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庆熹记事 作者:红猪侠-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看起来有些乏了,皇帝和成亲王起来告退,太后向洪司言招手道:“你来。”
洪司言跟着太后进了内殿,望着太后正用晶亮的皓齿狠狠咬着嘴唇,忙走上前轻声道:“主子这是生的什么气?主子自己也说迟早有这么一天。”
太后的声音刻薄无情,缓缓道:“你给我问清楚,到底是什么人给靖仁出的主意。”
“是。”
“他们没一个替我安分守己的。必隆想的是保全凉州兵马;皇帝更是要借匈奴消耗藩王势力。他们个个都在搞这些玩火的把戏,全不想大敌已经兵临城下。你替我研磨,我要给几个藩王写信。”
洪司言见太后执着笔不住思量,轻轻将墨横在砚台上,道:“他们日后兵戎相见,势成水火,主子要站在哪一边,可要早作决断。”
太后冷笑一声,“皇帝是我亲生的儿子,由不得我选择。只是,”她低头望着自己在雪白绢纸上写就的洪王名字,怅然半晌,道,“洪王是我手足,人非草木,岂能自残其臂。”
洪司言道:“奴婢听说皇上最近耳目聪明得很呢,主子写信也要小心。”
太后微微一笑,落笔如飞,将四封信一挥而就,道:“只当是我的懿旨便是了。让皇帝的人看见也无妨,只是要赶在皇帝旨意之前送到,以免生变。”
洪司言用太后的印信火签将信封了,命人加急送出。
离都至洪州快马兼程五天的功夫,太后的信进洪州王府的时候,朝廷那边刚刚将藩地征粮一事议定,旨意到洪州,只怕还是半个月以后的事。
洪王将太后的书信交给身边的参士范树安看了,笑道:“皇帝急了,这便想对我们动手。”
范树安十七岁上追随洪王,迄今已逾二十五年,这些年更是成了洪王主要的谋士。一个人心思用得多了,难免折福,原先清朗矫健的沙场战将,如今瘦巴巴的,昏昏欲睡的眼睛总是眯缝着,连洪王这样铁石心肠的人见了他也难免生出痛惜之感。
“以卑职之见,皇帝此举试探之意倒是更多些。”范树安说话也是慢条斯理,有气无力,让听的人百感交集,“大敌当前,量他不敢此时行险。”
洪王道:“就算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你看如何应对。”
“以太后的书信来看,皇帝心意甚坚,不过几十万两的银子,王爷这边也不便用强。话说回来——”范树安吸了口气,慢吞吞喝了口茶,内监李呈在一旁已经急得朝他直使眼色,洪王倒是习以为常,捋着长髯微笑不做声,听得范树安的声音在书房的片刻寂静后又悠悠道,“一味应承只会让皇帝得寸进尺,王爷只管答应朝廷在先,日后捡个软钉子让他碰,不能让他摸出咱们的底限来。”
“说的是,”洪王道,“再者太后亲自开口,驳了她的面子,便硬是把她推到皇帝那一边去。定国在多峰也有些日子了,他手下的人没有见过大场面,不见得能干,这孩子又多刚愎自用,想到原先让他驻守多峰的用意,我只怕他弄巧成拙。现今朝廷多事,多峰东望离都,更趋险要,我想还是你去定国那边督阵。”
“是,卑职明日就启程。”
“那边还是按原来的计议行事,只须周旋,不得完胜,拖得越长久越好。”
范树安此番行程和他性子一样,慢悠悠徜徉而往,洪王先派去多峰送信的人早已打了个来回,他才刚到多峰境内。洪定国得知他只带着家里的两个家人来的,怕他遭贼寇打劫,便让手下人不住向山下打探,却始终不见人影。
多峰一带临多湖,这个季节从东南的湖面上吹来湿润温和的风使得多峰群山总是云气升腾,黛色山头在烟雾袅绕中若隐若现。洪定国在此剿匪已有一年,知道大雾之时,多有群寇下山滋扰,大军进驻山中以来,他们也是趁着浓雾蔽日与官军短兵相接,思量之下,终于按耐不住,亲自领人到山口观望。
多峰自古只有一条官道,此时也是浸在乳色烟云里。洪定国身后跟着五百骑兵,挨得紧的尚能互相看清面目,稍远一些的,只听得马铃甲胄叮当作响,马蹄声倒似云中奔雷,从古道里涌出来。洪定国腰间仗剑,手扶缰绳,遵从洪王的意思走在队伍的中间,隐隐觉得四处暗藏凶险,怎敢有丝毫怠慢。忽听前方先锋大喝一声:“什么人?!”随之便是急促的号角响,金弦蜂鸣,这边已是一通乱箭射过。
洪定国蹙眉问道:“怎么回事?”
“禀世子爷,”回头报信的人纵马在队伍里跑了一阵才找到洪定国,“前面发现了一票人,问话不答,掉头就走,艾参将命人放箭,现在不知对方死伤。”
洪定国冷冷道:“混账!这通箭射着的是范先生你们一个也别活了。看清楚了么?”
“看清楚了,少说也有百八十人,不会是范将军。”
洪定国心念才转到“响马”二字上,就听山谷里一声响箭尖啸,四处突然马嘶人沸,借着山中回音,让人只觉浓雾之后满山遍野都是刀影霍霍。洪王精兵对这种场面早已习以为常,知道强盗喜欢埋伏在高处向下放箭,纷纷举起盾牌挡住身体,头顶上仿佛暴雨乱打,一轮强弩顿时射了下来。众军士等这通弩箭放完,立即顶着盾牌策马向山道边上散开,将弓箭从缝隙里伸出去不断向山上回射。洪定国虽领兵在外,却少涉险地,跟着周围的人一散开,身侧无人护卫,一支乱箭擦着他的肋骨飞了过去,还未及他冷汗出完,雾里又冲出一道黑翎,直扑他面门。洪定国喉咙里“嗬”的一声,要低头躲避已经来不及了,眼角里看见旁边伸出一只宽厚的大手,牢牢将箭头握在手里。
“世子爷可好?”老者的面庞在乳白色空气里显得异常苍白,“小的是范将军宅子里的家人范理福。”
“范先生到了?”
“到了,就在山上。”
山上箭势渐止,有人大笑几声,道:“今儿个给小王爷一个面子,来日狭路相逢,咱们再较量。”
四处跟着嬉笑不绝,马蹄声渐向山中隐去。
道上孤零零现出两匹瘦马,听得范树安慢悠悠道:“世子爷可在前面么?”
“范叔叔。”洪定国喜道,从马上跃下来。
范树安也下了马,拉住洪定国的手仔细打量,细目中满是慈爱欢喜,“一年没见了,世子爷倒一点没变。”
“总是窝在这种地方,脾气差了许多。”说着向范树安身后道,“适才多蒙范叔叔府上的人相助,这位……”
范树安招手道:“理康,过来给世子爷磕头。”
“小的范理康,世子爷吉祥如意。”这条大汉比身材高挑的洪定国还高出一个头,方方正正一张国字脸,厚厚的嘴唇,看来木讷少语。
范理福也过来重新见礼,洪定国这才领军向山内归营,忽而想到一事,忍不住问道:“范叔叔才刚在山上做什么,弄得这伙强人立即退兵而去?”
“也没什么,”范树安不住微笑,“不过是打了个招呼,说世子爷在这里。”
“啊?”
“他们早知世子爷在此的心意,既然大家都心领神会,逢场作戏,万一今天误伤了世子爷,跟洪王结下梁子,只怕老王爷一根手指就能碾平他们多峰廿寨,还不如见好就收。”
洪定国笑道:“也难怪,这一年来总算相安无事。”
一道金光突然射在队伍跟前,原来大雾渐散,日出喷薄,青色缓坡在阳光下现出一片雪白连营。
范树安眯着眼点头,缓缓道:“背靠山势,水源贯通,出入开阔,不错。再过几年,世子爷也象老王爷一样,是领兵征战的帅才。”
洪定国道:“范叔叔这是在取笑我,父王二十岁上就将兵出塞,与匈奴血战了,做儿子的如何企及。”
“非也,以世子爷的资质,的确称得上是今世的人杰。”范树安说到这里,语气却变得阴郁异常,洪定国甚至觉得他隐隐地叹了口气,让人觉得甚是不祥。
范树安在多峰营中监军不过半个月功夫,朝廷征粮的旨意就下来了。往洪州宣旨的只是司礼监的内臣,洪定国派了五百人迎他进营,问起才知道不止藩地,皇帝向各州各府均派了人监督粮草,征调税银。西边洪州的征粮官姓高,名厚,字以仁,原是户部青洪司郎中。洪定国闻言对范树安笑道:“原来户部还有这个司?这些年来青洪两州的钱粮一直由洪王自管,我道这个司早撤了呢。”
范树安道:“天下毕竟还是当今皇帝的,世子爷千万别作这等言论。这个高以仁我有耳闻,他虽非刘远一党,对撤藩一事,却极为热衷。说起来,这个人年纪不大,倒和老王爷有些过节。”
“过节?”洪定国奇道,“可这个人我闻所未闻哪。”
范树安微笑避开洪定国的话头,只是道:“皇帝派高以仁进洪州,是想老王爷有了公报私仇的这个忌讳,不便对他下手——皇帝身边颇有些高人呢。”
洪定国冷冷笑了一声,道:“高人?难道范叔叔也和皇帝一样,以为这天下还有什么是我们洪家不敢下手的么?”
范树安笑道:“呵呵,只怕老王爷和世子爷是一样的心思。”
庆熹十一年,高以仁时年四十一岁,他在乾清宫向皇帝叩头辞行的时候,大太监吉祥就看出他印堂发黑,头上乌云笼罩,虽然吉祥没有料到高以仁的命运是被洪定国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决定了的,但是他总觉得这个高家耿直的后裔此行生死未卜,前途堪忧。
吉祥不是多嘴的人,尤其是这种话,就算是对如意和辟邪也不能随便乱说。此时中秋早过,就快入冬,宫里却由司礼监领头,乱糟糟正在裁减各宫用度,就算是主子们贴身的奴才,一样也是将月例银子裁了三成有多,如此一来,司礼监难免成了众矢之的,就连如意这样任性洒脱的人也开始谨言慎行起来,更何况吉祥从来老成稳重。
往年要忙着做冬衣棉袄的针工局倒是因此偷闲,除了谊妃待产,还须准备些婴儿衣裳之外,合宫上下无人再做新衣,整个衙门的人只得将内府供应库里的缎子不断整理挑拣,只剩管理太监张固在宫内值房里闲坐,大晴天暖洋洋的太阳透过窗户晒在身上,张固岁数也大了,渐渐合上了眼打盹儿,突然听见帘子哗啦一响,睁开眼正瞧见一个青衣身影望里一探头。
“哪个小猴崽子,滚进来。”
门口小顺子笑道:“张爷爷,您老清闲着呐?”
张固慢慢仰起身,端起茶碗漱口,小顺子抢过痰盂伺候在下面。
“你小子来干什么?你师傅好些了没有?”
“还那样儿,”小顺子叹了口气,“咳喘些,也没别的不好。我师傅让我来给张爷爷请安,问问张爷爷衙门里有什么差事要办。”
“还有什么要办?闲着呢!回去对辟邪说,该养病养病,该调理调理,年纪轻轻的,中秋以后就没瞧见他精神过,今后怎么当差?”
“是。”
“哦,对了,”张固又道,“你去后面房里拿了那个青皮儿的包裹,悄悄地给明珠姑娘,说是给谊妃小公主预备的,请她该绣什么绣什么。”
“哎!”小顺子一溜小跑,走得甚快。
张固笑了笑,忽听外面廊下笼子里的鸟儿叽叽喳喳乱叫起来。“哪位呀?”张固从榻上下来,趿着鞋走到门外。
“张老,您吉祥?”廊下年轻人二十五六岁,穿着件杏色宫衣,有红似白的一张圆脸,唇若染朱。
“呦,三哥儿。”张固知道这个七宝太监的三弟子招福是个难缠的角色,心里叹了口气,笑着又向他身后的人打招呼,“四哥儿也来了?”
进宝正逗弄着笼子里的鸟,笑道:“张老,从前可不知道您还喜欢养个活物儿什么的。”
“这鸟儿夏天飞进我屋子里,小子们逮了,就养起来了。”
进宝一阵轻笑,“人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想不到对鸟雀也是一样的。”他的语气优雅从容,但在别人听来总是凛凛然有种不祥的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
张固道:“两位小哥儿在皇后跟前伺候的,什么事得闲上这儿来?”
招福道:“张老是贵人多忘事。我们哥儿俩想着新棉袍该做好了,让手下小子来取是对您老不敬,正好下午没事,顺便过来给您老请个安。”
张固愣了愣,道:“新棉袍?两位小哥儿说笑话,万岁爷的严旨之下,还有谁敢做新袍子穿?”
招福笑道:“张老,我们哥儿俩可是在初春头上就和针工局说好的,您还记得么?”
“呦,对不住,倒不是我忘了,只是咱们针工局今年从春至秋就没有消停的时候,赶到能有空做宫人衣裳的时候,偏偏万岁爷的旨意下来了。你们小哥儿俩若能将就,明春我让小子们一早做好,给你们送过去。”
招福轻轻哼笑了一声,“我们将就穿旧衣裳不打紧,就怕皇后主子看见我们衣不蔽体,教训我们有失体统。”
张固也是久经沙场,当下笑道:“宫里没有人穿新衣,三哥儿、四哥儿倒是光鲜体面地在御前走动,主子问起来总是不好,不如这样——反正针工局现在也闲,人手有的是,两位小哥儿的棉袍就从我的体己银子里出,别人问起来便不算是大内的开销,。”
招福道:“张老这话就让我们哥儿俩折死了,我们这么多年想着孝敬您还没机会呢,怎么能让您破费?再说咱们带牙牌的人和青衣小子们不同,这么一来,原本名正言顺的事,倒变成了官衣私制,咱们可当不起。”
张固一脸无奈,沉吟道:“这倒是,三哥儿你看怎么办?”
招福一记语塞,突听进宝冷冷喝了一声:“站住!眼里没个长辈么?”
只见对面廊下小顺子抱着个包裹,正低着头紧往外走,听见进宝叫他,才期期艾艾、拖拖拉拉走过来,纵使知道进宝一贯清雅秀丽,神色和蔼,也不敢抬头看一下,请安道:“三爷、四爷。”
招福冷笑道:“我道你为什么见人就躲,原来穿着新衣裳,不好意思见人呐。到底是针工局大采办的弟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人人都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你还有新夹袄穿出来招摇。”
张固吃了一惊,这才仔细看清小顺子身上夹袄果然簇新,连折痕都还在,又听招福冷言冷语地指桑骂槐,不禁恼羞成怒,道:“小顺子,你三爷问你话呢。”
“我、我……”小顺子吓得脸色惨白,往后退了几步,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招福又道:“听说你师傅身子不爽快,整天银耳、奶子的吊命,这不快赶上宫里主子娘娘了?往后你三爷四爷便给你师傅当差就是了,怎么也有件棉袄过冬。”
进宝微微一笑,也不搭腔,仍是悠闲地在一边喂鸟儿吃米,眼角瞥见院子门口进来一个人,脸色一沉,暗暗拉了拉招福的袖子。
“张老这是在和谁生气?”进来的是如意,转眼看着小顺子呵斥道,“你瞧你,老大个子还淘气,小六是管不住你了,针工局的张老也管不住你了,还要你三爷四爷教训,丢不丢人?”
招福、进宝知他说的是自己,忙上前打招呼道:“二师哥,好。我们不过是在看小顺子的新夹袄,既然二师哥来了,一定有万岁爷的旨意,我们不妨碍二师哥的正事。”说着两人拱了拱手告辞。
如意道:“别,难得我们哥儿几个有闲聊上几句。”
进宝笑道:“二师哥不是不知道,师弟我现在让皇后差到谊妃那边,也忙。赶明儿再请二师哥喝酒。”
“也好。”如意见他们出了院子,才问,“怎么回事?”
张固道:“没什么,老了,记性不好,把两个小哥儿的棉袄给忘了。偏巧小顺子路过,他们便围着看了两眼小顺子的新夹袄。”
“这才不是新的呢。”小顺子万般委屈,“我一年里长了不少,去年的夹袄、棉袄,就连师傅的旧衣裳也不能穿了,是明珠姐姐找出五师伯的夹袄重新缝了给我穿。”
张固笑道:“小兔崽子,刚才机灵劲儿都去哪里了,这话不早说。”
“二师伯知道,我老远见到三爷四爷就大气不敢出,甭提说话了。”
如意听他说这是驱恶留下的东西,不禁睹物思人,勉强笑道:“你小子也长得和我比肩了,今后也出息些。你等着,我问张老几句话,就去看你师傅。”
小顺子喜道:“好。”
“你高兴什么,我过去就叫你师傅教训你,少让你出来惹是生非。”
他们到居养院时,辟邪正倚在炕上看书,如意道:“你别起来了,好些没有?”
辟邪合上书道:“没什么不好,就是想偷几天懒。”
小顺子道:“师傅他着凉就会胸口痛,多亏我替他揉。”
辟邪笑道:“我没断的肋骨已经不剩几根了。快去给二爷倒茶!”
如意道:“我才刚从针工局过来,皇上让我去问问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应该是差不多了。谊妃就在十一月里,到现在谁还敢怠慢。”
“你猜怎么着,我碰上小三、小四了,倒提醒我问你件事。皇后把进宝差到谊妃宫里去了,说是让得力的人伺候谊妃待产,我总觉得不舒服,你怎么看?”
辟邪道:“要说宫里最不希望谊妃诞生皇子的人,就是皇后了。”
如意点了点头,看见小顺子端茶进来,便道:“你不是要去找明珠么,快去吧。”等他走远了,低声问道:“你看进宝会不会……”
辟邪叹了口气,“四师哥的手段咱们都知道,谊妃若是诞下公主,大家太平;要真是位皇子,只怕她的庆祥宫从此不得安宁。到时候一定要盯紧每个人。”
如意道:“稳妇是太后选的,进来看过多次,皇后、谊妃都问她到底是龙是凤,可惜那婆娘嘴紧得很,死活不肯说句准话。”
辟邪扑哧一笑,抚着胸口道:“任谁也不会开口乱说,还要命么?”
如意皱眉道:“小六,你实话跟我说,你到底什么病?从前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用功太急了?看过太医没有?”
“看过的,陈先生说没事,今冬只管服他的药丸子,开春就能痊愈。”
“陈襄?”如意笑道,“他说没事就一定没事。”
天气真的是冷了,十一月里,天空阴霾,大雪垛在乌云之上,就是不肯飘落,琉璃宫顶没有阳光普照,也是颜色尽失。宫里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躲在屋里,甚少出门,火墙暖炉烧着,烤得人口干舌燥,对比户外的阴冷,又是另一番滋味。因皇帝嫌屋里干燥,吉祥如意便命人挪了十数盆花草水仙进来,顿时吸尽屋中焦躁之气,无论哪个角落,都是沁人幽香。皇帝没事喜欢拿着各地密折走到花草前头读,仿佛这就能压下心头的暴戾之气。
自从向各地遣派征粮使之后,驻外戚藩地的征粮使几乎三天之内必有密奏上京,再加之寒州布政使蔡思齐,一大堆折子里没有说过亲王们一句好话。这些折子连刘远和成亲王也不便看,皇帝只能问辟邪道:“难道真的都有如此反意?为免太嚣张跋扈了。”
辟邪捡出几个细细看了,笑道:“皇上看,这里说西王白东楼私制衮冕,暗藏圭玺,意图谋反,奴婢就觉得不尽不实。白东楼就算大逆不道至斯,也不会让他的衮服玉玺随便示人,朝廷下来刺探的专员如何轻易得知?”
皇帝道:“你看里面有不实之处?”
“这种事自然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过皇上既早知他们野心不小,结党为患,现在就算他真的有衮冕圭玺,皇上也不致惊异,不必动怒。”
皇帝笑道:“有你这么一说,朕的确是生了些闲气。不过话说回来,何以这些折子里都说的是亲王们的不忠不敬的罪状?”
辟邪道:“皇上铲除藩政的决心众所皆知,这些官员深晓圣意,自然捡皇上想听的说,有时急了些,难免杜撰。这里有蔡思齐和高以仁的折子很有些看头。”说着将两人的折子递还给皇帝,“这里说东王杜桓每年所得的税银里大概有五十万两总不归库,去向不明;高以仁所奏的却是督州道游击将军日前押运十辆大车径直进了洪州,且打探之下知道每两三个月都有督州的人押送车队到洪州,所运货物为何、去向为何,至今不知。另外,高以仁将青洪两州的税收、地产、兵力布防研之甚祥,颇能为皇上所用呢。”
“这两个人很得力,算是用对了。”皇帝起身踱到花前,叹道,“朝廷里还有这样的人么?”
吉祥在外面轻嗽一声,禀道:“万岁爷,谊妃庆祥宫里的进宝在外面等了有一会儿了,万岁爷要不要他进来禀奏?”
皇帝道:“今儿是十几了?”
“回万岁爷,”吉祥笑道,“昨天是十九,今天已经是二十日了。”
“你去问进宝是不是谊妃要生了?若是,就让他快回去,那边要紧。辟邪,”皇帝道,“朕想要你到乾清宫当值,你给朕做密折节略,针工局的差事交接掉。”
“皇上提携,奴婢感激涕零。”辟邪叩头道,“若是……”
皇帝笑道:“若是时机更成熟些便更好了,对不对?”
“皇上圣明。”
皇帝叹了口气,道:“你回去再想想。”
辟邪退出屋外,看见霍炎在廊下手里拿着件折子,正叫小监们替他匆忙解下斗蓬。
“公公,”霍炎拱了拱手。
“探花郎,少见。”辟邪一笑,走近了些,“眼看日暮,霍探花还在当值?”
霍炎笑容十分难看,道:“刘太傅让卑职先拿了这个急件到乾清宫来,到底是洪王的急件,成亲王这便也要赶来。”
辟邪一怔,见霍炎身形将小监们挡住,将手中洪王的折子迅速展了展,辟邪一目十行,看了个大概,微微蹙眉,旋即笑道:“皇上不刻就要召见霍探花,奴婢这就告辞。”
霍炎等了一会儿,听皇帝叫了,才将奏折递进去。原来皇帝正准备去慈宁宫和太后一起等谊妃消息,连衣裳也换了,现在将厚重衣裳脱了,抢过霍炎手里的折子,问:“什么急奏?”
“洪王的参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