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绝代武神-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谷中的森林被称作“得眼林”。很多年后,当年的五百强盗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这个故事画绘在第285窟南壁,是莫高窟西魏时期最大的一幅故事画,也是最早的因缘故事画。其手法采用横卷式直线型构图,以八个并列画面,表现了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全部内容。一开始就是激烈的战争场面,以五人代表五百强盗。官兵乘骑铠马、戴盔披甲,手握长枪,与穿布裤麻鞋的强盗撕杀。这个画面是研究古代军史的宝贵资料。然后画面层层展开,结构紧凑,情节连贯,情景交融,使故事环环人扣,引人人胜。许多细节刻画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如五百强盗受刑于山林中,个个毛发直立,骨瘦如柴,悲天嚎地,表现了不幸的遭遇。而周围的黄羊、野兔却无动于衷,并不惊怕。
佛门弟子把菩提树奉为圣树。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又在菩提树下涅磐升天。莫高窟壁画中的菩提树随处可见,不计其数。最为高大的是第17窟(藏经洞)北壁两棵,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树身苍劲多节,藤蔓缠绕,形似当地常见的胡杨树。佛门为什么崇拜菩提树呢?
很久以前,恒河岸边有一棵高约百丈、技村粗壮、叶片嫩绿、冬夏长青的毕波罗树。此树夏能遮日,冬能挡风,阴能避雨。东来西往的行人常在树下歇息。释迦牟尼出家后,在毕波罗树下的菩提金刚莲花宝座上苦修苦炼,终于得道成怫。此树便更名“菩提树”。这棵大树虽然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但有灵气如人的情意。每年到如来佛涅磐的这天,树上的叶子就全部落了,枝条上还浙淅沥沥地掉着水珠,如泪水一般。各国的君子、各地的比丘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祭祀,成千上万的人在树下奏乐,跳舞,献花上供,焚香叩首,诵经念卷,日夜不停。好多人用香水清洗树身,用乳汁浇灌树根。到了第二天,树叶又长出来了,更加鲜嫩碧绿。
阿育王刚继位时,横行霸道,广施暴政,不信佛法。下令全国毁掉佛祖的各种遗迹。最受佛门崇拜的菩提树首当其冲。阿育王心想:要灭佛门,必须砍倒有灵瑞气的菩提树。于是,他亲自带领王公大臣,兵马将士,浩浩荡荡地前来砍伐。土兵们手持利斧,轮流上阵,足足砍了半天,才将树砍倒。晚上,他们燃起大火,跳舞唱歌,饮酒庆贺。谁知第二天清早,光秃秃的树墩上又长出了两棵大树。清风一吹,树叶啪啪发响。阿育王恼羞成怒,认为菩提树在嘲笑他。即令士兵将树再次砍倒,连根挖出。又把根。杆、枝、叶剁得粉碎,堆在一起,点火焚烧。倾刻之间,烟雾滚滚,火光冲天。火乘风势,碑僻啪啪,越烧越旺。佛门弟子哪敢近前,只在远处观望,个个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过了一时三刻,火势渐弱,突然火堆中长出两颗菩提树,树杆像玉石一样洁白,叶子像翡翠一样碧绿,散发出醉人的香气。香气扑鼻而来,沁人肺腑。阿育王和将士都觉得心旷神恰,精力充沛。
大火渐渐熄灭了,菩提树节节长高了。阿育王亲眼看到了树的神奇,恍然大悟——佛的神力是奇异的,佛迹是万难摧毁的。他心中非常内疚,悔恨不该听信外道和王妃的谗言来砍菩提树。决心痛改前非,今后一心供奉佛祖。他命人抬来一百桶香甜的牛奶饶在树根上,使那两棵菩提树长得更加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人们只要在树下转上一圈,就会病痛消除,轻松愉快。阿育王弃恶从善,在树下摆上香案,亲**香供奉神树。还请了好多沙门高僧在树下击鼓敲磬,作法会道场,讲说佛经。他听得人了迷,一连半月没有回王宫。
再说王妃从小信奉外道。这次阿育王毁灭佛门遗迹,就是她再三煽动的。可是,大王出官半月有余,左等右盼不见回来,心中十分着急。她怕大王信了佛法,自己就会失宠。忙差人去请阿育王回宫。差人飞马返回,禀告王妃:大王砍树,神树死而复活,大王便皈依佛门,在树下供奉佛法,三个月不回王宫。王妃听言,气得昏了过去。仆人唤醒后,心想,大王三月不回,都是这棵菩提树作祟。不除掉妖树,难解我心头之根!带了十名壮汉,于夜深人静时,偷偷地又砍倒了菩提树。
这天清早,阿有王来到树下供奉,见树又被人砍倒,不禁怒火中烧,正欲下令追查凶手,但转念一想;自己不也砍过这棵树吗?我虽信了佛,但还有人不信佛。他们还没有觉悟,才做出了这样的蠢事。这不能责怪他们,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佛的神力。只有让菩提树再次复活,才能启发他们悔悟。于是,阿有王和众比丘怀着虔诚的心意,跪在树前祈祷,请树神再次显灵。又令人抬来一百桶乳汁浇灌在树根上。不久,树墩上抽出了新芽。到了太阳落山时,又长成了两棵参天大树。
阿育王对普提树越发崇敬了。他怕有人再来偷砍圣树,让工匠建造了一道高约丈五的石墙,把菩提树保护起来。从此,菩提树虽经受了无数次狂风暴雨、严寒酷暑,依然枝叶婆娑,树影斑驳,受佛门敬拜。大唐高僧玄类在印度取经时,还亲自拜谒了这两棵菩提树。
右印度大国阎浮提的国王名叫尸毗,是个心地善良、治国有方的贤德君主。一日,他理完朝政,坐在凉亭休息。突然,飞来一只雪白的鸽子惊慌失措地大叫:“救命呀!救命呀!”一只凶狠的老鹰在后面紧紧追赶。
尸毗王忙将飞来的白鸽放进怀中,眨眼工夫,老鹰也飞到了眼前,瞪着血红的双眼说:“快把鸽子交出来,我现在饥饿难忍!”
“那不行。”尸毗王说,“我曾发过誓愿,要普度一切生灵。鸽子求救于我,岂能让你活活吃掉?“说得好听!”老鹰恶狠狠他说:“你既爱惜一切生灵,为啥只救鸽子不管我的死活?要知道不吃它,我就得饿死!”
“这好办。”尸毗王对待者说:“快去端一盘上好的生肉来,让老鹰饱餐一顿。”
“且慢,大王。我只吃刚杀的、带血的新鲜肉。”
这下尸毗王左右为难,救了白鸽,老鹰饿死,这不是救了一命又害一命吗?怎么办呢?一拍大腿,有了主意,自己腿上是鲜肉,割下来既救了白鸽,也救了老鹰,不是两全其芙吗?便下令让侍从拿刀端盘,立即割肉。
“还有一件。”老鹰阴险他说,“既然大王愿代鸽子割肉,请拿秤来称吧。割下的肉必须和鸽子一样重。
“好,我答应你的要求。”尸毗王令仆人拿来一杆天平秤,将白鸽放在秤盘内。但奇怪的是国王割尽了腿上的肉,不够鸽子重,割尽了身上所有的肉,还不够鸽子重。怎么办呢?为了救鸽喂鹰,履行诺言,他忍着巨痛站了起来,想坐于盘中,献出全身。但体力难支,昏了过去。
王后和大臣们的哭声惊醒了尸毗王,他挣扎着站起身,强忍疼痛,坐进称盘,刚好和白鸽一样重。
这时,奇迹出现了——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白鸽眨眼都不见了。尸毗王割下的肉全部长在身上了,完好如初,不觉疼痛。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这个本生故事画最早见于北凉275窟北壁中层,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最精彩的当属北魏第254窟北壁前部的“尸毗王本生”。此画增加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哭等情节,增大了内容和时空跨度。图中的尸毗王形体高大,把画面一分为二。被割肉的小腿抬起,尸毗王目视血淋淋的伤口,使割肉主题一目了然。由此可见,这幅画的构图表现出高超的结构才能,把不同时空范围内发生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到一个画面上,使画面中心突出,容量增大,有条不紊。
从前,有一位虔诚信佛,钦敬僧尼的老人,他有一个正值年少的独生儿子,他寻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行善修身,莫如佛门,于是一心想让儿子皈依佛门。
老人四出寻访,精诚所至,终于被他寻访到一位佛法深广、持戒严律,道行高卓的和尚,老人领着儿子去见和尚,请求收留他的儿子为徒。和尚见少年眉清目秀,鼻直口方,既憨厚又聪灵,是一个能出家修行,静心悟禅的好胚于,内心十分喜爱,便一口应允了下来。和尚亲自为少年削发剃度,讲经授课。不久,老人的儿子就正式成为沙弥。在和尚的悉心教诲下,小沙弥渐渐领会了佛教真谛,造诣渐深,尤其在修持戒律方面,能超脱红尘,摒弃七情六欲,心如枯井,一心念佛。
和尚所在庙宇的饮食之需,由城里一个有钱的施主供给,一日三餐施主派人按时送来,阴晴寒暑,年年月月从不耽搁。有一天,施主的一个朋友请其全家老少、奴仆侍妾作客。施主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但是,全家去赴宴,留谁看家护院呢,留童仆婢女又不放心。正在忧虑为难之中,施主的女儿问道:“父亲去作客,难道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吗?”??
“我们都去作客,留谁看家呢?”父亲忧心仲仲地说。
“这有何难,父母尽可率全家放心前去,我在家看守即是。”女儿爽快地答应说。
于是,施主十分高兴,带了全家到朋友家去了。施主女儿独自一人在家。
施主临走时一高兴,竟忘了嘱咐女儿给寺庙里送饭。夕阳西坠,晚饭时刻已过,和尚肚子空空,耐不住饥饿,便吩咐小沙弥去施主家取食。和尚再三告诫小沙弥要弃绝一切俗念,入人家乞食,切勿贪图声色,要严守佛家戒规,以免败坏佛门声誉,坠入地狱。小沙弥恭耳聆听,诺诺而退。
施主女儿独自一人倚窗而思,情窦初开的少女隐隐感到春心的萌动,脸上腮边的潮红。庭院里花花草草,姹紫嫣红地开遍,蝴蝶双双翻飞,云雀对对啁啾着向蓝天飞去。她却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寂寞,十六岁了,她渴望着生活中美好的未来,她哀怨自己的父母亲,不体谅女儿心思,偌大一所庭院,到处声息悄然,只有子然一身,她憧憬着朦胧的神秘迷人的爱情。
忽然,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宁静。
“是谁啊!”她怯生生地问。
“是我,小沙弥,来取施主布施的饭食。”
闺房寂寞中的少女突然听到一位青年男子的声音,一种不可言喻的感情涌上心头,她迅速地开了门,一个文雅、俊秀的小沙弥站在她面前,她温柔地低下了头,怀中像揣着头小鹿,突突地欢跳不停。小沙弥也想不到施主竟是一位漂亮的姑娘,一下子手足无措,脸红耳赤起来。
“施主”,小沙弥彬彬有礼地说,“师父见天晚仍没有人送饭,派我来求取。”他像背书似的嗫嚅着,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不要忘了戒律和师父的嘱咐,眼神呆呆地盯住脚尖,头也不敢抬。
“快请进来呀!”少女的心像欢快的春风,她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欣喜和对这个英俊小沙弥的爱恋,“啊,一定是神灵的旨意,怜悯我孤孤单单,好不寂寞,安排个这么可爱的小沙弥来到我面前。”盎然的春意使少女忘情,她用纤纤五指拉住小沙弥的手:“沙弥哥哥,一定饿坏了吧?我们俗人家事情多,家父去作客,竞忘了给你们送饭,恕罪、恕罪!”小沙弥被少女的率真勇敢弄得耳热心跳,不由自主地跟着少女走进门里。少女一阵风似地去了,一会又轻捷地飘回来,端来满钵香饭,满钵菜肴,拂动的空气中弥漫着少女芬芳的气息,沙弥心里一阵悸动。少女用充满柔情的双眸细细打量着小沙弥,呀,多么漂亮的小和尚,面孔白净,前额宽宽,浓眉漆黑,嘴鼻有棱有角,透出一股阳刚之气。她白皙的脸上透出一阵阵红晕,浅浅的笑靥在顾盼间显得更加娇媚醉人,她感到自己青春的美丽,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谁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她感到自己憧憬的幸福就在眼前,她深深爱慕面前这个稚气、可爱的小沙弥。
“小沙弥哥哥,青春多么美好,**多么短暂,我们来到了这人世间,难道就是为了遁入空门,在青灯古佛旁忍受孤寂的长久的折磨?人间有这许多恩恩爱爱,大自然又多么绚丽多彩,你这么年轻漂亮为什么一定要在佛门中悄悄逝去这难得的人生和宝贵的青春?我的父母出外作客,家中只有我和你,难道我们不能……少女说到这里打住了,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小沙弥被少女的纯真感动了,他觉得,浑身躁热,他缓缓抬起头来,眼睛里闪烁着热情的光辉。少女情不自禁地紧紧抓住小沙弥的双手说:“我爱你,你也爱我,一定的,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吧。”
突然,小沙弥看到厅堂的佛龛上身披金光的佛祖妙相,似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他清醒了,他想起了佛门戒律,想起了师父的教诲,想起了自己立下的誓愿,恪守戒律,决不被色相所惑。但是,这姑娘那样纯真,那样圣洁,我岂能伤害她,我只能以一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想到这里,小沙弥内心万念皆消,他平静地对少女说:“你的情意我知道了,但你必须先为我打扫好一间静室,允许我向佛祖忏悔后再和你相亲。”
“你答应了!太好了。”少女兴奋得声音都发颤了,她迅速地打扫好一间静室,对小沙弥说:“你赶快进去仟悔吧,我在门外等你。”
小沙弥走进静室,面对西方,焚香祝祷:“大慈大悲的佛祖啊,我立志修行,立誓不违戒律,但我也不忍伤害少女,唯有一死,舍身求法,请佛祖恕罪。”说罢,他刎颈而死。
少女在静室外耐心地等待,总不见小沙弥出来,她忍不住呼唤了几声,但室内一片死寂,她心中害怕,慌忙推门进去,一副惨不忍睹的情景把她惊呆了;小沙弥自己割断了喉管,鲜血还在汩汩地流。她既怕又羞,晕倒在地上。
晚上,施主携全家人从朋友家回来,他叫了半天门,不见女儿出来开门,心中疑惑,急忙令仆人翻墙进去,打开大门。全家进得院门,分头寻找姑娘,发现她披头散发、满面泪痕地倒在小沙弥的尸身旁,众人大吃一惊,忙将她唤醒。施主担心女儿受凌辱,赶紧询问。少女一时难以启齿,若说沙弥越轨,诬陷清白,天理难容,事情到了这般地步,瞒是瞒不住了,小沙弥献出了生命,我还怕什么羞呢。想到这里,她抽泣着说出了事情始末,并表示为了小沙弥的坚贞守戒,她情愿接受任何严厉的惩罚。施主听了感叹唏嘘不已,他对女儿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小沙弥修成正果,归天去了,你不必惊恐忧伤。国家有法度;若有沙门殆在俗人家,俗人出金钱一千。我们拿一千金钱去赎罪吧。”
国王听了跪在殿前的施主父女的陈述,深深为小沙弥的洁身持戒的事迹感动,国王亲率大臣到施主家礼拜小沙弥的尸身,并告谕全国为小沙弥举行国葬。全城百姓拥上街头,争相观看,广场上华丽的七宝香车载着小沙弥的尸身,侍臣们鸣锣击鼓,僧侣们围随香车前后,少女站在高台上。国王指着少女对全体臣民和僧侣们说:“这姑娘年方二八,国色天姿,沉鱼落雁,世人谁不动情?而此小沙弥年纪轻轻,却能超凡脱俗,不为色迷,严守戒律,以身殉教,世人谁不钦敬,”人们听了,无不感叹,敬仰小沙弥的虔心笃诚。”
“啊!。。。。。。”霍雨婷长叫一声,抱紧了聂欢一塌糊涂的爽歪歪了!聂欢也一阵急冲,拔出来换另一个,凌子涵,其他姐妹们把外面一档,谁也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一连干了一圈,方才罢休!
第439章 舍利子迷踪【15】()
“啊!。。。。。。”霍雨婷长叫一声,抱紧了聂欢一塌糊涂的爽歪歪了!聂欢也一阵急冲,拔出来换另一个,凌子涵,其他姐妹们把外面一档,谁也不知道里面在干什么!一连干了一圈,方才罢休!
聂欢以为未尽到:“最后一个故事:古阎浮提国有一个国王名叫月光。他的国家疆域辽阔,境内有数不尽的高山大川,诸侯属国八万四千。他治国有方,广施仁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休养生息,所以有八十亿个部落。他有一万文臣武将,第一大臣名叫大月;他有二万夫人和后宫佳丽,第一夫人叫花施,他有五百太子,第一太子叫戒贤。月光王居住的都城叫贤寿,贤寿城东西南北纵横四百余里,城里宫殿巍峨,亭台井然,都用黄金、白银,玛瑙、玉石筑成,四面共有一百二十座城门,通衢大道开阔整洁。大道两旁有四行大树,枝干挺拔,根探叶茂,有的是金枝银叶,有的是银枝金叶,有的是玛瑙枝玉石叶,有的是玉石枝玛瑙叶,璀璨辉煌。城里还有许多宝池,也都以黄金、白银、珍珠、玛瑙砌就,池底铺的细沙也都是七宝碾成。月光王居住的王宫,周围长四十里许,纯以金银珠宝镶嵌装饰,熠熠生辉,灿烂无比。
这一天。月光王坐在宫殿里,忽然寻思道:“我在人世间,位至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呼百应,天下敬仰,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都是行善积德所致。就好像农夫种地,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粟,若不锄草施肥,岂能奢望秋收五谷丰登。现在我如果不继续行善积德,岂能奢望将来水享荣华富贵。”
月光王想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他召集群臣,对大家说:“我现在要把库藏的金银珠宝全都拿出来,放在全城一百二十个城门口以及繁华闹市口,广设布施,随天下百姓恣意领取。”说完,他又命令侍臣:“体们传我的旨意给八万四千个诸侯王,令他们也打开仓库,布施给全国百姓。”大臣们奉了月光王的旨令,在全城竖起金幢,敲起金鼓,广贴布告,晓谕天下。四海之内,八方上下的黎民百姓得到消息,无不欢呼雀跃,额手相庆。沙门、婆罗门、鳏寡孤独,贫苦穷困的人们,扶老携幼,长途跋涉,云集城下。人们缺衣的取衣,缺食的取食,缺医少药的取医药,金银财宝随意领取,人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们感恩戴德,无不称颂王思浩荡,赞美之辞,溢于衢巷,月光王英名传遍天下。
那时候,边远地方有一个小国,国王毗摩斯那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非常忌恨月光王。他寻思道:“月光王不除,我何时才能出人头地,各闻天下。”他邀请国内的旁门左道出谋划策,招募勇士,想伺机杀掉月光王。他请众梵志入宫,每天摆下珍馐佳肴,百味饮食,热情款待。三个月之后,毗摩斯那王开了口:“养士千日,用在一时,我请诸位来,有要事相求。我有一桩心事,深深的忧虑扰得我心神疲惫,寝食不安。只有你们才能解除我的痛苦,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我的厚望,为我解忧释难!”众梵志纷纷问道:“陛下有什么难事,要我们出力,只管吩咐即是。”毗摩斯那王说:“那阎浮提国的月光王,名扬四海,德服五洲,八方来附。我却地处边远,位卑名陋,没有丝毫声威,不除月光王,我难以出人头地,希望你们为我想条妙计。”众梵志听了,心中吃了一惊,都暗自思量:“那月光王仁慈善良,赈贫济困,天下谁不敬仰,我们岂能残害圣人,干那千夫所指的缺德事。”想到这里,众梵志纷纷拂袖而去。
毗摩斯那王又羞又恼,破口大骂众梵志无情无义。又下令广贴布告,悬重赏聘募能人。告示中说:“谁能为我取来月光王的头颅,将与他平分天下,还把公主送他为妻。”
深山丛林里,住着一个名叫劳度叉的婆罗门,听说国王悬重货聘能人,便高兴地出山应聘。毗摩斯那王兴奋地对劳度叉重申:“假若贵道办妥这事,寡人决不失信。”劳度叉说:“大王快快替我预备路上所需之物,七天之后,我就启程。”到了第七天,劳度叉向贤寿城进发了。
不知何故,阎浮提国的都城内,这几天连续出现了不祥的兆头:街道开裂,星辰陨落,白昼阴雾,昏暗沉沉,狂风四起,冰雹霹雳,电闪雷鸣。各种鸣禽飞鸟,在半空中徘徊悲鸣,自啄羽毛;狮虎熊豹,惊慌乱跑,自撞自咬。八万四千属国的诸侯王夜里都梦见月光王的金幢突然折断,金鼓突然开裂。大月大臣梦见恶鬼掠去了月光王的王冠。全国臣民,面临这种种不祥之兆,忧心仲仲,惶惶不可终日。
劳度叉晓行夜宿,饥餐渴饮,这一天抵达了贤寿城。门神知道劳度叉居心不良来取月光王头颅,心中愤愤不平,挡住劳度叉的去路。劳度叉无奈,绕城三匝,无计进得城去。天神想帮助月光王,使他布施圆满,便托梦给月光王,对月光王说:“陛下曾发誓愿,广设布施,任人求赐,决不违入所愿。今天有一个求赐者,在城门口被门神所阻,大王既然立下誓愿,就不该阻拦求赐者进城。”月光王恍然醒来,十分惊愕,急忙派大月大臣奔赴城门口传旨:“不能阻拦任何人进城。”门神见大月到来,现出真形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