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筝歌-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夺京师,何成大事?难道要永远窝在辽东,受尽蔑视,要被明人继续称之‘建匪奴酋’吗?”

    “汗王,四大贝勒共商国事,乃先汗生前所定祖制,不得有违。我与五弟支持退兵,既然汗王不同意退兵,就把阿敏贝勒请来,询问他的意见。”

    皇太极心中有数,代善将先汗祖制都搬了出来,今日是非要拦住他不可了。

    他扫了一眼面不改色的代善,冷嘲热讽道:“这不是逼宫,又与逼宫有何区别?”

    “还请汗王息怒,我也是为了大金兴衰着想,才冒此不韪建言献策——”

    皇太极是十分不悦,奈何只他二人手握重兵,岂能公开叫板,为稳住局面,唯有隐忍不发,道:“你们说要退,大不了退兵就是了!”

    代善和莽古尔泰听到此言,这才善罢甘休,率兵离开了汗帐。

    被拦在外头的岳托、济尔哈朗、萨哈廉、豪格等众贝勒这才得以入汗帐,赶来查探情况。

    豪格一进汗帐,就觉得里头气氛有些诡谲,皇太极阴沉着一张脸,分明是作恼的神情,赶忙问:“阿玛,发生了何事?”

    皇太极未有作答,只是闷闷不乐地长吁短叹着。

    岳托又问:“汗王有何忧心之处,当与我等明说,我等才能为汗王排忧解难!”

    众贝勒被他这幅模样唬得不轻,纷纷请命求告。

    皇太极这才慢悠悠地说起了方才代善和莽古尔泰前来要挟退兵的事情。

    岳托一听,当即鸣不平道:“二位大贝勒虽劳苦功高,但也不能凌驾汗权,做这样事情!”

    “正是!”豪格也愤愤不平道,“我们都打到这儿了,怎么能够就此退兵?不打自退,岂不是落那明人笑柄!”

    岳托当即决议,“无论如何,现在也不是退兵的时候。汗王放心,由我去劝说二位贝勒!定让他们收回成议——”

    “我也去——”

    萨哈廉和豪格紧随其后。

    于是岳托连夜召集了八固山额真一同商议,前去劝说代善和莽古尔泰,一直到了夜半,才最终议定。

    皇太极召集众贝勒于汗帐,约法三章,下禁令曰:“本汗承蒙天命,兴师伐明,若是有抗拒之人,当是杀之,若是甘愿投降之人,便不许动他们一丝一毫。此战俘获之人,父母妻子勿使离散。坚决不许抢掠妇女,不许褫人衣服,不许毁庐舍器皿,不许擅伐果木,不许酗酒。凡有违者,罪无赦。即便是贝勒和固山额真之中,有不遵循之人,罪责相同。”

    次日,金军挥师遵化。

    十一月初二,明军自遵化来支援。岳托见明兵扎营于山上,分兵让济尔哈朗偷袭,自己驻扎山下等待时机。并信心满满同济尔哈朗言:“我必败明军而归。”

    之后更是五战皆胜,埋伏赵率教部于遵化和三屯营间。并于初四日在遵化城外大战,赵率教被飞来的箭射中身亡,四千兵马全军覆没。失去救兵的遵化城陷落,士兵投降,巡抚也死于乱军之中。

    形势大好,皇太极下令主力大军连夜拔营,迅速西进,兵分左右二翼,继续向京师挺进。

    金军攻下遵化,两天两夜强行军西进一百里,接连攻陷迁安,岳托所率领的金军右翼围困永平、抚宁。

    初五日,袁崇焕快马加鞭,与祖大寿、何可纲率领二万关宁铁骑疾驰入山海关,决定沿路拦击金军。此番勤王,袁崇焕调动了所有关外大将,倾全部兵力,不惜任何代价,誓死保卫京师。

    初七日,金军大破三屯营后,继续挥师南下。袁崇焕见围堵不成,唯有弃守遵化,取道昌黎、滦州,直奔宝、香河而去,严守蓟州。

    初九,袁崇焕赶到蓟州顺天府。初十日,袁军驰入蓟州,并向崇祯奏报,“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

    这边皇太极得知袁崇焕抵达蓟州,特意绕道而行,不与其正面交锋,而潜越蓟州。袁崇焕一时失策,不得不再次弃蓟州,而奔赴距离京师一百二十里,位于三河西南、通州东南的河西务,于十六日抵达。

    这厢的皇太极显然无心恋战,又绕过了河西务,直奔通州,一路有意避免与袁军正面交锋。

    面对金军的突然来袭,紫禁城里十七岁的崇祯帝是惊惶失色。仓促之下,连忙将年届七旬的孙承宗重新召回为统帅,负责京畿防务。任其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督理军务,并前往通州督理兵马钱粮。谕袁崇焕调度各镇援兵,相机进止。

    至十九日,共有四镇明军前来京师勤王。袁崇焕驻蓟州外,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三河。远在陆广的秦良玉亦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以私资产充作军饷。

    崇祯帝下令,为加强京城布防,凡京师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皆披甲上阵,携家丁侍从于城墙巡逻守卫,协理京营戎政,练兵筹饷,料理守御。

    袁崇焕一路被动性追击,好巧不巧,却都被皇太极抢占了先机。

    十一月二十日,八旗军率先越过通州,兵临京师城下。

    皇太极亲赴阵前,率代善、济尔哈朗、岳讬、杜度、萨哈廉,统领满洲右翼四旗及右翼蒙古兵,向满桂和侯世禄军所驻扎德胜门发起猛攻。并派莽古尔泰、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率领左翼白甲护军及蒙古兵二千,迎击驻扎广渠门的袁崇焕军。

    德胜门这边,金兵以炮台先击,又令蒙古兵及正红旗护军从西面突击,正黄旗护军从旁冲杀。不过多时,侯世禄兵被击溃,满桂率军独前搏战。城上明兵为防金兵入城,发炮还击,却误伤了满桂官兵,死伤惨重。满桂被袁军误伤,而身负重伤,败退到城外关帝庙中休整。

    广渠门则由袁崇焕、祖大寿二人率骑兵迎战。金军以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为将领发起进攻,多次对城壕发起强攻。袁崇焕亲率将士英勇抵御,奋力鏖战,身中箭矢,两肋如猬,所幸其重甲未被射穿。

    接下来两日,金军多次强攻广渠门,然始终不下,亦伤亡惨重,皇太极传令退至运河修整。

第161章 己巳之变(二)() 
[京师]

    十一月二十三日。

    几日交战下来;袁崇焕在广渠门的部队已是疲乏不堪,金兵若再发强攻唯恐不得自卫;袁崇焕便连番向崇祯请命;恳请让士兵入城休养。

    乾清宫里,崇祯帝愁眉不展地端坐在龙椅之上,听着底下群臣议论纷纷。

    “这袁崇焕到底想干什么!皇上把辽事交给他;守关不利就算了;居然祸水东引!现在好了;金匪都杀到京师了,他也不想着杀敌;却一心要进城!”

    “他不守蓟州;不守河西务,放着金兵入关,这意图还不明显吗?口口声声说入城乃是为了保卫皇上;只怕是早与那金匪勾结在一块儿了!”

    “皇太极之所以赶杀到京师来,究其本源;是东江没了毛文龙;袁崇焕一声不吭把他给杀了,替金匪解决了后顾之忧,万一他真怀乱臣贼子之心,来个里应外合,可万万不能放他入城半步啊!”

    崇祯帝听他们喋喋不休多时,心中早有分寸,道:“都别争了,朕要亲自召见袁崇焕。”

    诏令传下去,袁崇焕、祖大寿和满桂三位大将一同得以入宫面圣。

    满桂拖着重伤之躯,跪在大殿之中,恳请皇上放其军官入城,稍作休整,补充给养。

    袁崇焕也再次请命,“鏖战三日,我部下的两万关宁铁骑,伤亡惨重,已是疲惫不堪,不能再战,恳请皇上开恩,放三军入城,以保京师!”

    崇祯本是憋了一肚子的疑问,见他们三人忠心耿耿的模样,却也没有发问,只答:“勤王军队不得入城,城下作战,乃是祖制。你们的请求,朕无法答应!”

    “皇上,末将在外出生入死,杀敌无数,唯一只想得京城为庇护,得以喘息,再为国效力!”

    说着,满桂将身上的战甲摘了下来,赤膊露膀,指着身上一处处的伤口道:“臣是何等忠心,皇上怎能熟视无睹!”

    崇祯帝被他此举震摄住了,望见满桂身上密密麻麻,难以入目的伤痕,心中大为震动。又想起复用袁崇焕时,其所奏之书有语: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

    崇祯帝想要信袁崇焕,却又知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前有靖康之耻的先例,若他真已通敌叛变,放其部下进城,乃是引狼入室!大明江山,百年基业,不能就此毁于一旦!

    揣着这份疑心,却知如今京师危在旦夕,勤王援军未能抵达,保卫京师,眼下只此三人可依,于是亲自下殿中深加慰劳,咨以战守策,并赐御馔及貂裘,并准予满桂所部官兵进到城内,在德胜门瓮城驻扎休整,补给军需。

    袁崇焕见状,再次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请命,崇祯帝思虑再三,仍是不许。

    当晚,袁崇焕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在城外露宿。

    二十四日,皇太极率军移师南海子休养,伺机再攻。

    二十七日,袁崇焕潜攻南海子,继续与金军誓死交战于左安门外。

    金军大营,诸贝勒前来向皇太极请求攻城,一举拿下京师,皇太极却以“路隘且险,若伤我士卒,虽得百城不足多也”为由,按兵不动。并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等到汗帐中密谋对策。随后亲自披金甲,身临阵前,与袁崇焕相会。

    皇太极骑在白色的战马上,精神矍铄,英姿勃勃地与袁崇焕问好:“袁督师,宁远一别,两年有余。昨天我那旗下士兵,未看仔细,错手射中了袁督师,还请督师海涵。”

    袁崇焕不卑不亢,平静地对答:“两军交战,难免死伤,袁某并无大碍,只是没想今日能在顺天府与大汗相见。”

    “本汗一直想来这顺天府,瞧瞧紫禁城长什么模样,才借道蒙古友邦,奔赴燕京。还望袁督师替我告诉大明皇帝,勿要惊慌——”

    袁崇焕冷言,“大汗若真是想一睹紫禁之巅的华彩,只身前来便是了,何必兴师动众,要十万士兵护送呢?”

    “这前因后果,本汗在信中写得清清楚楚。汉人常言以和为贵,本汗诚心想要与明修好,以划地界而止干戈,甚至甘愿屈居在大明皇帝之下。如果那时袁督师好生琢磨,考虑本汗的提议,今日也不必吓得你的皇上要下诏四海,前来勤王了!”

    皇太极自始至终,从容不迫,面带微笑道:“不过,本汗是言而有信之人,放心,既与袁督师有约在先,本汗即刻就退兵,袁督师也好回去禀告大明皇帝京师之围已解的好消息。”

    袁崇焕知道他又在耍把戏,不耐烦道:“大汗的话,袁某听不明白,还请大汗不要在三军面前故弄玄虚。”

    “既然观赏不了紫禁城,本汗今日也不会跨过这左安门一步。不过本汗不远万里来此,还是告诫袁督师说一句为好。”

    “大汗请讲——”

    “自古伴君如伴虎,袁督师一腔热血,堪比岳飞。但那精忠报国的岳飞,结局又如何呢?忠义之士,难逃奸臣构陷,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皇太极悠悠地念着那首满江红,调转了马头,对袁崇焕扬眉一笑:“袁督师,咱们后会有期。”

    “对汉人而言,‘靖康之耻’是最屈辱的一段历史。后世的汉人,或许会忘记曾有过一个短暂却辉煌的金朝。但他们会永永远远记得‘靖康之耻’。”

    “汉人是不会求和的,就算破了山海关,他们也不会求和的。没有一个皇帝愿意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为后世所不齿。”

    当年东京城上,她的一语箴言,没想到竟会替他拨开迷雾。

    若不是她,他不会想到这一出釜底抽薪。若不是她,他也杀不到京师来。

    皇太极最后凝望一眼了不远处巍峨的紫禁城,冷叹着:“袁崇焕,后会无期了。”

    回到金兵大营,岳托、多尔衮、豪格等人再次请求攻城。

    皇太极却是态度坚决:“要攻,咱们八旗子弟不是攻克不下这紫禁城,但即便克之,八旗的良将劲卒怕也是元气大伤,本汗于心不忍。此行顺天府,目的已经达成,各旗听令,收兵回师!”

    [紫禁城]

    “城外各路大军连连退败,金兵势不可当”崇祯帝读着一封封战报,双腕抖擞,“既然京师守不住,不如赶紧撤离,孙尚书,你护送朕去应天府——”

    “皇上,此刻万万不能乱了阵脚,当是拿出坚决抗敌的气魄来!”

    群臣纷纷跪地请命,“皇上,万万不能撤啊!眼下撤离,等于将京师白白送给了皇太极啊!”

    “二十万勤王大军已经在赶来京师的路上了,城中三千禁军,还会阻挡不下金人在午门外吗!”

    “皇上三思——”

    “不能撤,又拦不住!你们倒是告诉朕,当是如何是好!”

    崇祯帝急得拍龙椅,却没有一人能拿出像样得应对方案来。

    “报——金兵退了——金兵退了——”

    袁军的哨兵急匆匆地冲进乾清宫,“启禀皇上,金兵已撤离南海子,移师南下了——”

    “京师之围已解,这是老天眷佑我大明啊!”

    “太好了!太好了——”

    崇祯帝松了一口气,却又是一头雾水,不免疑心道:“今早才说三路勤王部皆败,怎么到了下午又退兵了?”

    “恐怕皇太极知道咱们二十万勤王大军正在路上,怕了吧!”

    “当年宁远之战,他可是不撞南强不死心的,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走了,实在诡异——”

    “皇上,此事唯恐另有蹊跷”

    言官们免不了又是一番争论。这时,原先被派去守城的杨太监赶到乾清宫来求见,说是有天大的消息要禀告。

    崇祯帝召其入殿,那杨太监连滚带爬地跪在殿下,大呼道:“皇上,小人可是拣回一条命,才能来与皇上报信的啊——小人前日守德胜门时,被金匪抓了去,今日才得以死里逃生,小人在金军听到了个惊人的秘密!”

    “有话快说!”

    “方才交战之时,小人瞧见皇太极孤身一人,亲自到了阵前和袁督师交耳密谈,私语良久乃去”

    崇祯帝神色一凛,“他们二人说了什么,如实与朕说来!”

    “小人也听不真切,只是后来皇太极将两员汉臣叫去了汗帐密议,小人躲在外头听见他们说,‘前有秦桧冤杀岳飞,后有袁崇焕杀毛文龙’还说,今日撤兵,乃上计也。与袁都堂有约在先,此事就矣——”

    崇祯帝心中所有的怀疑,一下都水落而出了,遂拍案而起,“反了!当真是反了!难怪朕让他守蓟州,他却要入通州,朕要他守通州拦敌,他却要来京师,朕要他驻守广渠门,他偏偏要嚷嚷着入城!原来如此——”

    朝臣里不少原先阉党余部,一听见崇祯帝真起了疑心,恨不得把这罪名坐实了,将刚复自用的袁崇焕给拉下马来,立刻附和道:“金兵绕道蒙古,这一路十几座关隘大镇,他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居然一处都拦不住!简直荒谬!”

    “微臣听说,自宁锦大捷后,袁崇焕还在与皇太极私自通信议和,此事证据确凿,只怕他是早就有了通敌的打算吧!”

    “这样看来,袁崇焕一路得追击线路,倒像是在为金兵引路!”

    “私自通敌议和,欺君罔上,其心可诛!”

    几位勋戚大臣等人也纷纷向崇祯帝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驻扎广渠门,却听任金军劫掠焚烧民舍,守着两万铁骑也不出兵阻拦,城外的外戚勋臣的庄园土地皆被金军殆尽,分明有纵敌之嫌。如此看来,他是有意要隔岸观火,伺机入城,与金军来个里应外合了!”

    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命立即斩杀袁崇焕,以儆效尤。

    崇祯帝是怒上心头,一想到自己先前是何等的信任他,这袁崇焕居然胆敢同金兵勾结!什么五年复辽,看来都是障眼法,简直令人发指。袁崇焕与皇太极私通之事,又证据确凿。然崇祯帝心中唯一的顾虑,却是杀了袁崇焕,辽东复交托给谁是好!

    “袁崇焕该杀,可杀了他,辽东谁人驻守?守辽非蛮子不可,朕身边如今无人可用——”

    群臣一听,又连奏五疏,意在指明袁崇焕之罪孽深重,必须杀之,无法商量。

    崇祯帝正是拿不定主意时,满桂怒气冲冲地入城面见圣上,还未奏报军情,就跪地哭诉说:“臣竭尽全力,保卫皇上,浴血奋战,兵败之后无路可退,遂向关宁军靠拢。好个袁崇焕,却让袁军用箭射退臣之部,这作何解释?”

    此言一出,四下唏嘘。崇祯终于压不住火,咬牙说了四个字,“召袁崇焕!”

    傍晚,崇祯帝于平台召见了袁崇焕和祖大寿二人,当面对质。

    “满将军说你派关宁铁骑射箭伤其部,可有其事?”

    袁崇焕一听,以为皇上是在责怪他先前作战时误伤了满桂其部的事情,遂解释道:“满将军后头跟着金兵右翼的追兵,臣是怕金人趁乱混入关宁军,才下令放箭逼退,误伤满将军,纯属意外——”

    “哼,”崇祯帝冷笑,又问:“朕再问你,你来京师勤王多日,金兵未退,你却一再请求入都城,到底是何居心?”

    袁崇焕茫然,跪地答:“臣当是为了保护皇上啊!”

    崇祯帝怒目呵斥:“你明知道,未奉明旨,不得入京!若有违背,当以反贼论处——朕要你将金匪拦在蓟州,你为何没有拦住,反而纵容金匪杀到了京师?”

    “皇太极一路挥师南下,越过蓟州、通州,目的明确,分明是妄图直取京师!若是无法保全皇上,守住几处关镇,又有何意义!臣此举,乃是为了大局着想——”

    “为大局着想?在城下迎战,击退敌兵,岂不是更利于大局?你的两万关宁铁骑,既不迎敌,又入城为何?”

    袁崇焕被问得百口莫辩,一时语塞,竟是难以作答。

    祖大寿跪在一边,心中已经恍然顿悟,胆战心惊不敢出声。

    崇祯帝走到袁崇焕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厉声道:“朕是何等信任你!将这守关大事全权交与你一人掌控,把大明的江山安危皆交诸你手。两年前你与朕说,能‘五年平辽’,今日倒好,不但不得平辽,反倒让那辽地贼人追到了京师城下,此乃有负朕托!朕让你勤王,你却自守纵敌,还中伤朕的大将,不安好心妄图入城,还私自与金匪通信议和,不告知朝廷,乃是欺君罔上!你未经朕的准许,擅作主张,杀了朕的东江大将毛文龙,说是为了整顿军饷,可毛文龙死后,这东江军饷是只增不减,又是欺君!可怜毛文龙,竟冤死于你手,如今让金匪无了后顾之忧,大举南下,辽地贼寇泛滥成灾!你所做之举,已是昏聩之极,功不抵过。朕今日不拿下你,何以给群臣、天下人一个交代!”

    袁崇焕被训斥得张口结舌,无以对答。

第162章 己巳之变(三)() 
[锦州]

    十二月一日;崇祯帝下令逮捕袁崇焕,阉党余党为其盖上“与金议和、擅杀岛帅、市米资敌”等罪名。

    随后;崇祯帝令满桂总领山海关、宁远士兵;加封经略,赐尚方宝剑,驻扎在安定门外。

    袁崇焕下狱;前来勤王的两万袁军瞬息溃败;原本在京师驻守的祖大寿;既为袁崇焕的冤屈而深感寒心,又唯恐遭受牵连而战栗失措;是进退维谷;最后在惶恐之下,与副将何可纲带着余部东走,回到锦州。

    满桂执掌经略后;崇祯帝急迫之下勒令其速速出兵,清剿金匪。

    十二月十五日。在宦官的不断催促下;满桂在永安门外二里设伏;等待金兵自良乡回。

    金兵铁骑四面涌上,交战多时,诸将不能支,大败。满桂力竭而战死。

    崇祯帝听闻后,龙颜大惊,震悼,遣礼部侍郎徐光启致祭,并赠少师,世荫锦衣佥事,袭升三级,赐祭葬。

    自袁崇焕接到崇祯帝的勤王令,带着关宁铁骑发兵支援已过去两个月多了。

    对于这场闻名史料的“反间计”的前因后果,海兰珠再清楚不过了,甚至未曾想过自己也会身在此局中。

    令她忧心的是,一旦袁崇焕被定罪,按崇祯帝的性情,极有可能定他个逆反之大罪,只怕是牵连家族,满门抄斩到时,她也难逃罪咎。

    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便间刻不歇,就将海兰珠以及袁崇焕在宁远城的其他家眷一同接到了锦州城中,加以保护。袁崇焕的另一房妾侍黄氏正好怀了身孕,行动不便。黄氏本就是寻常人家女子,听闻袁崇焕下狱一事,是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叹着“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是日益憔悴消瘦,于是海兰珠便沿路悉心照料,陪同她到锦州安置。

    而祖大寿回到锦州不过数日,便收到了一封从京师快马加鞭来的书信。

    祖大寿东逃后,孙承宗认为袁崇焕虽有罪,但力保祖大寿不会反叛,守关大将满桂勤王身死,崇祯帝见山海关无人可守,亦不能放任金兵这样来去自如,横行无忌,无奈之下,便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