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马王爷-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方桂笑道,“真是奇了!他一刻好了字便死了?死了怎还自己立碑。”
正在想着这些话,从路边的树窠子里忽地钻出个人来,是陶亮,手里握着一把锤子。
陶亮对刘方桂道,“刘刺史,小人在这里等了多时了。”
刘方桂问,“刻字的人呢。”
陶亮道,“刚有两个少年骑马跑过去,挂着竹刀,我猜是盈隆宫的两个少爷,长孙润在这里喊他二人,也顾不得停下来说句完整话,长孙润去追他们了。”
“长孙无忌呢?本官听说你们澎水县也有差役在这里看守呀。”
陶亮一脸坏笑地道,“那个流徒在崖下等了一会似乎也不大放心,便起身走了,说这么多天了都无事,让猎户也不必看着,但他哪里想到……”
刘方桂提醒道,“提防他们一会儿再回来,你要做什么可须抓紧些,做的好了,本官在庭州向英国公举荐什么人其实更方便了。”
陶亮拎着铁锤跑到石崖边,挥锤去砸那些字,石崖下碎屑纷飞。
……
都来读
w23051412
第1418章 国公之死
刘方桂忽然不想立刻就走了。//全本小说网,HTTPS://。)//
陶亮将那片石刻砸得残缺之后,他要留下来看一看盈隆宫的反应,再打听一下盈隆宫的两位少王这么急匆匆地从外面跑回来是什么大事,然后他将从黔州给英国公府作最后一次传信。
这便是他刘方桂与陶洪的不同之处,“回黔州府,过些日子再去庭州!”
刘方桂一离开,陶亮也匆匆撤离,他将手一扬,将那把铁锤扔进了路边的草丛里,拍拍手回城去了。
几人刚刚离开,从都濡县至澎水县的大道上便有四匹马快速驰来。
跑在最前面的是生龙活虎的炭火马,马上,盈隆宫主人驭姿矫健,刚毅的脸上目光如电,仍如十年之前。
他一身白袍挎着乌刀,只是将炭火稍稍的缓了一下,对长孙润道,“我与李壮、李武去迎高审行,你去看看刚才他扔的是什么东西,那人是谁。”
长孙润问,“哥哥,我父亲已按时将字刻好了,你会不会食言?”
马王三人已驰过去了,回答道,“你先去看看吧,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长孙润记住了那人抛物的大致位置,先策马往入城的方向追来,此时烈日当头,路上几乎没有行人,长孙润很快便看到陶亮一个人晃着手在路上走,长孙润拨马便回,等陶亮回身要看一眼时,马又跑回去了。
……
显庆四年七月的某一天,长孙润从澎水县居所急匆匆地赶到盈隆宫,几道山门上的少王们一听长孙润的来意,马上领着他来见父亲。
到了腾韵殿,长孙润只看到盈隆宫几位花团锦簇的夫人在,没看到马王爷的影子,他问柳玉如,“大嫂,我哥哥呢?我要请他速去澎水县一趟。”
柳玉如,“兄弟什么急事呀?”
长孙润哽着声说道,“中书舍人袁公瑜和内侍监许魏安打长安来,他们奉李治和武媚娘之命来复审我父亲的谋反案,父亲极力为自己分辩,但都被袁公瑜驳回了,称当年的谋反定案并无不当。谁知,袁公瑜和许魏安前脚一走,我们便发现父亲悬梁自尽了!”
众人大吃一惊,柳玉如道,“谁不知袁公瑜是一根筋,但舅父怎么如此心狭呢,这件事还真须你哥哥去一趟,他正在盈隆潭底下陪高审行钓鱼呢,娟妹你立刻领兄弟去找他。”
长孙润起身往殿外走,长儿娟招呼道,“从宫外去不了,你随我来。”
她领着长孙润进了少王们居住的冲霄殿,在一间宽大密室内摆有一张石桌,石桌的刀架上放着乌刀,桌边有个一人高的东西拿黑绒布蒙着,不知道是啥。
长儿娟说,“这是大王日常自己练刀的地方,他练刀从不让人看。”
靠左边一面石墙上凿了个龛,里面是一尊真人大小的石像,长孙润在武威牧场见过他,个头神态正是太宗皇帝,他左手捋须挺身而站,右手按住剑柄,石像雕的栩栩如生。
石像前一架石格,上边摆着石雕的香炉,长儿娟伸手捏了香炉两边一转,另一边平滑的石墙上居然吱吱的闪开一道石门,门里是一道陡峭的石阶。
长孙润从来不知道盈隆宫还有石室和暗门,他跟着长儿娟沿石阶往下走了一阵子,前边又是一道开着的暗门,有光透到里面来。
门外光影婆娑的生着一大片紫竹,二人由竹丛后的曲径中曲曲折折的绕出来,看到绿幽幽如同一面翡翠的盈隆潭边坐着赤了上身的马王,他和高审行的前边各架着一根鱼竿。
长儿娟道,“大王,舅父刚刚悬梁了。”
长孙润看到马王蹭地一下跳起来,胸前是那枚心型的胎记,这个三十六岁的人正当壮年,身法轻灵敏捷,但眼中透着焦急,“老子前日才去澎水县看过舅父,人好好的,怎么又想不开了!除了悬梁还服毒没有?”
长儿娟道,“大王……”
马王道,“我是说舅父服了毒的话,我好带上凝血珠。”
高审行也起身道,“快去。”
澎水县赵国公寓所,高尧、长孙潇和几个猎户都等在院子里,马王一到,便叫长孙润和一个叫冯英的随他入内,高尧不便进去,听到马王在屋内吩咐两人道:
“兄弟算你做的对了,没擅自将他放下来,你快去找块布缠了手,用手顶在这里别让他从下边漏了气,这只手抱住了,一会儿别摔到舅父……冯英,你找个高凳来,站上去,采住他的头发,千万别叫他的头垂下来,”
屋内搬凳子的动静,一会儿,两人都说,“好了。”
“好……放到床上来,好,冯英你坐在舅父头前,拿手轻轻捻他喉咙,再搓他胸口,不能停。兄弟你坐在舅父脚下,”床吱呀一响,长孙润上了床。
“坐下,你伸脚踹紧了这里,不要叫他漏气,把手搓热了,揉他双脚,”
长孙润哽噎着道,“哥哥,父亲他脚都僵了!”
马王道,“哭啥呢,正因为脚僵了我才叫你揉的……再进来两个人,拿两只空苇管儿进来。”
在黔州芦苇好找,马上奔出去两个猎户,到外边折了苇管儿入内,马王叫他们一边一个,拿苇管儿往赵国公耳内吹气,高尧焦急地等在屋外,只听冯英在屋内道,“陛下你看,国公的舌头缩进去了。”
马王再冲屋外吩咐道,“逮一只公鸡,割它的鸡冠取血,妹子你去熬姜汤送进来。”屋外几个猎户又是一阵忙活,院子里鸡都不是好叫唤。
高尧熬了姜汤,因为先听说舌头进去了,屋中又有不少的人,也没什么可怕,便亲自送进去,看到马王正拿筷子往公爹的鼻孔内滴鸡冠血。
她听到赵国公的口内“吁”了一声,有气出来,但双目紧闭一动不动。
马王接了姜汤,亲手拿汤匙舀了喂他,这么一匙一匙的,喂了约莫一顿饭的功夫,赵国公口内忽然哀叹了一声,终于睁开了眼睛。
长孙无忌看到了赤膊的马王,和他胸前的心型胎记,他就是这么赤膊赶过来的,赵国公的眼泪刷地一下子淌了下来,对马王道,“陛下,老夫的心不甘啊!”
马王起身,对他道,“舅父,你死过这回以后,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赵国公了,只是个平常老汉。如果认为没能完成前世你来黔州的目的,那我回大明宫一趟好了。”
长孙无忌问,“大明宫禁卫森严,你如何去的了?还是不要犯险吧。”
马王说,“当然拿刀砍上去了,如果袁公瑜逼迫过你,我去砍了他。”
长孙无忌说,“袁公瑜倒是公事公办,只是那个许魏安不是东西……但一个月前你刚砍了刘方桂和陶亮,我都替你着担心呢,还好大明宫未追究我们,别去了,其实我们甥舅在黔州过的也挺好。”
马王道,“你看一个多月了谁敢追究老子?再说这能怪我?两个杂碎使了下三滥的手段毁了舅父之字,害得舅父未完一月之约,我因此也做不成皇帝了,”
长孙无忌苦笑道,“老夫便是一个字不刻,你要真想回大明宫也去了。”
马王道,“老子没活剐了他们算是轻的了!”
而他的舅父却道,“算了吧,高审行我那个表弟,在焉耆好悬命都丢了,你不也忍气吞声了,难道你对他,比对老夫还心近……毕竟他也抚养过你一段日子……”
马王有些窘,反驳道,“正是这个许魏安,他和李继在焉耆的事还未了呢,又来羞辱舅父!再说我怎么不得去大明宫报丧……”
许魏安回到焉耆时,正赶上李继大开杀戒,他以谋乱之名,将延州刺史案卷中所录之人一个不剩地满城追剿下去,焉耆城邑官和几个防御人几乎也被他灭口了。
这件事得到了许魏安的明确支持,他们将近三千的被戮者列入西域平乱的斩获,正好扩大了平乱的斩获。
等薛礼只身由碎叶赶到焉耆时,事儿已经让这两个做完了,许魏安手里捧着滚龙金刀,根本没有在意薛礼铁青的脸色,再说人都砍完了,薛礼真的一句话没说。
左武卫大将军薛礼回到长安,立刻向大明宫提出辞职,什么原因也不讲,反正就是不适合再干了。
李治和武媚娘说什么也不准薛礼辞职,辽东只有个李弥顶着,他们是真的不放心,真的需要个薛礼在长安备着。
据长安丝绸总号的秘密飞信报告,李治和武媚娘一起去大将军府上看望,给尽了礼遇。
薛礼辞不了职,干脆称病不朝,李治和武媚娘也不怪他失却臣子之礼,但左武卫大将军的职位就这么一直空悬着,快一个多月了,大明宫也不安排武职填缺。
长孙润道,“哥哥你若去大明宫,我必陪着你。”
马王道,“樊莺又怀了身子,她不能陪我去长安了,我让思晴和雄壮威武陪着我去,你不必去了,在家里做些准备。”
长孙润问,“哥哥让我做什么准备?”
马王道,“你将舅父、高尧和潇儿移到盈隆宫去,然后带几个精干手下去西州、焉耆。”
……
高审行就知道,自己在焉耆受的委屈不会这么不了了之。
刘方桂和陶亮一个刺史一个捕头,只砸了一幅刻字都逃不过去,何况身负那么多条人命的李继!
但他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五公子李睿、六公子李捷居然先哭了鼻子,“父王,我也想跟着你去!你说我们当初没去长安、没经过历练也不能全怪我们,是大哥叫我们守山门的。”
上头四位哥哥从西州回来时,竹刀早已磕的坑坑麻麻了,这次去长安还是他们四个,而且父王已经给李雄、李壮、李威、李武授刀了。
铁窑上不缺技艺精湛的师傅,铁刀打的形似乌刀,黑漆漆的,锋利无比。
柳玉如、谢金莲、樊莺等人一齐冲着丽蓝、李婉清挤眼睛,丽蓝受不了了,“如果不哭,兴许你父王还能考虑你。”
李婉清也给儿子使力,附和道,“就是。”
马王道,“哭也不行,我们都走了,你三姨娘又怀了弟弟,你们还得守山门……顶多将铁刀先派给你们,回来我要看你们有没有长进。”
这次可真没白哭,至少铁刀也给了。
樊梨花跑来道,“父王,静心庵那里来了个人,说叫李元婴。”
马王道,“李睿、李捷,去把盈隆宫大门关上,爹不见他!”
柳玉如道,“峻,这不好吧,怎么也是叔父,他怎么忽然来了盈隆宫。”
马王对樊梨花道,“宝贝儿,你亲自去告诉他一声儿,只要他能在最后一道山门上射中盈隆宫城楼上挂的铜铃,就放他进来,射不中就让他滚犊子!”
樊梨花拔脚便往外跑,樊莺叫住她耳语,“你去了可不能这么说,要称呼叔祖,也不能按原话,你是女孩子说话不能像你父王那样粗鲁。”
李元婴已经回了洪州,最近他总感觉要有大事,于是微服带了两个人跑到盈隆宫探听消息来了。
先前那个跑上去报信的漂亮女孩子不一会又跑下来,对他道,“我父王说我们在洪州任都督的那位叔祖是个神箭手,你能射得中城楼上那只铜铃吗?射不准的话就是假冒的,让我们直接撵下山去,”
李元婴“啊”了一声,眨着眼睛问道,“在这儿?薛礼来了也不行啊,叔祖连铜铃都看不到呀。”
李元婴的手下随从还真带着弓箭,一边随着小姑娘往最后一道山门处走,李元婴一边琢磨,孤还装不装呢?再装就得直接回洪州去了。不装,万一马王诈孤呢怎么办?
在最后一道石门处,樊梨花指点着,李元婴看到了铜铃,算上远、再算上高,铜铃距他站的地方怎么也有一百二十步,此时城楼上山风强劲,铜铃晃个不停。
孩子们都跑过来看,李元婴接弓在手,拿了一支箭架到弦上,狠劲的瞄了瞄,射了一箭,那支箭打着滚儿射出去了,跌落在二十几步外的石阶上。
孩子们一片嘘声,李元婴对手下嘀咕道,“娃娃们哪里知道,能将箭射滚了的人也是天下仅此一份。”
第1419章 弓箭之道
李元婴连脸都不红,又拿了一支箭,咬牙瞄了更久,“叭”地一下射出去,这下倒是冲着城楼去了,箭竿儿横着摔在垛口上。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樊梨花道,“你还有最后一箭的机会了。”
李元婴伸着脖子到箭壶里找,摸出唯一的一支红竿儿箭来,对她道,“这是你皇祖父所用之箭,很灵呐!”
他看到孩子们人人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于是搭箭上弦,口中念念有辞,满满地将弓拉开。他候着风势稍弱。一箭射出去,城楼上悬挂的铜铃一下子被箭射中,激越地震响了。
孩子们大吃一惊,谁都顾不上李元婴了,争着到城楼上去寻那支红竿箭。
……
大明宫,李治和武媚娘西边松了一口气,东边又绷紧着一口气。
薛礼三箭平西域,宣扬了大唐国威,这些日子西域诸部的上表如雪片似地飞入长安来,纷纷表示忠心。
吏部忙着向鸿胪寺、兵部借西域地图,对照着西方各胡部的表文,去找他们的具体位置,然后拟定筹置羁縻都督府的建议,以供大明宫参考。
条支都督府、写凤都督府、修鲜都督府、姑墨州都督府、康居都督府、安息州都督府、大宛,火寻,喝盘陀,昆陵,休循,濛池……
李治和武媚娘在高兴之余,始终放不下带来这一切的头号功臣。
薛礼称病不出,从西域回来后一个多月不临朝会,不理卫中军务。
皇帝和皇后亲临薛礼府上看望,武媚娘明明看出,薛礼的咳嗽都是装出来的,也不点破,还极尽视兄之礼。
然而薛礼还是不出府。
若马王之事掺杂其中的话,也许两人还会防着薛礼一些,但这么久过去了盈隆宫安安静静的,而且长孙无忌的石崖刻字也就算是爽约了。
李治和武媚娘听说薛礼在西边,连李治特意叮嘱携带的陌刀队、撼天雷一次都没有用过,照样凯旋而归,那薛礼最早提出只带三千人平叛没有任何的不慎重。这叫两人更加觉着出征前对薛礼的掂量,是有些太不仗义了。
如果任由薛礼离任,能够趁机铺张势力的只能是李士勣,眼下辽东都督李弥正和高丽打磨擦,万一局面有个不利,薛礼走了他们还能靠谁?还不就是英国公。
李士勣愈老愈重。他越稳、越是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皇帝和皇后越是想倚重忽然耍起了脾气的薛礼,即便知道他因为什么才这样。
谁都知道,只要西域战事失利了,马王多半会出来,薛礼依然打胜了。
薛礼之胜,细究起来,还借了金徽皇帝一点威名,但焉耆那点事居然也多多少少记在了金徽皇帝的头上去了,因为李继斩杀焉耆三千人,被许魏安记到了平叛的斩获里。
薛礼是平叛大军的主将,他解了李治之忧,却对有损马王之名的焉耆“平叛”,不能干预半分。
别说他称病不朝,不理军务了,薛礼就是跑到大明宫将许魏安暴揍一顿,李治和武媚娘也不能说什么。
最近,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士勣在东宫,借着辽东的局势再一次向武媚娘举荐辽州李志恩,又被武媚娘找了个话题模糊过去了。
但她感觉到,一向不往前妄迈半步的李士勣,已经有些咄咄逼人了。
……
左武卫大将军府,薛仁贵一身宽松便袍,正在书房捧卷读书,一个小家人来报,“将军,洪州都督,福王到府。”
薛礼闻报一愣,连忙起身说请。
李元婴一身戎装笑呵呵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弓,胯骨上挎着一壶箭,很让薛礼奇怪,左武卫大将军感觉也有点儿搞笑……
李元婴客气了几句后开门见山,说他是来向薛将军学箭的。
薛礼客气道,“微末之技,怎敢为王爷指教,再说半路学艺也不轻松,王爷身为皇室宗族又何苦呢,王爷请回吧。”
李元婴道,“不成啊,薛将军不想复出,边境上若再有事了,我大唐皇族要倚赖何人?讲不了本王只好拿鸭子上架,到时候上阵。”
他这样一讲,薛礼反倒不劝了,爽快地应道,“那好,薛礼知无不言。”
李元婴暗道,“他这是真想撂挑子,拿看家的本领也不是好的了。”王爷问道,“想要箭射的精,要练什么?”
薛礼道,“要练目力、膂力,然后才是准头,准头练过了还要练反应,要熟能生巧,要能在间不容发中举弓便射。不过几者相铺相成,互为影响,缺一不可。”
李元婴道,“目力如何练?”
薛礼道,“方法多的是,有人练的是‘明’,不论目标多远多小,在他看起来都如几步外的靶心,射起来自会准。有人练的是‘随’,看动如看静,只要盯上了便跑不掉。有人练的是‘大’,看目标如视锅盖,射起来当然好中。但你眼睛若迎风流泪可不行,眼前沙尘飞着,刀尖晃着,你也得睁着眼一眨不眨。”
“那还是练大好,薛将军可肯告诉本王练大的方法么?”
“薛礼先已说过了,定会知无不言。不过这个练大的方法可不是薛礼所长,我只知一二。王爷,不如你去求一求辽州李弥都督吧,请他教你。”
李元婴道,“能得仁贵之一二足够我用了,让我去辽州那得跑多远啊。”
薛礼碰上滚刀肉了,他笑了笑,说道,“练大,可找一扇高梁竿做的黄色锅盖,将中间掏空了穿绳挂在树上,再于锅盖边缘内任意一处,以红漆点上一点。每日太阳初升时,你要去树下,让日光透过锅盖中间的孔洞射过来,而你迎着日光去看锅盖上的红点,要目不错睛盯上一个时辰,天天如些。一个月后等你眼睛不惧日射、不论锅盖如何晃动,都能看清楚那只红点时,再由五十步远退后二十步,依着前法再去练一个月,然后你再退二十步再练一个月,直至站在百步开外仍能看清那个红漆点时,便练成了。”
李元婴叹道,“难道李弥便是这样练的?”
薛礼道,“王爷可去问李都督啊。”
福王道,“总该还有些绝窍吧。”
薛礼道,“自然是有绝窍。学箭若不修德,只知私利不知家国公义,薛某敢断言,哪怕她照猫画虎的学一辈子,哪怕获利非凡,也难成大器。”
李元婴大窘,仿佛薛礼是在说他似的,王爷忙道,“其实不论习文,还是练武,各技皆同此理啊,但单对射箭来说,又为何呢?”
薛礼道,“因为在危难关头,生死悬于一线,泰山将崩于前,他心跳如狂神志会乱,目力会散,有力使不出,手腕子也会发僵。”
李元婴道,“这么难学,本王可学不到薛将军这个层次了!”
他狡诘地一笑,对薛礼道,“再说金徽陛下和德妃已从盈隆宫到了长安,哪里的战场还用得着孤王上阵呢。”
薛礼问,“王爷你怎么知道他们来了,不是诳薛某呢吧。”
李元婴,“孤王正是和他们一路前来的。”
……
大明宫,许魏安匆匆赶来,将这个消息回禀给武皇后时,武皇后内心的惊诧无与伦比,“你是如何知道这个消息的?”
许魏安道,“回娘娘,是小臣派去的眼线在薛将军府外听说的,他见到了福王李元婴去薛府拜访,还听薛府买菜的下人们讲,盈隆宫马王和四王妃正在路上,人已快到长安了!”
李治正和魏国夫人贺兰氏腻在一起,门外忽报,“陛下,皇后求见。”
李治倒没觉出什么来,但魏国夫人轻轻嗤了一声,“我的姨母何时变的这么有规矩了,还知道我在陛下这里不方便!”
武媚娘的确有些反常,还知道通报了,李治对贺兰氏道,“你先避一避她,朕想可能是有什么事了。”
“不嘛陛下,我凭什么让着她,她无事还硬闯,有急事更不必通报了。”
武媚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