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子赐读-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来一去耽误了不少时间,等张静追上大部队的时候,队伍都已经走出去了半里地。
这一次因为是落葬,整个是做了全套的。从庄子门口出来就是遍地的白纸钱,还有道士和尚一路跟着唱经做法,至于纸人纸马之类的更是必不可少。
折腾的结果就是张静发现虽然是后头去追大部队,但还真不容易跟丢!因为不仅队伍本身就一路遗留下了各种踪迹,就连四邻八乡跑来看热闹的人群聚集成的队伍,都足以让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能直接定位到大部队所在位置了。
因为大小仇天师这次都在,办的自然是尽心尽力,大仇天师带着一队道士在灵前开道,小仇天师则带着念经的和尚跟在队伍末尾压阵。
队伍迤逦出去也有将近一里,钱夫子在哪儿张静眼下看不到,他刚追赶上,正被小仇天师拉着说话。
这小仇天师也不知道是因为一开始就被关照的太好还是怎么的,态度上比大仇天师更热络。看到张静赶上来就拉着人说这个说那个,无非就是为了今天他家兄弟二人做了多少多少的准备。
张静着急想到前头去找钱夫子,却又不好直接甩脸子走,一边应着一边就往前头看,结果没多久还真被他看出来了人。就见文十一突然从大部队中间脱离出来,调转马头往他这里找过来。
钱夫子这次这事儿动静很大,但是钱师母灵前却没有孝子,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虽然寻人的文书是广泛的撒出去了,但钱夫子回到文家庄也有九天,却还没人上门来,可见就算他家老二人还活着,也必定是住在什么偏僻的地方,很难联系。
这么一来,为了下葬时候的规矩以及场面考虑,张静就不得不顶替了某些位置。
他一早先去地里看一下这事儿文十一知道,现在听人说他已经赶上队伍了,却发现人没跟上来,就主动往回去找他,让他能尽快去做准备。
随行的也有车马,那马车里都准备好了孝服,张静之前去地头的时候穿的是寻常衣服,路上也得抓紧把孝衣都换上。虽然缺了孝子在队伍前哭嚎,但张静作为这些年和钱夫子走得很近的晚辈,回头也得披麻戴孝,在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里充当一下必不可少的子嗣角色。
虽然心里头惦记着地里的情况,但这毕竟是先生的大事情,张静还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听着指挥,做着需要他做的事。
这事儿其实钱夫子心里都还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张静只是他的学生,并不是义子。今天这些仪式上的事情,就算张静不答应做也是无可厚非的。
张静当然不会这么想,做人不可忘本,要说现在的这一切,如果不是当初钱夫子和自己莫名的很投缘,甚至在自己念书不成器的时候也没把他丢开的话,就算那时候捡了老皇帝的金锞子,也未必会有今天的日子。
说来如果那时候捡的那个金锞子被别的有心人先注意到的话,光是私自持有内苑物品这一项,就够他个小老百姓死几个来回了。
所以今天这半个孝子,他是做的相当的尽心尽力。
好在大小仇天师都很有分寸,知道张静不是真正的孝子,很多事情能免的就免了,只在必不可少的环节上才让他顶上,比如热坑之类的。这让张静也松了口气,如果是要他跟真孝子那样在坟前大哭,那他绝对是哭不出来,只怕到时候就只能干嚎了,那可得多难看!
因为是移迁,不少细节上和普通的下葬还有所差别。不过所谓钱多好办事,两位仇天师收了足够份量的孝敬,自然是尽心尽力的同时也努力替主家考虑,把能省的折腾人的环节都省了。
但就算是这样,一场将近四个时辰的仪式下来,钱夫子也还是觉得精神有点跟不上。
这时候天色将暮,本来有些细雨,这个时候倒是散了,就剩下西边一点点日头还挨靠在山头上,正好是时候下棺。毕竟这是自己的发妻,老先生被抬到队伍落脚点的半山腰里的凉亭里,喝了点参汤,就继续挣扎着回到了仪式现场。
那时候抬棺的八仙已经将棺木移到了穴子附近,等张静从穴子里出来,就要把棺木下葬。
这中间还有讲究,从文家庄停灵的地方出发,一直到棺椁落地填土,这中间除了可以在天师划定的范围内略作小憩吃个午饭之外,棺材是不能着地的。
所以这八个大男人虽然个个身强力壮,但这一天下来,也都有些气粗。好在张静动作很快,热穴捡穴一气儿完成,并没有耽误什么,等钱夫子一回到仪式现场,八个壮汉分两队走到了穴子两边,就手慢慢的,从肩上往下卸。
跟着最后一点太阳消失在山头,这边棺材也终于落了坑,刚刚歇了一会儿的天师兄弟俩这会儿又再次手舞足蹈的唱念起来,张静则扶着钱夫子过去添第一把土。
或许是触景生情,也或许是一天下来着实累了心情比较容易起伏,本来钱夫子一直看着还淡淡的,这会儿这一抔土撒下去,突然控制不住的鼻子一酸,眼眶就红了。
老先生打从记事起,除了送自己爹娘走的时候之外就没流过泪,小时候是够乖家里大人从没有打骂过,后来一直到当年老太婆过世的时候都忍着没哭,但今天这一场算是真正让他感觉到了自己是叶落归根了,心里突然涌上来的感情让他再也控制不住。
老先生这一哭刘泽沁汗都下来了,出门之前他师父吴方还反复叮嘱他,今天一天的体能消耗绝对不能小看,一定要小心,不能让钱夫子的情绪过于波动,不然很容易出意外。好容易一天都没什么事儿,这会儿老先生怎么突然就哭了呢!
要说吴方确实是比较有经验,亏得他这么反复叮嘱了刘泽沁,这会儿一看到钱夫子情绪起伏很大,他也顾不得许多,立刻就往钱夫子身旁挤。
在场的都知道他是钱夫子的大夫,一看他这样子,自然也没人拦他,看就算这样,还没等他跑到老先生身边,就看老先生身子突然一软,接着张静就惊叫起来。
好在老先生只是情绪激动之后心跳加快,手脚发软,人的神智还很清醒,甚至在张静叫起来之后还喝止住他,让他注意仪态,看上去问题应该不是顶大。
这下天师的仪式也只能暂时中断,刘泽沁立刻给老先生把脉看情况,发现确实除了因为疲劳而心律有些不规则、脉象有些虚浮之外,并没有其它大碍,大家这才终于放心。
只不过这么一来,谁也不敢再说让老先生多在山上待一会儿的话了。这会儿太阳已经下山,天色不多久就要暗下来,到时候山上会很冷,可就真的很容易让老先生的身体出问题。
反正本来填完土再绕一下穴,仪式也就差不多了。事情都是有可以通融的办法的,一看这架势,大小仇天师立刻合计了一下,又请示了文十一,最后还是安排钱夫子提前回文家庄,不用等到整个仪式完结了。
反正如果老先生不放心的话,大不了他们兄弟俩在文家庄多叨扰几天,等老先生回头再来看过满意了再走也行。
第133章 第 125 章
钱夫子是真的累到了,回到庄子里不久就睡了,晚饭都只吃了平常的一半。不过年纪大的人,这种情况下硬吃多的东西也不好,还不如让他好好休息过来再说。
钱夫子是睡了,张静却一直觉得有点不定心,说不上来是为了什么,就是觉得一阵阵的心悸。自己踅摸着莫非是因为今天是下种日,那些种子之前发芽的情况太过惊人,所以让他觉得没办法安心?
反正横竖也没办法定下心来,张静最后决定摸黑去地里看看。
现在初春的天气,晚上虽然有点凉,行动却不会觉得艰难了。披上件厚袍子,夜风吹过来也不觉得冷;手里提个气死风灯,牵了头小毛驴,二里不到的地,转眼就到。
到了地跟头,十分意外的发现,今晚竟然人都没走,而且他到的时候好像还起了什么争执。
张静本来就觉得紧张,一看大伙儿这架势,连忙催着小毛驴跑过去:“怎的了?”
一看到张静大天黑的还来了,本来还在争论的几人立刻停了下来,一边招呼张静下驴,也有人去给他端茶倒水弄宵夜,余下的人就开始给他解释。
原来是有些种子,今早全都发芽了才发现,好像不是原来以为的那样。
比如那个标了小麦的袋子里的种子,种子本身看着也是麦子,结果发出来的芽苗怎么看都很像是水稻。还有标了油葫芦的,大家开始完全闹不明白,油葫芦不是虫子么?怎么能种?还以为是不是葫芦的特别叫法,结果种子发出来才发现那好像是荷花?
“少东家,这东西俺们几个都不太识,也不晓得要怎地种。本想着太晚了,去庄子上请教未免唐突,不想您倒是来了。”
张静也有点晕,好在跟种子一起来的那个册子他是一直随身带着的,当下找了个灯火足的地方,立刻翻书查找。
其实这本册子从到了他手上起,他几乎是天天都在翻看,上面的内容就算不是滚瓜烂熟,也多少可以算是基本通晓了。今天这种情况,在他的记忆里好像那册子上就完全没有提到过。
结果也如他所记得的,怎么翻也没发现有关于发芽之后芽苗情况这些内容的说明,本子上只有每种作物种子的名称以及浸种育苗的要求,和是不是要有特殊种植要求比如是不是要棚架、是不是要水田或者干脆要种在水塘里等等的说明。
好在虽然没有明确描述芽苗的问题,但怎么种还是很清楚的,关于“油葫芦”那一项,底下的备注确实是水塘栽种。这就怪他了,看的时候竟然没注意到,忘了提前关照!
关于植株幼苗长相和名字的问题,张静决定等回头他刘大哥再和他联系的时候再去详细的问,眼下其它的芽苗还好办,差不多的可以全部按照册子上的要求来种,就是这个油葫芦,他看漏了要水塘,这下子难道要马上再现挖?
“若这些子苗苗都按少东家那神仙本本上说的方法种,倒也不用另外挖塘。”听到张静的自责,赵二蛋立刻就做出了反应,“俺们在地四角都挖出蓄水塘,这油葫芦种子不多,倘真可随便撒,那便尽管够。”
那四个塘子每个都不大,水面也就四平方不到的地方,光看水面的大小,根本就是水洼子。只是深度倒是不浅,就张静这样的,下去了够不到底,要是不会水,就能直接淹了。
这样的蓄水池其实一般来说是不适合养东西的,顶多暂时放养个几条鱼,那回头也得马上捞出来。唯一的好处就是这四个水塘里的倒都不是死水,赵二蛋他们按着上下游的水流流向挖了进水和出水的水路。
虽然说册子上对于这些种子要怎么种,说的都很简单,张静到底还是不敢擅自做这个主。干脆让赵二蛋先把所有能装水的容器腾出来,底下铺一层薄薄的河泥,上面注一层浅水,然后把那些小荷花秧子都铺了上去。
适合这样铺完了泥再放水深度还要不太深的容器不多,几个大木盆两个水缸就是全部了。
那种子小小的,只有五分像莲子,大小更是特别,就跟小鸡头米似的。发出来的小芽一棵不过半寸,细细密密的铺下去,倒也尽够。
嫩绿嫩绿的小芽苗铺了一盆又一盆,这些盆子也就摆在露天,星月光芒下盆里水光潋滟,绿意浮动,偶尔火把的火光漏进盆里,折射出一片金黄,竟然十分的好看。
张静站在这些木盆子中间看了好久,远远的听到二更都起了,小四也找了过来,这才上驴回庄子里去。
这之后对于钱夫子和文家庄来说,都是了了一桩大事,张静也就有了更充分的时间花在他那五十亩地里。在大刘再次和他联系之前,那些之前落了土的小苗们就先都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我靠!”大刘这次接通和张静的通讯之后,看着跟随转播回来的画面,直接爆出了一声粗口。
张静被他吓了一跳,顿时紧张:“难道有不对?”
“不是啊!”大刘那个激动啊,简直要语无伦次,不过这也难怪,不要说他,估计就是那些整天在实验室里实验新改良物种的科学家们也没见过长势这么喜人的作物。
不过四天功夫,原先种下去的芽苗都已经抽出了尺把高的条子,那些个藤蔓类的就更别说了,爬架子的爬架子,不爬架子的,那几块地里早就被遮的绿油油的一大片一大片。
至于之前泡在盆子里的荷花秧子,这会儿也早就钻出了水面,在盆子里铺出一片片巴掌大的荷叶,甚至还能发现几个只有拇指大小的花骨朵。
大刘对此表现的比张静还大惊小怪:“我靠!那些家伙都在想什么!给你粮食种子试种也就罢了,这种油葫芦是观赏植物,怎么也给你了?!”
张静好笑:“可不是都给我了么,这是观赏用的?不能吃?”
“不能,”大刘的声音听起来十分惋惜,“这玩意儿结果的时候你小心些,别吓到人。它看起来像荷花,实际上会结葫芦,而且那葫芦可以榨油,可惜经过好几次改良之后,反而不能吃了。”
张静听的新鲜,连连追问,大刘也被问的起劲起来,陷入了回忆里:
“怎么榨啊?就跟榨猪油似的,放在干油锅里,旺火翻炒到一定程度就出油。那油一股子的清香,那会儿小时候在乡下,一家榨油葫芦,四邻八舍都能闻得到,完全不可能偷吃。说来榨过了油的葫芦条干干脆脆的,还有点土豆那种淀粉食品炸过之后的香味,那是真叫好吃!”
这下不仅是他自己馋了,张静也被他说的下意识开始咽口水。
不过这油葫芦在这里种了之后是不是能吃,现在也不好说,只能等它长成了再看。
说来其实这东西本来就是杂交产物,并且也有两三个世纪的历史了,曾经是作为炼油植物的。但后来有了更方便的合成油,这东西又被慢慢的往观赏植物方向改进,导致最后完全结不出原本那种果实了。这次会被送过来,其实也算是对张静他们这里种植条件的一种衡量。
反正得到大刘肯定之后,这些油葫芦全部都被撒到了田地四角的水塘里,有了充分的生长环境,接下来只要看它们到底能长成什么样就行了。
这期间倒是有个汉子来专门问过张静,这个油葫芦长在水里,和水葫芦有没有关系。
原来他家里大姐嫁到了南方,有次托人带信回来提起过婆家这里有缺德的人把村里人赖以为生的一片小河里投了不少的水葫芦,结果来年小河里整个长满了水葫芦,看着是挺好看,可是那水就彻底坏了。一村子的人费老大劲儿才把那河重新整治好,至于那个缺德带冒烟儿的主,直接被县衙扣去关了半年。
所以他对水葫芦的危害认识的很清,十分担心这个油葫芦会不会就是水葫芦。
张静跟他解释了半天,又让他仔细的看那花确实是荷花的样子,而不是水葫芦那种喇叭花一样的外观。讲了好半天,才终于让那汉子放下心来,安心去干活儿。
正赶上全程旁听的大刘不由感叹:“果然还是古代好啊,人多淳朴!”
张静知道他刘大哥三不五时的就要抽下风,很配合的感叹:“可不是,钱越多,人越奸。”
如此“坦诚”的张静顿时让大刘哑口无言,过了会儿直接转移话题:“弟啊,咱再去别处转转呗。”
自从知道了这里的作物生长速度惊人之后,大刘现在是天天出现,用他的话说就是“监控植物生长过程”,所以张静现在也天天骑着他的小马驹儿来地里遛弯儿。
五十亩地,那真的是好大的一片,但对于文家庄这种有着良田千顷的大户来说,还算不上是多少地方,这才能轻描淡写的划出来给张静随便折腾。
但就算如此,张静心里其实还是有点压力的。毕竟望镇上不说最穷,只说生活比较拮据的人家,男丁比较少的话,一般租种的田地也不过就三四十亩到五六十亩不等。也就是说,这么一片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维持一家夫妻俩人外加两三个孩子的生活。
要是这些地在他手里这半年什么也没出产,虽然说没人会怪他,他自己却也没办法接受。所以大刘提出要每天都来看看情况,他是相当的配合。
这样天天看着,好歹总算不至于像之前那样经常被吓一跳,不过吃惊还是时时存在。好在经过开始五六天的疯长之后,可能是芽苗根部附着着的催生剂终于完全消耗代谢掉了,这些植株的生长速度有所回落,至少不会再一天就蹿高一尺。
只是再回落,也依然比一般农田里会出现的生长速度快了许多。而且这些植株还很会自己寻找发展的地方,之前种植的距离比较密集,它们竟然会自己慢慢往外扩张出去。
比如本来只铺满了田里一个角的土豆秧子,到后来那大肥叶子舒展开的时候,虽然地面上看只比原先种植的面积多出了一圈,但实际上去挖的话,那一亩地里有八分都长了大土豆。
幸好地多,种植的也就比较分散,一类种子一亩地的种,这些植物互相之间才没窜了门子。
第134章 第 126 章
对于这种植株自主扩展生长范围的情况,大刘也很惊奇。
这些种子虽然说是最新的研究结果,但毕竟也不是凭空出来的,都是以前已经有的改良种子的基础之上再改良的成果,而一般的种植情况他在研究院的培养里都见过。
分层无土栽培技术下,又有催生剂的辅助,一般来说一棵植株从发芽到果实成熟,所占的空间都不会超过五千立方厘米,这样才能实现大面积密集种植。
也就是说,在大刘这里的研究院里,最新最好的粮食型作物全都是迷你植株,单株产量再大也有限。要支持一个国家民众的日常所需,靠的完全就是极大的种植量和极端短暂的成熟期。通常一个技术成熟的种植基地,一个月里能种起码三到四批作物。
所以这些种子在张静这里长得快,大刘没怎么在意。但当他看到这些作物开始跟有自主意识一样,似乎意识到了它们现在到了一个土地不要钱的地方,拼了命的努力把自己往大里长的时候,他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不过这些农作物的生长速度虽然比张静他们日常里的农作物快,要是跟大刘那头研究院里的情况比较,那就属于长的很慢了。
所以虽然它们都在努力的长,而且已经逐步显示出了彼此过于拥挤之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暂时眼下还没有因为过于密集的生长密度而造成大的损失。
起码因为营养不足而导致植株枯竭之类的事情是完全没有发生,甚至相反的还隐约出现了一些主动适应环境的进化,比如位于中心位置的植株,因为周围都被兄弟姐妹们占据了,它就会高空发展,枝叶也会更加的铺展开去。
植物的枝叶扩展程度基本上和底部的根系扩展程度成正比这点张静是知道的,看着地面上这些疯长的植株,他觉得地面下的战况估计已经惨不忍睹。
大刘原本就是从农区出来的,对这种情况自然更清楚。他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没有明确的城乡区分,而只会按照发展的技术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区域,但顾名思义,农区就是以种植业为主要生存技能的居住区,他从小可没少接触各种种植室。
所以又观察了两天之后,他终于带来了他们那里研究员们的建议:“那啥,弟啊,这些植物的生命力挺强的,你不用担心会弄伤它们的根,所以,给它们稍微分开点吧?”
其实这个事情赵二蛋早好几天就跟张静请示过了,本来看这些作物长的这么茂盛,按他们的经验是必须要分开的。但现在地里这些是神仙给的种子,他们不敢擅自做主。
只是张静也不敢自己做主,只能等大刘的答复。结果一等二等,就等成了现在的结果。
听到张静开口让分,五人都倒吸了口凉气。早几天这些植株还小,要分开还不会太难。但是现在又经过了几天的生长,已经到了彼此挨挨挤挤的程度,地下的根系只怕早就互相纠结不清,真的可以无所顾虑就动手?
结果张静个甩手掌柜,吩咐完就跑了,留下五个大男人面面相觑,纠结得不行。
张静跑得快是因为今天文瑞又有信到了。
自从清明前回到文家庄之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张静除了知道老皇帝又病倒了之外,京里就再也没有什么新消息过来,文瑞的信也一直没有。虽然他也很忙,也会自我开解,但总归内心深处还是有着那么一丝希冀的。
今天终于看到了信,虽然面上努力克制着,心里却早就“扑通扑通”的跳的厉害,地里的事情也完全没了心思,草草安排完就回了庄里书房。
文瑞以往的来信就经常长篇累牍的表达思念之情,这次的更是厚厚一沓。虽然明明告诉自己要冷静,但是光就是捏到那个厚度,想起文瑞以前的那些信,张静还是不争气的两颊发热。
不过文瑞这次的信却比以往的要正经了许多,先是把京里的情况大概跟张静交代了下,接着就问他地里的情况。
张静弄庄稼这事儿自然也跟文瑞说过,地里的情况虽然没有特意的去告诉文瑞,但有文十一在,那种奇怪的生长情况自然文瑞也是知道的。而且相比较文十一的各种不解,他还更能猜出来张静手里的种子大概是从哪儿来的。
大刘那些都是未来世界的高科技种子,本身可以生长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如今跑到这个农业社会,有的是广袤的大地让它们随意生长,自然就跟长疯了一样。这种情况看在文十一眼里很惊悚,但对于文瑞来说,却恰恰是送上门来的契机。
政德帝这次生病,老皇帝自己也感觉到不对劲了,油尽灯枯什么的,虽然很不想面对,但也不得不考虑了。
老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