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子赐读-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张静每次看到夫子都觉得老先生气色还行,心情应该是一直挺好的。
今天也是一样,张静到时钱夫子已经洗漱完毕换好衣衫,等在堂屋里,看上去精神不错。
钱夫子年纪大了,熬不住夜又觉少,晚上亥时前必然入睡,然后等早上过寅时不多久就睡不着了。横竖今天也有事,他干脆就早早的起了床。
好在如今跟在他身边的书童兼贴身小厮澄墨是文宪亲自给老先生选的,人聪明又勤快,跟着钱夫子的老人家作息虽然辛苦,却从来不抱怨,还把老先生服侍的相当舒坦。
比如今天,老先生精神好的一大早天还是乌漆麻黑的他就起了。澄墨昨晚跟着刘泽沁给老先生准备补品药材,磨药粉磨到过了子时才睡下的,现在也依然抱怨没一句就跟在老先生身边。
张静到的时候天色已经发白,跟着钱夫子跨出门的澄墨脸上的黑眼圈明显的张静都感觉看不下去了。刚想开口让他今天别跟,就听背后大门“砰”一声响,接着刘泽沁的声音跟脚步都一起冲了过来:
“夫子,公子,稍等。”
大家都停下脚步扭头去看他,就见他背了个药箱,急急忙忙赶上来就对澄墨道:“你今日留在家中陪着我师父罢,夫子这里有我看顾。”
又扭头对张静道:“夫子年事已高,今日又是大场面,少不得吵杂哄闹,家师担心夫子吃不消,又不便半途离开,便着我带上药箱跟着夫子,也好以防万一。”
吴方这顾虑听上去有道理,张静又看看一边强忍着不让自己打出哈欠来的澄墨,果断顺应民意:“如此甚好。”
钱夫子也不是铁石心肠,况且老先生自打到了望镇这里,心旌开阔,原本不知缘由的暴躁感觉也跟着下去了许多。老先生不固执的话是很将道理的,而且也不会苛刻人,眼看着澄墨还看着自己不挪窝,只能对他摆手:
“去罢去罢,得闲儿也记得休息,莫要熬淘坏了身子。”
澄墨被主人这么直白的说了,这才腼腆的笑笑,打了个千儿,回了屋里。
钱夫子现在这个小院儿虽然地理上还算在望镇的范围里头,但实际上已经贴到边边儿了。屋子后院儿出去七八里地就是钱师母如今安息的麓山,左近也只有一些零星的住户,多半都是租了麓山脚下田地的农户。
这里虽然地理位置更偏僻,但确实宁静悠远,十分有农家特有的那种悠闲意味。钱夫子手里又不缺钱,日常所需都有人帮着跑不用他自己操心,在这样的地方养老,算是相当的休闲。
就是唯一不太方便的是万一文家庄上有什么事情,比如今天这样,要从这里往文家庄赶,路上还有点费时。
张静是驾了马车来的,天没亮就上路,接了夫子就直接去了鹤来馆,等到地头的时候也已经过了辰时初刻,虽然官员们还没到场,但附近来看热闹的百姓早就把鹤来馆围了个结实。
由于人来得多来得早,甚至还有一些平常就是做小买卖的,临时摆起了摊卖些早点米粥面食馒头,生意也很不错。人群中间还有望镇上的地方保甲,领着文家庄的牌子,挨个摊点上收取租赁费。
一看这势头,赶车的师傅立刻调转车头,不往前门去了,改走鹤来馆旁边的侧门。这是他们提早就说好的,万一前门太挤,钱夫子也不是喜欢被人围观的人,还是挑人少的边门走就好。
侧门和后门今天都不会对外开放,游客不能走,围在那附近的人流自然就少了很多。马车稳稳当当进了园子,这才发现屈山和赵衡的车驾已然停在后首,两人竟然也都已经到了。
张静和刘泽沁一人一边扶着钱夫子下了车,就见小四埋着头绕过前面屋子拐角就往这里冲过来。
有了之前小蚬子的对比,张静都觉得这孩子大约是在庄上日子过的太舒心,人家都是越长大越成熟,自家这个怎么就越长越毛糙了呢?
看看现在,明明低着头跑,结果还能左脚绊右脚,差点摔个大马趴!
自个儿把自个儿吓出一身汗的小四终于刹住了车,一抬头,顿时惊喜非常:“少爷,夫子!啊,刘先生也来了!快走,赵大人同屈先生已然到了,正在鹤来小楼里用早点。”
张静琢磨着回头是不是得给小四单独开开课了,或者这次去京里干脆把他带上?平常在家里是惯着他也就罢了,如今搞得人前都开始没大没小的,这就不好了。
好在钱夫子也是把小四当小孩儿看的,刘泽沁也不在意这些,并没有对小四的态度提出什么批评意见,反而也跟着附和:“既如此,你我这便过去罢。”
钱夫子起得早,早饭已经吃过了,年纪又比较大,到了小楼里大家见过,老先生就上了二楼休息。鹤来小楼二楼是布置有书房和休息室的,软榻锦帐,十分舒适。
张静和刘泽沁都还没来得及吃,知道赵衡和屈山都是自己人,也就不客气了,一桌上一起随便吃了一些,等东西都收拾下去,辰时已经过半,园外陆续的住在望镇上的那些官员都三三两两的开始到达。
张静他们包括赵太守都是为了省事儿直接走的侧门,这些官员过来却不能直接侧门了事了。毕竟门外那么多百姓在看着,也不能落了他们面子。所以张静急急忙忙的塞完早饭,丢了碗筷就又被喊到前门去了。
门外这时已经由文家庄的护卫们清理出了一条一丈多宽的马路,足够那些官员马车通过。张静到的时候文十一已经候在门前,看他到了,立刻招手让他跟着站过去,一会儿好一起来迎宾。
张静这辈子第一次干这种迎来送往的事情,一时间手脚都有些僵硬,文十一看他那硬邦邦拗着的肩膀脖子就觉得替他累得慌,最后不得不开口:“一会子来的客,哪个能有赵太守官大?你便只当他都是大倭瓜!”
这是张静这个早上第三次听到“大倭瓜”仨字,不由抬眼瞪向文十一,没想到文十一还有后续:“倭瓜大便大,并且能说话,可惜说到底,仍是大倭瓜!”
四句话,还押韵,张静纵然神经紧绷,也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文十一这才一脸欣慰的感叹:“这便是了,无须担心。”
张静明白文十一是好意,那四句俏皮话透露的意思其实也没错。
这里的官再大也大不过赵太守去,而文家庄虽然只是个农庄,背后的水也深着。而他现在站在这里,代表的就是文家庄,他的背后支持的力量可比今天来的这些官里任何一个都大,这种情况下,他完全用不着担心什么,就算真的有什么地方出了纰漏,也没人敢笑他!
心里有了底气,张静也算是找回了精神气儿,抬头挺胸,遥遥的就见路尽头有马车拐了过来,应该是第一批官员这就到了。
张静这头在门外迎客,后面屈山和赵太守也用好了早饭,仆从把碗筷都撤了,两人干坐着也无趣,干脆一起往屋外走来,乘着这一点点闲暇再四处看看。一会儿人都到了,仪式开始,也就没游玩的时间了。
鹤来馆整体也就占地两亩左右,主要是围绕着文歆留下的足印和鹤来小楼建造的。
小楼朝南正面的田地比较开阔,种了各种应时瓜果蔬菜,这会儿枝头挂满了成熟的果实,翠绿嫣红,十分好看。田垄间间隔很开阔,并且铺了泥砖路面,也就突出了这里赏景而非种植的重点。
小楼后则比较随意,搭了许多瓜棚架子,黄瓜丝瓜不说,还有不少的小葫芦小葡萄已经结了果,沾了清早的露水,水汪汪嫩绿嫩绿的,看着就可心。
两人沿着瓜架子边上的林荫道走了没多久,突然就听到身后有小孩子还带着童稚却又一本正经的声音响了起来:“前面两位大人,请稍等。”
这会儿有谁来跟他们打招呼都不稀奇,但有小孩子这么一本正经的来找他们,那就绝对稀奇了。不过他们都知道文瑞的儿子文祈在这儿,倒也不怎么吃惊,立刻停了脚步,转过身来。
没想到转过来才发现喊住他们的娃娃有点面生,看上去也就六七岁的样子,圆圆脸,一双凤眼,满脸严肃。身上是普通的衣料,虽然不是粗布的,但也并非富贵人家才会穿的绸缎。
文祈他们昨晚吃晚饭的时候见过,自然也见过一直跟在文祈身边的三伢子,这时候一眼就认出来,这不就是那个宋家小子吗?
他一个小娃娃找自己能有什么事儿?两人对视一眼,屈山先开了口:“宋小公子,何事指教?”
因为知道这娃娃读书很厉害,和自家少爷相比不差,将来估计也是前途无量。屈山问话的时候也就没因为对方是个娃娃而轻慢了,反而带了一丝尊重。






第154章 第 146 章
三伢子本来是跟文祈一块儿的,不过今天一早文祈就被张妈妈接走。他跟着去后院坐了一会儿,看文祈那没心没肺的早饭点心吃的高兴,似乎已经把昨晚的事情给忘了,不由替他担心,于是趁着大人们没注意,偷偷溜了出来。
三伢子本来年纪就比文祈大一截,到了文家庄之后衣食用度比在家只好不坏,又和文祈一起跟着文十一练了有一个月武,身体成长的速度极快。
现在只是站着就已经隐隐有了儒士之风,举手投足间更是带着一种天然的风流,气质斐然。所以虽然到文家庄的时间不长,但在下人们中间,莫名的就有了一定的威信。
今儿早这么偷偷一个人出来,并且还找人把他送到鹤来馆这里,路上竟然也没人觉得奇怪他一小孩儿怎么自己跑出了门。
不过他到的时间不算太早,也就是刚刚才到。这才没能在小楼里见到屈赵二人,这会儿总算找到了,自然要立刻喊住他们。
因为三伢子是一路小跑着过来见人就喊的,站的稍微有点距离,只要略微抬头就能把屈山和赵衡看得一清二楚。
本来毕竟是小孩儿,第一次接触这种正经衙门里出来的人,心里其实还是十分的紧张,但一眼看去却发现无论是那位屈先生还是赵太守,脸上的表情都很随和,心里总算略微松了口气。
不过终究面对的是高官,小孩儿还是深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神,这才拱手作揖,然后撩衣下拜:“小子宋祥,拜见二位大人。”
虽然同样是读书人,但张静有功名在身,文祈本身出生不凡,三伢子很清楚他们见了这两位都可以只行礼不下拜,自己却不行,这个头还是需要磕的。
屈山他们对三伢子印象还是不错的,这孩子进退有度,举止得当,昨晚见面的时候虽然因为整个都乱哄哄的,这小孩儿并没有被正式介绍出来,但就是冷眼旁观都能看得出是棵好苗子,将来也绝对是可造之材。
现在看他十分知礼的就要跪拜下去,心里爱才,就不忍心受小孩儿这一个头,两人十分默契的都跨上了两步——屈山更是直接伸手去扶:“宋小公子,不必多礼。”
三伢子被人扶住,一个头只磕下去一半。他内心坦荡,行事自然带了一番儒生特有的洒脱。当下也不矫情,就着屈山的力又站好,拱手垂目:“多谢二位大人。”
这看起来就是有事找,站在地当间儿说话也不是个事儿。
屈山和赵衡对望一眼,虽然眼下距离仪式正式开始还有点时间,但估摸着这会儿鹤来小楼前应该已经被官员们站满了,要是直接回楼里,说话肯定更不方便,说不准就干脆没时间说话了。
两人四下里看了看,最后发现在不远处瓜棚架子下头竟然设有凉亭,屈山扭头邀请三伢子:“宋小公子,你我去前面凉亭稍坐片刻,如何?”
三伢子自然没有异议,到了亭中,这才再次恭敬开口:“小子此番,是有事恳求屈先生。”
要是换个人,屈赵二人说不定就直接走了,不说求人办事求到他们这里来的本来就没什么人能讨到好,就是三伢子这个直来直去的态度,相比起“求人”,更像是直接希望对方做什么,实在太不符合一般求人的样子了。
不过正因为是三伢子这么个小孩儿,屈赵二人不仅没有拂袖而去,反而起了兴趣:“宋小公子且先说来听听。”
三伢子刚坐下,这会儿又站了起来,再是深深一揖:
“小子所求并非为自己,乃是为了文祈。小祈来此间已然半年有余,思念父亲,日不思食夜不成寐。闻说此次他干爹要随屈先生回京,他早有心思欲要跟随。无奈人小力微,大人每担心他或者无法承受旅途劳顿,或者又有其它种种因由,终不得行。小子昨日闻听张家少主称今日要来请教屈先生意见,故此冒昧前来,恳请先生届时为小祈美言一二,允他此番上京探望父亲。”
三伢子一口气把心里兜兜转转了许久的话都说完,仍然保持着之前弯着腰作揖的姿势不动,倒像是如果屈山不同意,他就会一直这样拜着。
三伢子会提这种要求,这让屈山觉得十分吃惊,不由看了一眼赵衡。却见赵衡一脸看好戏的样子,端坐在一旁拈须微笑,老神在在。
屈山心里郁闷,但还是先伸出了手又扶了一把三伢子:“宋小公子莫要多礼,且先坐下。此事可是少爷他着你来寻的在下?”
京里的情况,现在绝对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文祈如果一门心思要跟,还真不好说是不是合适。至少就他家爷在他出发前的决策来看,小少爷这次是没在一起返京的计划中的。也就是说,他在文家庄应该比在京里更安全。
屈山觉得如果张静拿这问题来问自己,那对于自己来说也绝对是很难决定的事情,自然要慎重对待。既然现在小少爷的伴读兼玩伴先来找了自己,倒不失为一个多了解点情况的好渠道。并且如果只是小孩子任性的话,自己也不能惯着。
三伢子的态度十分配合,听屈山这么问,立刻回答:“并非小祈命我来此,实乃小子见他神伤,心下不忍,这才自作主张,还望先生莫怪。”
屈山微笑:“宋小公子不用紧张,在下也不过随口问问。说来这两日匆忙间尚不及问及小少爷在此情况,如今恰有刻余时间,宋小公子可否为在下约略谈谈?”
三伢子虽然想的多,但终究是小孩儿,看屈山态度温和,所提的要求也合情合理,也就十分配合,一件件如数家珍起来。

再说张静这里,眼看着宾客已经差不多都进了门,大大松了口气,这才发觉就站这半个多时辰的时间,自己竟然已经腰背都硬了。文十一看他在一旁用力的捶腰,不由好笑:
“公子可要先去后头喝杯茶略休息一二?稍时还有的忙。此间事已然将近了结,都交与吾便是。”
张静正暗暗嘀咕这站着不动真是比跑数十里地都累,听到文十一的建议,又仔细看了看他手头的来宾登记记录,发现确实差不多该来的已经都来了,门口这会儿应该没什么大事,也就不客气:
“如此劳烦文大哥了。”
结果回到小楼后头附属的小厨房里,刚要了一杯水喝了两口,就见小四慌里慌张的找过来,一见他就扑了上来:“少爷少爷!宾客都到了,时辰也快到,屈先生同赵太守却不见了!”
张静看他那毛毛糙糙的样子就恨不得拍他一巴掌:“胡说些甚!两位大人如何能不见!”
看张静不信,小四更急了:“是真的不见了!吾们楼中前后都寻了,前头院子里诸位大人都在,便就是赵太守同屈先生,百寻不得!”
张静皱眉,寻思了一会儿,才再开口:“后院可曾寻过?”
他想起来后院的瓜棚架子下头因为看着十分清净,所以后来也让人修了亭子。那两位一早就在这里等着了,今天这种时候也没可能乱跑。如果前面都找不到人,说不定是他们看着吃完早饭时间还早,就晃到后院去了。
果然小四一听张静这个问题,小脸儿就白了一白,结巴道:“这、这个、倒、倒是不曾……”
随即打个千儿:“小的这就去后院找!”
“回来!”张静连忙开口喊住撒丫子就往外跑的小四,“如今时辰也不早了,你回前头好好招待各位贵客,那二位大人我去找便是。”就小四那毛糙的样子,回头再冲撞了他们,那绝对得罪人。
一听不用自己去找了,就算张静这会儿脸色不是顶好,小四也无所谓了,立刻又打了一个千儿:“是!小的这就去前头。”话音落,立刻掉转身往小楼跑去。
张静忍不住终于叹气出了声,旁边统筹厨房顺便对刚才事情进行了全程围观的沈大娘很识趣的过来接过了张静放下的茶杯,顺便替小四说好话:
“爷您莫生气,小四他年纪尚小,如今虽则脾性有点跳脱,心地却是再纯粹不过,再过几年定然是个好的。”
张静心说要不是看在那小子本性确实还不错的份上,怎么可能这么惯着他!不过也没必要跟沈大娘纠结这些,胡乱点头应了,这才往后院找过来。
这一来一去自然又花了不少时间,等张静到的时候,三伢子已经离开,屈山正和赵太守一边说笑着一边从凉亭里走出来,劈面看到张静急匆匆的走来,立刻拱手笑道:
“张公子,吾等正好寻你!此间如此佳妙,你如何却不早些儿令吾等知晓?”
张静一看这俩人果然在这里,还有心情跟自己开玩笑,也只能拱手回礼:“两位见笑了,此间不过乡野风味,粗鄙的很,入不得两位法眼,学生这才不敢唐突,并非刻意隐瞒。”
屈山他们本来也不是真的要追究张静点什么责任,都是顺水推舟的话,而且看张静这么着急的找过来,料想是时间到了,寒暄了这么两句也就不再多话,立刻往鹤来小楼前厅而去。






第155章 第 147 章
小楼门前这会儿确实是已经都准备的差不多,官员们有座儿的都已经落了座。
围观百姓没得座位,但是有有钱的,自己下人带了条凳什么的,院子里有给他们划好的区域,也能坐下。
至于最普通的出钱看热闹的群众,那就都是站着了。外围人群一圈又一圈,看得张静直感叹这里其实真富裕,普通家庭都能出那么多钱来看个热闹!
要知道不少人家明显一看就是全家出动,那少说都要三四两;有的一家人比较多,七八个十来个的挤在那儿,那花的门票钱都够他们开销半年了!
赵太守的到来无异是个信号,本来还在叽里呱啦互相说话的人群,在看到一身官服的赵太守出现在小楼里之后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虽然还不至于全场鸦雀无声,但有了刚才人声鼎沸的对比,这一刻尤其显的宁静。现场准备好的鼓乐手则很有眼色的在这一刻立时开始演奏,瞬间喜庆的乐曲在院子里漫溢开来,宣告仪式就此开始。
屈赵两人都是提前就换好了衣服的,赵太守一身官服十分隆重,屈山虽然作为王府管家没有特别的官服,但品级在这里,再配上一身的华服锦冠,又兼且气质儒雅,两人一正式出现在鹤来小楼前面,立刻就吸引了全场视线。
张静跟在他们身边听不到隔着官员们站着的百姓们的低声议论,但从那些大闺女小媳妇热烈的视线里都能猜到一二。不由下意识的又往两人身后退了两步,把焦点完全留给那两位。
起瓜仪式不是什么正经标准的仪式,也没有参考流程,整个过程的计划就是张静跟文十一和地方保甲请教过当地习俗之后拟的,虚套的东西也就没什么。
等赵太守和屈山都落了座,张静深呼吸一口气,这才迈步跨上了小楼前临时搭起的高台。作为主持人,他自然需要进行开幕演讲。
那高台面积不大,也就三尺见方的一个小台子。但是离地比较高,也有三尺。台子后面是个更高的案几,回头西瓜采下来就会摆到案几上,让今天到场的人都能亲眼瞧见。
这个布局曾经被大刘质疑过,因为案几的高度差不多有六尺,摆的那么高,西瓜又不是石头,太容易招人使坏了!
对此张静只能无声的抗议,好歹这也是大历,不是你刘大哥那个没有皇帝的年代,谁会有胆子给那么重要的东西使坏啊!
不过大刘这份闲操心倒是在经过张静无意中转述给文十一听之后就引起了重视。倒不是担心百姓中间有人敢使坏,而是来的官员中间,万一还有太子党,现场他们的家仆什么的做点手脚就不好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大的台子周围,守卫被布置了整整八个,每个方向都有人看守。而入场嘉宾的随从和普通观众,在门前都需要接受检查,确保没有带可能造成破坏的工具进场。
虽然这么做多费了不少手脚,但效果也显而易见,因为过程中还真的发现了有一个官的手下在衣服里夹带着家伙事儿。不过因为被查出来了,被重点关照,这会儿已经完全老实了。
这会儿张静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堆人头,靠他自己点数已经点不清,心里要说不紧张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转念又想到文十一之前的倭瓜论,还别说,那四句俏皮话儿很容易记,默念了两遍,竟然也就真的平静下来。
开幕词这种东西向来是没什么实质内容的,无非是歌功颂德。现在文歆还不是皇帝,有些话不能说的太露骨,全都归功到皇家头上就行。
反正在座的绝大多数就算不是二皇子派也是中立派,话该怎么说不用担心。就算是不乐意帮忙说话,也懂得干脆闭嘴。
张静声情并茂的把那祝祷词一样的骈四俪六发言稿念完,含笑拱手,在百姓们还在给面子的鼓掌的时候,又冲着赵太守一揖:赵太守作为现场官职最大的,当然也需要上台发言。
看到父母官上台,混在百姓人群里的文家庄护卫首先带头喊好,人群被带动,现场气氛又一次飙高,张静都觉得自己被突然又更大声了的呼喊声给吓了一跳。
换了赵太守上台,他就打算往瓜棚那边摸过去,不过一扭头,却看到屈山正在对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