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会的时候,放眼望去,台阶下黑压压停的那么多车,有几辆是咱们中国产的?基本没有,几乎都是日本进口车。其实,丢了市场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从来就没得到什么技术。背景提示
科技部研究室主任梅永红: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以市场换技术”导致的结果事与愿违;中国轿车工业在技术能力上长达20年的停滞不前,原因就在这里。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说,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合资模式并不支持中国产生系统性的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反地,合资企业普遍存在严格的技术限制条款,他们会通过多种方式防止中方产生新设计能力。长安汽车集团副总裁朱华荣也表示,我们搞合资合作20年,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严肃的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的技术和自主的品牌。以市场换技术实际上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我们谁换来了技术?”
德国入对我们的技术钳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奇瑞刚刚生产出第一款车时,大众就购买了一批车运送到德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部分零部件与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可通用。德国大众马上就要求一汽大众所有配套商停止给奇瑞配套。当时,奇瑞为了上目录还挂在上汽集团名下,德国大众通过上海大众向其合作伙伴上汽集团施压,要求上汽停止奇瑞该车型的生产。有些人跑出来说,我们不是合资了吗?这样不是还有品牌了吗?还说这个合资,是充分利用了和平发展的大环境和全球汽车产业重心东移的契机,说什么50对50的股比,是外资不可逾越的红线,中方大都是骨干国企。他们还拿当时一汽大众合资的事来证明他们说的是对的,他们说中方占60%的股份,大众占30%,奥迪占10%,说明我们透过这个合资并没有丢掉什么,我们根本不是那些跨国公司的附庸。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我不知道这些人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我给大家看个数据,先看下汽车制造业的关键领域,也就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零部件,跨国公司的市场份额是多少?90%。零部件呢?60%以上;而且在轿车零部件行业,已经达到80%以上了。看到这些数据,还能说我们没有失去什么吗?我们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市场的主体地位,而我们中国的汽车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被“掏空”了。
这还只是制造能力,你说没技术也就算了,更让人揪心的是,我们现在连营销都没有了。就说华晨宝马吧,2003年的时候,华晨与宝马成立了合资公司,之后,宝马在中国走的是畅通无阻。你是不是以为这样宝马就满足了?没有那么容易,它们想要的可不止这些,它们想要的是全面掌控这个合资公司,到2007年,宝马要更换华晨宝马的总裁,它们就趁这个机会,将合资公司的销售权划到了宝马大中华区。然后又将市场推广、品牌传播、广告投放和渠道管理等等,全部拿下,它们就这样很轻松地达到了目的。这就是德国人干的事儿。
那么再来看看这次德国代表团访华,我们又向德国开放了多少市场。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35亿美元的协议,用于研发汽轮机和发动机。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生产中重型载货汽车及发动机项目的合作文件,涉及金额达到63。5亿元。连地方都已经选好了,在北京怀柔,预计年产10万辆整车和4。5万台重型柴油发动机。除此之外,中德还签署了一份1。24亿欧元的协定,用来鼓励节能减排。
好,就算我们当初没有像样的轿车生产线,所以用市场换技术还算是情有可原,那么重型卡车呢?要知道,我们50年前就有了一汽解放、二汽东风这两个自主技术卡车厂。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卡车市场,真让人觉得害怕,基本上都成合资企业了,每一个企业背后都藏着一个不怀好意的外资企业的身影。我给你们看一份资料,看看我们的八个主要卡车企业都和哪些外资合资了。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一汽解放背后是德国道依茨、中国重汽的背后是德国MAN、东风汽车背后是瑞典沃尔沃卡车、陕汽背后是美国康明斯、北汽福田背后是德国奔驰、北方奔驰背后是德国奔驰和韩国现代、上汽重汽背后是意大利依维柯、江淮汽车背后是美国卡特彼勒。也就是说,在这八个主要企业中,也就陕汽背后有中国潍柴,但还是和美国康明斯有个合资工厂,其他的全部沦陷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们发现德国企业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最值得我们冷静的是沃尔沃,我们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我在本书第十二章里详细地说了这件事情,对于这个人家二十多年前就不要了的轿车业务,我们还花那么多钱买回来,要知道,真正有技术含量和国际竟争力的卡车业务一直还掌握在沃尔沃集团手里呢。可是你看我们的志得意满,洋洋得意,自我感觉真是太良好了。

三、5000亿,德国人的又一个目标

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仅仅投资是满足不了德国这些企业的胃口的,它们想要的还有很多,比如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现在也已经被它们彻底盯上了。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ECD)的测算,中央与地方政府采购金额,一般都占到GDP的10%~15%。具体到我国,2009年底,政府采购占GDP的比例只有2%。如果扩大到10%的话,至少是5000亿美元。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这么肥的一块肥肉,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呢?为了拿到这块市场,德国企业家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透过媒体、透过跟随政府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中国政府高层频频施压,目的就是要争取最大的利益,还是我说的那句话,这些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他们能不能成功呢?能!他们聪明得很,因为他们也计算过,如果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中国也能享有其他政府采购协议成员的对等的政府采购准入。这个市场在2008年的规模大概在1。6万亿美元,其中1万亿美元的市场来自美国。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中国是愿意保护国内的政府采购市场呢,还是更愿意让中国的企业进入另一个1。6万亿美元的市场?目前来讲,德国生产的,比如奔驰、宝马、奥迪,哪个市场的潜力最大?答案很明显,肯定是中国。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称,它在中国市场的销省量在2010年5月达到1。37万辆,同比飙升177%。当然,这其中是有欧元下跌的因素,但是,我相信这对于原本就买不起车的人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吸引力。从历史数据看,戴姆勒奔驰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在过去4年竟然增长了280%。而且在2009年,看下“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宝马品牌和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都出现在这份名单里,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这两大全球豪华车品牌开始正式进入中央政府公务车的采购清单了。

四、市场经济地位到底有多难

好了,德国想要的投资、想要的政府采购协议都到手了,那么作为交换,我们总应该得到点儿什么吧?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想要的是什么?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因为没有市场经济地位,就不可能在国际贸易纠纷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出口企业在面临反倾销诉讼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我们中国动不动就被美国、欧盟以反倾销的名义起诉。什么是反倾销?就是如果你在德国卖产品,为了抢占市场,你把你的产品的定价定得很低,有时定价甚至比成本还低的话,那么德国就可以起诉你,他们可以惩罚性地征收高比例关税。倾销的关键就看成本和售价的差价,但是成本又是怎么决定呢?比如,德国会说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所以你们市场的人才、生产资料就不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作的,因此成本不真实,价格也不能反映市场需求。怎么办?那就找一个第三国,或者说是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比如印度、巴西。他们甚至可以找毫不相关的发达国家的价格来代替你中国的价格。你说这不合理也没用的,谁叫你不是市场经济呢?20世纪9O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当时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所谓的“正常”价格肯定比中国彩电在欧洲的销售价格高得多,但人家欧盟才不管你这些理由呢,人家就以新加坡的数据为依据,就给你扣上“低价倾销”的帽子了,你能怎么办?2010年6月,欧盟对我们瓷砖反倾销案也是如此,他们把替代国选为美国,结果算出来我们瓷砖价格倾销幅度高达430%。
既然是这么好用的贸易战工具,德国人怎么会轻易让给我们呢?我们真是太天真了。如果你就喜欢看国内报纸的话,你肯定觉得我们这回赢了,“中德两国2010年7月16日发表联合公报《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将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公报中,德国表明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你看《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德国首次提出支持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有《证券日报》说“德国敦促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实际的情况呢?如果大家去看德国联邦政府的新闻通告,就会发现德国非但没有承认,反而是坚决反对承认。我们看下德新社的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怎么说的?她说,目前对欧盟而言仍没有可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同我们温家宝总理会晤后,有媒体就问默克尔中国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经济地位?她的回答是什么?她说:“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到达这一步,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还有待澄清,我们必须能够确信,不发生歧视现象。”不过铁娘子口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可不是一般的问题。她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德国必须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不能用市场换技术。此外,市场准入她指的是准许德国人进入中国的政府采购清单,以及允许德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也就是说,他们要的,我们都给了,但是我们要的,他们现在还给不了。真正是可恶至极,欺人太甚!
但是我们却激动得不得了,我们说什么呢?说这个公报是中德之间的第二份联合公报。德国的外交部网站上是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四种语言服务的,而我们之间的这份“重要”公报却只有德语版本。而德新社的报道更是非常随意,非常的轻描淡写,只是说在一份联合公报中双方称“德国将为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继续做出积极努力。中国将就这一问题同欧盟继续展开频繁对话”。这显然只是一个外交辞令嘛,德国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但是我们中文版的公报里对应的说法是什么呢?说“德方将积极支持欧盟尽快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将与欧盟就此继续对话”。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我们的翻译搞错了呢,还是在有意误导群众?
问题是对话并不等于承认,也不等于有任何承诺。因此,德新社的说法是,默克尔说,如果中国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她将为达成“公平、目标明确的谈判”而做出努力。但是,从巴斯夫的架势来看,你觉得他们真正给我们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又要收取多少额外的买路钱呢?就算是德国给了我们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们得到的实惠也比不上德国得到的实惠。各位读者不要忘了,德国在2003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说,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德国2003年出口虽然下降了18%,但对中国的出口却上升了7%。中德双边贸易额1057亿美元,相当于中欧留易的四分之一。就拿纺织行业来说吧,全世界的纺织业几乎都在中国,但我们中国的纺织机械是从哪来的?我告诉你,几乎完全来自于德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中国服装品牌,什么利郎、杉杉、雅戈尔,等等,它们的机器设备很多都是来自德国的。即使在2009年,德国出口到中国的纺织机械也达6。28亿欧元,是第二大市场印度的4倍。还有制鞋行业,中国是鞋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欧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后,我们56%的企业濒临亏损;而德国作为制鞋与制革设备的最大出口国家,欧元贬值后出口大幅度增加。
这就是德国,这才是真实的德国,一个我们并不真正了解的对手。

延伸阅读
华尔街阴谋
博士是华尔街上市公司老板,他记得很清楚,“9?11”后,有几天关市,恢复开市后,市场在一周内创下60年来的最大周跌幅。这并非全是“9?11”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网络泡沫破灭的最后一击。有人—我们就称其为“市场先生”吧,市场先生认为股市像温墩水,需要“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于是有了“9?11”。
目前的公论是,“9?11”是阿拉伯贵族本?拉登组织的恐怖袭击,本?拉登是中情局培养的阿拉伯黑手,8年过去,不管动用多少高科技,美国始终抓不到本?拉登。于是有风声说,该人早已死亡。如同肯尼迪被暗杀一直没有真相,“9?11”的真相也淹没在风声中。
“市场先生”的提法最早是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拉汉姆倡导的,他的学生巴菲特经常在他的年度股东报告中引用无处不在的市场先生概念。市场先生就是股市,股市每天都在变化,他的看不见的手偶尔会一展峥嵘,露出庐山真面目,那就是“造市先生”。
博士公司的股票经过安东尼一样的造市者鼓捣,从几分钱涨到几十美金,又从几十美金经“9?11”划上一个省略号,像云霄飞车一样翻滚奔腾,最后戛然落地。
“9?11”那天,公司原来的“船长”已经离去,因为他知道了公司和行业的太多内幕。什么叫内线交易,很难界定。从前有一个邮递员被定罪,因为他把《商业周刊》的“华尔街内幕”先复印下来,据此交易后再把杂志派发出去。这个专栏每周介绍三只股票,星期四收市后公开,通常这几只被点名的股票都会大涨。邮递员利用职务之便先睹为快,这种小虾米被定罪,比较起来,上市公司总裁了解的内幕才称得上是价值内幕。
“9?11”当天,我正在打电话的时候,大楼忽然晃动起来,然后是很多玻璃破碎的声音,我对电话那头说:“等一下,好像出事了”。我站起来,昏头昏脑地转了几圈。
走廊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走到消防楼梯,打开门,天啊,楼梯上全是人,但没有声音,大家都在往下走,很慢。气氛很诡秘。走了几层,有消防队员上来,全身负荷,他们往上走,我们往下。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上去的几百名消防队员全部一去不复返。他们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也义无反顾。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
 本文摘自'美'陈麦克(Max Pu Chen )的《华尔街阴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