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当家by络缨1231-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王兴文不会挑牲口,这事还得请教方老爹。

仲秋已经可以预料到,她们家买牲口肯定不会自己家一家使用,但是,老爷子家用的话,也得有个说道。这事得提前考虑到了,不然的话,这牲口最后姓什么都不知道呢。

有了打算,仲秋把买的东西让王兴文背着,带着子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往家里走。

再有二十来天,她们加工香肠的事就要告一段落了。春耕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明天一更噢。


第66章 琐事无常


仲秋家的房子定下来了,还买了前后的地。这个作为农村的人都理解,谁家屋前屋后的不留些地种种菜啥的。

不过,仲秋家把河滩上的那些荒地买下来,就让村子里的议论了好久。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仲秋家孩子多,劳力少,而且,分家时高氏太不公平,只给了那么点地,而且,好田玉米一亩地才收400多斤,而且,种玉米特别吃肥,今年种了,春玉米,马上就得种黄豆或者绿豆肥田,不然的话,来年再种,产量会低得多。

才能王家没有良田分给仲秋家,只得中等田6亩,下等亩2亩,还有4亩种了两年的荒田。

这马上就要种地了,仲秋家的事情还真是让村子里闲着的人很是议论了一番。所以,对仲秋家借钱买下河边的滩地,大家多数都是报着同情的。不管咋样,总得吃饱吧。没地吃啥?农村的人都是以地为宝的。

老爷子本想着王兴文买地他再出个二十两银子,谁想话刚一出口,就惹来高氏哭天抢地的大骂。最后闹到高氏不管不顾地坐在上房门口骂王兴文一家子要害死她们,老爷子发不得火,只得熄了这个心思。

仲秋本来也没想过再粘上房一毛钱的便宜,自然对于老爷子的这一行为看不在眼里。

心是好心,可是,你也得有那本事不是。平白地惹了一场风波不说,还让一家子本来就不安生的心又跟着忐忑了好几天。

老爷子出钱没出成,好像有了心病一样。王兴文跑前跑的的,老爷子一直都没怎么出面。只有在最后村长带着人去量地的时候,才跟着一起看看。

村子里的人对老爷子家的事都感兴趣,主要是村子里一到冬天实在是没啥营生干,因为村长的儿子在县里是个主薄,小小的一个管事的,在村子里说话就仗义的多。所以,一般的村子里,到了冬天的时候,闲汉们都东家西家的聚在一起赌。而大王庄就没人敢,要是赌让村长知道,轻的罚钱,重的开村会,把人赶出村。所以,大王庄的风气还是很好的。

仲秋即然想快一点脱离苦海,自然也要把高氏的脾性让大家知道。免得以后她家有钱了,高氏再闹什么她们家不孝顺啥的,村里人心里也好有个谱。于是,便大张起豉地把河边的滩地买了下来,对于村子里的人议论的事,她早就算计上了。

她现在除了每天跟着王兴文送货,收钱之外,她就拉着子滨和子汐在镇里的书局里逛来逛去,就是在找农务田书。

镇不算太大,只有两家书局,里面多半是卖《百家姓》和《千字文》以及《三字经》的多,另外还有学生们常用的《大学》《论语》什么的。

仲秋考虑到种完田之后就要送子滨来镇上念书,所以,今天逛书局直接就把初学的书买回去。

从书铺上拿过《百家姓》和《千字文》以及《三字经》三本书放到了老板的面前:“老板,这三本书多少钱?”

书很新,还带着墨香。仲秋拿的很仔细,这古代的书可都是人手工抄写的多,像这种书局里的书,虽然也有印刷出来的,但是,古代刻版的时候,若是刻坏了一个字,整个都坏掉,所以,特别的不容易。

再者因为不容易,所以,一般买不起书的都会到书局来拿书抄写,你可以抄一本给书局的掌柜的,然后自己留下一本。算是双赢。

不过,印的还是比抄写的要贵些,所以,仲秋拿的这三本都是抄写的。

“《百家姓》五十八文,《千字文》七十文,《三字经》七十文。”老板看着仲秋三个孩子,即不热情,也不怠慢。

“我要了,老板。”仲秋点了点头,“大叔,你这里有没有种田的书啊?就是教人如何种地的书?”

老板听仲秋说都买了,脸上还是多少带了笑意。书是贵重的牲口,不是每一个到书肆来的人都能买得起书的。

仲秋三个小孩子一买就是三本,老板自然是乐呵呵的:“种田的书,你去那边的角落里看看,前几天收了些书。是周家书仆送来的,什么书都有,我都放在那儿了,还没来得及整理呢。”

仲秋扫了一眼角落里堆的书,没有马上去翻而是问道:“大叔,是种田的书就成,你打算卖多少钱?”

老板看着仲秋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笑了:“小姑娘,一本算你三十文咋样?”

“大叔,三十文买种田的书?谁会买呀,农村里种田的,哪一个不是生下来就跟着种的,还用看书?再说了,种田的人,哪有几个是识字的。大叔,你是不是看我是小孩子呀。我就好奇,才背着家里的大人来买书看看的,这可是我省下的压岁钱。”

老板让仲秋的一大套话给弄得哭笑不得,道:“反正那一堆书是我二两银子收来的,你若是都要的话,就再加五十文给我,就算是我的跑腿费了。你看咋样?”

仲秋点了点头:“大叔,那我先看看成不?要是都不是我能要的,我就只买种田书,你看行不?到时候你可不能宰我。”

“不会不会,你去挑吧。”老板叹了口气,又坐回柜台后看书去了。

仲秋拉着子滨,一起在那堆书堆前蹲了下来。

这堆书还真不少,不过,都是旧书。有的书里面还填写了注解,不过仲秋看不懂,也不感兴趣,倒是子滨对这些书很是喜欢,只是看了一眼仲秋,想想这些书要二两银子,又放下了。

仲秋一路翻找,还真让她找了两本农书,一本叫《农田广记》一本叫《北田要术》。

其他的除了一些四书五经类的,还有游记和风土小说。仲秋想了想,到这里也好几个月了,她还真没有摸过一本书,看看地上堆的,大概都有百八十本的,虽然大多数都没用。但是也可以当小说看嘛。

仲秋起身,走到老板面前,笑着道:“大叔,那些书我都要了,你帮我找个袋子装起来好不?”

卖书的老板看了一眼仲秋,还真是有些意外这三个孩子能把书全买了。自然是答应。

“大叔,要是以后你还在种田类的农书,你能不能给我留着,我每个月都会来镇上的。”仲秋看着老板把书装好,仲秋掏了钱付了,这才提出自己的要求。

“行,不过那种书一般人是不会买的,除非像这样不要了要拿来卖的。要是有的话,我就给你留着。”大叔也好说话,毕竟一个小镇上能买得起这么多书的还是少。

仲秋高兴地点头,和子滨抬着书走出了书肆。

一下子买这么多的书,子滨都有些不敢相信。里面有许多书都是要以后学到的,虽然觉得二两银子太贵了,可是想想这么多的书,还是觉得值得。

三个孩子出了书肆,仲秋和子滨把书抬到一边放下,把书分开弄成了三份儿,装到了筐子里。大份儿的放到了仲秋这里,仲秋直接借着筐子就收到了空间里。

她可不想三个人抬着一大堆的书回家,要是让高氏她们看见,又要说三道四的。她们不嫌烦她都烦。

杂七杂八的东西仲秋买了不少,不过都让她放进了空间里。反正倒时候往外拿也行,这事早晚得让家里的人知道。

但能迟就迟,主要是仲秋对方氏还真不放心。

转眼间,仲秋家的房子契和地契都下来了。连带着分家时分到的,仲秋都一鼓作气的请村长一同都改名过户办了红契。虽然花了些钱,可是仲秋图得省心。

到了三月中旬,也开始该为种地打算了。有勤快的,已经开始把院外的粪肥用镐头敲开,砸碎再掺些土,然后用平车或者担子往地里担了。

仲秋对种地还真不太懂,理论都是从小说里得来的。现在大家应该是侍候冬小麦的吧,地里有的已经见着一层浅浅的绿了。这个时候就该去田里侍候了,到了五月也该收获。然后就得赶紧着种玉米,到10月中旬正好可以把玉米收了。

不过,仲秋看到这里人一般都种玉米或者高粱,要不就是豆子养地。像是麦子你们村种的都少,主要是收成少。

另外玉米收了之后,还可以种些土豆,虽然土豆收获的时候个头比较小。

农村里,能种啥就种啥,只要是吃的就行。不过大多数的人家还是选择耐旱的玉米,不但好管而且比一般的粮食打的都多。

现在才三月,勤快的人就已经开始做肥田工作了。玉米是最损田力的庄家,若是年年种,地不上好肥,减产是必然的。

老爷子分给仲秋家的6中田,去年种的都是玉米,还有高粱,今年施肥是肯定的。

只是,仲秋家分出来,可没有分到肥。院子外面倒是有不少积攒起来的肥,可高氏让不让用还不清楚。

2下田,去年种的是豆子,今年若是想种玉米倒是合适。只要撒一层草木灰就成。

至于靠近山脚的那4亩荒地,仲秋已经打算种土豆了。那地方啥都不太好长,只能种土豆。

三月肥田,四月翻地,四月中旬若是天气好,就可以种地了。到时候,不管是懒的也好,勤快的也好,都要上地里去忙。这一忙就是小得溜一个月呢。

仲秋家里的香肠作坊仍旧在开着,只不过现在家家男人都下地送肥。这女人就得在家里把饭弄好,所以,这时间上就有些紧。

仲秋家里也是要跟着大伙一起干的,自然也不会勉强别人。

一家子一起商量了一下,再做半个月就不做了。天气渐暖,长途运输的话,这东西也放不下。尤其是古代,都是用牛车马拉的,从这边到京都的话,最快也得半个来月,真的因为放坏了入口的话,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一起又忙了半个月,到了三月中旬,仲秋家的生意收尾。所有人的工钱一起都结算完,仲秋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虽然都给工钱,可是仲秋赚的实在是不少,心里有睦过意不去)每个帮工的人都给了二斤香肠,三斤血肠算是回谢的礼。

自然,别人有,于氏也不少。于氏加上三个孩子,仲秋很是大方地给了五斤香肠和十斤血肠。

于氏自然是乐得眼睛都睁不开了,给上房高氏送去了一斤香肠,二斤血肠,剩下的她又称了和送给上房同样的数量送回到了娘去。其他的,于氏就放着给自己和儿子们零吃。

对于于氏的小算盘,仲秋很是乐意见到。

于氏懒是因为和大家一起干活,跟大锅饭一样。谁都想少干多吃,现在干活给自己家,那当然是多干多有。于氏也不傻。

只是,就这么一点事,又让高氏大闹了一通。这事弄得整个大王庄的人都知道了。

仲秋在东厢房一边听一边暗笑:真是琐事无常啊!



第67章 打打骂骂忙种田


仲秋很是郁闷地看着哭泣的于氏和跳着脚骂人的高氏,她就不明白了,高氏咋就这么喜欢骂人呢》之前觉得高氏就是扣门儿一点儿,吝啬一点儿。怎么现在竟然变得粘火就着呢?

高氏手里端着个大盆子,里面放着血肠。是仲秋分下来的,现在仲秋的手里也端着一个盆子,里面放着五概念一斤左右的血肠,正是要送到上房去的。

仲秋也想过不给上房送,她是气不过高氏的行为。可是于氏和村里人都送了,哪能光拉下上房呢。说出去又让人指着背议论。

仲秋不差这几根血肠,反正以后盖好房子她们就是真正的两家人了。

可没想到啊,这早上刚分出去的,晚上过来就闹了这么一出。

“二婶儿,你又咋惹我奶生气了?”仲秋看着于氏披头散发地坐在地上嚎,高氏就在一边端着盆子骂,忙开口问道。

“哎呀,仲秋啊,你来得正好。你说说,这血肠子咋就是我买的呢?我咋就不孝顺你奶了?我儿子做工得的都归我,这是你爹亲口说的呀,咋到了你奶这里就成了我私下里买了解馋的呢?”于氏扑楞一下跳了起来,冲着仲秋就过来了。一边说一边嚎两嗓子。

仲秋可不想插在两个人中间,背着高氏,小嘴往上房一呶:“肯定是二婶你惹我奶生气了,要不然我奶咋会骂你呢。”

于氏真不是傻子,刚要开口再辩解两句,看到仲秋一个劲儿地给她使眼色,立即跳起来就往上房里跑,一边跑一边冲着屋子里哭喊着:“爹,你要给我做主啊,不然我可活不成了……”

仲秋站在那里看着高氏惊愕的表情,心里偷偷地乐。老宅子里每天上演一段这样的戏码看着也挺高兴的是吧?

“奶,这外面怪冷的,你咋还站在这儿啊,我二婶都去上房了。”仲秋看着高氏还没回过神来,微微笑着提醒道。

“哼!”高氏冲着仲秋狠狠地瞪了一眼,哼了一声,抱着盆子踩着小脚冲向了上房。

仲秋乐滋滋地端着盛着血肠的盆子,跟在高氏的身后也进了上房间。

上房里,老爷子正皱着眉头只着于氏的哭诉。外面发生的事,老爷子已经听着了大概,对于于氏拿东西送回娘家的事,老爷子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只是现在让高氏给抓了个现成的,老爷子也不能当看不见了。

“你既然没分家,东西就是家里的。想送礼回娘家也不是不行,你总得告诉你娘一声吧、”老爷子叹了口气,对于氏道。

“爹,这可是三个孩子做工得的,可不是我赚的。我赚的那份已经给我娘送过来了,我用孩子赚的东西给我娘家送有啥不对?爹,你可是亲口告诉我的,孩子们赚的钱可是归我们自己的私房,你上一家之主啊,可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于氏一边哭嚎一边解释。

“既然是吃食,就大家一起吃,咱们家还短了你们吃的吗?”老爷子也不高兴了,老二媳妇这样,这不就是分家的前兆吗?

“爹,你也这样说啊。那这个家还有啥意思呀,你直接饿死我们娘四个得了。”于氏扑腾一下子坐到了地上。

老爷子的眉头狞得死死的,高氏进了门看着于氏还在那儿闹腾,脸上更不好看了。把盆子往炕上一放,抽出炕上放着的帚笤就朝着于氏身上抽去。

于氏冷不丁地被抽了一下,疼得她嗷的一声跳了起来。两眼狠狠地瞪着高氏:“娘,你打我?你打我!”于氏的眼睛瞪得溜圆,忽地扑上去把高氏连手带腰一起抱住大哭起来,“我苦命的孩子呀,娘就要被你奶打死了,我咋就这么苦命啊,我走了你们可咋办啊?啊~~~”

于氏连哭带嚎间不小,子沧和子沣送完东西正进院子,就听到了上房里于氏的哭声,也顾不得回自己的屋子,忙往上房里跑。

仲秋正站门口看热闹,看到两个人进来,忙小声道:“咱奶打二婶儿呢,你快去拉住,别让咱奶打了。”

子沧和子沣都来不及想什么就冲了进去,看着于氏跪坐在地上哭得眼睛都要肿起来,心里酸酸的,扑上去一个抱着高氏一个跪在老爷子面前。

“饶了我娘吧,东西我们不要了。”子沧冲着老爷子只磕头。

子沣聪明些,只抱着高氏的手,让她打不到于氏的身上,于氏见高氏的手被儿子抱住。松了高氏,高一声浅一声地大哭起来。

老王家又闹出了事,自然看热闹的,劝说的人就上了门。

仲秋看着人多起来,偷偷地溜回到了东厢房里,把王兴文和方氏都打发到了宅基那儿,让她们算算那里开春都种些啥。

王兴文听着上房的哭闹声,不想走。可仲秋的一句话让王兴文打消了主意:“爹,我奶总是这样闹,让村里人笑话不说。更会破坏我们大家的感情,而且,你认为你去了,我娘就会消气吗?肯定会借着我二婶儿的事怪到咱们家的。你看,我二婶儿不过是把两个堂哥该得的分出一份送去娘家,这有啥不对的。要是咱家我娘送我姥娘家一点东西,你还打我娘一顿不成?这就是礼上往来的事,我奶干啥还要闹成这样,你去了不但我奶消不了气,还会怪到你头上。”

王兴文想了想,总是犹豫不绝。方氏倒是收拾了一下,提了筐子扯了一把王兴文道:“天天这么闹,啥时候是个头啊,走吧,咱们家今年的地可都是咱们自己弄,还不知道几个孩子跟着咋累呢。趁现在有时间了,咋能多些就多做些,让孩子们也轻省轻省。”

王兴文不管情愿不情愿,都被方氏从北侧的一个角门给拉走了。

仲秋见两个说得上话的人都走了,上房闹的再欢她也当成听不见了。就算是听见了又咋的,她一个孙子辈的,还指望着她劝架不成?

最后,高氏和于氏这场大闹,在村长的调节下结束了。

结果是于氏得的那份全都给了高氏,其他的任由于氏分配。

于氏听了调节的结果,拍了拍屁股,把放在炕上的那个盆端起来,冲着还气乎乎的高氏道:“娘,你也别生气,以后我啥都不做了,就在家里做饭侍候你和小姑子,要是孩子们实在是没有布裁衣服,我就打发孩子出去做工,横竖光不了屁股就是了。”

于氏粗口一出,村长和老爷子都有些脸上不好看。可是想想高氏做的事,也怪不得于氏,只得挥了挥手让于氏出去。

于氏得回了东西,虽然还得送出去一些。但最少自己儿子们的那份是保住了,自然是乐得痛快。

次日,高氏又贪自己孙子得的福利(仲秋说的,这最后分的备受肠算是大家努力工作的福利)的事就在村子里闹开了,人前人后的都在议论着高氏和于氏。

年轻的说老的太不怜惜小的,看孩子饿的那样。

老的说年轻的不省事,只知道和老的分的清楚,不会过日子。

不过闹归闹,说归说。大家地里的活儿却是不能耽误的。

仲秋家也不能耽误地里的活儿,本来地就少,人口就多。再加上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亩产最高的玉米,最多也就能打个三百多斤,他们一家人缺油少盐的。每人一天一斤粮都只能说是吃个大半饱。若是冬天还行,不用劳动出力。

若是夏天春天秋天,正是忙的时候,没有力气,哪能做得动活儿啊。

她们家一共七口人,就算是一天七斤粮,一年就得近三千斤的粮食。三千斤里还要扣除税和给上房的粮,到她们手里的就只有一半多一点儿了。

目前为止,仲秋也不敢添地。才借钱买了房子和地,她再添地,她敢打赌,高氏能把她家翻个底朝天。

现在已经近四月了,马上就要种地。天气也渐渐地开暖,地也都活了。

“爹,今年地里准备种啥?”仲秋一家子人吃过饭围在一起商量着中田都种些什么。今年指望的就是中田的产出。

去年种了麦子,今年仲秋准备种玉米。这个产量高,若是好好地种和培养种子发芽,一亩地她兴许给打500到700 斤也说不定。

“中田就种麦子吧,那东西产量还行。咱们没有肥,种玉米的话,肥跟不上产量上来。下田就种些豆子,再养养地吧。荒地也种豆子,种完了,我就去镇上找个工,也得让家里吃得上饭啊。”王兴文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仲秋啊,河滩那块地你想干啥?”

“我想种水稻,不过,这事你们谁都不许说出去。”仲秋种水稻得先在空间里育苗啊,得先把好种子培育出来。她还指望着这个赚钱呢。

镇上的一般白米,一斤要卖到36文,精米竟然达到了60文一斤,谁家舍得那多的钱买米来吃啊。而且,她还打听了,白米米铺里也收的,只是她们这边没有人种罢了。

白米收的价格一斤是:新米白米价是25文,次一等的20文,精米价是42文,当然,这个精不精的得人家米铺的掌柜说了算。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同样一斤玉米只卖17文,高粱只卖19文,麦子可以多卖些,每斤麦子磨成面的话会卖到20到23文。水稻还是占了优势。

“仲秋啊,这可是不说着玩儿的,种地你又不会,真的种不出来,一年就完了。”王兴文有些担心地看着仲秋。

“我用河滩上的地来种,不会占家里的地的。”仲秋也不敢拿全家的口粮试验啊,“不过,爹,既然中田里要种玉米,那咱们是不是先把地肥一遍啊。我看书上讲,玉米可是最吃地力的。”

“是啊,可是咱们家今年刚分出来,哪有肥呀。”王兴文也发愁啊,农田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有肥,还打什么粮食啊。

“要不要我们去和我爷说说,今年让咱们家用外院门口的肥,明年再还我爷就是了。”子滨插了一句,他也了解高氏的性子,所以压根铁就没提要的这茬儿。

“你奶未必肯呢。”方氏轻轻地叹了口气。

“不行我们就买吧。”仲秋也跟着叹气,一家人弄到这样,真是想不出来都咋想的。

一家人正商量着呢,就听老爷子在门外叫:“老大,你出来一下。”

王兴文愣了一下,还是站起身来,走到了外面。

仲秋瞪着子汐,眨了眨眼。子汐与仲秋是心灵相通,跳下炕直接就趴到了门缝儿那偷听去了。

方氏见状嗔怪地瞪了一眼仲秋,仲秋呵呵一笑。


第68章


老爷子找王兴文说的是肥的事,和仲秋想的一样。让她家先用着,等到闲着的时候再自己家攒一些留着明年用。

王兴文把话回来一说,仲秋却是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