗,写在上面。上写道:
思书丈夫刘文龙拜上萧氏贤妻:自上京都,为求名显当世,遂使三日夫妻,一旦分别。幸占鳌头,职膺教授,指望荣归故里,骨肉团聚。不意朝廷特旨,召取愚夫伴送昭君娘娘往北和番,未知何日方得回程。你须在家静守,用心照管门户,切不可忧愁记念。常言:恩爱难分,情固有之,为国忘家,忠臣份内之事。书写泪下,伏乞鉴察。
写毕,也将书折起,用红绒线拴在右边雁翅,嘱咐孤雁道:“左边家书,是娘娘带到长安,送与汉天子的;右边家书,是我烦你带到西京西阳府西阳县洗马池黑鱼村刘家凹,交与我贤妻萧氏的,千万不可失落,要紧!”嘱咐已毕,但见孤雁两翅飞起,到了九霄云内,昭君与王龙见雁儿去远,方归帐下不表。
且言孤雁,它本空中而来,仍向空中而去,长啸一声,赛吐流星。它在空中翱翔,不到片刻时辰,一翅已飞到东京。正值汉王早朝未散,见一孤雁,飞到金阶,叫了几声,又飞到墙儿上面,三番五次,向金阶旋绕。王见孤雁飞鸣上下,十分诧异,吩咐内侍取了弓弩,要将孤雁射了。正要放弓,雁又腾空飞起,总射不着它。汉王细看孤雁翅底,隐隐似有书文,口内不言,心下暗想道:“这个雁儿飞来飞去,莫不是边关昭君,有书信托它带来,也未可知,待孤问雁一声,便明白了。”想毕,叫声:“孤雁呀,你非无事来见孤王,若是边关有信,寄与孤王,你可快下殿来。”那雁也知皇主之意,一翅飞下金阶,向汉王点了三点头,如朝拜一般。
汉王留神细看,果真孤雁左右俱有书文,便命内侍轻轻解下呈上,见一封是昭君的书,一封是刘文龙家书。先将昭君书拆开,从头细细一看。不看便罢,一看只见血痕满绫,句句伤心,由不住龙泪频倾道:“辜负美人了!想美人在雁门待孤半月有余,望孤不到,非孤有意失信于美人,奈朝无良将、外无精兵保驾亲征,若孤尽调天下之兵,前来救你,又恐国内空虚,倘有变动,岂不惹天下人说孤为一女子,不顾万里江山?今日本当写一回书,烦雁转达,只怕美人见了回书,又添一番忧闷,不如不写回书好。”吩咐孤雁:“劳你一路万里寄书而来,孤也不用回书,免得昭君边关思想,不如和平两国,割断愁肠,并将刘文龙家书留下,也不用通知他妻子,省得两地忧愁。”那孤雁见汉王吩咐已毕,点了几点头,如同谢恩一般,它就双翅腾空而去,正是:
梦里相思情已断,关中盼望恨尤深。
孤雁见汉王虽无书带去,它倒有信义二字,一路向北而行,回复昭君。到了边关,空中又叫将起来。昭君抬头一看,已知雁回,心中大喜,便叫:“孤雁,劳你一路风尘,快快下来,好把回书交付与奴。”那雁在空中,也不落下,只将两翅抖得清清,见书已送到,并无回书。昭君已会其意,银牙一咬,心中暗恨道:“汉王何太不仁,一至于此!万里寄书,飞鸟且通灵性,你今既不发兵,又无回书,割舍奴家北去,一梦之情,从此断矣!早知汉王这等薄幸,不如老死冷宫,倒也罢了,图什么欢娱,留了话柄。”说罢,哀哀痛哭。只听得雁儿在头上叫了几声,一阵悲鸣,腾空而去。可怜昭君,还恋着关上,不肯动身,忽见李广气喘吁吁进帐而来,只叫:“娘娘,不好了。”昭君吓得面如土色,急问李广何事。未知怎生对答,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二回黑水河谈诗失名节
九姑庙得梦赠仙衣诗曰:
磨不磷来涅不缁,此生名节是根基。
若非护体仙家宝,怎保无瑕玉一枝。
话说李广回奏道:“启娘娘,今日番帅等了半日有余,又宽了三日之限,等得不耐烦了,带兵到城下,问汉王既差昭君和番,到了边关,如何不见出关?若再刁难,就要架炮攻关了。娘娘呀,此关一破,可怜生民又遭涂炭,快请娘娘启程罢。”王龙也在旁相劝,昭君又听关外大炮连天,已知身不由主,只得快叫备马,李广一声答应下去,早已伺候。可怜昭君纷纷落泪,上了龙驹,关中也是三声大炮,送娘娘起行。王龙随即上马,带着三百伴送兵丁,随娘娘出了雁门关。李广送至关外,见娘娘去远,方才紧闭关门把守,一面表奏汉王不提。
且言昭君哭别雁门,一路马上几次回头,王龙也暗暗流泪。早已到了番营,娄元帅带领众将等一齐跪接。暗将人图比对,一丝不误,心下暗想道:“怪不得狼主十分爱慕,果是美貌无双。”昭君在马上吩咐道:“哀家怕的夜晚鸣锣,尔兵随后而行,哀家有兵护卫,另扎一营。”娄元帅回称领旨,先让昭君起身,一路马不停蹄,兼程而进,到了北地,越山过岭,好不难行。
那日到了一个去处,但见黑雾迷天,遮人眼目,昭君便问王龙:“这是哪里了?”王龙道:“启娘娘,这是黑水河。”昭君又问:“黑水河去番邦还有多远?”王龙道:“尚有一半多路。”列位,你道王龙也不曾走过此地路径,怎这等透熟?只因他乃状元之才,无书不看,何况天下地理舆图?闲话少叙。且言昭君因见黑水河名,与奴今日和番,如同黑水一般,不禁两泪交流,吟诗二首:
雁门关候杳无信,断决相思两地深。
梦里恩情情最厚,南柯一梦付流云。
往日恩深意更稠,双心同结正风流。
名花移向寒冰地,何日家乡慰别愁。
吟毕,叫声:“御弟,你也吟诗二首,解奴闷怀。”王龙领旨,也吟诗道:
禁苑名花日日鲜,何日移向北边关。
他人哪识香滋味,两地栽花不似前。
故园卉草正鲜明,风雨最多不见晴。
可惜天长地久夜,乡山无限最关情。
昭君见王龙吟诗,又惹起心中烦闷,因吟成一律:
二九之年灾晦临,单于相见一番亲。
虽然身陷番邦地,方寸犹思汉帝城。
此日栽花香不吐,他日恐故泣无声。
惟知节操持松柏,奕细绵绵享令名。
王龙听见此诗,叫声:“娘娘,只怕身属异地,由你不得了。”昭君道:“异地虽由人主,但他为贪着奴家的美貌,逼勒和番,奴今忍耻偷生,一路而来,怎肯玷辱名节?就是今生不得与汉王相见,倘死在九泉,有何面目见汉王于地下乎?宁使汉王负奴,奴焉肯负汉王?此时不过哄那番人,奴就死在番邦,奴魂也要回汉朝的。”王龙听见娘娘一番贞烈的话,也带十分伤感。昭君道:“御弟呀,若在此死后,少不得你回汉朝,须要在汉王面前,表白哀家一番苦楚,足见御弟忠心了。”王龙口称领旨,说罢,不免放马起行,离了黑水河地界,正是:
行程好似天边月,赶路浑如赛流星。
昭君在马上一路观看北番景致,但见山高林杂,道路崎岖,行了百里,并无人家,也无宿店,连路上往来行人,一个也没有,十分荒险,好不难过。那日正走之间,忽见天色已晚,王龙吩咐扎下营盘。有军士回道:“此地荒险,难保夜间无歹人,护卫兵少,恐防备玉驾不严,若有失误,我等吃罪不起。”王龙道:“依你们便怎么样?”军士答道:“启王爷,你看隐隐山中有一带红墙,似一座古庙,离此约有一里之遥,不如赶到那庙里安歇,王爷也放心些。”王龙点头称是,吩咐催马赶行。不到片刻,已到庙门。王龙吩咐靠庙扎下营盘,点起银灯,埋锅造饭。大家用毕,俱各安寝。
第20章 双凤奇缘(20)()
只剩昭君独坐帐中,睡也睡不着,对着银灯,无计消遣,取了琵琶,弹一段思乡曲调,又伤心一回。耳听军中更鼓三敲,一时困倦起来,倚在桌上,手托香腮,似梦非梦,但见两个青衣女童走进帐来,口称:“奉娘娘法旨,召见仙姬。”昭君便也起身,离了帐中,随着女童,一路弯弯曲曲,到了一个去处。但见八字红墙,冲霄旗杆。走进庙门,回廊曲榭,玉石金阶,瓦盖琉璃,窗分麂眼。上了九层月台,到得殿宇,殿外站着无数黄巾力士,殿内分立十余个仙女,供桌上香烟缥缈,灯烛辉煌,黄绫帐内坐着一位难描难画的天妃,头带十二冕旒,身穿赭黄袍,手捧碧玉圭璋,端坐正中。昭君看毕,只听得上面喝声:“仙姬见娘娘,还不下拜。”慌得昭君倒身下拜,口称:“信女王嫱,愿娘娘圣寿无疆。”那娘娘叫一声:“昭君听着,今日召你,非为别事,哀家乃九天玄女之神,只因你姊妹有缘,召你前来,完你名节,日后还使你报仇有人。且将哀家鹤氅仙衣一件,赐你穿在身上,自使番王不敢近你。”说毕,便命女童将仙衣交与昭君。昭君接了在手,谢恩道:“得全名节回朝,重叙旧缘,自当将仙衣缴上。”天妃娘娘道:“大数不可逃也,何必痴心强求!仙衣自有人来收,不用你费心。”昭君还要再问,娘娘不答,叫声“去罢”。仍命女童将昭君领出殿去。下了月台,出得庙门,见额上有:“九姑庙”三字,心内记着,但是不由山路而走,走上一座桥梁,见桥下碧波清水,十分可爱,在桥上贪看此水,不防女童把昭君向水内一推,吓得昭君大叫:“我命休矣!”未知生死如何,且看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三回单于城昭君约三事
银安殿番王宴天使诗曰:
端阳佳节最堪游,邀奴寻欢泛水舟。
舟返月明如宝镜,通宵一醉已忘忧。
话说昭君在桥被女童一推,只认坠于水中,哪知惊醒南柯,吓得浑身香汗。见一件仙衣放在身旁,取在灯下一看,只见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心中大喜,忙脱了宫装,将仙衣穿在里面,只有她一人知道,并未与王龙说知。耳听谯楼已转五鼓,暗想:“娘娘梦里吩咐之言,句句还可记得,奴说回朝续缘,娘娘说是大数难逃,难道奴竟不能回天朝了?”想罢,又是一阵伤心,泪下如雨。苦了一刻,叫声:“且住,娘娘说与奴姊妹有缘,赠奴仙衣,全奴名节,还使奴日后报仇有人,但奴姊妹,是一女流,又非男子,怎能习武,来杀番狗,代奴报仇呢?这句话儿,只好付于流水了。”
想罢,不觉打了一个盹。天已将明,众军士埋锅造饭。用毕,又要起行,昭君叫声:“御弟,此庙何名?”王龙出帐一看,见是墙上匾额,写着“九姑庙”三个大字,忙回奏昭君。昭君暗暗称奇,便差王龙进庙烧香,代她礼谢神明。王龙领旨进香已毕,回奏昭君,昭君吩咐拔寨起行,放了三声大炮,一齐上马,赶路长行。可怜昭君,在马上一步懒似一步,怕到番城;军士一步紧似一步,要赶路程。正行之间,忽见探子报与王龙道:“前面已离番城不远了。”王龙点一点首:“知道了。”打发探子去后,就来禀知昭君。昭君一见要进番城,苦在心头,泪如雨点,叫声:“昭君,你从此进了番城,如白染皂,再似璧玉无瑕,今生再不能够了。”
一路想着,已到番邦城下,但见守城军官,一个个顶盔贯甲,弓上弦,刀出鞘,各挂腰刀,拿了手本,一排排跪接昭君娘娘。昭君勒住马头,不肯进城,对着番官吩咐道:“尔等可代哀家奏知狼主,说昭君娘娘要请三件事,要狼主依行,方肯进城。”番官道:“请问娘娘是哪三件事,好待奴婢奏知狼主。”昭君道:“第一件,要番国税簿;第二件,要你狼主输心服意,进贡天朝;第三件,要你狼主免生异念,速将降书降表进与天朝,永不反叛。依了哀家这三件大事,那时哀家方进城与狼主相见,如不依允,要想哀家进此番城,宁可拚命城下,情甘一死,决不从命。”
番官领旨,急急报与番王。番王问道:“昭君娘娘如何还不进城?”番官启道:“昭君娘娘不肯进城,要狼主依她三事。”番王听说,哈哈大笑道:“孤得昭君,如获连城之宝,今日到了我国,平生之愿足矣!莫说三件事,就是她要孤家依三十、三百、三千件事,孤都一一依从,快请娘娘进城便了。”番官领旨出城,速速报知昭君道:“娘娘吩咐三件事,奴婢已奏狼主,狼主一一依从,快请娘娘启驾进城,已排銮驾伺候。”昭君吩咐,先抬过钱粮、税簿、贡表一道,都亲自看过,一一查收,另日差官解往天朝。昭君到了此刻无可推托,没奈何,要进番城,总不免苦在心头,悲悲切切,进了番城。番王带了满朝文武,来接昭君。到了午门,有番女扶了娘娘下马,送至西宫。这些宫娥内侍都来参谒娘娘,一见昭君生得姿容绝世,都交头接耳,暗暗称羡道:“好个美貌娘娘,真似天仙下凡,怪不得我主兴兵,讨取昭君,耗费钱粮,却也值得。”不言宫中议论之事。
且表王龙归了馆驿住下,三百护军扎营教场。番王进了朝门,升坐银安殿,文武朝贺,都道:“我主不枉一番劳心,得了天朝昭君,皆是我主洪福不小。”番王闻奏大喜,文武各加一级。众臣谢恩已毕,番王方退殿,赶到西宫,去看昭君。忽见黄门官奏道:“今有征南大元帅娄里受,同了圣僧,与众将一起奏凯回朝,请旨定夺。”番王下旨道:“圣僧一路辛苦,不敢当其朝见,容日孤自到寺叩谢,娄里受等着召见。”孤王一声旨下,番僧归寺安歇,娄元帅带领众将到了金阶,俯伏地下,口称万岁。番王先慰劳一番,叫声:“娄卿今已取到真昭君,以成不世之功,深慰孤怀,照卿原职加升三级,外赐黄金千两,荷包四对。以下有功将士,俱各加官进爵,偏殿赐宴。兵丁犒赏免差两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