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养成一只大魔王-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级有点大了,可之前又没读过,让他直接去读三四年级又怕跟不上。”
“没读过怕什么,之前不是说了,一切向前看嘛!六队那个陈满鑫的儿子不是当了工人,说是厂办还请了老师来教他们学习呢。”陈福生拍板决定,“都先去读一年级,哪个学的快就往上面跳就是。”
送孩子进学堂,家里谁都没意见。
吃罢饭,许满金跟叶海花把桌子收拾了碗筷拿去洗,叶二娘就把布头针线拿出来。
“我来拼成大样子,嫂子们来缝吧?”让叶海花抢了碗去洗,许满金擦干手拿好些块碎布先拼出一个书包的样子,家里是不可能专门去扯布给他们做书包的。
陈巧点了下头,“成。”
叶二娘哄着天若多喝了两口鸡蛋粥,看她拿双手捂着小嘴巴表示再也不吃了,“不知道好!你不吃,喂你小侄儿吃了。”
“让他吃!让他吃!”天若巴不得,她跑到针线筐面前,看着那些零头八碎的东西,想到她之前没事的时候就给林祖文做衣服,顺手便拿起针线穿起来,才想下手缝,就被柳二妹给捏住了,“小春雨穿的真好,剩下的不用你干了,你去一边玩吧。”
让孩子穿穿针就算了,让她随便胡缝可不行,这些东西可也要钱才能买得回来呢。再说她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从来没碰过这些,哪敢让她拿针,扎着自己了可怎么办,到时候让公公婆婆瞧见,还不给自己眼子看!
家里人多也有好处,几个娘们一起动手,没多少功夫,三个能背能挎的花色书包就做好了,特别是有块蓝色拼成花朵状的,显然是给小家伙陈春雨的。
“真好看!”叶海花咬着手指夸赞着。
但她这一出声,大家又觉得有些尴尬起来,三个书包,可没有叶海花的份。养活她吃住,难道还要供她读书进学堂吗?
*
叶海花没能进学堂,才上了一天的课就不肯答应要回家里帮忙的陈金运也没再读书,从来没坐在板凳上那么久过的陈金远也想跟着大哥回来,可被薛金铃捏红了耳朵,又被哄着要照顾小姑姑,好说歹说才肯继续上学。
而刚刚上课一个多月的陈春雨,就要求升级,她愿意读书,却不肯再读一年级,最少也要四年级以上才行。但她的年龄太小了,就算是她的语文数学成绩真的能考到四年级生的双百,药王村的小学校长,也不愿意让她升五年级。
就也让陈家犯了难,没想到闺女真这么出息,但人才好,学校不肯收,没有老师教可怎么办呢?
没主意只好拖着,等拖夏去秋过,大家把粮食都打了下来,算算了收入出息,陈福生走遍了他知道能人的家,把那包红塔山都派了个干净,把烟盒子给孙子们做玩意儿,咬牙道,
“他娘,你陪闺女去城里念书。”
叶二娘吓了一跳,她这辈子都没进过城,最远也才去过镇上哩。
“老头子,你说啥疯话呢。”
陈福生觉得自己从来没这么冷静过,他是农民,斗大字不识一个,可他闺女不一样啊,他闺女才五岁,就晓得看书算数了,比家里所有人都能耐,没钱也就算了,但他赚着钱了,他要供他闺女去读书。
村里不行那就去城里!
一家之主的陈福生下定了主意,就算家里的反对的声音,最后都化为平静。
先把粮食该缴的缴了,除了做种的之外,陈福生只留了六百斤,便让陈安找他那些路子把粮食给卖了。
“今年的政策不一样,允许自主交易,你们如今都是自家的户主,我管不着,但陈安你是我儿子,就帮我把粮食在市场上卖了,知道不?”只要比粮站收的价高一分,那也是钱,陈福生是不知道那什么大学生要多少钱,可反正多攒点准没错。
陈安痛快得接受了这个活,他之前就时常四处淘弄,最紧张那段时间,是他忙活得最勤快的时候,不然许满金的新衣裳,头油花绳,小妹妹的被套枕头,家里的针线油盐,从哪里来呢!
“爹,瞧您说的,咱今年粮食打得可比别人家得多,又捡着好时候,晒得又干爽,看起来就漂亮,指定好卖。”没想到爹居然会支持他,这让陈安的心里压力轻松多了,他以前做的时候,多是瞒着爹娘,生怕会被骂投机打把。
薛金铃开口道,“那四弟,你找来的车还有空儿不,捎带着把我们家的也卖卖?成不?”她也不想往粮站里头卖,里面评级的人还要送礼,不然评的差些,划不上价。反正陈安要卖,担着爹的一起卖,就算是卖不出去,到时候再卖去粮站就是了。
最后陈安原本打算的小车变成了大车,他顺利得在城里把粮给卖了个好价钱,还给妹妹陈春雨找到了学校,却在没跟家里人商量的情况下,就买了一套房子。
草芥命(八)()
不出去不知道,一出去,陈安才知道外面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他本来心思就活,聪明肯干,在发现贩卖粮食的利润比种地要强十倍的同时,他就打定主意,专门来做这个营生。可他装粮食的大车是一个朋友的,这个朋友姓徐,家里有点关系,本着与民合作,农忙时节把车能从厂里开出来帮忙(当然工钱没有,油钱陈安要付),厂里就能够得到一些自价粮,虽然比粮站里要贵些,可成色好啊,而且不用占指标,算是厂内的福利。
这也是陈安粮食卖的快的原因,他的价格卖给厂里的食堂只比粮站贵五分,由他们厂办的先挑,剩下的再拉到厂里的家属院,比粮站贵一毛,但是他不要票。
不要粮票,这也是陈安思索过的,并不是让别人一说就随便弄下来的。单是他们陈家五户,种的再生稻就绝对足够家里人顿顿吃白米的,他用不着粮票,不如先换成钱。
可等到不断有人问他,以后能不能卖脱壳米,再贵一些也愿意的时候,陈安隐隐有了一点儿想法,等粮食卖光了,他把钱好生收在胸口里,这是媳妇满金帮他特意缝的钱口袋,就是怕有人偷。
陈安难得咬着刚炸出来的油条,这是一个路边老婆婆卖的,不要票,三分钱一根,五分钱两根。油滋滋得确实吃的喷香,他就想着,等办完事回去的时候,一定要磨磨价,多买上几根回家,给家里人都尝尝。
直接问了一位路边的时髦大姑娘,陈安就摸到了容县最出名的学校容县一中门口,他整了整衣衫,学着城里人客气得问着守在校门的大爷,“大爷,请问一下,如果给家里孩子办入学,是不是得走这里?”
“报名的时间还早哇”动乱后学生们替他平反,容县中学就返聘的卫长临实在是怕了,虽说舍不得离开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却也不敢为人师表,宁愿领着最低一等的工资当个尽职尽责的门卫。再看一眼陈安的装扮,卫长临皱着眉头道,“要是才来报名,这也太迟了。”想到之前的乱象,他语重心长得道,“还是要读书的,教育好孩子才会进步。”
听这人说话就有派头,陈安连连点头,“你,您说的是。所以听说容县中学最好,我就跑来问问。”把自家的情况先说了一遍。
“孩子要上几年级,学的扎实吗?”卫长临听陈安说他家里十几口里出了一个读书的苗子,不远千里从药王村里跑到容县里想让孩子可以读书,心里唏嘘不已,有心想帮上一帮,“你可知道想要在容县入学,必定要经过我们的考试才行。而且除了成绩特别优异的班级头名才有奖学金,像你们这样跑来读书,学费书费杂费也是要自理的”农村人在地里刨食,一年才赚多少钱,要供养一个学生真的不容易,容县中学里也有不少勤学苦读的农家子弟。
陈安听着有点心里发虚,“那这要多少钱啊!”难道得是个天文数字不成吗?
“一学期学费十块,学杂费三块,预备书费八块,这个多退少补。”卫长临看着眼前这老实巴交的农村汉子,把这些费用说得个清清楚楚,“这些倒还罢了,孩子每天都得吃饭,学校食堂馒头两分钱一个,一碗稀饭一分钱,咸菜两分钱,还要付相应的粮票,中饭有肉的菜两毛,没肉的一毛你可以从家里送米来自己装饭请伙房蒸,一学期一块钱。再这样,每月最少也得要个三十斤粮食,或者三十来斤的粮票”
这可都是最基本的,卫长临把这话一说,想这人肯定要打退堂鼓了。
可陈安却是越听得认真越觉得这哪里算什么?
小春雨才五岁,就算是村里的学堂不如这里学校教的好,从二三年级读起,读到五年级,那也就是四年,一年学费杂七杂八得加起来,也才四十二。至于伙食费,她那个小肚子吃得了多少东西?给她五十斤粮食一月,搭上三毛钱一天,一个月三十天,一月九块钱。老先生说了,学生还有放农忙假,春假寒假,十个月满算,九十块。一年她学习带吃饭,不就是132元!
地里卖一千斤粮食,就够她用的了。
陈安咧开嘴就笑,“您说的对,这些都不是问题,这是不是得要啥介绍信啥的。老人家,您帮帮忙,我是农村的,斗大字不识一个,你给我划出道道来,我领着孩子就来办。”
卫长临看人家铁了心要让孩子来受教育,眼里一片忠诚,心里火热起来,“行,你既然愿意供养孩子,孩子也有这样的天赋才华,我一定帮忙。”
也许两人真是投了缘,想着陈安说孩子还有点小,家里还愿意出一个人来陪读,卫长临越发佩服,刚好他旁边住那房子的人要被做了海军的儿子接去岛上一起住,想着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听卫长临一说这个人是读书孩子,本想说租,陈安却说买。他跟着卫长临后面走这一路,发现正好是他买油条老婆婆那种地方一样,临街后巷,正门正好对着街口,而且这房子虽然比农村的房子小一些,却也有两间小卧房,一个厅室,如果小春雨在这里读书,跟娘也只占一间屋,那岂不是浪费了那间屋,他本来就想着做生意,正好娘除了照顾妹妹,帮他看顾一下,双样便利。
陈安冲口一出说买,却正中了那人的下怀,他正想着自己这样过去,身上没点钱放着不安心,虽然儿子说什么事都有他,但自己身上有钱,心里不慌。
卫长临是真没想到看起来这样普通的庄稼汉,身上还真有房款,直接就请了他当中介人,一手交款一手交房证,那人是去拥军,你情我愿的事,街道办公安处办得也快,不到三天的功夫,就把房子给买下来了。
能够痛快收到钱,那人乐呵呵得把一些带不走的东西大方送给了陈安,“大兄弟,爽利!以后有机会再见。”说完拍拍陈安的肩膀就去搭火车了。
“你你呀,就这样把卖粮款给花掉了,你回去可怎么给家里人交代呢。”卫长临摇头道。
看着房证上自己的名字,陈安确实心虚起来,大家都粮都交他卖,他确实是卖了,价格也不错,最后的钱却换成了房子,爹跟娘且不说,大哥大嫂三哥他们还能支应着,二嫂眼里总是揉不得沙子,八成就会吵嚷起来。
但陈安不后悔,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这个钱给赚回来。
*
天若也觉得陈安可以,虽然她困于自身亲缘关系,无法推命算运,可看他的五官,眉峰正平,就知道是聚财正德,只要他不走歪路,绝对是赚钱的好手。她觉得她一年既然要用一百多块,那么就是学习的时间越短,相对而言就是越节约钱,她一定会用心学习,尽快修行至大学。而且小哥还告诉她,他那个朋友是个中学生,一个月工资就有二十八块,而厂里的大学生,一个月基本工资就是四十块,转正之后还会增加。
看着家里人都不出声,天若便道,“我会努力读书,早点大学毕业,给家里赚钱。”
她才五岁,粉团一般的小人儿,说的话也贴心,可谁也没真往心里放。
原本薛金铃一听小陈陈春雨去城里读书,一年要花一百四十块钱,都忍不住要跳起来,接着再听陈安说,大家卖的粮食卖了多少多少钱,还没来得及开心,又听到他说,钱换成了城里的房子!
“四弟,你可真是会打算,会帮自家人谋划。”
口气阴阳怪气,显然是话里有话。
这不是摆明了说陈安拿大家的东西往自己小家里拔拉嘛!许满金虽然也非常意外老公陈安会这样做,但二嫂子拿这话来刺他,她还是生气。
陈福生也非常意外,这飞来一笔,打乱了他原有的步调跟计划,他抱住香香软软的女儿,有些失神得抚摸着她的头发,小儿子突然把大家卖粮的钱都给花干净了,这可怎么办呢?
草芥命(九)()
看老头子都不出声,叶二娘就知道小儿子这回算是闯出了大祸,她直接就骂道,“小四,这么大一笔款子,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不知道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她的口气虽然重,也充满了回护之意。
陈安嚅嚅道,“我就是看着正好有这样的机会,头脑一热,想着要是错过了,怕是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看着爹皱着眉头不出声,小弟蹲在地上害怕的样子,陈国挥了下手道,“这不算什么事,这回除了爹之外,我们三兄弟每人也就六百斤粮食,小弟你写个借条,就当我们三个哥哥,每人借了你六百斤粮食了。”他到底是老大哥,陈泰陈民陈安都站起来听着,他接着道,“但二弟你家的地没跟我们挨在一处,在坡等上,虽然一亩地也有六百多斤的粮食下来,也是你们辛苦所得,小弟,你给你二哥多记五十斤!”
“成!”虽然背了一千八百五十斤粮食的债务,但陈安并没有很着急。
陈泰却反对,大家都六百斤,怎么他还要多记,正想说我也是六百斤,就被薛金铃给狠狠踩了一下脚,他知道媳妇是很愿意了,可他却不同意去占兄弟这个便宜,当初地没在一块儿,是他们自己手气不好,他拨开薛金铃死捏住他的手,“我给的是六百斤,你就给我记六百斤就行。”
“好,我们兄弟的事就这样解决了,可爹这里”陈国蹙了下眉头思索了一下,爹的粮食是出的最多的,家里也就留下来自己吃的口粮,“小弟,你这房子,得有爹的一半才行。”
陈安搓手笑着道,“只是我去经手办的,这房子就是爹的。”
“老大既然开了口,就按老大说的这样办,小四,这房子,你跟你小妹子,一人一半。”木已成舟,反正以后也是小伢去读书要住的地方,钱花了就花了吧。
叶二娘便问着,“那学费怎么办哩!”
许满金觉得大哥公爹说的都公道,虽然陈安突得跑去城里买了个房子,还欠下了债,但房子毕竟是置产,“学费都是按学期交的,这学期已经过半,等妹妹考试通过之后,怕还要等到二月份才交钱的。”
“那过年怎么办!”地里最大的出息都没有了,难道还指望那点儿苞谷跟麦子吗?
是啊,没有钱,可怎么置办年货过个好年呢?
大家又都安静了下来。
叶海花缩在角落里不出声,她爹把钱看得可紧了,要是谁敢把他的钱给用了,那他非跟人拼命不可,陈家男人多,各自身长体壮,她生怕他们会打起来。
“小哥哥再去赚就有了!”天若开口道,她从陈福生的膝上跳下,拉住陈安的手便道,“兄弟齐心,其心断金,还怕赚不到钱吗?”
陈安顿地胆气倍增,是啊,城里的房子他都买下来了,怎么去赚钱他不是都想好了吗?眼前的困难都只是一时的,他有三个哥哥还有一个好妹子,还愁什么!
“对,我去赚!”
“房子都有了,钱也马上会有的。”天若赞许得点点头,居一地移一气,所住的地方不同,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也是很大的,当初她也是先置下房舍,才让林祖文去念书,这也是天若不反对念书的原因之一。
情绪是会感染的,顿时大家的表情都轻松了许多。
陈民笑嘻嘻道,“以后咱们去城里,也有地方歇脚了。”都说城里人新时,他也想去看看哩。
“小弟这回出去一趟,就多赚了三百多块呢!我相信你一定能成!”陈国别的字不认得,那个扫盲班教那些数字,他还是会看,陈安给大家看的那张盖有红色大印章的合同上,就有那么一串数字,是七百五十元整呢。
陈国嘴上不喜欢说,可他心里也是会算账的。对门王大叔的粮食是卖给粮站的,他一共卖了一千斤,拿回了一百多块钱跟五百斤粮票。说实话,农村人只要不出去的,对粮票还是算的不紧。虽然陈安没有粮票,可他的价格确实卖的更高,而且没像陈伯家里,得有人一逢集就得赶着去卖。
气氛顿时就好了起来,陈巧陈泰柳二妹等又问起城里的一些事儿,许满金还关心城里人穿的是啥样色的衣服,陈金运陈金远想知道城里还有啥好吃的呢,能比油条还好吃吗?
一家人又热热闹闹起来。
“我了个小乖乖!你可真会说话!”叶二娘抱起女儿就在她的脸上亲了两记,这女儿就是贴心肝,看有个她在这里圆滑圆滑,家里连架都吵不起来,近八百块钱啊!这么一大笔款子,叶二娘还从来没见过呢,就这样没声没息得让小儿子给换成了一张白纸,她还真是怕几个孩子互不相让,到时候斗起来,如今分了户的,相当于分了家,要是有了隔膜,再处就不亲热了。
天若有些惊讶,她会说话吗?她没觉得自己说了什么呀?
她之前只跟林祖文说的话最多,跟玉叶在一块儿的时候,也是玉叶说她听着,叶二娘的夸奖,让她有一丝动容。
陈安还请天若拿了铅笔跟本子,正正经经得写下了三张六百斤粮食的欠条,自己摁上拇指印,还让天若写了一张房权一分为两,一半陈安一半陈春雨的约定。跟着陈安就道,“头一步,我想在城里卖脱壳米,哥哥们你们怎么看?”他也是想清楚了,亲兄弟明算账,以后才走得长远。
“看哥哥们是不是看得起我,大家凑份子合伙干,还是到时候粮食不够了,我先给你们打借条?”
看三个儿子有些犹豫,陈福生出声道,“五岁的小伢都知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哩,你们四兄弟还怕什么!老大稳重可靠,老二忠诚厚道,老三机灵能干,小四聪明变通,四个人扭成一股绳,什么难关都不用怕!就一起干!好好干!”
“爹说的是,干!”
“干就完了!”
叶二娘看他们讨论起事来,“走,让爷们说话,我们娘们做饭去。”她回头笑骂一句,“还说什么干干干呢,一会儿没饭吃,看他们饿得腿肚子发软,还怎么干!”
“嘻嘻,他们准知道有娘呢。”柳二妹大大咧咧的奉承了婆婆一句。
薛金铃倒是有心想听,可叶二娘给她派的活煎玉米面窝窝,别看这东西吃起来确实是香,却有些考验手上的功夫,也费时间。
就连叶海花也跟着她们去砍柴摘菜,先在小河沟边把泥沙淘净,她做的活要比以前轻巧得多,家里养了一些鸡鸭,都半大不小了,叶二娘除了混着苞米粒喂一些,还要天天搭上些野草等,原本是他们哪个人看着就往自己背篓里放,后来叶海花主动把这个活儿给揽了,就想起来才割一些,变成见着柴了就往自己屋里放。
虽然说是分户不分家,可随着大家各自独立起来,到底也有一些各自小家的意识。
*
陈安兴奋得说着自己的打算,“城里面啥粮食都缺,我瞧了,如今政策开放了,好些人都在自己干,下本事力气赚钱。我买回来给大家吃的油条,就是一个老婆婆在自己家门口炸的,也不需要粮票,三分钱一根,五分钱两根!生意也不错,我估摸着,一天下来也不少挣的。我们是没那手艺,也没门路去整那么多的油,可我们农村种地的,有粮啊!我看城里人金贵了,我们晒的那样的好的稻米,他们还想要没壳的!我们就先卖这个脱壳米,还可以搭着卖些苞谷青菜果子啥的”
农村人卖粮食,陈国觉得这事儿听着就靠谱,说起来脱壳,那以前偶尔有条件的时候,确实是吃白花花的大米饭,他点着头,“我们一家先出一百斤粮食脱壳,爹那份由我出了,试下水。”
“哎,大哥,给爹娘尽孝,我们也有份,我们一人三十斤,多的算是妹子的。”陈泰估摸着家里的粮食,不大愿意让大哥一个人显得仁义。
“就是,不如我们每户出四十吧,说不定小妹的学费都出来了。”四十斤粮食,在他那亩产八百斤的产量面前,不值当什么。柳二妹她爹会看一点儿面相,见过小妹之后就啧啧称奇,说从来没见过这样标准的天庭饱满,旺福宜家之相。他是老成人,经历过风雨的,嘴巴严,一直交代女儿女婿对妹子好点,肯定会有福报的。
其实没有岳父这一说,陈民也喜欢他那小妹妹,能力范围之内,能照顾就帮着照顾了,怎么说也是亲兄妹。
兄弟四个有商有量的,没多少功夫就全部敲定。
过了几天,陈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