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舰娘之红色血统-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般认为,10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能量,就能够点燃大面积火灾。
10卡每平方厘米到12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足以导致三度烧伤。
不同级别的热辐射能量的范围,计算起来非常复杂,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科研设备给了几个典型状态下的数据,方便和冲击波范围进行对比。
火风暴导致三度烧伤的范围,一般会比5psi冲击波超压的杀伤范围大,但一般不会超过1。4psi的范围。
火灾会蔓延,但边沿的人也可以逃走,所以相对不可控。
所以在计算中,一般只考虑直接引发火灾和烧伤的范围。
然后根据以上的这些数据,就能够得出:
如果大伊万在一个人的60公里外的高空被引爆,这个人真的不会受伤。
因为大伊万导致的1psi的超压范围大约是55公里,这个程度最多能够震碎玻璃,震塌草棚子之类的简陋木质建筑。
而火风暴的范围低于这个距离。
这个人只要不是正好站在爆炸点的下风向,不要盯着核爆的火球看,躲开身边的易燃物,那就真的没什么事。
至于1000万吨级,30公里的外的安全范围,也有现成的历史记录。
美国的喝彩城堡,当量是1500万吨。
它爆炸的时候,负责拍照、录像的摄影师们,就在爆点30公里外。
其中一个摄影师皮特库兰,在30年后制作的纪录片中说,参与爆炸的拍摄,让他对这种武器的恐惧有所减少。
他因此得以知道,如果有一枚千万吨级的聚变武器,在自己30公里的地方爆炸的时候,自己仍然能够存活下来。
是实际的参与,让这些人明白,这种武器并没有媒体渲染那么恐怖。
至于大伊万能够让亚欧大陆板块移动的事情,只要计算一下需要的能量和大伊万释放的能量,就发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大伊万因为是空爆,而且高度足够高,地面上甚至没有留下坑。
反而因为能量的作用,爆心正下方的土地龟裂之后向上隆起了。
2004年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9。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个大伊万同时在同一地点爆炸,地球也没见怎么滴了。
对于地球而言,这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喷嚏。
第592章 毁灭世界一次就够了()
至于辐射落尘,可以视为短期的持续杀伤。
在普通人的感观中,放射性沾染是非常恐怖的,但是在核大国的实际打击规划中,它实际上处于边缘地位。
只要爆炸的高度达到一定程度,辐射落尘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1956年5月21日在比基尼环礁空投的tx…15…x1试验装置,试验代号:cherokee,试验系列:红翼行动operationredwing。
该聚变弹头的当量为380万吨,最终就没有产生任何辐射落尘。
三叉戟iid5导弹搭载的w88弹头,最大当量45万吨,优化10psi冲击波范围的最优爆高应该是1700米。
而一旦爆高大于645米,w88弹头将无法制造放射性沉降,辐射落尘这种杀伤机制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是说,成熟的聚变武器,为了达到最大瞬时杀伤效果,几乎都不会在冲击波范围之外产生大范围的辐射落尘。
这是一个被动效果,实际上甚至不是故意避免的,而是只要追求最大瞬时杀伤效果,就不会出现大范围辐射落尘。
至于那个诡异的核火箭筒,也是真的不会伤到自己。
50%致死的5psi冲击波超压的范围是180米左右,1psi冲击波超压和火风暴的影响范围为400米左右。
正常射程2公里以上的火箭筒,只要打出500米距离就是安全的。
这东西的威力当量只有10吨,而不是10万吨,只是相当于10颗1000公斤的铁炸弹爆炸而已。
而且没有弹片,不能穿甲,空爆的话甚至不会有弹坑。
10颗铁炸弹空爆,怎么可能杀死2公里之外的人?
小男孩的杀伤范围也只有两公里左右而已,在历史记录中,小男孩爆点2公里外,人员死亡概率已经降到了5%。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产生了各种疯狂的武器,但是不会生产脑残武器。
媒体为了博人眼球,为了渲染苏联的邪恶与恐怖,拼命选夸大对方生产的各种武器的恐怖和反人类程度。
而普通人恰好就喜欢看这些东西,于是低级的媒体就更是毫无节操的投其所好。
以前有各种地摊文学,现在又有了网络自媒体,当信息爆炸之后,一切就变得更加的没有谱了。
实际上,他们宣称的数据可能每次都不一样,基本上是一路飙升的。
大伊万摧毁砖石建筑的距离,从最初的33公里,提升到60公里,然后提升到100公里,200公里。
影响范围也从55公里,一路提升到了1000公里,后面才出现了更夸张的,推动板块移动9毫米。
传播的人自然而然的觉得,上一个人说的是准确的,自己说给别人听的时候,再稍微夸张一点,应该也差不咧。
但是就这么一路循环下去,都不去计算和验证,数据只会越传越夸张。
很多人已经不满足毁灭世界一次,要毁灭世界几次,几十次,几百次。
说的好像超级武器的制造和维护不需要花钱似的。
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明白,毁灭世界一次就够了。
保留几倍于毁灭世界的武器,花费恐怖的维护费用,这不是脑残吗?
但是核大国的决策者和科研工作者显然不可能是脑残。
所以脑残的只能垃圾媒体的小编。
对于哪个时代的信息,除了第一手数据,基本都不完全可信。
其他人引用的第一手数据,也要把评论删除,只留下引用的内容。
沐风的科研系统里面提供的历史数据,都是这样筛查过的第一手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实际参与到实验中的摄影师,来自参与裂变和聚变武器开发生产的工程师,来自冷战时期美国、苏联的核战略规划团队。
把她们提供的第一手数据,与垃圾自媒体的小编放在一起。
哪个更可信,是显而易见的。
沐风靠在椅子上,长长的吐了口气,慢慢的摇了摇头。
小十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看着沐风的反应,稍微歪了歪脑袋:
“司令官,您似乎有些意外。”
沐风眨了眨眼睛,慢慢的点了点头:
“原来这种武器的威力,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威力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低了很多。”
小十张了张嘴,一直平淡异常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意外的表情:
“比想象中低了很多?您是认真的吗?”
沐风愕然:
“我的判断不对吗?科研设备中的数据有问题吗?”
小十看了一下沐风眼前屏幕上的内容,然后慢慢的摇了摇头:
“这些数据当然没问题,但是您可以把模拟场景,从海面换到一个人类大城市,再仔细看看模拟的结果说明。”
沐风愣了一下,也反应过来,自己之前一直在海上捣鼓了。
沐风连忙坐正了,操作科研设备,模拟1枚100万吨当量的聚变弹头,在纽约中央公园上空2000米的高度引爆。
爆炸发生之后,距离爆心7公里左右的范围内一片狼藉,房屋、楼房大面积倒塌。
这个面积大约是155平方公里,这相当于一个现代城市的核心区,整个变成废墟。
冲击波导致的瞬间死亡人数超过120万人。
各种不同程度受伤的人数超过250万人。
距离爆心12公里左右的范围内一片火海。
火灾范围460多平方公里,与海淀区面积大致相当。
火灾造成的具体伤亡人数无法准确估计,但是至少超过400万人,这基本上是总纽约人口的一半。
距离爆心20公里范围内,建筑上的玻璃碎裂,各种棚户、木质建筑、设施倒塌,无数人受到伤害。
这个级别的破坏面积高达1200平方公里,只比夏威夷的瓦胡岛略小一些。
这相当于一个县级市全境,或者瓦胡岛全境,全部被冲击波贯穿一遍,基本不留下一块完整的玻璃。
这场爆炸之后,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基本上彻底完了。
人口伤亡过半,活着的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负伤。
城市功能完全瘫痪,城市中心区变成一片废墟,并有一定的辐射残留,多个城区遭受大面积破坏,
如果换成1000万吨级的聚变武器,瞬间死亡人数将直接翻倍达到300万,总的伤亡人数将达到600万
火风暴肆虐的范围半径达到32公里,覆盖3400平方公里的城区,这基本能够覆盖上海的全部核心区。
这杀伤效果真的很恐怖了!
第593章 人类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沐风看着这些结果和数据,再次长长的吐了口气,然后又试了一下聚变武器的另一种使用方式——触地爆炸。
如果要打击的目标是对方的人口以及社会财富,最优的引爆方式都是空爆,而空爆基本不会出现辐射落尘。
如果要精确摧毁位于地下,或者防护措施格外严密特殊设施,例如导弹发射井,就需要使用触地引爆的方式。
触地爆炸形成的蘑菇云,会将地面的各种粉尘颗粒抛向高空,飘散之后落回地面,就成了大范围的辐射落尘。
基于这样的原理,使用大当量三项弹在地面引爆,制造尽可能多的辐射落尘,借助季风对大范围、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杀伤。
2006年美国两家智库出版的中方核力量与美国核战计划中,假想中方使用20枚df5携带20枚400万吨当量弹头打击美国本土。
弹头全部采用触地爆的方式引爆,20朵巨大的蘑菇云激起的大量辐射尘埃,将随着季风飘荡数千公里,覆盖大半个阿美莉卡的本土。
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的范围内,将有上亿人受到辐射落尘的影响。
如果不做任何防护措施,死亡人数可能会超过5000万。
这种攻击方式的影响范围非常大,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
辐射落尘不是瞬时的硬杀伤,这些尘埃就像是撒在空中的粉末状毒药,而这种毒药还是有时效的。
5000万的死亡数量看起来非常恐怖,但这个数字是最理想化的杀伤效果,相当于人什么都不做,站着等死的状态。
如果发现爆炸之后,马上躲入防辐射掩体、地铁、地下室等地方,或者穿有对应的防护服,就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爆炸结束4时以后,辐射强度就会降低到初期的百分之一,只要躲过最初的48个小时,基本就能避免伤亡。
如果对这些大面积的空旷地区,也想直接攻击,也要瞬时杀伤,就是大家常说的导弹“洗地”,效果如何呢?
这个可以估算一下世界上所有弹头的有效杀伤范围,加起来看看能有多大面积,就知道能够“洗”多少地了。
当前世界上各大国的弹头数量,已经从80年代冷战最高峰的60000枚,缩减到了现在的15000万枚。
这个数据已经是往多了算的。
2017年美国官方公布拥有的弹头数据是4018枚,其中2082枚处于部署状态,1936枚处于封存状态,而且按照协议每年都会继续缩减。
而15000的这个数字中,美国部分是媒体按照6450枚计算的。
然后开始计算。
因为从杀伤范围上讲,聚变武器当量越大越不划算,再加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分导技术越来越成熟,现代已经很少有大当量弹头了。
美国现役的弹头中,超过一半都是10万吨以下战术弹头,绝大多数不超过50万吨级,只有少数属于百万吨级的弹头,没有千万吨级。
我们先折中一下全部按照50万吨当量来计算。
50万吨聚变弹头,有效杀伤半径是5。52公里,杀伤面积约95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已经不小了,一个城市的核心城区的面积。
然后95x15000=143。6万平方公里。
全球的全部聚变武器用来洗地,只能铺满14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感觉似乎不太对,我们把弹头威力全部换成100万吨级再算一遍。
100万吨聚变弹头,有效杀伤半径是7公里,杀伤面积约152平方公里。
然后152x15000=228万平方公里。
就算这15000个弹头,全部都是百万吨战略弹头,也只能洗228万平方公里?这感觉还是不太对啊!
但是没办法,平铺洗地的结果,就是这么的尴尬。
就算是换成千万吨级弹头,杀伤范围也只有1060万平方公里。
这还是按照城市环境,计算二次杀伤,50%概率死亡的有效杀伤范围。
在这个范围的内的人类,躲在地铁或者地下室里仍然能够活下来。
爆炸之后第二天,除了爆心附近被夷为平地之外,只要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方,地下的老鼠、虫子都会恢复活动,植物会继续生长。
也许被洗的区域,人类已经无法生存,但是对于整个生态圈,都不算是太大的影响,比不上地球历史上任何一场大规模生态灾难。
相信所谓的“毁灭世界几十遍”的说法,完全是没有任何思考。
要么不知道聚变武器的真正威力,要么对于世界的尺寸没有概念。
要么是把这种武器当作信仰,将它们捧得高高的,捧得超出物理法则的束缚,成为神明一样的存在。
人类这点武器,想要对地球做点什么,那真的是牙签搅大缸,不自量力。
但是对于人类自己而言,聚变武器的破坏力是非常恐怖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引爆聚变武器,效果简直如同人间炼狱。
一枚千万吨级聚变武器,半径30公里的破坏范围,这已经足够摧毁纽约、伦敦、北、上、广这些特大城市的核心区域了!
千万吨级弹头,能够摧毁千万人口的大都市。
百万吨级弹头,能够摧毁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五万吨到无十万吨的弹头,也能够摧毁几十万人口的中小城市。
中国有2876个县级行政区,美国有3143个郡。
而人类手中的弹头还有15000个。
它们是的确能够重创人类的文明。
毁灭人类几乎所有的大城市,摧毁现在的国家、工业、科技体系。
全面核战争之后,只有小城镇和乡村的人类能够幸存,并且要受到辐射落尘的污染,人类文明至少要倒退到工业社会早期,甚至是农业社会。
现有的权力、金融、资产体系全面崩溃,这是当前大部分国家、利益团体、既得利益者、统治阶层都无法接受的结果。
所以核威慑仍然是有效的。
沐风看着这些数据和说明,从多个尺度重新认识了这种武器。
它们的威力到底是大还是小,放在不同的尺度上,结果完全不一样。
普通人对于城市,地区,国家,星球大小都没有概念。
才会产生,对自己而言毁天灭地的武器,同样能够毁灭世界的想法。
殊不知,被毁灭的只是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地球的世界。
人类始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第594章 逆向工程()
明白这些武器无法毁灭世界,并不等于要轻视它们。
正是因为无法毁灭世界,才要更加认真、重视的了解它们。
如果反正都是死,那就不需要了解什么求生方法了。
只有知道自己可能死不了,才要想方设法的努力活下来。
在看到爆炸之后,马上找工事、地铁、地下室躲避。
没有地方躲也知道逆风逃走,防止核粉尘沾染。
躲过初期的爆炸之后,逃往偏远乡村等安全地带。
而不是看到蘑菇云,想着肯定是世界末日,主动去迎接璀璨的放射。
其实当时死了还好,关键是就怕是当时没死,还留下一身辐射病外加严重烧伤,那才是真正的痛不欲生。
核大战之后的重建中,每一个健康人都非常重要。
大战中死的人越多,重建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多。
稍微夸张一点的说,相信聚变武器能摧毁地球几十遍,而在核战争中放弃抵抗寻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害。
沐风慢慢的摇了摇头,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军舰上。
如果要用聚变武器,攻击正常军舰,一般也是采用空爆,主要是杀伤人员,同时摧毁船上的电子设备。
但是在这个世界对付深海,似乎并不适合使用裂变和聚变武器。
因为舰娘和深海舰体上都没有人。
舰体相当于天然的防御工事,空爆的杀伤效果有限。
而用聚变武器装在导弹或者鱼雷上,直接去攻击一个深海的舰体,不但极其浪费,而且污染非常严重。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低高度的爆炸,接触地面的爆炸,会造成严重的辐射落尘,污染大面积的区域。
不如多扔几枚大装药的常规导弹。
所以,聚变武器在这里的真正用途,还是用来打击对方的城市和军港,摧毁对方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
对于其他司令部而言,大部分情况下,它仍然只是威慑武器。
但是对于深海而言,那就未必了。
已经了解了这种武器的真正威力,并且知道了控制辐射的方法,那么以后可能就真的能够用得着了。
沐风转脸看向小十:
“我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你把带有两种弹头的导弹分别给我一枚。”
小十歪着脑袋看了沐风一会儿:
“您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这些信息。”
沐风微笑摊手:
“我不是拿来使用的,我是准备让科研设备扫描,进行逆向工程,获取生产图纸,不然的话,你这些弹头,打完不就没办法补充了吗?”
小十小小的点了点头:
“哦我知道了”
少女再次打开舰装,拿出两枚导弹递给沐风。
沐风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放在科研设备上的仪器中,其进行结构扫描。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进度条,进度条下面有一条条的数据不断滚动。
十分钟之后,进度条跑完,弹头的相关参数浮现了出来。
然后还有科研消耗:预计约10000点。
沐风看着这个结果,眉毛猛地一抖:
“一万点科研虽然不算太低的数字,但是这毕竟是人类手中最大的大杀器啊!就算是拿着实物进行逆向工程,这个消耗不是太低了点吗?”
嘴里这么嘀咕着,沐风认真的看了一下说明。
系统的扫描结果显示:
“这种武器的原理比较简单,结构也并不复杂,制造上也几乎没有什么难点,都是非常成熟甚至落后的技术,所以逆向工程难度比较低。”
沐风看完之后额头微微冒汗。
这些所谓的原理简单、结构简单、制造简单,全部都对于这个世界自己拥有的舰娘科技基础而言的简单。
在系统的支持下,沐风自己的科技、工业、工艺基础,全部都已经远超地球二十一世纪的水平了。
而聚变武器,毕竟只是五十年代就已经制造出来的产品。
现在只要拿到实物,知道了实现的原理,那么的确毫无难度可言。
沐风带着有些古怪的心情,看了一眼自己储备的科研点数,还有3万多。
想想刚刚发现的大规模深海基地,沐风咬了咬牙,直接消耗科研点数完成了这个逆向工程项目,得到了生产图纸。
小十的两种不同当量的弹头,只是威力不同,结构非常的类似,所以并没有因为是两种弹头,消耗双倍的科研点数。
沐风马上打开图纸开始研究,准备用现在的工艺技术升级一下。
单纯的裂变和聚变装置并不大,最初作为聚变“扳机”的裂变初级中,加装了中子反射层钚239的重量,甚至还不到2公斤重。
这些钚239浓缩在一起的话,是一个直径不到5厘米的小球。
单纯的裂变装置可以做到十公斤以内,装在手提箱里面完全没问题。
但是实战用的弹头,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爆炸装置,而是一个复杂的层层嵌套的精密机械结构。
除了裂变、聚变发硬相关材料和控制装置之外,还有弹头控制、分导、制导、再入、通讯、屏蔽等各种可能需要的功能模块。
沐风这个25万吨当量的弹头的核心,是一个钚铀复合初级的三项弹。
这枚弹头被引爆后,临界质量小的钚239初级首先开始裂变,产生的温度、射线、压力。
然后次级的铀235被点燃,开始第二阶段的裂变。
铀235裂变产生的高能中子,轰击氘化锂…6,生成氚。
然后氚与氘装药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聚变。
氘氚聚变产生巨量的中子流,轰击铀238外壳,触发第三次裂变。
如果把外面的铀238外壳换成铅,弹头就变成了普通聚变弹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