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花有酒喜耕田by开且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夫子点头,“当初老朽就是瞧着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如今在这里也待习惯了,自然会一直留下来。”
得了陈夫子明确的答复,周友正自然在村里好好宣扬了一番。于是,在先进代表的示范作用下,石桥村掀起第二轮学潮。
这天老周头突然来了周友平家,“老大不在?”
唐氏抱了周亭景和他说话,“坡地长了好些草,他一大早锄草去了。”
“这小子长得真是精神!”儿子不在家,老周头只好没话找话和媳妇说小孙子。
周玉儿端了水过来,“爷爷,你喝水。”
老周头难得和蔼问,“怎么就瞧见你在这儿,你大姐和妹妹呢?”
“大姐和筝儿带着福儿去小姑姑那边了。”周玉儿小声答话,“小姑姑正教她们女红呢。”
其实周梅香主要是教周筝儿,她的女红实在是拿不出手。至于周苹儿,现在农闲的时候正是她忙活绣嫁妆,就凑热闹跟着过去了。
唐氏见老周头杂七杂八问了些事儿,知道他没见到周友平是不会离开了。于是吩咐周玉儿,“你去坡地把你爹找回来,就说爷爷找他有事儿,顺道把你大姐她们叫回来,眼看要晌午了,该做饭了。”
公爹好不容易来一趟,当然得留人下来吃饭。
周玉儿乖巧点头出了门,老周头接过周亭景逗弄起来,唐氏则避到灶间准备晌饭。
周苹儿和周筝儿听说爷爷来了家里,也没多耽搁,收拾了东西就回了家。周苹儿进屋和老周头打了个招呼,就去了灶间。
“娘,爷爷今儿个来干什么啊?”自分家后,老周头轻易是不会来他们家的。
唐氏摇头,“我哪里知道,瞧着像是找你爹商量事儿的。今儿个你爷爷怕是要在家里吃饭,你让筝儿拿了钱去村口割条肉回来吧。”
周苹儿点头。出去接过周筝儿怀里的周福儿,把她打发去买肉了。
等周友平跟着周玉儿从地里回来的时候,老周头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地里的活儿就你一个人做?”他扫了灶间一眼,显然对唐氏没下地的事很不满。
周友平憨憨笑道:“现在地里的活也不多,苹儿娘要在家里照看亭景和福儿,我一个人也能做完。”
周玉儿见两人有话要说,主动上前抱过睡熟的周亭景。“爷爷。我抱景哥儿去屋里睡。”
孙子孙女都离开后,老周头才开始谈正事,“陈家小子成了官老爷的事你听说吧?”
“这事儿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我们村好不容易出了个了不起的人。我自然听说了。”周友平老老实实答话。
老周头拿出烟斗,周友平让从屋里出来的周玉儿拿了火过来点了。
抽了口烟,老周头才道:“现在村里人都上赶着把娃子往私塾里送,也是,我们这样的地方遇到这么个夫子不容易。亭青是个不争气的,没两年就让人退了回来。亭林倒是肯下功夫,可惜脑子不好。现在家里就剩下两个小的,亭景一个小娃娃自然不能去读书,倒是亭伟是个好苗子。那小子也机灵。要是他有了出息。以后亭景也有个人帮衬。”
“爹,我们亭景还小。可家里不是还有白前吗,我听三弟说这小子读书很在行……”
他话没说完,老周头黑了脸,“他姓王不姓周。就算以后有了出息,光宗耀祖也是光的王家的宗!”
对小儿子同意长子随母姓这件事老周头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听大儿子提起这个很会读书的孙子心里也不痛快。
周友平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转移话题,“亭伟快六周岁了,也是该进学堂的年纪。”
“可不是!”老周头赞同地点头,“昨儿个我还和老二商量这事儿,只是你也知道老二是个没出息的,硬是拿不出娃子的束脩来。好好一个苗子,可不能这么白白耽误了。”
说完,他殷切地看着周友平,把周友平看得心里发毛。
“要是娃子有这个天分,整么着也得供他。”周友平觉得让孩子念书是很重要的事,看他几个女儿不就因为读了些书,比其他闺女都聪明。不然他们家也不能这么快积存些家底,大女儿还得了门好亲事。
儿子这么说让老周头很满意,“是啊,今儿个我来找你就是为这事儿。老二两口子是指望不上了,好在亭伟还有你这个大伯。现在你们日子也好过了,听你大姐说那果子酒的买卖一年也能挣上十几两银子,亭伟的束脩以后就你们出吧!”
他一句话就把个大包袱丢给了周友平,周友平闻言愣了愣才道:“这,这不是小事儿,爹,要不我先和苹儿娘商量一下,明儿个再给你答复?”
老周头也知道自己的要求过分了,还是零零总总说了好多兄弟齐心的话,周友平唯唯应诺,却始终没有明确答复。吃过晌饭后,老周头就悻悻离开了。
周友平把这事儿和唐氏说了,唐氏自然是不愿意的,“二弟和弟妹又不是过不下去日子的,况且还有爹娘帮衬着。我们这都分家多久了,眼瞧着苹儿的嫁妆还没准备好,跟着还有玉儿和筝儿的婚事也得好一笔钱。加上两个小的,亭景以后你不想让他去学堂?虽说现如今我们的日子好过些了,可也不能白白给人家供孩子。况且亭伟才六岁,我们哪里知道他以后的造化,村里考功名考到三四十岁的也是有的,你还能供他几十年?”
“可他毕竟是我侄儿,爹也说他有天分……”周友平的家族观念很强,觉得照顾家里人是自己天生的责任。
唐氏虎了脸,“有没有天分我不知道,可这些年我是看清楚了,什么人都没有我的孩子重要!以前的事儿我也不想再提,可要让我拿钱供别人的孩子念书,我是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
妻子第一次这么强烈地表示对老屋那边的不屑,周友平既震惊又慌乱,情不自禁叫了声,“孩子娘。”
本来躲在屋外偷听的周苹儿几个总算知道这次老周头突然来访的目的,周苹儿忍不住冲进屋子,愤愤道:“爹,刚才你和娘说的话我都听明白了,我是赞同娘的话的。别的不说,要是二叔二婶婶对我们好,这个时候帮衬一把也是有的。况且他们是不是真的没钱还是两说,这不是一次两次给了钱就成的事儿,你就是不为我们想,也得想想亭景吧。要是亭伟以后真念书念到几十岁,难道还要亭景这个小娃娃供吗?”
周玉儿和周筝儿也纷纷表示对这件事的不认可,周友平没办法,最后拿出二两银子给老周头,说是大伯一家子补贴周亭伟的一点心意,对供周亭伟读书的事却是不同意的。
后来周李氏来这边闹了一番,被知道详情的周氏和周梅香劝开了,经过这件事,周友平家和老屋那边的关系更远了。
不过陈夫子私塾却是火热招生中,甚至有邻村的孩子过来问入学的事情。陈夫子考虑到自己年老精力不济,只从中选了些机敏的孩子收了,大多都委婉地推了。只有石桥村的孩子是都收的,周亭伟也成为新学生中的一员。
正文 第130章 小小少年的烦恼
“大姐,我想到一种味儿的糖,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周筝儿在薄荷糖生产上了轨道后,开始冥思苦想新口味,开发新产品。
“什么味儿?”周苹儿现在对这个妹妹越来越信任。
周筝儿笑道:“我们的果子酒味儿不是很好吗,我知道一个方子,可以把果子存放很久。”
“果子要新鲜的才好吃,放久了味儿会变。”周苹儿想想觉得不太可行。
“哎呀,你听我把话说完嘛!”周筝儿细诉起蜂蜜柠檬的做法,“前儿上山采花的时候,我瞧见树上有个大蜂窝,这柠檬果切片放在蜂蜜里,密封保存很放很久,而且味道也会不一样。我想着我们在做鱼香草糖的时候,把这蜂蜜柠檬果也放些进去,味道酸酸甜甜的应该更好吧?”
“听起来很不错。”周苹儿来了兴趣,不过很快就皱了眉,“但是蜂窝可不好摘,一不小心就被蛰了,找谁帮忙呢?”
“我去呗!”才收了玉米回来的周友平笑道。
“爹,你们回来啦!”姐妹几个上前帮忙清理玉米,“哟,我瞧着今年的玉蜀黍长得挺好的!”
“是啊,刚才我们把几亩坡地都看了,有好些都开始熟了呢。”唐氏伸手捶着肩膀,“亭景和福儿刚刚没哭闹吧?”
他们夫妻都是想着要娇养女儿的,所以除非迫不得已不会让她们姐妹下地,地里的活基本都是他们夫妻做的。
“刚刚闹了一阵子,现在玉儿正在屋里哄他们睡觉呢。”周苹儿捡了几根玉米放到篮子里,陈家的玉米都是种在院子里的,长得比较慢,周筝儿早前和桂妈妈说好了,等他们家玉米熟了先送些给他们吃。
周筝儿接过篮子就往外走,“娘,我先给桂妈妈送玉蜀黍去。”
自从陈谨珂中进士。陈家成为全村顶礼膜拜的地方后,周筝儿很少去那边了,不过好奇心还是有的。
“送完了东西早些回来,快吃晌饭了。”唐氏细心交代,“都是大姑娘了。可别眼馋人家屋里的吃食。玩儿得忘了回来!”
这个女儿特别喜欢往陈家跑,每次回来不是糖果就是糕点的,搞得唐氏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知道了!”周筝儿有些脸红。可是没法子,桂妈妈这几年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她每次去都有惊喜,也不能怪她太嘴馋!
她提着篮子到陈家的时候,桂妈妈正在做晌饭,“筝儿来啦,哟,你们家的玉蜀黍已经熟了?”
周筝儿点头,把篮子里的玉米倒在灶间的桌子上。“我拿了些过来给你们尝尝鲜,桂妈妈你是在做葱油饼吗?”
说着,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盘子里油光光的饼子。
桂妈妈笑道:“你这丫头眼睛还真尖!”说着拿了一块饼给她,“才出锅的,还热乎着,尝尝吧。瞧瞧味儿怎么样。”
周筝儿笑嘻嘻地接了,深吸一口气,“桂妈妈,你做的饼可真香!”
“是你这丫头的嘴儿可真甜!”桂妈妈对这个大大方方,却有些嘴馋的小丫头很是喜欢。
周筝儿欢快地吃了饼。突然想到玉米饼来,“桂妈妈,你们家现在有面粉和糖吧?我教你做玉蜀黍饼子呗?”
“玉蜀黍饼子?”桂妈妈很好奇,“这玉蜀黍还能做饼子?”
“当然喽!”周筝儿很臭屁地把她们是怎么做玉米饼的细细和桂妈妈说了,老少两个正说得起劲,陈谨瑜下学回来了。
“桂妈妈,有吃的吗,我饿了!”他进屋就找吃的,看到周筝儿很平淡地问了句,“你来啦!”
周筝儿点头,“是啊,我是来给你们送玉蜀黍的。”她可不是来混吃混喝的。
陈谨瑜了解地点点头,继续问桂妈妈,“饭做好了吗,我有些饿了。”
桂妈妈赶紧把葱油饼端出来,“刚做了葱油饼,你先垫垫肚子,待会儿就吃饭了。”
陈谨瑜拿了葱油饼也没马上离开,坐到灶间的桌边吃起来。周筝儿看了他好一会儿,觉得他今天有些不对劲,“喂,陈谨瑜,你今儿个怎么这么,嗯,这么冷冰冰的。不会是你大哥做了大官,你就瞧不起我们了吧?”
陈谨瑜闻言瞪了她一眼,“胡说八道什么呢?”
“那你说说,怎么进屋后就虎着个脸,像是谁借了你的米还了你糠似的。”周筝儿举得有必要和这个小少年沟通一下,他们也算是青梅竹马吧,可不能让这朵祖国的花朵长歪了。
“你不知道就别瞎说,我烦着呢!”陈谨瑜边吃东西边呜呜咙咙说话。
周筝儿奇怪了,“你大哥好不容易达成了期望,你倒是烦上了,你有什么可烦的?”
或许是平日里压抑久了,听她这么说,陈谨瑜一下子觉得找到了倾述的对象,他先看了忙活着做饭的桂妈妈,抬头示意周筝儿到外面说话。
周筝儿好奇地跟着他到了院子里,“什么事儿啊,还这么神神秘秘的?”
陈谨瑜一屁股坐到葡萄架下的石凳上,长长叹了口气,“唉……我烦啊,烦死了!”
“你究竟烦什么呢?”周筝儿实在不知道十一二岁的孩子有什么可烦的。
“我大哥中了传胪,二甲第一名,你知道吧?”陈谨瑜问。
周筝儿点头,“知道啊,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的,村里谁不知道啊?”
“前儿我大哥从京里来了信,他被授了庶吉士。”陈谨瑜继续道。
周筝儿欢喜,“这是好事啊!”
据她前世看电视和小说得知,庶吉士可是要进内阁的节奏,是个顶顶清贵的职位。
“爷爷知道了很高兴,他也不想大哥小小年纪都到地方任职,做了庶吉士反而简单些……”陈谨瑜脱口把自家的事儿说了个七七八八。
周筝儿听后更疑惑了,“听起来这是好事儿啊,你怎么还烦上了?不会是嫉妒自己哥哥了吧?”
陈谨瑜皱眉,“谁说我是为这件事烦的?唉……我烦的是另外的事儿。”
“那里拉拉杂杂还说这么多?”周筝儿对这种半天说不到关键的谈话很不满。
“我这是先交代前因,然后才能说后果好不好?”陈谨瑜对这个常常打断自己的倾听者也很不满。
周筝儿不好意思吐吐舌头,“我不插嘴了,你继续说吧。”
“我大哥中了进士后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特别是我爷爷,收到喜报那天晚上在屋里坐了一晚上,直说我大哥总算是有出息了。”陈谨瑜说着顿了顿,“其实我看到大哥有了出息也是很高兴的,可是后来家里来了好些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说大哥是天纵英才,文曲星下凡什么的。爷爷不想打家过于讨论大哥的事儿,那些人估计也看出了端倪,渐渐不说大哥了,居然把话头都引到我身上来。”
“他们说你什么了?”周筝儿暗想,不会是被讽刺了吧?接着又摇头,人家是来拉关系的,又不会是来得罪的人,应该不至于吧?
“还能说什么,不就是我将来一定会像大哥一样有出息,然后看到我写的字就说有风骨,我对了副对子就说是绝对,写篇文章又说文采飞扬。”陈谨瑜的脸很臭,“我自己学问怎么样还不知道吗,这哪里是夸我,简直是浑说!”
“也许人家真认为你学问好呢,你也不用太妄自菲薄了!”周筝儿好心劝道。
陈谨瑜瞪了她一眼,“你不会也是来拍马屁的吧?”
“别说的这么难听好不好?我干嘛拍你马屁,要拍我也拍你大哥去!”周筝儿白了他一眼。
没想到陈谨瑜被人甩了白眼却很高兴,“哎呀,还好你还是正常的!”
以前虽然大家因为他爷爷的关系,对他也多有客气,但自他大哥高中后,大家对他的就完全是恭维了。这样的转变让他很不适应,觉得别人都太假了,完全没有亲切感。
“喂,周筝儿,你以后还是这么对我吧,这阵子我听人说好话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陈谨瑜突然很认真地告诫周筝儿,“要一直这样,知道吗?”
“你这个人还真是奇怪,人家对你说好话总比说坏话强吧!我想让人对我说好话,还没人说呢!”周筝儿和他插科打诨,“我看你就是矫情,生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这样全是因为我大哥的关系,谁稀罕他们假惺惺的样子!”陈谨瑜开始诉苦,“你是不知道,明明我胡乱写的字,他们偏说好,搞得我臊得慌!”
周筝儿看着找个苦着脸的小少年,觉得他真是可爱得紧,同时透着一分真诚。陈谨瑜现在的感受应该像前世,有些孩子长期生活在学霸哥哥姐姐的光环下,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幸福。人们过多的关注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甚至自卑的情绪。
周筝儿看着陈谨瑜笑道:“既然你知道他们是恭维你,以后对他们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行了。反正他们说话的时候也没走心,你也不用放在心上。”
陈谨瑜想了想,点头,“这倒也是!我在这里烦得不行,人家说不定就不记得和我说过什么了。”
“可不是!”周筝儿一副孺子可教地拍拍他的肩膀。
正文 第131章 开发玉米食谱
随着玉米渐渐成熟,周友平一家开始讨论怎么卖玉米的事情。
“这玉蜀黍是我们让人家种的,虽然大家都很喜欢吃,可要是能卖些钱自然是好的。”周友平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子,赚了乡亲的种子钱总觉得应该想法子让他们挣回来。
周苹儿问妹妹,“你不是信誓旦旦地说,种玉蜀黍一定能赚大钱吗,现在是你表现的时候了,给我们说说这钱要怎么赚呗。”
“能怎么赚,当然是做成吃食卖咯!”周筝儿只要一想到玉米烧排骨、金沙玉米、黄豆玉米蹄髈汤这些菜色就流口水。
“我们能做出什么吃的,不过是煮玉蜀黍棒子,还有玉蜀黍饼子,这些东西虽然好吃,可也卖不了多高的价钱。”周苹儿仔细分析情势,“况且我们也没地儿卖吃的,要是做好了拿到镇上去卖,到时候都凉了。”
前几年过年的时候她到镇上卖糖炒栗子还是多亏了舒胜明他们的帮忙,凉了的东西始终会影响口味。
“谁说我们要自己做好去卖的,我是想把玉蜀黍卖给五福楼,让他们去卖呢。”周筝儿可不想做那么累的事,再说他们做了也是卖卖路边摊,很难赚到大钱。
唐氏犹豫道:“以前我们在商言商,可现在胜明和苹儿已经订了亲,再和亲家做买卖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总不能因为我和他,和舒胜明订了亲我们家就不做五福楼的买卖了吧?”周苹儿觉得唐氏的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况且这玉蜀黍现在稀罕着。他们酒楼一定能卖得很好,还不是大把大把的进账。不过,筝儿,你想和他们怎么做买卖?”
“像红薯粉一样,我们告诉他们怎么做玉蜀黍,然后把东西卖给他们。”周筝儿笑道:“不过这次我们不能再卖方子了,把菜谱送给他们。现在五福楼的生意很好,一定会消耗很多玉蜀黍的。”
周友平觉得这样也不错,“听说红薯粉现在已经成了五福楼的招牌菜,很多人慕名而来呢。要是这次的玉蜀黍也能成为他们的招牌菜式,他们酒楼也能挣不少钱。我们村里的玉蜀黍也就不愁销路了。这就是那什么,一举,一举双得。”
“爹,是一举两得。”周玉儿小声纠正她爹的话。
周友平憨笑着点头,“对对对,是一举两得。一举两得!”
既然决定开发新菜式,周筝儿可是做足了功夫。(其实就是努力回想前世吃过的玉米大餐,不过样子还是要做做的。)
“大姐。我们试试炒玉蜀黍粒吧?”这个菜虽然简单,可味道很不错。
周苹儿很是配合,“你说说该怎么个炒法?”
“嗯,放油。再放点盐,对了,还得放些辣椒调味。”周筝儿仔细回想家常炒玉米的做法,因为没有火腿,所以只好炒个素的。
周玉儿和唐氏很快把玉米粒掰好,周苹儿主厨,很快一盘香喷喷的炒玉米就做好了。
“这菜闻着就香!”唐氏给予高度评价。
“筝儿姐姐。筝儿姐姐,你在家吗?”突然外面响起魏志弘的声音。
周筝儿也顾不上尝味儿,赶紧去开院门,“弘哥儿你怎么自己来了?还带着妍妍呢。”
三岁多的魏志弘牵着快两岁的魏妍妍笑嘻嘻站在外面,“我来瞧弟弟,妍妍看妹妹。”
自从双胞胎出生,他们再也不是最小的孩子了,兄妹两个时不时就要过来表示一下兄姐的关心,不过通常都是周梅香带着他们过来的。
“弘哥儿,你跑过来告诉你娘和嬷嬷了吗?”周筝儿强烈怀疑两人是偷跑过来的。
魏志弘红了脸,重复刚才的话,“我来瞧弟弟,妍妍看妹妹。”
魏妍妍却不管那么多,迈开小短腿就往屋里跑,“苹儿姐姐,玉儿姐姐,大舅母,妍妍来了!”
眼看着妹妹突围成功,魏志弘眼巴巴地看着周筝儿,“我来玩儿。”
周筝儿好气又好笑,“行了,快进去吧,苹儿姐姐和玉儿姐姐她们正在灶间做吃食呢。”把小家伙放进院子,她先去魏家给周氏送了信。
“苹儿姐姐,我还要吃!”回来的时候听魏志弘拉长了声音撒娇。
周苹儿好声劝道:“这东西吃多了不好,仔细涨肚子。”
“对,吃多了不好。”魏妍妍似乎也在劝自家大哥,“苹儿姐姐,我吃,我吃了好。”
周筝儿好笑地进屋,看到魏家兄妹正馋猫似的围着周苹儿讨吃的。
“你们俩不是来看弟弟妹妹的吗,怎的在这里围着苹儿姐姐玩儿?”周筝儿故意逗两个小家伙。
魏妍妍迟疑地望向魏志弘,被妹妹推出来的魏志弘磕磕巴巴道:“弟弟睡觉,嗯,妹妹也睡觉,我们不吵他们,嗯,陪姐姐玩儿。”
敢情他们在这里嘴馋还有理了?周筝儿闻言更是笑得不行,“刚刚我去告诉你们嬷嬷你们跑过来的事儿了,等会儿你们可以在这里吃晌饭,苹儿姐姐还要做好多好吃的,你们吃了炒玉米就吃不下其他东西了哦。”
“好吃的?”魏志弘回头问唐氏。
唐氏点头,“是啊,待会儿我们还要做其他好吃的。”
魏志弘纠结了,是可着劲吃炒玉米还是留着肚子吃其他好吃的?这对三岁多的孩子而言,的确是个难解的问题。
魏妍妍是个听话的好孩子,看出大家都不想给他们吃炒玉米了,很有眼色道:“大舅母,我吃别的好吃的。”
晌午的时候,周苹儿在妹妹的指导下试着做了玉米排骨汤。
“大姐,先把这些排骨剁了。”周筝儿指着周友平一大早在村口猪肉铺子买的肉排骨道。
转身又对周玉儿道:“二姐,把几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