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筝歌-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鼙υ10万。此时,镶黄旗两个蒙古人偷马逃出,将大军压境的消息报告给林丹汗。当时林丹汗驻帐于宣府边外,听说后非常震惊,于是率众西奔。皇太极分兵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五月下旬进驻归化城,得知林丹汗已渡黄河而去。遂停止追击,经宣府、张家口返回。途中收拢了林丹汗所遗部众数万人。'26'

    林丹汗亡命青海,逃难过程中部众大量流失,1633年四月,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投降后金。六月,巴达西寨桑等5个头目率千余户投降。同时又缺少粮食,甚至到了“杀人易食”的地步。'27'1633年,林丹汗五次攻掠明边,1634年,更是连续在三、四、五月出兵,闰八月甚至和洪承畴交手,都是为了获得粮食。他在青海时,与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却图汗)、西藏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月顿多吉结盟,因为他们都不信仰黄教,所以被称为“反黄教联盟”。'28'林丹汗试图利用这个联盟东山再起。可是天不假年,就在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后代降金

    林丹汗病故后,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率领余部自青海大草滩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希望他移帐漠北。'29'这时,皇太极于1635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1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三月,多尔衮在西喇珠尔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晋囊囊(娜木钟),得知额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后金兵渡过黄河,四月二十八日,后金兵趁着大雾包围了额哲营帐,并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于是苏泰、额哲母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归后金版图。皇太极得此传国玺,又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奉为“博格达彻辰汗”,乃于翌年建立大清帝国。

    后来,清朝统治者将察哈尔部安置于义州,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康熙年间,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举兵反清,旋即失败,后嗣断绝。

    为政举措编辑

    政治

    林丹汗即位后,面临汗权衰落、各自为政的局面,着手强化中央集权。据金轮千福记载,“他(林丹汗)把八鄂托克察哈尔分置左右各三土绵,在阿巴海哈喇山中建察汉浩特,用六万户刚健之军加以统治,把持着强势具备的朝政”。'30'也就是说,林丹汗按照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将察哈尔本部分为左右两翼六个土绵,即阿哈固山、窦土门固山、高尔固山、哈纳固山、中军万户与阿喇克绰特万户。

    除此之外,林丹汗还利用“图们**”约束诸部(即图们汗法典)。任命永谢布部的却热斯塔布囊为大汗的代表,管理右翼三万户蒙古诸部,任命内喀尔喀炒花(乌济叶特)部的锡尔呼纳克洪台吉辅助大汗管理左翼蒙古诸部,1617年在巴林境内的阿巴嘎哈喇山建察汉浩特(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作为政治中心,令诸部首领到此朝觐、纳贡与议事。

    文化

    林丹汗笃信藏传佛教,林丹汗一生热衷于佛教事业,不仅推动了藏传佛教在左翼三万户地区的传播,而且为蒙古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604年,刚即位的林丹汗就从四世派驻蒙古地方掌管教法的迈达理呼图克图和卓尼绰尔济等黄教喇嘛接受了格鲁派(黄教)的法戒。

    1617年,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林丹汗为沙尔呼图克图的法术所折服,并封他为国师,并接受深奥密乘之灌顶,于是林丹汗由黄教改信红教(狭义上的红教仅指宁玛派,广义上包含了萨迦派和噶举派)。沙尔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时萨迦派八思巴喇嘛用千金所铸的玛哈噶喇金佛(又称大黑天,为蒙元的护国神)。林丹汗在察汉浩特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林丹汗试图效仿忽必烈与八思巴故事,利用他与沙尔呼图克图之间的关系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然而适得其反,这加剧了信奉黄教的蒙古诸部的离心,削弱了林丹汗的号召力。

    林丹汗西迁后,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学者,在1628—1629年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前人已翻译过其中一部分),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林丹汗组织翻译甘珠尔是对蒙古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林丹汗把传国玉玺和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视为三**宝。

    林丹汗在1612年与1615年攻打明朝,试图获得与明朝的贸易权,最终在1617年如愿以偿。1618年,后金侵明,林丹汗为了获得明朝的赏银,奉行“联明抗金”的外交方针,并在1619年给哈赤写了一封言辞傲慢的国书,导致与后金交恶。不过,林丹汗与明朝结盟并未挡住后金对辽东的吞噬,1622年明朝在广宁之战败北,林丹汗的援军没起作用,此后两者间的联盟冷却下来。林丹汗也开始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先处里,后处外”)的政策,开始火并科尔沁、内喀尔喀诸部,并且避免与后金正面交锋。所以林丹汗从未亲自与后金作战过。

    1627年,林丹汗西迁,吞并右翼诸部(哈喇慎、土默特、鄂尔多斯、永谢布等),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得明朝给右翼诸部的“市赏”。明朝不给林丹汗,林丹汗乃发兵进犯大同,明朝不得不恢复对林丹汗的赏赐。后金利用林丹汗西迁之机,吞并了察哈尔本部,并于1632年大举进攻林丹汗,林丹汗闻讯远遁青海。他与明朝的关系彻底破裂,明朝甚至将林丹汗遗留的财物及部众移交给后金。后来林丹汗与西藏藏巴汗、康区白利土司月顿多吉和喀尔喀绰克图台吉(却图汗)结成“反黄教联盟”,企图东山再起,但很快于1634年去世。

    历史评价编辑

    明朝对林丹汗评价较低,称他“年少嗜酒色”'21'、“沉溺酒色”'15'、“嗜利好色,驭下无法”。'31'另一方面又说他是“虏中名王,尤称桀骜”。'4'

    清朝对林丹汗亦持否定评价。清人魏源称林丹汗“有宋康(宋王偃)、武乙之暴”。'32'

    蒙古传统史书对林丹汗评价很低,如水晶鉴称其“无道”、蒙古源流称他“心中生嗔,而化六国为乌有”,总之是一个横行无忌的暴君形象。他与绰克图台吉、藏巴汗、白利土司月顿多吉被蒙藏史书贬为毁灭黄教的“四恶汗”。这显然是出于黄教史观得出的结论。林丹汗得到差评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损害了许多蒙古封建主的利益,导致众叛亲离,最终归于失败,话语权落在了作为胜利者的满人和蒙古封建主那里。当时,蒙古封建主纷纷向后金控诉林丹汗的罪恶,其中一个写道:“因这个罪恶的察哈尔汗性情暴躁,对众人危害极大,即使是宗族至死至穷绝不会归附他的缘故就在这里。”'33'

    近现代以来,林丹汗在蒙古的评价得到极大改观,认为他是一个志在恢复成吉思汗霸业、将一盘散沙的蒙古复归统一的英雄之主,又坚决不向后金投降,显示了蒙古民族的气概。如乌兰夫称他为“反抗异族压迫的英雄”。'34'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则肯定林丹汗“对满洲的侵略计划曾经表示坚决地反对”“企图对于所属各部实行强有力的集权,并且建立起一个在他控制下的统一独立的蒙古”。'35'

    日本学者萩原淳平对林丹汗评价较高,认为他怀有富国强兵、复兴蒙古帝国的梦想。同时指出“蒙文资料,除有关喇嘛教的以外,就是曾受过林丹汗的压迫、持有被害者立场的人们所写的资料。清朝的资料是出自这种立场的资料:即以其与明朝的战争为主,使蒙古不妨碍他们的行动,并尽量把蒙古拉入自己一方,以便更有利地贯彻对明朝的政策。而明朝的资料则是反映这种立场的资料,即:在对哈赤的战争中将蒙古拉入自己一方,以利于战斗,如有可能则挑起哈赤与林丹汗之间的战争,使其两败俱伤。”总之,反映林丹汗一方立场的史料的缺失是造成林丹汗未能得到正确评价的原因。'36'

第146章 与明议和(一)() 
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日,皇太极于盛京城大政殿继汗位,焚香告天,诏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继位大典之后,皇太极便与金国的十四位贝勒议定君臣之礼,并盟誓昭告天地。仍旧保留“四大贝勒”之职位,并赋予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有训斥子弟的管教之权和辖束之权。余下册封的十一位“子弟贝勒”依次是七阿哥阿巴泰、十阿哥德格类、十二阿哥阿济格、十四阿哥多尔衮、十五阿哥多铎、济尔哈朗、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如若子弟贝勒有欺君罔上,或是藐视三位大贝勒之举,则将受以严处。

    其后,皇太极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色为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又夺杜度的原镶白旗主之位,交由豪格,改色为镶黄旗。

    先汗遗世,新汗继位,自然免不了许多人使节前来盛京,既是吊唁,又是前来贺礼。

    当然这之中亦不乏另怀鬼胎,虚情假意之举。比如袁崇焕。

    听闻哈赤去世,而皇太极继位新汗的消息后,袁崇焕立刻遣使臣前来盛京吊唁。

    明知到此举乃是为了刺探虚实,面对这个杀父仇人派来的使节,皇太极不仅没有气恼,反倒落落大方地接待明朝使臣。并且效仿此举,亦派遣了一位金国的使臣去往宁远,希望与明交好。

    冬十月,袁崇焕偕刘应坤、纪用、赵率教等将巡历锦州、大、小凌河,议大兴屯田,渐复原经略高第所弃旧土。

    袁崇焕并上书言:“辽左之败坏,虽是人心不固,亦缘失有形之险,无以固人心。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今山海四城既新,当更修松山诸城,班军四万人,缺一不可。”天启帝回书准许。

    月初,皇太极令代善和阿敏领军,协同阿济格、岳托、豪格等贝勒,率精兵一万,往攻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

    这虽不是豪格第一次出征,但却是皇太极钦点下,第一次作为将领出征。所以临行之前,海兰珠特地去了探望了他。

    如今豪格封了贝勒,自然也有了自己的府邸。他得知自己能带兵出征后,别提多起劲了,据说晚上觉也睡不着,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恨不得立马就飞去喀尔喀,把他们打个落花流水。

    海兰珠知道,他这样兴奋,是因为想要好好表现,让皇太极对他有所褒奖。豪格这孩子,什么心事都写在了脸上,从小皇太极就对他严苛,更是事事都希望他做到尽善尽美,如今自己的阿玛成了汗王,他自然也不能丢脸。

    有时就连海兰珠也拿他没办法,人家十七岁的阿哥、贝子,都出落得成熟稳重了,皇太极十七岁的时候,也娶了两门福晋,生了豪格了。再看看他,皇太极将吴尔古代的女儿许配给他做嫡福晋,成亲到现在他连这福晋的门都没入过。

    十七岁的豪格,已经出落的仪表堂堂了,五官眉眼比起皇太极来,倒是更像他额娘多些,棱角分明,俊俏不凡,分明是很讨人喜欢的类型,偏偏在这方面,脑子还没开窍。

    他是皇太极唯一的儿子,又身为嫡长,虽没有正式册立,但人尽皆知他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爷,盛京城不知道多少大户人家想把女儿嫁给他攀亲戚,他都无动于衷,捣弄些舞刀弄枪的把式,或是跟索尼、鳌拜这些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们厮混,活脱一个长不大的青春期少年。

    海兰珠这回亲手绣了个平安符,她绣工不怎么样,还是请教过了哲哲以后,才勉强用红绸做了个像模像样的平安符给他。

    半个月后,全军大胜而归,不仅如此,豪格还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鄂尔塞图贝勒,立了大功,连皇太极也大为吃惊,设宴褒赏他。此战还生擒巴克贝勒父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尔寨等十四位贝勒,并俘获其子女人民牲畜。

    月末,金国的使臣回到盛京复命,并带回了一封袁崇焕亲手所写的议和书信。

    自皇太极继位之后,海兰珠能见到他的日子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他常常是一大早就去了大政殿,处理政事,夜深了才能回宫。

    迁都近两年了,许多宫殿的建造修缮都进入了尾声,十王亭与大政殿乃是最早完工的。继位之后,皇太极没有移宫北城的汗王殿,一向不主张大兴土木以免劳民伤财的他,也没有再大兴修建皇宫,而是将四贝勒王府在原基础上逐步扩建成为新汗宫。

    他的两位福晋,哲哲顺理成章地成了大福晋,而布木布泰则为侧福晋。

    这天海兰珠才去看望过了哲哲和布木布泰,返回自己的屋子,就遇上了神色惶惶的范文程。

    “我正要去找你。”

    范文程穿着一身文臣的朝服,连连道:“出事情了咱们进屋说。”

    这两个月风平浪静,一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海兰珠寻思,多半是今日早朝上出了什么事,才会令他忙不迭就赶来找她商议。

    范文程进屋入座,先是连饮了三杯茶,才说道:“你可知道袁崇焕写信来,要与金国议和的事情?”

    她点了点头,此事非同小可,她又随时留意着时局的风吹草动,怎么可能不知道。

    “汗王他虽然表面谦和,与明朝使节有言,希望议和休战,可是今日早朝时有一名汉人生员,名叫岳起鸾,他力主与明议和,奏疏说若不议和,汉民便会逃亡殆尽,若和好,就应速行放还汉人,或归其绅士。汗王听罢,未动声色,而后将他给杀了。”

    海兰珠倒吸一口凉气,只听范文程继续道:“汗王嘴上说要议和、要休战,此举看来,不过是作戏给那袁崇焕看的。明廷如今的态度很是强硬,宁远一战后,袁崇焕主掌了关外军政大全,大修城池备战。还大张旗鼓地派使臣来看金国笑话,汗王明面没有动怒,心里肯定是气得不行。今日这岳起鸾,简直是撞在了枪口上,从今往后,约莫是没人敢再提‘议和’二字了。”

    “他当然是气的。那袁崇焕明知努…尔哈赤是死于自己的红夷大炮之下,还装腔作势地派个使臣过来,两国交战,不杀来使,说是吊唁,不如说是来羞辱他的。”

    她虽未亲眼见到皇太极接待明朝使节时的情形,但想也知道他一定是忍着怒火,假意言笑。

    海兰珠在脑海中前后梳理了一遍局势,不免叹息道:“可是议和,确实是如今唯一的法子”

    “谁说不是呢?宁锦是明朝在辽东的死防线,说什么也得咬住,宁远攻不下来,不如议和以缓解眼下剑拔弩张的局面。何况汗王初登大位,威望不高,三大贝勒皆和他平起平坐,金国如今处于劣势,正是要革新的时候,再去碰宁远这块硬石头,只会内伤更甚。”

    范文程忧心忡忡道:“我们这些汉臣是不敢再说什么了。若是你的话,兴许汗王还能听进去半分”

    于是入了夜后,海兰珠特意留神没有睡熟,待皇太极回了屋,换下了黄袍褂,她才下床点起一盏火烛。

    “这么晚了,还没睡下?”他有些诧异道。

    海兰珠不急不缓地倒了两杯茶,“听说你今个在早朝上发火了,可是真的?”

    他皱眉坐下,“不提也罢。”

    “杀了一个求和的汉生,可是解气了?”

    皇太极喝一口茶,低咒了一句,“杀了袁崇焕那小儿,我才解气。”

    “我知道你想一雪前耻,早日入主中原,只是对明的战事,是急不来的”

    “你若是想说和那岳起鸾同样的话,最好立刻打住。”

    皇太极沉下脸来,迳自去了卧榻。

    海兰珠见直言无益,又知道他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只好转变攻势,跟着他一并睡下,一双纤纤玉手柔若无骨地覆在他肩头,细声道:“你每九晚五的,人影也见不到。我不过是想替你排忧解难罢了,哪知道弄巧成拙,反倒是触了你的霉头”

    皇太极转过身来,沉吟道:“最近烦心事多,也没什么时间陪你。你若是闲不住,我便安排你回文馆,如何?”

    “文馆有太多故人了我还是不要回去得好,再说我在这汗宫也有哲哲、布木布泰作伴,不觉得无聊。”

    她望着他眼眶深陷,翻着青紫,心疼道:“倒是你,成日这样操劳国事,要小心身体才是。”

    “不碍事。”他揉了揉她披散的发丝,柔声说道:“等过了守丧服孝之期,我便给你安排一个新的身份,光明正大的娶你过门。”

    “你说什么都好,我都听你的。”

    她香了香他的嘴巴,撒起娇来,“不过,你现在都是汗王了,若是要打仗,就不要带兵亲征了。大金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勇士,我可不舍得你去冒死陷阵”

    “若是要伐明,我自然要御驾亲征。我必亲自取了袁崇焕的首级,才算不负先汗的厚望。”

    “这半年前才吃了宁远的败仗,怎么说也得再休养一阵子吧?”她旁敲侧击地问。

    他眉心紧拧,不容置疑道:“休养?等袁崇焕将关锦防线都给建好了去吗?”

    “皇太极”

    “好了,”他阖上眼睛,不愿再与她多谈,“我乏了,今日还是早些休息吧。”

    她知道,既然他打定了主意,任是怎么劝,到头来也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议和的事情便一直拖到了年末,皇太极也未有定夺。他不提此事,众臣也不敢提,袁崇焕的来信便一直被压到了新年。

    天聪元年,正月初一,金国举行新汗继位改元后的第一次新年朝贺仪式。

    金国统领下的各城各部,文官武将,女真人、汉人、蒙古人都来到盛京朝觐。

    海兰珠跟着哲哲一通去了朝贺,只见皇太极一身庄重威严的褂袍,明黄的朝服上镶着藏青锦绣蛟龙,朝冠上覆以红色的珠穗,正中饰三层金顶,四面绕金顶各镶东珠一颗,并以金龙为饰。

    皇太极居中坐着,而三大贝勒则分坐其左右,四人并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这样的皇太极,看得她心中感慨万千。

    从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二十年,仿佛弹指一挥间。

    她看着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如今,再也没有人会喊他“叶赫小子”了,再也没有人能凌驾他的权利之上,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的征途。

    海兰珠的脑海中蹦出了两字来。

    天子。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皇天佑之,号称天子。

第147章 与明议和(二)() 
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皇帝皇太极一面派遣方金纳为首的九人代表团,前往宁远与当时的辽东巡抚袁崇焕议和,以疑惑明朝方面。

    随后,后金铁骑乘冬季冰坚,进攻与铁山仅三里之隔的云从岛。毛文龙率部英勇反击,派部将毛有见、尤景和等逆袭后金军。双方在冰面上展开激烈战斗。东江健儿面对武器、装备和人数都占优势的后金军,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双方互有杀伤,后金军强攻多日,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后金主帅阿敏见部队伤亡太大,占不到半点便宜,遂迁怒于朝鲜人,转而进攻朝鲜义州和安州,攻破城池,大开杀戒。得手后,又率大军移向朝鲜首都王京,准备灭掉朝鲜称王,朝鲜国王李倧一面仓皇出逃,一面遣使向明朝和毛文龙请罪,说导敌不是自己的主意,而是臣子所为,请求援救。

    天启皇帝认为朝鲜虽然协助后金,但不应该计较属国的过错,才是气量。于是下诏给毛文龙,要求毛文龙不计前嫌,出兵援朝。他说:“奴兵东袭毛帅,锐气未伤,深慰朕怀。丽人导奴入境,固自作孽,但属国不支,折而入奴,奴势益张,亦非吾利。还速谕毛帅相机应援,无怀宿嫌,致误大计。'3'”

    毛文龙接到诏书以后,不顾自身粮饷短缺,毅然率部进入朝鲜,反击后金大军。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东江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日“拉死尸为食'4'”,仍在毛文龙的激励下,顽强作战。双方在宣州、晏庭、车辇、义州等地反复拉锯,而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战事逐渐向有利东江军的方面转变。随着河水、海水的解冻,东江军逐渐依靠朝鲜境内的大小河流,把以骑兵为主的后金困住,多次重创敌军,“三战三捷,困奴于银杏江'3'”,随于千家庄、瓶山一带与后金主力展开决战,“文龙自率兵出,大战,杀固山三、牛鹿八人,斩两千余级。'5'”阿敏不得不放弃在朝鲜称王的打算,“杀出一条血路回到本土'6'”,东江军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丁卯之役”之始,后金判断明军主帅毛文龙极有可能在铁山,遂于朝鲜方面勾结,冒充朝鲜人突袭铁山,若成功便能成为一次出色的“斩首行动”,体现了其首领皇太极一惯大胆、果断的作风。但是,由于非常偶然的原因,毛文龙不在铁山,后金突袭失败,使得战事变为持久战,一拖再拖,最终让明军反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