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无赖兵王-第7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铄点了点头,随后向众人问道:“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要说?”
郭嘉站了起来:“主公先前说过,要去长安看一看,不知什么时候成行?”
“长安还没有修造完成,也不急于一天两天。”曹铄回道:“称帝这种事情,总得找个最适宜的时机,也得有个固定的都城。我们先把农田稼穑给解决的明白了,然后再去处置长安的事情不迟。”
曹铄没有立刻前往长安的意思,郭嘉也就不好多提。
“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环顾众人,曹铄又问了一句。
众人没有吭声,曹铄说道:“既然没事,那就先散了。公台留下,我俩还得商议一下该怎样去建造新式农田,提升作物产量。”
陈宫先领命应了,其他人则纷纷站起来,向曹铄告了个退,离开大殿。
等到众人离开以后,曹铄招呼了一声陈宫,要他陪着自己走出大殿。
出大殿以后,他向陈宫问道:“公台认为我先前说的那些有几分可行?”
“回禀主公。”陈宫回道:“我觉着是十分可行,然而耕种田地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主公说的法子我们有必要尝试,却不便于立刻在整个大魏推行。无论什么政令,只有百姓真的得到了好处,他们才会全心全意的去办。尤其重要的还不是百姓信与不信,而是各地官府。他们在推行政令的时候会不会全部执行,或者是执行的到不到位,都决定着最终的效果。倘若我们尝试了可行,而且还能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好处,地方官府要是推行不利,就快要名正言顺的处置他们。”
“果然还是公台想的周到。”曹铄点了点头:“就依着公台好了。”
********************************************
洛阳当年被董卓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人口也被大批迁往长安。
长安离洛阳虽然不是很远,可董卓的手下沿途压榨欺凌百姓,再加上匈奴、羯人等等那时也趁机来到中原,以扶助汉室为名四处袭扰,百姓死伤众多。
人口锐减,洛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从洛阳迁移到长安的人们还没消停几年,董卓被杀,随后李傕、郭汜反叛,战乱再次濒临长安。
几经折腾,中原一带人口十去其九,洛阳、长安等地周边,有着许多鬼村。
所谓的鬼村,就是曾经有人居住,到后来村子里的人全都被迁移离开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村子空无一人。
虽然曹铄这么些年采取各种政策鼓励生养,极力扩充人口。
可人口锐减的速度很快,增长起来却相对比较缓慢,以至于到如今,洛阳城外还到处可无人居住的村子。
决定要在洛阳兴建新型农田,曹铄也不耽搁,吩咐陈宫尽快划分土地,迁移一批人口到那里去。
要被迁移到新型村子的百姓,都得到了官府特意给予的批文。
如果他们的收获没有超出以往,官府将会给予同等价值的补偿。
除此之外,补偿的数额还会多提升一半,以弥补来到新型村庄的损失。
耕种田地的百姓能得到这些补偿,分派到牧场的百姓,补偿将会更多。
他们的牛羊不用购置,全都是官府提供幼崽,只是与官府签订了提供幼崽的协议。
倘若养殖没有成功,所有损失都由官府来承担。
要是圈养牛羊和家禽成功,他们只要在第二年给予官府两倍的幼崽就算是偿清了债务。
至于将来缴纳多少税赋,则在以后根据具体的利益核算。
官府给出了诚意,百姓当然不好毫无表示,凡是被选中的,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前往新型村庄从事农耕。
百姓所以愿意这么做,无非是大魏朝廷从没做过让他们失望的事情。
一诺千金是曹铄一直以来对各地官府的要求。
他要求各地官府,凡是下达政令,一定要仔细斟酌,确定是长久之计再传达给百姓。
倘若不是长久之计,或者是三五年之内就会做出改变的,各地官府在下达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曹铄绝对不会给他们擦屁股。
也曾有人与曹铄说过,人口太多,会造成死人与活人争夺耕地、住宅用地,或者是造成粮食不够分派,早晚出现饥荒。
曹铄当时就言辞斥责,大骂说出这种话的人是脑子被屎给灌满了。
他认为死人根本不可能争夺活人的耕地,泱泱华夏数千年沧桑,已不知死了多少人。
要是死人能与活人争夺耕地、住宅,将是遍地都是坟墓,根本没有活人的容身之处。
中原人的习性是扫墓只有三代,三代人以后,更加古老的坟墓将渐渐被后人遗忘,最终在风吹雨淋中成为一片平地,恢复土地原有的样子。
所谓死人和活人争地,不仅是杞人忧天甚至还是屁话连篇。
争夺粮食、资源更是无中生有。
粮食年年有,只要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粮食品种,这些都能够改变。
唯一难以解决的就是资源,然而从两千年后过来的曹铄很清楚,资源分为不可再生和可再生。
只要适度开发不可再生,加速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研究,也是早晚能够解决的问题。
人口,本来就是要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
自然有自然的选择,而不是人类自己去增加或者减少人口的数量。
过多的人口,必定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掉一批。倘若人口太少,自然选择也会促进增长。
曹铄如今采取的政策,只是在人口过少的阶段加以推动发展,到了一定时期,他将会取消这些本就不该出现的政策,把人口的增长速度交还给自然来抉择。
如今曹铄所做的政令决策,无非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再也不用因为吃穿用度而发愁。
人只有在吃穿不愁的时候,才会生成新的渴望,
心中有了渴望,就会想要去改变,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创造。
曹铄其实很明白,他需要做的并不凭着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来改变整个天下。
天下只需要一个引子。
一旦这个引子被人们所接受,它就会打开人们的世界的认知。
人的生活进入新的层面以后,往前发展的速度将会快上许多。
曹铄曾经生活的时代就是那样。
科技在以往的数千年里始终都是发展缓慢,直到有一天蒸汽大工业出现,从而引发了后来的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革命。
直到曹铄曾经生活的时代,科技已经达到了一年一更新、五年一换代。
有着这些认知,曹铄很清楚,他一旦打开了局面,科技研究就会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接管。
就像如今的蓬莱,他根本不用再做出任何指示,只是给工匠们一个大的方向,工匠们就懂得该怎样去研制新型兵器。
虽然研制的进度缓慢了一些,始终没有造出曹铄真正满意的热兵器,可匠作坊的工匠在研发上耗费的心思却是让曹铄说不出什么不妥。
依照如今的研发速度,再有几十年,应该可以造出让他基本上可以满意的热兵器。
既然蓬莱那边可以暂时放手,关乎民生的事情曹铄就要先把持一些,等到引上了正途,他也就可以像是蓬莱那边一样,多半时候放手,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稍做指点。
受受命负责建造新型复合型农田,陈宫在洛阳城外规划了一片天地,令人前去建造了村落。
村落建造不过耗费了十多天,之后村民陆续搬迁,原本没人居住和开荒的地方,很快就有了一座住满村民的村庄。
第2222章 物资得用钱来换
(全本小说网,HTTPS://。)
洛阳城外的村庄以最短的时间建造完毕,村民也是尽快迁入。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这个时代的建筑材料,并不像两千年后有着各种化工原料,只要房屋建造完毕,村民就可以直接入住。
深秋是收获后的季节。
在深秋以后,还有漫长的冬季。
村民们正是要利用冬季,把曹铄农场圈着牧场的设计给构造成现实。
荒地生满了杂草,村民们最先要解决的是把杂草给除掉,然后再挑选出来。
可以用来饲养牛羊的作为干饲料留下,等到来年再用。
不能饲养牛羊的,则摆放在空地上,一把火给烧了,再掩埋进泥土里。
曹铄并没有让百姓们用水去浇灌草木灰,而是要他们直接挖出大坑掩埋。
草木灰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它却有个很大的弊端,一旦见到水,有机物将会随着水而流走。
烧出的草木灰被村民们掩埋进神坑,陈宫又安排人把土地分成许多小块。
每一块土地大约五六分左右,两块土地拼接在一起就是一亩多。
沿着田地,人们还开凿出了水渠。
水渠一直延伸到一块被清出来的平地。
平地靠在洛水岸边,曹铄在岸边主持建造了十多架水车。
水车并不需要人力蹬踩,在水车的上方有着一只硕大的风车。
风车转动,牵动着水车的轮轴,可以把洛河的水引到水渠的交汇口。
只不过在水渠的交汇口,建着一个由石头圈起的房屋。
说它是房屋其实并不贴切,因为它只有四面的墙壁,根本没有房顶。
而在房屋的里面,则是一个大大的深坑。
深坑与水渠连通在一处,墙壁的上方也有着四只风车,每只风车都牵着一个像是船桨一样的东西。
只要风车转动,船桨就会在深坑里搅动,无论里面放着什么,都会被搅的翻卷到上面。
这个深坑就是将来用来丢弃牛羊粪便的化粪池。
它连接着水渠,也连接着洛河。
洛河的水从中流过,通过船桨一样的东西搅拌,把化粪池里的牛羊粪便给卷动起来,然后流入水渠,最终进入水渠边缘的田地。
所有的一切准备妥了,人们要做的只是等待春天,把牛羊幼崽送到这里。
除了饲养牛羊的牧场,曹铄还指派村民建造了一排房屋。
房屋里有着供暖设施和一排排的笼子。
这里将会成为家禽的孵化场。
家禽孵化以后,要是天气暖和,会被放到牧场任由它们随意乱走,在草地里寻找虫子和草籽去吃。
这样饲养出来的家禽,肉质鲜美,要比一直在笼子里养着的更紧俏一些。
当然,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笼养家禽,曹铄只不过是想要村民们省心一些。
毕竟笼养家禽在防范病菌方面,也要比地上散养耗费大的多。
牧场并没有像曹铄相像的那样只是用木头栅栏圈起来了事。
承担牧场的村民认为,还是在周边建造起石头垒砌的围墙要稳妥的多。
曹铄琢磨了一下,村民提的意见确实也没有错。
石头圈起来的围墙不存在缝隙,家禽也不可能轻易钻出去。
尤其是牛羊,即便乱跑,也不会跑到围墙外面去。
站在正在兴建的新式村庄,曹铄看着村子外面的牧场和农场。
他身旁的陈宫说道:“主公,这样做可是真的大手笔,官府承担牛羊幼崽,还要提供鸡鸭鹅的幼苗,就连洛水也被圈起来一片,里面将要依照主公的吩咐放养鱼苗。要是真的一切都能成真,这座村子里的村民,不出三年,应该可以富的流油。”
“我们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打的仗也还很多,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曹铄回道:“压榨盘剥,把百姓弄的走投无路,并不是圈钱的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帮着百姓富起来。只有百姓富了,我们才能收取更多的税赋,府库才能充盈。打天下确实很难,治理天下却要比打天下更难。”
扭头看向陈宫,曹铄微微一笑:“我们确实是高高在上,百姓确实是需要仰望我们。可我们应该,明白,高位者如果没有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又怎么体现出优越感?又怎么能体现出尊贵?拔高高位者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不愁吃穿。人活着,最基础的不过是衣食住行。等到这一切都满足了,他们才会去想更多的办法,满足一些吃饱穿暖之外的渴求。”
“还是主公看的明白。”陈宫回道:“要是当初的大汉皇帝能明白这些,大汉也不至于破败至此。”
“其实大汉的末代皇帝还是想过要励精图治。”曹铄微微一笑:“只可惜天数已尽,无论他们做什么,世道已经轮转,也不可能再随着他们的心意发展。”
想起当年的刘协,陈宫不免一阵唏嘘。
身为大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刘协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想着怎样让汉家再次强盛起来。
可惜,他不懂发展自己的势力,只是一味的想要利用豪雄的能力平定天下,然后再从被他利用的人手中接管大权。
刘协的想法无非是天真的。
没有哪个人不会自私到得了天下以后,还把大权拱手交给已经成为傀儡的皇帝手上。
回顾过往,凡是傀儡皇帝,哪个得到了好下场?
楚汉相争之时,项梁要人从乡野中找到正在为人放牧的怀王。
天真的怀王也以为他是楚王,可以号令项羽、刘邦等人。
所以才有巨鹿之战以前,怀王安排宋义作为主将,而项羽只是副将的过往。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他被项羽记恨。
在项羽攻破咸阳封赏天下以后,再也没有用处的怀王,被人截杀在前往彭城的路上。
大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刘协何尝不是那样。
当年他在董卓的扶持下,从兄长刘辩的手中接替了大汉皇帝。
刘辩死后,刘协日子过的却并不安稳。
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已成为董卓的附庸和傀儡。
要不是最后司徒王允设计杀了董卓,身为大汉皇帝的他,早就被董卓取而代之。
董卓死后,刘协的日子也不是太好过。
他李傕郭汜控制,成为俩人号令天下的傀儡。
直到后来,曹操到了长安,好言好语的把刘协哄骗去了许都。
曹操没想过要称帝,接他却是想着利用刘协的皇帝身份节制整个天下。
凡是与曹家为敌的人,都被刘协归咎为大汉朝的逆贼。
所以曹操才能名正言顺的讨伐其他豪雄,一步步的掌握大权,最终打下了曹家的基业。
曹铄能够有今天,并不只是他有个好父亲。
更总要的是,刘协曾在曹家发展的过程中,为曹家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协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源自于桓灵二帝的无道昏庸。
桓灵二帝在位,吏治不明,各地官员横征暴敛,再加上朝廷为了满足两位皇帝的索求,从各地征募大量钱财,以至于闹的民不聊生遍地饿殍。
要不是有那两位皇帝做出的铺垫,大汉也不至于迅速积弱,最终沦落到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年的黄巾之乱,公台应该还记得。”曹铄毫无征兆的向陈宫问了一句。
“当然记得。”陈宫回道:“要不是黄巾之乱,灵帝也不会下令各地招募乡勇,曹公也就不可能有陈留募兵。中原也不至于动荡多年,到如今也没个消停的时候。”
“说的就是。”曹铄说道:“桓灵二帝把天下祸害个千疮百孔,到了灵帝时,却想着利用天下豪雄讨灭黄巾。他的想法无疑是没什么错误的,可他却低估了人的贪欲。既然有了成就大事的资本,谁还愿意只是给人做臣子?尤其是实力已经超出朝廷,还有哪个人愿意无端的受他人指使?”
“主公说的没错。”陈宫点着头叹了一声:“不过转念一想,要是大汉没有衰落,主公又怎么可能得到机会掌控天下?”
“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可能殒命丧身,在那样的情况下,生与死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曹铄说道:“造饭或许会有一条活路,不造反只是死路一条。如果是公台,你会怎么选?”
陈宫回道:“天下是朝廷的天下,身为臣子,当然宁死不反……”
“那是因为你出生士族,决然不会饿死,也无法体会百姓们的心思。”曹铄说道:“要是让你和他们一样,每天忍受挨饿受冻,为了活下去,你也会铤而走险。”
望着还在建造牧场和农场的地方,曹铄接着说道:“要是百姓都能像你一样穿的暖吃的饱,一些需要满足的小愿望也能得到满足。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叛朝廷?又有什么理由和朝廷作对?就算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他们蛊惑百姓,又有几个人肯理会?”
曹铄一番话,把陈宫说的不住点头。
想起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百姓要的东西很简单,很多人活着,本来就只是一场中庸。
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大富大贵,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能让他们过的日子舒坦,他们是绝对不会祸乱天下,给朝廷惹来麻烦。
只要朝廷不是作到了天下人人共愤,不是整个天下都心存不满,恨不能这个朝廷消亡下去,动荡就不会发生。
倘若朝廷重视百姓疾苦,要他们日子过的安稳,这个世道就不会乱起来。
陈宫还在回味着曹铄说的话。
曹铄向他问道:“牲畜和家禽的幼崽有没有联络好?什么时候可以送到这里?”
“回禀主公。”陈宫说道:“所有牲畜和家禽的幼崽都会在开春以后送到这里,等到农田整理妥当,村民就会在田地里下上麦种。过了冬天,麦苗发芽,明年就会有些收成。”
“明年的收成不会特别多。”曹铄说道:“然而后年就会好很多,随着土壤越来越肥沃,庄稼也会越长越好。”
村民们还在开挖着水渠并且运来石块垒砌着牧场的高墙。
曹铄很清楚,村子建造的确实是快,可要把所有的设施都给置办齐全,却需要一段很漫长的时间。
至少冬天来临之前,这里不可能把所有都准备好。
*****************************************
曹恒在雁门关下达了《屠羯令》,一些天以后,得到这条命令的兵不仅仅只是雁门关一带的军民。
很多附近的军户也都纷纷来到。
来到雁门关的这些人,多半都曾在战场上厮杀过。
他们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其中还有不少,平日里就是依靠打猎为生,追捕和猎杀的本事当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较。
来到雁门关的人越来越多。
曹恒紧接着又下达了一条命令,凡是从关外抢掠来的女人,除了不许虐待和残杀,其他都可以任由处置。
杀了羯人可以换取好处,还能抢掠羯族女人,许多追求冒险和沙场刺激的人,纷纷来到雁门关。
这些人的来到,让雁门关比以往热闹了不少。
关口附近,除了馆舍和酒馆的生意特别的好,就连烟花柳巷也是比以往繁荣了不少。
曹恒并没有理会这些人的来到。
他每天还在致力于琢磨怎样对付羯人。
天气一天天变冷,曹恒更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率军出征。
军中将士虽然带来了一些御寒的衣物,然而那些冬衣都只适合在南方穿,根本不适合寒冷的北方。
没有足够的冬衣,曹恒当然不会轻易下达出征的命令。
等待出征的日子里,他交代杨阜务必置办到足够的冬衣。
杨阜也四处筹措,可筹办的进度却十分缓慢。
眼看已经进入深秋,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曹恒也有些急了。
杨阜派出去筹措冬衣的人又运回了一批。
他在姜维和陆逊的陪同下,前去查看送到雁门关的冬衣。
军营大门外,曹恒和姜维、陆逊并排站着。
一辆辆大车从他们眼前经过。
大车进了军营,会有军需上前清点数目。
直到最后一辆大车过去,杨阜从军营里跑了出来。
来到曹恒等人面前,他躬身说道:“长公子,我清点了一下,这次送来的冬衣共计一千零七十件。”
“一千多件。”曹恒摇头,向杨阜问道:“杨刺史,依着这个进度,你认为我们需要多久,才能把冬衣筹措齐全?”
军中将士分发冬衣,不可能每人只有一套。
冬天出征,衣服一旦潮湿,再没有干爽的衣服换上,士兵就会活活冻死。
每人至少一套冬衣,这是大军出征前必备的物资。
面对曹恒的质问,杨阜低着头回道:“我已经竭尽所能,只是冬衣确实难以筹措,估计还得一些日子才能置办齐全。”
“再等一些日子,只怕冬天都过去了。”曹恒说道:“过了冬天,我还要你置办冬衣做什么?”
自从曹恒头一回来到雁门关,杨阜对他就是十分惧怕。
被他如此质问,杨阜低着头没敢吭声。
“怎么不说话?”曹恒眉头皱起,向杨阜问道:“能不能给我一个确切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把冬衣筹措齐全?”
“一个月……”杨阜低着头回了一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