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医生-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不是让商人们出钱的场合,他们向来是不会正眼看这些商人的。
王平安却非常客气,从马上下来,向商人们拱手问好,和他们说说笑笑,甚至还让商人们指出自家的店铺,有几家店铺,他竟然进去转了转,还买了几样东西。
这一番做作,在官员们眼里是“随和得过了头”可在商人们的眼里,却都感王刺史简直就是爱民如子的典范,青天大老爷,能臣干吏,大唐第一宰相候补人选。
反正商人们怎么看王平安,怎么顺眼!巡察过城里之后,王平安回了刺史府,又斥了一顿官员,这才散会,他吃了下晌饭后,换上平民的衣服。
叫来秋仁杰和邱亭轩,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出城,去微服私访。
三人骑了马,待出了城后,天色已然擦黑。
秋仁杰道:“大哥,已经这般时辰了,怕是今晚回不了城了。
是要在城外过夜么?”邱亭轩也道:“怕是得到百姓家里借宿了。”
王平安却道:“咱们先去河边走走,我要好好想想修渠的事。
要想解今年的早情,怕是我们要做很多事情啊”小()
第六百一十六章 兰州水车
仁杰和邱亭轩自然听他的话,跟着他一起向大良河蛔县,口到了大良河,天色已然全黑。三人点起火把,顺着河边慢慢走。
王平安道:“堤高,而水位不高,百姓要想取水,确是有些困难,而且这种情况下,修水渠是要费大力气的。水渠的深度要比河水底,这才能引水灌溉
邱亭轩想了想,道:“水往低处流,这个是肯定的,但要想让水能往高处流,到也不是做不到。长安里不少大户人家的园林,都用翻车提水,水由低到高,从假山上流下,状如瀑布。无病,实际上你的宅子里,也有这个的,你没看到吗?”
秋仁杰也道:”是啊,大哥,哈米提送你的新宅里,就有这种假瀑布的,只不过当时天气尚冷,翻车没有使用罢了
王平安顿时一怔,道:“你们都看到了?我怎么没看到,那翻车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操了新宅,但他事情太忙,没有好好地看看自己家的花园,他去过花厅,依稀记得花园里似乎确有假山,而且假山极高,下面是个水池,但当时没有池水流动,他便也没注意。事实上,就算池水流动,从假山上流下形成小瀑布,他也不会当回事的。在现代早见得多了,毫不稀奇,可在唐朝,谁家要是有这种设备。别人却会注意的,毕竟能让池水倒流,是件挺有趣的事情,不是哪家哪户都能做到的。
三人又来到了那座木桥的边上,一起下马,上了木桥,下面河水黑乎乎的,看不清什么,他们只是站在桥上说话。
王平安道:,“那个翻车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说来听听,我当时还真没有注意过
秋仁杰道:“翻车的样子很是古怪,听说东汉时就有了,后来由三国时的马钧改造,才成了现在的样子,好象还是改造诸葛亮的设计呢”。他把翻车的样子和结构,大致地说了出来,他不会造翻车,只能说出个大概样子,至于原理方面,就是不甚清楚了。
邱亭轩在旁补充,两个你一句我一句的,总算是把啥叫翻车说明白了。
王平安只听了个小开头,就知道翻车是什么了,其实就是龙骨水车。他以前在旅游时,曾经见过江南水乡的一些大户人家,家里有这种设备,不过都是模型道具,仿真的那种,他还曾上去踩过,还差点踩秃噜了摔下来,所以记忆深刻。
听完后,他道:“诸葛亮发明的不是木牛流马么,原来他也发明过翻车啊!”
邱亭轩摇头道:“不见得是他发明的,但是现在的翻车是马钧改进的,这点是确定无疑的。花园里的翻车让小孩踩动,水很容易就能提上去的
王平安嗯了声,道:“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来了他看向下面的河水,却道:,“可是从这么深的河里提水上来,翻车却是不行的。对了,我管翻车叫龙骨水车,以后你们也这么称呼吧”。
秋仁杰和邱亭轩齐声道:,“龙骨水车?这个名字好,那翻车可不就貌似龙骨嘛”。
王平安道:“那龙骨水车用在南方的平原地区还成,从河里提水不难,但用在这里,怕是劲力就不够了!这大良河水深岸高,要想用龙骨水车提水上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秋仁杰和邱亭轩一想,确是这么回事,如果要用龙骨水车提水的话。那得多少人踩车啊,光踩水车了,哪还有功夫去照料田地,光花人力也不够呀!
秋仁杰道:“大哥的意思小弟明白。那龙骨水车适合精耕细作,而不太适合大面积的灌溉。要想解决庆州全地的灌溉问题,还得另想办法!”邱亭轩却道:“虽然龙骨水车花费高,但总算是能解决灌溉问题的一种方法,总比啥办法没有强吧!不如先试一试,实在不行,再想别的方法?。
王平安在木桥上望着水,想了好半天。他道:“我倒是有个想法,如果改进一下龙骨水车,把它改得大些,不用人力畜力,只用河水的流动为力,建起高大的水车,一架车可以浇个几百亩田地,那岂不是好?。
秋仁杰和邱亭轩一起摇头,道:“不可能,什么样的水车能浇几百亩的田地啊,十几亩怕就顶天到头儿了”。
王平安笑了笑,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说不定真有那么一种水车呢”。
唐朝人当然不会知道他说的是那种水车是什么样子的,因为那种水车是明代才出现的,名为兰州水车。
兰州水车酷似巨大的车轮,可以昼夜旋转不停地提水,并且不需要人力和畜力,只要河水流动就成了,每架水车的利用效率都极大,浇个几百亩地什么问题都没有,就算是小一些的兰州水车,都至少能浇个。二三百亩。这可川几川说的,是真的能够浇泣么多的田地,历史只经证明渊,叭二六
秋仁杰惊讶地道:“大哥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要是真有这种水车,可以浇这么多的田地,那造个几十架上百架的出来,再修修水渠什么的,庆州一地便可堪比关中了,百姓富庶,再无逃荒之忧也。”
邱亭轩也很吃惊,道:“无病,你向来不说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既然说能改进出那种水车,想必是心中有谱儿了吧?”
王平安想了半晌,又摇头道:“我只是想出了原理,细节东西却想不出,得由专门造水车的工匠来想才成。明天我就派人去长安,叫哈米提他们招些能工巧匠过来,一起研究大水车的制造。”
秋仁杰和邱亭轩同时笑道:“要是真能造出那种大水车,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我大唐疆土万里小百姓无数,要是处处都用上这种水车,哈米提还不得赚翻了!”
三人说说笑笑,下了木桥,就着月色,又向小良河方向行去。
小良河离大良河不远,同属一条大河的支流,只不过那条大河并不流经庆州。三人走不多时,便到了小良河的岸边。借着月光看去,发现小良河比大良河要窄一些,但河水的流速却要疾一些,而且河道大弯大曲,从利用价值上看,要远超大良河。
三人下马走到河边。邱亭轩道:“这小良河拐有大弯,照理说有弯有曲的,应该水流速度慢才对。为何这里的水流,比直河道的大良河还要快些呢?”
秋仁杰比他稍了解一些地理知识,道:“弯曲不一定能让水流速度降低的,如果在弯曲处有一个水泡子,比如说小湖什么的,那么上游进湖,下游出湖,水速倒有可能减慢。大哥,你说是吧?”他不太吃得准,所以问王平安。
王平安心想:“行啊,秋阁老就是秋阁老,一代名相果然有些本事,竟然了解水库的知识。”他道:“太具体的我也不清安,但说到水泡子,到可以把小湖什么的看做一个弃水的大池子,水量充足时蓄水,旱季时放水,可以人工挖一个出来。”
秋仁杰微微一怔,随即大喜小道:“大哥,这可是好主意啊,如果有了这种蓄水的大池子,那还怕什么旱灾啊?如果池子再大些,能装的水多些,连洪灾都不怕了!”
邱亭轩却泼凉水地道:“那可是大工程啊,估计就算是全庆州的人一起挖坑,没个三年五载的,也别想挖出那种大水池子来!”
王平安笑道:“要是光靠人力去挖,拿着锄头铲子的一通乱刨,别说三年五载了,十年八年的都够呛!好了。不要好高鹜远,我们还是想着造一些水车,修修沟渠吧,旱情就在眼前,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吧!”
顺着小良河走了大概两里来地,遇一石板桥,三人纵马过桥,寻找村落投宿。离河边不远,不过半里之遥,便有一座小小村子,十来户人家,村中没有灯火,估计村民早就睡下了。
三人刚靠近小村,村子里的狗就叫了起来,一条狗先叫,随后又有五六条狗叫了起来,只片刻的功夫,犬吠之声便响遍了小村。
王平安笑道:“我的天。这村子不大,可怎么养了这许多的狗,他们养得起吗,看来靠近河边就是好,起码富裕一些啊!”
秋仁杰却道:“怎地只听狗叫,却没人出来,难不成村子里的人都逃荒去了,所以村子被野狗给占了?”
三人纵马进村,却没见有狗扑出来拦路,看来都是家养的狗并非到处流窜的野狗。来到一户看着还算齐整的人家,渊二杰下马,隔着柴门叫道:“老乡,老乡,有人在吗?我们是过路的客人,想在此借宿一晚,天亮时走,多给房钱。”
屋里传出人声,有一人推开窗子,问道:“谁啊?是哪里来的客人,有几个?”
秋仁杰道:“从长安来的,三个人,还有三匹马。打扰了,老乡,要不你出来,帮我们开下门?”
这人并不出来,却道:“你自己开门进来吧,我家空房不少。你们自己找地方住,我就不下地了。”
三人同时一愣,都是大感好奇,这人莫非是个懒汉?怎地客人上门,要进他家,他连床都不愿意下?
秋仁杰笑道:“老乡,你不怕我们偷你东西啊?”
这人不耐烦地道:“随你便偷,你要是能翻出什么东西来,记得给我留一半,剩下的你们都拿走吧。还有,要是有房钱给的话,放窗台上就行,明天走的时候小点声,别吵到我睡觉!”
说完,砰地一声,把窗户关上了!
第六百一十七章 曾经的余孽
外二人齐声地嘿了出来,读人真是个懒汉啊,竟然懒川…种地步!连贼都不怕的人,还能怕啥?
秋仁杰摇头道:“这人可真是”没法儿说了!”他一推柴门,那柴门吱嘎一声,竟然到到了一边小赶情儿是个坏门。
王平安笑道:“得,明天还得给他修门,这可有事儿干了?”
他们拉着马,进了这个院子小见院子里空空如也,啥也没有。
邱亭轩道:“怪不得一村子狗叫,就他家没动静,弄了半天真没必要养狗啊!”
连栓马的桩子都没有,只好将柴门又对付着关上,只要马不往院外跑就成了。
三人见正房之旁有两座厢房小但推开一间,他们火把燃尽,只能用火折,秋仁杰站在门口,用火折照了照屋子。
他回头道:“得了,这屋子没法住人,连床都没有呀!”
王平安探头看了眼,笑道:“四壁皆空,就是形容他家的。”
三人没有办法,只好又打开另一间厢房,又用火折照了照。三人当真是无可奈何,这间房子里仍旧是啥也没有,真真正正的做到了空无一物的地步。
王平安道:“多给他些钱,咱们去正房里挤挤吧!”
秋仁杰和邱亭轩齐声叹气,这时候也不好再去打扰另一家,只能在这里对付一宿了。没床也就算了,至少得有个能坐的地方,大家聊天,聊到天明也成啊,总不能站一宿吧!
这回三人不再打招呼了,秋仁杰走在最前,直接推开正房的房门,举着火折向里面望了眼,道:“老乡,要不咱们大家挤一挤,凑合一宿,我们多给你”算了,你接着睡吧!”他连屋都没进。
王平安道:“怎么了?屋里有女人?”探头一看,道:“没女人,也没法和他挤了!”
邱亭轩问道:“为何?他没穿衣服?”说着,他也向里面望去。随即道:“还真没穿衣服啊!”
就见正房的屋里仍旧空空如也,地上只有一堆草,而草上躺着一个。汉子,看不丰多大尖数,光着膀子和大腿,只有腰腹之上盖着件破烂衣服,这人形同乞丐,或许就是真的乞丐。
王平安道:“老乡,你不冷啊?还有,你知道谁家可以借宿吗?我是说别和你家一样!”
这大汉哼了声,道:“真是罗嗦,打扰我的好梦。你是想找有床睡,还没有狗的人家吧?村东头有一户,他家没狗,不过和我家一样的穷。”
秋仁杰嘿了声,道:“穷的不养狗,不穷的都养,难不成养狗的人家防的不是外贼,而是老兄你?”
这大汉哎呀一声,不耐烦地道:“你们罗嗦不罗嗦啊,问完了就赶紧走吧,别吵着我睡觉,成吧?赶紧走吧!”
三人互相看看,心想:“这叫什么事,怎么碰上这种人了!”秋仁杰从怀里掏出十几文钱,扔到地上,道:“给你的,拿去扯几尺布,做身能遮住身体的衣服吧!”
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出了房间,牵着马要出院子。还没等走出去。就听屋里那大汉叫道:“让你们关门,没听见吗,还让我起来关哪?”
秋仁杰道:“嘿,真比秃尾巴狗还横啊,给了他钱他都没说声谢谢,没关门他到嗷嗷叫起来了!”他回身把门关上。
三人出了院子,往村里走去,户户人家养狗,他们每路过一户,院内都有狗叫声传出。他们是牵着马的,为了不使马匹受惊,无法在有狗的人家借宿,只好一直来到村东头,见果真有户人家,但看外表竟也属于精穷的那种。
王平安叹气道:“不知这家有没有床,如果没有,咱们还是打道回城吧,我让兵丁开城门便是,总好过在这里待着强。”
秋仁杰隔着柴门喊道:“家里有人吗?我们是”给你送钱来的!”
这户人家倒是和那个大汉家不一样,不用怎么叫喊,破门吱嘎一声打开,里面露出个中年男子的头。借着月光看去,这中年男子不过四十来岁的轧已,满脸乱蓬蓬的胡子,表情很是愁苦,光线不足不是能特别看清,也有可能这个男子不是表情愁苦,而是长得就是一副苦瓜脸。
这中年男子看向外面,他的眼神倒是挺好,估计可能是家里总不点灯,总是摸黑看东西,所以练出来的眼神吧。他看出外面站着的是三个贵族公子,很有些胆怯地道:“三位公子,你们有事儿?小人家里已经交过税了!”
三人一听,同时一愣,什么叫交过税了?现在是春季,不是交税的时候呀,领救济还差不多!
秋仁杰道:“我们是过路的客人,天晚错过了宿头,想在你家借宿一晚,你家里可方便?我们临走时多给你房钱!”
这人明显是松了口气,打开门出来,道:“出门在外,谁还没个犯难的时候,您三位请进吧,只是我家里穷,没这么多的被褥,怕是要怠慢了客人。”
王平安心想:“这个人还不错,听他说的话似乎象是读过书的人,不知怎地竟然穷成了这样?”他见这个中年男子衣服破烂,几乎到了只能遮体的地步,如果他是在城里见到这个人的,非得以为是乞丐不可。
中年男子出了屋子,打开柴门,将王平安三人迎进院来。他道:“三位公子,我家穷得很,没有草料喂你们的马,也没木桩栓马,这马要不你们栓在外面的树上?放心,我们这里从不闹贼,没有贼上我们村子里来的。”
王平安哦了声,反手将缰绳交给邱亭轩,邱亭轩和秋仁杰没把马牵进院子里,而是栓在了院外的一棵树上。
王平安问这中年男子,道:“老乡,天下哪有不招贼的村子,要是没贼来,那为什么村子里养这么多的狗啊,养狗不就是为了防贼么?”
中年男子摇头道:“我们村子太穷,四乡八村的人都知道,贼当然也知道。至于说到养狗,那不是为了防贼,而是为了防灾年。”他看出王平安是三人的首领,是个很温和的公子,话便多了起来。
秋仁杰栓好了马,进了院子,问道:“养狗防灾年,这是什么意思?”
中年男子道:“狗不嫌家贫小家里再穷,它也不跑,还能自己出去找食川”时候迈能叼回兔子啥的给主于说到防灾年一。川了灾年,狗就是粮食啊,至少能对付几天,一条狗说不定能救一家人的命!”
邱亭轩也进了院子。听中年男子这么说,他道:“你们村子里的狗可真够鞠躬尽瘁的。可你家怎么不养狗呢?。
中年男子摇头道:“我家的狗已经变成粮食了,等不到灾年了,我琢磨着村里谁家的狗下了小狗,我要两只来养,养狗不花费什么的,比种庄稼还容易!”
中年男子请三人进了正房,这家看起来比那大汉家要强上些,至少屋里有床,床上躺着个女人,还有一个小孩,女人在不停地低声咳嗽,而小孩则瞪大了眼睛,看着王平安三人,表情怯怯的,很怕生的样子。
中年男子道:“三位公子就在我们的床上将就一晚吧,我们一家去厢房,被子也给你们,要是嫌脏小那你们就盖自己的袍子好了
说着话,他就过去扶床上那个女子。他的小孩则爬下床,躲到中年男子的身后,只露出头,仍旧看着王平安三人。
王平安忙道:,“不必不必。老乡如此客气,倒让我们不好意思了,哪有一进门,就占了主人床的道理。还是我们去厢房吧,只要有床就成了,对付对付就成
中年男子有点不好意思地道:“那可真是怠慢贵客了,我这穷家实在没什么好招待的,委屈三位公子了!”
“别这么说,你这么一说,反到让我们觉得不好意思,太过打扰了”。王平安冲他拱了拱手,带着秋仁杰和邱亭轩,去了厢房。
进了厢房,秋仁杰道:“还好,这屋里有床,不过照我看也没法睡,不如咱们兄弟三个,坐床夜谈吧,数十年之后,想起今晚之事,没准还是一番佳话王平安和邱亭轩也不反对,三人一起坐到了床上,说起话来。王平安道:“看主人的言谈举止,似乎不是赤贫出身,极有可能是念过书的,只是到了这代家世末落了。就象姓黄的败家子那样。”
邱亭轩嘿了声,道:,“应该不是什么勤快人,要是勤快人,哪可能家里这么穷的。朝廷现在的国策是与民休养,又没什么苛捐杂税。只要够勤快,日子就不会有多穷的
秋仁杰却摇头道:“不见得,大哥和邱兄刚才没看见么,他屋里有病人的,就算他再集干活,家里有个药罐子,也别想富得起来。要是我所料不错,他一定会给我们送汤来。
唐时,凡是受过教育的人,也就是耕读人家在招待客人的方面,都是很有礼数的,送汤也就是送热水给客人。是最基本的礼数,如果这人把热水送来,那就说明他是受过教育的了,至产读过书,认得几个字。
果然,秋仁杰只把话说完片刻的功夫,就听外面有动静,三人一起打开窗户,向外看去,就见那个中年男子抱了一堆的柴火,去了砌在房外的灶台旁,开始升火烧水。
放下窗子,王平安道:“确实是耕读人家。说来也怪,这个村子挺反常的,先前那个懒汉,懒到了极点,而这样一个懂得礼数的主人,竟然穷成这个模样,不合常理啊!”
秋仁杰和邱亭轩一头,就算是这家主人有个病人在床,但也不至于穷成现在这个模样。初唐时节,经历过隋末的大混乱,人才凋零,在长安是看不出人才不够用的,因为天下的人才全都往那里涌,可在地方上,尤其是象庆州这样的穷乡僻壤。只要是有点才华,就一定能混上饭吃,而且还会混得不错。
这年头读过书的人就是吃香,象崔大为那般的臭嘴巴,都能混个全家温饱,何况这家主人如此的会接人待物,更没可能这般贫穷啊!
过不多时,中年男子烧好了水,提着水壶来到厢房的门口,先是轻轻敲了敲门,这才问道:“三位公子,可曾安歇?”
王平安等人互视一眼,心中都想:“这绝对是个出身很好的人,换做普通百姓,进自己家的厢房,哪可能敲门。”
秋仁杰道:“主人家请进,你太客气了!”
中年男子进了屋子,屋里没有桌子,他便把水壶放到了桌子,又摆上了一只茶杯和两只大碗,茶杯和碗都是缺了口的,看样子很有些年头了。他将热水倒好,道:,“没有茶,怠慢贵客了。”
王平安看着他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问道:“敢问老乡贵姓,平常是做什么营生的?。
中年男子道:,人姓杜,官府不许我们有名字,按着排行,我是家里老大,所以邻居都叫我杜老大。乡下人,还能靠啥为生,就是种地呗,租了几亩地,养活一家三口。”
王平安奇道:“不许你们有名字?据我所知,本朝律令里没有这一条啊,怎么可能不许百姓起名字?。
邱亭轩和秋仁杰却道:“你家是前朝余孽”先人有在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