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秦公嬴斐祭拜始皇陵的过程中,黑冰台连连动作,依旧没有肃清关东六国的探子,这震撼人心的一幕,被探子纷纷传回了各国。

    ……

    邺城。

    韩国君臣正聚集在大明宫中,议论着秦公嬴斐公然祭拜始皇陵这件事。

    ……

    “诸位爱卿,秦公嬴斐公然祭拜始皇陵,对于此事尔等有何看法?”

    韩公袁绍高坐上首,双眸之中掠过一抹莫名,作为一个合格的上位者,他对于秦公嬴斐这样做的目的一清二楚。

    这不仅是在收拢人心,也是为了向天下彰显他的出处。始皇之后虽然显赫,但是对于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绍并没有压力。

    大秦帝国虽然强大无双,但终究已经成了过去时,对于秦公嬴斐的帮助不大,远远没有四世三公来的实惠。

    真正让袁绍在意的则是祭拜始皇陵的过程中,传国玉玺出现了。对于一个有志于天下的雄者,传国玉玺的作用不言而喻。

    ……

    闻言,田丰与沮授对视了一眼,然后朝着韩公袁绍,道。

    “君上,秦公嬴斐这样做不外乎三点,其一便是认祖归宗,给秦国寻找到了出处,让秦国文武对于秦国的信心加强。”

    “第二便是向天下百姓展示传国玉玺,宣告自己是这方天下的天命之子。”

    “第三便是造势,从而借助人心所向,庞大的舆论来让秦军军心坚定,借机登上秦王位。”

    田丰的话,犹如暮鼓晨钟,让韩公袁绍心中大震,他刚才只注意到了传国玉玺,没有在乎其他的意义。

    ……

    心中念头闪烁,韩公袁绍脸色一变,朝着田丰,道。

    “若如此,孤该如何是好?”

    韩公袁绍半天也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传国玉玺的出现,必将会令天下人为之动容,从而令秦公嬴斐的威望更上一层楼。

    无奈之下,韩公袁绍才将目光落在田丰的身上,他想要听一听田丰与沮授的想法,从而做出应对之策。

    闻言,田丰神色变了变,朝着韩公袁绍躬身,道。

    “君上,此事并无妥当的解决办法,毕竟传国玉玺在秦公嬴斐手中,而秦公嬴斐作为始皇后人,祭拜始皇陵本就是情理之中。”

    “就算是我们想要找毛病,也找不到。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关东五国宣传暴秦之名,从而瓦解秦公嬴斐聚拢的民心。”

    田丰的这个办法极其狠辣,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诛心之策。这个时候宣扬暴秦之名,必将会让天下人再一次回忆起秦政暴虐。

    经历了四百年大汉王朝的宣传,暴秦之名早已经融入了中原九州之中,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只需要这一次利用这个机会,将暴秦之名唤醒,必将会造成致命一击。

    ……

    “君上,军师所言甚是,此刻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宣扬暴秦之名,引天下百姓在心里戒备秦国。”

    沮授也觉得田丰的对策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毕竟秦公嬴斐公然祭拜始皇陵,于情于理都无懈可击。

    就算是明知道秦公嬴斐借助这个机会,在向天下人宣告传国玉玺的归属,以及自己是天命之子的消息。

    关东六国一时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阻止,因为这一点是无解的。

    传国玉玺在秦公嬴斐手中,而且始皇陵又是嬴氏一脉的陵墓,秦公嬴斐公然祭拜,别人根本挑不出毛病。

    刚才接了一个电话,这一章有点迟了。

 第1065章 以书籍易粮草

    秦公祭拜始皇陵结束,那振奋人心的一幕,经过观礼百姓的口口相传,短短的时间内便震动天下。

    插遍骊山北麓的黑色旌旗,精锐无双的黑甲大军,仿佛那个记忆里的帝国再一次出现。

    巍巍霸气,举目四海之中,大秦独尊天下。

    ……

    消息一经传出,随及形成了巨大的力量,大秦这个刻意被抹黑的帝国,再一次从人们记忆深处清晰。

    仿佛是史前巨兽在这一刻,真正的苏醒。

    ……

    当秦公嬴斐公然祭拜始皇陵的消息传遍天下,不仅韩公袁绍神色大变,连忙组织麾下文武商议对策。

    魏公曹操,楚公袁术,吴公孙策,赵王吕布,越公刘备纷纷生出了一种危机感。立即召集麾下文武,商议此事的对策。

    可以说,这一刻关东六国恐慌了,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一旦这个消息传遍天下,真正的让天下人接受。

    这就代表着传国玉玺在秦公嬴斐手中,秦公嬴斐乃天命之子的消息深入人心,到时候必将会形成巨大的舆论。

    大秦必兴!

    传国玉玺犹如夏禹九鼎,代表着中原九州,任何一个雄者,都不可能忽视传国玉玺的影响力。

    ……

    况且关东六国的君主,都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大才,他们自然清楚一旦这个消息传遍天下,深入人心。

    到时候秦公嬴斐大军一到,天下皆定,甚至于讨伐檄文一出,千里之地转瞬而定。

    这便是名望以及天命之子带来的优势,这样的优势足以让任何人忌惮,关东六国心里清楚,若是不阻止,五年之后天下民心皆向秦。

    到时候秦公嬴斐不费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就可以兼并关东六国,成为这方天下独一无二的霸主。

    ……

    享受惯了权力,袁绍与曹操等诸侯自然不愿意就这样放任秦公嬴斐壮大,与臣下商量之后,一个个毒计百出。

    ……

    咸阳。

    此刻的咸阳城恢宏大气,隐隐恢复了中|央大国凛然霸气,秦公嬴斐自从祭拜始皇陵之后,并未在新丰停留,直接率领麾下文武返回了咸阳。

    当前局势动荡,正是大变革的时代,这是春秋战国以来,有一个大争之世。

    秦公嬴斐心里清楚,此时此刻他必须要着手布局,从而化被动为主动,一举关东六国击溃。

    ……

    未央宫中,百官俱在。

    秦公嬴斐高坐上首,虎目之中掠过一抹精光,目光从十二道旒中穿过,望着底下的文武百官,道。

    “诸位爱卿,秦国若要壮大,必须粮足以安四州民心,必须将勇,敢战天下之敌,必须兵锐,凡我敌人皆灭之。”

    “而这其中以粮足为根本,现如今,秦国府库之中余粮不足,一旦在这段时间爆发战争,必将会因为粮草而掣肘。”

    “此乃安天下之事,绝不容有失,诸位爱卿,可有何妙计以教孤?”

    ……

    秦公嬴斐心里清楚,这件事情瞒不过有心人,与其因为隐瞒到最后闹得人心惶惶,还不如直接摆明。

    在未央宫中,集合文武百官之力,来众筹解决粮草。

    ……

    闻言,整个大殿中鸦雀无声,蒋琬看到没有人出列,顿时便明白了众人心中的打算,无奈之下只好走出三公队列。

    蒋琬心里清楚,这件事乃内政之事,自己作为文官之首,避无可避。特别是治粟内史不出的情况下,他只能硬着头皮上。

    “禀君上,如今天下处于乱世,关东六国与我国互为敌国,想要从他们那里买卖粮食根本不可能。”

    “而且我国百姓手中并没有多余的余粮,想要征粮也不知从何征起,事到如今,唯有从世家大族,富商巨贾手中买粮。”

    ……

    蒋琬的一番话,让文武百官心中大震,这便是秦国目前的处境危险无比,此刻的秦国远没有给人感觉的那般强大。

    外强中干,就是此刻秦国最佳的解释。

    ……

    “丞相此话差矣!”

    听到蒋琬的话,治粟内史糜竺不得不开口反对,出身商贾,糜竺对于富商巨贾以及世家大族的嘴脸知之甚详。

    他心里清楚向这些人买粮草,这根本不可能,就算是秦国府库中钱货充足,也行不通。

    治粟内史糜竺的一句话,将整个朝堂的目光吸引了过去,糜竺是主管此事的最高官员,他的话引人深思。

    “治粟内史,此话怎讲?”

    相对于其他人,秦公嬴斐双眸微微一闪,深深地看了一眼底下的站立的糜竺沉声,道。

    ……

    糜竺神色自若,这一番回答经过了他的深思熟虑,他心里清楚蒋琬的计策根本不可行。

    “禀君上,购买粮草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府库之中钱货根本就不够,接下来不管是征兵,还是各大营的大军,以及四州之内的官员都需要大笔的钱货。”

    “别说我们根本就没有充足的钱货,就算是有也不能与富商巨贾以及世家大族交易。”

    说到这里,糜竺神色微微一动,朝着秦公嬴斐,道。

    “臣以为与富商巨贾交易并非良策,还请君上慎重。”

    ……

    闻言,秦公嬴斐心里一沉,他清楚糜竺说的不错,这个时候自己处于劣势,世家大族与自己势同水火。

    富商巨贾更是见利忘义,他们不会在乎秦国的安危,他们要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时刻,不狠宰根本不可能。

    ……

    念头闪烁,秦公嬴斐目光落在桌案上的奏折,心中猛的一亮,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足以让世家大族乖乖让出余粮。

    一念至此,秦公嬴斐微微一笑,朝着底下的文武百官,道。

    “目前尚未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丞相之策,不过孤不打算利用钱货交易,我大秦书籍名震天下,一直以来从未流通。”

    “这一次孤打算利用书籍来交易粮食,不知诸位爱卿,尔等意下如何?”

    秦公嬴斐的办法,可以说针对于世家大族,书籍一出,世家大族羡慕已久,只是秦国朝廷对于它保护严密。

    除了秦国朝廷之外,从来就没有流出去,用书籍交易粮草,足以让世家大族疯狂。

    有点迟了,从今天到十月七号,是双陪月票时间,兄弟们有的话就投吧。

 第1066章 秦酒行天下,书籍入秦学

    “不可!”

    ……

    秦公嬴斐的话音刚落下,未央宫中便传出了四道不可,声音之大,让秦公嬴斐为之一震。

    他没有想到自己想到的解决办法,居然得到了以谏议大夫蔡邕为首的数人的反对,而且反对之坚决,令人咋舌。

    蔡邕等人的态度让秦公嬴斐愣神,从秦国建立至今,这还是第一次,三公外加军师郭嘉联袂反对。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清楚这其中肯定有重要的原因,而自己一时间没有注意到。

    ……

    一念至此,秦公嬴斐眉头微微一皱,他有些疑惑,深深看了一眼蔡邕,蒋琬,太尉徐庶等人,忍不住询问,道。

    “诸位爱卿,这是……?”

    说真的,秦公嬴斐此时有些懵逼,他不知道为何三公反对的这般坚决。而且还是在文武百官面前,未央宫之中。

    以往就算是有反对,也会在朝议结束后,方才前来劝谏。一想到这里,秦公嬴斐将目光望向了蔡邕。

    他希望三公能够给自己一个解释。

    ……

    闻言,蒋琬与蔡邕等人对视一眼,在这一刻他们自然已经清楚,秦公嬴斐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做的危害。

    目光闪烁,蔡邕走出三公之列,朝着秦公嬴斐,道。

    “君上,书籍乃国之重器,不可轻传,况且当今天下未定,书籍这等教化天下的神器,绝不能传出去。”

    “要不然关东六国大兴,将会对君上的大业产生太多变数,还请君上收回成命。”

    ……

    “嘶。”

    ……

    蔡邕的话,让秦公嬴斐心里变得沉重,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他有点疏忽了,小觑了书籍在这些人心中的重要性。

    对于读书人而言,书籍不吝于天下神器。

    ……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心里有些犹豫,看到以蔡邕为首的三公集体反对,他也是意识到了这样做的不妥。

    因为一旦书籍流传出去,必将会引起天下人才大兴,英才辈出,特别是关东六国地大物博,对于秦国将是一个大威胁。

    这一点,不得不重视。

    ……

    “治粟内史。”

    “君上。”

    深深看了一眼糜竺,对于这个最开始投资自己的恩人,秦公嬴斐一直以来照顾有加,他更是清楚此人的商业才华。

    “召集秦国境内的商贾,以秦酒为资与其合作,孤要粮草与钱货。”

    “诺。”

    ……

    最终在三公集体反对下,秦公嬴斐不得不放弃以书籍易粮草的打算,无奈之余,只好将秦酒搬上了桌面。

    秦酒虽然不错,但与书籍一比,它的价值就显得弱了许多。

    “诸位爱卿,秦酒行天下,借助商贾之力,足以稳定秦国根基,只是二十多万大军战死,抚恤将会让秦国府库空虚。”

    秦公嬴斐眼中掠过一抹凝重,深深地看了一眼底下的文武百官,道。

    “尔等乃我大秦栋梁,安抚天下百姓之事,孤就交给尔等了。”

    “诺。”

    ……

    “太尉,丞相,军师留下,其余人退朝。”

    ……

    最后秦公嬴斐在心底沉默了片刻,随之朝着未央宫中的文武百官,道。

    “诺。”

    ……

    望着其他人离去,秦公嬴斐双眸微微一闪,文武百官皆在的时候,人多口杂有些事情不能明言。

    心中有顾虑,秦公嬴斐只好将三公留下,从而缩小范围。

    ……

    “君上,留下我等是因为……?”

    心中不解之余,太尉徐庶眸子微微一闪,忍不住朝着秦公嬴斐,道。

    他心里清楚大朝之后,秦公嬴斐留下自己等人,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只是此刻双方皆未开口,徐庶只好先行问到。

    ……

    闻言,秦公嬴斐微微一笑,道:“孤这一次留下诸位,乃有事相商,朝议之时人多口杂,并非最佳之地。”

    随意解释了一句,秦公嬴斐望着蒋琬等人,一字一顿,道。

    “孤决定将书籍传于天下,从而使秦国国力大增,英才名士辈出,对于此,尔等以为何?”

    书籍之事,乃秦公嬴斐布局筹划许久的一记大招,他不想因为忌惮流出去,就置之不用。

    从后世而来,秦公嬴斐心里清楚教育才是一个王朝大兴的根本。

    如今书籍在手,他想要借机将天下读书人收于掌中,在这个人治的年代,掌控了读书人,就等于掌控了天下。

    这也是一国丞相能够与手握重兵的太尉相抗,甚至于有时候威逼君上的实力,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掌控了天下读书人。

    ……

    “君上,这是打算置书籍于秦学,从而引天下学子皆入秦学?”

    眉头微微一动,军师郭嘉眼中掠过一抹凝重,将心中的猜测问了出来。

    “嗯。”

    点了点头,秦公嬴斐由于不再朝议之时,说话也就显得更加随意。他对于军师郭嘉的眼光,佩服不已。

    自己不过是稍微提及,对方就能够因为一些蛛丝马迹,猜测到了自己的用心,这份敏锐观察力以及眼力劲儿,堪称天下无双。

    “丞相,孤打算在秦学中投放书籍,供秦学学子学习,当然了,这一前提是书籍必须严格控制,绝不能流出秦学之外。”

    “诺。”

    点头应诺一声,蒋琬觉得秦公这样做虽然有危险,却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书籍一出来,他就清楚迟早有一天会大行天下。

    特别是秦公嬴斐已经做出了决定,事到如今他也不想反驳,毕竟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对于书籍甚是喜欢。

    而且他乃寒门士子,自然清楚书籍流落于世家大族之手,被严格的控制,除了世家大族之外,寒门士子想要出人头地太难。

    在心里,蒋琬对于秦公嬴斐的此举,赞同不已。只是作为秦国丞相,他顾忌的东西无疑要多的多。

    有时候必须要为秦国考虑,而不是随性而为,正因为如此,蒋琬才会在朝议之时开口反对。

    书籍落入世家大族之手,将会形成一大毒瘤,这对于秦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身为秦国丞相,他必须开口劝谏。

    那怕为此得罪秦公嬴斐也在所不惜。

    ……

    这便是一个文人的风骨,让人为之动容的坚持,正是因为文死谏,武死战的风气万古长存,华夏文明才会源远流长。

 第1067章 孤要天下文明皆出于秦

    秦公嬴斐与丞相蒋琬在对话间,便将这一重大的事情决定了下来,不管是军师郭嘉,还是太尉徐庶都未曾开口。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件事乃内政,而他们一个乃太尉,一个是军师,在这种事情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秦国之中军人不得干政以及后宫不得干政,这是铁律。任何人都不能触犯,他们可是清楚就连太后荀姬都不例外。

    更何况他们对于这件事持赞同意见,书籍入秦学,必将会让秦学大兴,从而令秦国在将来国力强于关东六国。

    同为寒门学子,他们自然清楚在这个天下,寒门学子想要出人头地到底有多难。

    而天下多为寒门,一旦秦公嬴斐将下令书籍入秦学,必然会令寒门学子纷纷入秦,就像战国之时,有志之士纷纷入秦一样。

    到时候借助书籍入秦学之势,便可以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令秦国的底蕴大增。

    ……

    几句话下来,秦公嬴斐与丞相蒋琬将秦学入秦学,秦酒行天下商量妥当,这让在座的三个人心里一松。

    因为他们都清楚,这件事对于秦国,以及天下局势的巨大影响。

    ……

    秦公嬴斐双眸闪烁,他决定书籍入秦学,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打响秦学的名声。

    一旦书籍之名响彻中原九州,到时候秦学也会传遍天下,随着时间的影响,秦学必将会成中原大地最高的学府。

    普天之下所有学子,不分敌我,都会以进入秦学为荣,一旦这样的观念形成,必将会让秦国文化侵蚀四方。

    而这一次书籍入秦学一事,就是为了提升秦学的知名度。

    ……

    沉默了一会儿,秦公嬴斐双眸一闪,望着蒋琬一字一顿,道:“丞相,汉州学府建立到了那一步,儒家弟子组织的如何了?”

    ……

    在汉州设立学府,派遣儒家弟子入汉州,这一直都是秦公嬴斐坚持不懈的一件事。

    因为他清楚要在短时间内彻底中原化汉州。就必须要下狠手,以二十万外籍军团震慑,以汉州学府教授儒家思想来让汉州百姓加速中原化的进程。

    ……

    心中念头闪烁,秦公嬴斐望着丞相蒋琬,双眸之中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热切,因为他想要剑指罗马。

    而剑指罗马,就必须要汉州彻底中原化,唯有如此他才能放心以汉州为大本营,部署军事行动,吞并康居以及罗马。

    ……

    闻言,太尉徐庶与军师郭嘉也是眸子一亮,因为他们都听过秦公嬴斐的计划,自然清楚加速中原化汉州的意义。

    感受到三个人的目光,蒋琬在心里思考了一会儿,朝着秦公嬴斐,道。

    “禀君上,汉州学府以延城为中心,分别设立三处,其中一处为延城,一处为大宛,一处为温宿。”

    “其中以延城为主,这些年派遣入汉州的儒家弟子大部分都在延城,而且臣严令学府之中只准教授儒家。”

    “这些年来汉州百姓中原化极大,他们已经习惯了穿戴中原服饰,说中原话,起中原名字。”

    ……

    “嗯。”

    微微颔首,秦公嬴斐双眸之中掠过一抹精光,望着在场的三个人,沉声,道。

    “此事不要停止,继续加大力度,同时从天下召集儒家弟子派遣入汉州,一旦中原局势落幕,孤会亲提大军出大宛,攻打康居以西的国度。”

    “到时候儒家弟子将会是除了大军之外,最为锋利的剑,唯有如此才能彻底的占据他们的国家,毁掉他们的文明。”

    说到这里,秦公嬴斐微微一顿,沉默了片刻,道:“加大对大宛秦学的支持力度,孤要大宛秦学成为西方最灿烂的文化圣地。”

    “从而引康居以西的国家纷纷前来学习,一旦秦学的儒家席卷整个康居以西,到时候我军出兵,将会容易许多。”

    “诺。”

    这一刻,丞相蒋琬与军师郭嘉等人心中大震,他们没有想到秦公嬴斐的野心会这么大。

    如今中原九州还没有统一,他就已经布局兵出大宛,企图吞国灭族。

    ……

    “君上,康居以西真的有极其繁华的国度,竟然引的君上如此念念不忘?”

    由于大秦帝国灭亡已久,长久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原人对于向外侵略一点也不感兴趣。

    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二分地,乐享其成。

    秦公嬴斐心里清楚,在华夏文明传承的五千年里,华夏文明有无数次的机会扩张到全世界。

    以前人们不懂,只认为中原九州为王道,是天下之中,但是秦公嬴斐对于此一点也不感冒。

    后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