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拜见校长大人-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经典的魔法理论看来,观测本身应当对目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实际上,就连测量这个行为都不应该对观测目标产生影响,因为如果这样的话,观测将会失去意义,因为观测之后,物体就会发生变化,不再是原本的模样。
而实际上,观测是一切魔法构筑的基础,倘若观测与测量的数值不再真实,那么所有的魔法体系都会轰然倒塌,魔法将会不复存在,甚至就连客观实在也会受到挑战。
这是所有法师无法接受的。
但莱纳的猜测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倘若接受了观测与否会导致现象不同这个结论,那么有关大空洞对探测器的影响问题便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一旦接受这个结论,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而且还是直接挑战到人们认知根基的问题,在场的高阶法师们无法随意下结论。
“这个大空洞十分诡异,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进行更多的探索。”
布拉格斯阁下见现在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下定结论,便宣告了会议的终结,毕竟单纯的讨论是没办法验证莱纳的猜想的。
众人陆续离开会议室,艾伯顿阁下在莱纳离开之前叫住了他。
“莱纳,你真的认为自己的猜测会是事情的真相吗?”
艾伯顿阁下知道,有时候假设必须大胆,必须超脱想象力,但验证的过程又必须极为小心,所以他才向莱纳确认到,这位年轻的高阶法师总是能够有常人难以理解的设想,而很多时候,这样的设想最后被验证为正确。
“我不确定,但艾伯顿阁下,你在观看探测器影像的时候,难道没有同样压抑的感觉吗,就好像那空旷的空间里充斥了某种我们无法观测到物体,仅仅在思维的间隙才会显出原型。”
莱纳询问道,他看着艾伯顿阁下的双眼,没有退缩。
“的确,我也有类似的感觉,那片虚空中包含了太多的诡异之处。”
艾伯顿阁下认同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对于这个猜想,你有什么通过实验验证的头绪吗?”
实际上,如果观察能够影响物质,那么即便有实验验证,法师们也需要对其进行观察才能确定实验结果,而这正是一种会影响物质的行为,因此,即便是传奇法师伊萨里斯。艾伯顿,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想到一个合理的办法。
“我,嗯,我还需要一点思考的时间。”
莱纳说道,心中却有了一些思绪。
。
第四百八十九幕 菲丽丝的担忧()
回到房间之后,莱纳长舒了一口气。
他没想到居然真的会在大空洞这里发现这样的现象,实际上,就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个猜想有些诡异,他也希望是这其中另有原因导致了类似的现象。
毕竟接下来的实验倘若成立,可能会将整个魔法理论带向不可知的方向,理性与秩序将会受到挑战,而混沌与未知则会取而代之。
莱纳不确定,倘若观测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效应真的存在,那么有多少高阶法师会因此而认知动摇,甚至崩溃,而且,在没有后续理论提出的当下,这不可知的混沌又会导致怎么样的学术灾难。
通过这段时间内对魔法的理解,莱纳基本已经可以断定,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物理规律与地球没有差别,可以说,除去魔法的存在,这里就是一个普通的另一个地球而已。
但问题就是魔法的存在,按照地球上的观点,魔法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事物,也就是意识决定物质,可经过莱纳的研究,这个世界的魔法并非完全依照意志决定,如果违背了基础物理规律,那么魔法也很难实现,比如在不提供魔力的情况下让一根木柴凭空着火是绝对不可能的。
现在根据莱纳的实验,以及对上个纪元记忆的研究,他认为魔力就是一种极为高效清洁的能源,只不过与地球上的所有能源都不同,魔力会受到意识的控制,从而影响其他的物质,可以说,在这个世界,只有魔力本身是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而受到意识影响的魔力能够不计代价的转化为其他的微观粒子,这才是魔法得以实现的本质。
法师们对魔力的研究虽然持续多年,但一直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一方面是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在过去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可以说,直到莱纳的有关元素周期律的论文发表之后,法师们才真正推开了这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
莱纳猜测,或许魔力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微观粒子,会因为人们的观测与意识而发生改变,按照地球上的观点,魔力就应该是一种呈现概率云分布的粒子模型,在受到意识的影响后,便坍缩成其他种类的粒子,这才形成了这奇妙而充满魅力的世界。
只是这不过是莱纳的猜测而已,以目前的观测手段,目前的理论基础,都不足以验证莱纳的想法。
从这一点来看,莱纳倒是挺希望自己的猜想是符合事实的,这样的话,他或许就能更进一步解析魔力的秘密,从而窥见这个世界的真理。
正是这样矛盾的念头,让莱纳陷入了纠结之中,但最终,他还是做出了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实验研究,倘若事实真是如此,他也别无选择。
法师无法对真理说谎。
“怎么了?”
菲丽丝见到莱纳回房间以后没有说话,而是站在原地发愣,觉得有些古怪,便站了起来。
她在先前在莱纳他们离开黎明踏浪号前去大空洞探查的时候就一直乖巧的待在房间里,当然,莱纳在房间周围布置了一些简单的封禁法阵,虽然他不认为菲丽丝会选择在有传奇法师在场的情况下逃跑,不过为了防止意外,比如船上不明真相的船员们偶然闯入之类的。
菲丽丝来到莱纳的面前,伸出手,想要稍稍抚慰一下莱纳,不过很快被他抓住了手腕。
“没事。”
莱纳回应道,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样的举动似乎不太妥当,抓着菲丽丝手腕的手又迟疑了下来,反倒形成了一个颇为微妙的动作。
“终于忍不住了吗,没关系的,莱纳,我会让你好好体验大人的乐趣的。”
菲丽丝觉察到了莱纳片刻的疑惑,她笑了笑,故意说道。
经过这些时间的相处,菲丽丝也逐渐把握住了莱纳的性格,他本质上并不厌恶菲丽丝,但也并未对菲丽丝有过逾越界限的想法,因此,这种言论最能令莱纳感到窘迫。
“不用了。”
莱纳最终还是放开了菲丽丝的手,来到办公桌旁。
“对了,菲丽丝,你在大空洞附近有什么感应吗?”
莱纳刚刚坐下,又想起了菲丽丝过来的目的,开口问道。
“暂时还没有有关混沌之蛇的感应。”
菲丽丝答道,她也没再继续骚扰莱纳,而是如实回答。
她自己也觉得有些奇怪,按道理,这一处大空洞很明显与索伦异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混沌之蛇不可能不前来探查一番情况。
菲丽丝不认为魔法协会的保密工作会做到那么好,以至于混沌之蛇内部没有任何人得知波罗地半位面的这一处诡异的大空洞的情报,她能想到的可能性,大约是混沌之蛇剩下的干部不敢贸然前来这传奇法师汇聚的遗迹,又或者他们已经得知菲丽丝的叛变,用某种手段阻隔了她有关混沌之蛇成员的感知。
“只不过。”
菲丽丝斟酌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这个大空洞给我一种不祥的感觉,这里面充斥着太多的灵魂,令我感到不安。”
菲丽丝走到莱纳的身旁,在办公桌后方的窗户里,能够清楚看到大空洞的模样,那幽暗的深渊仿佛能将所有的事物都吸入其中一般,但在菲丽丝的眼中,这大空洞却仿佛满溢了污泥的黑色圣杯,明明空无一物,却无比拥挤。
“太多的灵魂?”
莱纳微微皱眉,看向菲丽丝,这位女子的侧颜此刻有种庄重而深邃的感觉,颇像是一些典籍中描绘的圣女形象。
“可能只是我的错觉。”
菲丽丝摇了摇头,就连最先进的魔法设备都无法检测出的东西,仅仅凭借直觉是无法断定的,她将心中的想法掩埋,没有再说这个话题。
而莱纳,目送菲丽丝回到床上,翻看起尚未看完的小说,他也将视线移回桌面上,那是一张空白的羊皮纸。
莱纳就要在这张纸上,记述下那个令人恐慌的实验。
。
第四百九十幕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上)()
一旁时不时传来菲丽丝因为小说的剧情跌宕起伏而发出的惊叹或者诧异声音,莱纳摇了摇头,拿起羽毛笔开始书写。
虽然使用法师之手来书写是更多法师们采取的方法,但莱纳在这种涉及自己思维的时候,还是更倾向于亲自用手来写,一方面是防止自己来自地球的思维导致羽毛笔写出什么奇怪的东西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理顺自己的思维。
莱纳先总结了一些到目前为止,魔法理论在宏观与微观上的进度。
首先,宏观上,以雷根斯三大定律和艾伯顿三定律为基础,人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并且通过观测得以验证,而莱纳的相对论的提出,又对光速做出了解释。
至于宏观上的理论缺陷,则是相对论中光速不变且无法超越的结论使得引力的传播出现了一定的矛盾,也就是,倘若引力也是一种与电磁力相若的力,那么引力的传播也应当基于光速的限制,相隔太远的星球之间,引力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
而微观上,法师们可以说只是刚刚在门里迈开了一步,原子核的结构刚刚揭露,中子与质子的性质还有许多笼罩在阴影中,同样的,目前在微观领域,法师们依旧面对诸多挑战,质子与中子结合成原子核依据的强核力尚未验证,电子的真身更是无迹可寻,随着对微观领域的不断探索,法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莱纳放下笔,从储物袋中拿出了最新一期的《真理》期刊,在期刊的中部,是来自虹之塔纽因顿实验室的一组实验论文,这是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准确来说,纽因顿实验室进行的是电子流的干涉实验,使用高速电子流射击足以产生双缝干涉现象的缝隙,最终得到了干涉条纹,这是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也就是伊恩格雷波存在的又一佐证。
莱纳之前就阅读到了这一篇论文,此刻又重新阅读了一次,接着,他拿起自己的实验笔记,站了起来。
“菲丽丝,我稍稍去一下那边。”
莱纳对趴在床上的菲丽丝说道。
此时菲丽丝正趴在床上,她身穿单薄的睡衣,面对莱纳的方向,可以看到脖颈之下,领口之中那惊人的波涛,菲丽丝的两只脚正翘起来,伴随着不知名的节奏摇摆,看起来清纯而可爱。
“咳咳,你应该注意一点形象。”
“反正这里也没有外人,还是说,莱纳,你会因为看到姐姐的身体而变得兴奋吗?”
菲丽丝从书本中抬起头,更凸显出那雪白,令莱纳下意识移开了视线。
“不要会错意。”
莱纳说道,他也没再解释,而是往前面走了一步,骤然消失在空间中,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
菲丽丝看着这一切,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又继续回到小说中的那冒险旅程中。
与此同时,在一处与黎明踏浪号一模一样的战舰房间中,莱纳的身影浮现,这里与他的房间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没有了那时刻在挑逗着自己的菲丽丝的存在。
“倒是有些冷清。”
莱纳已经有些习惯菲丽丝,看着空空如也,只有菲丽丝的身体沉睡过的略显凌乱的床铺,他摇了摇头。
这里正是不稳定的半位面,莱纳现在将其用作自己的实验室。
他来到走廊,登上甲板,眺望远处,那围墙之中的大空洞。
在不稳定的半位面阴冷的色调下,大空洞失去了几分神秘地感觉,倒是变得更加肃杀与孤寂,莱纳飞到大空洞附近,向下窥探。
只见光滑平整的岩壁往下,不是黑暗,而是灰白的漩涡,这漩涡缓缓选择,似乎要将所有的事物都吸入其中。
“果然不行吗……”
莱纳叹息一声,在不稳定的半位面中,这种灰白的漩涡并不少见,这代表着无法从不稳定的半位面进入该地,强行闯入,极有可能发生无法预料的情况,最坏的可能性是直接来到半位面外侧的无尽虚空,永远迷失其中。
况且,不稳定半位面虽然稀少,但传奇法师的手中肯定不缺,他们必然早就使用过不稳定的半位面来探测大空洞了。
飞回甲板上,莱纳从储物袋里拿出了自己实验所需要的道具,这些设备仿佛有自我意识般飞了出来,组合成一套相当高级的实验设备。
在实验桌上,是一个电子生成法阵,利用内部元素的反应,不断释放出电子流,其中有一个电磁场,可以用来调整电子的速度以控制电子流的能量。
而在实验桌另一侧,则是一个双缝干涉的隔板,隔板之后,是一个接受屏幕,能够反馈出电子分布的状况。
这就是电子流双缝干涉实验的实验设备,莱纳正是要改良这个实验以完成自己的实验目的。
想到这里,莱纳不禁有些感慨,这个世界的法师的确并不是那种冥顽不灵的家伙,他们能够最快速度地吸收最新的知识,将其消化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不是因为纽因顿实验室的实验尚处于尝试阶段,而伊恩格雷波的理论尚且只在高阶法师们中被广泛传播,说不定就轮不到莱纳来做这个实验了。
他首先重复验证了一遍这个实验,以确保现象的准确,很快,莱纳就在接受屏幕上看到了明显的干涉条纹,用目前的理论来解释,就是电子流中的电子在通过双缝的时候,有的通过了左边的缝隙,有的则通过了右边的缝隙,两种电子出现了相位差,从而导致了叠加的现象,最终映射到接受屏幕上,便是干涉条纹。
关闭掉电子流发生法阵,莱纳调整了一番控制电子速度的电磁场,又对发生法阵进行了调试,使其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释放出一个电子。
倘若只有一个电子,按照现有的理论,它只会通过其中一条缝隙,落在接收屏幕上,这样单独的电子数量增多之后,接受屏幕上就只剩下杂乱无章的电子分布,而不会形成干涉条纹。
当然,这只是现有的理论。
第四百九十一幕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下)()
伴随着莱纳的开启,电子生成法阵中发出了一阵嗡嗡嗡的声音,在莱纳的肉眼无法捕捉到的地方,原子之间产生了难以描述的相互作用,无形的力撕扯着原子,却无法撼动那坚若磐石的原子结构,只有原子外侧的电子,因为这涨落的潮汐而颠簸,最终脱离出原子的束缚,成为游离的自由电子。
这电子才刚刚逃离束缚,便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引力,让它向着一个方向移动,其中,电子的速度被浑然不觉地控制了,它冲出法阵,却立刻又面对了一个双缝。
这个双缝对于电子来说正好,它产生了犹豫,到底该从哪一条缝隙穿过,但它自身的速度却不允许它多做考虑,以一个相对较高的速度穿过了双缝,最终落到了接受屏幕上,成为了一个小光点。
这样的电子还有很多很多,它们一个个飞出来,经过双缝,来到接受屏幕上。
按照现有的魔法理论,这些电子将会在接受屏幕上呈现杂乱无章的落点,因为每一个电子都是随机穿过双缝之间的其中一道缝隙,而单个的粒子是无法产生干涉现象的,即便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它在穿过缝隙的时候,也应该产生的是衍射条纹,而并非需要复数粒子才会出现的干涉条纹。
然而,伴随着莱纳的实验进行,接受屏幕上竟然赫然出现了干涉条纹!
他又重复了几次实验,确保每一次都只有一个电子通过双缝,却仍旧获得了清晰的干涉条纹。
这是无法用现在的理论解释的。
首先,现在的魔法理论是一种因果理论,也就是现象必有原因,而原因产生之后,才会出现结果,简单来说,倘若电子出现了干涉条纹,那么就代表它在穿过双缝的那一刻就已经产生了干涉现象,可单独的一个粒子明显是不会产生这样情况的,与现状违背。
这就好像,每一个电子已经实现知道它们会依次穿过双缝,知道前一个粒子的落点,这样才会形成干涉条纹,这显然匪夷所思。
“又或者……”
莱纳提出了一个假设。
那就是电子在接触到双缝之前,依旧是粒子的特性,而在遇到双缝的时候,便成为了一种波,按照波的干涉规则,成为波的电子穿过了双缝,自己与自己产生了干涉,但在接触到接受屏幕的那一瞬间,它又再度成为一个汇聚的粒子,成为了一个点。
这种假设极为超出常识,却又隐含了某种更加令人惊叹的解释。
莱纳想到,如果不设置接受屏幕,那么在通过双缝的时候呈现波性质的电子是否会一直以波的形态存在,接受屏幕的存在,是否令电子的性质产生了改变?
倘若电子真的在穿过双缝的时候成为了独立的波,产生了自我干涉现象,而遇到接受屏幕的时候又回归到粒子的状态,那就代表,接受屏幕的存在使得电子性质发生了改变。
也就代表着,观测会对目标粒子产生影响。
莱纳身边,羽毛笔正不断书写着他的实验结论与猜测,人类虽然无法直接观测到微观世界的变化,但却可以依靠想象力来探索,莱纳现在,正运用人类的智慧来对未知世界的法则进行尝试。
将这个实验完成,莱纳却没有结束自己这一次的工作,他又记录下一些猜想。
这是一个假想实验,因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有关电子在从生成法阵出来之后,直到通过双缝,发生干涉,来到接受屏幕的这一过程,以目前的手段是难以观测的。
所以,莱纳想到了利用第三类射线,也就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来对电子进行测量,从理论上,这是可以做到的。
既然进行了测量,就需要确定电子的速度与轨迹,但很快,莱纳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显然,对于第三类射线来说,波长越短,其测量精度就越高,就越能精确测量出电子所在的位置。
但同时,根据施坦因公式与波的理论,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其频率越高,能量也就越高,通过第三类射线来探测电子轨迹的行为,会导致电磁波与电子产生一定的碰撞,从而使得电子的动量增大。
而这个现象在利用光学现象,比如显微镜来测量一个粒子的时候也同样会发生。
光学测量粒子的原理是当光照射到粒子上时,会有部分光被粒子散射开来,从而确定粒子的位置,法师们无法将粒子的位置确定到比光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更小的程度,由此,光的波长越短,其散射开来的间隔就越短,对粒子位置的测定就越精准。
但同样的,由于施坦因公式的能量不连续理论,光的最小单位是光量子,不可能比光量子更加微小,所以对于粒子的位置,测量有其极限。
同时在这个尺度上,光量子的粒子性将会极为显着,会对粒子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改变粒子的动量。
简单来说,想要精确测量粒子的动量,就必须用波长更长的波,但波长较长的波则无法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反之,波长较短的波能够相对精确地测量粒子的位置,却会对粒子的动量产生影响。
也就表示,法师们无法同时对一个粒子的动量与位置进行精确地测量。
这就是莱纳所提出的伊恩格雷不确定性原理。
莱纳并没有将这些实验仅仅停留在假想的阶段,而是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最终,他发现,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等于施坦因常数除以4π,这是由于能量不连续理论所决定的。
基于伊恩格雷不确定性原理与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实验结果,莱纳大胆假设,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那就是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其本身并非一个具体的粒子,而是呈现概率分布的一团电子云,通过观测,这团概率云会发生坍缩,从而体现出粒子的各项特性。
这就是莱纳对这一系列实验现象的解释。
第四百九十二幕 波函数()
在莱纳的假设中,电子不再是一个具体而固定的粒子,因为人们无法同时检测它的位置和动量,它实际上是在一个范围内都有可能出现的粒子,它在这个范围内任意一点出现的几率都并非百分之百,通过对这个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可以得到一个概率函数,而这个概率函数,莱纳将其称为波函数。
同时,对于电子的描述也不再应当以一个独立的粒子来描述,而是应该从波函数的角度来解释,电子便成为了电子云。
电子云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一些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