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马王爷-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审行深知人们喜悦于由贱入贵的荣耀,却无人能够坦然面对由贵入贱的事实。他威严地看向李引,看他怎么说。
李引坐直了身子,平静地道,“刺史大人心明眼亮,李引早就想到过这一天,当着明人不说假话,陈赡潜回都濡来我知道,接走他妻子吕氏我也知道,私予过所、撕去过所的底根,都是小人所为。”
“黔州再也没有谁知道此事么?陈赡私回,总该有西州某人的默许,他是谁?只要李大人与本官说明,本官定不计较,让你继续做这个县令。”
“刺史大人,你多虑了,此事是我一人所为,再无一人知道。”
“李引,你再好好想一想,许多事本官都知情,不然如何掌管一州!今天问你只是看一看你肯不肯说实话,须知你一句话可保住富贵荣华,也可重回下里巴人。”
“刺史大人,这是小人所为,与任何人无关!”
这一回合,高审行宣告失败。他有些不大理解地看着李引,对他宁舍功名、不卖崔氏的做法既有些赞许,也有一股醋意翻涌上来。
如果李引说出是夫人指使他干的,那么因为夫人对新吕氏的妒意作祟,李引顾及刺史大人的威严而不敢有违,这件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高审行完全可以容忍他的隐瞒。
高审行的问询事关李引的功名前途,他还这样讳如莫深,刺史的疑虑不由再重几分。
他举杯,不住点头,连声说着,“好!好!好!”示意李引同饮,但对方面前的满杯纹丝没动,于是刺史大人自己喝下去。
李引已喝了两大杯了,第一杯是高审行提议敬的崔颖,第二杯是李引提议敬的高峻,此时李引看向高审行的面孔已经有些虚浮。
但他仍能听出来,高审行连声的好字,便透着他看清一个人之后的最后确认,也有几分威胁的意味,但这些东西在李引的心幕中,远远没有一杯酒令人担忧。
他是李引,不再是李弥,但此时二人相对,酒会让李引现出原形,甚至把他最不愿意让此人知道的、对崔颖的深恋吐露出来。他宁可失礼也不多饮。
陈赡一事的暴露,让李引的心中一阵刺痛,不知道自己哪里有了疏忽,感觉是自己愧对了崔夫人的托付,把事办砸了!
果然,高审行第二个问题抛了出来,“李大人年至四旬仍然不娶,不知是何缘故,本官的夫人极力给李大人搓合的府中丫环,乖巧灵俐,远胜方才的村姑,难道李大人还不满意么?”
李引一笑,端起酒杯稍稍地抿去一小口道,“大人,李引一直有拂夫人的美意,不为别的,只是认为自己一介莽夫,怎好耽误她如花的青春,那便是又作孽了,”
“哦?原来如此,但李大人并非废人,怎么都该有中意之人,你不喜丫环这样的少女,那么一定有个年纪相当的女子占据了李大人的心扉……比如,就像本官夫人这样的年纪。”
李引“腾”地一下站起,直视着高审行。
高审行不为所动,院外两个亲卫也不是吃素的,但李引如此的表现便是对刺史的不敬。在黔州,有哪个人在刺史的面前不是低眉顺首,唯唯喏喏。
他看着李引,又一次略带挑畔地问道,“李大人,你方才说到‘又作孽’,不知‘又’字作何解?看来能让李大人视功名如粪土的这位女子,便是你心中的孽根了。”
李引颓废地坐下,让他无计可施的不是此时刺史大人的刺探,而是世事的阴差阳错、事与愿违,他又能怎样!!
高审行道,“看来富贵命里注定,有些执迷不悟的人,靠别人来硬拉是不成的,兴许李大人命中只适合挑担贩卖,与人计斤较两,而不适于厚禄高官,锦裘高马。”
李引半晌未曾进酒,此时头脑里再清醒几分,刺史的威胁并不能令他动心,唯一让他痛心的是,恐怕从今后再也无缘常见一人。
他冲刺史拱手道,“大人,厚禄高官,锦裘高马便是好命?小人并不这样认为。”
高审行感到意外,问,“何意?”
李引说,高官厚禄,更多的人看到的是权、财可以令人少劳多获,十愿九遂。因而十人中有九人都说好,并把得到高官厚禄视作人生的成功,有的人伤天害理也趋之若鹜。
“李引命虽不堪,也喜欢高官厚禄,但对大人所说富贵有命却不这样理解。”
刺史大人微微一笑,感觉面前此人真是幼稚得可以,难道理解不同,高官厚禄就有不同的味道?他说,“愿闻其详。”
李引道,“做好了高官造福家国,自然安享厚禄,这是理所当然。但若不择手段,得了高官便以为有个巨大成功,而不思职责所在,怠政荒业,反过来用什么天命之说让自己心安理得,那便是欣喜中临祸、深渊边蹈舞,何羡之有。”
“倒是有些道理,不过,官之为国、还是为已,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尚不如天命之说来得直接,不然有些人岂会甘愿做个商贩?”
“大人不要忘了,为官之正理人人皆知,因而违理之官必要说谎,不然不能坐稳。”
李引道,“说一谎便自损一分肝胆,行一妄便惹几句咒骂,谄一辞便被人指戳一次,害一理则累后代一分。那些违理之官也许终其一生也无人识破,他本人也许不觉、并沾沾自喜,其实福祸早已伏下,这样说来也真是命中注定。”
高审行知道再坐下去已无益,这会让自己的挫败感再重几分。此次到李引家中来,至少让他搞明白了一件事,李引与夫人崔氏之间不止他知道的这么简单。
但他不想立刻再罢了他的县令,这必然会惹翻了夫人,还会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出尔反尔,行事不稳重的刺史。
那,便让李引在忐忑中等待他自己不堪的命运吧。
第927章 狗眼看人
事实上,因为两人私下相处的这个下午,在他们之间已经没什么挽回的余地了。(全本小说网,https://。)
高审行没能威胁得了李引,李引也没有表示出惧怕,反而还隐晦地把高审行教训了一顿。
李引对协助陈赡接走他妻子吕氏件事毫不犹豫地承认了,根本不在乎功名上的得失。
而高审行从李引的态度上感觉到,对方敢于以教训的口吻强硬地向自己表明他的一些观点,其实并不在观点的本身。因为两人之前应该也持着不同观点,但他们一直以来相处的很好。
让李引忽然变成了这个样子的,是因为刺史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崔颖。刺史并未明确指出自己的夫人牵扯其中,但刺史知道李引一定知道,所以李引与自己顶起了牛。
在自己、夫人崔氏和李引之间,李引本该是局外人。但陈赡这件事让高审行感觉自己成了局外人。
这才是他最最不能忍受的,在高审行的心幕中,夫人崔氏就是他的自豪。
她举指得体,进退有据,美丽高贵,在高审的每个熟知的朋友和同僚面前、他的每个同族兄弟面前都为他挣足过面子。
谁知道呢!西州的来信把高审行的虚荣打碎了。回去的路上,高审行恨恨地想,“等着吧!”他说不清是让李引等着、还是让崔颖等着,还是兼而有之。
刺史总算明白,以前李引的谦卑态度是一种假像,今天刺史将崔颖与李引独身的原因放在一起进行假设时,李引猛然地、不顾礼节的站起来,并毫不退缩地与他直视,这才是两个人在李引心中真实的位置。
其实已经没必要再求证什么了。
刺史大人回到府上时已经傍晚,后宅里冷冷清清的,没有人声,那些仆妇们晓得这个时候该老实一些,她们比李引聪明。
她们准备好了酒菜,才过来叫刺史大人回后宅。
廊下已经没有了那两只鸽笼,它们连同剩下的鸽子一起被苏殷带走了。但仍有一只鸽子从傍晚的天际飞来,落在原来挂笼子的地方,歪着头看高审行。
它只认地方,也稍带认一下人,如今笼子没有了但地方没变,而且就是这个人接收了上次的东西。所以它没有飞走。
高审行捉住它,再次从它的腿上解下一只细竹管。
高审行就不先吃饭,先匆匆返回前厅,打开蜡封看信。这一次的信又换了一种更清秀的笔体,不知又出自高峻的哪位夫人。信也极其简单。
信里说峻、柳姐姐、樊莺先后去了庭州,十多天没有回来了。注:听说庭州在调兵。苏姐姐你说刺史大人写奏章的事没什么大不了——他能写奏章,你就不能写么?
高审行倒抽一口冷气,这次的信居然没有落款,字没三行但内容挺丰富。至少高审行看出来这封信一定不是柳玉如、樊莺写的,也不是崔嫣写的,他认得崔嫣的笔体。
再者庭州调兵与高峻带着两位夫人去那里有什么关系?估计着这个闲不住的家伙又琢磨了什么邪乎事儿。
也就是说,这封信中的态度至少不是这三个人的。高审行实在猜不出,除了这三个人之外,高峻的家中还有谁的底气会这么足,这么斩钉截铁地、给远在黔州的西州长史出这样的馊主意。
而且高审行还猜出,苏殷的去信一定表示了对自己的不满、一定是与李引有关。因为她到黔州后两次与自己相顶,都是在夫人去长安之后、都是因为李引。
不得不说,西州给苏殷的提示把刺史大人惊到了,这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高审行一直十分看重刺史的专奏权,每一次往长安写奏章都句句推敲、字字润色。因为一字一句都影响陛下对黔州政务和官员的理解。
以前,黔州只有他能对长安奏事,高审行只有优越感而没有其他。现在他就感到威胁了。如果这封短信被苏殷看到并点醒了她,那么在处置李引一事上一定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传递到长安去,那会让陛下怎么看自己?!
连高审行的儿媳妇都反对他的主张……高审行连他自己家里人都说服不了……西州长史反对黔州刺史的意见,这样的事就写奏章,怎么说服别人!
这将不可避免地、在黔州刺史与西州长史的意见之间分出个高下、对错。万一败给了儿媳妇,这会成为官场上的一个笑柄让人经久不忘。
高刺史丢不起这个人,但他对自己没什么底气,决定在自己奏请之事由长安批回来之前、有个明确的眉目之前,对李引不做进一步的动作。
随后黔州刺史夫人崔颖,携西州大都督的五夫人崔嫣、长女高甜甜从长安返回黔州。
高刺史对崔嫣的到来表现极为高兴,在下人们看来,刺史对崔嫣的亲热程度已经超出了一位公爹与儿媳妇的范畴。
向来只是刺史夫人对这些儿媳们叫“女儿”,但刺史管崔嫣也叫“女儿。”而且不论是刺史夫人还是西州都督的这位五夫人,似乎都不介意他这么叫。
当然对于高甜甜这位七岁的小女孩,刺史大人也表示了基本的喜爱,但总让下人们觉着刺史对崔嫣的喜爱才是真的。
随后住到黔州旧居的的苏殷也与丫环、那些女护卫们搬回来住了。
七月的黔州骄阳似火,体会最深切的当数刺史大人了,因为他不知道奏章的事该怎么与夫人说,李引“六县都水使”之职最终被罢去之后夫人会是什么反应。
高审行试探地问夫人,你离开黔州这么些日子,回来后不安排着去都濡县看一看你那两棵小桕树?
夫人面带微笑、不以为然,“老爷你不提醒我都快把它们忘了,但我没有打算去。”
刺史又问,“但李引的婚事你也该抓些紧了!”
哪知夫人又说,“那是李引的事情,我为什么要抓紧?点到为止罢了,再说,只要他官职越来越高,还愁找不到个夫人!”
两次的试探都不符合高审行的预期,于是刺史在只有两个人时又问,“小白居然对李引亲热过我,真是奇怪!还舔李引的脸和嘴,那样一副破了相的脸有什么好舔的!我记得以前他只肯舔夫人你的。”
崔氏道,“那有什么!狗眼看人低罢了,比如有些不自重的女人,从谁那里能得到些好处,便对谁摇尾乞怜、投怀送抱……它才不分对谁!”
夫人表现出了对李引的漠不关心,这大大出乎高审行的意料。
这不正常,他偷偷打量夫人的脸色,不知道她是不是感觉到了刺史的怀疑,因而才做出这样的表示。但越发有些欲盖弥彰的意思了。
中旬,台州刺史迫不及待地护送着夫人赶到黔州来了,因为崔夫人说过七月时要带他们去西州见女儿。
第928章 扔得太苦
台州刺史苏亶的夫人也快五十了,见到黔州这位亲家母时极力地赞美她的年轻、美貌,虽然她说的是事实,但高审行和崔颖两个都看得出她有些讨好的意思,因为从贞观十七年到现在,她在女儿苏殷换了婆家之后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全本小说网/https://。/
高审行故意与两位亲家开玩笑说,“考虑到七月还很热的,亲家跑那么远也着实的辛苦,本官已经把八儿媳苏殷从西州叫到黔州来了。”
西州协助抗旱一事并未晓谕各州,苏亶听了高审行的话有些不信,便看向崔夫人,而崔夫人笑着点头,肯定了丈夫的话。
苏亶惊讶的道,“高兄,下官第一次来时,你说把女儿给我叫来,说实话当时下官真以为你在……在……”
高审行微微撇了嘴道,“在吹牛是不是?来人,去后宅把苏长史叫来!她双亲到了,不迎上来便罢,还等着请!难道官升了脾气也涨了?”
台州来的夫妇两个毕恭毕敬,“高大人,女儿一向很任性的,我们夫妇在家时都不敢计较她,今后须有劳你多多教训。”
崔氏同样惊讶地道,“果真么?但在我看来,这个女儿在高峻家中七八个人里却是最懂事、最知礼法、也最机敏的,”
她想到了在都濡酒楼时,苏殷及时为自己化解尴尬的事情,再指指身边的崔嫣道,“至少比这个强上百倍!”
她的亲家母听了,眼圈儿不知怎么就是一红,自己来到黔州,女儿明明在这里却不主动出来相见,还等着人叫,这让她有些伤心。
她对崔夫人说,“妹妹,我们没有胡说,女儿在家中时,稍稍有一点不高兴便会给我们两个吃闭门羹,我们也不敢嗔她一句。我总说她这样子以后会有苦头吃……”
苏亶道,“贞观十七年故太子事发后,我们是有些冷落她了,但是高兄你知道的,在那个敏感时候我们一次不看她,其实也是为她好啊!”
高审行不明白苏亶对女儿好在哪里,心说我们高家才算是对她好!虽然有高峻大夫人柳玉如抵制她进门,但最后不但进来了,竟然还一步踏入了公门、做起了长史。今天偏要对你们嗔都不敢嗔的女儿指使一下,让你们也知道知道高府的门风与苏府的门风是不同的。
高审行说,“糊涂!”
崔夫人以目示意他有些过分了,以这两个字去接亲家母的话,有些不给面子,但高审行连看也不看夫人,接着说道,“孩子们嘛,你不惯她她就知些礼,那才叫为她好!若不然等她出了事,你们连见她都不敢见,对她好也晚了!”
苏亶刺史和夫人同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连声说是。
崔氏:“老爷!”
高审行笑笑,意识到人还没有来,便对着下人把脸一板,“她怎么还不过来?后宅离着这里很远么?!”
下人小声道,“老爷,苏长史刚刚出去……她说回旧居去……去有些事情!”
高审行不快,大声斥责下人道,“胡闹!你没对她说是我让她过来的么,怎么偏偏这时候出去!”
亲家母小声地、连声地道,“高大人,她、她是个长史了,兴许是有些急事……”
高审行道,“长史是不假,但这里是西州么?难道要急着去写什么奏章?”
苏殷这就算是第三次折高审行的面子了,而且是当着她父母的面这样做的,高审行一边表示着生气、一边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从自己刚刚搭好的台阶上溜下来。
崔颖为了化解双方的尴尬,一边吩咐府上安排家宴,一边问亲家来黔州一路上的见闻。台州来的夫人说,“黔州比哪一州都热!”
他们的马车驶出郎州境内郁郁葱葱的深山老林,行进在进入黔州的大道上之后,车外的热浪便无孔不入,一下子占据了整个车厢,再要放下帘子,车内便像蒸笼里一般。
车外除了绿油油令人窒息的庄稼,万里无云。
高审行一力推行的开荒,早都将官道边能够带来些荫凉的大树砍伐得差不多了,引水建造水车再伐光了剩下的。
高审行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说到了都濡县令李引把好好的引水石渠拆改个遍、影响了浇地不说,还冲毁了一整片山地的庄稼、又淹了一条谷地的庄稼。
“你们看一看,眼下已经七月中旬了,哪见一点有雨的架势!再过半月天气更会往天凉里转荡,哪会有一点雨!但让他一个任性,把都濡的一整面山、一整条谷一年的收成全耽误了!要说写奏章,我才真该写!”
说完,高审行再偷偷看夫人崔氏的反应,因为他所说的写奏章与前边的话联系起来,以夫人的聪明绝不会听不出奏章的内容。
他以为夫人一定会表现出紧张。但崔氏连眼皮都不抬,依旧与亲家母说话,仿佛没听到他说什么,而且又把话引到了苏殷身上来。
夫人问丫环,“我知你是去过殷儿在黔州旧居的,那里怎么样?”
丫环说那个院子真不怎么样,听村正说还是重新修缮过,但看起来仍然有些阴森,而且她陪着八夫人住了这些日子,苏殷几乎夜夜做噩梦,屋里七、八个人陪着她,她还要夜夜点起蜡烛才肯入睡。
台州夫人听了,忍不住低声啜泣。
高审行听了,再不敢在众人面前摆起对儿媳的架子,从此一句涉及了苏殷的话也不说,主客入席时苏殷也不到场。崔夫人虽极力找些话来调节,气氛仍然有些尴尬冷场。
晚上时,苏刺史夫妇住在黔州刺史府的客房,女儿的面还是没有见到。看起来他夫人所说不假,两人愣是不敢多问一句女儿苏殷。
但苏亶主政台州,不可能长时间滞留于此,他千里迢迢带夫人赶过来,见女儿的心切可想而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看得出夜里根本没睡好。
崔夫人提议道,“女儿这样,我们需站在她的眼光上去看,她宁可做噩梦也不回来,想来当初让人扔得太苦了!”
台州夫人央告道,“妹妹你给我想个法子,姐姐只要遂了心愿,回台州后天天给你烧香也行!”崔氏笑说不必。
她想了想对崔嫣道,“女儿,我和老爷出面总有以大压小的意思,万一压服不住脸上就不好看了。但你不同,你们姐妹没有隔阂,位份再大过她,话总能说到她心里。”
台州夫人自打见到崔嫣就不时打量她的模样,自认曾经入主东宫的女儿与她比起来,似乎也有几分欠缺。崔嫣性格开朗率真、活泼又不失稳重,看得出深得高刺史和崔夫人喜爱。
她早听说西州这位女婿家中有七八个女人,而这位五夫人还不算最好的,那么女儿苏殷这么个宁种,在女婿家里会是个什么处境!
但此时,她先顾得把见女儿的希望寄托在了崔嫣的身上,不知她能不能把女儿叫来。
第929章 坐卧不安
崔嫣只带了丫环去,坐车到了苏殷的那座小院子,两人一进门,便闻到了一股饭烧焦的味儿。/全本小说网/https://。/
再往里走,只见整座灶房里浓烟滚滚,苏长史蹲在地下烧火,锅前站着一名女护卫,上半截身子都遮到烟气里,不时地咳嗽,原来这两个人正在做饭。
崔嫣也不进去,站在门边、用手扇了门口滚出来的烟气问,“苏姐姐,放着有人侍候的饭不吃,偏偏自己受罪是何道理?”
“我不见他们!”苏殷头都不抬地说。
女护卫们只让她留下来一个,其余的人都让她打发回刺史府享福。十几个人挤到这里,苏殷不大落忍。
崔嫣问,“你不想见他们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婆婆得知你在这里做噩梦,非让我来请长史大人,这个面子敢不给的话,将来你还想不想回西州?”
苏殷听了,想了想,无声地站起,而那名女护卫已先她逃出去。
崔嫣见苏姐姐的额上蹭着一抹锅烟灰,故意示意另两人不得提醒她,而是又对苏殷道,“原来你比我都倔强,你那个噩梦做得很舒服么?”
苏殷道,“谁说我做噩梦了,做梦也是被峻半夜闯进去吓得!但母亲的面子得给。”
她们一跨入刺史府的后宅,苏亶夫妇便迎了出来,男的站在女的身后,手在身前搓着,但眼睛却一直在女儿的身上逡巡,女的则几步上去牵了女儿的手,未曾说话,鼻子先酸了。
苏殷自打入宫就没有回过娘家,但那时尚且有家中信到,此时一见爹娘,苏殷瞬时把什么委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