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舰队-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军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攻,都被刘体纯凭借地形的优势挡住。双方在山路上激战了整整一个下午,激战到傍晚,吴三桂的大军还是一步都无法前进。
“砰”吴军中,有人取出烟花火箭,对准空中放了一枚火箭。
埋伏在正面半山腰中等待的三千猓猓兵,从昨天半夜就开始埋伏了,已经埋伏了八个时辰左右了,这些兵早已憋足了一口气,只等着进攻的命令。看到天色开始暗下来,猓猓兵摩拳擦掌,准备进攻。
“烟花信号!进攻!”吴军大将,王新宇的新岳父吴国贵跳起来,拔出刀一声大吼。
“杀闯贼!”三千猓猓兵发出震天的怒吼声,向山头发起冲锋。
刘体纯是留下了少数观察哨,用来盯住吴三桂大营的动静,那只是盯住对面山脚下的吴三桂大营,却冷不防有人从山坡上发起了进攻!情急之下,闯军投下滚木礌石,并紧急发出烟花信号,叫人回来阻拦吴军。
第十四章 刘体纯兵败
猓猓兵冒着山头落下的滚木礌石,向山头发起攻击。由于闯军人少,未能拦住猓猓兵。吴国贵带着吴军最精锐的山地兵,转眼之间便杀入了闯军山头大营内。
接到了正面哨兵发来的信号,刘体纯连忙率领一部分兵力赶回来救援。可是吴军是从半山腰发起攻击的,进攻距离短,时间快,还没等刘体纯的人马赶回,猓猓兵已经在闯军大营内来回冲杀。
天色已经昏暗下来,猓猓兵四处点火,把闯军大营烧成了一片。混乱之中,猓猓兵凭借着自己勇猛的战斗力和爆棚的士气,在闯营之中来回冲杀,所向无敌。
后面迂回的吴应麒见到山头闯营燃起大火,他拔出刀往山上一指:“弟兄们!闯贼大营已乱!我们杀!”
“杀闯贼!”吴军士气大涨,纷纷往山头杀了上去。
闯军虽然占有地形优势,可是腹背受敌,又见到自己的大营内起火,闯军士气一下就崩溃了,纷纷转身就跑。
刘体纯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带着残兵败将撤退了下去。
汉中城下,李来亨的大军还在拼命攻打汉中,可是每次攻城,都被打退下去。正当李来亨准备再一次发起攻城战的时候,有人来报:“禀报大帅!大事不好了!刘将军兵败!阳平关失守!吴狗大军杀过来了!”
李来亨大惊:“刘将军怎么守不住的?阳平关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怎么就给丢了?吴狗十多万大军杀过来,我军又未能攻克汉中城,却遭到吴狗两面夹击,局势危亦!”
“阳平关失守,我军腹背受敌,大局已坏,以我军的兵力和武器,根本挡不住吴狗!如今唯有撤军,凭借山区地形同吴狗周旋了!”郝摇旗痛心疾首的说道。
本来闯营大军是抢了一个先机,谁知道刘体纯未能挡住吴军,而李来亨也没能够攻克汉中城,这使得闯军只能撤回川东鄂西一带山区中,否则一旦被吴军追上,到时候恐怕想走都走不掉了。
不过这闯营也是打老了仗的,特别是在山区同敌军周旋,否则在真实历史上,闯营也不会在大陆上其他各路反清力量都被清军剿灭之后,闯军还独立支撑了数年之久。历史上,从闯营撤入鄂西川东一带开始,整整同清军交战了二十年!
闯营大军撤离了汉中,但是吴三桂却不依不饶,在后面紧追不舍,不仅把闯军敢入鄂西北一带山区中,而且吴三桂还在外围控制住了各处要点,挡住了闯军出山的通道。随后吴三桂又攻取了附近的县城,拉拢当地士绅,大肆招兵买马组建新的军队,摆出了一副准备进山围剿闯军的架势。
“老夫与闯贼势不两立!闯贼不亡,老夫难解心头之恨啊!”吴三桂仰天长叹。
……
武昌城内,吴军闯军交战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武昌。
“鞑子未灭,我汉人却先自相残杀!”听到了这个消息,王新宇十分愤怒。
其实相对于吴三桂来,王新宇在心底更加倾向于同情闯营,虽然因为他们的造反,而导致大明的覆灭,可是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复杂,最关键的还是那些士大夫阶层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忽悠了崇祯,这才逼反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崇祯削弱厂卫,自断臂膀,使得局势恶化,外有建奴,内有贼寇,在内忧外患之下大明江山终于轰然坍塌。
这能责怪李自成他们造反吗?难道真像某个读书人说的:你们为何不在家里等着饿死,要起来造反呢?
虽然因为闯军和大西军的造反,最终导致了大明覆灭,可是闯军却坚持抗清到最后一刻,就从这一点来讲,李来亨他们都是民族英雄。
“不能让他们再自相残杀了!必须让他们和谈,一起对付鞑子!只有先灭了鞑子,再来处理内部吧!”王新宇说道。
王余佑却犹豫了一下:“其实让吴三桂去对付闯营,也不妨是个好办法。江南士绅,尤其是张尚书他们尤其不喜闯营,在他们眼中,闯营既是闯贼!若不是因为贼寇,大明何至于到今日啊!就算没有吴三桂和闯营,我们单独都能把鞑子赶出去了!让吴三桂和闯营自相残杀,也趁机削弱他们的实力!”
“本王并不想削弱他们的实力!大家都是汉人!这世界之大,需要多少人力来征服!我汉家子弟应当开疆拓土!”王新宇说着,走到世界地图跟前,指着地图说道,“本王的目标不仅在于驱逐鞑虏振兴中华,而是在于把整个世界都变成我汉家子弟的!那么大的世界,需要多少人手去征服?军师,您看这里,这大洋洲,那么大的一块土地,虽然已经封给郑袭了,却苦于没有人手去占领!还有对面的美洲,我们的人也不够啊!”
“大帅的意思是,要保留他们,让他们去开疆拓土?”王余佑问道。
“不错!”王新宇点了下头,“不要说他们都是汉人了,就算是鞑子,本王也没想把他们都杀光,只要他们承认自己是华夏,不妨让他们也去开疆拓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打下整个世界!本藩要让普天之下兼我华夏!”
虽说不杀光鞑子,但是爱新觉罗氏却不在王新宇的赦免范围之内,从老奴开始,这爱新觉罗氏就是一条阴险的毒蛇,对华夏犯下了累累罪行。尤其是那个被后来的满遗标榜为千古一帝的康麻子,说实话此人并无多大才能,所谓的功绩都是满遗吹出来的,真正厉害的是雍正,雍正留下的老底到了乾隆都没有败光,一直到了道光才开始衰败。
王余佑沉思了片刻,突然抬起头来,目光炯炯有神:“好!大帅今后必然远超秦皇汉武,即便是唐太宗,也比不上大帅今后的功绩!大帅能有如此大志,某一定全力辅助!这闯营和吴军之事,我们先派遣使者调停吧!若是不能调停,就看满清伪帝会不会一刀子杀了吴应熊了!只要吴应熊一死,一切都好办了!”
“若是吴应熊不死呢?”王新宇问道。
王余佑回道:“若是吴应熊不死,我们再想别的办法!不过想要吴应熊死的人多了!”
第十五章 铁路线
“那么我们派谁去汉中调停呢?”王新宇问。
要说服吴军和闯军两家停止自相残杀,一致对外,需要一名能说会道的人才去,而且这个人还不能是江南士绅体系的,因为江南士绅向来对闯营十分反感,去了之后只会倾向于吴三桂。若是派遣清廷投降过来的文官,也是倾向于吴三桂。但要是郑家军自己内部的人,又缺少这种能说会道的读书人。
“派熙之(姚启圣)去吧!此人能说会道,是一个能调解两军停战的人才!”王余佑提出了一个人选。
姚启圣倒是十分合适的人选,他不属于江南士绅体系的,也不属于其他的清廷降官,而且此人深明大义,懂得利害关系,让他去是最合适不过的。但是姚启圣现在是琼州军的第二军师,要处理江南目前的乱局,还有准备安庆之战,都需要姚启圣坐镇指挥。
“姚先生要打安庆,若是派他去了,谁去指挥安庆之战?”王新宇问道。
王余佑道:“还是让某亲自指挥安庆之战!武昌这里有大帅坐镇,鞑子也不敢过来!黄机和黄锡衮那边,也要抓紧了,能让鞑子伪帝杀了吴应熊方乃上策。”
王新宇点了下头道:“也好!那就派遣信使把熙之召回,安排他去汉中。至于安庆之战,还有劳先生了!”
也就在王新宇准备派人去召回姚启圣的时候,东番那边信使来报:“蒸汽机实验获得了成功!阿里山铁路已经通行火车了!”
这蒸汽机,一直被王新宇当成头等要事,因为有了蒸汽机,就意味着即将进入工业时代!有了蒸汽机,就有了火车,就有了铁甲舰,有了后装线膛炮,有了金属弹壳步枪,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机枪都能造出来!
不过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还不是造铁甲舰,后装线膛炮和金属弹壳步枪,随着武器的发展,对后勤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现阶段的明军都是依靠有水的地方作战,凭借着船运的强大运输能力来解决后勤问题。一旦大军进入北方,没有河流依托,后勤运输将会成为明军最头痛的一个问题。
有了铁路和火车,后勤运输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蒸汽机的问题关系到国运,本藩必须立即动身赶往东番!目前铁道兵都在东番,该把他们都调出来了!有了蒸汽机,我们不仅可以造出火车头,还能造蒸汽吊车,蒸汽铺轨车,那样修建铁路的进度就快了很多!还有,东番枪炮厂要开更多的分厂,佛山,上海,还有我们对面的汉阳,都要建造兵工厂。”王新宇说道。
“汉阳还在鞑子手中,要拿下不成问题。这蒸汽机一事,属下确实不懂,属下只知道带兵打仗,大帅又要辛苦了!”王余佑笑着道。
王新宇乘坐车船,沿着湘江逆流而上,抵达郴州,过了郴州之后,上游河流便不再适合船只通行,不过因为明军辅兵和民壮的努力,从郴州到宜章白沙河的铁路已经完工,可以乘坐轨道马车抵达白沙河,再乘船进入武江。
马拉着庞大的轨道马车,行走在郴州通往宜章的山区铁路线上。这一段只有一百多华里短短的铁路线,建造可不容易,这条铁路穿过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沿途山高路陡,而按照王新宇的要求,这是一条将来的铁路干线,这条线路的最小转弯半径不能小于一百丈,坡度不能高于千分之四,所以给施工的队伍出了一道难题。
所幸的是,从郴州到宜章虽然是分水岭,但有湘江上游的小溪和白沙河上游的小溪可以依托,铁路线沿着小溪修建,减少了不少隧道。
但从白沙河要继续往韶州方向修筑铁路的话,王新宇在短期之内还没有这个打算。要继续往下游走,铁路线虽然可以沿着白沙河和武江,可是要考虑到最小转弯半径和坡度等方面的因素,必须修建大量的桥梁和隧道,这些不是这个年代的技术可以达到的,修建成本过于高昂,难度太大。这一段线路,将会成为武广铁路的掐脖子地段,也许需要几十年后,技术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完成武广铁路全线通车。
轨道马车行驶在山区铁路上,沿途中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不过这是一条单线铁路,在一个方向有车通过的时候,对面来的车必须在小站等候。
王新宇的专车自然是优先级别通过的,在没有远程通讯的年代,要安排调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依靠工人沿线用信号灯指挥。不过方以智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单向密集通过的办法,减少了调度的难度。
轨道马车抵达隶属于宜章县的白石渡之后,前面就没有铁路线了,只能再转乘坐快船顺流而下。
经过半个多月的辗转,王新宇从武昌抵达了东番。这个速度在当年已经非常快了,完全得利于先进的车船,快船和双体快船的功劳。
双体快帆船在东番码头上停靠下来,映入眼帘中的,就是一列停靠在码头边上的小火车!虽然是窄轨铁路小火车,可是这已经具备有划时代的意义了!有了这列小火车,距离今后的大火车还远吗?
早已得到消息的薛凤祚、梅文鼎、戴仓等一批科学家早就在码头上恭候多时了。见到这些科学家,王新宇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如果不是这些科学家,特别是薛凤祚和梅文鼎师徒,这蒸汽机还不知道要哪个年代才能完工!虽然薛凤祚和梅文鼎曾经帮助满清打造了大批新式武器,可是就从他改进了蒸汽机,使得蒸汽机能成功投入实用这一点,他就是一个不输给宋应星的伟大科学家。
“各位辛苦了!”王新宇动情的说了一句。
作为铁道兵军官的曾世荣和俞振兴等人,也带着为阿里山铁路付出了血汗的铁道兵们,站在码头上迎接。
王新宇热情的走上前去,从站在码头上的铁道兵面前走过去,目光从每一个人的身上扫视而过,使得每个人都觉得,王爷在看自己!
“感谢各位为了铁路建设付出的血汗!今后,你们的足迹将会踏遍大江南北!铁路线将会随着你们的辛勤劳动,从此遍布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王新宇拉开嗓门道。
第十六章 工业化
王新宇走到停在小铁路上的蒸汽机车跟前,心满意得的看着这台机车,只见这台机车有一对前导轮,前导轮的后面是气缸,气缸活塞同活塞杆连接,活塞杆通过十字头同摇杆连接在一起,动能通过摇杆传送给主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用连杆连接在一起。摇杆上面连接着阀动装置杆,用来控制阀门的自动开闭。
蒸汽机车有一对主动轮和一对从动轮,后面的煤水车上还有两对从轮,用来支撑煤水车的重量,在倒车的时候,从轮起到了导轮的作用。
薛凤祚满怀笑容的介绍说:“这是我们改进的蒸汽机车,原来的蒸汽机车只有两匹半马力,而且没有安装倒车阀门和保险阀门,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台机车,已经有三十多马力了,而且可以连续奔跑上三个时辰!”
“我们上车!”王新宇道。
只不过王新宇不知道,为了这台改良型蒸汽机车,曾经发生了多少事故,曾经有多名工人在蒸汽机锅炉爆炸事故中丧生,最危险的一次,薛凤祚本人都差点被炸死。经过无数人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有了这台简陋的蒸汽机车。
王新宇,薛凤祚,梅文鼎、刘丰、戴仓、徐正明和戴梓等人上了机车驾驶室。小小的驾驶室内拥挤了七个人,一下就显得拥挤不堪。
“今天是大帅来了,还是学生来开车吧。”薛凤祚再次担任起司机的角色。
王新宇“嗯”了一声,问:“可以开车了吗?”
“等信号!”薛凤祚回答道。
过了片刻,前面有工人打出了信号灯,看到信号灯,穿着红白军服的曾世荣摇动绿色的小旗,发出了“可以开车”的信号。
当年没有通讯电话电报,更没有无线电,只能是每隔几百米一名铁路工人打信号灯。甚至还有铁道兵骑着马,来回奔跑,负责铁路沿线的通讯。
看到了信号,薛凤祚异动机车。重量只有七千多斤重的小蒸汽机车发出一声汽笛的长鸣声,拉着三节木头原色的车厢,缓缓启动。
这台蒸汽机车的功率已经提高到三十多匹马力,可以牵引总重量为二十多万斤的列车,在轨道上以每小时三十多公里的时速行驶。这个速度,在当年已经是非常快了。
火车在铁轨上疾驰,沿途过去,王新宇看到东番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化了,一座座钢铁厂冒出黑烟,各种水力机械在水流的作用下运转,带动各种机器设备。工厂外面的小站,停着一列列满载着货物的货车,这里生产出的产品将会装车送往码头,再用船运往各地。
东番的定位,是一座重工业基地,这里主要负责炼钢铁,生产机器,造武器。一旦蒸汽机开始大批量生产之后,这里将会建立一座大型蒸汽机工厂,为蒸汽机车,铁甲舰,轮船和工业蒸汽机生产各种蒸汽机。
“这里的铁路和大陆的轨距不同,我们还有必要在佛山,株洲和苏州也建造机车厂。这里就给机车厂生产零配件就可以了。”王新宇指着正在施工的蒸汽机工厂说道。
株洲目前还是一座小县城,叫建宁县城,位于湘江东岸。由于这里是衡阳盆地通往江汉平原和赣北平原的连接处,所以规划中的浙赣铁路和武广铁路将会在此交汇。这是株洲的地形决定的,为何浙赣铁路不在长沙连接武广铁路,原因就是避开山地。
火车驶出了台南平原,进入丘陵地带。沿途中,铁路线两边有骑着马来回奔跑,负责通讯的铁道兵,也有手持信号马灯,腰间插着红绿信号旗的铁路工人。
蒸汽机车吐着白烟,往台湾中部的山区疾驰而去,车轮和铁轨碰撞,发出有节奏的铿锵铿锵声,车开得十分平稳。由于已经有了蒸汽机车,原本铺设在铁路线中间,提供给骡马行走的木板都已经拆除,只剩下枕木和道砟。
五月份的台湾,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在机车驾驶室内,那温度就更高了,驾驶室内的人们汗流浃背,却没有人叫苦,每个人为自己的成果感觉喜悦。
火车经过了一座小站,小站的侧线停着一列准备往海边工业区方向行驶的货车,吐着白烟的蒸汽机车停在侧线上,机车后面挂着三节车厢,车厢上面标注着危险的标志。那是一列运输火药和炸药的列车,上游的硫'酸厂已经投产,建造好硫'酸厂的同时,原本在海边工业区的火药工厂也搬去了上游。
“硫suan厂已经开始投产了,有了硫suan就能生产硝suan,有了这两样东西,已经可以开始大批量生产新式火药和猛炸药了。”薛凤祚介绍说。
“这样我们新式火药的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了,可以逐步把枪炮都改成使用无烟发射药,不仅威力加大了,而且不会因为白烟影响枪手视野。”王新宇道。
戴仓回答道:“还没办法全部改,改发射药的话,枪炮的壁管强度就要增加,否则新式发射药容易导致炸膛,只能是一步步慢慢改进。而且目前,硫suan和硝suan产量还只能满足开花弹装药的需求,暂时还没办法用来大量生产发射药。”
“发射药不急,可以慢慢改进!以我们目前的武器,已经可以碾压鞑子了!只要把开花弹装药,手雷装药和火箭装药都更换了,威力已经相当大了。”王新宇道。
目前琼州军的开花炮弹,手雷和火箭内,装填的还是黑'火'药,威力确实不够大,只要都换上新式装药,威力将会大增。而且因为两种酸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雷gong的制造已经不再是难题,有了lei汞,就能造出雷guan,lei管的成本也同时降低。
火车抵达火药工厂停靠下来,王新宇走下火车,他第一眼就看到宋应星的两位儿子宋士意和宋士惠,他们两人早就站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大帅!”宋家兄弟走上来拱手行礼。
王新宇抱拳还礼:“两位辛苦了!将来收复中原,两位可是我大明的大功臣啊!”
第十七章 图海回京
京城,最受布木布泰重用的图海大学士,以及即将新封为豫亲王的彰泰,带着大群戈什哈和白甲兵,浩浩荡荡进入京城。
彰泰从一名贝勒直接被提拔为亲王,当然也有人倒霉了,岳乐被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一道圣旨,从安亲王直接降为贝子!康亲王杰书也因为和鳌拜走得比较近而倒了霉,被康熙一道圣旨从康亲王降为贝勒。
如今的图海,可以说是风光得意,他从大学生加封为太子太傅,进一等阿达哈哈番,授一等忠达公,袭爵,成为了所有大臣里面名列第三的重臣。因为索尼已死,图海如今仅次于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但是因为遏必隆同鳌拜关系好的缘故,事实上图海已经是仅次于苏克萨哈,排名第二的重臣了。
至于苏克萨哈,康熙其实也只是因为碍着他死去老爹顺治的面子,要不然康熙早就想把苏克萨哈也一并撤了,把对他忠心耿耿的图海给提上去。
图海这次回京除了领封谢恩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准备当面上奏,让康熙一刀砍了吴应熊。因为在杨起隆之乱当中,图海的几名忠心耿耿的包衣奴才也在京城之乱中被杀,家里被人点着了火,幸亏一批忠心耿耿的家奴及时救火,才没有被烧干净。另外,图海的儿媳妇怀有身孕,结果受到惊吓导致小产,流掉了一个儿子。
“吴应熊!老夫一定要杀了你!为老夫未出世的孙子报仇!”图海每次想起吴应熊还活在天牢中,就咬牙切齿。
两个月前,董额贝勒带着一队八旗兵来到襄阳,他告诉图海一件事:岳乐和杰书暗中找了苏克萨哈,希望能够保住吴应熊父子性命。
听到这个消息,图海勃然大怒。不过图海这个人毕竟是经验丰富的政客了,他还是觉得若是留住吴应熊当人质,能让吴三桂有所忌惮,不会放开手来攻打大清。
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