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现在是被圣旨赞赏了;但实际上这样的赞赏大周上下不知道有多少个;也就是戴河镇偏远才觉得稀罕而已。

    当然,大部分的品行牌坊都是下面的官员上推,朝廷通过之后才建立的;赵九福的这个牌坊有御赐的名头在;好歹是比旁人的含金量强一些。

    即使如此,赵九福若是上赶着与那位内侍打交道的怕也不能比被看上,说到底孝悌之家是虚的,秀才功名才是实在的,宫廷出来的人哪里会在意秀才两字。

    赵九福琢磨着还不如识趣一点听知县的话,说不定还能讨到好,再者,他也实在是没工夫出门;圣旨赐下之后;赵家简直是门庭若市,十里八乡的人都过来看热闹。

    这个十里八乡可不是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写实派用语;要说赵九福中秀才的时候;那是全村人都过来贺喜;那么现在至少会戴河镇听到消息的人家都过来了。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空着手来的,寻常人家就拎几个鸡蛋,抓一把青菜,富贵人家送的礼物就昂贵有些,不过大家显然都有分寸,贵的太过分的人家少之又少。

    大部分人是想要看热闹,毕竟这可是圣旨敕封的牌坊,他们过来能搭把手,将来说出去也有面子啊,值得说道一辈子的事情。

    是的,在县太爷他们离开的当天,陈家村长就找上门来了,拉着老赵头一个一个老弟,满口说道:“赵老弟,这可是咱们陈家村的大事儿啊,上次说秀才牌坊你不同意,这次的总没有说道了吧,这可是圣人亲口赏赐的,今天就得动土造起来。”

    老赵头已经欢喜的昏了头,哪里还会反对,他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商量怎么建,用什么建,建造在哪里比较合适。

    最后一番商量下来,两个老爷子都觉得牌坊立在村口的位置最好,别人一来就能看见,至于材料自然是用最好的石头,这石头放的住,子子孙孙都能传下去。

    原本的主角赵九福反倒是没什么事情了,他毕竟年纪还小,造牌坊这样的事情显然不是他能干的,最多也就是在那边转转鼓励一下士气。

    不过比起在家里头待客,赵九福还宁愿去工地帮忙,就算是弄得浑身狼狈也无所谓,总比被人夸了又夸来的实在,他只嘱咐了老陈氏不可收太贵重的礼物,其他就不提了。

    老陈氏也是个有分寸的,一般的礼就都收下,若是有人送了太贵重的,她也不会碍于面子收着,直说不敢收,怕污了圣上的夸奖。

    几次之后那些人便知道赵家人的态度了,心中倒是有些佩服,暗道不愧是孝悌之家,这老太太看着只是个农家妇人,但也不眼皮子浅贪财。

    他们那里知道,老陈氏瞧着那些昂贵金光闪闪的东西也心疼着呢,好歹她疼儿子的心情赛过了银钱,知道这些东西肯定是不能收下的。

    再者如今赵家也不缺钱,不说之前赵九福给人画人像拿回家的银子,光是这次圣上就赏赐了一百两的牌坊银子,原本就是用不完的,后面戴知县又遣人送来一百两说是赏赐。

    修建牌坊就是石材贵了一些,但那矿场的老板一听说是修建牌坊,给的价格都优惠了几分。至于人工费,来帮忙的人都说不要,硬是要给反倒是生气。

    最后赵家只得准备好一日三餐给来帮忙的人,想着等最后结束了一人再给一个礼包,总不会太亏待了大家,最后一算一百两银子都花不了。

    这牌坊前前后后修了一个多月才总算是建起来了,赵家不吝惜材料,做工的人也仔细,虽说没有精雕细琢臻于完美,但看起来也古朴大气。

    尤其是孝悌之家这四个大字,看起来尤其是风光,如今牌坊一立,使得陈家村也变得不普通起来,这段时间外嫁媳妇走娘家的几率都多了许多。

    牌坊建完那一日,陈家村长愣是拉着老赵头喝了大半天的水酒,俩老头不知道为什么有说不完的话,说到最后还抱头痛哭起来,弄得老陈氏一边骂人一边收拾。

    赵九福暗道他们这算不算喜极而泣,他不知道的是,老赵头勉强能算,陈家村长却不一定了,他这哭声中真带着几分惋惜,这么出息的后生为什么偏偏不是他陈家人呢?

    牌坊一立,赵家倒是清净了许多,这一日老赵头早早的把几个儿子媳妇都喊了过来。

    大约是被皇帝赞了一句孝悌之家的缘故,这些天赵家人越发的和睦了,赵老大赵老四家且不说,就是不爱来赵家的丁氏如今都常常过来,一口一个娘喊得亲热,邓氏就更别提了,对外满嘴说自己也孝顺,对弟弟又有多好,小心思都少了几分。

    毕竟都是好的变化,老赵头对此也乐见其成,这一日喊大家伙儿都过来不是为别的,而是因为之前老陈氏尝试着制作的蜜饯已经好了,他们尝过之后都觉得味道不错。

    原本早就该好了,只是今年赵家事情多,先是赵九福得考试,后头四个媳妇陆续怀孕,后面又出了牌坊的事情,弄得老陈氏差点没把蜜饯给忘了。

    “爹,娘,阿福。”赵家兄弟纷纷落座,分家之后板凳一直都不够了,赵家男人不约而同的把位置让给媳妇,自己就站在旁边,赵老大不讲究,索性擦了擦地面就盘腿坐了下来,其余兄弟顿时有样学样。

    老赵头扫了一眼几个儿子,又看了看挺着肚子的几个媳妇,这才开口说道:“这是你们娘做的蜜饯,你们啥都别问,先过来吃一颗尝尝。”

    赵家兄弟满肚子的疑问,暗道莫非二老把他们喊过来就是吃蜜饯,不过老赵头都这么说了,他们就真的开始吃,这一吃倒是觉得味道真不错。

    等他们一个个都吃了,老赵头就问了:“尝完了,觉得味道怎么样?”

    赵老大顿时抓瞎,跟着老爹大眼瞪小眼:“好吃是挺好吃的,就是不顶饿。”

    赵老二以前在镇上杂货铺也卖过一些蜜饯,倒是有几分考究:“这蜜饯的味道很正,带着几分胃酸,吃一颗就开胃,质量很是上陈。”

    赵老三一听质量好,赶紧又吃了一颗,这才说道:“确实是好吃,爹,这也是被人送来的吗,估计是府城买的吧,咱戴河镇可没这么好吃的蜜饯。”

    赵老四却有些奇怪,他在新亭府也打探过蜜饯生意,总觉得味道不太一样:“爹,您就别卖关子了,我们都觉得好吃。”

    老赵头眯了眯眼睛,赞扬的看了一眼赵老四,暗道自己几个儿子里头,除了阿福之外也就是老四脑子最聪明,老二也还成,就是不贴心。

    “之前你们弟弟去府城考试的时候,在书店废书里头翻到一本做蜜饯的秘法,他就想法子带了回来,我就让你们娘试试看,如今倒是真做了出来。”

    “这,这个是娘做的?”赵老大惊讶的问道。

    不是他不信任亲娘,而是蜜饯制作不容易,这可不是简单的晒干就成了,若是如此的话岂不是人人都能做,村里头也有一些婆娘手巧,每年秋天从山上弄一些野果子来自己做蜜饯,但味道都一般,比不得如今他们吃的好。

    老陈氏翻了个白眼,瞪着大儿子骂道:“怎么,不是我做的还是你做的不成?”

    赵老二脑子灵活许多,想了一下疑惑的问道:“爹,娘,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让我们做这个蜜饯的买卖?”

    老赵头点了点头,旁边的赵老大就急了,问道:“爹,这怎么能行,咱们阿福是读书人,如今还是圣上亲口夸过的孝悌之家,怎么能去从商?”

    老赵头也瞪了一眼心急的儿子,说:“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再想想这事儿能不能行。”

    “咱家现在确实是有银子了,但这银子都是阿福赚回来的,自然得留着给他将来赶考,别的不说,若是去京城赶考的话,还不得准备个百八十两的银子?”老赵头反问道,一群儿子都默认了这话,他们自然不会知道老俩口如今藏着的银钱都不只三百两了。

    老赵头继续说道:“分家这几年爹也看着,光靠种地的话能得几个银子,你们一个个养儿育女的都不够,更别提其他的了,难道你们就不想多挣点钱?”

    自从赵九福读书出息了,他知道这些儿子也有过送儿子读书的念头,只是碍于银钱不凑手,或者孩子年龄大了才没有行动,如今几个媳妇又怀孕了,这事儿肯定又会被提起。

    “经商自然是不能的,不然以后咱娃娃都不能读书了。”老赵头自然也反对经商,却说道,“可咱们自家包一个山头,种上果树,果子下来了做成蜜饯,到时候再卖出去,也不能算是经商吧,这个让你们弟弟来讲。”

    赵九福早就研究过这个,很快就说道:“大周朝与前朝不同,对商人的限制少了许多,吃什么穿什么几乎没有定例,不过真正的商籍之人,三代之间不可参加科举。”

    旁边的赵家兄弟听了就有几分着急,赵九福继续说道:“哥哥们先别着急,听我继续说。虽说如此,但其实像二嫂娘家那般,在镇上开一个小铺子过活的,在本朝并不算是从商。”

    虽说丁氏娘家也会被称为小商小贩,但其实算不得真正的商人,不然的话赵九福去参加科考也会有一定影响,这也是大周朝律法变化之后,对商人的限制变得少了。

    “大周律明文规定,从商盈利超过百两纹银一个月,才会纳入商籍。”赵九福说,“咱们买山头种果树,算是农业,是地主,不算从商盈利的,只是直接售卖蜜饯的时候才会算。”

    还有一个更保险的方法就是,他们只从事蜜饯的加工工作,直接将蜜饯售卖给外来的商人,这样一来这就是农业收入,算不得从商的,只是赵九福觉得这样自家的利润就更小了,原本蜜饯就不是多么暴利的行业,想要超过一个月收入超过一百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他说完,老赵头拍了一下烟杆子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们老俩口拿出一部分银钱来,你们各家各户再凑一凑,到时候把后山给包下来种果树,就种桃子李子杏子这些常见也好侍弄的,蜜饯的方子就算是你们弟弟白给的,到时候蜜饯做好了卖了钱,大家伙儿按照份子来分,谁家也不占便宜,其他的你们能不能赚到更多,那就看你们自己了。”

    老赵头把话说得明白,很快就让几个儿子媳妇回去想一想,想明白了就来跟他说。

    等几个儿子走了,老赵头才问道:“阿福,你知道为何我不提让你二哥做生意的事情吗?”

    赵九福思索了一下就明白了,反问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单单让二哥做后面的蜜饯生意,其他的哥哥心里头不痛快,觉得他赚的更多,二哥也不一定能满意。”

    老赵头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就是如此,所以反倒是不如大家分摊比较好,若是老二家的有本事把后面的蜜饯都吃下,那是他厉害,若是不能,咱们家的东西好也不怕卖不出去,再说了,这样一来也不会被人说经商。”

    赵九福立刻给他爹比了个大大的手指,暗道姜还是老的辣。

    另一头,赵家几兄弟自然各有商量,赵老大和小陈氏都觉得跟着爹走准没错,那蜜饯确实是好吃,他们家儿子多,如今肚子里还有一个在呢,能赚钱总归是好事,只是他们家底子薄,也不知道能拿出多少银钱来。

    赵老二确实是想把蜜饯吃下来,但现在说这事儿为时过早,丁氏倒是有些主意,但生意上的事情她向来听赵老二的,见他分析的头头是道,倒是也不反对参股。

    赵老三跟赵老大的心思一样,邓氏琢磨着若是大伯小叔妯娌都同意的话,她总归不能反对的,那不是显得她特别不孝顺吗,她好歹也是皇帝夸过一家子里头的一个,可不能拖后腿。

    赵老四自然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他比老赵头更有自信,那蜜饯口味不错,总不至于卖不出去的。至于山地,他们这块的山地便宜的很,不值什么钱,就算是全亏了他们家也受得起,当然亏损的可能性也不大。

    ※※※※※※※※※※※※※※※※※※※※

    天上继续掉馅饼~~~

娃娃亲() 
隔了两日功夫;老赵头又把儿子媳妇都喊了过来;随着他们一块儿过来的还有赵老大的大儿子赵顺德;只是老赵家的长子嫡孙;老赵头一直看重,赵老大也琢磨着该让儿子多听多看;以后才能撑起门户来;不说跟弟弟一样出息,好歹不能迷迷糊糊的过日子。

    等人都到了,老赵头才开口问道:“你们考虑的如何了?”

    赵老大先说了:“爹;我跟顺德他娘都同意;只是你也知道我手里头银钱不凑手,能拿出来的估计不多,也不知道够不够使。”

    赵老大说的是实话,分家之后他们大房是过得最难的,毕竟孩子多,夫妻俩也没旁的本事,就那么两亩地,就算他们俩再踏实能干也不顶事。

    这会儿赵老大还能拿出银子来;还是因为大儿子;二儿子都已经在镇上找到活儿干了,一个月都能拿到一些工钱,这两孩子还未娶妻;这些钱自然是给小陈氏管着。

    老赵头一听;倒是笑了一下;转而问其他的儿子,赵家兄弟都已经琢磨好了,自然都是同意,赵老二甚至说道:“若是大哥这会儿不凑手,我可以先借他一些。”

    赵老二一说这话,丁氏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起来,但好歹没有当面反驳,不得不说自从丁家落败,他们不得不回到陈家村居住之后,丁氏的脾气可好了太多。

    旁边的邓氏一听,眼睛刷的一下亮起来,笑嘻嘻的说道:“二哥,我们家也不凑手呢,你能不能也借我们一些?”

    话音刚落下,赵老三神色不太好的瞪了她一眼,骂道:“瞎咧咧什么,二哥,你别听着婆娘瞎说,整天嘴上就没个把门。”

    赵老二自然也是知道这个弟媳妇的性子的,他还未说话,老赵头就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问道:“得啦,你们兄弟之间别借钱,借钱伤感情,到时候扯起来说不清楚,我想好了,每家每户出十两银子,你们五个兄弟一人十两就是五十两,加上我们老俩口的就是六十两。”

    “六十两的银子,包下后山足够了,盈余的正好拿来买树苗。”老赵头抽了一口旱烟,又说道,“若是手里头银钱不凑手,也别跟兄弟借,我们二老先把养老的银子拿出来补贴你们,只是说好了,以后赚钱了这银子还得还回来的。”

    “爹,我哪能要您的养老银子啊。”赵老大忍不住说道,心里头暗骂自己没用,如今也是儿女成群的人了,还要靠爹娘的养老银子做事情。

    “都说了要还的,又不是白送你了。”老赵头翻了个白眼,继续说道,“以后你们弟弟是要读书的,山上的活儿铁定是没法干,这样吧,他只拿一份红利,我们老俩口干不了多少活儿,也只拿一份,剩下的八份正好你们一家两份。”

    几个兄弟面面相觑,都知道这样的区分是对他们有利的,毕竟真要是平分的话得是等分成六份才是,哪像是现在,爹娘和阿福都吃亏了。

    赵老四更是看得清,心中明白虽说赵九福很可能不上山干活,但有他的名头在他们出门办事都松快一些,便说道:“爹,这样你跟阿福太吃亏了。”

    赵老四一说,赵老大也连忙说是,其余两个兄弟自然也不答应。

    老赵头却早就已经想好了,笑了笑说道:“你们能心疼爹娘和弟弟,就都是个好的,但咱们亲兄弟明算账,总不能因为心疼就让你们吃亏。”

    “这事儿我已经决定了,可以的话就这么办,老大家老三家缺银子就先跟我拿,咱们自家先定一个契书,定好了再去找村长说买山头的事情。”

    赵家兄弟没有异议,赵九福就起身去写了契书出来,赵家兄弟年幼的时候都被送去读过几年书,虽说忘得差不多了,但契书还是看得懂的。

    赵九福让他们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这才签了字按了手印,属于他们家的契书算是立好了。

    契书一家一份,老赵头让他们各自收了起来,这才说道:“这蜜饯的秘方是你们弟弟无偿给的,你们也得认他这个好。”

    “这个是自然,我们都知道阿福是个好的。”赵家兄弟纷纷说道,即使是小心思最多的赵老三也心知肚明,不出预料的话赵九福就是他们家兄弟中最出色的那一个了。

    “你们记住就好。”老赵头也露出几分笑意来,毕竟这些孩子兄友弟恭,不愧圣上赏赐下来孝悌之家四个字,他心里头自然也只有高兴的份儿,“咱家的事情说定了,这就出门把买山头的事情说了吧,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你们跟我一道儿去,阿福就不用去了。”

    老赵头做事情有分寸,知道这样的事情让赵九福出面虽然更加容易,但对他却没有好处,还不如他们几个哥哥出面方便。再说了,就算是赵九福不去,难道别人就不知道他们是老赵家了,买一个小山头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果然,到了陈家村长那边把事情一提,陈家村长知道皇帝和县令的赏赐,丝毫没怀疑他们家为什么有这么多银子,唯一的疑惑是老赵家买的居然不是良田,而是没人要的小山头。

    陈家村长语重心长的劝道:“赵老弟,你买这山头做什么,平时想吃个野果子什么的自己去摘就是了,有这个银钱还不如买地来的实在。”

    蜜饯生意做起来之前,老赵头也不打算告诉村里人,只是笑着说道:“咱们村的地就那么点,想买也不好买,若是其他村的地又离得远不好打理,我就想着买一个小山头重点果树,就算是酸了一些,说不准也能卖的出去。”

    陈家村长又劝了几句,见赵家人都打定了主意也没办法,心中虽然还是觉得他们有钱没地花烧得慌:“行吧,你们不后悔就行,这事儿我同意了,不过买山头只立白契可不行,得去衙门出一个红契,不然不踏实。”

    古代买地的时候有“白契”和“红契”之分,一般交易双方协商拟定,有中间人作保并签名盖章的契约,称为“白契”,也叫“草契”,但实际上这种白契缺乏法律效力。

    而加上官府的认可和盖章之后,就是所谓的“红契”,“红契”才是官府承认,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但是“红契”是需要交税的,所以乡下人家为了避税,一般都是走“白契”。

    不过买山头和买地的性质又不同,山头只靠村长的同意是不行的,不走衙门永远名不正言不顺,老赵头自然也不会嫌这个费事,当天就拉着老村长到了衙门。

    就如赵老四所想,有赵九福的名头在,圣旨的风头又还未过去,他们去衙门办事顺顺当当,甚至连孝敬的银子都没花,事情就顺利的办好了。

    这事儿办得顺当,就是老村长都觉得高兴,作为村子他来衙门的次数也不少,但像是这次这么顺利的还是第一次,衙门的人看见他还笑嘞。

    即使顺利,老赵头他们回到家也快中午时分了,还未进门就听见里头有动静,进去一看老赵头就皱了眉头,里头那大嗓门的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十里八乡最有名的媒婆。

    倒不是这媒婆的名声不好,正好相反,这一位个人做媒十分公道,向来都把男女双方的好处坏处说得清楚,并不会瞎吹瞎打的糊弄人。

    可老赵头心知肚明,这会儿上门来为的可不就是是他小儿子,但他们家可没打算把阿福的亲事这么早定下,这孩子以后如何还未可知。

    “呦,赵家老爷子回来啦,哎,你快来听听这事儿是不是这个道理。”那媒婆眉眼开眼的喊着,旁边的老陈氏脸色却十分冷淡。

    老赵头早就打发几个儿子回家去了,这会儿是个光杆司令,只能走进门问道:“这是怎么了,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媒婆笑嘻嘻的说道:“可不就是一阵喜风,赵老爷子,老太太,虽说赵秀才年纪还小,但是好事儿他就不嫌早,多少人家就喜欢娃娃亲,为什么,还不就是图一个知根知底旱涝保收的,赵秀才是少有的才俊,但人家王家姑娘也不差呀……”

    老赵头见她说得越来越元,连忙打断了她的话:“张媒婆,不是我们看不上人家姑娘,我这么说吧,阿福年纪还小,将来还打算下场去试一试,别的事情以后再说,咱们家不急。”

    张媒婆还要再说话,老陈氏也说了:“张大姐,这事儿您就别再提了,若是将来阿福要寻亲,那我们肯定会求到你这儿来,让你帮忙寻摸。”

    好话赖话都说了,张媒婆见他们打定了主意不提,只得暂时把这事儿放下了,说实话,她其实也觉得赵家不能答应,赵九福现在才十岁,又是皇帝老子亲口夸过的人,以后若是能考中一个举人的话,亲事肯定比现在好了不止一筹。

    张媒婆眼睛一转悠,转而问道:“赵秀才的事情不提,那您那大孙子,二孙子的亲事是不是可以提一提,您家大孙子已经十七了,二孙子也有十五,这可都不小了。”

    老陈氏一听倒是笑道:“是都不小了,但你也知道老赵家已经分家了,如今他们俩的事情他们爹娘做主,你啊,走错门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