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不是汉献帝-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随着大汉朝廷对羌人的政策改变,彻里吉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在受到威胁。汉人不再将羌人视作外人,而是喊起了汉羌一家的口号,并且拿出了实际的行动。既然是一家人,那就应该遵守一样的规矩,享受一样的待遇。
汉家天子一身令下,那些希望过稳定生活的羌人便分到了土地,然后又有汉人前来教授羌人农耕的本领。以往羌人害怕遇到奸商,因为一旦受骗,官府会偏袒汉人,可现在不同了,官府不再因种族出身而有所偏袒,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尤其是在将汉人从羌人那里通过欺骗所获得的财物归还并且当众责罚了奸商以后,羌人开始学会依靠官府为自己讨回公道而不是单纯的凭借自身的武力。
汉家天子所喊出的汉羌一家不是单单在嘴上喊喊,而是更多的落在了实处,大批羌人孩童被收入学堂与汉家孩童一道接受夫子的教导,大批羌人的壮丁被编入郡兵担任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有时候,矛盾产生的根源就是彼此间的相互排斥,只要能放下彼此对对方的成见,那时就能发现对方身上很多的优点,从而理解、信任对方。一部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的汉律,模糊了汉羌之间的界限,不管你是汉人还是羌人,犯了法都要受到惩罚,而官府不论汉羌,秉公论断的态度,也让羌人对汉朝的官府逐渐认同接受。
对羌人百姓来说,大汉的政策对他们是好的,有利的。其实对普通百姓来说,种族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如何过上富足不受人欺凌的好日子,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当有人可以给了他们所希望得到的生活时,其实他们并不在乎头上的统治者是谁。
真正在意羌人是否会被汉人同化的,是那些在羌人中手握大权的人,比如彻里吉就是其中之一。
彻里吉是羌王,虽然与大汉相比,他这个西羌王只能算是一个草头天子。但老话说得好,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在西羌,彻里吉是王,一言九鼎。可要是被大汉同化,彻里吉过去威风的日子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当汉家天子在消灭韩遂收服马腾后提出了汉羌一家这个口号时,彻里吉听了也只是一笑了之,认为汉家天子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的将羌人当做一族人来对待,可在之后,大汉官府对待羌人的态度,大汉民间对待羌人的态度,让彻里吉越来越感到心里没底。
就在彻里吉出兵主动攻打凉州的张掖郡前,对彻里吉来说不算好消息的消息是一个接一个,原本生活在凉州的羌人正在一个部落接着一个部落的接受汉人官府的安排,授田入籍,一个又一个紧挨着凉州的羌人部落也在不断的接受汉人官府所提出的汉羌一家的理念,与汉人的关系正在不断的融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支汉人的商队在遭遇一伙马贼攻击时,赶来营救的是一个羌人的部落。而在击退了马贼以后,汉人商队拿出财物感谢了前来帮忙的羌人勇士,而羌人勇士则一直保护着汉人商队到达目的地。
越来越多的羌人与汉人的关系变得和睦融洽,虽然偶尔还是会有小争执出现,但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了。越来越多的汉人在接受羌人,越来越多的羌人也开始认同汉人。
彻里吉害怕了!权利就像是一味可以令人上瘾的毒药,明知有毒,但却欲罢不能。彻里吉害怕自己失去权利的那一天,而想要保住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权利,他只有想办法将汉人从凉州赶走,为此他不惜放手一搏。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若是任凭汉家天子继续收买人心,自己的部众迟早会选择离自己而去,而趁着这时自己还有一些威望,倒不如拼个鱼死网破,要是顺利,最坏也能将自己的统治维持下去,而要是出现最差的结果,至少自己也不会后悔。
汉军的强大,彻里吉之前已经领教过一次,而西域诸国的下场,也提醒着彻里吉绝对不能小觑了大汉这个对手。为了对付汉军,彻里吉不惜收集全国的铁器打造铁车,组成铁车阵作为自己的杀手锏。而从目前来看,铁车阵的效果还算不错。
“大王,雅丹丞相来了。”有人在帐外向彻里吉禀报道。
雅丹是西羌国的丞相,更是被彻里吉所倚重的智者,在彻里吉眼中十分厉害的铁车阵,就是出自雅丹之手。听到雅丹来了,彻里吉连忙起身相迎。
“雅丹见过大王。”
“我的丞相,不必多礼,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里?”彻里吉一把扶起雅丹问道。
“大王,我带来了一个不算好的消息,大汉的天子率领着他的大军来了。”
彻里吉闻言点头说道:“来得好,来得好,只要能杀了他,我们羌人就又可以过上几十年的太平日子。”
“大王,你不畏惧任何敌人的态度让雅丹折服,但大汉天子不容小觑,我们还是需要谨慎对待。”
“这是自然。来人,去把越吉找来,就说本王要与他商议军情。”彻里吉点点头,吩咐帐外一声道。
很快,得到召唤的越吉就匆匆赶来,一见彻里吉就大声问道:“大王,是不是有仗打了?这段时间可真是憋死我了。”
越吉在西羌国的地位与雅丹相似,雅丹是丞相,而越吉则是元帅,二人是彻里吉的左右手。而相比起足智多谋的雅丹,彻里吉更喜欢性情憨直的越吉。
彻里吉丝毫不见怪越吉的无礼,笑着说道:“我的元帅,不要着急,汉家的天子就要带着他的大军来了,这仗有的你打。”
“汉家那个天子也来了?太好了,只要能够杀了他,大王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越吉想了想,有些兴奋的叫道。
坐在一旁的雅丹此时心里却是暗暗摇头,他忽然发现不管是彻里吉还是越吉,似乎都把事情想简单了一些,什么叫只要杀了汉家天子?说得好像汉家天子很好杀似的。要是真那么好杀,自己这些人至于坐在这里商议吗?直接等人来了冲上去杀就是了。
越吉是智者,但这就好像是矮子里面找大个一样,在一群莽夫里只有雅丹这一个肯动脑筋的,可不就显得他比旁人聪明了许多嘛。但雅丹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清楚要是拿自己和汉人中的那些智者相比,自己屁都不是。那个已经身故的韩遂,人称黄河九曲,就比自己强了不知多少倍,但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却被汉家那个天子的手下给玩弄于鼓掌之间。
“大王,元帅,莫要轻敌啊。”雅丹好心的劝了彻里吉和越吉一句。只是还没等彻里吉说话,越吉就抢先说道:“我说雅丹,你的胆子也太小了,有什么好怕的,咱们有无敌的铁车阵,汉军来了只有东奔西逃的份。”
“铁车阵不是万能的,越吉,你怎么敢保证汉人里就想不出破解铁车阵的办法来。”雅丹不高兴的瞪着越吉问道。
“那你倒是说说谁能破得了铁车阵?”越吉不服气的反问道。
“我怎么知道谁能破得了。我只是想要提醒你们,不要轻敌,汉军没有那么容易对付。那汉家天子身边能人无数,此次我们以举国之力来战,一旦失利,所付出的有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全部。”
“越吉,不要说了,丞相说的很对。”彻里吉阻止越吉继续跟雅丹抬杠,正色问雅丹道:“丞相,那你说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大王,我也暂时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汉军的虚实,我们还需要亲眼见过才算作数,但在弄清楚汉军的虚实之前,我建议铁车阵暂时不要轻动。”
“什么?我还指望用铁车阵杀汉军一个片甲不留呢。”越吉闻言大失所望的叫道。
不管是彻里吉还是雅丹,都当没听见越吉的抱怨,就见彻里吉问雅丹道:“丞相的意见我同意,那我们就先派人试试汉军如今的强弱,然后再决定是否动用铁车阵。”
“大王英明。”雅丹闻言奉承道。
……
大军一入凉州,凉州各地的官员便纷纷赶来拜见刘协,而除了那些官员外,还有不少已经入了汉籍的羌人代表也一同前来拜见。
刘协拒绝了手下提出的将羌人排除在外的建议,虽然此时接见羌人会有被刺杀的危险,但刘协却不愿在这时因为自己的一点举动而让那些愿意接受归化的羌人寒心。既然汉羌一家的口号是自己喊出来的,那这时候自己自然也该将这件事贯彻到底。
没有丝毫防备,刘协大大方方的接见了那些来自各地的羌人代表,在让负责保护刘协安全的人把心提到嗓子眼的同时,刘协也收获了羌人对自己的忠心。随着刘协亲自接见了羌人代表的事情迅速在凉州各地传开,原本因为彻里吉来犯而出现浮动的羌人安稳下来。大汉天子没有将他们羌人当做外人,行动永远要比承诺有效。刘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又一次收买了羌人的人心,以至于原本还处在观望中的羌人也开始导向刘协。
之前就说了,羌人是以部落为单位的游牧民族,每个部落都拥有各自的选择权,以前或许那些小一些的部落还担心遭到实力强大的部落威胁,但现在有大汉朝廷作为他们的靠山,那些以前在他们眼中实力强大的部落现在再看也就不算什么了。失去了附属部落的支持,那些原本实力强大的部落不得不向大汉低头,开始接受汉人的安排。
这是刘协当初没想到的,他愿意接见羌人代表,只是因为不愿看到自己以前的努力前功尽弃,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导致原本已经日趋和睦的汉羌关系重新破裂。
不过刘协是高兴了,彻里吉就失望了。彻里吉并不甘心只做西羌的王,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整个羌人的王,但现实却总是与他的愿望背道而驰。在决定进攻大汉之前,彻里吉就接受了雅丹的建议,派人不断地在汉羌之间挑拨关系,期望可以挑起汉羌两族间的对立,但现在刘协来了这么一手,原本已经被挑动起来的羌人偃旗息鼓了,雅丹丞相这段时间的努力也白费了。而且因为四处挑事,那些挑事的人也被周围的人给揪了出来,一番交代以后,彻里吉的名声臭了,越来越多的羌人开始反感挑起战争,破坏他们安定生活的彻里吉。
这是彻里吉始料未及的,他本想通过挑动汉羌矛盾为自己拉拢羌人的支持,此时羌人在凉州分布很广,不需要全部,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羌人闹事,凉州也会出现糜烂,让大汉朝廷焦头烂额。可现在,凉州内部的汉羌两族反倒因为彻里吉的挑事变得比起之前更加的和睦团结。
“我的丞相,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彻里吉很是不解的询问雅丹。只是雅丹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知道,生活在凉州的羌人绝非越吉那个武夫所说的那样是忘记了羌人的祖宗。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些羌人愿意站在汉人那边反对自己?”雅丹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丞相,大王再问你话呢。”越吉在一旁提醒雅丹道。
“抱歉,大王,我一时走神了。”被提醒的雅丹连忙向彻里吉道歉道。
“没有关系,我的丞相,可以告诉我你刚才在想什么吗?”彻里吉微微摇头,问雅丹道。
“大王,我刚才其实也是在想大王刚才问我的问题。那些迁居到凉州的羌人,为什么会那样态度坚定的站在汉人那边,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汉人天子接见了那些羌人的代表吗?”
“大王,丞相,要依我说,那些人都是咱们羌人里的叛徒,都应该死。”越吉恶狠狠的说道。
雅丹听到越吉的话后不由怒道:“杀杀杀,你就知道杀。你知道在凉州有多少羌人吗?你知道那些生活在凉州的羌人有多少亲眷吗?照你的说法,除了我们西羌,其他的羌人都会变成我们的敌人,你是希望我们和所有的羌人为敌吗?”
“你少吓唬我,我不是吓大的。”越吉嘴上不肯认输的叫道。
“够了,都少说两句。”彻里吉及时呵止了雅丹与越吉的争执,等越吉老实闭嘴了,彻里吉才对雅丹说道:“我的丞相,既然如今凉州的羌人已经无法利用,你看河西鲜卑那边,我们是不是应该派人去联系联系?”
“大王英明,河西鲜卑那边,的确需要派人前去联系联系,就算不能说动蒲头出兵相助,也不能让他们被大汉朝给拉拢过去。”
“嗯……那丞相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彻里吉又问道。
“呃,这个……想要说动那个蒲头,最好是派个能言善辩之人,要说我去是最合适的,只是大王这边又离不开人……”雅丹犹豫的说道。
“丞相,大王这边不是有我吗?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就是了。”越吉大大咧咧的叫道。
“我担心的就是你,大王自己没事,怕就怕你撺掇大王轻敌冒进。”雅丹瞪了越吉一眼道。
“雅丹,你少瞧不起人,我就不信汉人长得三头六臂。”
“好啦,越吉你给我闭嘴。”彻里吉瞪了越吉一眼,随后对雅丹说道:“丞相放心,本王不是一个耳根软的人,在你回来之前,本王向你保证,绝不动用铁车阵就是。”
听到这话,雅丹心里稍安。说实话,他并不想要去河西鲜卑联络蒲头,只是眼下凉州羌人那步棋明显已经走不通了,他不得不拉拢河西鲜卑作为西羌的外援。就算帮不上什么大忙,能牵制汉军一部分兵力那也是好的。
雅丹出发了,离开彻里吉之前千叮咛万嘱咐,提醒彻里吉在没有弄清汉军的虚实之前千万不要过早的拿出最后的底牌铁车阵,而彻里吉也是连番保证让雅丹放心。只不过到底用不用铁车阵,却也不是彻里吉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早就盯上铁车阵的刘协怎么会让彻里吉一直将铁车阵藏着暗处不用,你不肯用,那就想办法逼得你不得不用。(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战在即
(全本小说网,。)
彻里吉不好对付,一是铁车阵,二就是他麾下的十几万羌兵。这些可以说是长在马背上的家伙,早就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骑术,冲阵游击得心应手,奇袭骚扰随手拈来。不过羌人有羌人的优势,大汉也有大汉的优势。
首先就是将领的素质,相比起还处于逞勇斗狠阶段的羌人,汉人已经将战争玩成了艺术。其次就是兵员的素质,羌人虽悍不畏死,可此次随刘协来到凉州的汉军同样也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鸟新丁。不说刘协身边天子亲军刚刚结束与河北袁绍军的战斗,单是游奕军和踏白军,这两支军队也是在西域久经历练,生生杀出来的,所以在人数相当的时候,羌人与汉人的胜负是在五五,可要是再加上精良的装备以及娴熟的战阵,汉军就可以做到以少打多。
打仗不是打群架,一声吆喝,大家伙呼啦啦的并肩子上,不是砍死对手就是被对手砍死。真正的战争,考验的其实就是领军将领的指挥能力。张辽、张任、赵云、庞德……都是指挥大军作战的好手,而反观彻里吉那边,似乎能够拿出手的并没有几个。
刘协并不着急去寻彻里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彻里吉的老巢就在河西,只要他敢逃离老巢,那就会变成无根的飘萍,他的手下会离他而去,他的势力会被人吞并,而他自己也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大军来到西平郡的西都以后,刘协便下令大军不再前行,而是命人送信给彻里吉让其率军前来一战。刘协打出了自己的旗号,而彻里吉也明白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或许是对自己的铁车阵有信心的缘故,彻里吉应战了,率领大军赶来西都,只为一战成功,解决汉家天子这个大威胁。
而在彻里吉尚未率军赶到之前,张辽、张任分别率军赶到了西都,不光他二人来了,就连凉州牧贾诩,此时也从姑臧赶了过来。黑山军损兵折将,贾诩身为凉州牧这段时间也很忙,除了调动各郡郡兵防备西羌人的骚扰外,就是调集粮草已备大军所用。
贾诩是个聪明人,哪怕刘协没跟他说,他也从刘协最近的举动中猜测出刘协是准备趁着无人打扰的机会先彻底解决西羌这个隐患。西北各族杂居,作为凉州牧,贾诩很清楚刘协所提出的汉羌一家会给西北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从本心出发,作为凉州人,贾诩是赞同刘协对待异族的态度的,而他在凉州这段时间也在确实贯彻着刘协的民族政策。不得不说,成效是显著的,昔日猖獗的马贼在减少,愿意去官府入籍接受安排的外族人在增多,而贾诩这次赶来,一是刘协召他前来,二就是他有事需要刘协亲自定夺。
“文和,多日不见,怎么好像又瘦了?”刘协笑着打趣贾诩道。
“主公,老臣多日未见主公,思念成疾……”
“停,停,赶紧打住,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你既然来了,那暂时就别走了,帮着我一起想想怎么对付彻里吉。”刘协赶忙打断贾诩的话道。
“老臣遵命。”贾诩笑眯眯的坐到了一旁。
刘协见人到齐了,轻咳一声后对众人说道:“诸位,今日我来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彻里吉这个不服咱们汉人管束的隐患。诸位若是有什么好的建议,尽管畅所欲言,不必有什么顾忌。”
刘协话音刚落,担任先锋的马超就跳了起来,“主公,彻里吉不过一蛮子,有什么好商议的,等他来了末将愿打头阵,管教他有来无回。”
“好,孟起有此雄心值得嘉奖,你若是来日真能取彻里吉人头,那我就给你独领一军的机会。”
“呃……那倒不必,末将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马超一反常态的拒绝道。
刘协闻言一愣,纳闷的问道:“唔?孟起怎么回趟家之后变得谦虚起来啦?”
一旁贾诩倒是笑着说道:“恐怕是孟起这次回武威,其父耳提面命了一番吧。”
“这样啊……呵呵……孟起,条件不变,只要你能将彻里吉的人头拿来,我就命你父入京为官,马家军由你执掌。”
“真的?一言为定。哦,暂时别跟我爹说。”马超先是一喜,随即要求道。
“放心,我保证不跟你爹说,而且我军中可不止一个大将,想要彻里吉脑袋的人,想必也有不少。”
“哼,不管是谁,都别想跟我抢。”马超自信的轻哼一声道。
刘协见状也不跟马超继续闲扯,让他坐到一旁看向其他人道:“诸位,你等还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
“主公,彻里吉不识天时,妄图以一己之力对抗朝廷,实在是不自量力。但彻里吉既然敢起兵,那必有所持,我等也不可轻敌大意,黑山军前车之鉴,不得不慎。”张辽开口对刘协说道。
“文远所言甚是,不过我所担心的其实并不是铁车阵,而是担心彻里吉还有后手没有亮出来。”
“主公,彻里吉为了打造铁车阵可以说是动用了举国之力,要说他还藏着什么后手,西羌这边末将倒是不怎么担心,不过我们还需防范彻里吉说动他人,一同与朝廷作对。”张任接口说道。
“嗯,我担心的也是这个。羌人不足惧,这几年凉州对朝廷的政策执行的不错,大多数羌人相信都不会扔下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跟着彻里吉与朝廷作对,而那少部分的羌人,一部分可能还会观望,而另一部分即便跳出来挑事,相信以各郡郡兵的能力,也足以应付。”刘协点头说道。
法衍此时出声提醒刘协道:“主公,还是不要太过大意为好。这凉州附近,除了羌人之外,还有氐人和鲜卑人。氐人倒是不足为患,用主公的话说,氐人与我汉人一样擅农耕,只要一视同仁,他们轻易不会铤而走险。唯有鲜卑人,那些人总是想要恢复当年檀石槐的荣光,尤其是一个名叫轲比能的鲜卑人,更是多次公开表示出对汉人的敌意,麾下收拢了不少的人马,就算是拥有檀石槐血脉的骞曼,在名望上也不及轲比能。”
“季谋所言不假,老臣此番前来,一事多日不见,想念主公,二就是为氐人一事而来。主公,氐人头领杨千万在前些时日派人前来,提出希望凉州可以接纳他们。只是此事关系重大,老臣不敢擅断,故此特来请主公定夺。”
“氐人想要归顺?这是好事啊,文和,他们都提了什么条件?”刘协闻言感兴趣的问道。
“这个……杨千万所提的要求倒是不多,只有两个,一是请大汉对待氐人如同汉人一般即可,二是希望不要拆散他的部众,可以划归一块土地供他们繁衍生息。”贾诩想了想后对刘协说道。
刘协听后不由嘿嘿一阵冷笑,“文和,得亏你没答应,要不然这回我就得驳你面子了。”
“主公,难道这杨千万心怀鬼胎?”一旁的马超闻言好奇的问道。
“孟起,你可知匈奴?”
“知道,如今在并州为祸。”
“那你一定知道当年匈奴请求内附的事情吧?”
“那当然知道,当年汉武命卫青、霍去病横扫漠北,打的匈奴人一部分北逃,还有一部分向大汉称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