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古代青云路-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大人敢公布出来么?既然他敢,就说明他很确定自己的折子一定能让皇上看见,并且皇上还会批准。”

    “沈大人虽然年轻,但是他在朝中的靠山可不小。”

    “沈大人的靠山是谁?”

    周成旋好奇的问。

    周成凯神秘一笑,“是丞相大人。”

125章() 
“丞相!”

    周攀登和周成旋;周成才先是惊讶;继而是惊喜。

    若沈大人的后台真的是丞相大人;沈大人绝对前途无限啊。

    “而且最主要的是咱们的沈大人考中了探花郎;皇上无比看中他;让他兼任内阁行走一职;日日跟在皇上身边办事;你们说沈大人在皇上心中有没有分量?他的妻子是麟亲王家的昭成郡主,也就是说沈大人还是郡马爷。你们说,沈大人会一辈子待在韩家堡么?说不定他在韩家堡做个几年官;踱了一层金,又要回到京城了。我们现在对他投诚,你们说沈大人少得了我们的好处么?”

    周成凯拿右手背拍打左手掌心;然后双手一摊;一副笃定的模样。

    周攀登赞许的看了看大儿子,“大儿说得不错;那依你看;我们家该出多少银子呢?”

    “沈大人出了三万两;我们家就出他的两倍;六万两好了。出多了;沈大人估计还会怀疑我们的银子来路不正呢。”

    周成凯是认真调查过新任守备大人的;看他的一系列做法就知道他是个革新者,实干派。他的第六感告诉自己一定要扒上沈大人这一条船,他知道自己因为这点原因就向沈大人投诚看起来像头脑发热了一般;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就是自己的直觉让他避开了无数次的危险;他相信这一次他的直觉依然没有错!

    周攀登点头答应了,大儿子是他看好的下一任家主,相信大儿子的决定没有错。

    周成才虽有些不高兴爹向着大哥,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是爹最小的儿子,家主轮不到他来做,还是不要和大哥交恶为好,否则日后没有好日子过。

    这样的场景不止在周家出现,像黄家,顾家,江家也同样出现了类似的场景。

    第二天早上

    林景让衙役把桌子椅子搬到官衙门口,然后在桌子旁竖了块“捐款处”的牌子。

    “柯师爷,捐款箱准备好了么?”

    林景扯了扯袖子问话。

    柯智源恭敬的点头回:“已经按照大人的要求准备好了,大人看是否合大人心意?”

    说着柯智源让衙役把一个四四方方的大箱子抬出来。

    林景打开放在地上的箱子,对它的容量表示满意,“不错,这样的捐款箱一共准备了多少个?”

    柯智源一开始觉得捐银子的人不会很多,但是想想大人又是立长生碑又是上报皇上的,估计捐银子的人不少,他就准备了五个捐款箱。

    “回大人,一共有五个捐款箱。”

    “五个,勉勉强强吧。若是不够箱子,就从库房里拿装官银的箱子来备用。”

    林景摸了摸下巴,觉得箱子有些少了。

    柯智源点头应是,但是心下却觉得大人太乐观了。

    “好了,先抬一个箱子出去,有百姓来捐银子,你就把名字住址这些个人资料记下,然后把银子放进箱子里。派多一些衙役在官衙门口守卫,不要让银子跑了。”

    林景发号施令,柯智源应下,叫上了十个衙役一同出去。

    出乎柯智源意料的是,来捐银子的百姓络绎不绝,少一点就捐个一二两,多一点的也有捐十两,二十两的。

    这些百姓在捐银子的时候看到柯智源问他们的名字和住址,他们就非常兴奋的把自己的个人资料给报上,还非常认真的叮嘱一定要记下他们的名字,立长生碑的时候一定不要漏了他们,不然他们可是要生气的。

    柯智源有些想笑,但是想到大人说对百姓要有礼,他又忍住了。很是认真的回答他们一定不会漏的,若是漏了谁的名字,谁就来官衙找他,他告诉大人。总之,一定把他们的名字刻在长生碑上。

    百姓们这才高兴的离开。

    没多久,两辆很华丽的马车停在官衙外,周成凯从马车上下来,让家丁把装着银子的箱子抬下来。

    他看见柯智源了,笑着上前打招呼,“柯师爷近来可好?”

    “好着呢,周少爷这是来捐银子的?”

    柯智源指了指那几个大箱子。

    周成凯笑着点头,“不知道周某有没有这个荣幸与沈大人见一面?”

    “应该的,我与周少爷一同进官衙见大人。”

    柯智源用镇纸压住纸张,和还排着队的百姓说一声抱歉,让他们等一会儿。

    周家的大少爷谁人不知,排着队的众人都点头说自己不着急,让柯师爷先忙。

    柯智源也不是个傻子,真的把百姓们扔在一旁不理。他领着周成凯进了官衙后便立即出来继续给百姓们登记。

    林景看着眼前的男人,“周家大少爷,久仰大名。如今总算得见了,果然一表人才。”

    其实周成凯比林景还要大个十几岁林景说这番话反而让人觉得林景是长者。

    不过周成凯却没有不悦,他有些惊讶的看着林景,“大人还知道在下?真是叫在下荣幸之至。”

    林景看出他有些惊喜,不由得诧异了。他这话不过是客套话,这周成凯不会是当真了吧?

    不过他可不会承认自己在说假话,他无比淡定的笑着点头,“周少爷何必妄自菲薄?周家大少爷的名号谁人不知?”

    周成凯拱手,谦虚道:“不敢在大人面前托大。在下这次来就是为了捐银一事。珩河对我们韩家堡至关重要,能治理好珩河,无论出多少银子,我们周家都愿意。”

    周成凯看了看林景,脸上带着善意的笑,“更何况这是大人提出的创举,我们周家更要支持了。”

    林景微微一挑右边的剑眉,“哦?这可真是本官的荣幸。”

    周家这是在对他投诚么?难道他们认为自己提出让百姓捐银的做法是在让他们表明态度?天地良心,他的本意真的只是想要治理珩河而已。

    林景垂眸,“不知道周少爷准备捐多少银子?”

    “大人高义,捐了三万两。我们周家是商户,不敢与大人比肩,只是捐六万两银子,希望能帮到大人。”

    说着他让家丁把几个箱子打开,里边全是亮闪闪的银元宝。

    林景认真的看了一遍银子,清凌凌的目光看着周成凯,“周少爷太客气了,一株树苗三十文钱,六万两能买到多少株树苗了。本官会记住周家为韩家堡做的贡献,周少爷安心便是。”

    周成凯心下一喜,这事成了。他脸上的笑容灿烂无比,“大人可要让人验过一遍?”

    林景向陈师爷使眼色,陈师爷会意的上前,“大人还是让人验过一遍为好,毕竟六万两不是小数目。”

    林景“嗯”了一声,朝周成凯略带歉意的道:“周少爷的为人本官如何不信,只是陈师爷说的不无道理,只好委屈周少爷了。”

    周成凯连忙摆手,“不委屈,这是应该的,大人不必抱歉。”

    陈师爷领着衙役把银子检验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对着林景道:“回大人,银子没有问题。”

    林景满意的道:“有劳师爷了。”

    随即他转头看向周成凯,“周少爷的善举,本官铭记在心。周少爷一定会有好报的。”

    周成凯知道沈大人接受了自己的投诚,心里激动不已,“多谢大人。大人公务繁忙,在下就不打扰大人了,在下先告辞。”

    “行。周少爷慢走,陈师爷替本官送送周少爷。”

    周成凯没有推拒,和陈师爷一起出了官衙。

    林景看着那些银子,心想,这周家还真有眼色,早早的就来向自己投诚了。既然如此,日后倒是可以扶持周家起来

    还在观望的黄家,顾家,江家收到消息后,暗骂周家不厚道,竟然没把他们叫上。要他们说,他们还真没有把新任守备大人放在眼里,前任守备大人在韩家堡待了那么多年,对他们还不是得礼让三分,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位新任守备大人就算后台再硬也不敢得罪他们这些地头蛇。

    不过嘛,皇上赐下的积善之家的牌匾,他们还是很垂涎的。

    周成凯离开后,江家的人没多久就来到了官衙,捐了五万两。江家来的人也是他们的下任家主,态度很诚恳,虽然没有向自己投诚,但是林景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接下来的黄家和顾家,态度就有些倨傲了。虽然黄家捐了六万两,顾家捐了三万两,林景都没有怎么高兴。

    说实话,林景并不怎么在乎这四家对不对自己投诚,他是有在算计周黄顾江四家的银子,但是他也不是白让他们捐银子,一块积善之家的牌匾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是他也有想过从别的方面补偿他们,不会让他们吃亏,更何况捐赠的银子是用来治理珩河的,最后得益的还不是韩家堡的百姓,他不会从中渔利,所以他问心无愧。

    黄顾两家态度这么倨傲,还一副我们出银子买牌匾,你赚到了的模样,真的把他膈应到了。

    林景摇摇头,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再如何看不起他这个小年轻,也不会蠢到直接在他面前表露出来啊,到底他才是官员,民不与官斗的道理都不知道么?还是他们觉得自己这个官员没有胆子整治他们才无所畏惧?

    那就有的玩了。

126章() 
林景把买树苗的任务交给三个信得过的属下;再派上两个身边跟随多年的守卫还有一队士兵同行。树苗不会有人抢;但是买树苗的银子就说不定了。毕竟这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买树苗的队伍出发了;林景往江城去了一封信;让张天父子给他送几位制糖师傅来韩家堡。

    沈广志当初开了育婴房之后陆陆续续的还置办了其他的产业;张天父子是忠心的好帮手;江城的产业都是他们俩在管理。

    当然了;林景给他们下了精神禁锢,他们这一生都不会背叛沈家,若不然那么大的产业;林景可不放心交由他们管。

    到了京城后,怕沈广志无聊,林景打算给他置办商铺;但是沈广志怕自己经营商铺会有损林景的声誉;所以沈广志拒绝了林景。林景劝了他许久,沈广志才放下心来。

    因着林景要来韩家堡;沈广志把京城的铺子委托给沈广安打理;只在年底的时候看看账册。林景想着要不要再给自己爹置办商铺呢?等高粱酒;白糖这些产品制出来;韩家堡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型的贸易城市;到时候商机不要太多。

    树苗在半个月后陆续运回到韩家堡;林景动员全韩家堡的男人一起来种树。

    “韩家堡的百姓都听好了,这些树苗都是用大家的银子买回来的,希望大家能爱惜你们的银子;种树的时候温柔一些;不要把树苗给弄死喽!”

    “大人放心,这些可都是银子,我们温柔着呢!”

    林景对韩家堡的百姓来说可不陌生,先前林景和他们一起种了近乎一个月的地,大家伙都对林景很熟悉了,知道他脾气好,也敢和他开玩笑。

    这话一出大家都笑了,林景笑着摇摇头,“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我们便开始挖坑吧种树吧。”

    “哦哦哦!种树喽!”

    大家伙兴高采烈的开始挖坑,林景拿着铲子挖了一个大约30厘米的坑,然后回填了一些熟土,柯智源把树苗扶正,林景在一旁把黄土填回去,然后把土给踩实,再填一层土,让树坑比地面低一些,柯智源随后给树苗给浇水。

    林景他们一共花了三天的时间才把所有的树苗种好,当大家看到被绿树环绕的珩河,心里都美滋滋的,这里边有他们的一份贡献啊。

    而林景承诺的牌匾也在一个月后来到了韩家堡。

    护送牌匾的传旨太监还是林景的熟人,林景见到他便笑了,“黄公公,久违了。”

    黄全规也笑了,“沈大人在韩家堡可安好?要奴婢说,沈大人就不该来韩家堡,韩家堡的机会哪里有京城大。”

    黄全规和林景关系不错,私底下没旁人在,还是能说点心里话的。

    林景知道他是好意,只道:“黄公公的心意我如何不知。只是京城也不安稳啊,现在三四皇子他们要选正妃了吧?”

    林景也不掩饰自己打听消息的心思,黄全规笑着指了指他,“你啊,还算计起奴婢来了。”

    不过黄全规也不生气,直接道:“正是呢,皇上为了皇子正妃不出自世族,竟然让农户出身的女子都来参加选秀。”

    “这样不好么?皇上到底是皇上,只要他想要做的事情谁敢阻拦。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只管听话办事就是了,其余的可不是我们能掺和的。”

    林景说得别有意味,黄全规一怔,“是了,奴婢到底不如沈大人了解皇上,天家的事情哪是我们这些做奴婢的能掺和的。”

    黄全规跟在雍和帝身边多年了,不少皇子都来拉拢他,他本来还有些心动,毕竟雍和帝年纪不小了,从龙之功谁不想要。但是听林景这么一说,他就惊醒了,雍和帝到底还是皇帝,若是他知道自己的心腹太监早早的就投靠皇子了到时候黄全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黄全规想到这就抖了抖身体,他在雍和帝身边多久了,难道就因为这些年皇上一直表现得很宽和仁慈,就忘了他当初是个多么心狠手辣的人了么?

    “沈大人果然明智,奴婢比不上啊。”

    黄全规摇头叹息。

    林景一晒,“黄公公过奖了。这次黄公公来韩家堡应该是我想要的牌匾到了吧。”

    “是的,大人提倡的治理珩河一事让皇上很是高兴,所以沈大人想要的三块牌匾皇上批准了,皇上特意派奴婢来给沈大人颁旨呢。”

    黄全规笑着道。

    “有劳黄公公了。”

    林景送去京城的折子上只提到周黄江三家,顾家捐的银子没有这三家多,所以他们只能与牌匾无缘。

    林景对此表示很遗憾。

    林景派衙役去周黄江三家,让他们来官衙接旨顺便把牌匾领回去。

    “黄公公急着回京城么?若是不急的话,今晚便住在守备府好了。”

    林景转头问道。

    黄全规摇摇头,“奴婢倒是不急,明日再启程回京城也可。”

    黄全规来韩家堡自然不是一个人来的,同行的还有一些侍卫,“与奴婢同行的还有几位侍卫,沈大人看着怎么安排他们的住宿?”

    “官衙后边有住宅,先委屈他们住一晚了。”

    官衙后院也是有住的地方的,只是林景有了守备府还住官衙作甚。所以官衙后院一直空着。

    “也好,那奴婢就先替他们谢过大人了。”

    周黄江三家的人来得很快,一听到衙役说皇上派了公公来给他们颁旨,他们就陷入无比的兴奋之中。若不是怕去迟了让公公不高兴,他们还想换了衣服再出门呢。

    林景见到周成凯他们来了,便笑着道:“黄公公接下来就是你的时间了。”

    周成凯他们一脸兴奋的看着黄全规,“参见公公,公公有礼了。”

    黄全规一甩拂尘,拿出圣旨,将上边的内容读了一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治理珩河一事功在千秋,周黄江三家慷慨解囊,实为难得。为表彰周黄江三家的贡献,特赐下积善之家的牌匾一块,另特赐周黄江三家下一代可参加科举考试,钦此!”

    下一代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周成凯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这,这奖励太丰厚了!

    他们是商户,商户三代以内不许科举,他的儿子自小就聪敏,他还一直为儿子不能科举而苦闷不已。没想到,现在他的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这都是大人的功劳啊!若不是大人在皇上心中有分量,他们这些升斗小民如何能进皇上的眼?他就知道追随大人没有错!

    周黄江三家的人抖着手接过圣旨,然后把牌匾给抬走。

    看他们那副晕眩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还没有从惊喜中回过神来。

    黄全规有些艳羡的看着他们的背影,“他们都是有福气之人,子孙后代估计也会有出息。奴婢这种人连个后代都没有啊。”

    林景见他如此感慨,不由得问道:“黄公公没有兄弟姐妹么?”

    黄全规苦涩一笑,“有是有,但是奴婢小小年纪便进了宫,之后再没有和兄弟姐妹们相处过,哪里来的感情啊。”

    林景了解的点头,“这倒也是,感情是处出来的,你和兄弟姐妹感情不深,即使过继了孩子给你,和你也不亲啊。”

    黄全规赞同的点点头,“更何况奴婢几个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大了,养不熟啊。”

    黄全规摇摇头,不再说这件事。

    第二天早上黄全规和几位侍卫离开了韩家堡,回归京城。从黄全规嘴里林景知道了不少京城的事情。林景虽然一直与陈世铭他们保持通信,但是也不能太频繁了,地方官和京官频繁联系,让人知道了还以为他们在互相勾结做什么坏事呢。

    黄全规就不一样了,他一直在宫里,知道的都是最新的版本,也不枉林景留他在守备府住一晚了。

    时间渐渐过去,秋天到了,果树上果实累累,田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把各种作物收割采摘完毕后,手工作坊也要派上用场了。

    报名加入手工作坊的人还真不少,林景把他们分为三批。一批酿酒,一批制糖,一批做西瓜霜。等到酿酒的工序做完了,他们再去榨油。

    这期间林景也是全程在场的,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搬哪里。这一番忙碌下来,林景又瘦了一些。

    但是当林景看到那一桶桶的白糖,一坛坛的高粱酒,一缸缸的花生油,一盒盒的西瓜霜他甘之如饴。

    晚上回到家后,他的脸上还带着褪不去的笑容。

    “长寿今天怎么那么高兴?发生了什么让你高兴的事情?”

    沈广志见儿子高兴,心里也跟着高兴。

    “爹,我的设想全见效了。高粱酒,甜菜糖,花生油,西瓜霜都做出来了,有了这四样东西,日后韩家堡一定会变成我想要的贸易大城!”

    林景有些按捺不住想要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他这半年没有白忙!

    “太好了!我就知道长寿能成功!今晚我们父子两好好喝一杯,庆祝一番。”

    沈广志眼里都是笑意,儿子的辛劳付出他看在眼里,现在儿子的付出有了回报,他是最高兴的那一个。

    “谢谢爹,今晚我们走一个!”

    林景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放松下来,还有的是事情要做,但是自己爹一番心意可不能辜负。

    今晚要大醉一场了。

127章()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韩家堡的道路还算平整;林景派人把不平整的路段给铺平了;再把老旧的街道翻新了一遍。这么一来;韩家堡的道路便焕然一新。

    各大市集也重新规划了一遍布局;让街道更宽敞。

    原先小摊小贩在市集里摆摊要交很高额的租金;还会有人收保护费;让这些摊贩们苦不胜言。如今林景重新规定了每个月的租金,并且不允许有人收保护费,若是有谁还胆敢收保护费;就让他进牢里享受一番。

    高粱酒酿好可以喝后,林景派人送了一批高粱酒,甜菜糖;花生油;西瓜霜进京,送到丞相府中。由程叔自己留下一部分;剩下的全献给雍和帝。

    然后派人去往各地宣传韩家堡有新式酒;新式糖;新式油;欢迎各地行商前来韩家堡购买。第一批来购买的商贩享受九折优惠!

    再有两三个月就到年底了;每次到过年的时间段就会迎来购物狂潮;能当商人的都不是蠢货。韩家堡这么一宣传,他们自然知道韩家堡有新产品问世了。听说送到皇宫里,还被皇上点名夸了好几次。皇上都喜欢的东西;他们何愁卖不出去。

    所以林景举办的第一届韩家堡贸易大会;真的来了很多买家

    林景吩咐手工作坊的产品只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全卖了出去。

    贸易大会开始时,林景和自己爹沈广志在市集上巡逻,观看。来来往往的商贩们对韩家堡的新产品很是满意,来了这里就没有不买东西走的。

    林景看到这幅繁荣场景,心里高兴的笑了。他的辛劳付出等的就是今天啊!

    我是华丽的分界线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韩家堡贸易大会,林景和程瑄坐在酒楼的雅间,从窗户往外看,熙熙攘攘的全是来参加大会的人。

    程瑄看着越发成熟的林景,举起酒杯笑着道:“林景,你这几年做得不错。皇上心里都有些后悔让你到边城来了。”

    如今林景已经把韩家堡发展为边城最大的贸易城市,每年上交的赋税比之江南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多少人垂涎于这笔财富。

    就连雍和帝,每每见到程瑄都叹息不该让林景去边城,就该让他去户部任职,这样户部的银子都能翻好几番了。

    林景勾起了一抹笑意,给程瑄倒了一杯酒,语气慵懒,“程叔来韩家堡,就是为了和我说这件事?”

    程瑄看着他,心里惊觉,林景经过这些年的时光,变得愈发的莫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