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神话大宋-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汴梁城皇宫深处,数十个儒门高手盘坐在四周,强大的神魂之力纵横四周,一颗颗斗大的念头在在虚空中排列成一座巨大的大阵,宛如一座巨大的龟背,又像是一本古书,散发着道道神圣的气息,不断的碾压向巨大的玄武封印,让石刻玄龟背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
在皇宫四周更是有无数的儒门武道高手守护在四周,层层叠叠,将这汴梁护卫的水泄不通,这一天整个汴梁仿佛静止不动,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闷感。
赵楷和赵构站在皇宫下,看着巨大的封印被缓缓的破解,心中总有一种奇怪感,仿佛不应该这么顺利一般。
“两位殿下不用担心,我们在汴梁外布置下了河图洛书大阵,只要玄武大阵破解,就可以将道门三尊的一半力量封印进河图洛书中,那时候,道门之力就会被极大的削弱!”
彭龟年一脸喜色看着虚空中的大阵,手中的扇叶轻轻收拢,一副风流士子的模样,丝毫看不出从燕云逃出的狼狈模样。
“嗯!”
赵构和赵楷点了点头,心中却有一种紧迫感和压抑感。
在汴梁城外大相国寺中,一尊巨大的佛陀盘坐在虚空,将整个寺庙牢牢的护卫着,佛光万丈,却透着一丝肃穆和荒凉。
在巨大的佛陀下,大相国寺的方丈看着远处的儒门高手,轻声叹道:“轮回无常,佛土在彼,却不在此!”
说道这里,老方丈看了下旁边的一些弟子:“我大相国寺盛名太久,却忘了佛门不理世俗的戒律,妄图学大轮寺,却是糟了劫难,劫难已至,非人力可改!
悟度,法光、法正、法明、法元尔等乃是从赵枢手下逃脱而出,便说明尔等气运长存,你们便带着门中的菁华离开吧。
自上次失败后,贫僧已经令寺中高手秘密前往了巴蜀之地和草原杂胡之地,巴蜀的僧众已经和大轮寺联系上了,占据了峨嵋山,从大雪山中迎回了普贤菩萨坐镇。
进入草原的僧众也在极北的草原中拥有了大量的信徒,那里临近玄冥之海,虽是苦海之地,却更接近佛门苦修的本质。
峨眉山是道统存留之地,草原则可以聚集大量的僧兵,只是大雪山和道门的人都在那里纠缠,我大相国寺一脉只是得到少量部落拥护,尔等北上之后,尽量往北,苦寒之地,聚集无量僧兵之后,南下消灭魔徒,唤醒世人!峨嵋却不能在参合世俗之中了。”
悟度看着方丈,面色凝聚在一起,眼中透着愤懑和悲戚:“方丈,难道只能这样了么?我大相国寺实力未灭,何必走这一遭?如今儒门妄图破开赵佶的封印,却不知道这是自找死路,大宋即将大乱,这才是我们存身的根本啊。”
“原本大宋的气运毁灭,乱世到来,吾等还可以聚拢信徒,可是赵枢用黄河水脉延续了汴梁龙脉,燕京之地的龙脉又聚集起来,赵枢存在,便是大宋的定海神针,天不亡大宋。吾等只能暂避!”
“去吧!趁着儒门在破解封印,专心对付赵枢的时候离开,否则我们根本逃不脱赵枢的眼线。”
方丈淡淡的说道,悟度等人面色悲苦,却不得不离开,大相国寺的大量高手悄然离去,各自持着佛门的宝物悄然离去,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龙牙暗卫和星辰的星宿门全都盯着他们。
“轰!”
巨大的轰鸣声中,汴梁上空巨大的力量爆发,冲天的光柱轰鸣而上,一个巨大的玄武被光柱轰击到虚空中,发出一声悲鸣,然后寸寸破裂,化作无数的碎石洒落在地,与此同时,虚空中一声巨大的龙吟冲天而起,一头巨龙腾空而起,宋徽宗盘坐在巨龙上,神色有些错愕。
当看到四周儒门高手的时候,不由轻轻一叹:“尔等何故如此,放走大敌,天下何人能制!”
这一叹中,身后猛地出现了三尊高手,各自出手狠狠一压,镇压向赵佶。
赵佶面色微微一变,伸手一压,抵挡这三大高手的反击。
“陛下务惧,吾等救驾!”
四周的儒门高手全部鄙夷的看着三大高手,伸手一扬,虚空出现一个更加巨大的龟壳组成的古书,笼罩而下,三大道尊的分身身形被震得微微一晃,但是眼中却露出鄙夷之态。
就在这个时候,这大阵外出现了一头巨大的青牛,太上道人伸手一晃,一尊巨大的太极图凭空而显,镇压向河图洛书。
而在不远处一尊巨大的山脉横空压下,冲撞向河图洛书。
更糟糕的是汴梁城内出现了十几个道门高手,齐齐轰杀向虚空的河图洛书。
这个时候,三大道尊一半的力量猛的爆裂开来,直接冲击向虚空的气运金龙,轰鸣一声,借助黄河之力凝聚的龙脉直接溃散,远处巨大的黄河喷涌咆哮,巨浪滔天,冲击两岸的大,一些险要地方,甚至决堤了,两岸百姓糟了大难。
“阿弥陀佛!”
此时留守大相国寺的方丈忽然扬天呼道,巨大的佛陀带着大相国寺的所有力量狠狠冲击向了河图洛书。
佛门之力、道门之力直接将这河图洛书溃散。
“希望道尊信守承诺!”
老方丈双掌合十,对着太上道尊说道,身形也直接融入了佛陀,将河图洛书撞毁。
“不好!河图洛书!”
儒门高手面色大变,他们根本无法想到大相国寺会做出如此决绝之事,也没有想到三大道尊会牺牲一半的力量去毁灭气运龙脉,引发黄河绝提,更没有想到道门的太上道祖会直接前来,他们自信满满的事情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场滔天大祸。
四周所有人面色都是大变的时候,太上道人的太极图将赵佶一裹,朝着北方就走。
“休走!”
儒门高手齐齐发怒,化光追去。
汴梁的这场大变的时候,赵枢在黄河口岸被一尊漆黑色道袍的少年道尊挡住了去路,这尊道尊浑身透着凌厉的剑气。
在这少年道尊旁边,北上长儒一脸恭敬和无奈。
“殿下,汴梁的事情,乃是道门有心策划,利用了儒门和利用了佛门,殿下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扭转,不若退去,安心经营北方!”
赵枢站在赤铜之城上,望着这两个人,眼中怒火滔天,却又无能为力。
“通天道尊,让开道路,孤王允你教派在燕云传教!”
赵枢冷冷的喝道,如今道门的大能挡路,汴梁不知道发生了何等变故,自己必须前往,汴梁不能有变乱,如果父皇出关,自己更要前往,否则很多事情就脱离了掌控。
通天道人静坐不语,北上长儒却面色焦急道:“殿下,此乃道门大义,通天道无法拒绝,我师只是阻殿下道路,已然是尽了最大的挽留!”
“此间事了,臣亲自向殿下谢罪!”
北上长儒说道这里的时候,整个黄河震荡起来,巨浪滔天,远处的河堤决堤,朝着四周倾斜而出。
“糟糕!黄河决堤!”
赵枢面色大变,口中怒吼:“虞允文,快点去找河伯。止住黄河!”
“北上长儒,你们如此做,难道不怕背负大因果么!”
赵枢怒吼声中,顾不得这些人了,伸手一压,朝着黄河而去。
“师傅为何破了黄河龙脉?黄河两岸可是有数十万百姓啊。”
北上长儒面色亦是大变的问向师傅。
“破了黄河,赵枢至少数年无力北进!日后你就留在燕云吧,为通天道留下一条道路。”
通天道尊说道这里的,目光清冷的转身离去,而北上长儒则站在虚空,茫然无措。
第二百二十三章有僧东来
黄河决堤,生灵哭泣,赵枢盘坐在虚空之中,一脸的愤怒却又无可奈何,九转元神已经带着赤铜之城疏导洪水,尽量减少伤亡。
自己也化作黑龙,引导黄河河水,可是这种大规模的决堤,已经非人力可控制了,赵枢已全力救治河水数日了,不眠不休之下,饶是赵枢的体质,也是一脸的疲惫。
“孤王造下了大孽啊!若不是孤王用黄河水脉延续大宋气运,何至于此。”
赵枢看着下方奔涌咆哮的黄河河水,茫然和忧心,黄河决堤,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这是大因果,也是罪孽,面对数百万百姓,赵枢即便心若铁石,也满是愧疚和懊悔。
“殿下,汴梁剧变,太上皇被道门抓走,儒门支持赵楷为帝,已与昨日登基。延续太上皇的国号,号与靖康。大赦天下,赵楷下诏封殿下为一字并肩王,掌燕云之地。
只是在太上皇被道门抓走的时候,岳飞领着数万精兵护卫着赵构从汴梁逃走,已经顺江进入了巴蜀之地。
根据巴蜀之地传来的消息,宗泽已经与数月前进入巴蜀之地,占据了剑阁险要之地,已经断绝了巴蜀之地与外的联系。”
巫元霸从虚空急匆匆的飞来,神色凝重至极。
姜夔和张君宝紧随其后,神色亦是凝重:“殿下,龙伯传来急令,大理国兴兵侵犯邕州,已经被毕进打退,只是吐蕃和大理国有联合迹象!西军忽然据兵潼关,封了关中之地,虽未独立,但是朝廷诏令在那里怕是行不通了。”
赵枢听到这些言语,憔悴的面容上露出一丝冷笑:“大宋龙脉破裂,各方都要割裂自封了,一些魑魅魍魉就纷纷涌现,告诉龙伯,兴兵大理,打上一打,不要有任何顾忌,要将大理打服,不过不要占地,我们暂时无力南顾。
燕京立刻派出一使者进入关中之地,去见老种和小种,禀明利害关系,宣扬大宋恩义。
同时让韩世忠领兵十万,拿下太原城,兵锋压迫向河西和河东之地,震慑关中西军,但是不可久战。”
赵枢说道这里,神色悠悠而叹,目光凝然道:“老种和小种有爱国之心,不可忧虑,孤王怕的是西军上下的将领,数百年来的自立,他们隐然形成了割据藩镇之态,若是老种和小种弹压不住,关中怕是会乱。”
“孤王最担心的是西夏会趁乱南下!西夏中的道门乃是通天道,怕是蛊惑西军将领自立,或者逼迫种家自立。”
“进入金国的太平道如何了?”
张君宝闻言上前道:“太平道已经在偏远村寨筹集了大量的信徒,只是他们传来消息,也出现了大量的僧人,这些僧人拜访各处达官贵人,渐渐侵蚀到了金国上下。”
“而且大相国寺人已经分崩离析,大量的僧众或朝北而去,或朝西,我们围追堵截,损失了不少天正司的人,也只是截留了很少一部分!”
“无妨!看来大相国寺的人是想要北上了。”
赵枢目光悠悠的看向下方的大地,望向姜夔:“招揽黄河两岸流民,充斥燕云之地,不惜物力,全力救治这些流民。”
“北上长儒神魂显化,进入了黄河河图中,全力疏浚河流,若是其活着回来,就让他到燕京来见我!”
赵枢说道这里,身形一晃,离开了这黄河岸边,将元神和赤铜之城镇压在这里,镇压住最大的洪水。
“殿下,如何对待汴梁?如今黄河决堤,我军根本无法度过黄河,进军汴梁,南方之地怕是会全部进入儒门,能不能让龙伯和毕进从昆仑关北上,抢占江南之地!”
姜夔神色忧虑的问道,江南之地才是中原之地,也是大宋的根本之地。
“不用了,让儒门去闹吧,让龙伯打的大理国臣服,不要割地,只要赔款和粮草,然后全力运输到燕云,救治黄河两岸的流民!”
赵枢摆了摆手,儒门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才鼓动赵楷自立为帝,只是自己也要摆明态度,当下想了下抬头道:“派出使者前往汴梁,本王任为宋臣,燕云为宋土,但是本王只尊父皇为帝,一字并肩王名头太大,本王不受!”
赵枢冷冷的道,目光也森冷起来,大宋气运破灭,自己必须集合燕云气运,以燕云之地重振大宋之力。
“殿下,黄河难民太多,是否停歇兵事,全力救治黄河难民?”
“不行,此次为难之极,必须以攻代守,让墨阳子集合格物院诸人,找到治理黄河的法子!”
赵枢直接否决掉,这个时候,自己必须强势,强势到让大宋所有人都心惊胆颤,否则大宋真的就要分崩离析了。
“殿下,墨阳子前辈燕山四周铸造龙脉,怕抽不开身来!”
张君宝上前提醒道。
赵枢微微一愣,目光停留了下:“那先救治流民,将他们安置到燕云,派出水军全力搜救。
派人解开江南的那条龙脉的封印,让赵楷存些气运,不要被儒门弄成了傀儡!”
赵枢说道这里的时候,也不再啰嗦,径直走向燕京,天下大势变化太快,自己必须坐镇燕京,调节中枢之力。
此时整个大宋以黄河为界,以南的赵楷在儒门扶持下,登基为帝,全力收拢兵权,更南方的昆仑关大理国和邕州城厉兵秣马,大战一触即发,巴蜀之地,赵构封闭了关口,西击大雪山的吐蕃,东拒儒门大军。
北方的赵枢则全力救治黄河,将大量的流民运入燕云之地。
赵枢也在数日后,赶到了燕云之地,而这个时候,燕云门口,一个穿着黄色衣衫的老年和尚端坐在燕京新建成的王宫前。
“这是什么人?”
赵枢看着面前的和尚,面色微微凝重,自己返回燕京,准备进入新修建的大殿,却没有想到遇到了这个和尚,只是这个老者一脸慈悲,却是没有丝毫修为,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凡俗之人。
“殿下,这是大宋禅宗弟子,听闻殿下在燕云之地弃绝佛门之事,便要亲自拜见殿下,希望殿下重用佛事,他已经在这里端坐了七日七夜!因为是凡人,加之最近事情太多,便没有理会他,没有想到他一直在这里。”
姜夔面色不善的看着这个老和尚,一脸的警惕。
这个时候,张君宝也走了上来,他负责燕云所有宗门之事,这和尚属于佛门之力,自然属于他的管辖。
“殿下,这个和尚来到燕云一年有余了,行事简朴,是苦修之辈,因为未被驱逐,却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一些信徒!不知道为何前几日贸然闯到了这里。”
这个时候,老和尚面色一动,看向赵枢,苍老的面庞露出惊喜之色,颤颤巍巍的起身,想要靠近赵枢,只是还未靠近就被侍卫挡住了。
赵枢看了一眼,转身朝着宫殿走去,不打算在这个时候,浪费一丝的时间。
“阿弥陀佛,贫僧慧元,前来献平洪水之策。”
这个老僧隔着重重侍卫,扬声拜道,身形枯瘦,声音却洪亮之极。
赵枢助步,望着这个老僧淡淡道:“和尚哪里来?有何策?”
慧元还了僧家礼道:“贫僧从江南而来,有传佛祖真言可助殿下治河。”
赵枢看了眼慧远,面色越发阴沉:“和尚不知道我与佛门恩怨么?敢如此诓骗与孤王。”
“殿下的恩怨是大相国寺,非佛门,和尚只是和尚,不是修士。和尚传的是治国之策,平患之言,可助殿下平黄河水患,解天下之乱。殿下心怀天下,何不给贫僧几息时间。”
赵枢深深的看了眼老和尚,心中关心黄河之事,当下对着左右点了下头。
第二百二十四章僧之辩
大殿上,赵枢看着老和尚淡淡的道:“老和尚,你有什么办法平息黄河水患,若是你以言语诓骗孤王,那也莫怪孤王手辣!”
赵枢冷冷的喝道中,慧远上前一步,不急不躁:“老衲乃是一介凡夫俗子,何敢欺瞒殿下,且出家人不打诳语,殿下又何必急躁。”
慧远说道的时候,伸手轻轻一扬,一个画着金色山峰的地图出现在众人面前。
“殿下,东海之畔有一座小岛,岛屿之上有一山峰,峰中有一宝物,唤作定海神针,乃是上古大禹王治水,探测水深浅的宝物,若得之,加上河图,可以镇压黄河。”
老僧刚刚说完,赵枢面色就是一变,冷冷的看向这个老僧:“大胆僧人,东海何曾有什么小岛,有什么定海神针,孤王的水军纵横大海之上,若有此岛,为何不知。
就算有此岛,孤王如何取得,一来一回之下,黄河泛滥已过,要来何用!”
赵枢心中冷笑,若真的有定海神针,怕也在龙宫吧,难道要本王入海不成。自己穿越以来,就受到大相国寺压迫,如今大相国寺逃走,自己心中越发愤懑,却又被面前这僧人蛊惑,脸色顿时难看。
左右的姜夔和张君宝更是明白此间道理,脸色也越发冷了下来,便要出口呼喝左右,将这老僧打下去。
“将军,何必动怒。此宝虽在海间仙山,贫僧却已取来。”
慧远缓缓盘坐在地上,淡然而从容,伸手平摊开来,一枚绣花针在掌间缓缓的放大,片刻后,这绣花针变成了一根铁棒,慢慢的更是撑到了大殿中间。
这等异宝,看着四周众人面前大变,震撼和不可思议,便是赵枢也微微一震,这等宝物与后世听闻的神话宝物竟然是异曲同工。
“殿下,此物大有万钧之重,小则轻若鸿毛,是故此宝只能用以探测水力,却无法运转如兵器。”
慧远看着巨大的定海神针,面色带着一丝激动,只是这件宝物只能变大变小,他的重量也随着大小而轻重,否则就是一件称手的兵器了。
“好个兵器,你又何要求?”
赵枢眼中异色连连,望着慧远,神色透着一丝冷冽之意,自己不会贪图这个老和尚的便宜。
慧远合掌而拜,神色郑重:“燕云民丰淳朴,又是汉家之地,贫僧意在此立寺传经。”
赵枢看了下慧远,哦了一声,淡淡的问道:“和尚是要建寺传教么?你带了多少弟子门人?多少经书?需要多少钱财?建多大的寺庙?”
慧远神色越发淡然,目光也透着一丝坚毅道:“及门弟子八个,徒孙两个,行者二人,经书八十箱,释门常用衣物器皿若干。不需钱财,不建大庙,只愿在燕云之地铸造一方净土。”
“只是我佛门与殿下有大因果,还请殿下念贫僧献宝的情面上,允许贫僧建一小庙,传承我佛门之念,让这数千里燕云之地有我佛门香火。”
慧远说道的时候,伸手一扬,巨大的铁棒化作了绣花针,飞向赵枢手中,一片金色的书卷咒语也落在了赵枢的手上。
赵枢看着老和尚,面色稍微缓和淡淡道:“老和尚我看你也不是迂腐之徒既然如此我便跟你敞开了说。自来为政者只要不太昏庸无不对佛家又爱又恨,此非私仇,乃是国策。”
慧远轻轻叹了口气道:“我佛家导人向善劝人积德朝廷自然要爱我。至于说为何憎恨贫僧却不解了。”
赵枢摇了摇头,目光深邃,手指轻轻摩挲着这根定海神针,叹了口气,看着老和尚,目光又转向了姜夔。
姜夔会意,上前一步,对着老和尚道:“大和尚,本相今日便把历代朝廷恨你们的事情一一说来。免得你释门以为殿下念私仇。”
“第一件就是想做和尚的人太多。做和尚虽然不能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却有诸般好处:既不用纳税又不用服役且有四方施主供奉乃是天下间第一清闲潇洒的归宿。所以崇佛风气一开剃度落的人便如蜂趋蜜!对朝廷而言和尚多了种田行商、交粮纳税的人便少了!对世俗而言人人都去做和尚传宗接代的事情怎么办?所以一到了僧多为患时节如何叫朝廷不恨你们?”
姜夔说道这里,语气陡然一厉:“剃度的人过多对佛门本身未必是一件好事!那么多和尚真心向佛的有几个?大多还不都是身上披着袈裟心里想着酒肉胯下挺着淫棍?难道多了一大堆滥竽充数的光头佛祖便会高兴不成?只怕不见得吧。此是第一弊。”
慧远叹了口气,双目微微闭合,露出一丝叹息。
“第二件事情便是和尚们占着太多俗产。和尚本该四大皆空戒贪戒痴。但和尚也是人也要吃饭穿衣所以佛在世时也要去乞食否则何以维持这副臭皮囊?
只是你们佛门中的那些假和尚却常常干出贪占田产财货的俗事!口里阿弥陀佛兜里富可敌国!
那大相国寺虽是一座寺庙,却有良田万顷,香火积财亿万,佛像乃是金铜所铸,寺内僧人蛮横无道,敛财无数,何曾是佛家之人的本相,当年殿下都受到那些僧人的欺凌,更何况升斗小民。
而且你佛门之人积累财货之后,便铸之为佛像,不肯流动。财货死在你们和尚庙里不肯流出来则民生必因之而病。
你们小贪则民生小病,你们大贪则民生大病,民生大病则天下危乱社稷震荡。此弊若和第一弊交相生为祸更大!如你方才所言家国危亡佛门焉能独存?所有历代明智点的皇帝宰相都要灭佛的!结果是假和尚连累了真和尚坏和尚连累的好和尚!此是第二弊。”、
慧远口宣佛号道:“好一句假和尚连累了真和尚坏和尚连累的好和尚!”
姜夔不去理会慧远的话语,继续冷着脸道:“第三便要说到更具体的事情了。你们佛家喜欢兴建寺院这也就罢了偏生又喜欢造偶像。金佛像也罢铜佛像也罢这金铜都是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