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十大禁毁小说文库-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蛔拧U牵
失去多时难再会,今朝提起肝肠碎。
十个指头个个疼,可怜一夜不曾睡。
吉尹次日起身梳洗毕,为心中郁闷,换了方巾便服,唤个家僮跟了,信步走出寓中,在街上闲行散闷。走不过三五十步,只见一个人拿着几件小儿穿戴的东西,插个草标儿在那里叫卖。见了吉尹,便立住脚,问道:“客官可要买他?”吉尹取过来看时,却是一件水红洒线道袍,一件大红小绵袄,一条小细绵裤,一双虎头靴,一个珠子金寿字刚铃子的乌段帽兜,一副小银镯,一个银项箝,认得是幼儿爱哥昔日穿戴的物件,不觉两眼垂泪,忙问那人道:“这都是我家之物,你从何处得来的?那人道:“是我家主人教我拿出来卖的,如何说是你家之物?”吉尹道:“你主人是谁?住在何处?”那人道:“客官要买,只与我讲价钱便了,问我主人做什?”吉尹道:“这几件东西你要多少价钱?”那人道:“我主人说,这几件东西是无价的,若遇了真主顾,一百两也是他,一千两也是他。”吉尹见他说话跷蹊,便道:“你实对我说,你主人姓什名谁?为什把这几件东西出来卖?”那人道:“这几件东西是我家小主人幼时穿戴的,今要寻他心上一个要紧人,故教我将出来闘主顾。”吉尹道:“烦你引我去见你小主人,我重重谢你。”那人道:“客官,你若真个要见我小主人,可便随我来。”吉尹随着那人走过了几条巷,竟走到王府门前。那人道:“客官且等一等,我主人在王府里做些勾当,待我去请他出来见你。”说罢,竟进去了。吉尹等了半晌,不见那人出来。正在徬徨,只见府中走出两个王官,迎着吉尹道:“殿下有命,请天使入见。”吉尹因便服在身,忙唤家僮到寓所取冠带来换了,随着王官直进到一个偏殿前,早见那王子坐着相待。吉尹上前施礼毕,王子命椅赐坐,开言道:“孤家义弟一向为先王收养,已不知另有本生父母。自从先王临终说明之后,他便日夜涕泣,思想回乡拜见亲生爹妈。几番要差人到卫辉府寻访踪迹,因不知姓名,不便寻访。昨闻天使失落令郎之日,正与先王拾取螟蛉之日相合,故今早特遣人将这幼时原穿戴的几件衣饰来试着天使,今天使既认得是令郎的,孤家义弟就是令郎无疑了。”说罢,便命左右快请二爷出来拜见他的亲父。不一时,只见许多侍从拥出一个少年,头戴金冠,身穿锦服,望着吉尹便拜。吉尹慌忙答礼。那少年扶住道:“孩儿拜见父亲,何须答礼?”吉尹仔细看那少年时,与爱哥幼时面庞依稀仿佛。两个又喜又悲,相对而泣。正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原来爱哥自天顺元年十月初一那日,与刁妪在画店门首玩耍,因要吃糖果教刁妪去买,自己坐着等她,等了半晌不见刁妪来,便要走去寻看。小孩子家不知路径,竟从人丛里一直走到皇华亭。那时庆王的大船正泊在亭前,爱哥见船边热闹,便走将去东张西看。恰好庆王闲坐在舱口,望见岸上这小孩子生得眉清目秀,且又打扮整齐,便吩咐小内侍:“与我抱他到船里来。”内侍领命,把爱哥蓦地抱到船里。那爱哥见了庆王,并不啼哭,只管对着他嘻嘻地笑。庆王心中欢喜,因想道:“好个聪俊的孩子,不知谁家走失在这里的?我今尚未有子,何不就养他做个螟蛉之子。日后我若自有子,便把这孩子来做支庶看待;若没子时,就教他袭了封爵,国祀也不至断绝。”算计已定,便将爱哥留在舟中,密谕侍从人等,不许把此事传说出去。自此爱哥养于王府,府中诸人都认他是庆王世子。直至一十六岁,庆王抱病,临终忽传遗命,立侄为嗣,承袭王位。说明爱哥是螟蛉之子,只不知他是哪家的。不想今日无意之中,却得父子重逢。当下王子排设庆喜筵席,教他父子两个共坐饮酒。王子对吉尹道:“先王昔日把义弟最是钟爱,赐名朱承义,已聘下京师魏国公之女为配。今虽不得为王,既为先王养子,又为国公郡马,应授镇国将军之职。孤当修书与国公,说明缘故,就在京师择吉成亲便了。”吉尹再拜称谢。
是晚席散之后,王子就留吉尹宿于府中。次日又设席饯行,将出许多礼物奉酬天使。又别具金银布帛,送与爱哥作成亲之费。又将先王昔日赐与爱哥许多金珠宝玩,都教取去。吉尹父子称谢不尽。临别之时,王子又亲自排驾送出城外。爱哥谢别了王子,因感激先王收养之恩,又到他墓所洒泪拜别了,然后起行。
父子两个回到京中,爱哥拜见母亲与哥子,韦氏如获珍宝,喜出望外。吉孝也十分欣幸。喜全恩夫妇也来庆贺。当下喜全恩对吉孝道:“我子年尚幼小,不堪任事。你今既有令弟归家,双亲不忧无人侍奉,你又现在姓喜,何不竟承袭了我的伯爵?”
吉孝泣谢道:“藩封王位,不可以他姓冒立。岳父世勋,又岂可以异姓暗奸?况表弟渐已长成,这伯爵自当使他承袭,小婿只合回家与兄弟共侍双亲。”喜夫人道:“我侄儿是个孝子,不肯背本,不要强他。”喜全恩依言,便具疏将吉孝向日孝行及爱哥近日归宗之事奏闻朝廷,奉旨吉孝准即出姓,加升前军都督,特赐孝子牌额以旌其孝;朱承义着复姓名吉友,给与应得爵禄。此时吉家一对儿子,人人欢羡。正是:
埙篪迭奏,伯仲双谐。一个从泉下重归,一个自天边再返。一个明珠还浦,不作碎玉埋尘;一个落叶归根,无复浮萍逐浪。一个遗下疏文一篇,写孝子行行血泪;一个留得小衣几件,引慈父寸寸柔肠。一个心恋椿萱,宁辞伯爵;一个喜归桑梓,不羡王封。一个呼姑夫岳丈,便当呼老子舅翁,还魂后亲上加亲;一个为王府义儿,又得为国公郡马,回乡时贵中添贵。这场会合真难得,此日团圆信异闻。
且说魏国公初时与庆府联姻,今接王子手书,晓得吉友不是庆王亲儿,然虽如此,却是行人司吉尹之子,前军都督吉孝之弟,又是靖寇伯喜全恩的内侄,也不算辱没了郡主,便欢天喜地,听吉家择了吉日,送郡主过来成亲。花烛之后,韦氏看那郡主时,生得十分美丽,正与长媳喜云娃不相上下。喜夫人过来见了,也与韦氏称庆。后来吉孝、吉友都有军功,加官进爵。韦氏与前母高氏生封死赠,十分荣耀。正是:
悲时加一倍悲,喜时添一倍喜。
昔年死别生离,今日双圆并美。
看官听说:这是父子重逢,娘儿再聚,兄弟两全,埙篪已缺而复谐,箕裘已断而复续,是家庭最难得的事。比那汉武帝归来望思之台,晋重耳稽颡对秦之语,殆不啻天渊云。
回末总评
人情慈长孝短,父母未有不慈者。纵使一时信谗,后来自然悔悟。若子之于亲则不然,有以亲之弃我而怼其亲者矣,有以受恩之处为亲而忘其亲者矣。今观吉家兄弟,至死不变,虽远必归,方信此回书不专劝慈,正是劝孝。
卷之六
选琴瑟三会审辨出李和桃
两纳聘方成秦与晋
文士既多赝鼎,佳人亦有虚名。求凰未解绮琴声,哪得相如轻信。选婿固非容易,择妻更费推评。闺中果系女长卿,一笑何妨面订。
右调西江月
从来夫妇配合,百年大事。虽有美妾,不如美妻;虽有多才之妾,不如多才之妻。但娶妾的容你自选,容你面试,娶妻的却不容你自选,不容你面试,只凭着媒婆之口。往往说得丽似王嫱,艳如西子,及至娶来,容貌竟是平常;说得敏如道韫,慧似班姬,及至娶来,胸中竟是无有。只为天下有这一等名过其实、虚擅佳人声誉的,便使真正佳人反令人疑她未必是佳人。譬如真正才子被冒名的混乱了,反令人疑他未必是才子。这岂不是极大冤枉!如今待在下说个不打狂语的媒人,不怕面试的妻子,自己不能择婿、有人代他择婿的妇翁,始初被人冒名、终能自显其名的女婿,与众官听。
话说南宋高宗时,浙江临安府富阳县,有个员外姓随名育宝,号珠川,是本县一个财主。生一女儿,小字瑶姿,仪容美丽,姿性聪明,拈针刺绣,作赋吟诗,无所不妙。她的女工是母亲郗氏教的,她的文墨却是母舅郗乐教的。那郗乐号少伯,做秀才时曾在姐夫家处馆,教女甥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官授翰林承旨。因见国步艰难,仕途危险,便去官归家,绝意仕进。他也生一女,名唤娇枝,年纪与瑶姿差不多,只是才貌一些不及。两个小姐到十一二岁时,俱不幸母亲死了。再过了两三年,已是十五岁,却都未有姻事。郗公对珠川道:“小女不过中人之姿,容易择配。若我那甥女,姿才盖世,须得天下有名才子方配得她。我闻福建闽县有个少年举人,叫做何嗣薪,是当今第一个名士。因自负其才,要寻个与他一样有才的佳人为配,至今尚未婚娶。惜我不曾识荆,未知可能名称其实。我想临安府城乃帝都之地,人物聚会,况来年是会试之年,各省举子多有先期赴京者。我欲亲到临安,访求才俊,替甥女寻个佳偶。姊丈意下如何?”珠川道:“若得如此,极感大德。我是个不在行文墨的人,择婿一事,须得老舅主张方妙。”说罢,便去女儿头上取下一只金凤钗来递与郗公,道:“老舅若有看得入眼的,便替我受了聘,这件东西便作回聘之敬。”郗公收了凤钗,说道:“既承见托,若有快婿,我竟聘定,然后奉复了。但甥女平日的制作,也须多付几篇与我带去。”珠川便教女儿将一卷诗稿送与母舅收了。当下郗公别过珠川,即日起身望临安来。正是:
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须知为女求婿,亦如为子求妻。
郗公来到临安,作寓于灵隐寺中。寺里有个僧官,法名云闲,见郗公是个乡绅,便殷勤接待,朝夕趋陪。一日,郗公与僧官闲话,偶见他手中所携诗扇甚佳。取过来看时,上面写着七言律诗一首,是贺他做僧官的诗,其诗曰:
华盖重重贵有加,宰官即现比丘家。
青莲香里开朝署,紫竹丛中坐晚衙。
泛海昙摩何足羡,爱山支遁未堪夸。
空门亦有河阳令,闲看庭前雨好花。
后面写着“右贺云闲亡人为僧官,钱塘宗坦题。”郗公看了,大赞道:“此诗词意清新,妙在句句是官,又句句是僧,真乃才人之笔。我两日到西湖闲步,哪一处酒楼茶馆没有游客题词,就是这里灵隐寺中各处壁上也多有时人题咏,却未曾有一篇当意的。不想今日在扇头见此一首绝妙好诗,不但诗好,只这一笔草书也写得龙蛇飞舞。我问你:“这宗坦是何等样人?”僧官道:“是钱塘一个少年秀才,表字宗山明。”郗公道:“可请他来一会。”僧官道:“他常到寺中来的,等他来时,当引来相见。”
次日,郗公早膳毕,正要同僧官出寺闲行,只见一个少年,飘巾阔服,踱将进来。僧官指道:“这便是宗相公。”郗公忙邀入寓所,叙礼而坐,说起昨日在云师扇头得读佳咏,想慕之极。宗坦动问郗公姓名,僧官从旁代答了。宗坦连忙鞠躬道:“晚生不知老先生在此,未及具刺晋谒。”郗公问他青春几何,宗坦道二十岁了。郗公问曾姻否,宗坦答说尚未。郗公又问几时游庠的,宗坦顿了一顿,方答道:“上年游庠的。”说罢,便觉面色微红。郗公又提起诗中妙处,与他比论唐律,上下古今,宗坦无甚回言,惟有唯唯而已。郗公问他平日喜读何书,本朝诗文当推何人为首,宗坦连称“不敢”,如有羞涩之状。迁延半晌,作别而去。
郗公对僧官道:“少年有才的往往浮露,今宗生深藏若虚,恂恂如不能语,却也难得。我有头亲事,要替他做媒,来日面试他一首诗,若再与扇上诗一般,我意便决。”僧官听了,便暗暗使人报知宗坦。宗坦便托僧官预先套问面试的题目。看官听说:原来扇上这首诗是宗坦请人代作的,不是他真笔。那宗坦貌若恂恂,中怀欺诈,平日专会那移假借,哄骗别人。往往抄那人文字认做自己的,去哄这人;又抄这人文字认做自己的,去哄那人。所以外边虽有通名,肚里实无一字。你道僧官何故与他相好?只为他幼时以龙阳献媚,僧官也与他有染的。故本非秀才,偏假说他是秀才,替他妆幌,欺诳远方游客。有篇文字单道那龙阳的可笑处:
解愠尚南风,干事用乾道。本非红袖,却来断袖之欢;
岂是夭桃,偏市馀桃之爱。相君之面女非女,相君之背男不男。将入门时,忒忒令挨着粉孩儿;既了事后,滴滴金污了红衲袄。香罗帕连腹束鸡巴,一样香腮偎脸;黄龙府
第119章 五色石(14)()
冲锋陷马首,哪怕黄袍加身。一任乌将军阵势粗雄,不顾滕国君内行污秽。毕竟是倘秀才,当不得红娘子。纵使花发后庭堪接客,只愁须出阳关无故人。
且说郗公那日别过宗坦,在寓无聊,至晚来与僧官下象棋消遣。僧官因问道:“古人有下象棋的诗么?”郗公笑道:“象棋尚未见有诗。我明日面试宗生,便以此为题,教他做首来看。”僧官闻言,连忙使人报与宗坦知道。次日,宗坦具帖来拜郗公,郗公设酌留饮。饮酒中间,说道:“昨偶与云师对奕,欲作象棋诗一首,敢烦大笔即席一挥何如?”宗坦欣然领诺。郗公教取文房四宝来,宗坦更不谦让,援笔写道:
竹院间房昼未阑,坐观两将各登坛。
关河咫尺雌雄判,壁垒须臾进退难。
车马几能常拒守,军兵转盼已摧残。
古来征战千年事,可作楸枰一局看。
宗坦写毕,郗公接来看时,只见诗中“壁”字误写“璧”字,“摧”字,误写“推”字,“枰”字误写“秤”字,便道:“尊制甚妙,不但咏棋,更得禅门虚空之旨,正切与云师对奕意。但诗中写错几字,却是为何?”宗坦跼蹐道:“晚生醉笔潦草,故致有误。”郗公道:“老夫今早也胡乱赋得一首满江红词在此请教。”说罢,取出词笺,递与宗坦观看。词曰:
营列东西,河分南北,两家势力相当。各施筹策,谁短又谁长。一样排成队伍,尽着你、严守边疆。不旋踵,车驰马骤,飞砲下长江。逾沟兵更勇,横冲直捣,步步争强。看雌雄顿决,转眼兴亡。彼此相持既毕,残枰在、松影临窗。思今古,千场战斗,仿佛局中忙。
当下宗坦接词在手,点头吟咏,却把长短句再读不连牵,又念差了其中几个字,乃佯推酒醉,对郗公道:“晚生醉了,尊作容袖归细读。”言罢,便把词笺袖着,辞别去了。郗公对僧官道:“前见尊扇上宗生所写草书甚妙,今日楷书却甚不济,与扇上笔迹不同,又多写了别字。及把拙作与他看,又念出几个别字来。恐这诗不是他做的。”僧官道:“或者是酒醉之故。”郗公摇头道:“纵使酒醉,何至便别字连篇。”当时有篇文字,诮那写别字、念别字的可笑处:
先生口授,讹以传讹。声音相类,别字遂多。“也应”
则有“野鹰”之差错,“奇峰”则有“奇风”之揣摹。若乃誊写之间,又见笔画之失。“鸟”“焉”莫辨,“根”“银”不白。非讹于声,乃谬于迹。尤可怪者,字迹本同,疑一作两,分之不通。“鞶”为“般”“革”,“暴”为“曰”“恭”。斯皆手录之混淆,更闻口诵之奇绝。不知“毋”之当作“无”,不知“说”之或作“悦”。“乐”“乐”罔分,“恶”
“恶”无别。非但“阕”之读“葵”,岂徒“腊”之读“猎”。至于句不能断,愈使听者难堪。既闻“特其柄”之绝倒,又闻“古其风”之笑谈。或添五以成六,或减四以为三。颠倒若斯,尚不自觉。招彼村童,妄居塾学。只可欺负贩之小儿,奈何向班门而冒托。
看官,你道宗坦这两首诗都是哪个做的?原来就是那福建闽县少年举人何嗣薪做的。那何嗣薪表字克传,幼有神童之名,十六岁便举孝廉,随丁了艰。到十九岁春间服满,薄游临安,要寻个幽僻寓所读书静养,以待来年大比。不肯在寺院中安歇,怕有宾朋酬酢,却被宗坦接着,留在家中作寓。论起宗坦年纪,倒长何嗣薪一岁。只因见他是个有名举人,遂拜他为师。嗣薪因此馆于宗家,谢绝宾客。吩咐宗坦:“不要说我在这里。”宗坦正中下怀,喜得央他代笔,更没一人知觉。前日扇上诗就央他做,就央他写,所以一字不错,书法甚精。今这咏棋的诗只央他做了,熟记在胸,虽有底稿藏在袖中,怎好当着郗公之面拿出来对得,故至写错别字。
当日宗坦回家,把郗公的词细细抄录出来,只说自己做的,去哄嗣薪道:“门生把先生咏棋的诗化作一词在此。”嗣薪看了,大加称赏,自此误认他为能文之徒,常把新咏与他看。宗坦因便抄得新咏绝句三首:一首是读(小弁)诗有感,两首是读(长门赋)漫兴。宗坦将这三诗录在一幅花笺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印了自己的图书。过了一日,再到灵隐寺谒见郗公,奉还原词,就把三诗呈览。郗公接来,先看那读小弁的一绝道:
天亲系恋泪难收,师传当年代写愁。
宜臼若能知此意,忍将立己德申侯。
郗公看毕,点头道:“这诗原不是自己做的,是先生代做的。”宗坦听了,不晓得诗中之意是说小弁之诗不是宜臼所作,是宜臼之传代作,只道郗公说他,通红了脸,忙说道:“这是晚生自做的,并没什先生代做。”郗公大笑,且不回言。再看那读长门赋的二绝,其一曰:
情真自可使文真,代赋何堪复代颦。
若必相如能写怨,白头吟更倩谁人。
其二曰:
长门有赋恨偏深,缘鬓何为易此心。
汉帝若知司马笔,应须责问白头吟。
郗公看罢,笑道:“请人代笔的不为稀罕,代人作文的亦觉多事。”宗坦听了,又不晓得二诗之意,一说陈后不必央相如作文,一说相如不当为陈后代笔,又认做郗公说他,一发着急,连忙道:“晚生并不曾请人代笔,其实都是自做的。”郗公抚掌大笑道:“不是说兄,何消这等着忙?兄若自认了去,是兄自吐其实了。”宗坦情知出丑,满面羞惭。从此一别,再也不敢到寺中来。正是:
三诗认错,恰好合着。
今番数言,露尽马脚。
且说郗公既识破了宗坦,因想:“替他代笔的不知是何人?此人才华出众,我甥女若配得如此一个夫婿也不枉了。”便问僧官道:“那宗坦与什人相知,替他作诗的是哪个?”僧官道:“他的相知甚多,小僧实不晓得。”郗公听说,心中闷闷。又想道:“此人料也不远,我只在这里寻访便了。”于是连日在临安城中东游西步,凡遇文人墨客,便冷眼物色。一日,正在街上闲行,猛然想道:“不知宗坦家里可有西宾否?若有时,一定是他代笔无疑了。我明日去答拜宗坦,就探问这个消息。”一头想,一头走,不觉走到钱塘县前。只见一簇人拥在县墙边,不知看些什么。郗公也踱将去打一看,原来枷着一个人在那里。定睛看时,那人不是别人,却就是宗坦。枷封上写道:“枷号怀挟童生一名宗坦示众,限一月放。”原来钱塘知县为科举事考试童生,宗坦用传递法,复试案上取了第一。到复试之日,传递不得,带了怀挟,当被搜出,枷号示众。郗公见了,方知他假冒青衿,从前并没一句实话。
正自惊疑,忽有几个公差从县门里奔将出来,忙叫开枷释放犯人,“老爷送何相公出来了。”闲看的人都一哄散去。郗公闪在一边看时,只见一个美少年,儒巾圆领,举人打扮,与知县揖让出门,打躬作别,上轿而去。郗公便唤住一个公差,细问他:“这是何人?”公差道:“这是福建来的举人,叫做何嗣薪。那枷号的童生,便是他的门人。他现在这童生家处馆,故来替他讲分上。”郗公听罢,满心欢喜。次日,即具名帖,问到宗坦家中拜望何嗣薪。
却说嗣薪向寓宗家,并不接见宾客,亦不通刺官府,只为师生情分,不得已见了知县。因他名重四方,一晓得他寓所,便有人来寻问他。他懒于酬酢,又见宗坦出丑,深悔误收不肖之徒,使先生面上无光,不好再住他家,连夜收拾行李,径往灵隐寺中,寻一僻静僧房安歇去。郗公到宗家,宗坦害羞,托病不出。及问嗣薪,已不知何往。郗公怅然而返。至次日,正想要再去寻访,只见僧官来说道:“昨晚有个福建李秀才,也来本寺作寓。”郗公想道:“若是福建人,与何嗣薪同乡,或者晓得他踪迹也未可知。我何不去拜他一拜。”便教家僮写了帖儿,同着僧官,来到那李秀才寓所。僧官先进去说了。少顷,李秀才出来,相见叙坐,各道寒暄毕。郗公看那李秀才时,却与钱塘县前所见的何嗣薪一般无二,因问道:“尊兄贵乡是福建,有个孝廉何冗讳嗣薪的是同乡了。”李秀才道:“正是同乡敝友何克传。”郗公道:“今观尊容,怎么与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