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医生-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事已至此,东西可以乱吃,话是不能乱说的,尤其是这种话,更加不能乱说,一旦说出来就得负责任,再想改口,可就是要担上更大的责任的
太医们见太医令神色大变,心中害怕,可这时候他们必须站在太医令的一边,绝对不可以言词不一,现在他们是要么一起有事,要么一起没事,跑不了你,也逃不掉他
太医们相当够义气,同时都点了点头,道:“确是如此,如果皇幼子在娘娘进来之前,就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便是早已薨驾了”
他们把条件补充了一下,如果这嫔妃说谎,他们也好有个回旋的余地。
武媚娘却道:“进来时,素节身上蒙着被子,我把被子拿下来,见他不对劲,赶紧拍打他,可拍不过来,这才害怕,这才叫你们进来的”
说完这话,她才又放声大哭起来,哭得声嘶力竭,整个营地的人都听到了
帐篷之外,里三层外三层,围的全是人,不但随行的宦官和禁军都围了过来,连各国的使者也都跑了过来,他们议论纷纷,都在说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各国使者来讲,大唐皇帝死了个儿子,他们是用不着伤心的。相反,却都有幸灾乐祸,大恐天下不乱的念头。相比大唐宦官和禁军们沉默的面孔,他们却都非常兴奋地在大声问话,问到底怎么了,简直比大唐的官员们还要热心
当然,大多数使者都很知趣,他们是不敢脸上流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的,但也有几个不会看脸色,尤其是第一次被派到大唐来当使者的人,国家离得大唐较远,还没亲身感受过大唐军人的猛悍
一个不知哪国的使者,兴奋地叫着,啊啊啊,嘎嘎嘎,也不知他在说着什么,看样子是在问到底咋地啦,你们咋都这个表情呢?
禁军中一个校尉大怒,皇幼子薨了,你竟然敢露出笑模样,想干什么,想造反么?这校尉抽出鞭子,冲上前去,噼里啪啦,对准这使者的脑袋就是一通狠抽,边抽边叫:“让你笑,再让你笑”
那使者被抽倒在地,这回他才想起来,自己兴奋得过了头,竟然咋咋呼呼地笑着问话,这不是找挨抽呢么
使者们见他挨抽,赶紧上前劝说,都让校尉息怒,就原谅这使者一回吧,番邦蛮夷的人不懂规矩,抽几下让他明白明白就得了
别看大家都是番邦来的,都算是蛮夷,可他们叫起别人蛮夷来,却不会嘴下留情,而且越叫声音越大,还都不用中原话叫,偏偏都用本国的语言叫,弄得帐外的空地上一片混乱,比菜市场都要乱上十倍
李治在御帐里心神不宁,长孙无忌也停住了训话,侧耳倾听外面的声音,刚刚进来的一个使者也不敢说话,他也在听着外面的叫喊。
李治越听越是心烦,道:“外面到底怎么了,在喊叫些什么,朕怎么一句都听不清楚,是使者在叫喊吗?”
长孙无忌皱起眉头,心想:“难不成使者们在外面打起来了?嗯,极有可能,这些番邦的人有可能素有积怨,这次又一起来到这里,互相见了面,骂骂咧咧是免不了的,动手打架也不稀奇,这种事情倒是不用劝的”
番邦越乱越好,外围越乱,中央帝国才能越稳。遇到番邦人打架,长孙无忌不但不想着劝,还在琢磨着,等一会儿要搞搞清楚,到底是哪些国家在斗殴,自己好去安抚一下,顺便给他们在火头上再添几把柴火
君臣两个不明所以然,可那个使者却说话了,他听明白外面叫喊的是什么了。这使者道:“回皇上的话,确是各国使者在叫喊。他们在喊让将军手下留情,似乎有一位大唐的将军,正在鞭笞一位使者,别的使者在劝说”
李治和长孙无忌大吃一惊,不是使者们在打架,而是大唐的军官在打使者?长孙无忌道:“为什么,为什么要打使者”他一着急,便就想起身站起来。
这使者又道:“似乎刚才是有人在叫,皇幼子是怎么死的。这个小臣倒是没怎么听清楚,不知是不是这么喊的……”
没等他把话说完,李治呼地就跳起身来,身上盔甲哗啦啦一阵作响,他叫道:“什么,素节死了?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他往帐外拔腿就跑
长孙无忌也站起身,满脸都是惊骇,心想:“素节死了?这是怎么了,宫里的人怎么接二连三的死掉,难不成真是皇宫的风水有问题?可现在都出了宫啦,怎么还死人?”他也往帐外跑去。
那使者目瞪口呆,坐在地毯上,左右看了看,见帐中只剩下了自己,心想:“怎么回事,怎么都跑光了,那我呢,我怎么办?”
李治跑出御帐,向武媚娘那里望去,就见那里围的全是人,乱吵吵地叫个不停,他更加惊慌,赶紧往武媚娘那里跑去
皇帝一出帐篷,禁军立即围上,甲片响动,一起跟着皇帝跑了起来。那边的使者听到声音,便如同一群麻雀似的,哄地就散开了,谁也不愿意挡在路上,深怕挡了皇帝的路,被禁军们再抡鞭子,被大唐皇帝的御林军给抽了,都没地方说理去
李治跑到了帐篷那里,叫道:“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他见帐帘被扯到了地上,更加惊慌,还以为是有坏人闯进了帐篷,把儿子素节给害了呢
武媚娘听到了李治的声音,在帐里叫道:“皇上,你可算来了,你可要为春花作主啊”她赶紧提醒一下,让李治不要在慌乱之下,叫出媚娘二字来,那可是会引起麻烦的。
李治哪还顾得了这些,他冲进帐篷,推开太医,看到了躺在地毯中间的李素节,他虽然对这个孩子并没有付出太多的关心,但终究是他的儿子。见孩子就那么躺着,李治只感一阵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双腿一软,竟然瘫倒在地
太医们见状,赶紧大叫着上前,都围在了皇帝的身旁
李治头疼得象是要炸开一样,他叫道:“素节,素节怎么了?”他双手哆嗦地,去察看李素节,抱起孩子,眼泪止不住地就流了下来
武媚娘爬到他的身边,叫道:“素节去了,不知怎么就去了,臣妾回来时,他就这个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她扑到李治的身上,看着李素节,放声大哭。
李治全身颤抖,他道:“你回来时就这样?不是有皇后在照顾他吗?皇后呢,皇后在哪里?”
这时,长孙无忌正好跑到了,一脚帐里,一脚帐外,武媚娘和李治的话他都听见了,顿时就是一愣,心想:“怎么回事,难不成杨春花回来时,皇后不在帐中?”
他先入为主,刚才在御帐里时,就让“杨春花”先回来,说皇后不会照顾小孩,还对李治说怕皇后做出什么偏激的事情来,可这才转眼的功夫,就出事了,他岂有不往坏的方面想的道理,自然而然地就想是不是皇后照顾不周
可再怎么照顾不周,也不至于把李素节给照顾死吧
人群之外,大宫女秀儿脸色苍白,傻傻地望向帐篷,可她的个子矮小,站在人群的外围,只能看见一群大男人的后背,根本就看不清帐篷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但,她却知道,李素节死了,而且是在那个杨狐狸进帐之前死的,至少那些太医是这么说的,而这句话又迅速传了出来,她听见了,她也知道,祸事来了
刚才,她受了李义府的刺激,擅自离开,回了王皇后的那里,王皇后倒也没说她什么,而是让她帮忙哄太子李忠,可两个人刚把李忠哄好,这边就出事了。王皇后马上派她来察看,看看到底什么事,值得如此的大惊小怪?
秀儿心想:“完了,完了,说不清了,这件事是说不清的可皇幼子怎么会死呢,就算天再热,帐篷里再闷,也不可能把他给闷死啊”
跌跌撞撞地,秀儿往回跑,要把事情去告诉王皇后。
那边乱成一团,叫吵声一阵比一阵大,王皇后听着也害怕起来,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她在帐里坐不住了,拉着李忠的手出来,站在帐前往那边望,可那边早就是人墙一堵围着一堵了,她根本就啥也看不见
李忠很害怕,小孩什么都不懂,可看那边乱得不象话,便问道:“母后,那边怎么了,是不是素节出了事?你不是刚从那里回来吗?”
小孩儿这一句话问出,就象一道巨雷相仿,把王皇后轰得六神无主是啊,她确确实实就是刚刚从那里回来的,可怎么刚回来,李素节就出事了?这事不会划来划去,划到自己的头上吧?
王皇后急道:“秀儿怎地那么没用,怎么还不回来”她转过头,叫过两名小宦官,道:“你们也过去,看看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李素节出了事,出了什么事,速速回报”
小宦官连忙答应,飞跑着过去。可他俩去了之后,也是半天不回来。又过了片刻,连皇帝都从御帐里跑了出来。
王皇后心知大事不好,她再不敢等着,把李忠抱起,快步向武媚娘那里走去,想要亲自看看出了什么事。可她走得太急,脚步不稳,又抱着李素节,一个不小心,竟然摔倒在地
李忠被压在了她的身下,小孩先被摔,后被压,哇地就哭了起来。他这么一哭,王皇后更加慌乱。
正巧这时,秀儿回来了,她看到王皇后趴在地上,她摇摇晃晃地到了跟前,一跤摔倒,声音发颤地道:“娘娘,大事不好了,李素节死了,皇上震怒,在大发脾气”
王皇后啊地一声,几乎晕过去,她把怀里的李忠推出去,也不管太子哭叫,结结巴巴地问道:“李素节死了,他怎么会死的?他,他他,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可是得了急症?”
秀儿哇地也哭了,这事王皇后逃不了干系,她也一样逃不掉的,她哭道:“奴婢不知,不知道啊,挤不进去”
王皇后惊慌之下,脱口叫道:“叫王平安,去找王平安”
第八百七十六章 说不清,道不明
第八百七十六章说不清,道不明
秀儿瘫坐在地上,已经不能称之为坐了,而是趴着,她现在根本连站都站不起来,更加没法去找人了。
幸好,伺候王皇后的宦官们赶了过来,将两个人一起扶起来,其中平常办事还算得办的小宦官道:“娘娘莫忙,小奴这便去找王相爷,还有国丈爷府上,也一并去告知”
王皇后道:“速,速去”说完这句话后,她才把旁边哇哇哭的李忠拉了过来,现在可是抱住太子的时候了,太子算是她的一道护身符,可不能让他再哭了。
王皇后刚刚把话交待下去,远处就跑来了禁军。李治在帐里大发雷霆,问皇后在哪里,禁军们自然不敢怠慢,立即跑过来找人,要让王皇后去见皇帝,有啥事当面说清楚。
禁军们到了王皇后这里,见王皇后一脸惊慌地抱着小太子,领头的校尉上前道:“皇后娘娘,皇上有召,请您立即过去见驾。”
这个校尉和魏国公李仁祐有点小关系,因为他是禁军里的军官,所以魏国公逢年过节的,还是给他送些小礼物的,这也算是搞好人际关系了。平常白吃白拿人家的,到了关键时刻,这个校尉就得说话了,大的主意不会出,可小小的提醒,他总还是可以做到的。
校尉看了眼还没被哄好的小太子,他道:“娘娘,您过去见皇上,还是不要带着太子殿下吧,他还在哭呢”
他刚才可是在帐外面站着的,里面怎么说这事,他都听见了,也想明白一件事,就算是不说李素节是被王皇后捂死的,也得说她照顾不周,反正责罚是免不了的。现在如果王皇后把哭着的小太子带了过去,岂不正好铁铁地证明,她不会照顾孩子么,罪名立即坐实,连回旋的时间都没有,万一先坐实了照顾不周的罪名,再从这个罪名上引申出其它的罪名……王皇后可是要受伤了
王皇后现在的脑子乱哄哄一片,啥也想不清楚,她听了这校尉的提醒,竟然没反应过来,还以为这校尉是在责怪她没照顾好太子呢
王皇后又惊又气,心想:“怎么回事,怎么连一个小小的禁军军官都敢挑我的不是了,难不成他们看我失势,都想跑来落进下石?”
她气道:“太子由本宫照顾,离不开本宫的,哪可以不带着他一起过去,万一他离了我,也出了意外,那可怎么办”拉着李忠,一起往武媚娘的帐篷那里走,打算把李忠当成是护身符。
校尉大感无奈,心想:“这可真是,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我好心提醒你,你却当成了驴肝肺,我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他摇了摇头,自己提醒的义务已经尽到,也没算白吃白拿王家的东西,至于王皇后听不听,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校尉跟在王皇后的身后,一起去了帐篷那里。
这时候,使者们都远远地站开,帐篷的周围是禁军,把帐篷团团围住,更里面则是朝中的大臣,大臣们都站在帐外,个个表情严肃,看样子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帐里的说话。
见王皇后过来了,房玄龄连忙过来,道:“皇后娘娘,皇上不停地在问你,你快点儿进去吧。”顿了顿,他又道:“太子殿下就不要跟着进去了,还是留在外面,由老臣照顾他吧。”说着,他掏出手帕,就想给李忠擦擦眼泪和鼻涕。小太子现在的样子很是狼狈,王皇后没顾得上给他擦拭,弄得跟个鼻涕娃娃似的,看上去特别糟心。
可王皇后却道:“还是本宫带着他一进去见皇上吧,素节出了事,得让皇上看到太子才成,别让他再为太子担心了”
房玄龄皱起眉头,心想:“这女人当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正因为皇幼子出了事,你把太子带进去,让皇上看了他现在的样子,皇上才会更怒,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到?”
可没等他再劝,王皇后却已经拉着小太子李忠的手,进了帐篷了。
房玄龄看向褚遂良,褚遂良摇头道:“有些事,真的是人力不可回天也”两人同时叹气出口。
王皇后进了帐篷,就见皇帝李治脸色铁青,表情说不出的怪异,又是愤怒,又是伤心,还带了点儿别的表情,而杨狐狸则抱着李素节,嘴里喃喃自语,不知在说着什么
一众太医尽数趴在地上,都低着头,看不到表情;而长孙无忌则两只眼睛通红,胡子一翘一翘地。看到王皇后进来,长孙无忌立时对她怒目而视,喝道:“皇后,你怎么才过来,刚才你在何处?”
长孙无忌从来没有向王皇后这么说话过,再怎么着他是臣子,对待大唐皇后也不可能这种态度的。但是,如果一旦有了这种态度,那就证明,事情大发了,已经不可挽回
王皇后大吃一惊,长孙无忌怎么也是这个态度,莫非所有的人都认为李素节死了,是跟我有关的?可这件事情,真的是和我没有半点关系啊
王皇后道:“本宫刚才在自己的帐篷里,照顾太子,得到消息后,立即就过来了呀”说着,她把李忠往前推了一推,还真的把李忠当成护身符了。
李治看向自己的儿子,可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本来还算能压制住的怒火,再也压不住了,顷刻之间就爆发了出来
李治指着李忠,冲王皇后喝道:“你看看你是怎么照顾孩子的,难不成自己生不出来,就不把别人的孩子当回事吗?你看看忠儿的样子,你你……你再看看素节的样子你这个混帐女人,朕要废了你”
王皇后吓得全身巨颤,扑通一声就给李治跪下了,她叫道:“皇上,素节的事,跟臣妾没关系啊,真的是半点儿关系都没有”
长孙无忌平稳了下心态,问道:“刚才杨春花去给皇上送冰时,是不是让你帮忙照顾皇幼子,你为什么没有照顾他?或者说,你是怎么照顾他的,竟然让他去世?”
王皇后大急,她叫道:“我没有不照顾他啊,只是因为太子不见了我,所以哭闹,我只能先回去照顾他,可是临走之前,素节还是好好的呢,不知他怎么就突然死了,可这事和我没有关系啊”一着急,她不再自称本宫,而是称起我来
李治又是怒吼,叫道:“你看看你是怎么照顾忠儿的,你看看他的样子,这就是你照顾的吗?”
皇帝在帐中一喊,外面听得清清楚楚,房玄龄和那禁军校尉一起想:“看看,不让你带着太子进去,你偏要带,这回麻烦来了吧”
这种时候,要是不辩解明白了,那以后再想辩解,怕是也没人听了。王皇后急道:“不是啊,正是因为素节这里出了事,我才抱着忠儿过来的,因为跑得急,才和他一起摔倒,把他摔疼了,从而哭起来的,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
李治不听她的解释,接着怒吼,可却又吼不到正地方,只是在发脾气。
长孙无忌可没有糊涂,他问道:“那你说,你刚刚来见杨春花,是为了什么,你和她说什么了?”
王皇后立时张嘴结舌,让她承认自己是过来和杨狐狸说软话的,这可实在是太没面子了,简直比杀了她,还要让她难受。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她脑筋转得不快,在急切之间,可没本事把说软话这事,给含糊其辞过去。
武媚娘却在旁边,很是“实诚”地说话了,而且她说的话还是事实,并没有虚假成份,只不过,说话的语气,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地道”。
武媚娘抱着李素节,抽泣着说道:“皇后娘娘来奴婢这里,是来向奴婢道歉的,说她不应该骂奴婢,让奴婢不要放在心上。皇上和长孙相爷莫要误会了她”
她不自称臣妾,而是自称奴婢,而且说这话,说了就说了呗,可偏偏在说完之后,突然间放声大哭,把李素节的尸体抱得更紧了,哭声直可称得上是撕心裂肠,痛苦不已
这种态度,说出这种话来,可是不会让人相信了,就算是实话,也得被人听成是假话
李治怒道:“你这个糊涂女人,怎么这时还在替她说好话她怎么可能是来向你道歉的,她是堂堂皇后,岂会向你一个奴婢道歉,这话谁会相信”
长孙无忌脸色也很难看,别看他处理起国事来,头头是道,可是处理起家事,尤其是皇家的家事来,却颇不怎么灵光了。他竟然也以为“杨春花”在替王皇后说好话
长孙无忌哼了声,道:“皇后,杨春花说得可是事实,你确是来向她道歉的吗?”他心想:“如果皇后否认,说是来责骂她的,那倒还算是可信,素节之死,只能说是她不愿意照顾,从而出的意外,虽然可恶,但也马马虎虎的算是情由可原;可如果她承认了,那这居心就未免不良了,既然是来弥补关系的,那么替杨春花照顾一下素节,正是最好的机会,为什么她不肯照顾?这里面可有些‘不忍言’的内情了”
王皇后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尽管不想承认,可是既然事情挑明了,想不想的也就这样了,又不能把说出来的话,再给塞回杨春花的嘴里去
她点头道:“是的,杨春花说的是事实,我的确是来向她道歉的”
第八百七十七章 王皇后也进了冷宫
第八百七十七章王皇后也进了冷宫
长孙无忌的脸色刷地就变了,心想:“这个妇人,连说谎都说不好。你既然承认了是来向杨春花道歉的,那为什么不趁机弥补关系?而且素节过世,这事你该当如何解释?说是回去照顾太子的,可太子身边有宫人照顾,就算哭闹,也不急在一时地去哄,可杨春花这里却是没有宫人伺候,难不成你把一个小小的婴儿,就独自留在了帐中?难道你不知道他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这与理不合,说不通啊”
王皇后中途离开,不肯照顾李素节,的确是与理不合,正因为如此,现在就完全说不通了皇宫中的所有皇子,从理论上来讲都是皇后的儿子,也就是她才是所有皇子,律法规定的母亲,原则上来讲比亲生母亲,和皇子们的关系,还要亲密。当然,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极少有皇后比亲生母亲,对皇子更好的。
但是,律法就是这么规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就算不是皇后亲生的皇子,也不是养在皇后的宫中,可如果一旦以后继承皇位,成为下一代皇帝,那么这个皇帝必须要立皇后为皇太后,地位要高于亲生母亲。
既然如此,那么皇后照顾好所有的皇子,这不是很应该的么,怎么可以分出远近亲疏呢?就算实际上做不到,表面总得装装样子吧?把小孩子一个人扔下不管,这成什么话?太不象话了
长孙无忌又问道:“既然你是来向她道歉的……嘿,真是难以相信,你为什么要向一个品阶这么低的嫔妃道歉,权且就当你是来向她道歉的吧那么,趁着杨春花不在,你替她照顾一下素节,不是正好算是道歉吗,可以让你们两个人的关系,从此再无隔阂。你为什么不替她照顾?我当时就在御帐之中,从时间上看,根本就没有多久,不过是进来,说了几句话,又出去罢了,这才多长一丁点儿的时间”
王皇后大急,她也上来火气了,怎么就解释不通呢她急道:“我不是说了嘛,我是回去照顾太子的,难道太子不比素节重要吗?”
她说这话的时候,如果从皇帝的角度来听,倒是有些道理,太子是诸皇子之首,没有哪个皇子比太子更重要了,这话倒也不算错;可是,如果从父亲的角度来听,这话可就有问题了,都是儿子,哪有亲疏之别?就因为硬把皇子分出不同来,李家皇族死了多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