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药科学使用指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用。当然也可能研发出功能强大的除草剂。有些长期使用成功的复配组合,可以确定为相对稳定的混配制剂而成为定型的商品制剂投入批量生产。但也可以由用户自己决定选用哪些除草剂,采取现场混合使用的办法,称为“现场桶混法”。这种方法比较机动灵活,混合与否完全由使用者自己或由使用者向植保技术人员咨询后作出抉择,不会发生差错,因此极少发生误用的问题。
但是这些年来农药混配制剂却成为农药的热门商品,农药原药只有200多种,而农药的混配制剂商品却有6000多种,而且使用了许多稀里古怪的商品名称,使用户无法判断真伪,极易上当受骗。
农药是否需要混合使用,涉及多种因素,并常因环境条件多变而必须适时调整,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要作出正确选择需要植保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不恰当的农药混配容易增加人员中毒的危险概率。英国的Kidd(1997)曾指出,“一次同时混用多种农药也是造成中国农药中毒事故较多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混配所可能造成的这些负面作用,生产厂家和研发人员从不提供这方面的情况说明,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农药混合使用与农药混配制剂是两回事。混合使用是根据防治的需要把几种必需的农药混合稀释后同时喷洒,称为现场桶混法。由于农田情况经常有变,所需农药的种类不可能一成不变,参与桶混的药剂种类应根据当时田间病虫情况和作物生长情况甚至气象气候情况来决定。农药用户必须熟悉这些情况,胸有成竹,或有技术人员指导选择适配农药。至于农药生产厂家和农药研究开发人员,除某些必须一次性混配者外,不应把多种农药加工成固定混配制剂投入市场流通渠道。因为混配农药使用时,所含的几种农药是一次性同时喷出,已无法挽回,这就为农药使用中的许多不良副作用埋下了祸根。此外,做成固定配方的混配制剂所造成的农药浪费,徒然增加了农民不应有的经济负担,并且对农药残毒和对环境所造成的额外压力也显著增大。至于农药研究开发人员或植保研究人员,也不可把一时一地的混合使用经验当作普适性成果向全国各地推荐,更不可把它当作固定配方要求农药生产厂批量投产销售。
至于农药混配可以一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想法,虽可理解但问题很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受环境条件和耕作方式变化的影响极大,不仅不同地区之间,即便同一地区也会有很大变化,有些病虫甚至可能忽然不出现,或为害程度未达防治指标,无须喷药。这些情况,植保科技工作者是很清楚的,应向农民讲明白。水稻是农药使用量最多的作物,全国有六大稻区,但病虫害发生规律并不雷同。若把多种农药做成固定配方的制剂向全国销售,不仅会有某一组分的农药被浪费,并将成为一种本不应有的多残留农药。此理极其明白,但某些农药生产者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却对此视而不见。文化科学知识比较低的农民对此更难识别。因此,大搞混配制剂不仅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而且对于农民具有欺骗性。在假冒伪劣农药猖獗的情况下,农民更易上当受骗。
有些农民为了省事,把多种农药混在一起进行“一次性处理”,以为这样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并可以同时解决多种病虫害的防治,有的甚至一次混入的农药多达四五种。这种做法不仅会浪费大量农药,而且很容易引发药害、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引起人员中毒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因为每一种病害或虫害都有其特定的危害时期和最适宜的施药防治时期;多种病虫害的最适施药时期集中在同一时间内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若两种病虫害的最适施药时期相隔较远,超过了所用农药的持效期,这种混用的农药就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而是被浪费掉,徒然增加了农药对环境的压力和用户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所以,多种农药混合使用必须事先详细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特别是它们的发生时间和最适施药时期。如果最适施药时期比较接近,并且是在所用农药的持效期范围内,则可以进行混用和同时施药。至于是否可以混合使用,则还需要详细了解两种农药的理化性质是否可以混用,切忌贸然从事。
混配农药太多,是农药使用量太大的重要原因,必须认识其严重性。
用药量过多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农药使用者对于农药使用计量问题不够重视。许多农民往往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而随意加大用药量。或者由于某些农药的药效表现速度相对较慢,就误以为药效不好而随意增加药量或增加喷药次数。必须明确,农药的有效用药量是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和反复多次、多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示范结果所总结出来的。只要农药产品质量无问题,使用时也能严格按照说明书或有关使用手册进行操作,一般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发现防治效果不太好,不要急于把原因归之于药量不够,也不要简单地认为是发生了抗药性而贸然加大用药量,而应从农药的使用技术和施药手段、当时的气象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药效的因素等各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同时向有关技术指导部门咨询后再作出判断。总之,农药使用者必须建立明确的认识:不恰当地加大用药量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包括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skbshge
第七节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是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有些是有毒物质,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一旦进入环境就会对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某种危害,必须引起农药使用者的高度重视。
关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可能还有相当多的农民不太了解。“环境”一词,是泛指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简单地说就是上自天空下至地球方方面面的全部物质环境。本书所说的环境则主要是指与农业活动关系特别密切的水环境(江河湖泊等)、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农药的使用虽然是把农药喷洒在农作物上,但是有一部分会飘入空中(进入大气层),还有一部分则落入土壤或附近的水系中,包括土壤中的水、地表水和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当飘洒和散落的农药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就会对环境质量发生某种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无法消除,这就构成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不同的农药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农药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而有些则影响较大。例如过去使用量很大的滴滴涕、六六六等长残留性有机氯农药,曾经引起了环境保护部门的极大关注;由于六六六过去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杀虫剂,几乎占农药总产量的60%以上,价格也很低廉,更容易发生过量使用的情况,造成了稻田土壤和水系的严重污染,并且在农畜产品中出现了滴滴涕、六六六残留问题,甚至影响了我国农畜产品和加工品的出口业,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1983年停止了六六六和滴滴涕的生产。
但是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农药使用者对农药过量使用的危害性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农药使用者对环境和社会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药的污染问题。
除了农药使用不正确可能对环境发生影响以外,对于残剩农药的不恰当处理也可能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包装材料的处理、喷雾器械使用以后的清洗等,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不可把空的农药包装纸袋和空包装瓶随意抛弃在环境中,或者把洗涤喷雾器的废水随意倾倒在湖泊和河流中,否则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
确立上述7个方面的正确认识,是科学使用农药的必要条件。此外,在使用农药之前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准备。
第一,要准备好必要的使用条件。这里所说的条件主要是指技术和物质条件。施药机具及其易损部件的零配件和维修工具、配制药液所需要的水、量取药剂和水所需用的计量器具以及配制药液所必需的专用器皿等。这些条件虽然都在意料之中,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和遗忘。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一般都没有准备量取药剂所需用的计量器具,就是稀释用水的计量也没有量器,而是凭经验估着用。特别是药剂的计量,如果不使用准确的计量工具,往往误差甚大。近年来高效农药越来越多,每667平方米农田有时只需数十毫升甚至仅十几毫升药剂,分配到每一桶喷雾器中只有体积很小的几毫升。因此,只凭估计量取农药就会造成很大误差。配药所用的水质也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使用洁净的水,因不洁净的水含有性质不明的物质,对农药喷雾液的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药效。据研究,不洁净的水中所含的悬浮杂质对药液的雾化能力也有破坏作用,水的硬度和酸碱性对农药也有影响。例如,华北地区很多地方的地下水带有碱性,用这种看起来很洁净的地下水配制杀螟松乳剂时,配成的乳浊液是黄色而不是白色,因为杀螟松在碱性条件下会显示黄色。从我国当前的状况出发,对水质问题提出上述的要求或许不容易做到,但是作为用户对这类问题应有一定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逐步创造条件,提高要求。对于药械也应实行认真的保养和维修,使之经常处于可随时使用的良好状态。使用后应立即清洗,并贮备一定数量的备用零部件。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并不存在任何技术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认识和习惯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文化水平和科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及时改变农药及药械使用和保管方面存在的不良习惯,逐步创造一种良好的条件。
第二,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前面已经提到对防护工具的要求。工作时用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风镜、防护口罩、防护帽、防护长统靴等,是一整套标准防护工具,我国目前还没有此类成套的商品化的防护工具。各地用户可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防护材料。洗涤剂和洗涤用水是使用农药时必不可少的,以便在万一发生农药沾染的情况下就地清洗。在安全措施中还应注意安排好倾倒残余农药及洗刷喷药器械的污水场所,且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区。我国南方许多水网地区,饮用水往往取自河流、湖泊,因此农药污水的排放必须引起十分重视。
农药的使用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彼此互相关联。这里只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以及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的内容。
(本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屠豫钦研究员编写)
skbshge
一、害虫()
昆虫是变态动物,从卵到成虫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图2…1)。对于化学防治法来说,重要的是昆虫变态的各阶段对农药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说,昆虫的卵和蛹两个阶段对农药最不敏感。卵壳和蛹壳对昆虫有机体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另外,卵和蛹均处于一种休眠或活动很弱的状态,所以杀虫剂对于卵和蛹的杀伤力都很小或没有杀伤作用。但也有某些杀虫剂兼具杀卵作用。
图2…1 昆虫的变态
上:蓟马(A、B、C、D为若虫 E为成虫)
下:金龟子(A为卵 B、C、D为幼虫 E为蛹 F为成虫)
害虫最容易被毒杀的阶段是幼虫(或若虫)和成虫。这时害虫的行为和生理活动都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药剂攻击的时期;既容易同杀虫剂接触或取食,其生理活动过程又极容易受药剂的影响。幼虫的各龄期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是幼龄虫最敏感,老龄虫则敏感性较差。但老龄幼虫的取食量远大于幼龄虫,如黏虫幼虫的取食量,6龄幼虫占75。1%,5龄占14。3%,而1~4龄总计只占10。6%,所以一般要消除幼龄幼虫,以防止老龄幼虫暴食成灾。从表2…1可见,对于幼龄虫只要用较少的药就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表2…1 各龄菜粉蝶幼虫对西维因的敏感度
(LD50
)
注:数字越大表示幼虫对西维因越不敏感
(一)幼 虫
1.幼虫和蜕皮 昆虫的幼虫分为3~6个龄期不等。一般幼虫变换龄期是通过蜕皮来完成。在蜕皮进行过程中,幼虫对药剂的敏感性显著减弱。因为在老的体壁下面产生一层蜕皮液,对农药起了隔离作用;同时,幼虫在蜕皮时停止了取食活动,药剂不能通过昆虫的口器被摄入。但是当蜕皮完成以后,新蜕出的幼虫对药剂的敏感度又会显著提高。因为新形成的体壁比较容易吸收药剂,而且新生幼虫的取食量增加很多,所以通过取食而摄入的药量也较多,因而容易中毒。
2.幼虫躯体上容易接受药剂作用的部位 幼虫接受杀虫剂的作用主要通过3个部位,即口器、体壁和气孔。
口器是幼虫取食的器官。农业害虫的口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咀嚼式口器,另一类是刺吸式口器。也有一种是刮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是咬碎植物叶片或茎秆而取得食物。对于此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让杀虫剂同植物一起被害虫摄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此种毒杀方式称为胃毒杀虫作用。当然,此类药剂必须能在害虫的消化道内发生致毒作用才会有效。一般只有胃毒杀虫剂能以这种方式来使用。除非兼有胃毒作用,否则其他类型的药剂,如接触杀虫剂、内吸杀虫剂和熏蒸杀虫剂等均不能作胃毒杀虫剂。例如敌敌畏有触杀和熏蒸杀虫作用,但不能作为胃毒杀虫剂来使用,否则无效。有些接触杀虫剂被摄入口器后也能杀死害虫,但并非由于胃毒作用,而是在进入口器时药剂与唇须接触而发生的触杀作用,或通过昆虫的胃壁而被摄入所发生的接触杀虫作用。
刺吸式口器是害虫以针状口器插入作物体内而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汁液。这类害虫只能通过吸取已进入植物体内的内吸杀虫剂,或者通过体壁与沾在体壁上的药剂相接触而发生的杀虫作用。胃毒杀虫剂对此类害虫不能发挥作用,熏蒸杀虫剂虽然能起作用,不过典型的熏蒸杀虫剂一般不在农田使用,只用于有密闭条件的场所,如仓库、房屋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在矮型的果树上可在塑料膜覆罩下进行熏蒸杀虫。此外,有些杀虫剂也有一定的气化能力,沉积在作物表面上也会对害虫发生熏蒸作用,但不能作为熏蒸剂使用。
3.幼虫体上的敏感部位 在幼虫体上布满了各种形式的感受器,因为昆虫是外骨骼动物。在各种感受器中化学感受器是对农药反应最强的一类。化学感受器分布在昆虫的触角、唇须、足的跗节等许多部位。幼虫在爬行过程中通过这些部位的化学感受器来接收各种化学刺激并搜寻食物或躲避有害刺激。
幼虫躯体上的其他感觉器官也是对农药敏感的部位,许多神经系统的毒剂很容易从这些部位迅速达到神经系统而发生致毒作用。
幼虫体躯两侧的气孔当然也是容易接受药剂的部位。体躯的每一节的两侧均各有1个气孔。但是药剂通过气孔进入虫体的最佳状态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杀虫剂必须具有的熏蒸作用,才能直接进入微气管而扩散到体液中。
一般化学农药只要有较强的气化能力就能够发挥熏蒸作用。例如敌敌畏等,都有一定的气化能力,所以都能发生熏蒸杀虫作用,敌敌畏的熏蒸杀虫作用十分强烈。有些地方把敌敌畏拌在麦糠中撒在棉田里防治蚜虫,就是利用了敌敌畏这一特性。在风较大时不宜使用,因为风会把敌敌畏的蒸气吹散。另外,用硫黄防治螨类的作用,也是因为硫黄具有升华性,会产生硫黄的蒸气而被螨吸收。
昆虫的幼虫躯体分为10多个体段,称为节。节与节之间是一层较柔软的膜,称为节间膜。早已发现节间膜容易被某些农药渗透,也容易被农药的粉粒擦伤,或导致虫体脱水,或使农药更容易进入虫体。
4.幼虫的习性 昆虫的幼虫习性变化多端,这些习性同农药的正确使用关系很密切。例如,潜叶蝇类害虫的幼虫潜入叶表皮下面为害叶肉部分,钻出许多像隧道一样的孔道。在这种情况下,对叶面喷洒的杀虫剂一般都不容易发挥作用。又如,玉米螟等钻心害虫的幼虫在植株的顶部叶片所卷成的喇叭口内因此也很难发挥作用,然而改为撒施颗粒剂就能奏效。有些害虫的幼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例如,茶毛虫的三四龄幼虫在茶树树冠的侧面中部群集,这时特别有利于进行化学防治。小麦长管蚜在小麦抽穗期密集在穗头上,也特别有利于喷药防治,如采用吹雾器的窄幅实心吹雾头进行吹雾施药,药液会密集在穗部而使农药用量大幅度降低。水稻螟虫、棉铃虫、苹果食心虫等许多害虫的幼虫都具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和习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害虫必须仔细了解和掌握其行为特征,然后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
(二)成虫
昆虫的成虫形态和行为的差异很大。如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重要农业害虫类群,形态迥然不同,行为和习性也差别很大。鞘翅目、直翅目的各种害虫成虫和幼虫阶段都是咀嚼式口器,而鳞翅目的害虫只是幼虫阶段是咀嚼式口器,成虫则是虹吸式口器。同翅目害虫,如各种蚜虫各个阶段的虫态都是刺吸式口器。其他各目昆虫也各有其特点。
成虫的躯体表面上也分布着各种感受器官,包括感觉器和化学感受器。成虫的一对触角上密布着许多此类感受器官。从蝗虫的触角的电子显微镜摄影图像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图2…2)。在图2…3中显示了各种形态的昆虫触角,在这些微细的触角上都有各种感受器官。
图2…2 蝗虫的触角,显示密布的感受器
A。触角端部 B。触角表面局部放大,示感受器
图2…3 昆虫的各种触角
A。触角的一般结构 B。头状触角 C。棒状触角D。板片状触角 E。肘状触角(前段是串珠状)F。锯齿状触角 G。梳状触角 H。羽毛状触角
成虫阶段的许多昆虫都有趋光性,这是利用灯光诱杀的依据。对许多鳞翅目成虫采取糖醋诱杀的方法则是利用它们对糖醋混合液的趋化性(通过化学感受器而发生)。
许多害虫的成虫在夜间有群集飞行的习性,有人根据枞树卷叶蛾的群集飞行习性设计了一种空中超细雾滴喷洒法,成虫很容易被细雾滴击中,结果减少了18%的用药量。所以,了解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特殊行为,能使农药的使用技术更为科学合理。
skbshge
二、病菌()
植物病原菌是一类微生物。各种病菌入侵的部位和病害的扩展方式不同。
(一)土传病害
有些病害是由于土壤传播的病原菌所引起,如棉花、黄瓜的枯萎病、某些线虫病等。对于这类病害,在作物叶部或茎秆上喷药都不起作用,只有采取土壤施药、热力消毒等办法可以奏效,虽然这些方法耗费的热能和农药用量往往很高。
(二)种传病害
种子带菌传病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种子表面带菌,如小麦胫黑穗病等,这种病害是系统侵染的病害,但是可以用药剂处理种子(浸种或药粉拌种)有效地防治。另一种是病菌以菌丝形态在种子内潜伏,在种子发芽时病菌也同时萌动,如大麦条纹菌,也可用处理种子的办法或浸种法防治。又如,菜豆炭疽病、茄子褐纹病等,可在种子上带菌,也可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带菌。这类病害就要根据其发生的实际情况,在种子处理以外进行必要的植株喷药防治。
(三)叶部侵染的病害
此类病害大多可采用叶面喷药来进行化学防治。但必须明确,杀菌剂中有些是保护性、有些是杀伤性、有些则是内吸治疗性的。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剂要根据病害侵染和扩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使用方式。例如,用炭疽福美防治黄瓜炭疽病,如在病害已经发生以后再喷药,对已经出现的炭疽病斑并不能产生治疗或治愈作用;但是对于尚未发病的部分仍能发挥保护作用。而用甲基硫菌灵则有一定的内吸治疗效果,对已产生的病斑有抑制其继续扩大的作用。所以,在选用杀菌剂时应详细了解药剂的作用方式和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选定适宜的施药方法和时机。有些病害的防治时间性很强。如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是在小麦开花期从花器入侵的,入侵的时间很短促,一旦入侵以后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因为它直接危害了小麦的结实。这种病菌入侵时又要求天气阴湿,所以小麦赤霉病往往是在阴雨天气发生。这种特殊的天气条件加上病原菌入侵时间的短促,使防治工作非常紧迫。如果不能严格地掌握这一特点,防治工作往往不能获得成效。这一病害的有效防治时期是始花期至盛花期之间,如果选用多菌灵,最佳的方案是始花期(开花率达10%左右)至盛花期(80%麦穗见花药)各喷1次药。喷药又必须掌握在下雨前后的间隙进行。喷出的药液雾滴必须能很快干燥、固着在麦穗上。普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