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绝代武神-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位于都兰县香加乡东部,属唐代遗迹,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画面长7米,宽4米,凿刻内容为鹿、羊、蛇、马、驴、鸡、太阳、“”字纹及汉藏文字。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的格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冰川,其海拔为6548米,分南北两条半弧形冰川。南北支冰川长分别为12。5公里、10。1公里;宽分别为16公里、1。3公里。冰川尾部有5公里和2公里长的冰塔林。冰川巨大晶莹,四周群峰壁立银装素裹、云遮雾饶。冰川融水成为万里长江第一河——沱沱河的原流,位于东经90。7′,北纬33。28′。属格尔木市辖区——唐古拉山区。长江源和黄河源、澜沧江源2000年被国家确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昆仑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地位,是华夏儿女的寻祖地,也是神话传说的会聚中心和仙山圣地。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德令哈市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市区海拔2980米,截止2012年,人口近10万,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民族。德令哈市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个品种、65个矿床,其中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在7亿吨以上,可利用价值较高。市区以南30公里的尕海湖,蕴藏着丰富的天然卤虫资源。2013年,德令哈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亿元。市区以西40公里的柯鲁克湖,盛产草鱼、鲤鱼、鲫鱼、闸蟹、虾等水产。境内有柏树山、黑石山水库、“外星人遗址”、怀头他拉岩画、“褡裢湖”等旅游景点。

    在德令哈市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公元7世纪,雅砻河谷崛起的吐蕃王朝逐步统一整个青藏高原,伴随着着与唐王朝的联姻、战争等大批吐蕃人迁入今海西各地,成为了海西藏族最主要的来源。而在公元13…17世纪陆续有蒙古人从新疆、内蒙等地移民到此地,是游牧民族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1988年4月,经国院批准,德令哈市撤镇建市,德令哈的发展从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一座高原新城巍然屹立于八百里瀚海戈壁上。该市下辖蓄集、郭里木、宗务隆、戈壁、怀头他拉5个乡,全市总人口将近7万,共有19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兄弟民族团结和睦、携手共进,正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这个民族大家庭光辉的蓝图。

    喇家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内分布着许多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诸如从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其中以齐家文化遗址分布最多最广。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的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正中一个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曲肢,有的怀中抱小孩。房内还出土陶、石、玉器及玉器半成品、玉料等。还发现了壁炉、广场、玉器等大量揭示史前文明的线索与文物。

    这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珍贵文物,对于研究西北地区先民的居住环境、玉文化的发展、4000年前中国的灾难现象和探讨史前文明历程具有重要价值。喇家遗址的聚落布局以及发现的丰富的文化遗物,对研究齐家文化的社会形态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等课题具有重大意义。图是2002年11月22日在青海喇家遗址拍摄的出土时的面条。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2002年发掘中,在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据发掘该探方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蔡林海介绍,当时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碗里原来存有遗物,直观看来,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已经风化,只有像蝉翼一样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的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一定形态。面条全部附着在后来渗进陶碗里的泥土之上,泥土使陶碗密封起来,陶碗倒扣,因此有条件保存下来

    喇家遗址地处民和三川地区,黄河北岸地势开阔,气候湿润,是土族群众的主要聚焦地。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多组非正常死亡的人类遗骸,多以成年女性和幼儿为主,发现了中国考古目前最大的石磬王“黄河石磬王”,石磬清纯悦耳,音律完整。喇家遗址即是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探索人类史前文化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研究土族群众特有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的理想之地。三川土族群众特有的“纳顿节”,历史六十五天,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狂欢节。主要景观有丹阳古城、三川杏雨。丹阳古城建于北宗年间,占地120亩,东西长400米,南北长244米,有城门四个,城墙高8。6米。据当地老人讲北宋征讨丹阳城,三川女英雄丹阳公主为扞卫民族尊严,率众抵抗,不敌宋军万人大军的围攻,这个时候一只凤凰背负丹阳公主直冲云霄,据说三川妇女所穿绯红色百褶裙,脚穿绣花翘鞋的装束就是从丹阳公主传下来的。主要浏览活动有黄河皮筏漂流,主要节庆活动有农历7月于9月土族群众举办的“纳顿节”、“巴依儿艺术节”。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毗邻。东南与西宁市的大通县、海东市的互助县、西宁市的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距省会西宁市103千米。东西长413千米,南北宽261千米,面积3。47万平方千米。海北古代是西戎、羌、吐谷浑等民族杂居交错之地。现海北境内除汉族外,尚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适宜畜牧业生产和种植青稞、油菜籽。海北是青海省的主要畜牧业基地和油菜基地之一。

    古为羌地。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后因王莽篡政纷乱,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复置“西海郡”(以上见《西宁府新志》)。晋和十六国时(公元265…420年),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见《甘肃通志稿》)。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炀帝击败吐谷浑伏允主力后,又设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刚察仍属期管辖(见隋书)。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设置米川县,辖门源地区。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徒吐谷浑诺曷钵于浩门水南。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徒蕃占据青海,海北州属其域(以上见《甘肃通志稿》)。海北藏族自治州

    元朝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海北州归其管辖。明洪武八年(公元1378年),设安定、阿瑞二卫。海北州在二卫辖境。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55千米处)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迁卫于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治。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后,先后置亹源县、祁连设治局、海晏设治局(后改设海晏县),均由省直辖。1929年,划达坂山以北设置门源县,祁连地区和原属西宁府的仙米、珠固划归门源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3年,海晏建县。刚察为教兰理事辖区。

    花儿海晏地区演唱的“花儿”大都从湟源、湟中等地传入,主要调令有“沙燕儿绕令”、“攀山令”、“尕马令”、“水红花令”、“大眼睛令”、“东峡令”、“脚户令”、“白牡丹令”等。内容主要以抒情叙事为主,旋律优美动听,对人有强烈的吸引力。藏族民歌海晏的藏族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灯影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类别有情歌(拉伊)、酒曲、喜庆曲等。不分男女老少,人人皆唱。其形式有对唱、独唱、合唱等。内容由歌唱纯真的爱情,有歌颂英杰模范,也有赞美幸福生活的。除了一些传统的曲子外,大多数都是现编现唱,即兴创作,不仅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且节奏优美,高亢悠扬。

    社火每逢春节,海晏的农牧群众会自发组成社火队,走村串社表演节目,欢渡节日,社火队由秧歌、舞狮、舞龙、高跷、八大光棍、小唱、跑旱船、大头罗汉、胖婆娘、金钱棍(俗称霸王鞭)、灯官、马报子、八仙等角色组成。藏族舞以“新牙勒”舞为主,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民族舞蹈。舞姿动作幅度大,遇有喜庆佳节、婚嫁节日,数人围坐车成圈,舞者入圈内手端精致的木碗或瓷龙碗(称八宝碗),臂搭洁白的哈达,边唱边舞,热闹非常。

    灯影戏每到正月十五和二月二,民间“影子匠”就会组成演艺班子,深入广大农牧区进行演出。灯影戏的最大特点是道具简单,组成人数少,操作简便,群众乐于接受。郿户戏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驖剧形式,每逢农闲时节群众会自发演出,主要剧目有《秋莲捡菜》、《李彦贵卖水》、《张良买布》、《钉缸》、《小放牛》等。随着戏剧班子的壮大和演技的提高,移编秦腔《铡美案》、《打金枝》等,同时,配合征兵、宣传《婚姻法》等工作自编自演《哥哥去当解放军》、《婚姻自由》等笑剧,很受群众欢迎。秦剧1956年,海晏县秦腔业余演出班子组建,每逢农闲时节群众会搭起简易戏台自发演出,演出剧目有《天门阵》、《铡美案》、《游龟山》、《火焰驹》、《辕门斩子》等寝剧。秦剧在海晏农区甚为活跃。

第485章 油田之战() 
“听说贵德县有很多的明清时期的古迹,我想我们应该去看看!”聂欢到。

    “好啊!我们可以把那些美景拍成tv,制作成一个旅游专访!还能卖钱呢!老公,是不是很有创意呀!”薛冰道

    “诶!不愧是经商者,无商不奸!你是个典型的奸商老板娘!够格!”

    “哈!居然说我奸商,我要不是奸商的话,这一大家子的开销从哪来呀?是不是雨婷妹妹?”她拉拢霍雨婷道。

    “西嘻嘻!三姐,你说的太对了!老公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没有我和三姐,还有七姐,咱们家会破产的!”

    聂欢拍了她的大屁股一下:“你丫的这回跑对面站着去了!小心晚上我收拾你!让你跪地求饶!嘿嘿。。。。。。”

    “诶呀我好怕怕!有本事你就来呀!就怕你办不到!倒把自己累得半死!”

    “嘿嘿!等着瞧喽!”聂欢笑道,他们拜别了老板,往贵德方向进发了!

    一路上的风景如画,聂欢感慨道:“”没想到青海会有这么多的美景!真的是不虚此行啊!我都能写一篇游记呢!“”

    “二姐的文笔最好了!她。。。。。。”凌子涵忽然间不说话了,聂欢的眉头紧皱,她连忙道:“不说了,说点别的吧!”

    几个小时之后,他们终于到了贵德县,贵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境东北部。总面积3600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2004年)。有汉、藏、回、撒拉等14个民族,藏族约占总人口的33。5%,其它各少数民族之和约占12%。黄河途经贵德境内的清清河水近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然而在赏了清清黄河水后,人们又惊奇地发现这里还有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贵德县辖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常牧镇、河东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

    “听说罗汉堂有小江南之称,不如咱们先去看看?那你还是个水果之乡,想吃什么水果都有!”聂欢笑道。

    “好啊!我们最爱吃水果了!其实我们修炼者最应该吃的就应该是水果,可以清心寡欲,得道成仙!”

    聂欢笑道:“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就别去了!你们几个的劲儿了,我呢?你们清心寡欲了,我还混个屁!一个人别的多难受啊!你们都夹着不让整,我还修炼个屁!”

    “哈哈哈!。。。。。。”姐妹们都笑了!

    很快他们就达到了“小江南”,罗汉堂等五个乡镇,是连着的,到了罗汉堂,他们便住了下来,旅途十分的疲惫,也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老板!上娘们!”聂欢出口到。

    “啥!我说同志啊,你好好说!开啥玩笑了?我们这啥都有,就是没有娘们!你这么多娘们呢,还不够啊!”

    “哈哈哈!我说的是上凉拌菜!就着啤酒喝!什么娘们,你耳朵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这都能听岔了?”聂欢笑道。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簇自治州东南部。黄河由西向东纵贯罗汉堂、河西、河阴、河东、尕让五个乡镇,在黄河上游建制最早,历史悠久。境内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小江南”之称。河谷川水地区林木葱郁,阡陌纵横,盛产瓜果,是有名的“高原瓜果之乡”。

    自然地理:贵德县地处东经100°58’8”─101°47’50”,北纬35°29’45”─36°2335”。东西宽63。4公里,南北长90。6公里。处于黄河上游龙羊峡与李家峡之间。县城驻河阴镇,距省会西宁114公里,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里。

    人口与面积:贵德县总面积3703平方公里,贵德县有汉、藏、回、土等15个民族,总户数23276户,其中农牧业户17586户。总人口94290人,其中农牧业人口78749人。总人口中汉族48595人,占51。53%,藏族32987人,占34。98%。回族11213人,占11。89%,土族1180人,占1。25%。

    自然资源:境内水电资源丰富,有三座大中型黄河梯级电站可供开发,拉西瓦电站可装机容量372万千瓦,尼那电站可装机容量16万千瓦。1996年8月尼那电站由水电四局开工兴建。在建的鱼山电站是我县目前私营企业投资兴建规模最大的项目,总装机容量1750千瓦。

    经济建设:1999年全县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187。89万元当年价,比上年增长7。07%,其中第一产业9202。95万元,比上年增长0。87%,第二产业3297。2万元;比上年增长39。94%,第三产业4687。74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396。09万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了7。12%。粮油折合总产量达到10875。8万斤,比上年增长82。82万斤,实现农业产值7891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全县牲畜总增率为19。5%,出栏率为37%,商品率为30。42%,年末牲畜存栏为29。31万头只,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

    对外开放:贵德是一个旅游胜地,不仅历史悠久,还有别致的高原景色和自然风光,旅游景点遍布全县各地。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推进贵德经济建设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为了深化责德改革开放的力度,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加快贵德经济发展的优惠办法》,给在贵德县境内投资兴办企业者一系列的特殊优惠政策。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所有投资者投资项目的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并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贵德县历史极为悠久,据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两岸的台地上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共发现有“新石器、唐汪、马家窑、卡约及汉唐以来的古文化遗址300多处。先秦及汉初为西羌之先零羌部落居住的大小榆谷地。

    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今贵德设置河关县,隶金城郡,始纳入汉朝版图,并筑归义城(今尕让古城)。东汉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护羌校尉贯友在逢留大河(今贺尔加河口处黄河)上建造了黄河上游第一座用大船连接的浮桥。永元十四年(102年),金城长史上官鸿在归义及逢留等处从事屯田29部(处)。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河关县属陇西郡。

    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前凉张骏置湟河郡(治化隆县群科),今黄河以北贵德县地属湟河郡。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建后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置浇河郡,治所在今河阴镇一带的浇河故城,黄河以北地仍属湟河郡。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春,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建南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地区仍置浇河郡。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以后,北凉在今青海化隆西部和贵德黄河以北新置湟川郡,治地湟川城约今贵德席芨滩一带。义熙十四年(418年),吐谷浑王阿豺占据贵德,筑浇河城,成为其政治中心。

    南北朝时,北魏宣帝景明三年(502年),北魏占据贵德,并置浇河戎,后又被吐谷浑占据。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在今贵德置廓州,下辖洮河、达化二郡,其中洮河郡又辖洮河、广威、安戎三县,其州治与洮河郡县治均在贵德浇河城。

    隋开皇三年(583年),在今贵德仍置廓州,治浇河城。并在承风岭(今贵德县尕让乡千户村附近)开设互市,隋与吐谷浑进行贸易交流。隋杨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廓州为浇河郡,辖河津、达化二县。河津县辖地包括今贵德县全境、湟中县南部和化隆县西部,州治与河津县治均在贵德河阳镇。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隋浇河郡为廓州,治所东移至广威县(今化隆群科),辖广威、达化、米川三县,今贵德黄河南部为达化县域,黄河北部为米川县辖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在今贵德县河阴镇设静边镇。高宗仪凤二年(677年),由静边镇改置积石军,驻兵7000人。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吐蕃占据廓州,改原浇河城为溪哥城。

    北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以后,贵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唃厮啰政权降宋,宋仍在溪哥城置积石军。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政权仍在今贵德设积石军,后改称积石州。绍兴六年(1136年),西夏占据贵德,改积石州为祈安城。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为贵德地名之始,治所在河阴镇,隶陕西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贵德设吐蕃等处招讨使司必里万户府,管辖今贵德西南的贵南,共和县等牧区少数民族,隶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允元师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仍沿元制置贵德州,遂改贵德为归德。八年(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治今河阴镇,隶临洮府河州卫。

    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袭明制,设归德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雍正四年(1726年),河州卫改为临洮府,归德隶之。乾隆三年(1738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隶西宁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由西宁县丞管理,改“归德”为贵德。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置贵德厅,设抚番同知,隶西宁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贵德县隶甘肃省西宁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成立,仍设贵德县。

    1949年9月18日贵德解放,中共贵德委、县人民政府同日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直辖。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改为州),贵德为州属县之一。

    地处黄河谷地及两侧山地,南北高中部低。黄河由西向东横贯境中,长达74。7千米,还有红岸河、莫渠沟河、龙春河、浪麻河等河流分别从南北两侧汇入黄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7。2c,年均降水量252毫米。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公里。全境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海拔最低的松巴峡口2710米,最高的阿尼直海山5011米,县城海拔2200米。贵德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凉爽,秋季阴湿多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