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在大明-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元璋一直到死,都没看到大明的远洋海船成军。所以,尽管日本国王曾经多次在外交文书中使用挑衅性语言,他还是一忍再忍,并作为祖训,一再告诫子孙不要对海外用兵。

    所以朱桂用东瀛的金山银山挑逗他,他才会无动于衷。

    非不想,实做不到。

    但是也正因为他做不到,他是“小农”,所以他希望儿子可以做到。分封诸王,其本质便是鞭笞天子的打算。

    只不过老朱的这一想法没有贯彻下去,历史上当太子朱标死去,疼孙子的心一下子占据了上风。

    所以,不要拿老朱当一个枭雄看。只要把他当成一个走出田野,拼天斗地为了活下去的人就可以了。

    年轻那会儿,豁出命的拼,无所不用极。有了儿子,又一心让儿子们青出于篮。当培养好的继承人死去,他才发现自己老了,起了守业的心思。

    这才是老朱前后政策巨大变化的原因。

    这么一来,朱桂不得不庆幸自己提前出来。因为太子一死,老朱的目光会从儿子转到孙子身上。

    也就是太子一系上。

    人就是这样。在的时候不觉得,一旦太子真的死了,其心态也就变了。而这个人如果是皇帝,那么变的便是国策了。

    历史上的朱桂为什么会被朱棣收拾了。就是因为一心为孙子的老朱到了晚年,根本不是为了大明把自己的十三儿子封到代县。他是为了自己的孙子,让十三子去限制四皇子。

    这么一想,太子朱标时期朱元璋的布局与太孙朱允文时也的截然不同,也就可以理解。

    似乎他很了解自己孙子的能力,那些个不征之国,也是留给他孙子朱允文,而不是留给大明的教诲。

    换句话说,朱桂想在朝廷的支持下灭国,就得尽快。绝不可以拖到确立朱允文的时候。

    只有尽快的强大起来,才可以在没有朝廷支持下,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毕竟朱元璋还活着时,还有一份亲情在。一旦朱元璋没了,朱允文……呵呵。

    “朱将军立即派人接手城防。本王带人取回军用物资……”

    想明白之后,朱桂立即下达命令。时间不等人。这南疆,他取定了。

    “殿下,他们已经投降……”

    侯保与冯贵身为文人,还想再劝。朱桂却一挥手道:“这里是本王的封地,越人拿我国土百年,也是时候还回来了。这是军令,违抗者,军法处置!”

    比起文人,朱能是完全遵从朱桂指令的。

    对军人来说,什么友邦,什么藩属国都没有自家利益更重要。

    表面上说一套,背地里又做另外一套,表面上说的好听,看起来很好欺负,但是背地里下手又黑又狠,让你防不胜防,猝不及防,一招毙命,大多数时候就能让你完蛋。

    这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一贯做法。而这一玩法做的最出色的就是朱棣了。如果不是朱允文个傻逼挑衅,还把皇位丢了,朝鲜半岛肯定会让朱棣拿下。

    朱棣一直不帮朝鲜李朝取得大明藩属国的地位,便是为了占领大义名分,好用兵。而李朝也明白这点,所以无论朱棣要求多过分,他们也只是哭着也去办到。

    表面上安抚李朝,但是实际上还是利用各种手段整死他们,这是中原王朝对付蛮夷的一个套路。

    但是朱允文来了,李朝得救了。登上皇位的朱棣为了表示自己的合法性,以及是老朱的继承人。老朱留下的不征之国,哪怕是捏着鼻子,他也要认账。特别是李朝,朱棣还割了片国土给他们。

    类似的手段有如刘邦封雍齿。都是干了一辈子的仗,为了让别人承认自己的身份,不得不给一直的对手好处。

    朱桂下了军令,朱能立即去执行。对于一座大明军人进入的城池,拿下来不要太简单。而由于有侯保与冯贵两位文人在,这事儿干的更漂亮。

    儒家的文人们要什么?他们要“大义”,要面子。

    而这个套路运用在这件事情上面,就是表面大度,表示天朝上国根本不在乎,你们想怎么来怎么来,但是暗地里,他们却以保护皇子的名义接管了城防。

    越人的军将绝对不敢反对,因为表面上是谈,但是这一城的明军。

    你不交接?你想干什么?难不成想软禁上国皇子?

    好!

    举铳!

    根本不埋伏什么刀斧手,直接就让大明军士举着火枪威胁他们。

    这样的威胁可比什么埋伏刀斧手唬人多了。

    而且重要的是人明人还有正当的理由……保护皇帝的儿子。

    哪怕他们反抗了,越王也不会夸奖他们。为城防,两边得罪,两边都不讨好,殊为不智。

    于是轻轻松松,一座城池到手了。而城中的物资也归了朱桂。

    至于老郭家借着卖越人物资的机会,往城中运物资,朱桂也没有追究老郭家的行为。准确来说,除了朱桂没人知道老郭家与越人的交易。这口锅被甩到了海商们身上。(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4章、信仰中的马屁

    (全本小说网,。)

    当然,被甩锅的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们也没少从中原运输武器过来。

    不过这样的事,也就是这个时代,到了后世,根本不叫个事儿。国与国之间,出售武器简直到了武器倾销的地步。

    以本国先进的武器工艺打压他国,甚至断了他国的武器制造能力。朱桂也不介意学一下。

    所以朱桂需要与暹罗王,特别是华商领袖谈一淡。愿意归顺的,保其不死。不愿意的,管他去死。

    接管了城防之后,朱桂便通知暹罗王可以来了。

    只不过这是一次秘密的会面。所以不会有什么恼人的礼仪,也不会有小学生献花式的作秀。

    其实小学生们懂什么?再大的人物的到来对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只会记住……那天不用上课了。

    越人的装饰多是柚木制成。这些制造远洋帆船上好的木料就这么制成了家具、摆设,真心是浪费。

    看到它们朱桂的首先反应是禁止。这么好的船用大料,神经病啊!用它们打制家具。别的木头不能用怎么的?

    特别是朱桂听说这城主府用料上千根大木。

    比如面前圆形的柚木桌被放置在大厅中央,就是一根万年柚木的树桩制成。这么粗的柚木都可以制出四马齐奔的远洋宝船了。

    但是在这儿,它仅仅成为本地头人用来炫耀的一个道具。

    真是“我去年买个表”。

    虽然是秘密会面,朱桂也不是一个人,胡廉、朱能、侯保、冯贵都在。不在的左千户巡视城主府。两个川将负责城防。

    是的,朱桂把所有明军都调入了忠义城。

    忠义城,在越人给明廷的报告中,是一个由心向明人的“义民”建设的小城镇。有口千户。

    然而事实上,从赵陀时期,这里就是常年驻扎超过二十万大军的军事要塞。

    胡廉的五万人,两个川将的两万,加上朱桂的三千中军,连军营都占不满。只是恰好维系了城防。

    所以兵法上,什么一军在外,互为犄角,还是不要想了。

    也就是越人自欺欺人,城中只留了几千军丁。否则明军这点儿人手,连看俘虏的人也不够。哪怕调上来李景隆留守的五千人马也不够。

    不过由于种种因素下,忠义城的交结很和平,至少没有吓是暹罗王。暹罗王与林遥祝二人一起拜见了朱桂。

    至于那些东瀛人,他一个也没有带。一方面他不觉得自己手中几百人的东瀛兵团,号称一万,可以保护的了他。不然他也不会向大明求助。

    第二,他是来求助的,而求助肯定要有个求助的样子。身为暹罗王,他不想让人看见他的那个样子。如果不是他还需要林遥祝帮腔,林遥祝他也不想在场。

    不过哪怕是秘密会面,必要的礼仪还是由侯保他们准备的妥妥的。因为来的人不仅仅是个王,他还是一个老朱认可,并加封的“王”。

    只不过老朱不知道的是他所加封的暹罗王其实根本不是暹罗王,甚至他都不是暹罗人。他是南诏人,也就是现在的云南。

    南诏人逃亡时,被高棉人,也就是缅人捕为奴隶。后来大明崛起,缅人有心向大明骗朝贡,这时一个名为“阿瑜陀耶”的南诏奴隶站了出来,说他来自明国,知道怎么与明人交流,怎么骗保。于是他被打扮一番,拥有了土地,拥有了暹罗国王的身份,并受到大明的策封与认可,成为了自由人,也就是“泰”,由此诞生了。

    只不过身为一名民族的创始者,身为一个王国的创立者。朱桂看不出他有什么王八之气,至于那几十点的暗能,这时候朱桂也已经看不上了。

    反倒是侯保他们,有些激动。毕竟是个王。如果是在南京,这种事他们连参与的资格也没有。所以他们激动,到底是见到了一个“王”,还是为这资格激动,如果问他们,估计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后者。

    毕竟暹罗王没什么看头。一个……“老头”?脸上有摺子,皮肤又黑,更重要的是一身僧人打扮。

    拜托!你们丫的信的都不是佛,反而是佛的对头,你们穿什么僧人。

    这打扮简直是丫挺的在二战身穿德军军装,然后对盟军说“我是女王的子民”一样。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丫一个国王身穿出家人的打扮,你到底是来求助的,还是表示自己已经出家,国家不要了?

    他这打扮,不仅让在场的将佐在多看两眼的同时,心中则不断在思考朱桂本身的意思——或者说,天朝人是不在乎藩属王的意见的,他们只在乎自家王爷的态度。

    而这才是一个正常国家的统治阶级所应有的态度。因为是外国人便巴结,便超国民,这时代是没有的。

    而对方也很明白自己的身份,见了朱桂,二话不说,先跪下,以头贴紧朱桂脚边的土地。

    “嘟……发现信仰力,是否吸收?”系统提示。

    这是系统解锁神性概念后的细分。

    科学的发展本就如此。一开始,科学对大海的认知是:大海啊!你全是水。

    接着又知道大海不全是水,它还是咸的。gcl、nacl……这些认知。

    而现在系统竟然检测到了暹罗王主动上交的信仰暗能。

    朱桂看着他,并听他肃穆地开口:“伟大的创世神的儿子的儿子啊!菩萨的儿子在今天,竟然有荣幸能够亲眼见到创世神的儿子的儿子,感谢创世神,和领有神意的您在这一片土地行使神权。使得公平与正义降临,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伟大的创世神的儿子与儿子的儿子们。在此,我谨以菩萨的儿子的身份,并与诸神之子嗣们,向我们伟大的守护者们致敬。”

    “你们是神,你们是光明,你们是正义……神创造了世界,你们履行神职,给大地带来正义,给世人带来公正……”

    好吧!朱桂算是明白为什么中原王朝喜欢万邦来朝了。老朱又为什么连朝鲜王都不给封号,偏偏承认了“暹罗国王”的封号了。

    这马屁拍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5章、一千零一夜

    (全本小说网,。)

    如果朱桂这时候表态一下,比如大明与暹罗的世交友好,比如大明有暹罗做主。

    可以肯定对方绝对会开始信仰朱桂这个主神。

    因为他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按他的说法,大明是创世神的儿子,创世神比菩萨大吧。菩萨都信创世神,那么他这个菩萨的儿子信一下创世神的儿子,又或是儿子的儿子有什么问题吗?

    甚至朱桂相信只要他点一下头,这信仰成神便妥了。他已经可以感受到识海中阵图的雀跃。

    但是朱桂并没有信仰成神的打算。

    “国王殿下,天子可不是创世神的儿子。天子是天地的儿子,是这方天地生养的孩子……”

    有些可惜,但朱桂还是拒绝了。

    而他身边的大明将军们却是深为佩服……这才是他们认识的皇家。

    类似的事大明出现过。朱元璋曾经和儒臣议修皇族家谱,于是就有人建议朱元璋认朱熹为祖宗。但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不可能是朱熹的后代,而且朱元璋也相当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祖上八代务农,也没法儿跟理学家朱熹攀关系,于是就拒绝了。

    只不过这个“自知之明”与原意有些区别。因为老朱不喜欢文人,而认了朱熹,他肯定要低文人一头。为老朱找朱熹,其本身便说明了程朱理学的势力。

    老朱自己也说过,皇者可以向皇者低头,可以向神明叩拜,但是绝对不许低人一等。

    老朱没什么学问,但他喜欢听说书。在听《三国》中,他喜欢刘备。

    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其中最没有身家背景的就是刘备了,他就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在黄巾起义之后,他日子也不好过,一直颠沛流离,看人眼色,不得不依附在各色各样的人中,几乎就是被社会踩在脚下。

    但是他在历经了无数的失败之后,依旧成功成为乱世中的赢家。

    老朱看后就说:其实刘备成功是有必然性的,除了他自身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再有就是他有别人不具备的整理资本,因为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是汉朝汉献帝刘协的叔叔。

    想当年,王莽乱政就是凭借着自己是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代这块金字招牌,才能收揽人心,招抚流亡,百战沙场,终于完成中兴大业。

    但其实要是认真追究起来,刘备说他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这个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要是按照宗族排序的话,中山靖王刘胜和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则刘备是汉景帝的第18代玄孙,而汉献帝却为汉景帝的13代后人,刘备怎么可能称“皇叔”呢?

    但是在那样一个乱世,谁还能翻着家谱一个一个找呢。于是刘备便用着这个无形资本,招来了关羽、张飞,招来了诸葛亮,招来了无数英雄豪杰,成就了一番事业。

    从刘备的成功我们不难发现,就算没有好的祖宗没有好的背景,也能通过随便乱认一个祖宗,自己编出来一个身世,再加上你的能力,还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

    中国历史上不少皇帝都有这个通病,愿意给自己找一个厉害的靠山,为自己的背景添砖加瓦。比如李唐便找了老子李耳。

    但只有朱元璋这么一个皇帝,他就认真做自己,自己什么出身就是什么出身,从来不说瞎话。朱元璋本人从来就不怕别人笑话自己出身低,开口动笔,左一句“朕本淮右布衣”,右一句“江左布衣”,甚至以“匹夫”自称,把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气势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这个回报也是很丰厚的,大明武将们终其一生未反过他,哪怕老朱杀功臣。

    大家都是草根,草根之间好说话。哪怕是死了,大丈夫也当五鼎而死。

    如果真认了朱熹,大明的武将可就更没盼头了。说不定李自成便要在洪武朝出现了。要知道灭亡了明王朝的李自成本是大明一驿卒,当大明的大青巾们舍不得既得利益,反而自废武功,让大明的驿站下岗,才让大明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这帮人可以做事,毕竟总要有学问的人做事。而且讲究品德的儒学,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讲究,在社会风气上也是好处多多。

    然而绝对不要给更多的权力了。当权力到手,儒学士会把儒学对个人的品德要求转嫁到全世界。这无疑是场灾难。

    朱桂不知道的是,如果今天他真的认下了这创世神儿子的儿子,老朱绝对会发火。

    随着朱桂的拒绝,朱桂识海中的阵图闪烁了一下,又重归了平静。

    不过朱桂的拒绝,让暹罗王一下子呆住了。没法子,除了拍马屁,上尊荣,他实在给不了其他的了。几个村子的村长,又可以给什么?

    怎么会不接受呢?

    我给缅甸王上尊号时,他不是很开心吗?

    “水和土地”的主人,是他上的。天下只要有水和土地的地方都是他的。这个尊号一听,就是丫中国人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不是一个意思。

    而这位暹罗王越拍,这地位越高,这缅人的国土每大一次,他便要增高一下称。

    上宇宙之王的尊号是加上了时间。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

    王中之王人王中的杰出者。

    而最高之王,就是字面的意思。

    最高之王已经用上了,自然也就说明他词穷了。

    暹罗王在缅人那儿就像是个讲一千零一夜的小姑娘,每当缅王要杀他,他就上一个尊号。只不过他不如人小姑娘的故事多,轻易便给出了最高王的称号。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回暹罗王学聪明了,他从创世神儿子的儿子夸起。在神学的世界,孙子辈的向上可有着更多的尊号,哪怕是创世神的孙子,也没有一个主神来的尊荣。

    只要朱桂应下,求朱桂一事,上升一下尊号,他觉得他也可以一千零一夜了。

    甚至他都想好了,他会把自己的“忽悠史”写成发家史,今后作为他自家的王学,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但是朱桂不接收……现场气氛一度十分尴尬。(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76章、当奴隶的自豪感

    (全本小说网,。)

    但幸好但凡创业者都有一个优点,臭不要脸。而且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一转身就可以在自传中写上“自己经历了如何的大风大浪”,留与后人。在这时代这样的自传,身为王者,人人都在写,名为“帝王起居注”。所以暹罗王立即转口道:“下国小王拜见上国天地之子的儿子。”

    不要说改个称号了,哪怕朱桂表示他信仰牛头神,信不信暹罗王都会想方设法地证明牛头马面的伟大。

    朱桂跟着笑了起来,虽然从外表上他比这位暹罗王要年轻好几轮,但他的口气却十足像一个长辈:“听闻暹罗皮肤是黑色或黝黑皮肤;黄金或金黄色。看上去倒与我国传说的昆仑奴有些相似。”

    昆仑奴不是昆仑山的奴隶。在我国古代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一带,昆仑奴主要指从那里来的仆役,其中大多数是东南亚一带的土著人,虽然皮肤较中国人黑,但仍然是黄种人。另有少部分是黑人,估计是随阿拉伯人来华的,这种黑人昆仑奴很少,只有一些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用得起。另外据有些学者推测,昆仑奴中也许还有达罗毗荼人(印度的一个民族)。

    早在唐朝,长安就已经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了,各种肤色的人满街走,见怪不怪。当时流传的一句行话,叫做“昆仑奴,新罗婢”。新罗的婢女等同于今天的菲佣,受过专业训练,乖巧能干。而昆仑奴个个体壮如牛,性情温良,踏实耿直,贵族豪门都抢着要。此外,昆仑奴还有另外一种来源,指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南诏人也是。随着唐人使用昆仑奴的流行之后,大约到了宋朝,这股流行风的兴起到了东南亚地区,占城开始使用昆仑奴。而缅人到了现在更是直接以昆仑奴为奴兵。后世的柬埔寨的石壁上有这段记载。

    不仅仅如此,或许是昆仑奴本身最早便是坐船来的。郑和下西洋领航的千里眼、顺风耳,就是熟悉南洋海域的昆仑奴,奇怪的是,越南文献中并没有关于郑和的记载,仅载有越南南朝受明朝‘干预’的经过,当永乐初年间湄公河口正是多事之秋,七下西洋五过占城,海船不可能沿九龙江(湄公河)而上,明史并载称到达真腊,若以一个庞大舰队出使,深入登陆真腊极为困难,可能分遣使节,从何仙一带登陆入吴哥城,昆仑奴又可担任翻译‘舌人’,又是历史证明过的忠心可靠。朱桂也就更想拿下这片土地了。

    暹罗王哪儿知道由于他的送上门,让朱桂有了更大拿下这里的把握。

    打下土地,并不难。难的是认可,是民族融合。融合不了,就是广大如蒙元,也是说崩就崩了。

    但只要认可、融合,哪怕是崩了上千年,也可以复起。这一点最有名的便是犹太人了。

    这帮人哪怕是全世界的流浪了上千年,人家依然是犹太人。

    而这是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没有做到的。哪怕是号称融合性最强的汉民族,他们在全世界其他国家也一直保有汉人的身份,但是在东南亚这儿,他们沦陷了。

    是,他们也融合了。只不过是他们融入了本地民族,而不是本地民族融入了他们。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大抵是朝廷的放弃,大青巾们不承以他们的民族身份。

    而这一份承认,恰恰是中国人最需要的。

    朱桂来了,就是承认来的,所以他对暹罗王无比开心的笑了。暹罗王也笑了,看得出来,后者尤为松了口气,甚至有点飘飘然的意思。

    不要小看一个唐人身份在大中华文化区的影响力。有了这份认可,他就可以扯着虎皮称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