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农家考霸)-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兄弟里头,赵老大不是最出色的,但他这个大哥当的十分诚恳,兄弟里头但凡是有事儿他都会搭把手,对爹娘也孝顺的很,这话倒是真像是他会说的。

    赵老四哈哈一笑,说道:“大哥来的正好,我车上东西多,走路也分外的慢,要不放一些在你车上吧,这样咱们俩一会儿就会到家了。”

    兄弟俩说干就干,赵老大还说赵老四一路累着了,一开始都不想让他动手,两人分好了东西往陈家村走,赵老大又说道:“阿福高中状元的事情衙门早就有人送了捷报回来,当时可把爹娘高兴的,当天就开了祠堂祭了祖先,十里八乡的人都过来庆贺。”

    说到这里,赵老大又提了一句:“不过爹娘都记着阿福说过的话,若是有人送来太贵重的礼物便没有收下,不贵重的就都留下了,将来当做人情来走动。”

    赵老四点了点头,他爹娘向来疼爱阿福,又是一直有分寸的人,自然不会做对他不利的事情,要担心的还是其他几房有些拎不清的,不过想必爹娘也有打算。

    赵老大零零碎碎的说了许多家中事,不过他到底是男人,说的也都是大面上的事情,最后临了问道:“老四,你回来就回来了,怎么还带着了这么多东西?”

    赵老四只是笑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咱们快些走,等见了爹娘我一道儿说。”

    等到了村口,赵老大忽然说道:“咱们悄摸的进去,先别让人看到了。”

    赵老四一听就明白了,阿福中了状元这么大的事情,虽说如今大家都知道了,但若是看见他回来难免上来问东问西,倒是让他们一家人不能好好说话。

    正好这时候正是晚饭时分,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头吃饭呢,赵家俩兄弟小心翼翼的驾着车往里头走,等到了赵家那一带就不用担心了,这边住着的就是赵家几兄弟,没旁人了。

    正在这时候赵老三家的门开了,只见赵老三端着饭碗出来,看见两辆马车顿时忍不住叫出声来:“大哥,老四!”

    赵老大连忙嘘了一声,喊道:“快吃饭,吃完了过来说话。”

    赵老三哪里还顾得上说话,进屋里头把饭碗撂下就直接往老屋走,屋子里头的几个人也听见了动静,纷纷放下饭碗跟了上去。

    赵老大一看,就喊了一句:“你去把老二也叫来吧。”

    赵老三有些不乐意,推了一把儿子说道:“去那头看看二伯在不在家,在的话喊他过来,不在的话就算了。”

    自从赵老二在城里头弄了铺子,生意确实是蒸蒸日上,如今他有一个状元的弟弟,自然不会有人跟他过不去,几年下来倒是积攒了一些家业,将当初丁家的宅子买了回来。

    如今赵老二虽然还是住在村里头,但时不时一家人会住在城里,随着时间过去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自从赵九福去了京城,赵老二回来的越发少了。

    赵顺昌也不乐意去,但在他家他爹的话就是王法,虽然他心里头急着听四叔说话,但还是乖乖的往另一边跑,心中埋怨二伯为啥住的那么远。

    幸亏陈家村也不算大,赵顺昌往那边跑了一趟回来,赵老四等人刚把东西全都搬到家里头,正在喝茶吃饭歇力气呢。

    赵顺昌松了口气,暗自高兴没错过听故事的好机会。

    他进门后不久,只看见赵老二也气喘吁吁的进来了,他手里头还抱着赵丁顺,后头跟着赵牡丹和丁氏,倒是没看见老丁氏,大约是觉得自己过来不好没来。

    一会儿功夫除了外嫁的女儿人都到齐了,这会儿老赵家的大院子都站的满满当当,不得不说当初老赵头分家的决定十分明智,不然就算是屋子足够住,这么多人一直生活在一起也得有矛盾,断然不会跟现在似的和和睦睦。

    老赵头看了看来人,敲了一下自己的烟杆子说道:“好了,都到了,老四你慢慢吃,吃完了就跟我说道说道京城的事儿。”

    赵老四却知道他们都急着听,三俩口吃完抹了抹嘴,伸手将自家儿子抱在怀里头,这才开始说起来,他是从上京赶考的事情开始说的,专挑着有趣的事情说。

    对于一直留在陈家村,连戴河镇都没有离开过的赵家人而言,赵老四的话就跟说书似的,尤其是其中出现的主人公还是他们家最有出息的赵九福,这听的就更加入神了。

    等说到赵九福会试的时候遇到了疫病,老陈氏忍不住捂住了胸口,连声叫道:“这,这可如何是好,咱们阿福没事吧?”

    结果还是赵老大连忙安慰:“那铁定不会有事儿,阿福后头还得高中状元呢。”

    赵老四也点了点头,又跳过这一块接着说,一直说到赵九福高中状元跨马游街,屋子里头不管大人小孩都欢喜起来,几个还在读书的孩子更是心生向往。

    就是赵老四讲到这里,都忍不住捏了捏儿子的小脸,笑着说道:“阿安,以后好好读书,跟你小叔学习,将来也给你娘挣一个诰命回来。”

    赵顺安用力的点了点小脑袋,抬头说道:“爹,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孝顺你跟娘,也孝顺爷爷奶奶。”

    赵老四狠狠亲了一口儿子,温柔在一旁也露出盈动的眼神来,其余人却催着赵老四赶紧继续说,一直说到赵九福通过朝考进了翰林院,当了正六品的大官。

    赵家人其实并不知道正六品有多大,但他们知道知县是正七品的官员,赵九福一朝考中状元,这品级可是比知县还高了两级。

    老赵头的烟杆儿都听的差点忘了,他忍不住说道:“怪不得,怪不得,那时候捷报还是县太爷亲自送上门来的,这县太爷说话做事特别的客气,原来是因为这样。”

    老陈氏也满心欢喜,一直等到赵老四全部说完,才有人问道:“他四叔,你大包小包带回来那么多东西,那是阿福给咱们家捎带的吧?”

    ※※※※※※※※※※※※※※※※※※※※

    这是一笔带过老家情况的一章

见者有份() 
不用说;会这么直截了当问出口的人只有邓氏;邓氏正用一双三角眼盯着那大包小包的位置看;一副恨不得扑过去打开来看的样子。

    赵老三都嫌弃自家婆娘丢人;皱了皱眉好歹没在大好的气氛下骂人,只是把人一把扯到了身后;邓氏撇了撇嘴不敢再说,显然也是有些怕赵老三的。

    赵老四见有人问起,索性就去把那些包袱一一打开;笑着说道:“也不全是,一些是我的行礼,一些是阿福托我一块儿带回来的。”

    赵老四将自己的一个小包袱拉开;才把剩下的堆到中间的桌上,笑着说道:“这些是阿福孝敬爹娘的,这些是给大哥家的;这些是给二哥家的,这些是给三哥家的;这些是给我家的。趁着大家伙儿都在;今天就带回去吧。”

    赵九福准备的东西不少,不说多贵重;但尽量是每个人都照顾到了;大部分都是京城那边时兴的东西;至少看起来十分新鲜。

    老赵头咳嗽了一声;皱眉说道:“怎么还给家里头带这么多东西;阿福好不容易考中了状元;在京城那边当官的开销也大,他还小不懂事儿,你这个哥哥也不劝着一些。”

    原本邓氏都要伸手去拿了,听见公公的话强行忍住了,只是心中十分不赞同,暗道赵九福现在都是当官的,从来也没听过当官的大老爷还缺钱啊。

    只是家里头其他人都觉得如此,赵老大也说道:“可不是吗,他当官之后跟同僚总得有人情往来吧,到时候会不会手头紧。”

    赵老二更知道一些官场人情往来的事情,也说道:“要不然咱们凑一凑,托人给他送一些银钱过去,好歹不能让阿福在外头寒碜了。”

    甚至赵老三也觉得如此,同样说道:“去年年底卖了蜜饯,咱家还有一些余钱在。”

    赵老四无奈说道:“这些道理我自然知道,那时候也是劝过阿福的,只是他说了,在京城那边的人情往来他心中有数,也不能因为这个就忘记了家里头的人。”

    老陈氏摸着赵九福特意给她带的一匹棕红色布匹,含着眼泪说道:“阿福从小就是个孝顺的,如今考中了状元也是如此。”

    “这孩子从小就是有主意的人,既然他给大伙儿带了东西,那你们就开开心心的收下,别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只是阿福给你们带东西是情分,你们也得知道本分。”老陈氏又叮嘱了一句,尤其是在丁氏和邓氏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

    在老陈氏看来,自己现在的四个媳妇里头,小陈氏和温柔都不是惹事儿的人,但剩下的丁氏小心思太多,心里头估计是没把阿福当亲弟弟,邓氏就是脑子有些拎不清,之前被人忽悠了上门来说亲,不管教训了几次也没用。

    “这个是自然,都是分了家的兄弟了,谁也不能要别人一直照顾着。”赵老二笑着说道,在几个兄弟里面,他其实才是心思最多,却也看的最明白的一个。

    老赵头扫了一眼在场的儿子,这才笑着说道:“你们心里头有数就好。”

    于是几个人都把东西分了,不说别人,小辈们却都很开心,村里头当人父母的,很少能想到孩子们喜欢什么,但赵九福不同,他好歹自己还是个孩子。

    等人陆陆续续走了,老赵头见赵老四没直接离开,就知道他肯定还有事要说,便关上了门才问道:“是不是阿福还有什么话托你带回来。”

    赵老四点了点头,这才从衣服内兜里头掏出一个袋子来,这袋子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等赵老四一层层打开才发现是四个白玉瓶子。

    “只是什么东西?”老赵头忍不住问道,看得出来这白玉瓶子的玉十分不错,但要是玉镯玉佩他还能理解,这么小的玉瓶子难道是用来当摆设的吗?

    赵老四却有些神秘兮兮的说道:“爹,娘,这是阿福托我带回来的,是他专程去顾家那边求了人,从太医院那边买到的药水。”

    “太医院!”显然在两位老人的眼中太医院那是不得了的地方,要知道太医可是专门给达官贵人,甚至是皇帝看病的大夫,可不是他们这边的大夫可以比的。

    赵九福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所以才会在药液稀释成功之后,分化到不同的白玉童里头让赵老四带回来,找的借口就是从太医院好不容易求到的好药。

    当时那颗长寿丹稀释之后,一部分让赵九福一口干了,剩下的重新稀释,又有一小部分用在了大黄身上作为测试,测试成功之后赵九福又让赵老四也服用了一些。

    最后剩下来的药液他分装到四个白玉童之中,每个白玉童装着的药液都会比实际的瓶子大小多一些,但多的并不多,就算是有心人最多也就是怀疑一下。

    赵老四是让赵九福洗过脑的,这会儿便兴致勃勃的说道:“就是太医院,阿福花了好大的功夫才弄到的,据说是里头御医的祖传秘方,经常服用能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这这这,这得花多少银子啊。”老陈氏第一时间是感动于孩子的孝心,随后却开始担心起来,毕竟这东西一看就不便宜,用来当瓶子的玉都是好玉,这阿福把钱都花在了家里人身上,那他在京城岂不是就得过苦日子?

    赵老四连忙说道:“阿福说了,花的银子倒是不多,就是欠下了人情,但为了爹娘身体,他就算是欠着人情也没啥大不了的,以后总能还上的。”

    老陈氏已经感动的落下眼泪来,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孩子孝顺,就是老赵头也忍不住红了红眼睛,又说道:“这孩子,哎,我们两个老的不能给他当靠山,反倒是给孩子拖后腿了。”

    赵老四看了一下温柔,后者立刻出来说道:“爹,娘,可不能这么说,阿福这么拼命的读书考科举,不就是为了给你们二老挣面子吗,你们只要身体健康好好活着,就能让远在京城的小叔心中高兴了,小叔孝顺是好事儿,你们可别想轴了。”

    老陈氏一听连忙擦了擦眼泪,笑着说道:“我还得看着阿福娶妻生子呢,哪能想不开,老头子,阿福孝顺是好事儿,你也别琢磨靠山不靠山的事情。”

    赵老四这才松了口气,又说道:“阿福说了,这药液的效果很厉害,爹娘年纪大了怕用的多反倒是不好,每隔三日喝一小口就是了,等喝完了看看效果。”

    老赵头点了点头,又问了一句:“阿福就给我们二老带了?那你们兄弟呢?”

    赵老四连忙说道:“嗨,这是给老头儿老太太用的,我们年轻力壮的哪里用得上,阿福不是还给每个人带了药材吗,那些就够了。”

    其实赵老四在京城的时候已经用过了,只觉得这药肯定也是好药,不过因为他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用着反倒是没啥感觉。

    回来之前赵九福还交代过,这药爹娘用着最好,成年人也可以用,但效果一般,小孩子是万万不能用的,补过了反倒是对身体不好。

    赵老四自然把这个意思传达到位了,这一日老赵家欢喜过度,老赵头和老陈氏也是疼儿子的,知道赵老四肯定赶着回家没怎么休息,说完了这些事就让他赶紧回来。

    等到第二日听见音信的陈家村人果然上门来了,因为牌坊银子的事情又是热闹了一番,从赵九福考中状元的那一刻开始,老赵家在陈家村的地位越发的超然脱俗。

    另一头赵九福为什么会特意强调孩子们不能使用药液,那是从他在大黄身上的实验发现的。大黄服用药液的时候还是一直小狗,按理来说小狗的成长是很快的,但是服用药液的大黄四肢强壮,脑子机灵,偏偏长大的速度十分缓慢。

    赵老四离开京城的时候,大黄不过是被抱回家半个月不到,没有特意关注的赵老四只是觉得这狗子长得有些慢,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但亲自动手的赵九福却有些怀疑,当时便嘱咐了一句,也幸亏他说了那句话,赵老四走后一个月,大黄的生长速度还是很慢,显然是受到了影响。

    赵九福心中猜测,长寿丹既然叫长寿丹,便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若是成年人服用了那叫青春常驻延年益寿,若是孩子服用了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长。

    他心中庆幸自己嘱咐了赵老四不可给孩子使用,心中也警告自己以后对系统出品的药丸要越发谨慎,不同世界的药丸药性不同,有时候并不是系统的简介就可以彻底知晓的。

    幸亏除了长得慢之外,大黄倒是比一般的狗子更加健康更加聪明,倒是安慰了赵九福一番。为此赵九福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不过这些日子他除了身体变得健硕了一些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坏的影响。

    赵九福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十七岁虽然还没度过生长期,但好歹不是小孩儿了,身体也确实是没有异样,随着日子他慢慢的安心下来。

    比起这个,翰林院的事情更让他花心思,尤其是随着时间过去,皇帝一次也没有传召过他,翰林院其余人对他的态度也越来越轻慢起来。

    ※※※※※※※※※※※※※※※※※※※※

    第二章胜利完成

穷翰林() 
这个变化并不奇怪;赵九福虽然是新科状元郎;还有几个吉祥的六元及第的好名头在;但翰林院哪一个人不知人才高八斗;可不会因为这些名头就对他高看一眼。

    之前他们以为皇帝对这位新科状元另眼相看,相处的时候也多有几分客气;但随着一日日过去,皇帝似乎已经把赵九福抛到了脑后,这些人自然也就不乐意假装了。

    尤其是现在朱大学士告老还乡在即;翰林院学士的位置却悬而未决,上头的几位学士都想着再进一步,压根没有那个心思来管刚刚入门的赵九福。

    下头的人倒是乐意搭理他;毕竟赵九福年纪虽小,出生也十分平凡,但说话谈吐颇有一套;与顾家的关系也好,这般倒是让赵九福不至于在翰林院待着难受。

    在旁人看来;赵九福现在的处境实在是堪忧;作为一个新入翰林的官员,上头什么事情都不安排你来做;就等于是变相的在打压了。

    事实上赵九福却并不着急;他原本就是耐得住的性子;不然当初每天追着大人要三个生存积分的几年;就足以把一个好脾气的成年人逼疯了。

    在没有弄清楚翰林院的情形之前;赵九福反倒是觉得自己被冷落才是好事情;一个猛子扎下去才容易撞到石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摸清楚朝廷的情况。

    皇帝的性格如何,朝廷的局势如何,有哪些人绝对不可以得罪,这些事情顾行之固然可以告诉他一部分,但顾行之本身也不是擅长朝堂之事的人,能教导的也十分有限。

    赵九福并不是整天无所事事的待在自己的小屋子里头,而是抓住这段时间在浏览朝廷的邸报,这些资料在外面十分难得,有一些甚至是不能带出翰林院的,但在这里以他的职位,却是能随心所欲的看,谁也说不出不是来。

    这些东西看似只是记载过去的事情,但却把近几年朝廷的情况写的明明白白,赵九福擅长的就是概括总结,他不敢直接写笔记,联想到什么就会在脑子里头转悠几圈,然后记在心里,一段时间下来倒是梳理了不少东西出来。

    十分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当今皇帝明明已经大权在握,却并没有立刻的收拾掉所有人,这可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看看前头那些人的下场就知道了,这位皇帝并不是那种心软之人。

    赵九福一开始想不到原因,等后面看到几个皇子的记载才恍惚想起,皇帝虽然年轻力壮,但在古时候四十已经不算年轻了,他膝下的几个儿子却并不成器,唯一一个成年的儿子就是大皇子,可大皇子的身体很差,许多人都怀疑他会在皇帝之前就去了。

    后继无人,这对于一个心胸勃勃的皇帝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周皇帝才会忍耐再三,抛开雷霆手段,而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收拾那些不顺眼的人。

    看到这里,赵九福若有所思,想了想暂时把这些邸报放到了一边,反倒是将自己的纸张拿出来练习了一会儿书法。

    这是他这些年来养成的习惯,但凡是心里头有事情想不通,或者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都喜欢练字,用的自然还是用不完的纸张,这东西虽说不能现于人前,却陪着赵九福度过了无数的时间,也让他有足够的纸张练出了一手好书法。

    等写完几张大字之后,赵九福原本五心六意的思绪也安定下来,他苦笑了一声,现在他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别说皇帝大皇子的事情了,就是翰林院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都掺和不得,看得多记下来也就是了,想太多那就是自寻烦恼。

    赵九福一直是个想得开的人,平定了心思之后就把纸张收了起来,继续看自己的邸报,心中却盘算着今日是不是开始融化筑基丹,他可是眼馋这东西很久了。

    正琢磨着呢,忽然外头走来一人,正是当日接待他的孔目邹兆龙,只见他笑盈盈的拱手行礼,这才说道:“赵大人,今日杜大人说要宴请诸位同僚,不知道您是否有空一同前去?”

    赵九福一听倒是有些惊讶,宴请同僚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位杜大人居然让人过来请他:“是杜大人亲自邀请我过去的?”

    不是他肚量小,而是这位前科状元郎杜大人与他十分不对付,这位杜大人据说也是家贫出生,这些年来没有门路,情商本事也不高,在前一科的榜眼和探花都陆续升官之后,他却还在翰林院当一个小小的编修,可见其中的关系。

    赵九福一来就是修撰,之前还被皇帝屡次夸过,这位杜大人的嫉妒之情掩饰都掩饰不住,甚至有两次还在他面前冷嘲热讽,可见这位的脾性。

    进入翰林院之后,赵九福与其余几位同僚倒是曾聚过,一开始他们十分热衷于邀请赵九福一块儿去,后来见皇帝似乎忘记了他,这种邀约才慢慢少了。

    邹兆龙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当下露出一个笑容来说道:“确实是杜大人亲自交代属下的,杜大人不是京城人士,入朝为官之后倒是接了内眷过来,每一年杜大人母亲生辰的时候,他都会邀请翰林院的所有人去参加寿宴。”

    赵九福听出他话里头有几分提示的意思在,当下就问了:“每一年都办寿宴吗?这位杜大人倒是个孝顺儿,只是我第一次去参加,也不知道送什么寿礼才合适。”

    邹兆龙又笑了一下,语气带着一股子怪异说道:“左右不过是家常走动,过得去就是了。”

    虽说如此,赵九福还是让青竹去专程准备了一份寿礼,既然是要送老人家的,他想了想就去买了一盒燕窝,这东西的价格比人参便宜,虽说不是什么血燕之类的珍品,但一般老年人都能用得上,十两银子左右也在赵九福的接受范围之内。

    只是等到了傍晚时分,赵九福约好了邹兆龙等人一块儿出发去杜家,上了车之后赵九福却意外的发现,车里头除了几个官职比较低的翰林院官员之外,其他人竟是都没有看到。

    赵九福疑惑的看向邹兆龙,后者低声解释道:“杜家的寿宴年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