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发现人生-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国网络英雄们个人的奋斗及财富集聚,不在于惊叹其如何〃暴富〃而辉煌,而在于他们抓住了信息时代的机遇而成了改变命运的佼佼者。
机缘存在于浩大的市场经济海洋中,机缘像海洋中的金色岛屿若隐若现,当你敏锐扫描发现了〃岛屿〃并奋力挣扎游上〃岛岸〃后,类似于基督山伯爵的〃财富金矿〃便属于你。
事的机缘
本书所指事的机缘,特指某一社会历史中产生产重要事件、事情、事态而引起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晋升与创造中碰上了新的机遇、机会,获得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人生的价值实现不断提升,形成个人命运新的格局的情形。
〃文化大革命〃后,经历了十年浩劫与磨炼的一代中、青年人,迎来了他们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渴望踏入知识的殿堂而深造的新时机。邓小平倡导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多少原在〃文革〃中提前修业或毕业于中学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多少虽然没上山下乡但提早进厂做工或奔跑于求生存相关职业的青年,迅捷地发现并及时抓住新机遇给他们带来〃命运〃改变的高考纤绳。当时全国有1000多万人报名参考,最后达570万考生走进日思夜盼的考场,尽管当时因条件限制录取比例为29:1,但毕竟冬夏两季招生录取了40。1万名大学生,开辟了中国新的教育之路,更改变了无数有志青年的命运。特别是因受〃文革〃中政审条件限制的〃狗崽子〃,也获得了平等参考的权力,著名记者范长江当时尚未平反,因反党罪名关在狱中的作家胡风,他们的儿子也获得高考资格。范长江的儿子范东升参加高考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成为了《华声日报》社社长。现任《中国青年报》网络版主编、中青在线公司总经理的刘学红女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北京市文科状元,她在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世界伟人邓小平〃展览时回顾人生的历程和机遇时感慨道:〃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制度,我可能还在山区挖树,用力气大小衡量自己的价值〃,〃高考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发挥才智、实现梦想的可能〃。刘女士因高考机遇的出现及自己利用机遇的成功,为她人生的理想命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折射出同时代人命运改变的特殊历程。
第四章 人生命运的基本特性(17)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来的为官制度,均是由上司钦点,即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也是组织考察、领导批准,以后加了群众推荐。无论是从事党务还是政务的国家公职人员,要想职务晋升,一看表现,二看运气。这种表现与运气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接上司或相关部门的好恶,拉关系、开后门、跑官要官似乎很难杜绝,虽然大批优秀干部被选拔到了合适的岗位,但限于以资排辈、职位无缺及制度本身的缺陷等原因,没有给更多有抱负而能胜任更高职位的公务人员以破格跃升的机会。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则与措施,特别是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给若干中、青年公务人员创造了一个提升自我、公平跃升的大机遇。自1995年以来,全国公开选拔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数千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数万名,仅2000年至2005年,全国公开选拔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就达68万人。
对于从政的人来讲,当官大小,何时当上何种职位的〃官〃,并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也更不能说〃官大〃其命运就好。但是,他们通过抓住事业奋斗中产生合理而值得拼搏的机会,自己当上了举荐自己的〃伯乐〃,促使个人的工作与事业提升一层,其命运自然增添了新的色彩。
作为需以大量实事为依据,并经过严密逻辑推导及诸种实践而发展的科学理论及运用,对于具体的科学家而言,除了他们的长期辛勤劳动和超人的智慧外,也同样需要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而成功。根据有关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领域中较大的突破性发现与相关发明的机遇几百年一遇,中等的机遇几十年、十几年一遇。这些机遇包含自然界、社会界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新的需求的提出,新的问题的出现,及前人若干研究所积聚的成果处于突破〃临界〃点的状态等,而对于科学家们的具体研究工作,自然也孕育着许多抓住可行课题,确定有效方式,闪现思维火花的〃小机遇〃。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验,建立了三条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在此基础上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牛顿的成功,与他生活并抓住了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初期时代机遇有直接关系,因为牛顿的力学成果是建立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研究并提出物体运动的惯性与加速度的新概念,以及在它作用下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的全新运动规律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科学界人士认为,如果牛顿不是出生于那个历史年代,早生200年,缺乏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牛顿不可能获得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成就;而如果牛顿晚出生100年,由于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也可能由他人而不是牛顿获取革命性的力学成就。同样,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精心研究提出了相对论,使人类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评议道:〃爱因斯坦极其幸运,他出生于合适的年代,当物理学界面临重重危机时,他的创造力正处于巅峰。换句话说,他有机会改写物理学的进程,这也许是牛顿时代以来独一无二的机遇,这种机遇少之又少。这种机会当然也对同时代的科学家的开放,可是他们都错失其重点,因为他们死守旧观念。〃
谭浩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过全国高级教学成果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大奖,于2000年被《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个人物〃,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誉为〃教授级计算技术大师,普及现代科技之巨擘。〃
第四章 人生命运的基本特性(18)
谭教授在我国计算机推广与运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源于一次偶然或带有必然性的机遇出现。他本是学自动化技术专业,44岁以前并没有接触或研究过计算机,在任清华大学计算机中心党支部书记的职位上,恰逢197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扩招两个班的学生,快开课时都发现教授程序设计的教师不够,有领导给他讲:〃你这个支部书记现在反正事情不多,你去讲课吧!〃谭教授当时本着勇于挑担子和推进教学的想法答应了任教计算机课,只好边学边讲,热炒热卖,结果这次在意识的〃小机遇〃,催使谭教授最早编写出了《BASIC语言》一书,虽是处女作,却一炮打响,发行量1200万册,创世界记录。以后谭教授先后编著(含合著)了130多种计算机著作,成为出版界出版科技著作最多的人,各类书总发行量达4400多万册,使他成为中年起步,通过新择行业而改写和提升命运的时代人物。
情的机缘
机缘是体现于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人们爱情的构筑上。爱情是人生命运的伴侣与寄托,是男女双方思想感情相撞的结晶,是情和性有机相融的产物。所谓情的机缘,即指世上的人们在追求爱情、建立婚姻、组建家庭中所发现、相遇并捕捉到的缘分,表现为与意中人相识、相遇、相逢的机会与条件的出现等。
情缘的表现形式,往往是男女双方在学习交流、生活环境、工作过程与社交活动中自然相遇而擦出火花,或在这些状态中一见钟情,也表现于旁人有意或无意地介绍、牵线,各类竞技活动的亮相,甚至是通过不打不相识而发生。各类文学作品中多有生动描绘,这里不再列举。
情缘不等于有缘的机会、时机出现,双方相遇、相识即可,而在于〃你〃的有效生成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生活理念、性情习惯、目标追求等方面是否吻合、互补、相融。如果具备了这些,情缘才可能催生而成,而当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不吻合、不相融、不合适时,〃情缘〃则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其实,对情缘的挖掘,重要的还是对它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探析。盼情缘,想情缘,希望撞到〃情缘〃,几乎是绝大多数的男女追求爱情的正常祈愿,但生活中与〃人缘〃、〃财缘〃、〃事缘〃一样,同样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突临性,经常的状态是,人们不经意间获得了〃缘〃的种子,进而培养成盛开的爱情花蕾。
有些人在自我一生中,为有〃上天〃安排理想〃情缘〃的眷顾而欣喜,有的人则左冲右突,费尽周折而不尽如意,似乎〃情缘〃与之不搭边际。其实,人们能否有幸获得〃情缘〃的青睐,的确是不能按照人们的想像而发生的,更不可能企望〃她〃在某一阶段,以某一形式、某一姿态飘然而至。但是,也有另一些情况是,当〃情缘〃若隐若现时,你可能视而不见,或敏锐不够,而当它现身时,你又可能缺失自我捕获的条件,或路径与方式不对而错失〃良缘〃,也可因过于挑剔、三心二意、求全责备而半途而废。所以,看似偶然性的〃情缘〃,又有自我可以优化、挖掘与作为的必然性的一面,这也是获得〃情缘〃的努力方向。
我们从机缘与人生命运的种种结合中感受到:机缘是人生的伙伴,但却有它自己的脾气与个性,飘忽不定,又突然出现,它与你擦肩而过,你却漠然视之,你苦心祈盼它的〃身影〃,它却不见踪迹,而当你沮丧失望时,它又不期而至。
那么,如何才能在人生的历程中,尽可能地巧逢机缘,慧眼识得机缘,并对机缘的有效利用,展现希冀的美好命运呢?本书下篇中,将做出具体的回答。
第一章 奠定好创造人生的生命基石(1)
人的生命是人存在及一切思维、行为与个性展现的根本依托,是构建如意人生殿堂的基石。
在上篇中,我们已充分地阐释了人的生命的运行状况、特征,及与人的命运之关系,渴求生命的良性运行已经不容置疑,而关键是我们如何才能适应创造美好人生对生命的〃要求〃,如何去打造好坚固的生命基石。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希望保持身体的强健、心理的健康,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相当多的人做得并不好,首要的问题是思想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战略规划及相应行动。要从战略上提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人们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往往对学习、工作、事业、家庭等方面考虑较多,有层次不等的构想,而很多人对个人的身心健康的系统思考和设计,往往重视不够、意识不强。人们往往强调工作忙碌、没时间运动,强调必须完成某项计划与任务,而无法有效地安排和实施健康行动计划,或不愿为增强健康而吃苦、贪图舒服等。部分人对身心健康的保持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轻率性,重视个人的感官享受而忽略生命底蕴的增强,对健康的理喻深度也不够。这些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是相悖的。
人们应当主动、自觉地提升身心健康的地位,把确保健康的身心,增强人的生命素质,纳入人生发展的大战略之中。要像人们追求知识的进步、事业的成功、荣誉的获得、财富的积累那样追求健康。毛泽东早在1917年4月《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并强调:〃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可见,当时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就把通过人的身体健康及必备的体育强身提升到一个相当的人生战略高度,并身体力行。
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到一口水井旁洗冷水浴,并长期到湘江去〃中流击水〃,甚至负重游泳。天下大雨时,同学们都跑进教室躲雨,而他却脱去上衣,让大雨冲洗,并称〃这是天雨浴,可以增强一个人抵抗风雨侵袭的能力〃;炎热夏季中,他走到学校山坡上,赤膊在太阳下行走而进行〃日光浴〃;北风呼啸时,他跑到妙高峰上,脱去棉衣,迎着寒风跑跳而独享〃风浴〃。。。。。。毛泽东以〃文明其头脑,野蛮其身体〃的人生观与行动,不但练就了一副极其健壮的体魄,且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意志与胆量,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住了各类考验而顶天立地。
现代社会流行把健康的身心比作1,而个人的功、名、利、禄、福等都是排在后面的0,这是很有道理的。不管你官有多大,家有多富,志向有多高,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健全,何来智能的积聚、人生的幸福、生活的享受与事业的拓展。历史上〃无数英雄尽折腰〃中的部分英雄(如上篇〃逆向制约型〃中的典型人物),因生命健康衰退而〃折〃,即是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53年就提出口号〃健康是金子〃,摆正生命健康在人生价值实现中的位置,透彻地明白,生命基石不牢,焉有人生壮丽大厦屹立?从人生战略到具体行为,让生命的运行轨迹良性而持久的趋好,应成为人们的终身追求。
要有意识地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机地统一起来
人生的健康战略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实现人们身心健康的协调与统一。人类文明进步到今天,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局限于身体的范围,而是包括人的生理与心理两大方面及其和谐统一。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专家的倾向性论述表明,人的生理健康,应当是具有正常的发育、良好的器官及功能,抵抗力强、精力旺盛、生活有规律等,而人的心理健康,则是具有正常的智力与能力,情绪稳定。心理与行为相协调,积极乐观的心态,无病态的心理疾病等。个体生命好比一只腾飞的鸟,生理与心理构成承载生命的两翼,如果一翼不济,欲振无力,生命就会失去平衡而无力〃飞行〃。
第一章 奠定好创造人生的生命基石(2)
如果只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就会使人的成长失衡,无法自我调剂好心理状态,适应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极易形成焦虑、抑郁、自卑、孤独、恐惧等心理疾病,进而影响和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
人生中往往会有这类现象:当人生处于为生存或起码的生活条件而奋力拼搏时,物质条件的匮乏,生活的贫苦,事业的微小并不产生明显的心理弊病,反而是当生活与事业均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台阶时,各类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却冒了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改善而增益身体健康的同时,真正毛病百出且日益加重的是各式各样的心理弊病,尤其是城市人群或比较富裕的人中更为突出。
因此,既要重视人的身体健康与活力的增强,又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培育,以身体健康带动心理健康,以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形成比较美满的人生健康格局,是人生健康战略的重要原则和内容。
第二节处理好生命过程中的几组关系
打造好生命的基石,不仅是一个愿望或简单的口号,而需从构建健康人生、和谐人生、持续人生的高度,有针对性地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寻找出坚固而完善生命的可行途径与方式,把握与处理好几组关系。先天不足与后天弥补
从人的生命的先天性与差异性中,我们已了解到每个人的体质状况、发育程度、高矮肥瘦、智力状态等不尽一样。部分人因多种先天原因,自从来到世上,就有肢体、形象、语言、听力、视力及智力等方面的明显缺陷,乃至一定程度的残疾。先天的不足及各种心理压力,给部分人们后天的生活及事业创造带来程度不等的影响,使之与正常人相比需经历更多的困难。但是,这些人生理上的欠缺及不足,并不表明他们的生命体无法强健与充满活力。人们在后天生命发育、成长、变化过程中,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与较好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营养的补充、精心的护育和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先天的不足。如通过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加上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中药服用等,有效地治愈小儿麻痹证等先天性的疾病。
对于先天不足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正视现实,自我振作,进行力所能及地多种体能锻炼,训练出达到正常人甚至超过正常人的功能,充分体现出生命的价值。美国一个名叫丹普赛的儿童,他一生下来就是四肢不全、一半边右足和一只右臂的残疾孩子,但丹普赛生性活泼,喜爱运动,且不怕吃苦。他少年时即开始踢足球,父母只得给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让他穿上练习踢球。随着丹普赛长期的刻苦训练,他的球技越来越好,名气也开始远播,后被新奥尔良圣哲队雇为专业球员。在一次圣哲沁与底特律雄师队的比赛中,丹普赛用跛腿在最后两秒钟,在远离球门63码的地方踢球进网,不仅使圣哲队以19:17取胜,且成为当时职业足球队踢进距离最远的球,全美国均为之欢呼。丹普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弥补了先天的不足,而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奠定生命基石世界残奥会自1948年至2004年已先后举办了十二届。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残疾人,其中包括耳聋、哑巴、盲人、断肢等先天性残疾人,他(她)们曾经为自己的先天性躯体及功能的不全而悲观、沮丧甚至自弃。但是,面对人生的挑战,他们顽强地挺了过来。一位残奥会健儿体悟到〃绝望到了尽头就是开头〃的道理,放下了心理上的包袱,发挥个人的某些方面的特长,参与到游泳、田径、乒乓、篮球、足球、击剑、柔道等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之中,取得了残奥会上的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冠军。他们的人生实践与成果,是对〃先天不足〃的一种反挑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发掘生命潜能,展现生命光辉的最好体现。
对于因先天体能素质上不足或有所欠缺的人,只要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依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家庭的精心护育,并自觉、能动地开展多种良好的体格锻炼,即可是变〃先天不足〃为〃后天强壮〃。据笔者了解,一位出生时只有三斤重、且体质不佳的婴儿,在义母的精心护育与个人的自我增强体质中,成长为1。9米高、体格强健的运动员。
第一章 奠定好创造人生的生命基石(3)
又据国内知名的有关盲童专家介绍,即使是先天发育不足,形成某种智力上的差距,只要从幼儿开始,针对性地加强培育,补充适度的营养,进行激发智能的有效训练等,先天智力偏弱的孩子,也能在后天的良好环境与自我努力中达到具有正常人的智力水平,甚至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神童〃。
先天不足是一种人生的遗憾,是对人类健康生命体的一种挑战,但它不是人生的定局。正视现实,迎接困难,自强奋发,增强机能,可有效地弥补先天的不足,提升生命的质量,创造与正常人一样甚至超过正常人的美好命运。
对待疾病的〃被动〃与〃主动〃
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人的生命是多么的美好与绚丽,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生存的过程中,受到程度不等的各类疾病的困扰,疾病似乎已是人们生命存续中不想却又被迫同行的〃同伴〃。尤其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虽然带来了诸多满足人们物质享受与提升生活质量的东西,但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大气、水、食物等方面的污染,以及许多新发疾病的流行,尤其癌症、心血管病已成为人们生命健康的杀手。据2004年统计,全世界死于心血管病人已达1530万人。
那么,人们将如何面对人生过程中疾病的挑战与制约呢?一种情况是,有些人通过到医院就医,接受各类药物或手术的治疗,但自身的体能锻炼配合不足,只是躺在病床上或呆在家里不动。特别是一些患有严重疾病(如各类癌症等)的人,形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导致精神上过于悲观,行动上有些自弃,结果造成对治疗疾病的更大阻碍,影响体质下降,抵抗力进一步减弱,于治愈病体或维持好的状态无补,甚至还加速了病体的恶化,造成生命的提早结束。
另一种存在的状况,面对各类疾病,很多人都能够以平和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应对。他(她)们除到医院接受医生的各类检查与治疗外,还主动学习医药知识,加强对疾病及治疗的全面认识,特别是力所能及、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有益恢复和增强体质的运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甚至延长了生命的存续时间。
积极主动的态度,体现最重要的方面是保持心理的平衡。著名医学和心理专家洪光昭教授把心理平衡视作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