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庄园做皇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道,楚剑锋又道:“让御史台的各御史出去参与赈灾工作的监督,如有贪墨者,一律弹劾到底!”
那边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肖朗贵应了,这场楚剑锋第一次在勤政殿开的会议才算结束。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轮改革

到了第二天,全国各地都报上来受灾了,南方很多人因为受不了严寒而冻死,北方则是因为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压垮了许多房屋,压死了一些百姓和牲畜。由于楚剑锋提前布置了赈灾工作,大部分的赈灾物资都有了,再从当地大户人家募集一部分,倒是可以应急过去。
由于这次司天监太不给力,楚剑锋认为有必要重视气象工作——要知道,在部队里气象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啊——他进行了第二次机构改革,成立翰林院,将原本隶属宫务省的秘书监和原本隶属政事堂的司天监划入翰林院,又成立专门负责天气观测和预报的气象署、专门负责地图测绘的测绘署、专门负责地质勘探和地震预报的地质署,又将原本负责保管皇室藏书、修史和记录起居注的秘书监改称档案署;将观测天象和修订历法的司天监改称天文署,此外,成立秘书署,负责帮助皇帝起草诏书。
这次改革后,翰林院基本上成为了皇帝的私人智囊机构,并且剥夺了政事堂起草诏书的权力,这一点是最致命的。此外,楚剑锋还规定档案局不但管理皇家图书档案,还管理其他部门的档案,要求各部门将上一年度的账册记录全部移交档案局统一保管,并要求档案局派出著作郎去重要部门承担记录的职责,这等于有个人天天跟着黄德培等人记录你的言行命令,把对皇帝的起居注一下扩大到了许多重要官员。
之前的那个十四五岁的天文生杨慕离,也因此一下出尽风头,被楚剑锋任命为气象署的署正。要知道,天文生是个不入流的职务,而新成立的翰林院各署都是正四品的机构,那等于将杨慕离连升了三级也不止啊!而且,尚未满十六岁成年便已经获任正四品职务,岂能不受到瞩目?
除了气象署的署正由杨慕离担任,天文署和档案署的署正由原来司天监和秘书监的监正担任,测绘、地质两署尚没有合适人选,因为当时的人对这两方面根本没有意识,所以也没有合适的人才。而新成立的秘书署,合适的人才肯定有,满朝官员中,哪个不会写个文章什么的?可既然是皇帝的私人秘书,那楚剑锋自然要精挑细选,不能贸然选用。
大楚国还没有科举制度,选任官员基本上还是采用各级政府推荐的方式进行,因此其中塞进了大量的世家子弟和滥竽充数者。楚剑锋虽然可以将机构改来改去,可他没有能力凭空变出人才来,他只能在现有的人员里面挑选。
为了给自己挑选合适的秘书,楚剑锋亲自去了一趟国子监。国子监原本是隶属于太常寺,楚剑锋上次将太常寺划入宫务省后,国子监就被独立出来,直接隶属于政事堂,算是大楚国最高的学府了。不过这个年代,大学和行政学院是合二为一的,国子监出来的学生,既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也是公务员的后备人选。
由于黄德培等人忙于赈灾,楚剑锋只是让季国刚和杨慕离一同去。季国刚是宫务省的长官,陪同皇帝出宫很好理解;可杨慕离被楚剑锋传召陪驾,那就引人遐想了。毕竟,气象局刚刚建立,只是从原来的司天监调了一些天文生过去做气象统计,还没有上手呢,现在又是雪灾期间,正是杨慕离忙碌的时候,他不在气象局忙公务,却被楚剑锋传召陪同去国子监选人,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楚剑锋要杨慕离陪驾的目的很简单,杨慕离只是个不入流的天文生,根本没入官场,算是没怎么沾染官场习气,让他给自己充当耳目,肯定比单纯依靠季国刚或者自己的太监总管于德臣要靠谱。
正好是新年期间,国子监放假了,但也有一些学生留守,大抵是一些外地的家境贫寒的学生。新年假期有大半个月,一般外地学生中,家境稍好一些的,都会雇了马车回去——毕竟大楚国的国土面积也不是特别大,大约相当于天朝两三个省的范围吧,而且地势平坦,马车跑起来还是很方便的;再远一些的,则会在楚京城或者附近买个宅子,养一些佣人,好生侍候着。当然,更多的学生还是家在楚京城的。因为现在的各地推荐制度,是按照原籍来推荐的,而许多世家子弟其实一直就跟着在楚京城做官的父祖住在楚京城,鲜少回原籍,却还是按照原籍推荐上来的。
楚剑锋到达国子监的时候,监正和监丞都不在监中,而是一个正六品的教授郭浩义留守。郭浩义一听见“皇上驾到”的时候,还以为皇帝从这经过,跑出来当是看热闹的时候才发现皇帝已经到了大门口。
这个惊吓可不是一般大啊!
作者有话要说:


、猜一猜谁最棒

郭浩义因为吓了一下,基本上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太复杂的思考,后续都是机械地按照楚剑锋的吩咐,召集了留守的学生,又大致汇报了一下学生的情况。
一共有十二位学生留守,楚剑锋让他们坐在案桌前,为自己起草一份诏书,大致内容是抚慰受灾百姓。时间是一炷香,说完,楚剑锋便让于德臣燃起准备好的香。
国子监的学生都是学文,这年代军官基本上都还是从军队里面晋升,虽也有靠裙带关系的,也不乏有靠战功晋升的。相比起武官更讲究实力的晋升,文官晋升的弹性可就大多了,所以国子监对于许多世家子弟来说,就是个镀金的地方,镀一层金便可以为官一方;而对于那些没有背景的学生,那只能靠运气,运气不好的,在国子监就是虚度了光阴。
留守的大多是贫寒子弟,他们能到国子监多少有点实力,所以这种起草诏书的事情并不算太难。而对这些没有任何身家背景的学生来说,原本都是抱着碰运气的心态等待着机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现在突然有了被皇帝直接考试选拔的机会,这岂不是天大的好运么?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能把握好这次机会,这次机会错过,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楚剑锋和杨慕离坐在高台上,离考生有些距离,却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考生的每个动作和大致神态。
“慕离,你觉得哪个学子会写出最好的答卷?”楚剑锋并没有叫杨慕离“爱卿”,而是直接称呼了名字。
杨慕离也一直在观察这些学子,听见楚剑锋问他,便小声答道:“臣觉得,第二排右边那个最好。”
“哦?你如何知道?”
杨慕离道:“臣看他心态平和,并不似其他学子那么紧张和急躁;却又不是不看重这场选拔,而是非常自信,下笔从容。臣以为,他应该是世家子弟,对抓住这次机会没有那么迫切的心情,因此心态平和;因为心态平和,思维才可能开阔,下笔也才能有神。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世家子弟会没有回去。”
楚剑锋不由得对杨慕离刮目相看,不光楚剑锋,连左近的季国刚和于德臣闻言也对杨慕离看高了一眼。楚剑锋笑道:“好,等会儿就看看,最好的是不是慕离猜的人!”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有不少学子早已经完成,包括杨慕离猜的那位学子。但也有听到于德臣大叫“时间到”还在匆匆作答的学子,看着他们这样,楚剑锋心里暗爽。毕竟,楚剑锋在上一世就不是块学习的料,总是属于被虐的那个,现在看着这些年轻人被虐,自然有些小满足。
答卷收上来,楚剑锋特意让于德臣都打乱了,然后一份份判卷。所有的学子都站成一排,在教室的最后面等着楚剑锋等人判卷。楚剑锋让于德臣在一旁,以宣读诏书的语气,将那些答卷依次宣读出来,然后让杨慕离、季国刚和郭浩义分别给予评语和分数,判完一个再判下一个。
由于隐去了学子的姓名,郭浩义还能从文风上猜测一下某篇作品出自谁的手,季国刚可就真的是无从判断了,只能照自己的经验去打分。不得不说,楚剑锋想出来的这种娱乐节目的打分制度,还是很好用的。
楚剑锋并不参与打分,却是握有最后决定权的人。于德臣宣读答卷和三人点评打分的时候,楚剑锋一边听,一边观察那些学子的表情。基本上每念到一篇文章,后面的学子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人表情微变,显然就是这文章的作者了。不过这些,季国刚三人是看不到的,他们背对着学子、面对着楚剑锋,坐在刚才学子们坐过的案桌前。
文章的大体内容都差不多,但文笔上就参差不齐,有堆砌辞藻的,有通篇骈文的,有引经据典的,也有大白话的。那篇大白话的文章一念出来,后面的学子都有忍不住笑起来的,只是不敢笑出声来,而郭浩义也一个劲地摇头,显然知道出自谁手,他给了那篇文章一个大大的差评。
另一篇亮点的文章,特别提到了楚剑锋将寿诞庆典的物品用以赈灾一事,非常得体的突出了这点,却又不会给人以故意邀功的感觉,让人听了只觉得楚剑锋仁德无比,体恤天下百姓。这篇文章念完,楚剑锋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学子脸上有异样的表情,这令楚剑锋感到很奇怪,看来文章的作者很淡定。而另一方面,杨慕离却皱了皱眉。
作者有话要说:


、两篇奇文

因为杨慕离最小,所以他最后一个做评判。尽管先后听了专业人士郭浩义和从一品大员季国刚的点评,杨慕离却并不会一味的附和他们的观点,经常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打分。而且郭浩义最先点评,不会受到季国刚的干扰,所以基本上,三个人都比较真实地从自己的评判标准进行了打分,而三个人的打分可以说是各有侧重。
这篇文章,郭浩义给了个中等的分数,而季国刚给了个低分,大体原因都是这文章和其他文章都不一样,与传统的赈灾诏书也都不一样。传统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皇帝罪己的诏书,而这篇却反其道而行之,给皇帝歌功颂德。郭浩义之所以还给了个中等的分数,是因为觉得文章写得还是不错,如果这不是一篇罪己诏的话,应该是相当好的作品了。
与郭浩义和季国刚不同,杨慕离上来第一句话却是:“如果我没有猜错,这文章的作者应该是我刚才猜的那位。”当然,没有人会回答他,因为郭浩义和季国刚也不能确定这是谁的手笔,而那些学子并不知道杨慕离在说什么,他们刚才没有听到杨慕离和楚剑锋的对话。
杨慕离接下去说:“刚才我猜的那位,第二排右边的学子。”
听到这里,后面的学子终于有了骚动。大家齐刷刷去看那个被说到的人;而被点到的学子也微微惊讶地张了张嘴,但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的表情。因为国子监的学生都穿统一服装,所以从打扮上看不出身家背景,可大家站在一起,楚剑锋觉得杨慕离说的那个人的确气质要高贵一些,不像有的学子乡土气息非常浓重。
杨慕离还是继续做自己的点评:“臣刚才说了,此人心态平和,思维开阔,也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可能会另辟蹊径,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以普通学子迫切希望被陛下挑中的心态,断然不敢写这样与众不同的文章的。”
所有的文章点评完毕后,楚剑锋特别抽出了那两篇文章做了评价。对于杨慕离推崇的那篇,楚剑锋道:“朕觉得,此人如慕离所说,心态平和、思维开阔,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子监外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关注,并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如果国子监的学子希望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那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行的,朕是不需要书呆子的!”
而对那篇大白话的文章,楚剑锋罕见地给了好评:“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一比,的确过于直白,朴实无华。但是,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感召力强,听上去虽然不是那么朗朗上口,却可以从中感受到朕的罪己之意非常真诚。这种文章,士大夫自然是不屑的,可你们想过没有,这恐怕是乡间草民唯一能够听懂的文章了!朕要你们起草的诏书,不仅是给士大夫看的,还要宣读给天下百姓听的。如果普通百姓听不懂,还要一个听懂了的在旁边解释,这再真挚的感情、再优美的文辞,经此转述,也不值一提了。因此,朕觉得,这篇文章是全场最好的作品!”
随后,当即点了两篇文章的作者随楚剑锋一同入宫。这一决定,令全场的学子无比震惊,包括一直很淡定的那个第二排右边的学子,现在楚剑锋知道他叫穆宇威。而那个写出大白话的学子陈汉涛更是惊喜得浑身发抖,他刚才在众人嘲笑的时候,颇为自卑地低下了头,大抵他的文辞运用本来就不是特别精彩,再联系上郭浩义的表情,楚剑锋猜想他平时肯定是属于差生的一类,现在突然被皇帝说自己写的文章是第一名,那落差不光是惊喜了,简直是惊吓啊!
除了穆宇威和陈汉涛,楚剑锋还点了一名叫庄振辉的学子,他的文章文辞不错,而且引经据典、却不让人产生堆砌之感,如果除开那两篇用郭浩义的正统观点来看算是奇文的作品,他这是最好的文章了。事实上,十二篇文章中,他的文章也是综合得分最高的一篇。
一直到了睿思殿,陈汉涛的情绪才稍稍平复下来,杨慕离见状,忍不住笑出声来。一到太和宫,季国刚就没有再陪驾,楚剑锋带着杨慕离和三位学子直接到了乾清宫的睿思殿。这里已经算是内廷的范围了,但睿思殿是皇帝的内书房,以前也有皇帝将重要的朝臣召到这里来商议要事的。一个臣子如果获准进入睿思殿,那就是极大的荣耀了!由于楚剑锋几乎不去睿思殿,所以也没有在这里召见过什么人,这四个人算是第一批被楚剑锋召进睿思殿的臣子了。
几人见了礼,楚剑锋便宣布了他的决定。这三个人就是他第一批的秘书了,专门负责协助楚剑锋起草各类诏书。穆宇威因为心性的确比其他两人要好,楚剑锋挺欣赏他这种宠辱不惊却又胸有成竹的样子,所以让他做了秘书署的署正,正四品;其他两人为秘书,正六品。对于还没有毕业的学子来说,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大官了。
楚剑锋要几人在睿思殿内住下,轻易不得出宫。三个人轮流当值,一个陪着楚剑锋上朝,一个去勤政殿候命,另一个就可以在睿思殿休息。要起草重要诏书的时候,也可以由穆宇威分配任务进行起草和修改。并且,楚剑锋让穆宇威根据自己的意思,将他自己写的那篇诏书和陈汉涛的诏书结合起来,进行修改润饰一番,准备第二天就发布出去。
第二天,当庄振辉陪着楚剑锋上朝,于德臣将那篇另类的“罪己诏”发布出去时,引起了朝野的极大震动。
作者有话要说:


、秘书开始工作啦

作为黄德培等人,听到这篇诏书的第一反应,自然知道楚剑锋不罪己,却着重提自己如何关心救灾、甚至停办寿诞庆典捐出物资来赈灾,而且以极为平实却富有感召力的文辞来写,这矛头定然是指向这帮不作为的朝臣了。这篇诏书一出,天下百姓就算不识字,只要有人宣读就能听懂,而只要懂了就知道皇帝都自掏腰包赈灾、满朝文武却没有半点表示了。这种东西,怎么能让它流出去呢?这不是将皇帝划入了人民阵营,而把这些官员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么?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学习毛爷爷军事思想长大的子弟兵,楚剑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意识还是很强的。
可是,黄德培等人要反对这诏书,上述理由是不能说出来的,能说的只是针对诏书不罪己的奇文进行批驳,什么有违一贯的风格之类。这回黄德培把关希良给拉来了,自从上次那么热切地盼望关希良给自己垫背后,他就一直拉关希良来上朝。但关希良也是个老狐狸,他会反对楚剑锋停办寿诞庆典,却不会反对他算计黄德培等人。所以,当满朝文武都在批驳这篇诏书的时候,关希良看了一眼站在楚剑锋身侧的庄振辉,问道:“陛下,不知道这诏书是出自何人之手?”
楚剑锋闻言,笑了一下,看了一眼批得最凶的大理寺卿穆忠雄,道:“关爱卿,这诏书乃是朕昨日刚刚任命的秘书署署正穆宇威起草的。穆大人,朕觉得令郎的手笔不错,你这个做父亲的也不必太谦虚而一味地贬低令郎嘛!”
穆忠雄闻言呆了,因为黄德培一直被楚剑锋记恨,所以这一次让穆忠雄来做出头鸟,领着一帮人带头反对,谁知道楚剑锋一句话就让他下不来台了。昨天楚剑锋去了国子监的事情,知道的不少,可知道详情的人却不多,毕竟国子监没留什么人在那里,黄德培平日留下来的眼线都放假回去了。传出来的消息,也就是楚剑锋带了穆宇威等三人回睿思殿,大抵是做自己的秘书,却没想到今天这诏书就出自穆宇威之手。
关希良听了,很上道地接口道:“陛下所言极是!老臣也觉得这诏书写得极好,穆大人是过分担心瓜田李下而失态了。况且,老臣以为,当前第一要务应当是赈灾,花费如此多时间讨论一篇诏书的得失,倒不如多讨论灾情进展。”
于是,穆忠雄默默了。其他人也默默了,你要再骂下去,那不是骂穆忠雄的儿子么?黄德培倒是不怕穆忠雄,可大家都默默,他也不愿意再当出头鸟了。
于是,这件事便这样过去了,有史以来第一份老百姓能看懂或者听懂的诏书,就这样颁布出去,张贴在各城的城门、闹市以及乡里,有专人向百姓宣读。
下朝后,楚剑锋带着庄振辉回到勤政殿,便见穆宇威带着陈汉涛已经将那些奏折全部分类整理好了,大体按照递交的部门来分的。楚剑锋看了,颇为赞赏,对穆宇威道:“宇威,这是你分的?”
穆宇威道:“微臣未经陛下允许,擅自带着陈汉涛动了奏折,请陛下恕罪。”
跟着楚剑锋来的还有卢毅成、黄德培、穆忠雄几人,他们生怕被翰林院抢了权力,自然要跟着过来。这下穆忠雄听见自己儿子说擅动奏折,那可吓得不行,心里面骂了几千遍了,嘴上却道:“你这个孽子,竟然敢擅动奏折,还不跪下!”
穆宇威却没有动,只是看着楚剑锋。
楚剑锋摆摆手,道:“朕觉得,宇威做得挺好。穆爱卿啊,你这思想老套啦,整天觉得儿子不行啊!你以后没事就别来这儿了,你这样子,宇威都束手束脚、放不开手手脚了。”
穆忠雄吃了个哑巴亏,还想说什么,楚剑锋却挥挥手,道:“没事你就告退吧!”直接下了逐客令。
黄德培上来道:“陛下息怒,穆大人也是爱子心切。穆宇威现在长期伴驾,又是年轻人,心性较高,穆大人也是怕稍有闪失,便犯下株连九族的大错。”穆忠雄忙道:“是啊是啊!”
楚剑锋道:“说的是。他们三个以后如有过失,只要不是与家人合谋犯错,那朕许诺绝不株连家人。黄爱卿,朕这个许诺,政事堂去记录一下。记得,是不得与家人合谋,如果家人指使他们做的,那就怪不得朕要诛他九族了。”
这话一方面给穆宇威三人吃了定心丸,一方面又敲打了穆忠雄,让他不得为难穆宇威。即便如此,穆忠雄也是放心许多,和穆宇威三人都一同谢恩了。
随后,穆忠雄告退下去,楚剑锋在卢毅成、黄德培等人的指点下批改奏折,忙活了一阵子。等他们离开,楚剑锋对穆宇威三人道:“嗯,这样看来不行,我们要改一改方法。”
穆宇威三人不明白楚剑锋的意思,便听楚剑锋继续道:“宇威,你的分类方法不错,不过另外要注意一点,就是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后收上来的奏折,直接送去睿思殿,你们分好类,将重要的、继续处理的就送过勤政殿来,等朕下朝了批示。其他奏折,就吃过午饭后,朕到睿思殿去批。”
穆宇威是聪明人,一听便明白了,应道:“陛下说的极是!微臣受教了。”
楚剑锋又道:“以后你们就不必再在这里等朕了,将重要的奏折送过来后,就回睿思殿去处理那些奏折。现在这些奏折,写的又臭又长,几句话能说完的东西,非要扯几张纸。你们就没封奏折看过后,用几句简短的话概括出奏折的意思,以及你们的一些看法,夹在奏折里面。勤政殿这里,有一个陪朕上朝的秘书,下了朝就一同过来这里帮着朕批阅就好了。有这帮老头在,朕都开不了口,你们更没法开口了。”
穆宇威三人又应了,楚剑锋才带人回乾清宫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报纸的故事

楚剑锋晚上回到庄园,照例去山庄与几人小聚。冷逸清抱着冷旭明,赫连昭文几个在那里逗他。而冷书澈已经接近临盆,肚子像气球一样吹起来,鼓得老高。
白奕扬见楚剑锋来了,道:“听说庄主又在搞改革,选了穆淑嫔的哥哥进乾清宫居住?”
楚剑锋笑道:“你小子消息可灵通了,这么快就知道了。”
挺着大肚子的冷书澈嗤笑道:“他肯定又看上人家了呗,你以为就你可以兄妹同事一夫啊!”
楚剑锋道:“我怎么觉得白奕扬没吃醋,你倒是先吃醋了?”
冷书澈一听就炸毛了,道:“我才没吃醋呢!我可是第二个被临幸的,要是我吃醋,以我那么聪明,他们这些后来的一个都进不来!哼!这里还有不少人是我弄进来的呢,我哪里吃醋了!”
一旁抱着孩子的冷逸清倒是开口了,道:“庄主,你别里冷书澈,他就是吃醋。以前肚子没显出来的时候不觉得,显了肚子跟个孕妇一样的时候,感觉人也跟个娘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