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筝歌-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书上。在四百年后的史书上,我读过了所有故事。”

    她感叹道:“如何?这个答案足以解释你心头所有的疑惑了吗?”

    他转而去问范文程:“这一切你也知道?”

    范文程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天方夜谭,真是天方夜谭”

    皇太极止不住地摇头呓呢着。也未留下任何答案,便神思具往地策马离去。

    范文程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叹惋道:“这样做真的好吗?”

    “他总要知道真相的。”

    海兰珠眺望这远处已消失的山峦,“十八年,是一个轮回。”

    “十八年”

    范文程在心中默默计算着。十八年后正好是历史上,皇太极驾崩的那一年。

    他瞬间了然,“你想把这块陨石留给他?”

    她释然地一笑:“这样,我们的故事才不会有尽头”

    明史载,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辰时。突然大震一声,如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京师城内,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十三里,尽为齑粉。王恭厂火药局一带糜烧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从空而下。象房倒塌,象群惊狂逸出。万众狂奔,惊恐万状。天启皇帝闻声急奔交泰殿,御座俱倾,东暖阁窗震落伤太监二人。震响之后,尘土木石,房屋梁柱、椽檩窗壁,从空纷纷而落。长安街一带,从空飞坠人头,德胜门外坠落人臂人腿。有大木飞至密云。石驸马街有五千斤石狮子被震到城外。有衣服飘至西山,挂于树梢上。昌平州教场上衣服、器皿、首饰、银钱,飘落成堆。经西城御史李灿然现场勘查,乃王恭厂火药库爆炸,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一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口。初步统计死伤不下两万余口。

    乾清宫大殿严重损坏,一派狼藉,御座御案都翻倒在地。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皆殉难,无人存活。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宫中被砸死。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明熹宗朱由校逃至交泰殿而幸免于难。

    这一次灾变,令明朝举国上下一片慌乱,人心惶惶,朝野震动,怨声沸腾。人曰此乃天降之祸于大明,奸臣贼子、阉党宦官横行、倒行逆施、贪污**成风所招致的天谴。朝臣以为,此事乃“上天示儆天子”,上书皇上反躬修省。

    五月初九,明熹宗颁发圣旨,追究大臣的责任,并下“罪己诏”,细数自己的过错,后亲赴太庙祭拜。勒令中外臣工具着素衣,务必竭力虔诚,洗心办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大明长治久安,万事消弭。

    此灾虽降在京师,然盛京城中亦是人心惶惶,将此百思不得其解的异象视为是“天兆”。

    哈赤虽身体欠恙,却仍是在初十这日,杀牛宰羊,举行了传统女贞部落的祭祀仪式,向神母祷告,福佑大金。

    当晚八旗置筵宴八十桌、宰八羊,特赐予主动归顺的科尔沁部奥巴黄台吉以土谢图汗之名号。

    不久,哈赤又给皮岛毛文龙去信招降,言明利害,并以“良禽择木而栖,贤人择主而事”相规劝。言:如今天兆要惩罚明王朝,乃天意之所向。古有韩信弃霸王而归汉高祖、刘整弃宋而归蒙古忽必烈汗,这都是观天时择主而事,且留芳名于后世。古有桓公养管仲为社稷之臣,唐太宗养仇敌胡敬德,凡应天命而生的帝王,都不念仇敌、视其功德而养育之。主要毛帅愿意诚心归附,我定不慢怠。

    然毛文龙来信拒。

    自赫图阿拉一别后,足足过了半个月,皇太极才决心来找她问个究竟。

    她原以为,这样再见面后,他的第一个问题会是关于历史的结局。却没曾想,他却只是问道:“四百年后,你的丈夫名叫叶君坤?”

    “是。”

    他恍惚记起,初入赫图阿拉时,她曾心心念念着要找的那个“叶君坤”,原来另有其人。

    “原来你要找的人,不是我。”

    比起她到底是不是真的来自四百年后,又是不是真的看过了所有的结局,这一个月的沉思下来,他竟是可悲的发现原来这些他都不在乎,而他最在乎的,只是她心中所爱之人到底是谁罢了。

    他暗哑地问:“他是个怎样的人?”

    “比起你来,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

    海兰珠走到他身侧,屈膝叹道:“从前我也不信所谓的转生前世,直到我来到了这里、遇见你后才明白,原来冥冥中,一切都是注定的我要找的人,一直都是你。”

    这样彼此误解的日子,他们经历得还少吗?对她而言,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做减法。

    老天留给他们的时间,不过是再一个十八年罢了。

    “我的确隐瞒了你很多事情,但是我爱你的心,不是假的”她带着泫然欲泣的口吻,情真意切道:“你愿意接受这些秘密,让我继续留在你身边,还是就此陌路、分道扬镳?无论你的决定是什么,我都会欣然接受——”

    “真是个蠢问题。”

    他败下阵来,目光牢牢地锁在她身上。“你知道我不能没有你就算是要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也不可能放弃你。”

    这些日子,他跟她怄气,又何尝不是在跟自己怄气?

    “皇太极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不好?”她趴他的膝上,“从今往后,我们之间不要再有秘密了。”

    “不要瞒着我任何事情,不许去醉花楼那种烟花之地,不许喝酒,也不许再想着别人。”他捉住她的下巴,“我要你只专注我一人。”

    “喝酒也不许啊?”她扑闪着眼睛。

    “不许!尤其是在别人面前!”

    “喔”

    他扬眉一瞻,“怎么,很难做到吗?”

    “倒不是”她坐起来,捏了捏他的耳朵,粲然一笑,“只是觉得我的皇太极又回来了!”

    “不许卖乖——”

    好不容易见他搁下了先前的冰山脸,她哪里还会放过这个揶揄他的机会,“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我以后岂不真成躲在金屋里的陈阿娇了?”

    “对。我就是想把你藏起来,谁人也不许看,一眼都不行——”

    他双手攥拳,教训她道:“你知道你现在有多美吗?那晚在醉花楼,有多少男人垂涎你,我可瞧得清清楚楚。”

    听着他略带醋意的话,她心中有几分窃喜,“所以这段时间,你一直暗中留心我,还巴巴地找到了醉花楼去,却不肯迈进这屋来瞧我。我的好四爷,还真是傻气得可爱”

    “我是太爱你了,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他懊恼道:“有时连我自己都害怕,为了你,我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她身子一轻,便被他拈入怀中。他们俩这才和解了没一会儿,他便一点儿也不含糊开始上下其手,又是亲又是抱的。

    这前后转变得也太快了吧!海兰珠有些晕头转向,这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生起闷气来,能足足生好几个月,一朝冰释前嫌了,却又马上跟换了个人似的。

    眼见他就要去解她胸前的盘扣,她才喘着气,连连拦住他:“等会儿——”

    “嗯?”

    “你怎么说变脸就变脸了,一点原则都没有”

    他哑然失笑,无奈道:“这种话,也就是你敢说。”

    “我的意思是,咱们才刚刚和好,是不是得有个缓和的过程啊?呐——这通常呢,男人和女人破镜重圆之后,会先花前月下一番,找找浪漫啊之类的,这叫做前戏,你懂吗?”

    他浑然没有寻到重点,“这大白天的,要去哪里花前月下?浪漫——又是何物?”

    好吧她就知道,说了也是白说。

    “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嘛,这你总该懂吧?”

    他看似是会意了,却直言不讳道:“我可憋了四个月没来见你,你也不觉得我可怜?”

    “你哪里可怜了?”

    明明后院里大老婆、小老婆都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他去,说可怜,也该是呆在冷宫里的她可怜才对。

    “孤枕难眠,还不可怜吗?”

    “你可是爷,要想找个暖床的——”

    “嘘——”他飞快地用一吻堵上了她的嘴,“你瞧瞧,又开始了。”

    她识趣地封口,只见他含情脉脉地说着:“你明明知道,除了你这儿,我哪也不会去的。”

    “像二哥那样三妻四妾、儿女成群,我根本不稀罕。”他摩挲着那枚他们定情的戒指,吻在她的指尖上,“我稀罕的只是跟你二人,白首不相离罢了。”

    她乖乖地蜷依在他结实的胸膛前,软声道:“还是这样的你好你生起气来的模样,连我都有些后怕。”

    “是吗?看你还敢不敢跟爷较劲——”他得意地掐着她的腰,作势就要戏弄她。

    “别——我是认真的,”她好好地端详着他,“那样的你,仿佛没有喜怒哀乐,像是个黑白无常。”

    “吓着你了?”

    “只是觉得很陌生。”

    她一时惆怅不已,“不过我们分离了这么多年,也许是我还一直在拿从前的眼光看待你”

    “当上这个四贝勒的那年,我不过二十出头,四大贝勒里头,我是最年少、也最没有资历的一位。那么多人都看着呢,有时也必须要装腔作势,才能管理好这旗下的旗人,拿出些威信来。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他拨弄这她的发丝,发自肺腑道:“我在人前得有四贝勒的样子,唯独在你面前,才能安心做会儿自己。”

    “在我这里,你从来都不是什么四贝勒,只是我的皇太极罢了。”

    她枕着他的臂弯,浓情蜜意地在他的薄唇上落下一吻,“有血有肉,温柔又体贴,狡黠又深情的皇太极。”

    “这世间也唯有你,能如此深得我心。”

    他不由分说,继续着前头未得手的动作。这旗装的三颗盘扣好不容易解到了最后一颗,只听她突然惊呼了一声:“对了——”

    “又怎么了?”

    他云里雾里道:“方才的前戏还不够?”

    “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什么?”

    “范文程!他最近有没有和什么女人走得很近?”

    “我哪里知道?”

    皇太极无奈至极,不打算理会她这一惊一乍的举动,专注地继续解盘扣。

    “快别闹,我是认真的。”

    “我也是认真的!”

    他埋头苦干,终于是将这最后一颗也给解开了,喜悦之色简直溢于言表。

    “皇——太——极——”

    她一声喝罢,只听他怨声载地嘟囔着:“你怎么就这般不待见我?”

    “我可以好好待见你,但你得帮我派人去盯梢,我得知道他到底喜欢上了个什么来路的姑娘。”

    皇太极点头应允,“难怪听闻,他和府上的夫人不和已久,原来是另寻新欢了”

    “什么?他府上还有夫人?”

    “早年他刚来金国从仕的时候,娶过一位正室夫人,还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你出了事情,范文采又去世后,他就大病了一场,醒来之后整个人就有几分不对劲有些古怪,对妻儿也不闻不问的,还坚持要分屋而居。”

    他当然得不闻不问了,因为毕竟那也不是真的他的妻儿。

    海兰珠的好奇心愈发浓厚了起来。从前她和叶君坤变着法子给他介绍了多少对象呐?可谓是什么路子的女孩儿都有,他就是愣没看对眼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姑娘,能让打了三十多年光棍的小范为之心动,甚至心甘情愿要留在这里呢?

    皇太极仍旧在执着地念道:“欸;我们能继续了吗?”

    海兰珠完全心不在焉,一下就从他怀中跳下来,身上还是衣衫不整的。

    “咱们现在就去一趟文馆吧,说不定能撞个正着!”

    按小范那闷骚的性格,是绝对不会主动把这姑娘介绍给他们认识的。一定是藏着憋着,到了最后一刻,喜酒都备好了,不说不行了,才会让他们一睹真容吧。不行,小范的婚姻大事,她必须得把把关。这看古人,怎么说她也比他有经验些。

    他真是恼了,二话不说就把她给捉回来,闷声就往床榻一扔。

第142章 继位为汗(一)() 
功成引退

    正当范文程励精图治业绩显着的时候,朝中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他不得不抑制雄心壮志,置身中枢之外。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刚林、祁充格以谄附多尔衮妄改实录删去大福晋阿巴亥等事,被处以死刑,范文程亦系同改之人,刑部拟议革职,解任,籍没其家,诸王大臣覆议,拟令其革职折赎留任。顺治帝批示:“范文程曾效力太宗朝,在盛京时,又不曾预贝子硕讬之罪,后知睿王所行悖逆,托疾家居,众亦共知。睿王取去刚林时,以范文程不合其意,故不取去。范文程着革职,本身折赎,仍留原任。前所行情罪已结,今后于委任职掌,当矢忠报效。”不久,范文程即复官。'13'

    顺治九年(1652年)遇恩诏,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范文程继续尽心竭力佐治国政,三月初八日,他偕同僚参奏会试中式第一名举人程可则“文理荒谬,首篇尤悖戾经注,士子不服,通国骇异”,请敕部议处。顺治帝命革退程可则,惩治考官胡统虞等人。

    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范文程又上奏恢复连坐法,奏请允许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举所知之人,若被举之人任官后称职,奖励保举者,如其不称职,按罪之大小,进行论罪。他认为,“此法实行,则内外皆得真才,而天下无有不治者矣”。顺治帝下诏从其议。八月,加范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九月,年近花甲的范文程上疏,以病奏请休致。

    顺治十四年(1657年),范文程的官衔又升了一级,顺治帝派遣画师去范文程家里画了他的像,放在宫内不时观看。

    康熙二年(1662年),范文程奉命祭告太宗山陵,趴在地上悲伤的哭,人扶着都不能起来。'13'

    因病去世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初二日,范文程因病去世,终年70岁。'1'康熙帝知悉文程病故,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文肃”。完善官制

    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15'因此,当初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范文程。后来任固山额真,而皇太极却不愿让其离开文馆,曾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极因汉官及诸生动以立即兴师伐明陈奏,认为此议不妥,系“不达时势之见”,“乃小人之浅见”,下谕给刑部承政高鸿中及文馆宁完我、范文程等人,对这种意见予以批评,指出此时“人心未及安辑”、“城郭未及修缮”,不能盲目动兵。将来时机到了之后,大军伐明,那时明帝如弃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击逃帝,还是围攻京城,是允和还是拒和,对其人民如何安置,对八旗贝勒等人之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问题,令范文程等“酌议疏奏”。

    缓和局面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多尔衮身为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统摄”吏部,其亲弟为镶白旗旗主、和硕豫亲王多铎,其同母之兄阿济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拥有二旗,皆骁勇善战,军功卓着。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刚林、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遂各赴署办事’。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

    笼络民心

    清军攻占北京之后,多尔衮面临一个异常复杂的面。明朝的京师,在短短的43天里,先后被李自成和清军夺取。历史发展之迅速使世人瞠目。明朝的忠臣遗老、投降李自成的官吏、未来得及撤走的起义军、饱受战祸的黎民百姓,几百万人混杂在北京。怎样收拾这个残局?首先,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下达了“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的命令。一时间初步稳定了民心,使众人无不悦服。同时郑重宣布“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难军民,皆吾赤子”,以安定民心。'8'

    多尔衮忙于军务,范文程被推到了前台。他以政治家的胸怀,抱着治世的夙愿,化敌为友,争取大批汉族官吏和民众的信任,宣传施以“仁政”,并且“颇爱百姓”,自己现身说法:“我大明骨,大清肉耳。”范文程当时“每日坐午门右决事”,他是清政府的实际组织者,他不得不“昼夜在阙下,事无巨细应机立办”。'8'

    开科纳才

    饱受战争创伤的年代,百废待兴,这时候需要大批的人才来建国兴国。范文程向皇太极建议,通过办学校和进行考试选拔人才。而其实在文馆的时候范文程就招收辽东当地的青年做学生,每年举行考试,分为三等。到了天聪三年(1629年)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后金就进行了第一次考试,满、蒙、汉族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考试。到了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就真的搞起了科举,仿效明法,“中试为举人”。这样就为日后的发展,准备了人才。这次考试大约有数百人参加,录取了228人。到了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时,范文程又建议,在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知识分子中,考取秀才和举人。皇太极批准这个建议,并且提出了“从公考校”的要求。一个月后,录取了满族举人二人、蒙古族举人一名、汉族举人四名,其余分为一、二、三等不同。在短短的几年间选拔、考取了数量可观的人才,特别是青年。这些知识分子,忠于清朝,成为许多大衙门的骨干力量,也是清统一全国的重要力量。'8'

    范文程还大胆地提出,治理天下首先在于会用人,他针对清朝重满族轻汉族和任人唯亲大搞宗派的弊政,建议朝廷各部院大臣都要推荐人才“不论满汉新旧,不拘资格,不避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去充当各级官吏。范文程这样选拔、培养人才,博得了顺治皇帝的赞许。'8'

    经济

    范文程制定了清朝的税收政策。在连年战争中,农民军将明末的官府饷册通通烧毁,只剩下万历年间的旧册。范文程入京之后,即招集各部胥吏,征求册籍。有人建议于地方搜寻明季新册,范文程拒绝其议,说:“即此为额,尤恐病民,岂可更求。”所以以万历旧册为依据,照此征收田赋。

    多尔衮听从范文程之言,于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十七日谕告全国官吏军民,宣布废除三饷:“前朝弊政,厉民为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远者二十余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兹哀尔百姓困穷,夙害未除。为尔下民请命,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各该抚按,即行所属各道府州县军卫衙门,大张榜示,晓谕通知,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十月初十日,顺治帝颁行的即位诏,又再次宣布:“地亩钱粮,俱照前朝会计录(即万历年间的会计录)原额,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起,按亩征解,凡加派辽饷、剿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有清一代,田赋基本上没有加派,实奠基于此,这一安抚百姓的制度的确立和坚持,与范文程是分不开的。

    民族

    范文程为了把满汉民族矛盾掩盖起来,化敌为友,曾说大清江山“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国也”,并且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进京之后,范文程就建议并得到批准,由清政府主持为崇祯皇帝及皇后、皇妃发丧。为了安定天下百姓。'8'

第143章 继位为汗(二)() 
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明廷重新设立辽东巡抚,并以袁崇焕担任,魏忠贤派其党羽刘应坤、纪用一同前来镇守,袁崇焕上疏请求将其调离,但遭到拒绝,明廷又加袁崇焕为兵部右侍郎,子孙世荫锦衣千户。'

    同年八月,哈赤病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