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世穿越帝国-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守城大炮彻底捣毁了。要不是望东城提前一步修复城墙,他们也许连夏军都挡不住。

    唉……思绪混乱,思密达尔的内心,再次感到失落,不能控制情绪。

    “副将,你看守城门!有事再叫我。”思密达尔不想再听夏军的骂声,他要离开,他要想办法,他要去王宫,希望国王支持他,更想要望东城内的贵族们,捐出更多的钱粮与人手,增加望东城的军力。

    思密达尔是一名有见识的大将,他知道夏军暂时无法攻破望东城。从来他担心就不是夏军,而是西边的兴华军。

    下了城墙,思密达尔带着四名亲兵,沿着城内的大道,一路行走。路过自己的府邸,他想了想,决定回家见一见妻儿。

    有些事情,思密达尔需要尽早安排。他可以为国尽忠,他的妻儿却不需要为国陪葬。他要安排妻儿,暂时去一名忠仆的家里躲一躲。那里地方不大,一般士兵都不喜欢。攻城的士兵,一向喜欢的是大户人家。

    做出了决定,思密达尔大将转道,准备穿越一条小巷,就近回家。

    街道上,行人不多。以往密集的行人场景,仿佛不曾出现过,只有地上凌乱的垃圾,在风中飞舞。

    小巷子里,更是半个人都没有,一只小猫在喵喵叫。

    思密达尔带着四名亲兵,进入小巷。

    经过小猫身旁,思密达尔踢了小猫一脚。

    小猫顿时炸毛,吓了一跳,竟然躲过一脚。

    思密达尔见状,有些恼怒,又补了一脚。

    嘭!小猫被踢飞,撞到墙上。

    砰,思密达尔听见远方一声脆响,眼睛刚刚一眨,直挺挺地迎面倒在地上。

    四名亲兵大吃一惊,围过去,见到思密达尔的额头,出现了一个小血洞……

    啊!啊!

    思密达尔大将被人暗杀了!亲兵们慌了,也怒了。大将身亡,他们这些亲兵毫发无损,大人们肯定要将他们就地正法,惩罚他们保护不力。

    敌人在哪里?亲兵胡乱去找,却没有找到。他们根本就连敌人的面都没有看见!

    是暗器?是晶能枪?还是兴华国的新式武器?

    嘀嘀嘀!

    吹哨示警,求助城卫军支援!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望东

    远处的一栋阁楼的窗户,缓缓关上。此人动作极其轻巧,因此没有人察觉到这里有异动。

    “兴华国情报局望东情报站,九月八日,清除第十三号目标成功。”

    这是个阴暗的角落。在这个光线暗淡的地方,只有一个单独的身影。这个人,正拿着一根铅笔,在一张白纸上,记录了这么一段话。

    尔后,他把白纸塞进怀里后,不再多言一句,随即就迅速离开,融入这浓浓的夜色里。

    东离国望东城朝堂上。

    此时此刻的东离王,早已无法安坐在王座上,已经站起身来,在王座附近来回踱步了好几回。前线连番传来的战报,已经接二连三地,让他的思绪陷入混乱。他心里既愤怒又恐惧,若不是身为国王的责任还在,他恐怕已经表现得六神无主了。

    想了好一会,东离王阴沉着脸,终于转向下面一众文武大臣,说道:“望东城外,夏军云集,众位文臣武将,我们该如何是好?有何应对良策?应当派何人领兵出战?”

    然而,东离王刚才沉默了这么久,一言不发的阴冷,早就让一众文武百官噤若寒蝉。事关重大,局势严峻,因此,即便国王发话,但这沉默的朝堂上,上百位大臣居然不约而同地,全都默然不语,谁都不敢首先声张,怕的是言辞稍有不妥,则当场被国王迁怒,责以重罚。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在东离王亟需得到一个中肯的意见的时候,朝堂下的官员居然各个沉默不言,这般情景,更是犹如火上浇油,让东离王几近爆发。他果然怒火朝天,当场骂道:“混账!”

    闻声,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顿时惊慌失措,慌乱下跪。

    半响,一名身材瘦弱,年近花甲的大臣,才走出来说道:“吾皇息怒。臣以为,敌军奸细,潜入城内,在城中生乱,与城外敌军里应外合,应当是我军首要解决的关键所在。只有将他们一一揪出来解决掉,断绝我军的后顾之忧,才可让我军游刃有余,出城一战。”

    “文大臣,此事不用你说,我们都知道了。可是,奸细来去无影,我们找不到他们!”一名穿着锦袍,尖嘴猴腮的中年大臣,闻言却脸藏不屑之意,出言应道。言语间,虽没直接反驳,但饱含嘲讽的意味,分明表示对方的结论没有实际作用。

    这位被唤作“文大臣”的花甲老人,只斜眼睨了对方一下,不但没有发怒,也没有出言反驳。

    “可惜,我国大将,连死五人,国中大将所剩无几。”又一名大臣接着感概道。

    兴许有人率先开了口,而国王也没有怪罪的迹象,接下来,堂上众位大臣,终于仿佛开了话匣,朝堂上显得甚是吵吵嚷嚷。然而,即便发言者众多,但这些发言里,真说哪一句是特别有用的,也不见得。

    “够了!闭嘴!”终于,在这种喧闹但极其空乏的言谈之下,东离王终于彻底发怒了,说道:“敌军围城,城内奸细不止!我想要的是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无休止的讨论!”

    “臣等有罪!”众位大臣再次下跪请罪。这一次,真的没有人还敢胡乱言语了,除非想把小命搭在这朝堂之上。

    心中怒火一经宣泄,似乎就犹如洪水泛滥无法抑制,东离王紧接着大怒道:“传令下去,在全城范围内展开大搜查,只要是身份有异之人,全都抓捕归案,严加审查。无论如何,都要给我把那些老鼠全部挖出来!”

    “大王,不可!”然而,在这无人胆敢接话的情况下,仍是有人不惜以身试法,出言劝阻东离王。而这出言阻止的人,竟然仍是那位年近花甲的文大臣。

    只不过,这一次,其他文武官也只管低头听取文大臣的进言,没有人反驳了。

    文大臣的进言,让东离王脸上怒色平添了几分。见东离王怒色起,文大臣也不拖延,连忙继续说道:“全城大搜,动静过大,眼下民间早已谣传四起,若在此时再大举搜查,必定会扰乱民生,更容易引起民心不稳。此时,敌军围城在外,臣愚见,不宜大搜,应以精悍,私下暗自细细查探。另外,城中重臣与智将,都应加派士兵守护,或是在皇宫集结,由大王宫卫守护。大将则在军中,不可离开,应能确保安全。”

    文大臣一番冒死进言,且句句在理,细细想来,确实是眼前最为适宜的安排。东离王一番深思后,总算平息了怒火,点点头,说道:“文卿家所言极是,准了。”

    “陛下,若要打胜仗,东离军还需要一样犀利的武器。”一名武将抬起头,抱拳禀告道。

    “晶能大炮修复不易,再加上能量晶石短缺,恐怕不能……”一名管理炼金武器的大臣说道。

    武将极度不满,说道:“哪怕能有一座晶能炮,我们都能给城外骂阵的敌军一个教训,重振士气!要不然,士气皆无,士兵不战而败……”

    东离王闻言,也以为然,强令道:“三天内,必须修复一门晶能炮!否则,斩!”

    “臣,遵命!”大臣不得不点头接受东离王的命令。

    望东城外,夏军营地,中央帅帐内,夏军高层正在讨论战事。

    夏军统帅——白奇,站在一张画着各种山川路线的地图面前,只见地图中央有三个字,正是望东城的城池。

    “我大夏云州军三万儿郎,自‘天云关’出,战无不胜!只要再攻下望东,就可毕其功于一役,大夏南部稳如泰山!”一名穿着军师服的中年人,拿着羽扇,夸夸其谈道。

    “窦参军,此言大好!”白奇赞了一句穿着军师服的窦文吉,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我还是有些顾虑,年前打得我大夏南部溃不成军的东离军精锐,到底去哪里了?找不到他们,我心难安。”

    “据闻,东离国西部叛军,控制了西林城,东离国精锐不得不去平叛。”另一名将军说道。

    夏军攻入东离国,东离军抵抗不力,便去抓了一些舌头,了解到东离国出现了一股叛军,至今没有被剿灭。夏军只是不知道这股叛军的势力多大,东离国的军力受到多少影响,攻击的脚步不敢大阔步,采取稳打稳扎的进攻方式,随时准备抽离。

    事实上,白奇也没有想到他们能打到望东城城下。这真是一个意外!

    白奇是夏国新君任命的夏国南部三州大元帅,统合混乱的夏国南部各军,任务是打败东离军,收复失地。

    云州军,则是白奇临危受命,组建的精锐军队。

    这次,能不能攻下望东城,并不重要。因为夏国缺乏民心,暂时无法在东离国,建立统治。重要的是,白奇的云州军能不能抓住东离王,或者要求东离王臣服。

    原因倒也简单,那就是夏国新皇刚刚平叛,民心未稳。新皇需要一次大功,向天下九州民众,证明他的能力!巩固帝位!

    白奇心中平静,夏国新君称帝,九州其余皇子的叛乱,也被平定,再加上失地收复。其实,白奇早就完成了夏国皇帝交给他的任务。

    只要白奇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国,新皇必定把他的大捷,传遍九州。

    白奇听罢众将与谋士的计划,定定神,下达命令说道:“左翼骑军分两路,一路向西查探,确保西线安全。另一路确保东线畅通。其余大军,今晚歇息,明日攻城!”

    夏军筹谋攻城之际,一支军容严整的黑衣军队,正缓缓向东前行。

    远处,十余骑,自东而来,奔向黑衣军队。

    “来者何人?”黑衣军前锋士兵问道。

    “第三军团,西林军团里昂,前来拜见国王。”里昂下马说道。

    “止步,稍后。”黑衣军说道。

    西林军团军团长里昂静静等候。

    不一会儿,里昂得召,进入兴华皇家近卫军中军部分。

    “参见陛下!”里昂单膝跪地,向易星辰行礼说道。

    “嗯,上来回话。”易星辰在一辆大马车里应道。

    “是!”里昂起身,爬进车厢里。

    易星辰安坐在车厢里,见到里昂进来,微微笑道:“里昂,你辛苦了!”

    “为国尽忠,我之所愿。”里昂恭敬说道。

    “好!”易星辰笑了笑,继续问道:“望东城的情况如何?”

    “据臣了解,夏军不日将攻城。”里昂说道。

    “很好!我们既要占领望东城,也要重创夏军,才可以为兴华国赢得修生养息的时间,未来发展壮大!”易星辰高兴说道。

    “西林军团在望东城西线五百里处,修建了一座营寨,近卫军可以随时入驻。”里昂接着说道。

    易星辰点头赞许,说道:“你做得不错。”

    过了两个小时,兴华皇家近卫军一千三百余名军士入驻临时营寨。

    西林军团五千余士兵的营寨,则驻扎在皇家近卫军营寨的左侧。

    易星辰召集两个军团的高级将领齐聚,一方面从西林军团处,了解局势;另一方面,制定并完善兴华军的作战计划。

    在营寨的帅帐里,易星辰见到不少熟悉的面孔,里昂、查理、伊莱、杰克、李科等原兴华王宫侍卫与兴华军官团的军官,他们都是兴华国最早的一批公民,已经成长成为一军将领,或是一地领地。这些人,都是易星辰统治的基础。

    易星辰对战阵之事,不甚了解。

    不过,易星辰有自知之明,不会主动提出什么计划,而是让下属的军官提出专业的意见。只有军官们意见相反的时候,由他选择一个,做出决定。

    “这里有一个臧龙谷,盆地面积很宽,火攻不已,而且,两面陡坡不高,几乎无法埋伏伏兵,弓箭手发挥有限。不过,这是对于旧时军队而言。臧龙谷,对于我们而言,却是一处难得炮击之地……把敌军引入谷中,百门迫击炮,炮击敌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灭杀敌军士气,造成敌军重大伤亡。更妙的是,就算敌军拥有晶能炮,也无法伤害到我军炮兵阵地。到时候,精锐士兵手持冲锋枪,就可以毫不费劲,歼灭残敌。”作为皇家近卫军的炮兵专家,李科侃侃而谈。

    里昂提出自己的意见,说道:“问题是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敌人引进臧龙谷。”

    “是啊!夏军不会放弃望东城,自己跑进埋伏圈里。”查理也道。

    李科闻言大窘,他是有些想当然了。

    “可是,就这么打上去了,夏军见到我军厉害,还不是趁机逃跑了!”李科说道。

    “如果不能重创夏军,我国以后就没有办法与夏军平等会谈。我们必须要让夏军了解到我们的实力!我们展现出的实力越强,夏军就越不敢侵入兴华国领土。”里昂说道。他已经把整个东离国的领土,视为兴华国的领土。

    经过一番讨论,兴华国的军官们分成两派,一派提出引敌入谷,围而歼之的诱敌之策,另一派则是偷袭夏军大营,以力破之的计划。

    两个计划都有一定的漏洞。

    前者,诱敌是难处,夏军未必会中招。后者,偷袭要保证不泄露军队的行踪。夏军骑兵在西线查探,到处都是,兴华军行军很难不被察觉。

    可惜,兴华军不惧夏军,也不惧东离军,就担心敌军跑了,未能一战而定乾坤。

    为何会有此担心?易星辰很清楚,兴华国的军官也很清楚。那就是兴华国发展到现在,训练出来的军队,仍然有限,没有办法维持多线作战。

    夏军要是打游击的话,东离国东部没准会打烂了!东离国望东城守军不能一举歼灭,收复望东地区的民心,兴华国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能一一解决。

    不管怎么样,易星辰都要做一个决定。

    “先实行诱敌之策,诱敌之策失败,那就变成正大光明的进攻!不管怎么样,兴华军必胜!”易星辰说道。

    “兴华军必胜!”兴华国众军官齐声喊道。

    一夜过去,太阳刚刚升起,望东城外。

    望东城的守军,很快就发现夏军齐整队列站在前面,没有一丝吵杂,有一种压抑的平静。

 第四百二十六章 接战

    “夏军攻城!”直到,一名守于望东城城墙上的东离国守兵似乎意识到什么,突然发出一声惊慌的叫唤,顿时打破了这片平静。

    随即,城墙上出现了不小的动静。越来越多的守兵,登上城墙。不一会儿,连望东城的守将也步出城楼,随同守城士兵,一起观察夏军的动静,并且开始调兵遣将随时应对敌军。

    不仅如此,为数不少的箭矢、石块、滚木、以及烧滚的油等等有利于防城的利器,都被望东城的守军搬上城墙,做好作战准备。

    咚咚咚……夏军的战鼓响起!一声声沉重的鼓声,震动了所有人。夏军即将攻城!

    夏国军队,攻势不弱。一整队一整队的长弓队,带着肃杀之气,列队向前行。在长弓队后面,几队士兵抬着一个个云梯。而在云梯后面,则是十几架简易投石车。这些则全是夏国要攻上望东城城墙的武器装备,阵容盛大,杀气腾腾而来,让此时站在城墙之上的望东城士兵顿时都明白,眼前必将是一场恶战。

    望东城守城士兵脸色都极其严峻,而守将更是面呈土浆色。他很清楚,望东城墙这,能否守得住,至关重要。

    这是东离国都城的城墙,而非边疆领土,一旦城墙被攻下了,东离国就危在旦夕了。

    想到这,守将下意识看向远处,在夏国军队的最后方,那十几架简易投石车,将会是夏国军队首先使用的武器。一颗颗巨石即将被扔向他们望东城守城军。事实上,这些投石车虽然是简易版结构,但杀伤力仍不容小觑,相信如果不是望东城缺乏木材的话,夏军一定能做出更多更好的投石车。

    这就更能证明,夏国军队此战,是势在必得了。守将暗自思忖,这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但很快,守将心里紧接着就是一沉,因为就在他思索间,敌军已近城墙之下。见状,守将马上收敛心神,以手势示意所有守城士兵蓄势待发。

    果不其然,在夏国军队将领的号令之下,一颗颗巨石顿时被弹起,以抛物线轨迹直冲望东城城墙而来。巨石形体巨大,且在投石车的弹射之下,速度飞快,若被砸中,必定当场暴毙。

    这一波攻势,必须先躲过,不可硬碰硬。所以,望东城守将马上号令士兵紧贴城墙蹲下,以借助城墙的坚固,来抵抗这疾飞而来的巨石攻击。守将本想以攻为守,命令城墙上的士兵发射弓箭射杀夏国军队的士兵,但初试之下便发现,兴许是因为有投石车的掩护,又或是特意为了避开望东城士兵的弓箭射程范围,夏国军队尽管靠近城墙这边,但特别注意留出一个安全的范围,以至于望东城士兵发出的弓箭,根本无法伤及他们。所以,守将一时间,也只能先命令士兵躲过巨石,随后再设法反击。

    但夏国军队,一旦出手,似乎就不打算让望东城士兵有喘息的机会,在投石车的一番攻击之后,紧接着,咻、咻、咻……成千上百的箭矢,几乎同一时间快速飞向城墙,乍一看,如同箭雨落下。

    躲过巨石尚且容易,但要躲过这更为迅捷的细箭,难度就不小了。

    见状,守将只能重下守令,再次延缓攻击,同时也能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敌军武器的消耗。而他自己,则握紧手中利剑,眼中更是迸发出熊熊的怒火和冰冷的杀气!他肩负守家卫国的重任,绝不畏惧敌人的进攻,只待最适合时机,奋起杀敌!

    “杀!”夏军步兵,在这箭雨巨石的掩护下,迅速抓住时机,在战友抬着云梯架上城墙之际,一边呐喊着冲锋的口号为自己鼓足杀劲,一边冲向望东城的城墙。

    这一下,守将再也不固守安稳了,马上号令士兵进攻,决不能让夏国步兵有机会登上城墙。

    一时间,望东城守兵们一边谨慎躲闪仍然持续攻向他们的锋利弓箭,一边借助城墙的垛口,穿过箭孔射箭击向敌方。甚至,只要位置适合,不惜冒出,迅速射箭击杀那些利用云梯,已经爬上一半城墙的夏国步兵。

    箭雨密布,不时倒下了好几个守城的望东城士兵,但同时,也有好几个夏国步兵被利箭射中,从高高城墙上坠下身亡。

    双方僵持许久,各有伤亡。

    不一会儿,夏军军阵的后方,有一辆载重的撞车被推出,若干名夏国士兵合力,怒吼着将其用力撞向望东城城门,并且连番冲击,势要将望东城门撞开,以便军队长驱直入城内!

    两军一攻一守,但攻守时而无法分清,大战连连……

    两个小时之后,望东城内外,死伤无数。夏军在损失五千余战斗力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

    白奇一直坐在大军中央,督战整个战场。

    “大帅,我败了。”一名受伤的将军跪在白奇的面前,一边哭一边请罪。

    “唉,你也不容易。起来吧,去包扎一下伤口。”白奇没有责怪他的意思。那将军,他手下一千名士兵,是第一批攻城士兵,伤亡过八成,能回来的人,不足三百,已经是尽力了。

    受伤的将军离开,大帐才再次热闹起来。

    没有主动请战的人,但也没有人提议撤离。今天,几乎全部的将军都看出来,攻城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破的事情。

    只是,这时候只要攻下望东城,参与的人,就是巨大的功劳。白奇不需要,但是这些将军们需要。有了这些功劳,武将可以升官发财,也能保子孙后代的锦衣玉食。

    所以,讨论过后,众将看向白奇,由他点将,决定明天攻城的大将。

    白奇微微一笑,脸色充满自信,眼神里却带着一点无奈,他正要说话。

    突然,一个人匆匆闯入大帐。

    “报,西线发现大军。”左翼骑军的一名校尉跪地禀报。

    白奇大吃一惊,站起来,说道:“有多少人马?”

    “左翼骑军的探马,损失惨重,上百骑不见踪影……”校尉禀报道。

    大帐内,众将大惊。

    能够一下子消灭上百探马的军队,可不会是小股军队,至少也得三千以上。这样规模的军队,已然具备决定一场战争的力量。偏偏,他们在夏军攻城的时候出现,夏军不能不防。

    “大帅……”众将看向白奇。

    白奇沉默地想了想,说道:“龚伟,你派探马,弄清楚来了多少敌军。”

    语气顿了顿,白奇继续说道:“子琪,你领兵三千,配合左翼骑兵,在西边构筑防线,拱卫大营。”

    “是!”

    两名大将领命出帐。

    又过了一个半小时,探马回报,敌军在臧龙谷驻扎不前。

    白奇微微一动,臧龙谷他知道,那是一个小盆地,不是什么险地。东离军在哪里驻扎,到底是什么意思?(夏国对东离国情况不甚了解,导致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