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兵英姿 作者:江心舟-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
“别可是了,快走吧!”
蒲英稍一犹豫,已经被谢治平拖着离开了座位,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冯冰面前。
“前辈,我把您的粉丝带过来了。您看,她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你好啊!”冯冰微笑着,主动伸出了手。
蒲英觉得她的笑容还和记忆中一样爽朗亲切,再加上谢治平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呢,她也很自然地甜甜一笑,“您好!”
冯冰的手握住了蒲英的手,半天都没松开,含笑的眼睛也一直不停地打量着蒲英。
“听说,你跟我要过签名?让我想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是在c军区展览那一次吧?两年前的事了?”
蒲英有点惊讶了!
因为冯冰在各大军区都办过影展,而自己只不过是找她签名的一个普通小女兵——她居然还能记得自己的样子?
蒲英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由衷的钦佩。
“前辈,您的记性太好了!没错,就是前年清明节。在您影展的最后一天,我找您签名的。当时排队等着的人很多,我都没顾能和您多说几句——真没想到。您还记得我!当时和在我一起的,还有两个女兵。您也记得吗?”
冯冰笑得眼角都弯了起来,“记得记得……像你们这么年轻的小丫头,来看影展还找我签名的太少了,所以我都记得!”
其实,冯冰只是看蒲英的脸有些面熟,但是早就忘了当年找她签名的小女兵长什么样子了。
她是从冯垚那儿听说蒲英刚从c军区特战旅来到军理工上学的,便很自然地做了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
不过。蒲英说起了三个女兵,她倒也有些模糊的印象,便顺口应承着蒲英。
“这么说,你那个时候就买了我的影集?那一本可不便宜啊——里面的照片。你都喜欢吗?”冯冰一边和蒲英说着闲话,一边暗暗观察着蒲英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
她其实已经看出来了,蒲英的表现很自然,肯定是还不知道自己和冯垚的关系——否则的话。就算她和冯垚已经“分手”,在面对自己时,也多少会有些不自在的。
冯冰觉得这样也不错,因为她可以在蒲英不知情的情况下,更多地了解她平时的真实状态。特别是没有矫饰的那一面。
自从国庆假期的那天,冯冰知道了儿子喜欢的女孩子叫蒲英之后,她就一直想从冯垚那儿知道更多有关蒲英的事情。
可是冯垚的心情不好,不愿多说,因为他和蒲英还在“分手”期。不过他也承诺,等他成功追回媳妇后,自然会把人带来给父母过目。
冯冰心想:就你那个性子,那得要我等多久啊?
她不禁着急地问:“要不要我们帮忙?她不就在理学院上大一吗?离得这么近,不如我们请她来家里吃几顿饭,联络联络感情嘛!”
“别!妈,你可别再给我添乱了!”
冯垚紧张地给老妈做了半天工作,终于让她做出了保证——不去“骚扰”蒲英,让两个人能顺其自然地发展。
冯冰虽然答应了儿子,私底下却向老伴抱怨:“你还说儿子是咱们家文学造诣最高的,你看看他——居然用上了‘骚扰’这个词!说得我好像是专门反对和干涉年轻人自由恋爱的老古板老封建了!”
宋教授只是笑笑:“儿子看中的人,错不了。”
冯冰虽然也是这么想的,但对未来儿媳的好奇心,却因为儿子的禁止接触,反而更加旺盛了。
今天在养老院遇到蒲英,完全是个意外。
冯冰不禁在心里说:儿子诶,不是你老妈要“骚扰”你的宝贝媳妇,这可是她自己送上门来的哦!
当她得知,蒲英在还没有和冯垚好上的时候,就已经是自己的粉丝了,对蒲英更是多了几分好感——别看这丫头年纪不大,还挺有艺术细胞的嘛!好,至少跟我有共同语言了!
其实这一点,冯冰女士倒有点自作多情了。
不过,蒲英虽然真的没多少艺术细胞,但是说起冯冰的作品,却还可以说出个一二三来。
这会儿,在谢治平惊喜的目光下,蒲英开始滔滔不绝地赞美起冯冰的摄影艺术来。
“您的作品,我当然喜欢了,不喜欢也不会收藏了。虽然我不怎么懂摄影技术,看不出您那些作品的构图啊用光啊,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就是觉得很好看!您的那本影集,我经常翻看,每张照片都看了很多遍,我觉得每张照片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有的是美得震撼,有的是雄壮得震撼,有的是人物的表情很震撼。我特别喜欢猜测,照片上那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想象他们有怎样的成长经历?有怎样的性格?拍这张照片时又正在发生什么事?……总之,您影集中的每张照片,都让人回味无穷!”
冯冰现在是双重身份。
作为摄影家,被粉丝这么崇拜,她当然很高兴;另一方面,作为她自认的准婆婆,被未来的儿媳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么言之有据地赞美着,冯冰心里也暗爽得很。
冯冰越看蒲英越觉得顺眼,不禁想:之前。宋磊把蒲英说的那么不堪——什么野丫头假小子的!让我对儿子的眼光,多少还有点担心!后来想。儿子喜欢她,一定得是有点内在美的吧,外表也就不要太挑剔了。
今天一看,其实小丫头的外在也很不错啊!
她虽然不是大美人,但也长得清清秀秀、文文静静的,说话又好听又有礼貌,一看就是家教很好的姑娘。
找儿媳妇。又不是选美,就要找这样宜室宜家的,才对!
嗯,儿子的眼光果然还是不错的。不错的……
谢治平发现冯冰的笑容越来越灿烂亲切,赶紧趁热打铁地说道:“前辈,我们可以称呼您‘冯老师’吗?”
“可以可以,叫冯阿姨都行。”冯冰和气地说。
“呵呵,冯老师。是这样的——我们俩都是军理工学员旅摄影俱乐部的成员,我是负责人。在我们俱乐部里,还有很多人都特别喜欢您的摄影作品。不知您今天在这里是……?”
“给小孩子们照相,义务性质的。”冯冰举了举手中的相机。
“那不知您在南京会逗留几天呢?”
冯冰眨眨眼,有点猜到了谢治平的意图。
这真是瞌睡的时候有人送枕头啊!
“我都退休了。家就在军理工,想在南京待多久,就待多久。”冯冰边说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谢治平。
“那太好了!不知道我们有没有那个荣幸,邀请您到俱乐部给我们做一次报告?”
“只是做一次报告?”冯冰的眼神分明在暗示着什么。
“当然,如果您能指导一下我们的摄影技术,就更好了!”
“哦,只是指导一下吗?”冯冰还不满足呢。
谢治平感觉到了前辈的暗示,便大着胆子说:“如果您能经常来给我们指导指导,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就是,我们恐怕付不起那个顾问费……”
“要什么顾问费?”冯冰打断了他的话,爽快地说:“我可不要啊!给你们上指导课,我就当义务劳动了!说吧,你们都什么时候活动,我到时候一准来!”
“啊?太好了!”谢治平乐得嘴都合不上,“每周四下午,还有隔周的周六有外出采风。冯老师,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
“都方便!这样,我们互留个电话,也好联系。”
冯冰记下了谢治平的电话后,又很“自然”地对蒲英说:“丫头,把你的号码也告诉我吧。”
蒲英愣了一下,才说:“对不起,我没有电话。”
“冯老师,她们大一的新生,现在还不敢明着使用手机。”谢治平帮着解释。
“这么麻烦?”
冯冰其实是想到了——没有手机,儿子要追蒲英,岂不是很麻烦?
不过现在她可不管他了,至少她每周都可以“正大光明”地接触蒲英,借此和未来儿媳联络感情了。嘿嘿,这件事当然不能告诉那个精明的儿子。
告别时,冯冰还特意对蒲英说:“丫头,你上课的时候把那本影集带来,我们再一起讨论讨论,怎么样?”
“啊?”蒲英顿时有种不太妙的感觉。
果然,谢治平马上抢在她前面答道:“没问题,冯老师!蒲英肯定会带上的,到时候您可以再给她签个名,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呵呵呵,你这孩子挺会说话的嘛。”冯冰笑着继续去给小朋友们拍照了。
蒲英却拉着谢治平远远离开了观众席,瞅着周围没人的时候,狠狠地将他的手一摔,“谢学长,你刚才那么说,什么意思?”
谢治平做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大姐,你就帮忙帮到底嘛!冯老师讲课那天,你就带着影集,过来一趟好了!”
“那以后呢?是不是她每次来给你们讲课,我都要来?”
“这个……大姐,你最好还是来吧。”谢治平想了想,还是不怕死地说了出来。
“你!”蒲英扬起拳头。
“女侠饶命!”谢治平急忙抱头。
“你可真无赖!”蒲英收了拳头,瞪了他一眼。
她其实也不是真的生气,只是觉得以后每周都要跟着摄影部耽误半天的功夫,实在有些麻烦!
谢治平也看出她有松动之意,赶紧劝道:“大姐,你应该这么看——我们摄影部,现在有冯冰老师这么高水平的指导老师,那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飞跃,已经不是小打小闹、随便玩玩的性质了。可以说,我们摄影部现在就是整个学员旅里面最高大上的俱乐部啊,这可都是你的功劳,你也应该来享受这份荣耀嘛!再说,我看刚才你和冯冰老师挺谈得来的,她那么喜欢你,你就跟着她学一门摄影技术,有什么不好呢?”
最后,蒲英还是被谢治平说服了。
不过,她没有正式入社,只是答应在冯冰来俱乐部活动的时候,一定会到场当“捧场嘉宾”。至于其它时候,就随她自己的便了。
蒲英只以为自己是被谢治平拉上了贼船,却不知道这一切实际上是冯冰有意促成的。
当晚,冯冰回到家中后,还很得意地向老宋说了自己的功绩。
宋教授听了之后,有点无奈地说:“你可真是童心未泯!你当这是在玩无间道吗?”
被老宋这么一说,冯冰有点不服气了,“你女儿胡闹,把儿子的媳妇逼走了!我帮着儿子追他的媳妇,怎么不行啦?”
“就怕是帮倒忙。”
“怎么会呢?”
“我听得出来,儿子口中的那个蒲英,是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女孩子。她以后要是知道你隐瞒身份接近她,会不会以为你是别有用心,对她不尊重呢?”宋教授耐心地多解释了几句。
“啊?那怎么办?”冯冰也有些担心了。
宋教授想了一会儿,才说:“现在都这样了,你在和她接触的时候,就要装作一点都不知道她和冯垚有关系!”
“我今天本来就是这么做的嘛!”
“以后更要这么做!你要把她和其他同学一样看待,千万不能显得对她有什么特别的!”
“好吧,就听你的。”冯冰只得答应了。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冯冰都觉得自己和蒲英的接触,就像是在唱一出京剧折子戏《三岔口》——摸着黑地试探啊。
这可真难为了这位一向疏朗大气不做作的女子,不过为了儿子的终身幸福,冯冰女士还是坚持把这出戏唱了下来。
ps:
【谢谢fjscwyk新鲜出炉的小粉红】六一快乐,然后端午节快乐!o(n_n)o~

、073章 艺术与人生

冯冰说是要对蒲英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可是摄影部的所有会员,包括蒲英本人,都能感觉到她对蒲英,就是特别关注和特别喜欢的。
每次活动的时候,她若是提问,一定会让蒲英来回答;课间休息的时候,她也总是坐在蒲英身边,跟大家说着闲话;当知道蒲英没有专业的相机时,还把自己的旧相机借给她用。
她的这些表现,倒并没有引起蒲英的怀疑,其他同学也都挺理解的。
道理很简单——别人都是口头上说喜欢冯冰的摄影作品,即使他们是真的喜欢,但作为学生,能用上高档一点的相机就不错了,没有谁会像蒲英一样,真金白银地去买一本冯冰的摄影集来收藏。
用谢治平的话说,这绝壁是真爱啊!
所以,冯冰老师更偏爱蒲英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蒲英一开始是为了帮谢治平的忙,才来参加摄影部的活动的。但是听了冯冰的几次讲课后,她发现自己还真的被培养出了对摄影的兴趣。
因为冯冰并不喜欢讲那些高深而具体的摄影技巧。她总是说,自己的作品向来不以技术取胜,而且摄影艺术其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当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你可能得到了一张精彩的照片,但也可能同时失去了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机会。
哪一个角度才是最好的?
时过境迁,你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这就是摄影的遗憾。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对于摄影,同样适用!
冯冰说,大家千万不要把摄影看得太神秘太高深。如果一只猴子学会了按快门,只要它按下千百次的快门,也可能会拍出一张传世杰作!
所以。同学们在拍摄时,不要想太多关于曝光度顺逆光之类的问题。
有灵感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犹豫。要立刻“按下快门”!
接着,冯冰还用她那张获了金奖的作品。来例证以上的观点。
冯冰说,她当时到军港,本来是要上另一艘军舰采访的。当看见有很多人在码头上送别时,她敏感地觉得可能会有素材,便将包里的相机拿出来。
很快,她的目光被人群中一位抱着小孩、长相秀丽的年轻妈妈吸引了。因为在场的其他人,脸上大多是担忧和难舍难分的表情。只有这个年轻妈妈面带微笑,神色从容。
当冯冰凑近一些,听到了那女人和她的丈夫对话后,很感动。
她马上调整光圈焦距。想要绕到侧面去,拍下这对夫妻话别的场景。
没想到,女子怀中的小女孩突然转过头,倔强地说了一句“爸爸,我没哭”。
这个突发状况。让冯冰立刻改变了拍摄计划,快速地按下了快门,拍下了小姑娘强忍眼泪的画面。
事后看照片,冯冰发现自己当时的决定太正确了!
虽然照片里原计划是主角的那位年轻妈妈,只有了一个背影。但是反而更惹人遐想——能教养出这样一个懂事而坚强的小姑娘的妈妈,该是多么善良美好的人?
而且从小女孩的角度,去展现军人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主题,也让这幅作品的叙事角度更为新颖,也更为感人了。
最后,这张照片正是凭着这一点感动了评委,被评为了大赛的金奖作品。
冯冰最后总结,所以大家看到了,要想拍出好的摄影作品,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随时准备——按下快门!
台下的同学们听到这儿,不禁都笑着鼓起掌来。
冯冰却发现只有蒲英低着头,似乎在揉眼睛。稍后,蒲英抬起头来,但眼圈也是微红的。
那节课后,冯冰悄悄问蒲英,怎么听她讲故事还会听哭了?
蒲英都已经被大家称作是冯冰的真爱粉了,自然不好意思再告诉她,自己就是作品中的小女孩,刚才是因为冯冰提到了逝去的父母而有些伤感。
于是,她推说是因为被故事中三口之家的离别之情感动了。
冯冰略有些意外,但也因此对蒲英更喜欢了几分。
因为一个能对陌生人的不幸和痛苦,感同身受并为此落泪的人,一定是个善良的人。
可是蒲英身为特种部队培养出来的钢铁战士,执行过秘密任务,很可能还杀过人,手上也沾的有血腥——她居然没有让暴戾之气淹没善良的本性,这一点还是很难得的。
冯冰曾接触过不少特种部队的战士,甚至和外军特种兵也有过近距离接触。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她感觉自己也会变得男性化,像个汉子一样。
所以,她对蒲英在特种部队那种残酷的环境中,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还保留着自己的本性,也挺好奇的,很想多和她聊一聊。
不过现阶段,主要还是冯冰和学员们大谈自己的摄影经历,她还很少有时间私下里问一问蒲英的经历。
冯冰三十多年都在军队做专职摄影,不但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陆海空的军营,还经历过不少大事件——抗洪,抗震,军演,陪首长出访海外,自己下基层采访……她的经历和见闻,实在太多了,说都说不完。
蒲英对摄影发生了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冯冰讲的故事吸引了。
冯冰除了介绍自己拍摄成功的经验,更说了很多失败的教训,或是遗憾。
其中有一次遗憾,就是因为她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没能及时按下快门造成的。
那是在九八长江抗洪的时候。
抗洪伊始,各项物资都缺乏。当冯冰到达抗洪大堤时,正是晚上。她看到战士们因为没有帐篷,就在排列整齐的汽车之间拴上绳子,绳子上悬挂蚊帐,大家就睡在蚊帐罩着的堤面上。
一边是快要漫上大堤的洪水.一边是排列整齐的白色军用蚊帐。
冯冰的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幅“日出江面堤为床”的作品构图。她决定。明天一定要把这个画面拍出来。
当天晚上,冯冰一个人睡在军车上。第二天,她早早地站在大堤上。选好了角度,就等着日出了。
没想到。就在太阳快出来的时候,一声哨响.战士们集体起床,整齐地站在江边——方便(撒尿)!
看到这个情景.冯冰出于女性的本能,马上猫着腰,躲回了汽车里。
等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再从车里钻出来准备拍摄的时候.战士们已经把帐篷收起来了。
冯冰事后回想,如果她当时按下了快门。那应该是一副很有生活气息的画面,比她之前构想的画面要生动多了。
可惜啊,一副可能的佳作,就由于她的犹豫。而这么错过了。
冯冰还说了很多类似这样的经历,无论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遗憾的,都十分真实,让同学们领悟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仅是摄影艺术上的领悟。还有很多关于事业、拼搏、奋斗、勇气等方面的领悟。
尤其是冯冰在多年摄影生涯中的几次历险经历,更是让大家,包括蒲英,都有很多收获。
有些历险,谢治平等人因为看过《解放军画报》对冯冰的访谈录。也知道一些。
比如在长江抗洪期间,冯冰曾有一段时间,天天都要上直升机航拍。
为了方便拍摄,飞机的舱门是打开的,冯冰就坐在门口拍摄.腰间系一根保险绳.双腿就耷拉在门外。最初都是机组人员帮她绑保险绳,后来她熟悉后就自己绑了。
那天,冯冰正坐在门口,聚精会神地拍摄。拍着拍着,机上的副驾驶员突然冲过来,快速地用背包带,把冯冰绑到了凳子腿上。
绑好之后,他就一屁股坐在机舱地板上,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头上的冷汗却—下冒了出来。
冯冰还觉得奇怪.问他干嘛把她五花大绑的。那名飞行员轻轻拉了一下冯冰腰间的保险绳,没想到那保险绳一下子就拉开了。
原来那根保险绳是坏的!
冯冰也跟着吓出了一身冷汗,感到了后怕——要不是之前飞机一直飞行平稳,她恐怕早就被甩出舱外了!
还有一次历险,是在汶川地震的时候。
地震发生当天,冯冰就要求到前方采访,社里领导却说女同志先不考虑。冯冰便来了个先斩后奏,第二天一早直接跟着救灾部队上了飞机,然后在飞机上给领导打了个电话.没想到领导很坚决地追过来,硬是把冯冰拽下了飞机。
一计不成,冯冰又生一计。之后的两天,冯冰就一直身穿迷彩服,背着摄影包和生活包,在领导办公室门口转来转去地和领导磨。
她这是准备领导一松口,立刻上飞机出发,图的就是一个快。
领导被她磨得没法,说她是“穿着迷彩服来示威!”,不过终于还是磨不过冯冰,同意了她的上前线要求。
冯冰在汶川震区呆了将近一个月。在当地余震不断、并有很多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的情况下,她一直跟着部队转战各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说到这里时,有同学提问:“冯老师,听说当时的震区第一线还是很危险的。您自己也说,看到了本来是去救人的战士们,反而要被战友们救——那您看到那些危险,就一点都没有害怕吗?”
“老实说,看到老百姓遇难,看到小战士们牺牲,我除了难过,也感到过害怕——毕竟我和他们一样,都是血肉之躯,在自然灾害面前,都是一样的脆弱。不过,因为自己是主动要求去前线的,就算害怕了,但为了完成任务,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
停顿了一下,冯冰又说:“其实吧,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己反而感觉不到害怕了。有一天在北川,我正帮着几名战士抢救一个还活着的人。突然,有人大喊——‘山上的堰塞湖要决堤了,全体人员马上撒出北川!’现场一下子乱了,大家都在往外跑。我当时还边跑边拍照,结果有个战士跑过来使劲拉着我跑。还冲我喊——‘你不要命了!还拍什么拍啊!’可是,要从北川县城跑出5公里,才能到达安全地带。看到一路上。人们像潮水般地往外涌,我忍不住又举起了相机不停地拍。急得拉我的那名战士噪音都变了。直到跑出去后,我才意识到——要是堰塞湖的洪水真的下来了,命都没了,你拍那些又有什么用啊?……可是在当时,我就只想着这个画面太震撼了,必须记录下来,根本不知道危险了!”
冯冰还说了很多危险的经历。比如在*时期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三进小汤山,采访和拍摄*病人;在非洲采访维和部队时,被交战双方的叛军抓获,却在和叛军首领一番采访交谈后。化险为夷……
在同学们都在为她的传奇经历惊叹的时候,冯冰却调皮地看着大家,说:“你们听我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冯老师的人生经历好丰富,冯老师做出的成绩也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