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初唐-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坐一边,笑吟吟地看着这位仁兄一个劲地海吹,嗯,不是吹,确实是这么个状况,若不是棉花地大量种植,若不是火炕,辽东地冬天可确实够难熬的,不过,辽东地物产确实也够丰富的。
百姓们虽然也跟在关中、河北等地一般只能播种一季,可收获却要远远比以前丰盛,为啥?地多、地肥呗,关中人均受田不超过十五亩,可是辽东,丁男和十八岁以上地中男,各受永业田六十亩之多,是关内的三倍,口分田二百亩,同样也是关中的数倍,而且现在由于国策的变更,李叔叔新予有封爵的贵族和五品以上职事官、散官,可以依照品级请受永业田五顷至一百顷。勋宫可以依照勋级请受勋田六十亩至三十顷。全都一律受的是辽东地田亩或者是江南地田亩,就是要避开人口稠密地区。
况且,辽东采用了马耕,从贞观十八年至今年,光是从关中之地迁往辽东地百姓就高达五万户,二十余万人,包括其他地方所迁地,辽东现在人口共计五十七万余,汉人就占了其中地七成。
“你们知道从去年到今天,辽东一个开出了多少田亩吗?”段云松滋了一口酒,得意地摆显道。苏定芳放下了酒壶,砸巴砸巴嘴:“我估摸着,怕是能开出五十来万亩吧?不过两年的时间,能还得出多少?”
“错了,是这个数!”段云松伸出了两个巴掌,然后收回了四根手指头,表情笑得十分猥琐。边上,程处亮翻翻白眼:“有啥希奇,六十万亩,这么点儿,都还不到一百万亩。”
段云松依旧保持着他那诡异的表情摇了摇头,继续举着两个大巴掌:“非也,六十万亩,当段某是乡下土地财主不是?就算是一百万亩,能入段某的眼?能拿来给兄弟们摆显?”
瞬间,整个雅间里都变得鸦雀无声,连我也给吓了一跳,有些不相信地问道:“我说段兄,您总不会说是六百万亩吧?”
“没错,一共是九百三十余万亩。”段云松总算是不再卖关子了,得意地咧起了嘴:“告诉你们,辽东用的,可全是马耕,知道那里的老百姓一个月能开多少亩地吗?”段云松翘起了一根手指头:“在平滩上,可以开出十亩,若是在其他的地方,也能开出个六七亩,加上原本辽东的耕地,知道吗?现在辽东一共有田八百余万亩,这还不算鸭绿水以东的地盘,共产粮近两千万石之巨,可惜啊,朝庭有旨,五年之内禁收田赋,啧啧啧,不然,少说辽东也可以收上个二三百万石的粮,瞅瞅,这才两年,以后啊,还不知道辽东能富成啥样呢。”
这一夜,段云松成了主角,他所宣传的这些,很快就被纨绔们流传了开来,而这个时候,辽东道观察使岑文本的奏章也随后到达了长安,李叔叔坐在朝堂上直乐。
“诸卿都听听,都好好听听,辽东,果然是一块宝地啊,朕这一仗打得实在是值,值得厉害!哈哈哈……”李叔叔兴奋的屁股下边像装了钻头似的,坐都坐不安稳。中官念奏章的声音都有些变了调:“……辽州以南不过百里,现发现铁矿之矿脉,储量之大,前所未有,且品质之上乘,闻所未闻,另盖牟州以东十里,发现煤石之矿,为露天之矿也,随采随取,可谓取之不尽也。据闻,梁水上游,亦有大型铁、铜之矿脉,目前,臣已遣武贲之军护送工部官员往之探查,若闻吉讯,必早日呈于陛下……”
听得在场的诸位大臣一个二个皆是喜动眉梢,为啥,这些可都是钱,如今,煤矿大唐采取的是官营,自从用煤炉传开之后,用煤之风是越来越盛,别说高门大阀,就连小老百姓全烧起了煤,特别是到了冬天,站在长安的城头上,你能看到无数根林立的大小烟管就像是一支支的旗杆标志一般直刺向天,浓烟滚滚。
煤挖出来之后,块煤要贵一些,面煤就偏宜,咱于是把打蜂窝煤地技术也传了出去,这样一来,小老百姓家大都使用的是面煤,比块煤要偏宜一些,以往一个冬天买柴碳,大概要花百钱,换成了烧煤大概也是这么多钱,而且煤炉的保暖性和安全系数要比用碳高了许多,使得去年一年,关中周边至少少伐了数万亩的林木。
“辽东果然是块宝地,恭喜陛下,恭喜我大唐!”老爷子第一个跳了出来先摔上一记马屁,然后续道:“陛下,老臣以为,我大唐对于辽东的开发之力度还要加大,而且,道路之修筑必须加快。”
工部尚书、太子右卫派率李大亮站了出来:“嗯,是啊,道路,这路,一定得修,而且还得修好,不过如今咱们缺的依旧是人手不够,辽东修筑道路,用了十余万之高句丽战俘,可辽东的天气可是比咱们这边可冷多了,每年能筑路的时间不过七个月,如今倒是已经把营州至辽州,辽州经安市州、建安州至辽东半岛之上的积利州的道路已经修筑了一半,而平定城至辽州的路目前止修到了鸭绿水以东,怕是还等来年冰雪消融之后方可动工。”
“陛下,要不让辽东道的百姓……”一位老臣子站了出来,李叔叔摇了摇头:“不可!辽东如今未定,百姓初到异地,心神摇动,惶惶然间,朕已诏告天下,五年之内辽东百姓不征任何税赋,若朕出尔反尔若出什么差子,朕于心何安,对朝庭社稷有百害!罢了,待朕平了倭国,再次壮大我大唐的修路队伍便是。到时候,开矿、挖矿,可都要人手……”李叔叔说这话的时候,嘴角笑得一抽一抽的,跟个偷奸耍滑的地主老材似的,看得人心头发寒。
正文 第701章 都想捞一票
更新时间:2008…6…2 11:12:26 本章字数:4262
陛下,臣以为应该加大马耕宣传之力度,令山东、河大力推广马耕技术,我大唐关中道北部河套之地,山东、河北之地皆是旱地居多,山东河北之地,人烟稀少,民生调零,若也能大力地推广此耕作之技术,对于山东河北之地而言,可谓是良策也。”一位老大人也从坐案上站了起来朝着李叔叔恭敬地奏道。
李叔叔点了点头:“准奏,没想到啊,汉朝便已有的马耕,竟然被弃用数百年之久,不过想来,无论是前汉、北魏,又或者南北朝之时,缺马,就连前朝也缺,唯我大唐不缺马,呵呵,今年我大唐与北方的游牧之民交易所获之马匹,高达五万匹之多,其中良马一万五千匹,以充为军用,我大唐的战马已经远远的超出了朕的预料了。”
“启奏陛下,如今我大唐有军马挽马共一百三十七万匹,去年至今年,派发往辽东十万匹,辽东当地军队下放予百姓之挽马五万匹,共计十五万之数,而派发陇右之马匹约为五万之数,往河道之地派送之数为七万匹,尚余军马三十五匹、挽马计有四十万余。”大仆寺的主官站了出来,报出了一连窜让人心动的数字,让在朝的诸位朝臣也都面泛得色,这也算得是大家集体的功劳。
大仆寺,驾部,尚乘局和厩使四个部门管理马政,全国各地设牧监。。》。别,依地取名。且按监牧所牧马数分为三等,五千匹为上监。三千匹以上为中监,三千匹以下为下监。而陇右之地更是大唐养牧马匹的重地。不过眼下,已经开始分流一部份马匹往河套地区。
纵观华夏数千年来地畜牧史,以唐朝最盛,畜牧组织机构之完善牲畜头数之多,是空前的。大唐立国之初,就已经令边军在北部、西部边境开展大规模地屯田活动并兴办牧场,建立以军镇为主干。屯田与牧场为辅助,与周边游牧民族进行马匹交易为补漏的畜牧机制。
贞观初年,大唐有马不过三十余万。而在贞观十七年之前,大唐地马匹总数同样也没有超过五十万匹。可就在短短的三年间。大唐的马匹数量暴增了一倍余,这其中。苏定芳掠铁勒仆骨部众二十余万,得马十三万匹。牛二十余万头,羊无数,几乎让薛延陀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和马匹,而我们往北边定襄迎击勒铁大军一战,夺得战马计十五万匹。此两战就拿下近三十万匹,后来,陆陆续续地通过我在外交上进行敲诈勒索,又给大唐添加了数万匹良马,另外这两年,大唐富裕了,做起交易来腰板也直了,大量地购进马匹,使得大唐的马匹数量达到了惊人的百万以上。
大唐如今的常备军约为四十万之巨。长安一带就计有兵力二十万余,余者散布全国,目前又以辽东、陇右为最,计有大军十万众。另有降胡等仆从军计八万余。而大唐地骑兵战军队总数的约三成,可到了如今,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接近五成,我大唐军事学院更是得李叔叔之爱宠,所有学员,人手一匹,连炮兵都能骑马,而且大唐的后勤运输已经完全地弃用了人力和牛车运输,改革用挽马运输,机动力也同样得到了大大地增强。
李叔叔就跟个暴发户似的。嘴差点就合不拢了,老半天,得意地脸嘴总算是矜持了下来:“辽东之地地开发还需加紧。两年时间,得田亩八百余万,好啊,五年之后,我大唐,又多了一个粮仓,到了那个时候……嗯,这样吧,传朕的旨意,再往辽东,派发挽马十五万匹,明年,往辽东地人肯定比今年还要多,告诉岑文本与张俭,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到辽东的百姓有住地地方,有农具耕作,有种子,有棉衣可御寒,总之,别让朕听到百姓的报怨之声。房爱卿,拟旨,先告知各地州县,明年四月之后,方可让百姓迁往辽东之地,以免张俭、岑文本他们忙不过来,呵呵呵……”
“另外一点,诸卿都给我记住了,明年,咱们的事可多着呢,三月之前,朕的海军,可都给朕准备好了。”李叔叔把目光一扫,落到了张亮的身上,这位主掌大唐水军地大将军赶紧站起了身来:“陛下尽管放心,我大唐水军日夜操练不停,粮草锱重等物早已齐备,如今,差的就是火器……”张亮的目光一转,扫到了蹲后边的我身
双贪婪的眼睛贼亮。
李叔叔也把目光落到了我的身上:“贤婿何在?”
“微臣在。”我只好也站了出来:“请陛下、大将军尽管放心,今年年底,下官一定能按期把一应武械交货。”
“嗯,如此便好,既然无事,那就散朝罢,李老爱卿等一干参谋院之官员、张爱卿、小房爱卿,随朕来……”李叔叔见底下没事情了,拍拍屁股宣布散朝,然后把我们全拽进了参谋院。
刚到了参谋院坐下,还没来得及喘上口气,李叔叔倒先找上了我。“贤婿啊,武研院的军械产量能不能再加大?”
我苦笑着解释道:“陛下,您这实在是让微臣为难,如今,武研院的产量已经算是极限了,一嘛,原材料跟不上,上次我曾报予您,您应允每月再给我们武研院增加八万斤地铁矿石的原料供应,和三万斤铜。可倒了现在,每月我们收到的铁矿总计不过十万斤,工部仅仅给我们增加了两万五千斤,铜一万斤,为了保证钢弩、火炮和迫击炮的产量,武研院甚至已经停掉了横刀地产能。”
李叔叔的眉头拧了起来:“怎么回事?难道是工部从中作梗?你为何不直接禀报朕?!”
“陛下,非是工部难为与我,最主要就是工部自己的铁料也不足,我大唐的铁和铜的产量都太低了,小婿目前与武研院的工匠们正在日夜奋战,就是为了争取早日地能够降低火炮的铜使用率,目前的迫击炮已经可以采用全钢了,不过,火炮恐怕还是不行,全钢设计的损毁率太高了,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所以现在只能采用铁胚铜胎炮。”我继续朝着李叔叔诉苦。
“这样啊……”李叔叔眯起了眼,这时候李靖伯父站了出来:“房贤侄,如今岭南已经呈递来军报,急需迫击炮、钢弩及火炮,辽东同样也伸手朝着陛下要这些东西……”
边上蹲着不说话的张亮顿时急了眼:“我说李大人,您可别光为了他们,把正事给忘了,明年之初,我大唐水军就得远征倭地,若是这些个军械全予了他们,那您总不能让咱们大唐水军就光着膀子去跟城池玩命吧?”
“急甚子,老夫又没跟你抢,有本事,你自个跟张俭、薛万彻还有李靖较劲去!”李靖伯父丢给张亮一个卫生眼,让这老流氓哑口无言,只好把求助地目光转向了李叔叔。“陛下,您可万万不能把给咱大唐水军的东西都送出去啊。”
“好了好了,张爱卿莫急,待朕好好想想,李老爱卿,他们都要些什么,让朕跟诸卿也好合计合计。”
李靖伯父微微颔首:“陛下,辽东之地,目前虽然没有大的战事发生,但是仍然有一些不服我大唐统治之民,骚扰我大唐迁往辽东之百姓,幸百姓全是聚集于城塞中居住,伤亡并不多,不过,防守武器却较为匮乏,特别是冬季,弓、弩损率很大,原本留在辽东地火器又太少了,所以,辽州都督张俭并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向陛下请授钢弩三万具、迫击炮一百门,火炮一百门,手雷若干。”
“好嘛,这俩伙记心可真够黑的,一下子把老张的玩意全给挤兑没了。”程叔叔蹲在后边一脸兴灾乐祸的笑意,原本坐他边上的一票老兵痞一个二个表情全都显得很是无奈,没办法,这老货就是一位从不留口德的祸害。
李靖伯父也差点笑出声来,不过还是决定无视程叔叔这个人来疯的老流氓,清了清嗓子又续道:“李绩大人同样递来了军报,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弓弩的折损率极大,另外就是,迫击炮的数量实在太少了,让他实展不开拳脚,所以,也请陛下能调拔至少一万具钢弩、迫击炮三百门应急。”
这下,别说是张亮翻白眼,几乎所有在场的人全翻起了白眼,看看,两边都不是啥善良之辈,全是大嘴阔无边的类型,张亮一个劲地叹气:“娘的,都是些啥人?谁都想来上一口,捞上一票……”
正文 第702章 火器装备发展的契机
更新时间:2008…6…2 17:08:52 本章字数:3908
得,这些家伙,没一个让朕省心,火器好用,这朕知用,朕也清楚,可这帮家伙怎么一个二个跟饿狼似的?!朕就那么点家当,给了他们,朕还怎么打倭国?”李叔叔揉着自个的脑门苦笑道。
李叔叔埋头作苦恼状,边上,一帮老兵痞也在嘀咕,“火药这玩意实在是好用,攻城拔寨,最是强悍,水军用之,可在敌之未及时,便能将对手以摧枯拉朽之势给灭的逃窜无路,无人可挡其锋,不过就是数量太少喽。”张亮很感慨地道。
“来人,传工部尚书,工部将作大匠来此议事。”李叔叔苦思了半晌,也拿不出个主意,只好唤人来,毕竟工部的人员对于这一方面要清楚得多。
李大亮也是一脸的委屈:“陛下,去年一年,我大唐年出铁量不过两百六十余万斤,铁矿石四百万斤,每月不过得铁料二十一万斤余,铁矿石三十三万斤,铜产量更低,年产不过三十二万斤,我大唐每年光是用于铸钱之用都不够,当时奉陛下之令,工部虽然加大了开采之量,不过,依旧不够,才使我大唐多铸铁钱以应对,每月,我工部所用之钢铁皆是入不敷出,后微臣与小房大人商议之后,每月直接向武研院提供铁料三万斤,铁矿十万斤,铜一万斤。已经是工部所能提供的最大极限了。”
“到于我将作监,年产各式刀具不下十万,另产农具二十万件,因关中、河北、辽东、陇右之地多改用以马耕。原本打造之农具正在重铸。今年和明年怕是同样原料不够。”阎立本这位工部将作大匠同样也是满腹的牢骚。
这下。大伙都蹲着发愁了。都处都缺铁和铜,咋办?谁也没办法,这个时候。边上的张亮一个劲地拿手指头捅我。“贤侄,老夫可告诉你,给我大唐水军地装备一件也不许少。不然,老夫跟你没完,倒时候若是出了甚子差子,陛下找老夫地麻烦。老夫就找你!嘿嘿。你可得想好喽。”
“叔父大人,您这不是难为小侄吗?眼下陛下都想不出啥招,我难道还能变出铁料来不成?”我也朝这个不讲道理地老家伙发起了牢骚。张亮丢给我一个白眼:“管你,老夫只管跟你要武械,办法你自个想去,就算是能从肚子里/。
---------------------------------------------------…
先人你个板板,俺这斯文人还真没办法跟这帮子老兵痞勾通和交流。丢了两白眼给这老流氓,我抬眼望天花板。咋办呢?倒是张亮担心我跟他堵气,又挤了过来。拿手肘撞了我一下,笑得很猥琐:“贤侄,老夫知道你小子鬼精鬼精地。脑子好用。好好想想办法,可别给你家老爷子丢了脸去。”“……”我扭过了头来。看着张亮那张欠揍的老脸,无语了。
“别理那帮老混蛋,没一个能说人话的。”苏定芳还算仗义,把我拉到了一边,跟我蹲一块。“俊哥儿,你就没点存货拿来打发他们?好歹拿些玩意来帮陛下给敷衍过去,毕竟辽东新占、岭南正在作战,虽然两边都吼得凶,可若是贤弟你能抽出一万把地钢弩,两百门迫击炮,怕是就能帮陛下解忧了。”
我朝着苏定芳苦笑道:“这算盘,我何尝不想打,可你不知道,作为工部向我每月提供铁矿十五万斤的回报,我每月得支援大唐工部将作监一万斤的钢材。造火炮、钢弩、迫击炮,还有手雷,炮弹,啥玩意不耗费钢铁?告诉你,如今手雷都不敢上量,一个月就造上一千枚,为啥?还不是没铁?”我摊开了手,一脸地无奈。
苏定芳摸了摸下巴的胡须:“咱大唐辽东不是说有了铁矿吗?去开啊。”
我丢给苏定芳这没文化的家伙一个白眼,说得轻巧,大唐长安的水泥直道尚未能与辽州联通,铁矿挖出来有个屁用,光是运输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地人力和物力,成本就得提高好一大截。
“陛下,要不这样,辽东既然有大型地铁矿与煤矿,何不将武研院一部迁过去,这样一来,铸造起来就能快捷多了。”李大亮沉吟了很久之后提出了这个建议。
李叔叔把询问的目光转向了我,我赶紧摇头:“陛下万万不可,至少在现阶段,大唐的火器制作之技术不可外泄,火药配方、火炮、迫击炮
的制作都需要进行严格地保密制度,一旦落入别有用中,后果不堪设想。望陛下三思……”
李靖伯父也点了点头:“贤侄之语,确实有道理,如今武研院,可是各方都在窥探啊,若是易地而铸,到时候防卫力量稍有松懈,后果堪忧矣……”
我灵机一动:“陛下,微臣倒有个建议,不知能不能行得通。”
“你且说来听听。”李叔叔朝我摆了摆下巴。我坐直了身子,扫了一眼在坐的诸人。“臣以为,辽东发现在大型的铁矿与煤矿,这是一个契机,大唐开拓辽东,发展辽东地契机,不若这样,让工部往辽东之地再设一监,就地打造农具、以备来年之用,比之由长安运抵辽东用以开发,用便捷了不知多少,况且,辽东发现的全是巨型铁矿,只要能花大力气开采,定能满足辽东、河套地新式农具所需,况且,打造农具不需要太多的工序,若是人力齐备,炼铸也较钢弩、火炮等要简单得多……”
边上的阎立德听了我这话,看了我一眼,眉头微微一扬:“是啊陛下,农具等物就让工部在辽东就地取材,大力铸造便是,而兖、徐、邢、磁等可产铁之州县依旧往长安输铁料及矿石,专制火器,如此一来,倒也两不耽误。”
李叔叔把目光投向了李大亮,李大亮微微颔首:“臣以为,可行。农具之铸造,肯定要比火器简单,派工匠过去之后,只需搭起工棚,便可铸造了,只要人力够,定然不会耽误农时。”
“李爱卿,你主理此事,这样罢,就从这个月起,工部立即迁工匠往辽东,越早能在辽东开工越好,至于这边,先把铁料及铁矿之七成,皆交与武研院,到于铜,嗯,依旧保持一万斤就行了,朕可不想连铸钱的铜都没有。就这么办吧。”李叔叔抚着长须轻叹道,这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
—
---------------------------------------------------…
“贤婿,这么多的原料都给了你,你能不能保证,把这些急需物资的产量再提高一倍?”李叔叔这话虽然说得慢条斯理的,可坐我边上的一帮子老兵痞全都眼泛金茫,直勾勾地盯着我,跟黄鼠狼看到了鸡仔似的。
我有些不太自在地挪挪屁股:“这小婿怕是得先回去查看一下,才敢给陛下最准确的答复。”
“嗯,也罢,今天就散了,贤婿,你反正也闲着没事,现在就去武研院,朕就在宫中等你的消息。”李叔叔的心情很迫切,我只好一路狂奔往武研院而去,打马赶到了武研院,召集了武研院所有的中高级干部之后,我宣布了这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以后,每月工部都将会向我武研院提供铁料近十五万斤,铁矿二十三万斤,铜依然是一万斤,这是陛下看重咱们啊,诸位。”
“大人,咱不是做梦吧?”一位资深匠师不由得舔了舔嘴皮子,自个在那扳起了手指头:“这可比咱们以前拿到的份子多了一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