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风之承乾-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随即,承乾背上一寒,端着茶杯的手一顿,默默的转头望了过去,却见父皇已经移开视线看向正舞得起兴的杨妃。承乾心里一囧。
承乾心头很无力,也不知父皇到底什么意思?算了!便转头看向杨妃的舞,嗯,杨妃的舞姿真不错。既不会过分的妖媚,又有那么一丝撩人的味道。嗯,嗯,真不错。
看得起兴,可背上的一阵寒意接着一阵的寒意,承乾干脆无视。兴致勃勃的看着,舞罢,宫女提着篮子上前,承乾照例笑眯眯的贡献了一朵绢花。
杨妃舞罢,阴妃便笑盈盈上前,弹奏一曲,不得不说,阴妃的曲子弹得很不错,承乾这辈子因为平日里喜欢抚琴的缘故,对阴妃的琴艺更能体会,心头不由赞叹,便又贡献了一朵绢花。
而背上的阵阵寒意,承乾此时已经完全麻木了。
然后,就在韦妃也欲上场时,一直笑着看着的太宗帝忽然突兀开口了。
“乾儿!”
承乾一愣,随即回过神,恭敬应道,“儿臣在。”
“朕看你最近琴练得蛮勤快的。一定长进了不少,来,给朕弹一首。”太宗帝说得很随意,有些漫不经心。
25、雪宴(6) 。。。
可承乾却敏锐的发现太宗帝此时心情甚为不好。但,是因为自己??承乾心头挠挠,应不是吧?
但还是面上浅笑一下,“儿臣献丑了。”
话音刚落,长孙皇后便笑语盈盈的开口,“我近日见李将军和乾儿曾一人舞剑,一人抚琴,甚为精彩,不如,李将军,你来舞剑,乾儿抚琴如何?”
李靖一愣,但随即微笑上前跪伏行礼,“臣献丑了!”
太宗帝端着酒杯的手一僵,随即淡笑开口,“既然李爱卿和乾儿曾经合过,那现在不如由朕来吧。”说罢,转头看向承乾,笑容很是明朗,“乾儿,你抚琴,父皇给你舞剑如何?”
长孙皇后有些讶异,随即看了一眼似乎有些僵硬的李靖,再看了一眼脸上笑容过于明朗的太宗帝,心头对李靖忽然有了些歉意,呀,皇上似乎误会了什么了吧?乾儿虽然和李靖将军相谈甚欢,可是,李靖将军只是乾儿的老师皇上您才是乾儿的父亲
虽然心头对李靖将军有些歉意,但长孙面上却是笑得甚为温柔愉悦,对承乾说道,“乾儿,那你抚琴吧。”
底下大臣里,并不觉得什么,虽然说是抚琴,但一个八岁的孩童琴艺能到哪去?而皇上,大家都知道,皇上多才多艺,舞剑什么的也不稀奇。嗯,待会记得多多鼓掌叫好就是,诸多大臣里,只有魏征端起酒杯饮了一口,脸上微微有些笑意,心头很是期待。
而承乾只觉身子一僵,背上一寒,父皇这明朗的笑容在他看来怎么有那么一股咬牙的味道??
面上一笑,心头很是不愿,本来他的琴艺只能说一般,上回给李靖将军抚琴了,只是一时兴起而已,虽然母后和李靖将军都赞他弹的不错,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他的琴艺只能说是一般。
眼角瞥了一眼有些僵硬坐下的李靖,承乾心头轻叹一声,轻声开口,“能为父皇抚琴是儿臣的荣幸。”
太宗帝勾起嘴角对承乾笑笑,懒懒起身,虽然动作甚是散漫,可举止间却有种猛兽潜伏于草丛间伺机而动的感觉。
待太宗帝接过李福呈上来的剑,承乾双手放上内侍呈上来放到桌案上的琴,微微凝神,在太宗帝走到殿中央,缓缓拿起剑时,承乾手指一挑,一弹,婉转曲调便缓缓淌出。
然后,承乾的眼睛便落在了起舞的太宗帝身上。
见太宗帝身姿矫健,面带微笑,锐利眼眸却若雪天里的光芒,而手中的剑若游龙,时而挑起剑花朵朵,时而如霹雳雷霆,承乾的眼睛不由难以离开,他从未见过父皇的剑舞,上辈子,他曾多次见过父皇编过的《秦王破阵乐》,但却从没有见过父皇的剑舞,原来,父皇的剑舞,这样的夺人心魄,这样的让人移不开眼睛
眼睛无法移开,承乾的手指也下意识的随着那剑舞的流动,时而婉转,时而急促,而当太宗帝一个漂亮的起跃时,承乾的眼睛忽然被太宗帝那双亮若冰雪里的眼眸盯住,承乾一怔,而那双锐利冰冷的眼眸发现承乾的怔然后,眼里的冰冷慢慢融化,嘴边牵出转瞬即逝的笑意,承乾的心一颤,而接着,太宗帝忽然转头,将手中的剑猛的一压,承乾随即快速一抚,猛的一按,琴弦重重一挑,颇为激昂的曲调就冲荡而出,而太宗帝的剑势瞬间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激昂的曲调忽然一个高音,随即猛的一落,太宗帝瞬间收舞,好象雪天里突然凝聚的波光,沉静的立在原地。
半晌安静,随即掌声叫好爆发而起,比起刚刚长乐和豫章所收获的还要多,但是承乾依然怔楞出神,眼睛还是落在那个朝他缓缓走来的太宗帝身上,心头有些激荡,原来,他和父皇,也可以配合得那么好
直至忽然被高高抱起,承乾才回过神,不由吓了一跳,低头,“父皇?”,却见太宗帝爽朗的笑容和因为开心愉悦而更加发亮的眼眸,心头一悸。
“不愧是朕的乾儿!”太宗帝爽朗笑道,“好!李福!赏中山王红玉风凤佩,绿石玉镂雕双雁佩一对,宣笔一对,徽墨端砚各一方,宣纸三刀!”
李福急忙走出,跪伏行礼应下。
太宗帝顿了顿,又转身对着已经纷纷起身的大臣嫔妃皇子公主朗声道,“中山王敏慧聪颖,今特赐恩典,免除见驾之礼!”
承乾一呆,而满朝文武也甚为一惊,但随即急忙跪下口呼陛下万岁!
随后,长孙皇后急忙走出,跪伏行礼,面上甚为动容的开口谢恩,心里也甚为惊讶,前次虽然曾有类似旨意,但众人也只当是皇上怜惜乾儿的行动不便,且最多也就是在宫中,但如今皇上在满朝文武后宫嫔妃皇子公主前,如此明确下旨,那以后,乾儿就真的不用行见驾之礼了,皇上,是如此看重乾儿
承乾怔怔的看着对自己柔和笑着的太宗帝,心头动容也疑惑,父皇为何对承乾如此恩宠?
长孙皇后在谢恩后,见承乾怔楞,忙嗔笑着上前,“乾儿,你这傻孩子,还不快谢恩?”
承乾回过神,急忙挣扎着想要行礼,却被太宗帝笑着按住,“好了,乾儿不用多礼,朕不是说过了吗?”
承乾却抬头,一脸认真,慢慢的说道,“父皇恩典,儿臣怎能不谢?”
儿臣?太宗帝微微眯了眼,不再多言,只是笑笑摸摸承乾的头,转身,将承乾放会软垫上。
招手示意众人坐回原位。
于是,雪宴继续,众人心头的惊惑也继续,一种认知开始慢慢形成。
中山王殿下虽然行动不便,可圣眷正隆啊。
嫔妃里头,韦贵妃看着坐在软垫上,坐姿端正,面带浅笑的承乾,见承乾丝毫没有因为刚刚天大的恩典就得意喜悦,或流露浮夸骄纵之色,依然眉眼恬淡,心头不由赞许。
有人赞许,也有人不悦,长孙皇后在看似无意的瞥了眼阴妃,见阴妃面容柔顺,可漂亮的眼睛里却闪过了一丝阴霾,虽然很快,却还是被长孙皇后看见了,不由心头皱眉。
而众文武大臣里,一直暗暗盯着承乾的某位大臣,更是眼眸幽暗,而李靖在不经意间转头瞥见时,也皱起眉头,转了转手中的酒杯,看向坐在自己身边不远的魏征。
魏征收到李靖的视线,循着李靖示意的视线望了过去,微微一愣,随即皱眉低喃,“侯君集?”
******
雪宴结束了。
李恪脸色有些阴郁的走在回致竹殿的路上,脑海里回想着在雪宴上,父皇抱起中山王的那一幕,心头很是酸酸,好像记忆里,父皇很少抱过自己
可想想中山王那无力垂下的遮挡在袍衫里的丑陋的脚,心头又有些释怀,中山王虽不是与他同母,但好歹也是自己的哥哥,而且掏出袖子里的小玉笛,李恪想,至少,他知道自己一直都想要跟李泰一样的玉笛
转弯之时,看见致竹殿前背负双手站立的长孙无忌,李恪一愣,随即停下脚步,原本稍微有些缓和的阴郁,又浓重了起来。
想起在雪宴前,自己看见的那一幕——
原来,长孙大人也有孩子,而且和自己一般大。
看着那个曾经温柔安抚自己的长孙大人对着另外一个小男孩时而和蔼的笑,时而严厉的训斥,李恪心里就很茫然,他忽然觉得那天温柔安抚自己的长孙大人不是真的,眼前这个会因为小男孩四处乱跑就对小男孩严厉斥骂,又因为小男孩靠着他撒娇就和蔼笑着的长孙大人才是真的
而为什么会这样想,李恪自己也不清楚。
所以,李恪站在原地,看着沉思的长孙无忌,却不想上前。
甚至,想,避开他。
但李恪尚未行动,恰好转身的长孙无忌发现了李恪,正快步走来。
李恪只好硬着头皮上前。
“长孙大人”
长孙无忌半蹲□子,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抓起李恪的小手,发现李恪的小手有些冷,微微皱眉,轻轻的将盒子放到李恪手中,便起身,解□上的披风,一边给李恪系上带子,一边沉声道,“殿下也已不小,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外头天冷,就不该多事逗留,若伤了风,岂不是让皇上和娘娘担忧?!”
李恪握紧手中的盒子,低下头,心头又有了那种酸涩的但又有些甜甜的感觉
**************
承乾回到起晖殿,有些累,洗漱完毕后,刚想到榻上休息,便听见外头小银子的一声尖细的声音,“奴婢恭迎皇上!”
承乾愣了愣,看了外头,夜色暗沉,微微皱了下眉,这么晚了父皇怎么还来?难不成有什么要紧事情?
正欲服侍承乾就寝的小金子急忙到房门前跪下恭迎,而随着沉稳的脚步声,太宗帝出现在房门口,看向承乾,嘴角勾起一笑,边快步走向承乾边朗声问道,“乾儿还没休息?”
承乾犹豫了一下,还是恭敬的点头弯腰,低声道,“儿臣叩见父皇。”
儿臣?!太宗帝脚步微微一滞,眼眸一暗,随即又勾起俊朗的笑容,大步上前,一把抱起承乾,在承乾惊呼中大笑着,捏捏承乾的小鼻子,似有意无意的嗔怒道,“乾儿真是不听话,父皇不是下旨不许再行见驾之礼的吗?”
承乾不着痕迹的看了太宗帝有些暗沉的眼眸,敏锐的发觉,此时太宗帝的心情似乎没有脸上的笑容这么爽朗,低声道,“儿臣不敢。”
太宗帝心头有些微恼,偏殿里好不容易拉近的距离此时似乎又微微偏离了。
作者有话要说:PS:一点小资料——
《秦王破阵乐》:《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
唐朝的玉器资料较少,那个什么名词也看得某树眼冒圈圈,所以,以上,什么赏赐的东西纯属某树虚构(不过,那个风凤佩,玉镂雕双雁佩倒是真的。不过不是红玉绿石。)
文房四宝具体的就不说了,只说徽墨是唐朝末年才有的,某树觉得比较有名气,就按上了,宣笔是唐朝时比较有名的一种毛笔,端砚唐初开始有名,然后,特别说明一点,宣纸的量词单位就是三刀。
韦贵妃:(注——贵、淑、德、贤都是四妃品衔,正一品,并无高低之分,换句来说,这四妃都是等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的读者知道杨妃,阴妃,却不一定知道这品衔,为了统一,所以某树都没有注上品衔,上回有亲说,为何是杨妃坐在太宗帝身边,而不是韦妃,就是如此缘故,杨妃韦妃都是一样的品衔,两人并无高低之分,所以谁坐太宗帝身边都一样,不过,因为考虑剧情,所以就先让杨妃坐太宗帝身边。)根据出土的墓志铭记载,韦贵妃于武德年间以良家入选秦王府,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永徽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册拜纪国太妃,随纪王李慎居藩。麟德二年九月廿八日,薨于河南敦行里第,享年六十九岁。
根据她大女婿阿史那忠墓志的记载,韦妃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的儿子李珉。公元613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李子雄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官家属,被充入宫中为宫婢'7'。而李渊即位后宣布大赦天下,作为京兆韦氏长房之女的韦贵妃很可能在此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被其家人接回了,所以才有其墓志上“武德以良家入选秦王府”
而民间传闻,韦妃因貌美被李世民一眼看中,以寡妇之身入秦王府。(某树私以为,貌美也是一个因素吧。当然,还有,韦妃所在的家族,也很重要。)
26、雪宴(终) 。。。
立政殿里,长孙皇后靠在榻上有些疲累的微笑,对枫叶道,“好了,你今天也忙了一天了,下去休息吧。”
枫叶摇头,笑着上前道,“奴婢不累,娘娘,要不,奴婢给您捏捏脚吧。”
长孙皇后摇头,温婉笑道,“不用了,你下去看看长乐和豫章就寝了没有,那俩孩子今天挣了大大的脸面,怕这会儿还兴奋得睡不着呢。”想着长乐和豫章今天漂亮的舞姿,长孙皇后心头甚为骄傲,面上微微露出几许兴奋的笑容。
枫叶想起那两位可爱的小公主,不由捂嘴一笑,点头道,“是,奴婢这就去伺候两位公主。”心头想到,怕娘娘这会儿也甚为兴奋吧,挣了最大的脸面的不是两位公主,而是中山王殿下。回想着麟德殿上,皇上舞剑,殿下抚琴,父子二人默契无比,又精妙的合演,特别是中山王殿下,八岁稚龄,却有如此精湛的琴艺!枫叶心里还是非常激动,看今后还有谁敢说殿下是废物?!
长孙皇后轻笑着看着枫叶走远,才微微闭上眼,想起在宴会后跟皇上故意提起的那些话,长孙皇后就有些自得的勾起嘴角。
宴会结束后,皇上很是心急的想要离开,而看着皇上正欲走向的方向似乎是起晖殿,便开口唤住,上前,随意的找了个借口,甚是温婉的将皇上请到了麟德殿的偏殿。
实在是因为看到了被安置在第一座后乾儿便不开心的样子,虽然乾儿掩饰的很好,可长孙皇后还是发现了。也因为心里实在无解,为何皇上要如此安排?
难不成真想拿乾儿做现在朝政的平衡木?
若是如此,她就必须为乾儿做一番筹谋了。
可没想到是当自己提出疑问后,回答她的是皇上的满脸疑惑。
而看着皇上的疑惑,她也疑惑了。
她了解皇上,一如皇上了解她。
皇上做事不喜阴暗算计,若是谋划,也是光明正大,且是光明正大的让你知道一切,却依然无可奈何。
玄武门,便是最好的一例。
所以,皇上不需假装疑惑来应付她。
“那皇上您”
“朕不过是想让乾儿靠近我们,我们也好照顾。”皇上皱眉说着,“当然,朕这也是想告诉那些个胆敢看轻乾儿的人,乾儿是朕重要的儿子!”
她当时就苦笑了。“皇上,你知道乾儿不可能”
她话语未完,就被皇上淡淡打断,“朕不会让任何人对乾儿不利的。”
她一愣,皇上这话什么意思?不会让任何人对乾儿不利?任何人里是否也包括未来的储君??
“观音婢,你说,乾儿懂这些吗??”在她惊愕之时,皇上却忽然踌躇问着。
而她看着皇上的踌躇,也收起了心里的惊愕,罢了,那是以后的事情,便对皇上解说了一番。
在知道乾儿明白这些后,皇上懊恼了。然后,便急急的朝起晖殿走去。
她看着皇上急急朝起晖殿走去。不由一笑,皇上还真是疼乾儿了,可皇上的疼爱又岂能永远?
乾儿又小,心性不定,只怕对自己的那三句话也不是很懂吧。
回想着最后,自己特意说的那话,长孙皇后便柔婉得意的一笑。
“乾儿虽然小,可那孩子性子敏感,又太乖巧懂事,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受了委屈也不说,哎他一直都崇拜孺慕皇上,可却不敢表示出来,”
这样的话,乾儿就会很安全了吧。长孙皇后心里思量着,那孩子性子挺倔的,皇上又是刚毅的脾气,两人若是闹开了,乾儿是绝不会低头的,哪怕会低头,也是心里冷了。而皇上,更加不会低头
如今先把这番话安插在前头,将来若闹开了,有了这番话,乾儿在皇上那里也有了个“性子敏感,崇拜孺慕父皇的退路了
************
太宗帝抑制心里的恼怒,脸上柔和神色,抱着承乾走向卧榻,将承乾轻轻放下,才坐到榻上。
在红玉和珠儿上前奉上茶和点心后,才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李福依然最后一个离开,依然小心的轻轻的合上房门。
“乾儿累吗?”太宗帝摸摸承乾的头,柔声问道。
承乾很累,但面上还是微微摇头,他知道,太宗帝有话要说,又怎敢说累?
太宗帝微笑,承乾的眉眼尽是疲惫,眼眸里还有困意。便将承乾抱起,坐到自己的腿上,抚拍承乾的背脊柔声道,“乾儿困了就睡吧。”
承乾虽然很累很困,可仍然努力张大眼睛,抬头对太宗帝乖巧一笑,开口问道,“父皇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事?”
太宗帝将承乾微微揽紧,往后一靠,懒懒开口,“怎么?父皇没事就不能过来?”语气很是散漫,可语气背后的不悦也很明显。
承乾一滞,微微低下头,呐呐回答道,“儿臣不敢。”
太宗帝揽着承乾的手一紧,心头有些恼恨儿臣二字,可想着观音婢跟他说的话,只能努力抑制自己心头的恼火。
低头看着承乾低垂的小脸,心头很是无奈。他该拿乾儿怎么办??斥骂?训诫?
只能长长一叹。
而这声长长的叹息也让承乾的心一紧。心头关切也担忧,他听过父皇很多语气,高兴的,生气的,爽朗的,恼怒的,嘲讽的却从未听过父皇的叹息,下意识的抬头,对上太宗帝无奈的眼神,想问父皇叹息什么,心头却有些踌躇,于是欲言又止。
但太宗帝却眼眸微微一亮,承乾的眼里是对他的关心和孺慕。
果然,观音婢没有说错。
于是,摸摸承乾的头,低声问道,“乾儿,父皇有件事想问你”
承乾抬头,困惑,问我?问什么?“父皇请问。”
“乾儿,今日父皇把你安排在下首的座位,你觉得如何?”
承乾一愣,如何?看着太宗帝肃然的神色,承乾也不由坐正身子,心头思量,难不成有何用意?可叫他直言相告心里盘旋着的那些想法,也不可能,那不是一个八岁孩童应该有的想法,就算是,也不能这样直说啊。
于是承乾露出困惑的腼腆的笑容,“儿臣觉得不错。”
太宗帝心头苦笑,不错?若真不错,为何明明在偏殿已靠近的距离又要拉远?
轻声叹息,将承乾拉进怀里,紧紧抱着,将头抵着承乾的头,半晌,才缓缓开口,“乾儿,那个位子不是你想的那样,也许在很多人眼里,那是代表着很高的位子,可在父皇心里,它就只是一个位子而已。”
承乾的身子顿时一僵。心头如雷劈一般,震惊不已。
父皇知道他的想法?!
感觉承乾的身子一僵,太宗帝慢慢抚拍着承乾的背,柔声开口道,“乾儿别怕,是你母后说的”
母后?承乾因为震惊而空白的思绪才慢慢清晰,想起在雪宴的前一天,母后特地来起晖殿
“乾儿,明儿个雪宴的时候,不可坐下首第一个座位。”
“嗯,儿子知道,母后放心。”
“乾儿知道?乾儿告诉母后,为何不可坐第一个座位?”
当时他下意识的回答后,素来精明的母后就马上反应过来,笑呵呵的问道。
他心里有些懊恼自己回答的太快,于是面上故意眨巴着眼睛,一脸无辜的说,“乾儿也不知道,只是母后说不可以就一定有不可以的理由,母后是乾儿的母亲,乾儿当然相信母后啦。”
当时,母后被自己逗笑了。
便细细告诉了他,第一个座位,那是储君之位,不管是谁,坐到那个位子上,便代表着那个人在父皇心里十分重要或者受宠的位子。
之前几场宴会,那个位子都被空掉了。
母后担心自己懵懂无知坐到那个位子上,要知道,那个位子,只有父皇指定了的人才能坐,若无指定,那就只能空着
“乾儿可是害怕了?”太宗帝继续温柔的抚拍着,低声道,“乾儿,那个位子只是一个位子而已,在父皇心里,它什么都不是,让乾儿坐那里,只是因为靠近父皇,父皇好照顾乾儿”
父皇何须跟他解释这么多?
承乾心里酸酸涩涩,额头抵靠着太宗帝的胸膛,听着宽阔厚实的胸膛里传出的一声又一声沉稳的心跳,恍惚想起,李靖来教导他时,曾告诉过他的,当一个人将后背和胸膛都能毫不避讳的袒露在你面前时,那便是对你无比的信任。
“父皇,儿臣不怕。”他低低声说着。
儿臣?又是儿臣?!太宗帝心头苦笑,却不敢逼迫,只能摸摸承乾的头,将承乾抱得紧紧。
十一月的夜晚,很冷,但点着炭炉的后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