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本闲凉-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倒是让她生出了一种自己不应该折辱他的感觉。
但这些都不要紧。
陆锦惜没有很将这庶子放在心上,只是思考了一下他一半的异族血脉和他那个对他很好的亲爹,接着也没卖什么关子。
“事情我是禀过了皇上,可皇上没给准话。”
说到底,还是事在人为。
陆锦惜又垂了眸,回想起之前在乾清宫时与皇帝说的那些话,还有自己事后需要为此做的事,便慢慢说了经过与由来。
最后道:“所以这件事本身,皇上是答应的,但能不能成,还要看如今的朝局。武将这边,因着你的身份,再有我去说,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文臣那边,就要看皇上那边的手段了。但我琢磨着,大势所向,问题应该不大。不管此事最终结果如何,能做的我都为你做了。你,便安心回去读几日的书,即便他日事情有变,无法参加科举,也未必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
这一番话,可算得上是温言细语了。
她嗓音本来就软,这般娓娓道来的时候,又恰是这样宁静的夜晚,薛廷之觉得自己好像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有这么一瞬间,他抬起头来,她眸光隐隐、言语絮絮模样,便刻进了心底。
若说往日,她是庙堂上供奉的菩萨观音,这一刻便沾染了一点红尘气,仿佛一下就离人近了
他明明记得,这一位嫡母是不喜欢自己的。
他本应该为她这改变的态度困惑,警醒,甚而忌惮。可他非但没有,甚至反而有点沉醉,有点留恋,有点着迷
只盼着这声音不绝,这身影不散。
只是再长的话,终究也有说完的时候。
说到末了,陆锦惜只道:“其余的,若再有什么进展,我会派人知会你,或是叫你过来。天色也不早了,回去歇息吧。”
于是所有已经酿成的,或者未来得及展开的,都在这一刻隐藏了进去。
眸底所有的神光,都被掩盖。
薛廷之听着她这淡淡的嗓音,退了半步,躬身一礼道:“母亲也早些休息,廷之告退。”
陆锦惜点了点头,也没起身,只这么看着他退了出去。
待人不见了,她才侧身端了那一盏已经有些凉的茶起来。
青雀见状就要上来给她换一盏热的,她摇了摇头,也不让她换,便随意地灌了一口,可眉目间却有些恍惚。
青雀、白鹭都是知道陆锦惜答应了薛廷之这件事的,看她神情不对,只以为是出了什么事,有些担心地凑了上来。
“夫人,您还好吧?可是大公子处,有什么不妥?”
“他那边都是小事,没什么不妥的。”
薛廷之这件事左右已经落定,剩下的就看能做到哪个地步,她是真没担心,只不过是在思考另一件事罢了。
“先打水洗漱沐浴,晚点再想吧。
于是青雀与白鹭也都不好再问什么,各自忙去了。
一直等到洗漱沐浴完毕,躺到了床上,陆锦惜才轻轻唤了一声:“青雀——”
今夜白鹭不在,该青雀值夜。
听见声音,她便从外间走了进来,屋内的灯还没熄,绣帐之中卧着的陆锦惜,身影有些隐约,不很看得清。
“夫人?”
“你过来,我有事交代。”
陆锦惜没完全躺下,只靠在锦枕上,一手撑着额头,微微地搭着眼帘。
青雀没想到会单独叫自己,心里面顿时一跳。
她心思还算通透,这一时间已想到了某种可能。
要知道,比起白鹭,她可就多知道那一件事而已,如今恰恰避开了白鹭喊自己,这意思
“夫人。”
她温顺地半跪在了帐外,低下了头来。
可即便是隔着一层绣帐,陆锦惜也能感觉到她的忐忑和不安,当即便笑了一声:“放宽心,不是什么吓人的事。”
青雀暗想自家夫人近来的确是沉稳了不少,处事的手段也老辣,先前的烂摊子都料理了个妥妥当当,所以听见她这一句宽慰的话,心里还真放下来不少。
她勉强笑了一笑:“是奴婢太过担心了,夫人您有什么事,还请吩咐奴婢。”
“事情也不很大,也就是传一句话儿罢了。”
陆锦惜琢磨了一下,在与薛廷之说完了那件事之后,却几乎小半个晚上都在想宫中遇到的那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和戳破了自己身份的“不速之客”,于是顿了一顿,声音显得有些缓慢。
“还知道怎么联系宋大人吗?明后天找个时间,我想约他出来一见。”
什、什么?!
青雀听了她先前那一句,心已经放下去大半,可她嘴里却是毫无预兆地猛然冒出“宋大人”三个字来,立时惊得青雀三魂离体、七魄出窍!
这一瞬间,她差点都没吓晕过去!
“您、您”
脑子里乱糟糟的一片,青雀连成句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陆锦惜却是嗤了一声,也不知是在笑她还是在笑自己,片刻后只叹道:“该解决的,还是解决一下,免得他日遗祸无穷。”
第096章 商业嗅觉()
这一天晚上;青雀几乎是同手同脚走出去的。
次日起来陆锦惜也不问这件事;用过了早饭;差人去哥儿姐儿那边问过了一遍;便让白出去打听打听外面的消息;尤其是朝上的。
接着自己却进了书房;将薛况的卷宗都翻出来看。
当初她没觉得这卷宗有什么问题;即便是看到那耶扎六次从薛况手中逃走,也都没往深了怀疑。可当她再一次翻开卷宗,注意到这些细节时;心里某些东西,便慢慢地串在了一起。
越看,越是发冷。
才翻了三五卷;她竟然就不很翻得下去了。
永宁长公主问卷宗时的那句异样的话;与方少行在宫门前对匈奴使臣霍尔顿说的那一句“薛况没追,放了你一条狗命”;皆在耳旁回荡。
陆锦惜忽然觉得很可怕。
不仅是这卷宗背后不知是黑是白的真相;更为自己此刻凭空的猜忌;和这猜忌所代表的东西
没起猜疑时;她一心以为薛况是个大英雄。
所以即便看了这卷宗;察觉出某些不对劲的地方,都下意识地忽略了过去。不觉得薛况有问题;反而怀疑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辱没了英雄。
起了猜疑后;她老觉得薛况有什么问题。
所以重新翻看这卷宗时;只觉得原本正常的细节都浸在一种无穷尽的诡谲之中,犹如藏在阴云中的鬼怪,变化莫测,又充满了危险。竟然是看哪里,哪里都不对劲。
那么,永宁长公主是怎么看这一份卷宗的?
这成箱的卷宗又是因为什么事情汇聚起来的?
或者说,到底是谁将它们收集起来,又有多少人从头看到了尾,看到之后心里产生的又是怎样的想法?
是信任,还是猜疑?
陆锦惜竟完全想不透。
她只知道,如果就连自己都无法从这样的谜团之中挣脱,甚至前后两次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对同样的卷宗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判断。
那么,旁人呢?
全天下理智的人有几个?
在合上卷宗的一瞬间,陆锦惜只有一种说不出的茫然:这一位本应该形象简单、无可置疑的武威镇国大将军薛况,竟然变得复杂了起来
其真实的面目,笼罩在这一片卷宗的阴云中。
细细想起来,既让人好奇,又让人生出一种隐约的胆寒。
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人,也完全无法从这个人的性情上进行推断,陆锦惜压着卷宗,想了很久,终于决定不再去看。
在所知不够的情况下看这些东西,没有任何意义。
或许,根本就是一出“罗生门”。
“还是看看别的吧。”
她自语了一声,终于将这些卷宗都放到了一旁去,然后取过了桌案一角放着的账册。一侧是府里的,一侧是她自己的。
这时候,她拿的是后者。
一本挺厚实的账册,看着已经很陈旧了。
大约是因为翻阅过多,所以边角上都已经起了毛。但陆锦惜没有介意,只是翻开来,重新仔细地看了看。
这就是陆氏自己的账册了。
她当初嫁进将军府,又是皇上赐婚,嫁妆当然丰厚。进了将军府之后,薛况功勋卓著,她加了一品诰命夫人,时常有宫里的赏赐下来。大多数时候,薛况的那一份赏赐,也有大半给了她。
从这一点上讲,若仅仅是名义上的婚姻,薛况面子功夫算做够了。
所以说,陆氏本应该很有钱。
只是她自己不善经营,连控制开销都不大会,用自己的体己钱不贴了家用的时候不少,且管不住下面人,有些账目就成了追不回的坏账。
最终,留在账上的钱已经不是很多。
对陆锦惜,说对如今世上任何一名诰命夫人而言,有这些钱,俭省些过日子,小十年应该是能过下来的。
可她毕竟不是什么俭省的人。
能吃得苦,可天性就是爱享受。有能力让自己过得好些,何必受苦?
而她,恰好有这能力。
前阵子她已经翻着陆氏的账本前前后后算过了好几次,也借着出门的机会四处走看过,甚至看了不少的杂书,可最终不知道应该拿这笔钱去干什么。
银号吧,一没势力,来钱还慢。
在这年代搞金融,不成当然没得说,可成了多半也是个沈万三,划不来。
贩盐茶吧,这玩意儿不是日积月累上不来。
陆氏这钱在后宅看着是不少了,可真要跟江浙那一带的大商人们比起来,也就算个九牛一毛了。
扔进运河里,只怕都漂不出几朵水花。
其他的实业类的东西,做起来太累,可行性也太低。
所以思来想去没想到合适的切入点之后,这件事,陆锦惜便暂时放下了,只不断地留意着各处的情况,伺机而动。
一等,便等到了现在。
有那么一个绝对生财的法子,她早该想到的,可直到昨日参加议和大典,看到那些匈奴人迥异的穿着打扮,才一下想了起来。
贸易啊。
而且还得是大夏与匈奴及西域各族之间的边贸!
大夏与匈奴交战已久,各种军需物资,本应该都由朝廷调派。可事实上,边关路远,京中是鞭长莫及。
所以事实上,种种军需,都是由商人解决的。
这些商人往往跟着军队走,调遣汇聚物资,可以说是与朝廷做交易,称为“随军贸易”。
可战争是六年前便结束了,如今两国议和之后,就连边关的驻军都要撤回。
如此一来,军需必定大大减少。
这些商人们原本所倚重的随军贸易,立刻会缩水。根基深厚的有办法退回来,继续回到大夏做生意;可若有根基不厚的,下场可就不那么舒坦了。
短视的人可能不大看得清,以为商机就这断了。
可在陆锦惜看来,财源这才刚开出来呢!
两国议和,可不仅仅是递个和书那么简单,后续必然有一系列的合作跟进,来巩固双方的关系。
这里面,“贸易”二字必定是重中之重。
而且,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与匈奴和西域各族有关的这些事,正好就归礼部管。那不正好在陆氏的父亲陆九龄手底下吗?
这可是天赐良机。
未必说就要走什么后门,让陆九龄行个方便,只要能探探朝廷的风向,都是极大的助益。
人能逆势而上,固然是本事;
可能捕捉大势,顺势而上,又何尝不是本事?
上一世,陆锦惜是接触过风投圈那一帮人模狗样的投资人的。这帮人了“独角兽”之外,常爱挂在嘴上的还有一句“风口上的猪”。
只要站在风口上,就是一头猪也能飞。
所以很多时候,做对事很重要,可找对了“风口”更重要。
如今她掰着手指头算算,议和之后的边贸,怎么着也算个风口啊。
剩下的问题就是,这件事要怎么做,以及
风什么时候开始吹了。
“哗啦”
随手扯了一页纸,她一面思索着,一面在上面记录自己的想法。
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
白鹭暂时没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倒是青雀战战兢兢地回来,跟她说昨夜她交代联系的事情已经联系好了。
印六儿那边去联系宋知言,晚上应该就会有答复。
陆锦惜于是点了点头,耐心等待。
眼见着春日里光景正好,她下午就去院子里走看了一圈,顺道夸了夸潘全儿那园子改得好,花草长出来又是一番新模样。
于是又给了一吊赏钱。
等到下午日落时分,宋知言那边的消息就过来了,说是明日午后,可约在明月楼见。
明月楼是京中一家很出名的大戏楼,常有达官贵人出没,进进出出也不怎么引人怀疑。有时候,人最多的地方,反而最安全。
所以听完之后,陆锦惜也没反对。
只对青雀道,就这么定下来,明天去听戏。
青雀也是不知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心里面是在打鼓,可嘴上又不敢说。
毕竟她们这些身边伺候的才清楚,这些日子以来,夫人的本事,何止涨了一点半点?即便是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决定,也不是现在的她们敢置喙的。
所以她领了命,便忧心忡忡地去准备了。
陆锦惜当然看得出来,可也不很在意。
这种事,她说自己与宋知言断干净了,她们是不会相信的。可她也不需要她们相信,更不用说,此次能不能跟宋知言断干净了,还得到时候再看。
某种意义上来说,青雀的担心没有错。
她走之后,去外面打听消息的白鹭,就两眼亮晶晶地跑了回来。
人都还没进屋,那兴奋的声音便已经传了进来。
“夫人,夫人,打听到了!真的是想不到啊,太不敢相信了!”
才回来就这话?
陆锦惜听见了,目光从那一本南北游记上抬起来,一下就看见了白鹭那一张雀跃的脸。
通俗一点说,写满了“八卦”二字的脸。
说真的,她有些怀疑消息的价值了。
不过迟疑了片刻,她还是很给面子地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什么不敢相信?”
“是顾大公子!”白鹭气儿都还没喘匀呢,就跑到了陆锦惜的身边,似乎是想要压低声音,可依旧按捺不住那种深藏的激动,拳头都握紧了,只道,“顾大公子,他竟然去了礼部!”
“什么?”
陆锦惜手里书都差点掉到地上去,在听见这句话的瞬间,两只眼皮都跳了起来:既跳财,也跳灾!
有这么巧吗?
也许是她的神态太过于怔忡,白鹭反而有些被吓住,都愣了一下,才讷讷地小心道:“夫、夫人,是哪里不对吗?”
“不,没有。”
半点看书的心情都没有了,陆锦惜摇了摇头,却是半点没想过自己竟然会从白鹭嘴里听说这个消息,眉头顿时拧了起来。
“昨日不都还传,老太师阻挠,不举荐顾觉非做官吗?怎么今天就到礼部去了?”
白鹭眼睛睁得圆圆的,虽然跟顾大公子不很熟,可她老觉得自家夫人与大公子不一般。所以见着顾大公子好,她也高兴。
这时听陆锦惜问缘由,她连忙笑道:“奴婢正想说这个呢,您在家里,一定不知道。这一回,顾大公子能成功入职礼部,都靠陆老大人呢!”
陆、陆九龄?!
不听则已,一听陆锦惜觉得整个人都不大好了,隐隐竟生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来,就像是被黑暗中的狼给盯上了。
她抬手压了压自己跳得厉害的眼皮:“再具体点呢?”
“哦,这还得从之前说起呢。”
白鹭想了想,理清了一下思路,这才开了口。
“大公子之前不是四处游历吗?往西也是去过边关,到过西域,还接触过那边的文字文化,可算是朝中少有的对西域了解的人。老大人原来管理礼部,议和前后就要处理跟匈奴和西域有关的事情,力不从心,所以私底下请教了大公子。这不,今日早朝,索性一本折子上了,向皇上要人,奏请将大公子从翰林院调任到礼部,专门管理对外的庶务。朝上吵了一上午,都在闹这事呢,听说还是老太师不同意。”
“可最后还是成了?”
不然方才白鹭也不会如此惊喜。
陆锦惜问着,可心已经渐渐沉了下去,几乎有仰天一声长叹的冲动。
白鹭对自家夫人突如其来的沮丧还半点没察觉,犹自高高兴兴地:“是呢。今日之事,是老大人据理力争,又向老太师要人,说什么不让大公子来,且在朝上找出一个懂这事还能用的。结果当然找不出来。所以下朝的时候,事情就定下来了。皇上开特例,在礼部多设了一名堂主事,就是给大公子的,称为‘理蕃堂’,专管与蛮夷往来之事。”
理蕃堂
岂止一个划在礼部下的理蕃堂这么简单?
以顾觉非的本事,只怕假以时日,就能搞出一个跟六部平起平坐的“理蕃院”来!
陆锦惜真是气得连吃饭的心情都没了。
她才刚往边贸这件事上动了点心思,都还没想要去找陆九龄打听打听呢,这才过了一下午,就说这些事划归礼部下属的理蕃堂管了。
逼死人,当真是逼死人。
风口上,就是一只猪都能飞。
何况是顾觉非这种人精?
他绝不是什么庸碌之辈,且不管是陆九龄要人,还是机缘巧合凑上了,或是他一番静心算计到了,得了这位置,他不可能不清楚自己面临着怎样巨大的机会!
武将看战绩,文臣论政绩!
放眼如今朝野,哪里还有比外交更容易出政绩的事?
这一回,顾觉非怕真的是要上天。
只恨这朝野上下,有长远目光,看得了大局的人实在不多。一番吵嚷,最终还是被他给占定了先机。
蛰伏六年啊。
如今终于有了一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就连陆锦惜想起来,都有一种为之战栗的冲动。
一时间,她心里竟然复杂了许多。
白鹭这时候才算是反应了过来,察言观色,觉得她的神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未免有些担心自己说错了话。
“夫人,大公子可是老大人提拔的,还是哥儿的先生。他厉害,将来也有哥儿的好处,您怎么不高兴呢?”
高兴得起来吗?
易地而处,她是顾觉非她也高兴;即便她是陆锦惜,知道他在雪翠顶一隐六年,只怕有不少的内情,如今再回朝,都算是大器晚成了,平心而论也不能不为他高兴。
可是
现在她是想接触边贸,或者间接地做点事情,只怕都要求到他顾觉非的手里。以他们两个如今这情况,还不往死里拿捏她?
简直像是孙猴子犯在了如来佛手里。
陆锦惜觉得头很痛。
她没回答,抬手就把那一本南北游记给扔了出去,只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也别管了,还是去张罗吃的吧。另外问问青雀,问问明日要出门的车驾张罗好了没有。”
“咦,要出门?”
白鹭有些惊讶。
陆锦惜想起了宋知言,只垂了眼帘,淡淡道:“要出门,就明日,去明月楼听一场戏。”
第097章 再见宋知言()
与顾觉非有关的这件事;几乎立刻就传遍了京城。
谁不为他这两日内的起落而慨叹?
头天还被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老太师给压着。
旁人的举荐都过了;没一个比顾觉非强的;可偏偏死活不让自己亲儿子过。那架势;俨然是不想让他入仕!
可谁能想;隔天老太师的好朋友陆九龄就把人给提拔上来了。
当着皇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怼自己好友不说;还险些因为在此事上相左的意见撕破了脸。
千辛万苦,总算是让顾觉非入职了礼部。
平心而论,这理蕃堂主事的官职不高;也不过就是个正六品,比起顾觉非原来待清贵翰林院时候的从六品,其实只高了半品。
可胜在有权啊。
理蕃堂这事;有人觉得是肥差;也有人觉得是苦差。总的来说,看起来很不上不下。
很多人是想不出来;这位置上能干出点什么来。
旁人的议论;只出于无知。
像是陆锦惜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深浅;更知道顾觉非底细的;早已经聪明地闭上了嘴。
这一日;从朝上传来的消息,其实还不少。
除了顾觉非这一桩之外;方少行忽然获赐这件事也很值得人深思。
事情还要从下朝之后,皇上去围场打猎说起;听说是遇到了一点危险;结果被随侍的方少行给挡住了。
于是就这么平白地,忽然落了个“救驾之功”,于是摇身一变直接成了一等侍卫,特赐兵部行走,还赏了一堆的真金白银。
前些日子辛辛苦苦把方少行参下去的老头子们,鼻子都气歪了。
这不仅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