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医生-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无忌笑道:“皇上圣明,这事自然不能怪王平安,这是天意,天意如此,人力不可改变”
李治拍手笑道:“好,咱们把高句丽给打服了,无病还收了那个国王当干儿子,这是大扬国威之事,需当立即昭示天下,让我大唐百姓也高兴高兴”
房玄龄出班,道:“皇上,这事还未经证实,似乎不必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万一王平安所报军情有误,咱们事先又公开了,那如果……岂不是要成了笑话。”
长孙无忌也道:“房大人这话有理,实是稳妥之言。不过,这奏章上还写着,王平安要青州总管去接应他,如依着老臣不如皇上派人去青州,那里得到消息快,如果青州方面证实军情无误,那时再公开也不迟啊”
李治点头道:“这样也好,就派人去青州吧”他顿了顿,一拍桌子,大笑几声,又道:“朕都有些等不及了,真想快快证实,王平安确实是把高句丽给打趴下了”
大臣们一起笑道:“臣也着急啊”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七百五十三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长孙无忌立即命人去青州打探消息,派出人后,他道:“高句丽心腹大患也。从前隋开始,我中原便对其数次征讨,到了本朝,先帝也曾御驾亲征,可都无果而终,始终未能将这个祸害除掉。而我皇上新近登基,如果在尚未改元之前,便能将高句丽给灭掉,那上对得起先帝,下对得起百姓啊”
褚遂良也道:“照王平安的奏章上来讲,我远征大军并未损伤士卒,就攻下了高句丽的国都,还俘虏了国王及一众王子公主,这乃是不战而胜,足可记入史书,光耀后世啊”
李治笑道:“看来无病不单是治病厉害,而且还是个兵法大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啊”
殿上众臣几乎个个受过王平安的好处,就算不是直接的,也是间接的。这时候见皇帝夸赞王平安,他们岂有不随声附和之理,跟着大赞,赞美皇帝慧眼识英雄,如果不是当初皇帝把王平安从徐州找来,岂有王平安的今日
一群白胡子老头,把马屁拍得满殿乱飞,听得李治哈哈大笑,笑过之后,他便下旨开宴,并且叫来舞姬唱歌跳舞,君臣同殿享乐一番。
玄武门。
米小苗带着一队士兵,来到玄武门,让北衙的兵将给他备马,他要离京去青州。一朝天子一朝臣,做为曾经东宫的宦官,他也水涨船高,现在在甘露殿里伺候了。长孙无忌派人出来时,他正好当值,自然捡了个便宜,去办这个差事。别看这差事辛苦,可却是大大露脸之事,可不是天天都能遇上的。
巧得很,北衙的守卫大将正是薛仁贵薛仁贵正当壮年,他在李世民时代崭露头角,很得李世民的欣赏,而且李世民认为薛仁贵很忠心,便放心地把玄武门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来守卫。
凡是大将,没有不想掌大军征讨四方的,薛仁贵也是如此,只不过正因为他表现得太突出了,所以才被派到玄武门来。但不管多么位高权重,他都是没机会领兵出征的,是以他特别羡慕那些领兵的大将。
见米小苗领着人来要马,薛仁贵亲自从卫所里出来,笑着拱手道:“呀,这不是米大人么。怎么,这是要出远门,去哪儿啊?”
米小苗一腆肚子,道:“原来是薛老兄。咱家确是要出远门,你可得多给预备几匹好马,咱家好在路上换乘,皇上这次交待下来的任务相当重要,万万不可有失。”
薛仁贵心想:“这个死宦官,贫嘴贱舌的,说了一堆,却都和放屁一样,等于什么都没说。你不说我也就不问,我让你有屁放不出来,我憋死你”他面上含笑,大声命令兵将,给米小苗预备最好的战马,却并没有再问什么。
米小苗见薛仁贵只问了一句,自己刚刚卖了个关子,人家就不问了。卖关子不就是为了让别人接着往下问的嘛,要是别人不问了,那他这个卖关子的人,可就难受了,不吐不快啊
米小苗凑上前去,小声道:“薛大将军,你可知皇上派咱家去办什么事儿吗?那可是天大的事啊,重要到不得了,派别人去不放心,所以只能派咱家去”
薛仁贵心想:“还天大的事,要是天大的事,还能派你去?把你自己当头蒜呢”他啊了声,道:“其实我早就想到了,既然皇上派米大人去办这件事,那肯定是天大的事了,只是不知到底是啥事啊?”
米小苗嘿嘿干笑两声,道:“咱家要是跟你说了,你可不能跟别人说啊,得保守秘密才行”
薛仁贵心中好笑,要真是秘密,你还能跟我说?你既然能跟我说,那就一定不是秘密他连忙点头,很有保密精神地道:“我肯定不会跟别人说的,到底是啥事啊?”
米小苗用很大地声音,深怕别人不知道他在说秘密似的,道:“王无病王公爷,出海远征百济,结果中途顺应天意,改变航道去了高句丽,把高句丽的国都给攻下了,国王也给抓了起来,还收了国王做干儿子”
薛仁贵大吃一惊,叫道:“王无病?那不是王平安吗?他什么时候远征高句丽的,我怎么不知道?”
周围北衙的兵将足足好几十人,一起看向这里,人人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米小苗用更大的声音,得意洋洋地道:“这是秘密啊,很少人知道的,只有皇上身边的人才能知道,比如说咱家”
用这么大的嗓门说秘密,当然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了宫门口,墙上墙下的兵将一起看向这里,等着米小苗把秘密说得再完整一些
米小苗不负众望,口沫横飞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实事上这种军事机密,他也是不清楚的,但架不住他想象力丰富啊,按着自己所想,胡编乱造一通,把薛仁贵和北衙的一众兵将听得目瞪口呆,以至于神魂颠倒
好不容易,米小苗终于白话完了,正巧兵将把马匹也给他备好了,米小苗过足了话瘾,这才翻身上马,道:“薛大将军,这等机密大事,咱家看在咱俩交情够的份上,这才跟你说的,你可不能跟别人说啊,嘴巴要严”
薛仁贵看了眼周围,心想:“他祖母的,还用得着我跟别人说么,这儿里里外外好几百人都听见了,而且听得相当地清楚”
他含笑点头,道:“那是自然,我是不会跟任何人说起的”
米小苗道:“咱家这就要去青州,查证军情是否属实,薛大将军不用送了”一挥马鞭子,出了玄武门,绝尘而去。
米小苗一走,北衙里轰地一声,就象是炸锅了一样,兵将们议论纷纷。高句丽被打趴下了,我地个天爷呐,那个王平安也太厉害了吧,简直就是个大大的军事家啊,直比孙武,盖过韩信
薛仁贵一拍大腿,心想:“照这么说,高句丽已是风中残烛,随时都有亡国的可能,我大唐外敌一个个的减少,我要是再抓不住机会,怕是以后就没机会可抓了。不如今晚下值之后,我去长孙大人的府里走动走动,拜托他将我外放领军,不去别的地方,就去高句丽吧”
消息立即传来,当天整个禁卫军就都知道了,而太阳刚一落下,禁卫们下值回家,小半个长安就全知道了,而第二天天没亮,大半个长安就全知道了。待到早朝过后,长孙无忌等人出了宫门,步行去尚书省时,连街上卖烧饼的都知道了
长孙无忌心情正好,他和褚遂良房玄龄走在街上,看着繁华的街面,他道:“两位仁兄,如果王平安所报非虚,那么高句丽必有大乱,我大唐趁此良机出兵辽东,应该很快就能灭此朝食,我大唐东北边界从此可以无忧了。”
房玄龄叹道:“真是意想不到啊,隋炀帝兴举国之兵没做到的事,先帝爷御驾亲征未解决之事,却被一个小小的王平安给办到了,难道上天有意要眷顾此人,成全他成为一代名将?”
褚遂良笑道:“王平安这个小家伙,老夫早就看他有出息。不过要是说到真实本领,老夫感觉他也实在没啥能拿得出手的。嗯,我指的是行军打仗,不是指的医术。老夫觉得他就会捡便宜,而且总还能捡到,你们说怪不怪呀”
长孙无忌道:“便宜到处都是,可真能把便宜捡起来的,又能有几人?能捡便宜就是本事,而且还是大本事啊”
褚遂良和房玄龄一头,都对王平安的这个本事,大表钦佩。
长孙无忌又道:“不过说来也怪,我军渡海远征之事,虽然已经不是机密了,可却也不应该人人都知道啊,消息传得也太快了些。昨天晚上,老夫下朝回家,薛仁贵竟然登门,想托老夫将他外放,他想去高句丽领兵。他知道这个事情倒不奇怪,可知道得这么快,就挺奇怪了”
褚遂良哈哈大笑,道:“昨天咱们在殿上说这事时,光顾着高兴了,却忘了屏退左右,满殿的宦官和宫女,他们可都听到了,想让他们不乱传乱说,那真比登天还难啊,这些人的嘴巴松得很”
说罢,褚遂良看向大街两旁,指向一个卖烧饼的,道:“不信,咱们过去问问那个人,老夫敢担保,就连他都知道了”
长孙无忌道:“好啊,问就问。”他走上前去,对那个卖烧饼的道:“这位大兄弟,你可知我大唐远征高句丽之事?”
这卖烧饼的抬头看向长孙无忌,忙道:“哟,是三位大人啊”他见眼前这三个人都穿着紫袍,自然是大官,他赶紧行了个礼,道:“不会吧……”
长孙无忌转过身,笑道:“褚兄,怎么样,他不知道,消息不会传的那么快的”
这卖烧饼的说话有点大喘气,说完不会吧三个字后,他停顿一下,又道:“难不成三位大人竟不知道?可连小人都知道了,您三位不可能不知道啊”
长孙无忌啊了声,转过身看着卖烧饼的,褚遂良大笑起来,房玄龄也乐了
“这样吧,您三位买我几个烧饼,小人就把这事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说给您三位听,好不好?”卖烧饼的一本正经地道。
长孙无忌吃惊不小,好么,我堂堂大唐宰相,竟然要花钱买烧饼,才能听到我早就知道的事情他嘿了声,道:“好,那老夫就要听听,你到底怎么个知道法”他从怀里换出几个铜钱,扔到摊子上。
房玄龄在旁笑道:“自从赛跑大会之后,长安城里的商贩,个个都成了生意精,连几句谣言都能拿来换钱啊”
卖烧饼的忙道:“这位大人可说差了,小人说的可不是谣言,是事实。这叫做,叫做……对了,这叫做促销”他包好几个烧饼,递给长孙无忌,便打开了话匣子,道:“我朝天子圣明,派了王公爷远征百济,过海之时,忽然天亮出现一朵祥云,祥云之上站着位菩萨,这位菩萨对王公爷说,向西往西,老有所依……”
三位宰相一起啊了出来,齐声道:“那是位什么菩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卖烧饼的嗨了声,道:“往西就是往高句丽啊,这是菩萨暗示王公爷要去高句丽,老有所依就是说他要收干儿子了,有了干儿子,以后好孝顺他啊”
长孙无忌很少见地,竟然张大了嘴巴,而褚遂良捧腹大笑,房玄龄却摇头道:“什么乱七八糟的”
三个人不愿在听这卖烧饼的胡说八道,摇头走开。卖烧饼的在后面还大叫着:“别走啊,再买小人几个烧饼,小人还有更精彩的……”
长孙无忌他们到了一处酒楼,顺着大门望进去,就见一个落魄文士打扮的人,站在大堂正中的位置,他的身旁还坐着个小姑娘,正在拉琴。落魄文士说几句话,那个小姑娘就拉着琴唱几句,而食客们边听边叫好
三个人没有立即进去,站在门听了听,发现那落魄文士竟然在讲王平安渡海灭高句丽的故事
长孙无忌回过头,看向两位老友,道:“这才多一会儿的功夫啊,怎么连吹拉弹唱都出来了?”
就听里面的那个落魄文士,道:“书接上文,王公爷步入王宫,正想歇息一下喘口气,各位想啊,他老人家横渡大海来到高句丽,又打下了国都,能不累么,好不容易进了王宫,不得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啊可正当他要歇息之时,忽然里面奔出来一个身穿蟒袍的人,腰缠玉带,头上戴着一顶王冠,这人便是高句丽的末代君主,名叫宝藏王,家里趁钱,要啥有啥。他一见王公爷,便跪翻在地,说了一句话,这句话那可是能让人惊讶地三天三夜都睡不着啊,这是句什么话呢?二妞儿……”
那拉琴的小姑娘答应一声,站起身来,拿着个木托盘,满场游走,向食客们讨赏钱。食客们纷纷笑道:“好家伙,听你说了一会儿的书,这都收了几回钱了”
褚遂良在门外,笑道:“书接上文,这说明已经讲过一场了呀”
长孙无忌笑道:“来来来,今儿个老夫作东,请两位仁兄喝酒听书,咱们忙里偷闲,也过过这市井的生活”
三人进了酒楼,房玄龄笑道:“王平安一场大仗打下来,给多少人创造了谋生的活计啊,至少那个卖烧饼的,还有这个说书的,就得对他感激涕零”
第七百五十四章 班师回朝
第七百五十四章班师回朝
不光是长安城里把高句丽的事情传来传去,弄得宰相都以听书为乐,就连别的地方,也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大唐的心腹大患,被王平安王公爷轻而易举地就给解决了
小道消息传来传去,很快就传出了京畿地区,传遍大唐各州县,竟一直传到了庆州,传到了王平安父母的耳朵里。
这日,狄仁杰小跑着来到后宅,叫道:“王伯父,王伯母,你们可曾听说我大哥的事了?他把高句丽给灭了”
消息传到庆州,已经变成了高句丽被灭,国王主动拜王平安为干爹了
王有财坐在屋子里喝茶,而杨氏正抱着小太平,哄小女娃娃开心呢。
王氏夫妇见狄仁杰风风火火地跑进来,杨氏笑道:“听说了,刚听说的,今天早上管家来跟我们说的,说平安收了高句丽的国王当干儿子,这不就等于是给我们老两口收了个干孙子嘛”
王有财嘿了声,把茶杯重重往桌子上一放,道:“平安就是胡闹,收儿子也就罢了,偏偏要收个蛮夷当干儿子,真是给我们老王家丢人,愧对王氏祖先”
儿子给他收了个干孙子,因为是外国人,王有财还不高兴了,闹起脾气来。
狄仁杰笑道:“王伯父,您这个干孙子虽然是蛮夷,可身份来头却是不小,那可是高句丽的国王啊,听说号称宝藏王,您听听这名号,估计着挺有钱的”
王有财摇头道:“谁稀罕啊,我们老王家既不缺吃,又不缺穿,就算那个蛮夷小子再有钱,也不能收他当干儿子啊,平安糊涂了”
杨氏抱着小太平,笑道:“行了吧,收个干孙子,又不要你养,你哪儿这么多的废话啊”她晃了晃怀里的小太平,道:“小心肝儿,小宝贝儿,你有个哥哥啦,叫啥宝藏王的”
王有财呸了声,道:“那个什么国王,也配做咱家小太平的哥哥,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狄仁杰忙道:“伯父伯母,大哥不日就要班师回朝了,听说是要在莱州登陆,要不然咱们派个人去,给大哥送些衣物吧,随便看看他是胖了还是瘦了,有没有受伤啥的”
王有财和杨氏一起道:“对对,正该如此,是从莱州回来啊,莱州在哪里?要是不远,咱们干脆走一趟吧”
老两口不知王平安要从莱州回国,小道消息满天乱飞,版本不一,弄得他们搞不清楚王平安要从哪里回来,至于莱州,他们也并不知道在哪里。
狄仁杰笑道:“那可远着呢,倒是不必咱们亲自去,只要派管家去就成了。小侄估计大哥回国之后,要先回长安耀武,然后再回庆州,现在是新君临朝,要是皇上舍不得他,留他在京任职,那咱们干脆就准备准备,等着回长安就得了”
王氏夫妇一头,开始着手收拾起东西来,又叫来管家,让他带着衣物,去莱州等着,迎接少爷回国。
高句丽。
青州总管一到,此地的战事便算告一段落了,王平安只又停留了三天,把该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完了,便对车正贤好一通安抚,让他专心对付高句丽各地的城主,并再三代示,大唐绝不会忘了有功之臣的。
车正贤深怕王平安反悔,临送王平安走时,竟张口讨要官职,想让大唐朝廷正式册封他为高句丽的大莫离支,并且还要求想挂个卫府的大将军衔。
王平安全部答应,反正又不花他一个铜板,仅是一道诏书的事罢了,诏书这种东西,大唐朝廷有的是,随便发的,要多少有多少
交待好了各项事宜,王平安命令军队上船,偕同青州总管,在车正贤的相送下,离开了高句丽,返回大唐。
海上行船,非只一日,好在有青州总管相陪,地图可靠,向导也可靠,加之海上风平浪静,天公作美,一路畅行无阻,平安回到了莱州。
在莱州湾大军登陆,王平安和青州总管一起下船,第一件事就是把战利品分出来。此次他们算得上是满载而归,夺得无数的战利品,里面有很多的奇珍异宝,这些东西是不能给兵将们分的,最值钱的一部份要送交朝廷,而另一部份则要送给朝中的大佬,做为孝敬。
就如同作地分脏一样,青州总管把珍宝分成上百份,大小不一,轻重有异,全都标记上名字,谁该多分些,谁该少分些,都是有区别的,万不可同一而论。
在青州又等了数日,从长安来的钦差到了,带来了圣旨,钦差不是别人,正是米小苗。
王平安见了米小苗,自然有一番亲热客套,他把米小苗介绍给了青州总管认识,青州总管一通巴结之后,当即献上一份重礼,美其名曰给钦差大人压压行囊
米小苗欣然笑纳,当众大夸青州总管会做事,并且还自作主张地把薛仁毅带在身边,说要带小薛回京,举荐给朝廷,为小薛在长安谋个官职
青州总管感激涕零,又重重地给米小苗补上了一份礼物,并且又带上满满一大车的东西,让薛仁毅带进京去,见人就送礼,落个豪爽的好名声,以便能早早地进入卫府,成为府兵将军。
在青州好一通忙乎,足足耽搁了七八天,这才又上路。半路上又碰到王氏夫妇派来的管家,给王平安送来衣物,随便看看少爷身体是否健康的管家。王平安写了回信,让父母安心,让管家带回。至此,繁复琐事才告一段落,终于能消消停停上路了。
一路向西南方向行进,途经州县每到一处官员们纷纷来迎接,而百姓们更是夹道欢呼,欢迎大唐的英雄们凯旋
终于,由二千兵将组成的凯旋大军,到达了长安,在离长安二十里处扎营。
这晚,天色刚黑,大军刚刚在一座小镇之外立好营盘,薛仁毅便咋咋呼呼地奔进屋子,对正在洗脚的王平安叫道:“王公,王公,长孙大人来了,是真的长孙大人啊,他带了好多人,来迎接王公您了”
王平安啊了声,道:“长孙大人亲来?好啊,我估计他也应该来了”他故意把军队驻扎在离长安二十里的地方,就是为了入城仪式着想的,长孙无忌身为群臣之首,理所应当地要给皇帝打个前站。
薛仁毅万分激动,双手举天,不住口地叫道:“是长孙大人啊,传说中的人物天啊,俺竟然能有幸见到他老人家,真真的和作梦一样”
米小苗这时刚好从外面进来,见薛仁毅一脸没出息的表情,气道:“只是见到长孙大人而已,你就兴奋成这个样子,要是见了皇上,你还不得晕过去啊”
薛仁毅对米小苗那真是说不出的尊敬,比对王平安还要尊敬好几倍,他忙道:“米大人,实话实说,要是末将见了皇上他老人家,也许真的会晕过去的。要是真的晕倒,米大人可要扶末将一把啊,万不要让末将在君前失仪,闹出笑话来”
王平安笑道:“没关系的,当今皇上随和得很,如果你当众晕倒,说不定皇上还会高兴,认为你尊重他呢”顿了顿,他又道:“皇上的年纪不大,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老人家,这点需当注意”
薛仁毅哦了声,心想:“看来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啊,原来在皇上的面前晕倒,竟还会讨皇上的欢心,天下竟然有这般事,那俺要不要真的晕一下,让皇上开心一下?”
王平安把脚擦干,套上鞋子,道:“快,速与我去迎接长孙大人”他带着米小苗和薛仁毅出了屋子。
没跑出多远,就见长孙无忌在苏定方的陪同下,后面跟着一群的大臣,正往这里走。
长孙无忌拍着苏定方的肩膀,道:“苏将军,那日皇上看到报捷奏章,问老夫这是谁写的,老夫说了你的名字,并且为你说了几句好话,赞你做战勇敢,皇上听了很是开心,把你的名字也记住了,苏烈苏定方,名字取得好,字也取得妙”
苏定方大是激动,他认识长孙无忌很久了,可惜长孙无忌从来没把他当回事儿,这次主动卖好,说明是要拉拢自己啊
一想到能被长孙无忌这位当朝第一宰相拉拢,苏定方真有要晕过去的感觉,看来自己前途无量啊他陪着小心,道:“回长孙大人的话,末将哪有什么功劳,都是按着王公的吩咐办事的。末将没有功劳,就算是苦功也只有那么一点点”
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