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舰队-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绿营兵开始出工不出力,往山头冲锋的时候呐喊声很大,但是脚步却磨磨蹭蹭的,即将进入守军射程的时候,清兵都在找隐蔽物躲藏,半天也不肯往上面冲。等后面的督战队上来,用刀子顶着他们去冲的时候,他们才装模作样向山头冲锋。山上的滚木礌石一下来,他们就四处躲藏,还有的人干脆趴在地上装死。有些表演天赋好的清兵,还发出几声惨叫声,伸出手在空中乱抓一阵,缓缓倒了下去。若是身边有一具尸体的,那就更完美了,伸手抹一把血往自己脸上身上一抹,然后趴在尸体堆中一动不动。
还有一些老兵油子,或者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清兵,先是趴在石头后面躲藏,等到前面的清兵被打退回去,他们就丢掉武器,高举起双手向山上冲去,一边冲嘴里还一边大喊着:“我是来投降的,别杀我!”
有些不愿意去白白送死,又不敢向明军投降的清兵,在攻山的时候,悄悄的往小路一绕,穿过山林,迂回到来的时候的大路上,往北逃走了。
至于那些既不懂装死,又不敢投降,也不知道逃跑的愣头青,在清军督战队的压阵下,傻乎乎的往山头冲,结果自然是十分凄惨,转眼之间就被西征军杀死在半山腰上。
清军士气低迷,西征军士气高涨,而且在这个时候,一些掉队没有跟上的西征军官兵们也陆陆续续赶来。
“将军,我军士气高昂,鞑子已经无心再战,全凭那贺布索弹压才硬着头皮进攻。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发起反击,肯定能一举击败鞑子!我们跟在后面一路追杀,定能歼灭大部分鞑子,估计能逃回去的都没几个!”张巍向王进忠献策道。
“不急,贺布索这时候已经是一条疯狗了!他肯定还会让人再攻!等他再进攻一次,我们打退了他们的进攻,看到鞑子败退下去,我们就趁机跟在后面杀下山去,必能全歼这股鞑子!”王进忠道。
果然,不甘心的贺布索又一次让清军拼死进攻一次。
清军硬着头皮向山头进攻,结局十分凄惨,山头上的滚木礌石砸下,炮弹枪弹横飞,死伤惨重的清兵见势不妙,再也不顾督战队的大刀在后面顶着,纷纷扭头就跑。
“鞑子败了!冲啊!”张巍第一个拔出大刀跳了起来。
“杀鞑子!”山头阵地上的西征军官兵们纷纷跃起,手持各种兵器向山下发起反攻。
“鞑子败了!鞑子败了!”所有士卒们齐声欢呼。
攻山失败,退下去的清兵听到背后的喊叫声,扭头看去,这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只见漫山遍野都是挥舞着各种兵器的明军,向他们背后杀了过来。清兵只来得及转头看了一眼,又扭过头去,撒开两腿,拼命的逃命。
这时候督战队已经是镇不住了,被败兵一冲,督战队都被败兵裹挟着,加入到溃败的行列之中,乱哄哄的往北涌去。
西征军跟在清军后面砍杀,就像是猛虎驱赶羊群一样跟在后面。败退的清兵人数虽多,却没有一个人敢回头一战,被人从背后砍下人头。就算鲜有几名大胆的转头要战,也是瞬间被人砍杀。有的清兵摔倒了,马上就被千万只脚从身上践踏过去。
“顶住!不许冲击中军!否则杀无赦!”贺布索声嘶力竭的大喊道。
蒙八旗兵,贺布索的戈什哈和包衣奴才们组织起来,拼命的砍杀败退下来的清兵。可是败兵人数太多,一下就把督战队全部冲散了,两名戈什哈和几名包衣奴才还被败兵挤得掉进河中,不会水的他们转眼之间就被河水卷走。
兵败如山倒,这时候的局面已经不是贺布索所能控制的。虽然贺布索已经是抱定了为大清“壮烈殉国”的念头,但真的到了要死的时候,他还是感到害怕。
“主子,快走!”几名戈什哈和包衣奴才拼命保护着贺布索向北逃。
“不要走了贺布索这狗鞑子!”后面传来明军震天的喊杀声。
乱军之中,顽固得像一块石头的白斌早就被明军追上。他拼死抵抗了一阵,被十多名西征军士卒包围,在连续砍杀了七八名西征军士卒后,他被愤怒的士卒们剁成了肉泥。
贺布索在包衣和戈什哈的保护下逃跑,可是山路不怎么宽敞,又是人挤人的。混乱中,不时有人被挤得掉进河中。
“主子,快上马!”早有一名包衣奴才牵来了马。
山区地形虽然不利于骑兵作战,但是有马,在大道上奔跑起来还是很管用,特别是在逃命的时候,骑马逃命无疑是最快的办法。
贺布索骑上马,几名戈什哈和包衣奴才们也纷纷骑上马,在乱军之中乱砍乱劈,砍翻了不少堵路的绿营兵,总算是在乱哄哄的人群中杀开一条血路,向北逃窜。
谁知道山路弯弯曲曲,贺布索他们在大道上骑马,未必能快得过抄小路的西征军步兵!贺布索的盔甲实在是显眼,早就被夜不收盯上了。
西征军的夜不收抄小路拼命追赶。
第二十六章 彻底瓦解
贺布索带着戈什哈和包衣奴才,在山谷的官道上策马疾驰。谁知道没跑出两里路,只听到一声枪响,一发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子弹击穿了贺布索的头颅,避雷针头盔飞出老远,一道血剑从金钱鼠尾的后脑勺喷出,贺布索一个倒栽葱从马背上跌下。失去主人的战马又继续狂奔了几步,方才停了下来。
这是因为小路近,西征军本来就是擅长走山路的山地兵,抄小路过来,刚好抢到了贺布索的前面。于是一名线膛枪手就果断开枪,击毙了贺布索。
“主子!”亲眼见到主子被人一枪击毙,戈什哈和包衣们纷纷翻身下马,上前抱住贺布索的尸身放声痛哭。
满人中有规定,倘若主将战死,戈什哈还能活着回去,就要活埋给主子殉葬。跟随主子出征的包衣奴才略好一些,但主子战死,“失职”的包衣也逃脱不了惩罚,可能被处斩,也可能被发配宁古塔。
“杀光贼人,给主子报仇!”一名戈什哈站起来,从背上取下弓箭。
“砰”又是一声枪响,那名取下弓箭,探头探脑在寻找袭击者的戈什哈额头爆开,白花花的脑浆混合着鲜血喷溅得满地都是。
其余的几名戈什哈和包衣奴才们也纷纷取下弓箭,向枪声传来的方向张弓搭箭,但他们发现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的弓箭根本射不到躲藏在那里的袭击者。
“冲上去,杀光南蛮子!给主子爷报仇!”一名戈什哈大吼道。
十九名清兵收起弓箭,拔出顺刀,向袭击者发起冲锋。冲到距离袭击者还有五十步的时候,山林中突然发出爆豆子般的枪声,射速极快的六支掣电铳连续射击,这些清兵一个接一个身上喷出血雾,倒在冲锋的道路上。
“快放箭!”一名戈什哈从背上取下弓箭,还没等他张弓搭箭,一颗线膛枪子弹就击中了他。
其余的几名戈什哈和包衣们取下弓箭,向前面的西征军夜不收放箭压制。这些清兵箭术极其精湛,几排箭下去,夜不收那边也出现了伤亡。
掣电铳射速虽高,但毕竟是滑膛枪,而且因为采取了佛郎机的原理,漏气严重,精度其实并不是很高,在五十步的距离上同清兵对射,并不占便宜。而线膛枪装填速度太慢,近距离上又压制不住弓箭。夜不收人数本来就不多,只有八个人,对付六名戈什哈和十二名包衣奴才,依靠线膛枪击毙两人,掣电铳击毙四人,对手还有十三人。清军用弓箭反击,八名夜不收还真有些难以应付。
清兵射来的羽箭又准又狠,对射中有两名夜不收阵亡,还有一人重伤,两人轻伤。而在对战中清兵也被击毙三人。夜不收那边只剩下三名完好的士卒和两名轻伤员,要对付十名急着为主报仇的精锐清兵,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砰砰”几声枪声从远处传来,赶来增援的夜不收用线膛枪远射,又撂倒两名清兵。
其余的夜不收从背后攻击,他们手持掣电铳,直冲过来,靠近后开枪射击。残余的八名清兵遭到两面夹击,不一会儿功夫就全部被击毙。
再说清军主力那边,本来就已经溃败,加上贺布索逃走,失去指挥的清兵没命的四处乱窜,被西征军士卒们从背后追上,一个个砍翻。有些清兵慌不择路,闯入丛林中,他们又没有山地兵那样的本事,进入山林就是九死一生。还有些清兵干脆不跑了,纷纷跪在地上投降。
“投降免死!”王进忠让人一边追杀一边喊话。
残存的清兵听到这句话,就像是听到天籁之音一样,纷纷丢掉武器跪在地上,向冲上来的西征军士卒投降。
冲在前面的西征军士卒也没去理睬这些跪地投降的清兵,继续去追赶还在跑的残敌去了,把这些跪地投降的清兵交给后面跟上来的辅兵和民壮去处理。
陕西下来的清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在巫山峡谷中,李国英化装连夜逃走,清军在一批顽固不化的清将带领下坚决不肯投降,就地扎营固守,企图等下游的张长庚逆流而上,救出他们。可是张长庚被堵在巫山下游,寸步难行,折损了不少兵力,还是不能踏入三峡一步。但负责阻拦张长庚的袁宗第、郝摇旗等人也损失不小。
虽说有军官弹压住清兵,可是李国英和满洲大人逃跑的事情,让四川清军的士气已经完全崩溃。即使有一批死忠的军官在弹压,还是不少清兵连夜逃走,向义军投降。
“李国英跑了?”通过对投降清兵的审问,李来亨等人方才得知了这件大事。
刘体纯道:“李国英老贼和真鞑子丢下绿营兵脱逃,此事对假鞑子的士气打击极大!难怪鞑子不再想办法突围,而是坚守不出,想要等下游的张长庚来救,原来是这个道理!既然那老贼丢下大军跑了,我们这时候发起攻击,鞑子必然崩溃!”
李来亨赞同了刘体纯的看法:“我们趁势进攻,并让人喊话,进一步瓦解鞑子的士气!”
来协助义军的陈水根献上一计:“两位将军!卑职有个办法能更快瓦解鞑子!”
“什么办法?”刘体纯和李来亨异口同声的问道,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答案。
陈水根出了个恶毒的主意:“鞑子已经处于绝境无路可逃,又饥饿已久,士气低落。既然鞑子的军官强压着士兵不让他们投降,那我们就让人喊话的同时,在我们身后的大营里面架上锅,煮着食物。他们闻到食物的香味,他们的军官都拦不住了!”
“这办法不错!”李来亨笑道。
陈水根又道:“肯定还有一些怕死的,被军官强压着不敢过来,这时候我们再喊话,说能杀死军官过来投降的给奖赏!这样就能彻底瓦解他们了!而且我们付出的代价可以降到最低!”
义军发起猛烈的攻势,投石机,大小火炮把暴雨般的石弹和炮弹砸到四川清军陆师兵营中,砸得木栅栏四分五裂,帐篷被打得千疮百孔,可以当成渔网使用了。惨叫声中,被石弹和炮弹击中的清兵血肉横飞。
有清兵企图操纵火炮反击,但居高临下砸下来的石弹和炮弹,很快就撕碎了他们的想法。地形上不利,士气低落,人和、地利全没了,这仗还怎么打?
突然出现在上游的火攻木筏,冲入清军水师阵型中,点燃了一艘艘船只。那是刘体纯在几日之前派往上游的部分水师官兵,他们在上游砍伐木头,打造了一批火攻木筏。总攻发起的时候,事先进入上游的义军就同下游义军一道夹击清军。
“投降不杀!忠贞营优待俘虏!投降者给饭吃!”义军喊叫着,冲了上来。义军的身后,是一口口煮着粥的大锅,空气中飘来了一股食物的香气。
听到义军的喊话声,特别是“给饭吃”这句话的杀伤力最大,加上空气中飘来的食物香味,被军官们用屠刀逼迫着迎战的绿营兵一下就溃散,顺刀、长枪、盾牌、弓箭、鸟铳被人像垃圾一样丢在江边沙滩上,成千上百衣衫褴褛,骨瘦如柴,面无血色的清兵丢掉兵器,空着手,向义军奔跑过去,一边跑着嘴里还大喊:“别杀我,我来投降的!”
“不要乱,坚持到底!只要下游的李大人来了,我们就有救了!”几名死忠于清廷的军官拉开嗓门大喊大叫。
可是除了他们的亲兵之外,没有人听他们的,溃散投降的人越来越多,局势根本就不受控制。
“放箭!”几名军官大声咆哮。
从来没有挨过饿,伙食条件最好的亲兵自然是死忠于他们的军官。即使是断粮数日,这些军官们还是保证了亲兵的伙食:从江里捞上来的鱼,森林里打来的野兽,还有山上的竹笋、蘑菇、野菜、野果,都是亲兵们的食物。听到军官的喊叫声,他们毫不犹豫的张弓搭箭,向溃败的逃兵背后射去。
强壮的胳膊拉动弓弦,一排又一排羽箭带着风声落下,一条条号衣破成布条,躯体瘦成骷髅的人影背后中箭,纷纷倒下。
可是军官们的亲兵人数实在太少,能阻止十个人一百人投降,却不能阻止成千上万人的崩溃。大群的绿营清兵都奋力抡圆了腿,向义军奔去。对他们来讲,前面的敌人能给他们食物,能让他们活下去,可是身后的把总、千总、都司,却和勾魂的黑白无常一样,会要他们的命。
“我投降了!我要吃的!”冲入义军人群中的绿营兵跪在地上喊叫。
俘虏被带到大锅跟前,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粥端了上来,尽管这粥是用麦麸、米糠、高粱加上少许糙米、荞麦制成的杂粮粥,而且是稀得可以照见人影,但是这些粥对于饥肠辘辘,饿得胃疼的绿营兵来说,却是全天下最美味的美味佳肴!
“呼呼呼”每一名绿营兵都端起了粥碗,仰起脖子就往嘴里灌。喝完了粥,他们还伸出舌头把碗里残留的残渣都舔得干干净净的。
“我饿,再给我来一碗。”眼中冒着绿光的绿营兵端起空碗,伸出碗,眼巴巴的看着前面的义军士卒,想要他们给自己再打上满满一碗粥。
可是李来亨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不是很足,又哪里有那么多粮食供给这些俘虏。
“一人就一碗!多了没有了!”负责打粥的士卒喊道。
清军那边,还有不少畏惧他们的军官,不敢来投降的绿营兵,他们凭借着木头和石头,临时筑成工事,躲在里面想要顽抗。但他们也不想一下,他们处于不利地形,所有的火炮之类的重武器又丢失殆尽,就凭借这点防御工事能挡得住义军进攻?若不是义军担心自己伤亡过大,早就全力向他们发动进攻了。
看到清军那边的架势,陈水根献策道:“各位将军,时机已经成熟,先炮击,然后让人再次喊话!这样鞑子就全灭了!”
义军几轮投石机和火炮覆盖过去,本来就破破烂烂的清军工事变得更加残破不堪。接着义军稳步上前,上万人齐声大喊:“对面的绿营兄弟们!如果你们不想饿死,就杀了你们的上官投奔过来吧!杀上官者有赏!杀把总者饭管饱!杀千总者赏银十两,杀都司者赏银二十两,杀守备者赏银五十两,杀游击以上者赏银百两!”
李来亨不仅仅让人喊话,还十分恶毒的把煮着粥的大锅往前移动,以便于熬粥的香味能够传入清兵鼻孔中。
被围的清兵用力咽了一下口水,已经有人蠢蠢欲动,手放在刀柄上,准备拔出刀来杀死那些压迫他们的把总千总:“既然你们不让我投降,想要让我饿死在这里,就别怨我了!更何况杀了你们,去了那边还有赏!”
“弟兄们,上啊!杀了这些狗官!我们投奔那边去吃个饱!”不知道是什么人带头喊了声。
“杀啊!”饥肠辘辘的绿营兵们纷纷拔出各种兵器,向他们昔日的上官砍杀过去。
军官带着亲兵拼死抵抗,杀死了不少绿营兵。但是饥饿的兵太多了,转眼之间,所有的亲兵都被砍翻在血泊中。那些顽固的清军军官也一个个被砍下了脑袋。可是这个时候,那些饿兵们却为了他们昔日上官的人头开始了自相残杀。
眼看着还能站立的绿营兵越来越少,看着时机成熟,李来亨带人冲了上去。
“不要打了!全部跪在地上!”义军大喊着。
清兵全部跪在地上,那些砍杀了上官,手里捧着人头的清兵面带喜色;而那些没有抢到人头的清兵虽然失望,但至少他们不会饿死了。
至此,十多万四川绿营清军几乎全军覆灭,只有赵良栋和王进宝带着少数人逃走。十多万清兵,有三万多人被杀,一万多人失踪,不到一万人逃走,剩下的清军全部当了俘虏。经过清点之后,李来亨发现这一仗居然俘虏了六万多人!
“那么多的俘虏如何处置?我们可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他们啊!”李来亨发起了愁来。这时候他才明白,李国英为何把绿营兵留在这里了,这些俘虏杀了的话,义军要背上杀俘的恶名;留下来,又没有那么多粮食给他们吃;放走他们,无异于放虎归山。
刘体纯和郝摇旗都提议,干脆学白起,把俘虏全部坑杀了。
第二十七章 俘虏安置
“这些俘虏我们都要了!”及时赶来的王进忠开口要俘虏,帮李来亨解决了一个头疼的问题,也避免了这些俘虏被刘体纯等人坑杀的命运。
李来亨惊得嘴巴可以塞进一个鸡蛋:“那么多俘虏,你们哪里来的粮食养得起他们?”
“实不相瞒,我们的粮食也只够自己吃的。”王进忠拱手道。
“那你们怎么养活这些俘虏?”李来亨将信将疑的问道。
“我们可以从吴三桂那边买点粮食,不用很多,买点糙米、高粱、荞麦,再加上我们从吐蕃人那里购来的青稞,足够坚持到粮食收成的。已经开春了,只要我们把红薯种下去,四个月之后收成,这些粮食就够所有人吃了。”王进忠回答道。
“红薯?这东西不是在福建岭南才能种吗?四川能种得活吗?”李来亨他们毕竟是去过湖南一带,见过这种东西。只不过他们还以为红薯只能在岭南种植,并不知道这种农作物其实可以大面积推广。
“可以种得活!只要不是在汉中以北的北方就可以。”王进忠回答道。当年还没有培植出可以耐寒的红薯,只能在南方种植,过了秦岭淮河以北,就很难种植这种作物了。
当年来自美洲的农作物里面,玉米已经是大江南北都大面积种植了,不过那时候的玉米也是没有经过改良的玉米,产量并不是很高,在北方只是一种粮食的替代品,没有番薯那样惊人的高产量。
李国英苦心经营的四川绿营被全部歼灭,整个四川又落入到明军手中。经过多年战乱的四川已经没多少人口了,大片肥沃的土地荒芜,变成了无主之地,长满了杂草,成为野兽的乐园。被俘的绿营清兵,无疑是最好的劳动力。只要把他们打散了,分散到各地开发农田,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恢复四川的农业生产。
比较困难的,是坚持过头几个月。
番薯的生长期有四个多月,头一批番薯种下去,最快也得四个月后才能收成。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时间。
不过西征军有办法,琼州军和吴三桂之间有贸易往来,从吴三桂手里获得一些糙米杂粮,再购买一些吴三桂不要的米糠麦麸,这些条件吴三桂还是肯答应的。琼州军和李定国的明军在缅甸也种植有番薯,也能调拨一批进来,大不了在经过云南的时候,多给吴三桂一些银子,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吴三桂那边,是不会不给面子的。本来吴三桂的军饷粮食都受制于清廷,他想要安安稳稳当一个西南的藩王都当不安稳,清廷对吴三桂从来就不放心,已经两次逼迫他裁军了。
吴三桂心中自然清楚,作为一名地方藩王,最重要的就是手头的兵。可是云贵贫瘠之地,就依靠当地出产,哪里养活得了那么多兵马啊!清廷拿着粮饷来迫使吴三桂裁军,吴三桂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自从开始接收转口贸易和八旗特供品的生意之后,吴三桂的银子越来越多,根本就不用再看着清廷脸色行事。有了这些钱,吴三桂把裁下来的兵就不用遣散回家了,可以留在云贵变成了军屯户,种田的同时也没有生疏了军事训练,云贵的土地贫瘠,军屯户自己种的地无法养活自己,吴三桂就给军屯户补贴粮饷。
之所以吴三桂这样做,他也是担心清廷哪一天对自己下手。吴三桂藏兵于民,一旦有需要,这些军屯户马上就能变成精兵。
再加上刘玄初等人老是给吴三桂吹风:“大帅您现在赚得钵满盆满的,已经是所有藩王中最富有的一个了,难免有一天朝廷上面一些奸佞会眼红您,可能会给您制造一点麻烦。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得有所准备。”
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威胁,吴三桂还自己悄悄的开办兵器作坊,生产盔甲、刀剑、弓箭、鸟铳和火药。
投入刘玄初门下的琼州军内应邓鸿,在王新宇的指点之下开了金手指,帮吴三桂找出了几处铁矿和硝石矿,这更是令他深得吴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