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九州造化-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那兼合学院院主脸色阴沉,气愤难当,待百姓完全平静下来,这才派弟子上前,开始论杂家之道。
其实,这位刚上任的杂家之主原准备亲自论道,可是见了妖家论道结果之后,知道大势已去,以当前实力,无论如何也无法挽回,干脆派弟子论道,应付过去了事。
此人乘兴而来,言辞高调,本想借此机会为自身赢取声誉,想不到遇到这等情形,当真始料不及。
在院主的影响下,杂家高台上愁云惨淡,气氛十分压抑。那论道弟子说话时,竟微微有些发颤。
杂家之道处处体现一个‘杂’字,在报德报怨方面,依旧糅合来了诸家之法,认为当以人、以事而论,不可一言以蔽之。于是,道出了各种不同情形,定出不同回报方式,等等。
杂家之道确有过人之处,尤其兼合诸家,若提前论道,必定会令人耳目一新。可惜处在此时的尴尬位置,只能注定惨淡收场。
那杂家弟子见了众人反应,愈发没有信心,到后来竟有些语无伦次。于是长话短论,草草收了场。
那新院主尸义气的几欲吐血,却是豪无办法。不过到了此时,他却将目光投向道家一边,面露冷笑,等着看道家笑话。
不只是杂家,百家之中想看道家笑话的也不在少数。人们不禁揶揄道:“道家原本有个好位置,却偏偏无事生非,这下好了,看他道家有何能耐破解此局。”
众道家弟子见了当前情形,也忧心忡忡,并不看好自家。若非刚才掌教真人亲口同意,众人定然又指责起了肖逸来。
对于众道家弟子而言,从杂家论道开始,分分秒秒都过得异常漫长。就好似赴刑场之前的恐惧一般,令人好生难耐。道家一方的气氛,比那杂家好不到哪去。
但是,时间不会停止,该来的终究要来。
只是令人惊奇,倍感意外的是,当全场千万双眼睛齐刷刷望向道家高台时,不待真人示下,肖逸竟自告奋勇,当仁不让地走上前去。
众弟子愕然,想不到肖逸何来的勇气。肖逸虽然背对着众人,但是众弟子从其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傲气。那傲气十分奇特,非但不令人厌恶,反而令人心生无限敬畏。
刹那间,众弟子心中的怨气在不自不觉间一扫而空,剩下的只有钦服和敬仰而已。
长阳真人轻叩扶手,轻声道:“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吗?”
长靖真人面露欣喜,忽然道:“师兄可想改变主意了?”
长阳真人轻哼了一声,道:“看他表现如何了。”
肖逸每向前走一步,那股傲气就升腾一分。先是诸子百家之人,后是全场百姓,被其傲气触动,或停止言谈,或停止冷笑,或停止思索,无不略有些痴傻地望着这位略显单薄的道家弟子。
修为高深者最先醒觉,首先惊愕道:“好强的气势!此子竟已修炼到了如此高绝的境地?”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股傲气与强横修为所产生的气势颇为不同,气势来自人的身体内部,可是这股傲气却来自四面八方,仿佛从天地自生。是以,这股傲气并不给人以压迫之感。
准确而言,他们真正感受到的不是傲气,而是傲意。好似天地给了他们一是意愿,崇敬之情就不由自主地油然而生。
最后,他们终于明白,心中的崇敬之情不只是对个人的崇敬,而是对天地自然的崇敬。
唯有煌煌天威,才能令人如此毫无理由地崇敬。
“这就是道家传说中的天人之境?”修为高深者终于明白过来,惊骇之色瞬间在脸上绽开。
待肖逸来到台前站定时,不只是整个会场,即使整个洛龙城,乃至更远的地方,也都被这股傲气侵染。
正在城心祭台上方弈棋的四人不约而同地扭头向会场望去,眼神中皆显出惊奇之色。
那妖王笑道:“好强的天人之境,道家已很久没人练到此等地步了。”
那学宫宫主却摇头道:“虽然是天人之境,但是其中融合百家之意,比道家的天人之境又高出一筹。此子有些意思,但愿他能逢凶化吉,莫要白费了这一身修为。”
那廖无尘道:“有稷下学宫宫主在此,再大的磨难也只若等闲吧。”
那学宫宫主又摇头道:“本宫乃是一闲人,只淡看世间变化,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出手干预。”
廖无尘道:“想不到宫主也遵循道家的自然之道。”
学宫宫主再摇头道:“这不是自然之道,这是天地之道!”
廖无尘一愣,顿了顿,道:“自然之道不就是天地之道吗?”
学宫宫主却笑道:“自然归自然,天地归天地,不可同日而语。这一次,你若真的将中天和羡天之间的结界给捅破了,你就知道何为天地了。”
闻者三人齐惊。那风军师刚要落子,心神剧震之下,竟拿捏不好,将棋子落到了对方的围地之内。
棋局到了收尾阶段,一目损失便可能导致满盘皆输。风军师大惊,慌乱之中想将棋子捡回来。
学宫宫主哈哈一笑,道:“落子即生根,悔棋非君子。”瞬即落下一子,将该子吃了去。
却说会场这边,全场寂静,都全神贯注望着那道身影。
说来奇怪,在万目睽睽之下,那道身影平静不波,淡定非常。众道家弟子却紧张万分,手心微微浸出汗来。
这时,只见肖逸稍稍转身,冲着天下人微微一笑。这一笑,如同和煦春风,令人倍感亲切。
接着,肖逸身姿一挺,开口道:“闻万千道,悟一人经。试问众生,聆听了一天大道,可曾明白了如何报德,如何报怨?”
众生愣然,扪心自问,感觉好似收获良多,可是直到此刻,也未弄明白到底该怎样报德报怨?各家道论,有各家的妙处,令人难以决断,不知该何去何从。
于是乎,数息之后,全场千万百姓,几乎异口同声地回道:“不知!”
肖逸已料到此结果,当即微笑道:“既然如此,就让道家肖逸告诉大家如何报德报怨。”
此言一出,群情哗然。
第454章 证道(一)
听闻肖逸之言,长清道者拍案叫绝,连叫三声“好”。全本小说网;HTTPS://。.COm;那长阳和长靖二位真人也是面露喜色,心道:“也唯有此法,才能勾起百姓兴趣,令其从妖家论道的气氛中缓过神来。”
诸子百家却不如此认为,无不大怒,斥责其狂妄。
但无论如何,百姓纷纷投来好奇目光,神情专注,认真非常,已然暂时忘却了刚才妖家所论之道。
不过,叫好之后,长阳、长靖、长清三人也不免有些担心。肖逸虽成功吸引了百姓注意,但是话说的过满,若是论道不能尽如人意,又会将道家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肖逸说完那句话后,却不疾不徐地向旁踱了几步,并未急着开口,好似要故意吊足百姓的胃口。
只是说也奇怪,百姓竟沉心静候,毫无催促之意。
百家弟子大感惊奇,待仔细观看,方发现了端倪。此时的肖逸傲意尽去,其一举一动,恬淡从容,就好似一团清风从人之心田拂过,令人不知不觉就安定下来。
先以傲气威慑四方,引起众生注意。再以平和之气安抚,令众生安静下来。天人之境,竟绝妙如斯。
如果说,肖逸在百万大山时悟到天人之境乃是初入门庭,今日,领悟百家之道后,方真正的登堂入室。
只见肖逸踱步站定,目视前方,向着高台上的诸子百家,说道:“其实,诸家之道,各有所长,无不有理。而且,其理博大高深,常人参悟一生,也不见得能够明白。”
百家弟子一听,心情稍好,暗道:“此话说的有理,此子还算识趣。”
肖逸首先望向中间高台上的佛家,缓缓地说道:“佛家重修心,以己度人,普度众生。或许大家以为,佛家境界高绝,我们凡人不出世,根本不可能达到,更遑论度化他人。其实并非如此,佛法既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深莫测,也无须非得出世方可修行。佛家告之我们的,只是转变角度而已。”
进一步解释道:“当我们无法改变对方时,可以回过头来试着改变自己。当你改变了,对方也就改变了,或者说,在你心中,对方已然改变了。我们无力去改变天地,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变了,世界也就变了。”
这一番话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肖逸从常人角度出发将佛法演变升华,使人感到佛法并非那般遥远。百姓听罢,顿时生出恍然大悟之感。
佛家了空大师口诵佛号,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虽未尽释佛祖普度众生之意,但是微言大义,极富佛意,足见施主心中有佛,老衲佩服之至,幸甚之至。”
百家之人从来只认自家之道,听闻别家之道也只是为了抨击对方而已,并未真懂真解。而肖逸身为道家弟子,却能在佛法之中加入自身感悟,这等悟性非常人所及。尤其还得到了空大师夸赞,百家之人见之,顿时对肖逸另眼相看。
肖逸冲了空大师抱拳回礼之后,又转头望着阴阳家,说道:“阴阳家以阴阳推衍得知:无论人类如何努力,其结果都不可能达到盛德无怨之世。其言论虽然令人懊丧,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何为梦想,何为现实。现实十分残酷,正如妖家所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说着特地转身向妖家抱了抱拳。
那妖家之主万天妖竟也想起微微点头,表示回应。
肖逸继续轻缓地说道:“梦想再美,终究是梦。若是无视现实,始终追求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就好比建造一个空中楼阁,莫说耗费一生,就是千万年也不可能实现。是以,阴阳五行之道,既让我们认清了现实,也给了我们明确指引。”
“肖逸贤侄深得阴阳五行之道,不入我阴阳家实在是可惜了。”楚天应赞道。
“楚前辈谬赞了。阴阳五行之道博大精深,小子只知些皮毛,布鼓雷门,贻笑大方了。”肖逸忙回道。
百家争鸣,从来都是针锋相对,尊己卑人,何时公然夸赞过别家之道。尤其是道家和阴阳家,由于历史根源问题,闹得貌合神离,人尽皆知。肖逸竟然赞阴阳家道法博大精深,百家之人闻言,无不稀奇地望着肖逸,感到匪夷所思。
肖逸又道:“其实,除此之外,阴阳家还教会了我们一种心态。”
楚天应“噢”了一声,讶道:“这从何说起?”虽然诸家修真皆有凝神静心一说,但是重视程度大有不同。阴阳家主要依靠参悟阴阳五行和星相历数来修炼,对心境修炼几乎忽略不计。肖逸却说阴阳家教会人一种心态,难怪楚天应惊奇不已。
只听肖逸道:“尘世之中,即使亲如父子,近如至交,相处之时,也总会发生嫌隙。过去,我们总希望,对方能够按照我们心中所想,做一个完美无缺之人。如果做不到,我们即会心生怨念,久而久之,就可能使关系愈发恶劣。”
但凡有此经历之人,无不默默点头。
肖逸继续道:“今日,听了阴阳家之道,我们当明白,德怨之事,在所难免,任何人都会施德,也会积怨,这是人之天性,也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那么,既然无法改变,我们为何不能改变一种心态呢?以平常心态来看待相处中的摩擦与嫌隙,淡然视之,不怨不怒。或许,对方受到我们感染,也会慢慢转变。如此,当我们视之平常,不再计较时,事情往往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佛法教导众生,要转变角度;以阴阳之道告之世人要面对现实,持以平常心。只怕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如此理解过两家之法。
然而,肖逸语声平和,亲切道来,却让人听得不住点头,无不认同。
便是那楚天应也点头道:“老夫枉活百年,到今日才知,阴阳家的推衍之道还可以教人以平常心。观我阴阳家弟子,却无人能够悟到此等地步,当真叫人惭愧。”
此时,众人望着肖逸,忽地感觉此人竟是如此令人亲近,先前因门派之见产生的厌恶之情竟不知在何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455章 证道(二)(舵主更)
阴阳家论道之后,尚有两家参与了论道,其中就有那茶家。全本小说网https://。
肖逸目望二家,微笑道:“由于时间有限,肖逸就不说二家之道了,望诸位道友见谅。”
九大门派弟子何时还看得上这些小家小派,见肖逸特地说话,顿时受宠若惊,忙以礼相回,连称不敢。
肖逸这才面向墨家,说道:“墨家以怨报怨,快意恩仇。对我们个人而言,或许只是口上说的痛快,待真正要付诸行动时,肯定又是另一番情形。或无力相报,或因心软而无法下手。总之,我们自己根本无法做到。侠义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堪称侠士者,少之又少。所以,我们需要墨家之侠,为我们打抱不平,主持公道。”
说到此处,但见那法家韩离身形一动,便要开口说话,显然不认同肖逸之言。
肖逸当即笑道:“韩兄弟莫要着急。其实,墨家之侠义,与法家之律法,并不冲突。”
见韩离重新坐定,肖逸才问道:“韩兄为何以为,只要是侠义之事,就一定要违反律法呢?”
不待韩离回答,已接着说道:“侠以武犯禁,不过是古时律法过严而造成的特殊情形罢了。在我等生活之中,处处有着不平之事,而且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根本触犯不到律法。更甚者,可能只是一句不正之言。这时,我们自身无法处置,便需要有侠士相助。”
那韩离脸色微变,似乎被说动,但犹自说道:“可以毫分缕析,将天下之事全部纳入律法。”
肖逸笑道:“韩兄弟想法是不错,可是世俗之事,繁琐庞杂,岂能面面俱到,难道连夫妻闹别扭也要管吗?”
韩离一愣,无言以对。
肖逸道:“借用阴阳家推演之法,能够涵盖世间琐事的律法是根本不存在的。”
韩离脸色数变,欲言又止。这也是法家势弱,独韩离一人,而且韩离悟性极佳,已有些明白。若不然一众法家弟子与肖逸争辩开来,这道便论不下去。
肖逸泯然一笑,道:“世人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听起来好似只有做了惊天动地之事方可称为侠者,其实并不然,在我们身边,肯于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敢于站出来制止不良行为之人,皆可称为侠者。”
世人还未想过,做这些微不足道之事也能称为大侠,顿感新奇。
肖逸道:“侠者之举,非至于此。阴阳交替,世事变换,律法不能一成不变。当律法出现问题时,唯有侠者才敢于指责律法之不当。如此,律法才能常新不辍。”
世间唯有侠者才敢于挑战律法。在法家掌权年代,墨家从来是处于反叛角色,还未曾有人为其正名。墨家闻之,甚感欣慰。
那韩离却道:“若任由他们挑战律法,律法权威何在?天下岂不要乱?”
肖逸反问道:“若是律法公正,何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挑战律法呢?”
韩离登时反驳不得。
那墨千手道:“律法公正,百姓安乐,我墨家岂会无事生非,挑战律法?”墨家之道多源于百姓,百姓不言,墨家自然也不会多事。
肖逸见二家再无异议,这才道:“法与侠相辅而相成,国法之外,若佐以侠义,天下怎能不治?”
听闻此等阔论,众人无不大惊。
古时,墨家与法家对抗,不知经历多少死伤,二家互为死敌。在世人看来,墨、法绝不两立,可是今日听了肖逸之言,竟轻而易举将二家描述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听起来还十分有理。
大约停顿了半息时间,那墨家之主墨九重竟鼓掌道:“贤侄之言,开墨、法道论之先河,墨某自叹弗如。精彩,精彩!”
肖逸淡然笑道:“墨辩丝丝入扣,堪称一绝,钜子过谦了。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小子不过是以局外人角度看问题而已。小子妄谈墨家之道,还望钜子海涵才是。”
墨九重道:“贤侄客气了。”说话时,一本正经的脸上也难得显出一丝微笑。
这时,在坐的各家之主无不对这位道家弟子亲眼有加。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又言辞得体、论断告绝,作为长辈,谁人能不喜欢?
惊叹之余,在场众人又不禁疑惑,这位看上去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怎会对世俗之人如此了解,还有如许多的感悟?
诸家开宗立派,弟子专心言道,早已脱离了世俗生活。对世俗之研究,只能通过道听途说得来,有限的很。而肖逸所言,却好似亲身经历过一般,已达到了察之入微的地步,着实令人不解。
其实,他们又怎知道,肖逸在伯阳画府时,经历了“地问历世”的考验,他表面虽不足二十岁,但真真切切曾度过人之一生,内心之年龄已不知几何。
当肖逸望向儒家方向时,几位相熟的儒家弟子纷纷向其抱拳问询,见了其论道的优雅气质,无不满脸敬意,特别是那申亦柔,真情流露,眼神中竟有些痴迷之态。
肖逸微笑回之,从容道:“儒家以直报怨,其旨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一般人犯错之后,单靠自省,一时难以发现自身问题所在。这时,便需要儒家这等正直之气。”
这时,忽有人问道:“如此说来,儒家和墨家又有何区别?在你心中,儒墨不分吗?”
此人明显是故意挑事,儒、墨二家闻之,脸色皆变。
肖逸回望那人,见是名家弟子惠通,依旧微微一笑,并不动怒,不徐不疾道:“儒、墨二家,传承百代,世人皆知。阁下也是名门弟子,当知道儒、墨之别才是。”
肖逸口气平缓,丝毫不待怒气,说话方式又极为巧妙,既暗损名家,又令那惠通作声不得。
肖逸继续道:“儒墨二家,一为侠士,敢于打抱不平;一为仁者,肯于直面他人之过。在大家听来,好似有些相似。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在同一件事中,二者所处的身份并不同。”
“身份不同?”众生仍有些茫然,凝眉思索。
肖逸进一步解释道:“德怨,乃二人之事也。第三人从旁帮之,此为侠士。二人之中,敢于直面他人之过者,堪称仁者。”
一句话道出了二者之别,众生顿时恍然。
第456章 证道(三)
肖逸又道:“刚才,肖逸虽讲了转换角度、以平常心来看待对方之怨,其意并不是要我们一味妥协,忍让对方,相反,作为灵长之人类,更应该秉天地之正,竭力维护我们的利益。(全本小说网,https://。)”
但见众生又显出迷茫之色,肖逸微笑道:“诸家皆知,气定神闲方得长生。医家以不伤为本。肖逸所讲,面对仇怨时,应以中正之气维护天道公正,但同时又要转换角度,持以平常之心。如此,德怨虽不可避免,但可将其影响降之最低,不至于伤害我等根本。”
兼合数家之言,并行而不悖。众生明白过来,心中惊叹之情无以言表。数息之后,无不鼓掌称赞。
与先前妖家赢得掌声不同的是,鼓掌的不只是百姓,还有诸子百家之人。
此时,肖逸脸上仍洋溢着令人亲近的微笑,但是其眼神中却出现了一丝倦色。趁人鼓掌之间,忙吐纳吹嘘,缓解心中疲惫。
诸子百家经过多年发展,早已自成体系,几乎涉及了万事万物的方方面面。要将诸家精髓挖掘而出,为各自找准位置,融为一体,其中细节之把握,耗费心神之巨大,无人可以想象。
外人看肖逸说的轻松,却不知每一句话说出,都比得上一次心神的剧烈比拼。若非他具有浑厚的灵魂根基,只怕早已晕厥过去。
儒家人曾说过,天下之言,非墨即道。儒、墨、道三家在言论方面,是诸子百家执牛耳者。
但见儒、墨二家再无异议,肖逸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肖逸再向兵家等告了罪,待其转向名家时,那公孙诺忽道:“在德怨之事上,我名家与其余诸家并不冲突,你无须点评。”
确实,在德怨之事上,名家只是提议给德怨正名,定标准,与其余诸家道论几乎无冲突之处。但以名家凡事都要雄辩争胜的作风来看,能说出此话来,却颇为出人意料。
不过,众人微一思虑,也就明白了其心思,眼神中微露讥笑之意。
原来,名家雄辩最重气场,在公孙诺看来,肖逸一路过关斩将,不仅将诸家辩倒,还受到了一致好评,气势隆盛,一时无双。此时,名家与之辩道,未及开口已输了三分,着实不合时宜。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肖逸与名家仇怨已深,肖逸若当着天下人之面以论报怨,其结果不堪设想。
刚才鬼家贬斥名家时,不只是针对名家,其影响极为有限。而此刻,肖逸已博得所有人青睐。肖逸一言一行,可影响所有人的看法。届时,名家一旦有失,很可能声名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