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语气带着斥责的语气,霍虬本以为自己这个军长已经虹军之中的第三位人物,即使是柳畅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称兄道弟,哪料想现在居然受了这么一番训斥,只是仔细一看,却发现是柳畅面前的红人朱金雷,当即知道开罪不得,当即叫道:“快点靠岸,快点靠岸!”
柳畅对霍虬平时都是和风细雨,绝无半点雷霆,就是军机大事,往往也要听取霍虬这个战区司令官的意见之后再作决定,但是朱金雷这个小参谋倒是真把这三位高级军官当部作战部的小参谋了,他继续说道:“殿下和诸位等待三位已经两天时间,快点!”
“两天时间了?”霍虬这才知道事情轻重,他顾不得那个望远镜里的清冷仙子,而是询问道:“出了什么大事!”
“全军作战会议就等着你们三位了!”朱金雷倒是有些薄怒:“开完会之后,大家就要回各自位置去!如果不是殿下坚持,说不定现在就可以散会了!”
要知道现在霍虬这三位可是代表整个两湖战区和皖南战区,因此一听到这件事之后,霍虬一行人也是真着急,船还没停稳,他们就准备跳上岸去了。
他们现在才发现,为了迎接他们上岸,朱金雷可是下了不小的本钱,整整两个步兵连都在码头这里守着,原本还准备了礼炮,只是现在已经来不及处理这些细节了,他们虽然是高级军官,但是现在都骑得劣马,因此朱金雷特地准备了十几匹温驯的乘用马,然后就直接朝着燕王的行在赶过去。
燕王的行在就是原来的天王府,别看霍虬现在的份量很重,几乎没有人威胁到他这个虹军第三号的位置,但是他还是对朱金雷这么一个崛起时间不到半年的小参谋客客气气:“金雷老弟,这次殿下找我们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啊,能透个底成不?”
他清楚得很,自己在虹军整个体系之中用不着再进取,或是想着把瞿杰这个第二号人物干掉,现在正如柳畅说的那句“整军建政”一致,他应当做的就是打稳自己的基础,绝不能出了什么差池。
象孙胡子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他虽然被重新起用,可是论份量未必比冯思贤与施退思这两个十分热门的旅长,因此对于朱金雷的不客气,他是客客气气,要知道这可是燕王的身边人,说不定一两句话毁了自己几年的经营。
而朱金雷倒是爽快地说到:“燕王找大家来,自然是布署大局,只是怎么一个部署法,恐怕还要听大家的意见再说!”
政治就是这么一个妥协的艺术,即使是柳畅在虹军中的位置,仍然分析方方面面的意见之后才能做出决策,有些事情在纸面上说不清,还得把这些干部从千里之外召集过来。
正说着,霍虬已经跳下马来,大声叫道:“殿下!”
柳畅站在旧天王府门口,客客气气,亲自出来迎接霍虬他们,他热情地和大家一一握手:“霍军长好!施旅长好!冯旅长好!到了就好了,大家都在里面等着你们!”
比起朱金雷来,他现在表现得倒象一个新扎的小参谋。
第507章 波澜
柳畅的格外热情,倒让朱金雷先前的表现显得格外过于轻狂了,因此霍虬心底难免就有些怨气,只是他也知道,朱金雷暂时得罪不起,而且柳畅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柳畅,在别人面前都可以摆谱,唯独燕王面前不行,因此他赶紧行了一个军礼,同时解释起自己延误的原因:“殿下,我们来迟了,实在对不起,这次紫薇星号在芜湖出了点问题,所以……”
他还没讲完,柳畅已经把他拉进了天王府:“说这么多干什么,大家都等着你们过来,你们三个来了,咱们虹军的全军作战会议才能开得起来!快进来,快进来!”
太平天国的天王府是一个由几百几千名妃嫔、宫女、女兵修筑的烂尾工程,虹军接收这里之后,虽然把这里作为永久性质的燕王行在,但也没有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续建,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修缮之后就交给女营,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太平天国时期的习气,比方说这里的卫兵一般都是女兵,有些女兵甚至在太平天国时期就担任起这里的警卫。
因此霍虬他们一路过来,也没看到几个漂亮女人,何况他们关心的是这次作战会议上会作出怎么样的决策,因此冯思贤仗着自己与柳畅关系甚好,当即问道:“殿下,可是要准备用兵了?”
柳畅没否认:“是啊!该动一动了,当然,我们什么时候没用兵,只是这几个月我们专心整军建政,没有大力向外征伐,以致有些人以为咱们虹军可欺……”
“是什么!”霍虬当即抢起了圆柱般的拳头:“殿下请放心,我们第二军什么时候都听从殿下调度!”
柳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几名卫兵和副官的护卫之下,直接带着他们进了会议室,嘴里还叫道:“霍军长和施旅长、冯旅长都来了!”
“来得好!来得好!”
大家纷纷过来与霍虬他们打个招呼,握个手,老战友见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这间会议室十分宽敞明亮,即使现在塞进来几十人,依然如此,霍虬也客气和大家陪罪:“有事来迟了,有事来迟了,让大家久等了,向大家赔个罪!”
在场的军官可以说是虹军高层军官的精英所在,一大批军长、师长、旅长加上本部的参谋军官,还有极个别特别拔尖的团长,霍虬特意还握了握瞿杰的手,打了个招呼。
瞿杰这个第一军军长现在可以说没有担任什么督军之类的行政职务,长期带兵驻于苏常杭嘉,但是谁都清楚,他在虹军之中的份量,还是超过了霍虬,更不要说现在第一军虽然调出不少部队,但实力依旧是全军第一。
大家客套了好一会,才按照已经标明的位置坐下,这时候房里还有一些初夏的炎热,桌子上更是连一杯茶都没准备,但是大家都不介意这点条件上的简陋,能参加这个会议,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荣誉,是一种象征。
特别是那几个团长、旅长,更是骄傲地挺直了胸膛,施退季就看到了自己陆战旅的第十一团团长符闻道也在这里面,而柳畅坐在最上面,朝着大家挥了挥手示意下,然后就宣布会议开始:“诸位兄弟,好些时日没见面了,有些兄弟都是一年多时间没见过一面了,十分难得,不过想要说话,稍晚一些再说,咱们把正事说定了!”
柳畅这话一出,全场气氛静得连一根针落在地上都能听到,大家都十分严肃地等待着柳畅的下一句。
柳畅从五湖四海把大家召集起来,决不是为了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要知道,许多军官虽然不知道电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不影响他们熟悉地运用电报这种革命性的战争工具,现在从上到下,已经把保护电报线路作为一件根本性的战斗任务。
“本来是想迟点再开,但是突然来了一个形势变化,不得不提早召开!”柳畅继续说道:“所以不是霍军长他们来迟了,是我早到了!”
下面的军官一致回了一声:“明白!”
但是大家都充满了好奇,猜测着柳畅所谓的“形势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柳畅也很快揭开了谜底:“我们与英国佬、法国佬的谈判进行了大半年,谢天谢地,自从我们打下南京以后,谈判终于顺利起来,现在已经达成了协议。”
事实与柳畅所说的大相径庭,事实上在年初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但还是为了利益在谈判桌争得头破血流,特别是英法两国都想独占对华贸易的巨大利益,把对方排挤出去,甚至威胁“这是我国的最后底线,如果贵方不同意的话,我们只能让北京取得最后的胜利。”
即使是攻占南京以后,英法两国依然保持着强硬的态度,企图从谈判桌上获得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而为了保持震摄力,第一军主力不得不长期停留于浙北苏南,而现在形势终于起了变化,并非英法两国认清了形势,而是美国公开宣布要介入谈判。
对美谈判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可是对英谈判立即就达成了最后协定,柳畅宣布虹军所获得的成果:“英国人已经答应,借我们三期贷款,其中第一期为二百五十万英镑,但是必须全部用购买英国工业品,我们以出口货物抵债。”
“好!”霍虬当即叫道:“太好了,这两百五十万英镑是多少银子啊!我们可以购买多少洋枪洋炮了!”
确确实实,二百五十万英镑如果折算成银圆的话,都够千万这个级别了,要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大数字,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英国人,一年只要几十英镑就能过上等人的日子,二百五十万英镑已经够打一场普通强度的常规战争了,如果不是柳畅答应提供上海海关税收作为抵押品,同时利息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十一,根据借不到这样一笔由英国政府作为债权人的借款。
柳畅继续说道:“二百五十万英镑,这笔钱确实不少,但是大家还是要省着花,而且还花好了,关健是现在我们与英国人、法国人站在同一立场上!”
这才是达成协议的最大意义,虽然正式的协议文本还有待着两国政府的最后批准,但是这也代表着在统一整个中国的道路之上,虹军已经找不出真正有威胁的敌人,要知道十几年前,仅仅是一个英吉利国,就打得整个大清国割地赔款求和。
而现在虹军已经同英国人与法国人站在同盟的立场,接下去与美国人也要达成联盟,这一点让大家信心十足,他们已经不再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乡下读书人或是农夫,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管理中学习管理,虽然付出了很多代价,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有见识的中国人--要知道战争与实务迫使他们飞速成长起来,他们一个月学到的东西已经超过以往几十年所学的一切。
而瞿杰更是笑道:“只是第一期贷款而已,后期还有第二期、第三期,甚是第三期,这是大好事啊!”
柳畅话锋一转:“我前些时日与长妹、汀兰商量了一下,这第一笔贷款,不用来订军火,而是用来订棉布、棉纱,订机器,订蒸汽船,订英国工业品……”
这个结果却是出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因此霍虬第一个嚷开了:“殿下,怎么用来订军火?大家缺洋枪洋炮!”
柳畅的眼界比他们开阔得多,他说道:“现在订洋枪洋炮,当然有益于战事,但是有了这笔贷款,我们的财政就宽裕多了,何况咱们的公债这段时间行情不错,发行得也不错!”
虹军公债在法军出兵之后一路大跌,因此成就了许多象胡雪岩这样的大投机商,也让许多江南的土财主在一夜暴富,更让许多刚刚崛起的暴发户在弹指之间爆仓破产,成为真正的悲剧角色,象胡雪岩就在这一波公债行情之中又重新成为浙省首屈一指的红顶商人,而虹军在击败法国人之后,又顺利地拿下江宁与皖南,更是推动了新一波的公债行情,甚至有一种说法,现在连香港总督府的资金都介入到公债市场中来。
因此继续向江浙的地方们摊派公债,甚至是直接向市场发行一笔新公债,都是市场能接受的行径,只要虹军在军事上继续保持现有的势头,虹军的赤字财政就不致于破产,而柳畅决定用这笔借自英国的公债回报英国政府。
与大家的想象不同,购买一大批英国军火,并不能让英国政府与英国公民欢欣鼓舞,这个时期的日不落帝国更关心的是帝国工业品、原材料的销售,特别是作着英国工业支柱的钢铁工业、纺织工业与造船业、机械工业,要知道这些工业提供了大部分英国产业工人的就业,报纸编辑和平民的着眼并不是帝国出售几桶火药,而是对外销售了多少工业品与农业品,为大英帝国创造了多少福利。
但是柳畅并不清楚自己的举动给历史带来了多大的波澜。
第508章 压力
霍虬、洗拿与瞿杰他们同样没理解柳畅这一举动在军事上的意义,他们不知道大量进口英国棉布,会使英国纺织工业在全世界范围抢购一切棉花、棉纱,他们只是盘算着这会省下多少预算。
虹军的军装是统一制式的,到现在为止,虹军已经占据了两个完整的省份,四个不完整的省份,而且得到了英法列强的支持之后,虹军还会继续扩大自己的地盘,而所有的官兵都需要统一制式的军装,加上服装上参照军方的政府人员,这就是至少几十万脱产人员。
所有这批官兵与行政人员,即使是每年只发两套衣服,甚至是不发给服装发给代金,都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数字,而机器、蒸汽船等等工业品,平时也是同样惊人的支出,因此大家觉得可以在这方面完全依赖于中央。
所以他们即使对于不直接采购军火颇有微词,也只是默认了柳畅的建议,大家考虑更多的问题还是起先考虑的问题,在得到英法列强的支持,下一步的攻略重点将是哪里。
象孙胡子这个福建督军就公开发表意见了:“殿下,您的主张,我们完全赞同,只是我们福建一省,现在只占领了全省三分之一略强的地盘,还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地盘还在清妖手里,以往我们承认我们是偏师,甚至还出现了象石云庆那样令人痛心的事情,但是现在有了列强支持,还攻占了福州这个通商口岸,我们的眼光应当放得远一点,不仅仅局限于现在。”
他的意思很明显,所谓仅仅局限于现在,显然指的是福建一省,他已经把两广特别是广东纳到自己的盘子里,为此他还转头朝着霍虬看了一眼:“霍军长,我知道你压制湖南很辛苦,但是能不能再帮我一把!”
霍虬笑了,他知道孙胡子已经看中了两广这块地盘,只不过他也不愿意放弃把手伸入两广的打算:“没问题,没问题!”
而柳畅对于孙胡子的问题也第一时间作出了回答:“孙胡子说的甚是,这几个月福建整军建政的成果,我全都看在心里,收效很大,是到了摘果实的时候,只不过现在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孙胡子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倒是真有些大将风度,一听到柳畅这么说,就耐心地等待着柳畅的答案,而柳畅告诉大家一个似乎与中国战场上毫不相关的情报:“俄罗斯圣彼得堡,已经下令将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约维夫撤职!”
对于这个什么穆拉约维夫和西伯利亚,大家了解都不算多,不过好歹都是能看到一些机密情报的人,要知道总参谋部每个星期都会编制一份“敌情总汇”,这份发行量极小的刊物甚至连许多旅级干部都看不到,只有军师级干部才能阅读,而且每一份都需要归档处理,这上面不仅仅有国内情报,而且还会有一小部分英法俄美各国的情报,因此大家才知知道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派驻了一个总督,这人精明强干,对中国很有信心。
而瞿杰与孙胡子不一样,他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疑问:“殿下,俄罗斯人将西伯利亚总督撤职关我们什么事?难道他们受了一次挫折还不够,还想出兵?”
“没错!”柳畅作了肯定的答复:“根据法国人与英国人提供的情报,俄罗斯人对我华夏万里江山野心不死,仗着他们在西伯利亚有雄兵数万,国内还有数十万大军,准备出兵远东,企图夺占关外和关内黄河以北!”
算起来,这是在协助虹军接下去的军事行动,可是一些精明干练,又对国际形势了解比较多的干部就忧心起来:“殿下是担心?”
“中俄必有一战!”柳畅直接给出了答案:“中俄两国,疆土相邻,地方万里,国内有兆亿之民,又各有雄兵数十万,因此必有一战,根据英国人提供给我的情报,这穆拉维维夫主和,因此就被俄罗斯沙皇撤去了职务。”
这和事实真相大相径庭,这位总督可不是什么主和派,他是坚定的主战派,有些时候甚至连圣彼得堡还要激进一些,他现在之所以不赞成对华开战,完全是认为时机待未成熟,应当再拖延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或者干脆等到明年开春再开战。
只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俄罗斯帝国已经拖不下去了,国内外的压力迫使他们必须现在就开仗,因为曾经被圣彼得堡极度欣赏的穆拉约维夫就是碍眼的绊脚石,直接被圣彼得堡,准备换上一位更强硬的总督主持对华开仗。
“以现在清妖在关外的部署,根本经不起俄罗斯蛮子的冲击啊!”
虹军与关外调入的八旗军交过手,也与俄罗斯步兵正面对抗过,结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在一比一的情况,俄罗斯军队会取得彻底的胜利,即使是在一比三的情况下,依旧不是对手。
要知道在清军最全盛的康熙年间,集中了全国几万精锐与最好的火炮,照样是对雅克萨这样只有几百俄罗斯人驻守的小城毫无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显然已经想到了关外接下去的命运了。
因此霍虬下了一个结论:“殿下,我们是不是该加快行动了?”
“没错!”柳畅同意霍虬的观点,他站了起来,声音变得激昂起来:“我们必须加快行动速度,还好我们前几个月整军建政效果很大,现在可以放胆与清妖一战,我们不能放弃关外一寸土地啊!”
“那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苦,也是我们心头的一把刀,是我愿意牺牲一切的代价,我绝不放弃!”
大家没想到柳畅对于关外这些蛮荒之地评价如此之高,之前大家考虑的往往是关外失守对于新帝国的影响,许多人悲观的认为,如果虹军不能收复关外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演变成第二个明朝,整个核心统治区处于蛮族的直接冲击之下,不得不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自卫反击战。
有些人想得更深入,他们知道关外有着这个时空最肥美的土地,而且由于满清的屠杀政策,汉人根本无法出现在关外,有的也只是一部分非法性质的移民,随时会受到满清的驱赶与屠杀。
而关内却恰恰相反,人多地少,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人口压力,太平天国的起事与广西的土客矛盾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捻军起义更是与当地的人多地少土地又高度集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这一系列起义的爆发实际是中国传统农民起义模式的顶峰,只是这一次的中国面临着是整整四亿人口的冲击,在中国历史上,过去顶多只有一亿以上人口的冲击而已,而这一次却是超过四亿人口挤在一个生产水平极度落后的农业国中,除了农民起义之后,没有任何传统意义上的解决方式。
事实上在太平天国战乱几十年后,虽然有着西方技术的影响,整个中国又仍然处在一个相当大的人口压力,于是出现大量破产农民走关东的现象,这种走山东的移民一直持续到抗战爆发以后,最终奠定了东北的人口基础。
只是与历史上的太平天国相比,现在整个东南地区受到的战争影响小得多,许多地方甚至几乎没有受到战争影响,虽然很大程度保存了原有的生产力,但是也把原有的人口压力保存了下来,尤其是浙江地区最为典型,虽然虹军在整个浙江地区,包括海岛都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但是有些压力,特别传统的佃农与地主的关系仍然保持激烈的对抗,有些时候甚至演变成小规模的骚乱--历史上这些骚乱往往演变成大规模的民变甚至是农民起义。
因此虹军许多有识之士觉得在引进西方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向地广人稀的关外进行大规模移民,以减轻关内惊人的人口压力,这也是他们对抗俄罗斯的直接动力,但即便是他们也没把关外摆得那么重,他们还是更看重关内。
只是柳畅的意见,虽然无法得到大家的同意,但由于他在虹军之中的威信,大家仍然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只是有几位军官提了几点意见:“殿下,俄罗斯蛮子既有雄兵数十万,那一切都得小心!”
“是啊,与此等强国抗衡,随时有亡国之祸啊!”
“听说俄罗斯国人口有数千万之多,可以动员起几百万兵员来,我们可没法挡住啊!”
虽然在上海附近的作战之中,虹军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最乐观的人都承认,俄罗斯军队确实是一支不错的部队,在上海附近的作战,虹军参加战斗都是一些装备与历史都顶尖的部队,但是在一对一的对抗之中,仍然不是俄罗斯军队的对手,往往只能采取一个营压制一个连的办法。
而他们在远东有着好几万军队,国内还有几十万常备军,还有几百万的后备军,这确实是虹军历史遇到最强的对手,而柳畅无视这些声音,直接就说起了下一步的部署:“下一步我们首先要全取长江,控制两淮,同时向岭南发展,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只是现在孙胡子又站了起来:“殿下,您这话的意思是不是以两湖战线为首要重点?”
第509章 争执
孙胡子这么一开炮,许多人已经坐不住了,霍虬已经握紧了拳头。
他可知道自己的江西与两湖战场最受柳畅的照顾,因此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也最多,别的不说,现在从长江运输到南昌和九江的军火与军用物资每个月都有两到三船的规模,超过了任何一个战场。
更不要说,现在江西和两湖的赋税不但不用上交给中央一文钱,事实上每个月中央还要往这些地方填上几万两甚至十几万两银子,这让他这个军长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可以说是从所未有的好日子。
他就暗恨这个孙胡子怎么不知道,明明被贬到福建去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