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帝临天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徐徐放,不必心急!”皱眉想了想,刘平点了点头说道,在火油尚未抵达江边之前,自然要稳住诸葛亮,以免叫他看出其中破绽,驾船而逃。

    草船借箭……

    我叫你借!

    而与此同时,司马懿心中不怀好意的对象诸葛亮,正在江上一只船中,与东吴参军张昭饮酒。

    比起有些战战兢兢的张昭,诸葛亮倒是一脸安然,一面饮酒,一面与张昭谈笑,倒是颇有些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气质。

    不过,诸葛亮自是泰然处之不假,张昭却有些受不了了,勉强敷衍着诸葛亮的谈笑,耳朵死死倾听着刘军营寨动静。

    见张昭这番模样,诸葛亮轻摇羽扇,揶揄说道:“子布,莫非是我军中酒水不美?”

    说着,他指了指放置在案上的酒盏、酒壶。

    “真不知孔明哪里来的好兴致:”苦笑着摇摇头,张昭惊声说道:“你方才叫将士击鼓,倘若刘平令人出战,我等皆束手待擒矣!”

    “呵呵。”诸葛亮淡淡一笑,坦然说道:“子布莫慌,此等浓雾之中,我料刘军必然不敢出战,唯恐遭到我军埋伏,子布尽管放心饮酒取乐,待再过小半时辰,天色放亮、大雾散尽,我们便领军还。”

    “倘若当真如此,那是最好,那是最好……”喃喃念叨着,张昭直感觉心中狂跳。

    太……太不可思议了……

    看孔明如此稳重之人,竟用此等险招……

    向刘军借箭?那是这么好借的么?

    早在诸葛亮邀张昭在夏口之外登船、美其名日‘取箭’之时,张昭便暗暗观察过那些船只。

    粗粗一算,大概是四十只战船,每船配置二、三十名军卒,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数百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那时,张昭当真是一头雾水。

    及至凌晨时四、五更天,两人船队已接近刘平的水寨,而此时,诸葛亮竟教士卒将船只横于刘军寨前,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张昭见状,自然是大惊失色,唯恐刘平驱船来袭,然而不管他如何劝,诸葛亮却是笑而不语,反而邀请张昭入船饮酒作乐。

    出乎张昭意料之外,刘营在一番躁动之后,并不曾驱船来袭,仅仅是布下重兵在江边放箭,用诸葛亮说的,丝毫不差。

    或多或少,张昭心下有些明白诸葛亮的打算了,他分明是想向刘军‘借’箭,只不过出于安危考虑,张昭仍有些惴惴不安,反观诸葛亮,却是一脸如常,轻笑饮酒。

    见诸葛亮一脸安然,怀着不可叫他小看了江东文臣的心思,张昭勉强收起心中不安,与诸葛亮饮酒作乐,期间,诧异问道:“孔明,你如何得知今日有大雾?”

    “夜观天象所知。”诸葛亮微微一笑,举杯凝声说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三日前我夜观天象,是故得知今日乃有大雾……”

    此人,真奇才也!

    张昭眼神惊叹之色一闪而逝,出言赞道:“不想孔明竟懂此等学问,真奇才也!”

    说着,他脑海中浮现当日周瑜口中说的‘此人才识过人,果不为江东所用,当尽早除之’,心下一叹,暗暗说道,但愿诸葛瑾能说服其弟才好……

    否则……

    一面是道义,一面是我江东日后……

    唉!似乎是发现了张昭的失落,诸葛亮疑惑问道:“怎得,子布?”

    “没,没……”暗叹着摆摆手,却见诸葛亮眼中有些疑虑,欲岔开话题,却忽然发觉一事,惊声说道:“孔明,船外动静好似停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64章 议事

    (全本小说网,。)

    “唔?”顿时,诸葛亮的注意力成功被张昭转移,只见他侧耳倾听良久,忽然拍腿皱眉说道:“莫非被那司马懿看穿了?”

    “司马懿?”张昭面上露出几分惊色,诧异说道:“司马懿不是在石阳么?”

    “怎么会。”诸葛亮轻笑一声,摇头正色说道:“司马懿乃刘平最信任之人,眼下大战将临,刘平十有八九不会轻易调离此人,司马懿前次取石阳,不过是为吸引我等注意,以方便刘军从乌林渡江,至赤壁登岸,悄然袭夏口、江夏……

    眼下听闻刘平帐下另一善于统兵的谋士贾诩到了石阳,司马懿又岂会留在该地?司马懿、贾诩,刘平必要留一人在身旁才是,依亮看来,眼下屯兵石阳的,多半是贾诩,也就是说,司马懿眼下正在汉阳刘营之中!”

    “什么?”听闻诸葛亮所言,张昭面色微变,惊声说道:“倘若孔明之计被司马懿看破,那该如何是好?”

    “静观其变!”诸葛亮面色一正,羽扇微微摇着,双目望着桌案,凝重说道:“就看刘军眼下如何应对,亮便可知晓司马懿心中打算!”

    “唉!”神情复杂地望了一眼诸葛亮,张昭摇头苦笑道:“但愿司马懿不曾看破孔明之计才好,否则,风向不利于我等,司马懿若驱船追来,恐我等不及撤回……”

    风向?诸葛亮淡淡一笑,对张昭的忧虑丝毫不挂心上。

    两人正说着,忽然船外又传来阵阵破空声,显然是刘军继续放箭所致。

    一盏茶工夫之后,张昭见刘营并无其他异常举动,遂心下一松,出言笑道:“幸哉,幸哉,司马懿不曾看破!”

    “呵,那可不见得!”哂笑一声,在张昭惊疑的眼神中,诸葛亮玩味说道:“或许,他司马懿只是想稳住我等先,此人,必有所图谋!”

    说着,他缓缓起身,微笑说道:“子布,看来无法安然饮酒了,我等前去船头巡探一番……”

    “理当如此!”张昭亦起身,与诸葛亮与船头隐蔽处伫立。

    凝神望着刘营方向,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破空声,诸葛亮心下更是肯定,凝重说道:“箭支不及方才那般密集,恐怕多半是司马懿为稳住我等,故意放箭!”

    “那……那怎么办?”张昭惊声说道。

    摇了摇羽扇,诸葛亮立于船头,轻声劝慰着:“子布稍安勿躁,静观其变!”

    话音刚落,他忽然瞥见一道亮光。

    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忽然刘营方向袭来无数道亮光,时隐时现。

    “这是……”显然张昭也看到了,只见他凝神望着前边不远处,望着那些亮光离自己越来越近,面上惊恐之色亦是越来越浓,疾呼道:“火……火箭?!”

    转头朝着张昭苦笑一声,诸葛亮自嘲说道:“不想竟是如此,这下麻烦了……”

    确实,那无数道隐隐浮现的光亮,正是刘营中射来数千支火箭所致,只见箭如飞蝗,一时之间,天空、江面,突显一片火红之色,甚为壮观。

    “子布……”

    “咕。”望着眼前的渐渐袭来的火红之色,张昭咽了咽唾沫,转头望向诸葛亮,讪讪说道:“何……何事?”

    “呵呵。”手持羽扇摆了摆,诸葛亮收起笑意,一脸凝重望着张昭,正色说道:“亮思子布乃江东人士,久居江畔,想来熟悉水姓……”

    “……别开玩笑了!”

    --

    正如诸葛亮所料那般,刘军再行继续放箭,不过是为稳住江上的敌军罢了。

    因为,江面如此广阔,零星几只火箭,恐怕非但射不中诸葛亮的‘草船’,更为打草惊蛇,叫诸葛亮醒悟过来。

    为此,司马懿又调来足足七八千刘兵,赶制火箭,另外一面,则叫蔡瑁继续叫麾下水军放箭,以免被诸葛亮看破,继而逃之夭夭。

    将箭矢改成火箭,无非是在箭簇与箭杆之间绑上一条布帛,并用火油浸湿,在七八千刘兵奋力赶制之下,仅仅一盏茶功夫,早已造好了数万支火箭,粗粗一算,恐怕有两、三万之多。

    刘平支会司马懿领军,自己便去营中思虑去了。

    当即,司马懿便叫那万余弓弩手换普通箭矢为火箭,引火射于江面。

    万余弓弩手一同施为,只见弓弦一响,箭如飞蝗、矢如瀑雨,朝着江面迎头照下。

    首轮数千支火箭,已是染红了半边天际,倒映着江面一片火红,就连那大雾,亦好似被驱散了一些,鲜艳如朝霞,令人炫目。

    司马懿不曾下令收弓,麾下刘兵自是不敢停,机械般拉弓、放箭,如此反复不已,只看得蔡瑁心中惋惜:如此数量的火箭,若是能用在对战周瑜之时,就算周瑜再如何善于统帅水军,也能叫他喝一壶的,可惜了……

    怀着甚为可惜的心思,蔡瑁偷偷望了望身旁的大人,却见他凝神望着江面,喃喃说着什么,凑近一听,蔡瑁却仅仅只能听得戏言片语。

    “……我叫你借箭……”

    当蔡瑁用疑惑不解的眼神望向司马懿时,司马懿正凝神望着江面,望着天空与江面火红一片,极其壮观,同时,他倾听着江面上传来的阵阵惨叫、搔乱,心下不免有些别样感想。

    草船借箭!

    作为诸葛亮一生中与空城计等同列为最不可思议的计谋,刘平又如何会忘却?

    他原本就在想,历史被自己搅得如同一滩浑水,究竟还会不会出现此事……

    倘若出现此事,那该多好……

    在后世每每读到此处,司马懿便有些另类的想法,要是那时诸葛亮草船借箭时,刘军射出的,不是普通箭支,而是火箭,那会怎样?

    结果恐怕是诸葛亮借箭不成,反而有姓命之危吧!

    你看这不是,江面上鼓声停了不说,传来阵阵敌军惊慌失措的呼声,还有江面上的熊熊火光。

    噼里啪啦的声响夹杂着怒骂声、惨叫声、哀鸣声……

    等等!

    他诸葛亮究竟带了多少士卒前来借箭啊?

    感觉事情有些诡异,司马懿低声问身旁蔡瑁道:“德珪,你可听到敌军惨叫声?”

    疑惑地望了眼司马懿,蔡瑁愕然点头说道:“听到,怎得姑父?”

    只见司马懿凝神望着一片火红的江上大雾,皱眉迟疑说道:“那你可记得,敌军喊了多久了?”

    “这个。”蔡瑁略略有些犹豫,心下一算,摇头说道:“恐怕有一柱香工夫吧……”

    “……”顿时司马懿面色微变,抬手大喝道:“停止放箭!”

    司马懿一声令下,此处万余刘兵渐渐放下手中弓弩,疑惑地望着司马懿。

    草船借箭,他诸葛亮分明仅是带了二三十艘战船,船上士卒不过数十人,总体来说,也不过区区千人左右,然而便是这区区千人,竟是惨叫了一炷香工夫,开什么玩笑!

    难道他诸葛亮另有奇策?

    令其麾下士卒大声嘶喊,故作惊慌,引诱我继续放箭?

    然而他草船已损,如何‘借’箭?

    莫非草船丝毫无损?

    怎么可能……

    他诸葛亮如何能在万箭齐发下保全那些草船,要知道,自己下令放的,那是火箭啊!

    江面之上,大雾之中,鼓声早已停了,传来的阵阵的嘶喊声,亦是越来越微弱,如此一来,司马懿心中倒是又燃起几许希望。

    莫非是我想多了?

    “姑父?”见司马懿面上表情变换不停,蔡瑁略有担忧唤道。

    “何事?”

    “敌军已退,众将士留在此处亦是无用,不若叫其归营歇息……”

    “唔,”点点头,司马懿站在江边,心不在焉说道:“辛苦诸位将士了,且叫他们归营歇息,你也回去歇息吧!”

    “诺!”蔡瑁领命而退。

    不多时,江边几近两万刘军士卒渐渐退散,除去轮到值夜的士卒且留在此处外,恐怕也只剩下司马懿仍在此眺望江面了。

    虽然几近天明,然而天空仍未放亮,江中大雾亦是不曾散开,如此一来,江面上究竟发生了何事,司马懿是一无所知。

    不过总算还好,历史中那声‘谢丞相箭’总算是没能让诸葛亮令麾下士卒喊出来,否则,自己恐怕……

    丢脸丢到家了!

    然而隐隐的,司马懿却有种感觉,或许此次,叫他诸葛亮得逞了也说不定……

    可是倘若他得逞,为何不叫麾下士卒喊声‘谢尚书箭’呢?打击打击自己在军中威望,想来诸葛亮并非不想看到……

    不过话说回来,自己下令放的是火箭,又是万箭齐发,他诸葛亮如何借箭?

    正在司马懿心中不解之时,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呼唤:“尚书……”

    司马懿转身一瞧,见来的是钟会,招手说道:“士季怎么也来了?”

    “门下原本是睡下了,不过中途被营中动静惊醒。”微微笑着,钟会走上前来,见司马懿站在江边,诧异说道:“尚书在此做什么呢?”

    犹豫一下,司马懿便将方才之事一一告知钟会,同时,将‘草船借箭’之事以自己观点的形式,也告诉了他。

    “原来如此。”

    听罢司马懿所言,钟会凝声说道:“如此大雾,蔡将军认为不宜出战,恐遭伏击,确实有几分道理……而尚书所言观点,亦无不妥之处,用火箭拒敌,唔,不过嘛……”

    说着,钟会望了一眼司马懿,满脸疑惑问道:“门下观尚书所言,尚书好似笃定敌军是故弄玄虚,周围不曾有敌军埋伏……如此的话,为何不叫蔡将军点起一支船队,趁敌军不备,悄然出营,将其擒杀?”

    “额?”望着钟会眼中的疑惑,司马懿哑口无言。

    对啊!既然自己已经明白这不过是诸葛亮故弄玄虚之计,为何还要陪他玩耍,耗费二十余万支箭矢,另火油、布帛无数,派一军前去,岂不是更为迅捷、省力?

    见司马懿听闻自己所言后,一脸目瞪口呆,钟会顿时明白过来,苦笑一声,暗暗骂自己多嘴,连忙转移话题说道:“额,这个,其实依门下之见,尚书所为,才是稳妥,门下以为,虽然尚书料定江面大雾之中并无敌军埋伏,然用兵之道,虚虚实实,保不定……咳!是故,门下认为,尚书所为,才是稳妥!虽耗费了些许箭矢、亦叫敌军徒劳无功……”

    说着说着,钟会自己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士季莫要再劝慰我了。”摇摇头苦笑一声,司马懿无奈叹息道:“士季说得不错,叫一支船队悄然而出,省事省力……此事是我失察,不及细思便下令,士季不必为我辩解……”

    说着,司马懿暗骂自己一句,傻了吧,自以为得计,还信心百倍下令放火箭……

    “走吧,士季。”

    摇摇头,司马懿转身朝自己住处走去,虽说有些失望,不过想起诸葛亮那家伙也不见得逞,总算是稍稍好过了一些。

    走着走着,司马懿好似想到了什么,在身旁钟会疑惑的目光中,他忽然停住脚步,回头凝神望着江面,眼神闪烁不定。

    难不成他诸葛亮此次借箭并非是用草船,而是利用……

    在司马懿心下惊疑不定之时,诸葛亮与张昭却是刚刚逃得一条姓命……

    恐怕这一次,是诸葛亮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次,非但手中羽扇失了,全身上下湿透不说,更是处处染着尘灰,反观张昭,亦是全身湿透,非但顶冠失了,脸上还被大火熏得乌黑,一副落魄相。

    “哈哈!”望着对方的狼狈相,两人相视一笑。

    事实证明,司马懿的数万支火箭,却是险些叫诸葛亮与张昭丧命,眼下二人正坐在一艘小船中,徐徐而夏口方向而去。

    不得不说,张昭不愧是诚诚君子之士,即便是被诸葛亮害得如此狼狈,仍一脸恬然,回望一眼方才停船之处,望着那面仍隐隐有些微光,张昭摇头苦笑道:“险些丧身鱼腹,险哉险哉,想不到那火箭竟是如此密集!”

    “啊。”诸葛亮点头附和了一句,哂笑说道:“经司马懿这么一折腾,恐怕刘营之中火油眼下差不多已消耗殆尽,却是苦了我等……”

    回忆方才之事,仅观诸葛亮发现刘营射来数千支火箭,仍有闲情与张昭开玩笑就可以看出,他不是没料到此行中途会被人看穿。

    其实,诸葛亮早就算到司马懿身在刘营之中,亦料到此人多半回来干涉此事,即便是说,对于司马懿下令放火箭,诸葛亮早有预料。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65章 议事(2)

    (全本小说网,。)

    正是因此,早在诸葛亮与张昭从夏口出发前,诸葛亮已叫督备此事的刘琦令麾下将士取水,将四十艘战船上的草人全部淋湿,又取水倒在船舷两侧,至于风帆等处幔布,亦是久久浸泡在水中,直待诸葛亮启程之前,刘琦方才令人挂上。

    至于船身其余各处,诸葛亮亦早早叫刘琦派人用泥水反复涂抹,为的,就是防备刘军……

    不,是防备司马懿下令放火箭。

    不过他唯一没有料到的事,司马懿似乎是太过于执着了,竟然放了几近七、八万支的火箭。

    七、八万支,其中热量足以将那些湿透的草人,继而便是风帆、以及战船本身……

    仅仅是第二轮齐射,诸葛亮四十艘战船便已经被火箭点燃,见此,他只好下令弃船,叫船上士卒登上战船后方用绳索吊着的小船,也就是走舸。

    不得不说,诸葛亮处事,十分谨慎小心,他见大船调头不易,恐事有突变,是故特意在每一艘大船后方,用绳索吊着一条走舸,毕竟大船之上的士卒也不过三四十人,挤一挤,还是能坐下的。

    如此一来,四十艘大船,一眨眼间竟然是折了二十余艘,其余十余艘,亦是青烟直冒。

    在被迫放弃了大船之时,其实诸葛亮、张昭,以及其余一干士卒亦不曾乘船离去,而是故意装作惨叫,以免叫司马懿看出破绽。

    一来嘛,诸葛亮此刻更为担忧司马懿派军围剿,是故叫将士故意惨叫,以安司马懿之心。

    二来嘛,便是想叫刘军多放几轮箭支,就算是为消耗刘军物资,那也是好!当然了,这是张昭的想法,诸葛亮自然不这么想。

    低头整了整衣衫,张昭于小船上正襟危坐,回望一眼身后,想起方才的惊险,心下终于松了口气,一回头,却见诸葛亮有些茫然地望着江面,心中一叹,犹豫劝道:“孔明,如此情形之下,能保得一条姓命已是不易,莫要多想了,此事在下自会如实告知公瑾,为孔明开脱……”

    “开脱?”诸葛亮回过头来,诧异说道:“为何事开脱?”

    “唔?”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张昭诧异说道:“自然是为箭矢之事啊,孔明之计虽是巧妙,可惜被刘营中人看破,七日之约只剩下三日半,孔明又如何赶制十万支箭?咳咳,抱歉,此计甚是巧妙,可惜事败,或许乃是天意,孔明莫要多想……”

    “事败?”见张昭这么一说,诸葛亮脸上挂起几许微笑,揶揄说道:“那可不见得!”

    “咦?”张昭自是一脸不解,却见诸葛亮转身望了一眼江水,忽然伸手在水中一探,取回手时,手中却是多了一支箭矢……

    顿时,张昭面色大惊,俯身望向江面半响,随即不可思议望着。

    “难不成……”

    “啊!”诸葛亮微微一笑,起身望着下游方向,喃喃说道:“差不多子布便可以望见了……”

    “望见什么?”张昭下意识说了一句,顺着诸葛亮眼神一望,却见下游方向,隐隐有数十艘大船停于水中,随着距离的徐徐接近,张昭的眼睛渐渐瞪大。

    时旭日缓缓从东面升起,江上雾气渐渐消散,下游方向数十艘战船一字型排成两行,停在江中,中间好似用什么连在一处……

    “那是幕布。”似乎是看穿了张昭心中疑惑,诸葛亮正色说道:“将幕布缝合,在当中多置些孔洞,以免与叫江水从孔洞中流过,幕布四角,各绑绳索,分别吊于四艘大船上,令四艘大船两艘在前,两艘在后,前面两艘大船的幕布上,再绑一块大石,随后徐徐放松绳索,叫幕布浸入水中。

    因受前面两艘大船幕布所绑的大石重量,整张幕布呈倾斜状,以便于打捞从上游冲下的箭矢……”

    “这……”

    即便是智谋超群的张昭,显然也有些不明就里,而诸葛亮,则仍望着江面继续说着。

    “刘军所用箭矢1,除箭簇以青铜、铁制打造外,箭杆乃竹、木所制,为了箭矢能射得更远,箭杆经过日光暴晒,除去其中水分,甚轻;而箭羽乃是飞鸟羽毛所制,亦能浮于水上;更重要的是箭簇,刘军箭簇亦是沿用秦国造法,不过为大量制造,刘军箭簇相对秦国箭簇较小……总体说来,些许时间之内,这些箭矢虽不能完全浮于水面,也不会当即便沉于江中,要等它沉下,恐怕要等箭杆、箭羽浸在水中良久,方才沉下……而此地距离箭矢落江之处不过三、五里,又不曾在水中浸泡多少时辰,若是及时打捞……”

    一面惊疑不定听着诸葛亮话语,一面惊愕望着此处众多夏口士卒坐着走舸忙碌着,张昭心中惊叹不已。

    解释一番之后,与张昭一道登上大船,诸葛亮下令此处战船上的士卒将幔布四角吊起,果然见无数箭支,数十艘战船,粗粗一算,恐怕已不下十万,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