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学扬威-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闻听对面山壁一阵嘎嘎之声,竟是打开了一个五尺见方的小门!
第九十一章 祖师遗蜕()
更新时间:2012…07…26
“师弟这套燕子抄水果然不凡。”方才聂宇的身形在空中进退自如,无比灵动,去而复退一气呵成,看得几人眼前一亮。
“道兄夸奖,我带王宇,道兄您则带上玉虚道长,脚尖三分力,当要一步不停。”聂宇微微一笑,方才他的鬼指神测已经找到了这处空间的八个落脚点,加上石门上方的一点,力道时间都均匀的情况下方才能打开这道暗门,王宇的轻身功夫还不够功力,玉虚道长功力自是无碍可却不通阵法,他才会作此言语,别看此时对面石壁上的暗门已经打开,可只要脚下有半点差错便会立刻合上。
聂宇说完也不犹豫,伸手在王宇腋下一托,二人便向对面的暗门扑去,多了一人在手,可聂宇的身法没有收到丝毫的影响,依旧是灵动飘逸,浑然天成,二人便如一双滑翔的鸟儿转眼就到了对面,王宇身在其中,亲眼看着聂宇施展身法,心头亦是有所领悟。
天玑子老而弥坚,自然也不甘落后,苍鹰搏兔身法展开虽看上去不及聂宇的飘逸灵动却胜在沉稳浑厚,身法不似内家修为那般,以天玑子的过百岁之龄尚还能有如此身手极为不易了。
入了暗门之后,王宇手中的鱼肠剑忽又发出一阵轻吟之声,想来离墓室所在已经越来越近了,众人抖擞精神再复前行,这里的甬道比之方才却是狭窄了许多,有的地方需要低头弯腰才能顺利通过,且不知是何缘故,方才能照出三四丈远的夜明珠此时光芒却被压制在了一丈之内,外间便是一片漆黑,纵使以聂宇的夜宴也非常模糊。
此番景象也让聂宇更加谨慎起来,这先贤之墓虽说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可一旦自己破不了此阵岂不是堕了本门威风?脚步不停的同时脑中周天易数亦在运转,一神内收,一神外游,早在师门心法的入门阶段聂宇已经可以做到,现在则是更为精深!渐渐的他的脚步也在不停的放缓,大衍周天阵似乎在此处有了一些莫名的波动。
再行片刻,甬道的尽头已经可见,隐隐有光芒透出,此处已是深入山腹,却不知这光亮从何而来,最后一段甬道离出口不过三丈距离,那光亮也越来越明显,可就是这三丈之地,聂宇却是带着三人进而复退,退而复进,直走了有二十分钟方才来到洞口,王宇小心翼翼的跟在身后,其间有一段明明已经再迈一步便可出洞,可聂宇却依旧退了回去,有了前面的经历,他知道这都是阵法的变化所致。
终于踏出洞口之后,此处又是一处巨大的山腹空洞,众人也找到了那处亮光的来源,顶上十丈之处镶着一颗苹果大笑的夜明珠,散发出极其明亮柔和的光芒,抬头看去却不刺眼,此时聂宇手中的那颗立刻光芒黯淡起来,似乎有些自惭形秽。而前方的景象更是令人震撼,这处巨大的空洞比之方才还要广大,其中数十面四五丈宽,一丈来高的长方形巨石挡住了去路,而这些巨石的根部却泡在水中,摆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图形,最为醒目的则是在这处巨石阵前,竟端坐着一个身穿道服之人,从后看去还可见其身侧隐隐露出的拂尘随风轻飘。
“此人衣饰乃我玉虚观中之人,嗯?难道是。。”四人并不轻举妄动,在这大衍周天阵中一步行差踏错便是前功尽弃,天玑子仔细打量半晌之后方才出言道,以他的眼力自能看出前方端坐的道人早已逝去多时,不过身穿道服正有玉虚观的标记,最为重要的是他认出了那把拂尘的来历,尘丝随风微摆,在温润光芒的照射下竟是根根通透,绝不是普通之地,正是玉虚观史籍中所载的镇教三宝之一,寒玉拂,拂尘的手把乃是万年寒玉所制,尘丝便是玉线。常人眼中玉质坚硬,可玉虚观千余年前偶得的这块寒玉却能由门中高人抽丝,韧性上佳,携带此物对于克制休息内家心法中的心魔有莫大的好处,想来都是由掌门随身掌管,直到大宋大观年间才随着当时掌教浮云子一同失踪。
难道眼前这个端坐的道人便是浮云子?可大观年间距今已有近九百年,本门心法高深,坐化后身躯不腐常有之事,可衣衫却如此完整,看那拂尘的摆动就知山腹中有空气流动,看来若不是这处空洞有异常之处,便是浮云子身上的道破亦是大有来历,天玑子尚记得典籍中有载当时浮云子未及传位,只说云游四海,后却一直未归,寒玉拂就此失去下落,下一任掌门飘尘子乃门中公选,也是玉虚观中掌门传递的唯一一个特例,今番能取得寒玉拂尘也算此行不虚了。
“师傅,难道此人就是浮云祖师?”听了天玑子出言,玉虚道长身为今代掌门,对本门典籍自也通晓,当下喜声问道。
“应该就是浮云祖师,想不到他在九百年前便来到了此处,如今得见寒玉拂亦是本门的造化,不过据传浮云祖师的阵法之道也是颇为高深,看情形他却似乎为眼前石阵所困,不得而入,故才在此坐化,师弟,此阵似乎与大衍周天之理不合?”天玑子缓缓言道,方才得见寒玉拂时的喜悦渐渐散去,眼前此阵自己竟然不识!
“道兄所言不差,此阵绝非大衍之数,究竟是何阵尚要细观,此去阵前,却是再无玄虚,道兄可先去渐渐贵门先达,我再好生参详一番。”聂宇闻言点点头,说完便当先向石阵走去,那道人的遗蜕乃是玉虚观先人,他倒不便先行去打探。眼前的石阵更是让他好奇,在他看来道家宽宏博正,可此阵却处处透着奇诡,似乎与先贤不合,不过既是处在大衍周天阵中,想来与庄周也脱不了干系。
聂宇的这份心思天玑子自是知晓,当下也不多言,带着玉虚道长与王宇便来到了遗蜕之前,眼前的道人面庞清瘦,栩栩如生,与门中画像并无二致,看他双目微闭,脸色祥和,便如打坐入定一般,若不是面孔与肌肤隐隐透出青色,谁敢相信他在此处已经过了九百年的岁月?这已经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不腐了!
天玑子当先在遗蜕前三尺之处下跪,玉虚道长与王宇也随后跪倒,此时王宇的目光之中全是惊异之色,本门前辈的坐化之体他也曾看过,可哪里能与眼前的这浮云子相较?不光是身躯神色如常,就连身上的普通道袍也没有半点被风化的迹象。
天玑子当先磕下头去,此时他心中却已经了然,这也是寒玉拂之功,想是浮云子在坐化之前运用本门内气将寒玉之寒气吸入周身经脉,因此才能得以如此,同时也更加奇怪,这大衍周天阵按他和聂宇共同参详只要回头便总能出阵,为何浮云子还要在此处坐化?便在叩首之间他却发现了遗蜕之前的地上有着数行小字,这处地面皆是坚硬的山石,而那些字迹深入其中,可见浮云子指上的功力极为不凡。
第九十二章 阵中之阵()
更新时间:2012…07…27
“余四岁习剑,八岁学易,后入玉虚恩师摇光门下,三十载苦修方得小成,一剑一尘行遍天下,难得一抗手之辈,亦曾西绝穷域,东至大洋,经一十二年却是废然而返,始知天地运转,神机莫测,人力难以穷尽。回转之后,余静坐三十五载,却忽感寒潭之上别有洞天,几番探查方才只身来此,若余所料误差,此乃先贤庄师之冢,一路行至此处,为此阵所阻,其中变化巧妙,难以穷尽,却与大衍周天不合。此后两年,再无寸进,直至大限来至,寒玉至宝,留待有缘。。”这些字写到最后,已是字迹模糊,想来浮云子是在最后一刻方才留书,天玑子看得唏嘘不已,似浮云子祖师这样的天纵之才多是恒心毅力兼具之辈,可人力有时而穷,一味不舍却也非大道,不过在祖师而言倒也算求仁得仁,只是眼前此阵究竟何名?浮云子两年竟是不得究竟。
天玑子再次叩首,便让玉虚道长从祖师遗蜕手中取下寒玉拂,他虽是尊长,可玉虚才是执掌门户之人,这门中至宝自该由他保管。此时他的目光转向了聂宇所在,只见他也是面向石阵,端坐思索,像是入定一般,看那姿势却和浮云子相似。当下并不打搅,同样坐下行起功来,此阵神妙难测,他也有些心痒难熬。
这一番静思约莫有两个时辰,可脑海中的此阵总是似是而非,如何推算也难尽其中变化,到得最后竟是胸中一阵烦闷,脑海里的图像也飞快运转起来,天玑子一声长叹,停止行功,再往下怕是要走火入魔了,睁开眼后玉虚与王宇也在打坐,而聂宇更是一动不动。
说起阵学,聂宇身负古门传承,的确要在天玑子之上,这也是他最为得意的一处,玉虚门下难解之题在他的演算之中却是现出了一些端倪,此阵粗看只是暗合河图之数,可细究之却是纷繁复杂,以他现在的阵学加上周天易数没有两月时间难穷其变,可天玑道长的寿元肯定支撑不到那个时候,自己即便可通此阵他也看不到了。
想到与天玑子之间的交往,这百岁开外的老人对自己很是不薄,见面虽少却是引为知己,交流之间无半点隐瞒之意,这份交情似乎值得自己去冒一次险,聂宇决定亲身入阵以观究竟,他觉得此阵虽是精妙,却与道家的要诣并不相符,强说相像,似乎与本门有点联系。
存了这个心思,聂宇停下了计算,却开始运起问卜之道,此阵一时难解,自己要亲身入内,当可一测吉凶,诸行运转,皆应之常,以问卜之道探测天机,最易在修行的道路上种下心魔,这点师傅做过很多告诫,聂宇平日并不敢轻用,不过此刻为了天玑子还是一试。
“道兄,此阵中之阵与大衍周天要义大相径庭,恐非一时可破,对于内息探测也似乎有重重禁制,小弟想亲身入阵,揣度奥妙,我若七日不出,道兄可自行先退,我看玉虚道长手中之物颇有玄妙,应可支撑贵门大阵运转一时了。”一测之下,乃是凶中带吉之兆,且隐隐间与他有着一些难以言明的联系,更坚定了聂宇入阵试探的决心,故才有此言,玉虚道长手上寒玉拂他一眼望去便知不凡,虽不能立时扭转气运,可有此物,护山大阵倒是可多支撑十数年时间。
“师弟不可,老道大限将至,此次请师弟前来不过为了维护本门气运,若行事过于执着,却与本门宗旨不合,再说此阵玄妙难测,老道难窥门径,便是本门祖师浮云子亦被困在阵前两年,岂能让师弟冒此奇险,若有半分差池,老道走得也不安心。”天玑子闻言正色道,此番若无聂宇,便是这寒玉拂尘也难入手,如今这石阵阻路,聂宇阵学虽高,可也未必就能胜过浮云子太多,他能有此意已经领天玑子感动不已,深觉所交得人,又怎能看着他入阵冒险?
“道兄,你我之交贵于心,不用多言,此阵虽险,小弟心中却还有几分把握,想此阵即能布在这里,布阵之人与庄先师定有干连,以大衍周天阵的布置来看,当也不会有太大危险,再说不试即退更非本门一贯行止,道兄问卜之道高深,当知小弟所言不差,放心便是。”聂宇笑道,古人有言,知难而退,上次在剑池之底他差点被隐五行乾坤归元阵所伤,当时是力有不及,如今却与那日不同了。
“既如此,老道便在这里坐等师弟出阵。”天玑子知道古门中人向来都是心高气傲之辈,马老如此,聂宇也定是如此,见他下定决心且颇有把握,虽是心中感激担忧可此时再多出言便显得做作了。
“哈哈哈,想来小弟与道兄定还有相见之时。”聂宇朗声道。
“师叔如此高义,玉虚感激不尽,当与师傅一同在此等候师叔。”见聂宇说完便要入阵,玉虚道长急忙言道,若非此人,他岂能重得师门重宝?如今他更是义无反顾,倒叫玉虚很是相敬。
“师叔祖小心。”王宇亦是出言,在他心中这个师叔祖年纪虽小可学究天人,对自己又是细心点拨,有半师半友之义。
聂宇摆了摆手,头也不回的飞身入阵,天玑子三人只见他身形一闪没入阵中,那石阵立刻也有了响应,数十块大石立刻运转起来,生出浓浓的雾气将阵法掩盖,已然难见聂宇半点身影。
“师父,师叔此次千里驰援,重信守诺,确是难得一见的年青俊彦,此番我们已得寒玉拂,有十数年时间徒儿当可想方设法维持本门,师叔如此高义,若有半点差池徒儿心中实在难安。”玉虚道长在聂宇入阵之后对师父言道,似乎对天玑子不尽力阻止颇有微词。
“呵呵,徒儿是在怪为师了,你师叔天纵英才,年纪虽小,可诸门奇学犹在为师之上,他入此阵自是为了本门,不过当有相当把握,再说你与马老接触还少,古门中人对朋友向来肝胆相照,不过个个都是孤傲之人,为师便是再出言也劝之不住的!我料他此番入阵不致有太大风险,日后老道撒手,徒儿当要记得今日古门的恩情。”玉虚道长的意思天玑子自然一听即明,当下抚须言道。
“师傅放心,徒儿知道。”玉虚道长不再多言,眼光又看向阵中。
聂宇入阵之后动作极快的飞步前行,这个走法是他先前计算好的,并无半分误差,石阵的运转也在他的意料之内,此阵是设在水中,按他的测算这山腹中的水流深在两丈左右,巨石的运行便是以水力推动,他虽明此理,可却不知布阵之人如何能让巨石浮在水面。
此时的聂宇双脚没入水中直至小腿半截,身形便停止不动,故老相传轻功身法练到顶端可以登萍渡水,凌波虚度,听起来有点高深莫测,其实也就是对周身气流的运用,在物理学中无论是水还是空气,其浮力都与密度有着联系,内家心法精深之后便可引气入体,改变自身的密度,甚至还可通过周身气息的运转将气流自脚底毛孔喷出,理论上只要功力达到一定地步,不要说凌波虚度,便是御空飞行也不在话下,可道理虽如此,人力却是有时而穷,内家心法讲究循序渐进,真要练到那种程度却是天年不够了,这只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绝不可简简单单斥责为异想天开,即使以现代科学的角度也是说得清的。
以聂宇如今的心法造诣,对气流的操纵已经算得上得心应手,他可以通过身体中的十二隐经来压缩体内气流,再将之从身体各个部位喷出,不过他如今十二隐经只通了一条,压缩气流也更加消耗本身真元,登萍渡水可以为之,凌波虚度就力有不逮了,更别提御空飞行了。故此才将双足没入水中,借助一定的水中浮力来稳定身形,这样内息的消耗也会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当然聂宇心中虽对自己的修为还非常不满,可如此站立水中的场景在常人眼中已是惊世骇俗了。
自他入阵之后,巨石便在不停运转,而他身形一定,阵势也安静下来,似乎是在随他而动,聂宇将手缩在袖中,在巨石上微微一碰,入手坚硬厚实,极为沉重,略略发力仍是纹丝不动,这些巨石高不过丈许,可聂宇知道自己决不能妄图飞跃,否则此阵必会产生自己意想不到的变化,看似捷径其实却是最为复杂之处,这也是阵学的奥妙。
身在水上,四周巨石林立,水汽蒸腾而起,聂宇耐心演算的同时心中却忽然一动,顺着那感应踏前两步,却是微微增强,想来前方定有什么物事与自己相连,不过依旧不敢行差踏错,说不定这种感应也是经由阵法产生,引自己误入歧途,高层的阵法绝不仅仅迷惑人的视觉,而是他所有的感觉,这点聂宇自是深知。
第九十三章 古冢秘传()
更新时间:2012…07…28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古语显然不适用于现在的聂宇,当你在某一个领域内达到相当高度的时候,身在局中反而能让你更清晰的去掌控和把握,他所能感受到的更是远胜旁观者,眼前此阵便是如此,方才聂宇只是一味在阵外静观计算,他的周天易数虽不会有什么差错,不过身在阵中可以让他更为敏锐的去把握此阵的运转玄机,如果说在阵外演算通透需要两月时间,身在阵内他有把握将其缩短到半月之内,当然这是与风险并存的,一丝判断失误就是前功尽弃。
初始入阵的顺利不过是他方才数个时辰推演的结果,现在的聂宇已是静立水中,闭目沉思着阵法下一步的变化,不过此时进度已经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也让他更为兴奋,因为此阵之中似乎有着什么与他联系,进入越深,那种感觉就随之清晰,沉思了片刻之后,双眼陡然睁开,脸上露出一丝会心的微笑,身体慢慢的沉入水中。
那种他熟悉的感觉似乎是在前方,可潜心演算之后他找到了真正的所在,便是在这片水潭之中,现在他几乎可以肯定此阵绝非出于庄周之手,而是古门前辈所设,或者至少大部出自古门之手,总纲之中列有门中前辈的毕生心得,其中既有鬼谷诸葛这样名动天下的,但更多却是籍籍无名,当然这些前辈也是惊才绝艳,这与他门中的宗旨与追求也有很大的关系,率性而为,尽天地之能,感宇宙之秘,出世入世都只在一念之间,却不知是哪位前辈与道家先贤关系密切。
山腹空洞中的这处潭水水质清冽,在洞顶那颗夜明珠的照射之下,聂宇的目光没有收到半点阻碍,就在离他不远之处,潭底的上方二尺之处竟然悬浮着一个气泡,气泡正中一小片绢帛散发光芒,聂宇可以看清发光的不是绢帛本身,它只是反射,却不知是何材质。
这个气泡也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身在潭水之中,他自能察觉到这处不是死水,有着微微的流动,否则也不能推动这阵法的运行。可这个气泡处在流动的潭水之中,本身却无一丝一毫的晃动,就是定定的悬浮在那里,像是有一根看不见的支架在支撑着,而水流流过气泡的周壁也不能让它产生任何的形变,也不知在此停留了多久。
这个场景看在聂宇眼中并不会太过惊奇,因为他知道,这个气泡绝对是人为的,一般地壳剧烈运动,在水底的确会形成天然的气泡,可那都绝不会是凭空生成,如今这气泡悬浮在水中不上不下,水产生的压力与浮力在它身上达到了平衡,只有人力才可以做到。常人眼中这似乎像是一个谬论,可在聂宇这样的内家高手看来,气泡也不过就是气流的压制罢了,内息练到深处,引气入体加以压缩,使得这个气泡中的空气密度正好与水潭的浮力相等,便可让他悬浮,虽然必须要有极其精深的修为方可做到,却不是不可能。
聂宇在意的是那块绢帛的材质,竟能定在气泡之中,他相信绢帛中肯定有着一定的信息,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取得这块绢帛,直接打破气泡显然是不可行的,布阵之人既然留下了这个布置绝不会让你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获得信息,就算自己速度再快恐怕也来不及得到绢帛,眼下只有一个方法可行,便是自己也通过气息的运用做出一个能包裹自身的同样气泡,再让这两个气泡合为一体,如此方能不破坏其本身的结构而把绢帛完好无损的拿到手中。
想通此节,聂宇也不再犹豫,身形缓缓的再伸出水面,同时也在心中计算着潭水的浮力,这是他马上引气入体之后加以压缩的基础,到了水面,便开始凝神吐纳起来,这个过程他做来异常的谨慎,此时这个古冢对他吸引最大的便是本门前辈留下的信息了,也幸亏他的师门心法到了第三层,否则即便可以引气入体也难以压缩。
吐纳之中他要排除掉空气中的一些微尘与颗粒,这些虽是肉眼难见可内家心法却能加以甄别,半晌之后,聂宇的身形似乎也微微胀大了一些,现在的他还无法做到在水下引气压缩,所有的准备工作必须在水面上完成之后方才可以潜入水中,经脉中的内息慢慢的开始与聂宇引入身体的气流接触,将之包裹之后方才渐渐缩紧。一般正常的空气压缩除了压力之外还要有低温的辅助,聂宇自然无法凭空造出低温,就算可以也不能在体内运行,他只能靠内息的旋转来产生强大的压力来将空气压缩,此刻他的经脉之中产生了无数个内息的漩涡。
瞬间将周身内息的运转提到急速,这无数个内息组成的漩涡也开始飞速旋转起来,此时若是有人能够看见聂宇,就能发现他周身的皮肤都开始突起一个个的小块,并在不停的嚅动,看上去很是诡异!聂宇抱元守一,全神贯注的操控着内息,如此行功对他而言也是第一次,直到半个时辰之后他周身的起伏才开始慢慢平复下去,内息组成的漩涡也渐渐融合一处,感觉到数量已经足够,身体便又沉入水中。
来到与那悬浮气泡相隔两尺之处,聂宇开始缓缓的将体内的真气自脚底缓慢的释放出来,这个过程也需要对内息的运转有着精准的判断,气流的涌出定要控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否则便会形成很多微小的气泡而浮上水面,渐渐了,排出体外的气流沿着聂宇的双脚形成了一个与潭底相连的圆盖形气泡,并顺着他的双腿缓缓上行,借助潭底亦是聂宇想好的方法,若要他直接将身体定在水中再真气外放至少现在还是力有未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