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分钟心理操纵术-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彭氏人寿保险公司西部业务经理戴维斯认为,他早年的成功与他的善于选择和训练推销员有着莫大的关系。他的推销员都是他在一些店子里留心观察的人,或是他在偶然的时候在旅馆和火车上认识的人。在这些人根本不设防之时,他已经暗中观察了他们,他之所以提拔他们,是因为他了解他们的为人。他是在他人无意识的情况下了解这些人的。
曾任宾夕法尼亚铁路总裁的司考托曾提拔一名头发灰白的青年作为他的助手,他已经观察这个青年很久了,这个青年便是卡内基。
科芬曾做过通用电气公司的经理,他发现有一位与他有过过节的律师特别有才华,他不计前嫌,聘这位律师做他的副手和首席顾问。这位律师就是欧文?扬。同样,钢铁大王盖茨也选择了一位律师——加里——替他办一件破产案。
在人们未曾留意时,这些人已经在用心研究他们的性情了。在这些人暗中留意他人时,他们异常慎重,以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很不可靠的。
当史丹顿第一次看见格兰特和他们的将领时,他挨个地看了一遍,在他看到格兰特将军时,他想:  “虽然我不知道哪个是他,可是,这个人肯定不是。”可是,这个人却正是格兰特将军。马科森说过:“阿奇博尔德操
纵美孚石油公司多年,但他的外表丝毫不出奇,这和他的某位秘书十分相似,这种表现是十分低调的。”
亚伯拉罕?林肯来自小城镇,他瘦削而粗鲁,专门从辛辛那提赶来处理麦克高密克收成的案子。有一次,他却被那些从东部来的著名律师着实冷落了一下。
我们往往会被第一印象所蒙蔽。
某种固定的面部形态是一切不可靠的暗示中最容易让人误解的,比如某人的下颏、鼻子的形态,两眼间距、耳朵的位置,等等。许多人认为,人的性情可以由这类形态表现出来。当然,在现在,科学已经打倒这种源自远古的迷信了。
世上成功的人是从来不信这些迷信的。他们知道,下颏无力未必性情软弱,而两眼间距小也未必就天生低贱。
从一个人脸上的不同神情可以看出其不同的情感,这种看法固然没错,可是,一个人的神情也并非永远代表他的情感。最近,金丝伯利教授说:“一位实验家通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当别人注视他时,如果他能从容地反视那个人的眼睛,那么,这个人一定具有十分坚强的意志。反之,如果他目光游离,那么他多半是软弱胆怯的人。”
一个惯于把微笑挂在脸上的人,给人的感觉多半是快乐而开朗的。
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用伸出下颚的方式来表示不满,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好勇斗狠、性情恶劣。
这些特点都是他通过长期运用面部肌肉而形成的,同时,也是一个人性情的最直接表现。
所以说“有些人会很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鄙陋”,或者说“只要看一下一个人的面相就会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话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常常可以依据一个人曾做过的事和他在做事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习惯来判断一个人。
但是,想要单纯从一个人的脸上获得正确的第一印象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实际上,第一印象通常是靠不住的。
那些漂亮、敏捷、年轻的推销员,或招待所的登记员,总是瞪着他们那双能参透一切的眼睛,在瞬间便能判断一个陌生人,他们为此而骄傲不已。可是,一个真正的领袖却会异常小心地判断一个人。
安托波莱是宾夕法尼亚铁路总裁。即使是对自己的下属,他也不会贸然就作出结论。他说:  “对我来说,我要提拔一个人去负责铁路事务,先要与他的同事商量才作出决定,因为同事也许比我更清楚我将要任用的人是什么样。”
像他这种人是不刻意对人评头论足的。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睛,务求能客观而准确地判断自己关注的人。
我们知道,大人物在必要时都会特意培养他的部下,使他们能成为他得力的助手,比如卡内基的很多同事就都曾经做过工人。卡森说过:  “他任用过43名一无所有的青年,后来,他们都成了百万富翁。”
很多大公司领袖在自己公司范围以外甚至连主管都没做过;成功人士往往来自底层,而他们也常以此为自豪。
聪明人只会依据确定的证据来作出判断,因为只有这些根据才能如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性情和能力。
在没有提防的情况下曾任南太平洋总裁的铁路建筑专家哈里曼正在评估他的总经理克鲁  茨尼。
几个星期以来,他接到了很多与克鲁茨尼有关的电报。对于当时的情形,克鲁茨尼说:“当时,他收集了一大堆写了些琐事的电报。”
克鲁茨尼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呢?他有多了解自己指导下的工程建设呢?他的忍耐力怎么样?他的品行好吗?他有好的判断力吗?哈里曼仔细地看了一遍对方回电中回答的所有问题。
克鲁茨尼写道:“我和朋友们讨论了这件事,他们判断他显然是在用
  一种特殊的方法对我的性格、品德、能力和对工作细节的各种程序作一个很认真的考察!
“我听别人说,他有着十分明确的待人态度,要么他完全信赖,要么就绝对不信任……如果他不信任某人,他一定会立刻让他所信赖的人顶替这个人的位置。
“后来,我和他相处了不到一年,他多次告诉我,有许多事,如果他没有问,我就不用浪费时间去一一汇报给他听,他让我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克鲁茨尼受到了哈里曼的信任,过了不长时间,他就接替了哈里曼的位置。看得出来,哈里曼就是用这些方法来考察下属的。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采用了许多极其有趣的考察人的方法。安托波莱就使用过。他曾测验过一位即将晋升的、看似十分能干的车床工程师。上司吩咐他去解决一个分部职员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他做得不错,又经过考验,于是便顺利晋升了。
安托波莱说:“我们经常会定期考察自己的部下。作为上级,他可能会在休假的时候考察他的助手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一位管理者可能会让他的部下去解决一个他早巳解决的问题。有前途的人在按照上级的指令做事时,他的事业便有了转机。他们完成这些任务的业绩将决定他们的命运。有些人在被上司考察后仍做着以前的工作,在几个月后,得到了升职的机会;也有些人因为能力有限而永远固定在那个岗位上。不过,不管怎样,他们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即使他没有升职,也有助于他的事业发展。”
斯克里普斯是个大出版商,他惯用一种十分特殊的方法来考察他人,至少在霍华德的这件事上,它起了巨大的作用。
霍华德身形瘦小,但衣冠楚楚。到斯克里普斯的报社求职时,他希望自己可以做人事主管,于是他被派到加利福尼亚牧场见斯克里普斯这位老人。
1907年,当斯克里普斯第一次见霍华德时,就发现了霍华德的特殊之处。于是,他便提拔了霍华德,使之成就了一番事业。现在,他已经是斯克里普斯一霍华德新闻联合社的社长和出版社的所有者。
巴滕说:“这位领导人以前就听过不少关于霍华德的故事,有点轻视他,见面一分钟后,他们就开始像打仗一样地辩论。这位领导人想让这个瘦小的人恐惧,于是他开始发脾气,想让霍华德说出一些蠢笨的话。可霍华德避过了他的话锋,巧妙地还击了他。”
斯克里普斯特别喜欢舌战。他喜欢提出一个谬论,用来考验下属的能力和聪明的程度。
前不久,霍华德告诉里夫斯:  “斯克里普斯很有品位,我喜欢他。我想,他也很喜欢我。可那些受制于他的人根本占不了他的便宜。如果我不赞同,我就把我的真实想法告诉他,我们就会不知疲倦地争论,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这是考验人的非常好的办法。”
表面看来,斯克里普斯的这种试验有点粗鲁。人们经常用到的是以下这些较为普通的测试。
比如,已故的纽约中央铁路总裁史密斯常常会就一个他不太满意的记录向他人征求意见,问他人是否满意这种记录。史密斯说:  “假如对方说非常满意,我就会觉得他没什么用。如果他说:  ‘虽然我尽了力,可是我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那么,我就会全力支持这个人。”
彭尼商店的创立人和开拓者就曾这样描述过他在寻常会客时所做的测试。一年之中,在和至少5咖名求职者谈话后,他写了一篇论文。
在论文中,他说:“问一个人的担保人是察看他的最好的时机。如果你在他不设防的情况下突然发问,那么,如果他心怀坦荡,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实情。可是,如果他沉默不语,你就应该考虑一下他为何不敢立刻回答。事实证明,后者往往在工作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而且,他们知道我们一定会非常在意这种经历。
“对于前来求职的人,我首先要把条件说得很差。我干脆告诉他:工作将很苦,时间也很长;而且要详细地给他描述一下那些无聊的小城镇,又特别强调在他工作的最初阶段,薪水是很低的;如果他同意在这里工作,将来有合伙经营的机会。这就是他最后的好处。说的时候,可以用这点来打动他。如果此人目光远大,知道什么才是他想要的,愿意为合伙而付出代价的话,我随时都能看出来。当我把那种可怕的未来描绘出来时,如果他们面露微笑地说:  ‘我不会因此而被吓倒。我很愿意去工作!’那么,我一定会欢迎他加入我的事业。
“有时,他们会含糊其辞地说:‘丁作虽不错,可我得和我妻子商量一下,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能适应这种小城镇’等类似的话。
“如果他们就此而畏惧退缩,我们就不会任用他。”
聪明的人常会留心这样的事,恰恰就是这些细节才显示出一个人的胆识。上面的测试只是考察人的几种方法而已。可是,却有许多人不但忽视这些测试,更不肯注意那些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品行和特征的细节。结果,他们就失去了一个观察人的好机会。
只要人们能稍微留心一下这些细节,便能逐渐增加对周围人群的了解。
了解对方的所有信息
皇宫的阳台上,皇帝正与一名身材瘦长的美国人兴致勃勃地说着话。几尺之外,一位大使和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已经有点不耐烦了。他们的谈话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他们究竟在谈些什么呢?怎么这么有兴致呢?
皇子来到阳台上,皇后是让他来打断他们的谈话的。皇子看到父亲谈兴正浓的脸,便悄悄地退下去了。
后来,皇后亲自来看,可她也被二人的状态镇住了。她犹豫了一下,便悄悄离开丁。后来,被皇后派来的御前大臣插了嘴,被皇帝生气地斥退了。
当时,德皇威廉二世像吃了迷魂药一样,他不想做任何事,只想和豪斯上校说话。
不久,整个柏林都震惊了,人们在猜测这二人到底说了什么,为什么皇帝这么喜欢这个美国人。
豪斯终于停止了说话。然后,他们互相道别,这位古怪的豪斯上校连忙跳上丁他的特别专列。
在柏林6月的那天,豪斯究竟和德皇说了什么,一直都是个谜,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本书中讨论问题,我们知道,豪斯是为了干一番…晾天动地的事业”才来到欧洲的,他想阻止两个月后爆发的那场可怕的战争。
现在,我们要知道的不是他跟德皇说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方式去说话的。
豪斯上校究竟用了什么神奇的策略,使皇帝被他深深吸引呢?我想大家一定十分感兴趣。
原来,豪斯早在去欧洲之前,就已经仔细地研究过德皇的为人了。
几个月前,还在美国的豪斯就一心想找机会见德皇。史密斯说:“他从不放过关于德皇的有价值的书报。他还遍访那些熟知德皇的美国人。因此,在他动身去见德皇之前,对德皇的嗜好、忌惮、人格、信仰等许多方面都有了深刻的了解。”
这样,豪斯便能控制他所有的言行,也能轻易地驾驭对方。
他很明白对方的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的特性、能力、所需的事物、问题与偏见、嗜好、事业。
他征服了德皇,正如之前因为相同的情形而使几百人屈服于他一样,他使德皇屈从于他的策略之下,屈从于他的人格。
养成研究人的习惯
葛莱也运用这种策略来经营自己的事业,使他名利双收。
葛莱居住在密苏里的一个小镇上,长得人高马大,还有一嘴的胡须。这时,有人正想买他的矿产。
可当时的葛莱还只是个经营地产和债券的小镇商人而已。
葛莱花了两午时间用来整顿那些矿产,最后,他把那些矿产卖到40万元,而之前,他只花6万元便买下了这些矿产。同时,他还在做这笔生意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著名商人和实业家,这对他未来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这位青年因此结识了许多很有实力的商人。他去拜访了哈里曼、希尔、亨廷顿等铁路业巨头。
在这些巨头中,有几位不久就成了他的商业伙伴。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和30家银行打起了交道,有许多银行都是他在做这笔生意时结交的。
葛莱是如何成就了这样的伟业呢?
达顿说:“他想方设法地搜集这些名人的资料,对他想要结交的每个人,他都搜集了很多资料。他对这些人的习惯、财产、特性等都十分了解。他买来那些人所著的书,仔细地研究。除此之外,他还很注意他们在那些重要事件上的意见。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反对意见列出来,这些意见不一定能让人赞同。总而言之,他希望在他与那些购买矿产的人会面之时就能与他们的立场一致,以他们的语句讨论问题,以他们可能乐于接受的条件谈生意。”
他按照豪斯上校的方法不断地说服了一些重要的顾客,考察每一位生意上的对手。
像豪斯与葛莱一样,我们在与陌生人作重要谈判之前,最好先研究一下这个人。
即使我们没有预先研究他人的条件,从与其初次见面起,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能表现他的品行、喜好的细节。由此可知,仔细研究细节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
芝加哥有一所规模巨大且发展神速的保险公司,其经理福尔是按照一种规定的计划搜集这类暗示,并对之加以说明的。
他手下有一位名叫奥伦的推销员,前不久,奥伦对作者说:  “当他走人一个人的办公室时,他会仔细地留意一下办公室和这人的一些情形,如他用墙上及桌子上的图画推测此人的家庭和兴趣;用桌子上面的摆放推测此人在公司的地位和他的工作方法。总之,办公室的所有小东西都是他留意的对象,为的是全面评估这个人的品性、爱好和习惯等。”
还有就是,我们应详细地研究与我们形影不离的人,这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做的事。
我们可以在什瓦普的事业中找到一个关于这一点的明显的例证。50年来,在钢铁等业界居于领袖地位的他从未遇到过工人罢了的情况,也从未使一个好人闲置。
斯托克普利奇在谈到什瓦普成功的秘诀时说:“他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就像商人把金钱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他也把自己的下属看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知道,在任何特殊情况下,什么才是对那些人最有效的兴奋剂,怎样激发人的情感,怎样研究人的性情,以及怎样衡量人们的相对价值,怎样对付一种特殊的人和如何使人灵活地反应,等等。
要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我们就能正确认识。只要我们能善加利用我们已知和我们时常忽略的事实,在合适的时间内倾听或适时提问,我们就能让他们焕发出自己的情感和热情。
本来,就是人所共知的!可是,说实话,我们肯花时间去了解那些我们想驾驭的人吗?我们是否用不同的方法小心地去应付不同的人呢?
大部分人即使是在应对顾客和老板时也会忽略这种策略,也许他们只会用这种手段去对付必须听他们命令的人吧!可是,这种对于细节的注意却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第14章 增强自己说服力的心理策略
将实物展示于人
几乎每个人都听说过米切尔这个人。这个本来每周领10美元薪水的办事员,后来当上了美国最大的一家银行的董事长。
一次,他向布鲁斯?巴顿讲起了他成功的“奥秘”。
当时,他们正在纽约银行俱乐部一起吃午饭。米切尔还不是国家城市银行行长,而是国家证券公司一家分公司的主任。
巴顿说:“我们在窗口站了一会儿,望着窗外高耸入云的建筑物,还有远处那惹人遐想的景色。我闲聊了几句,不知道他有没有听到我的话,但是,我们面前的景致却触动了他的记忆。
“他说,有一个证券销售人总往我办公室跑,抱怨没有一个人愿意购买证券。每当发生这种事时,我也不和他争辩,就说:‘把你的帽子戴上,我们一起吃点什么。’于是,我就领他到这里来,随便找一个窗口对他说:‘仔细地看看下面,那里有咖万居民,他们的收入一共有几十亿。他们正等着有人到那里去告诉他们如何才能最好地利用他们的积蓄,好好看看吧。”米切尔的话的含义我们都明白,可我们却又经常忽略这种策略。
米切尔不只用言语来鼓励那些意志消沉的销售人员,他把所有真实的事物都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听,用眼睛去看,以分析事实的真相。
因为希尔让一位特别的人亲眼目睹了一些真实的情景,所以他才能成功地处理好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并赢得“建筑之王”的称号,还修建了北方大铁路。在希尔冒险承包已经破产的圣保罗城至太平洋沿岸的铁路公司时,他将加拿大银行家乔治?斯蒂芬拉下了水。他不仅让斯蒂芬成为股东,还让他提供了银行信贷和其他各种便利的条件。
起初,斯蒂芬对这个计划一点兴趣都没有。希尔让他同自己从圣保罗城上了火车,沿着锈迹斑斑的铁轨向西部驶去。不久,他们就把村庄和垦殖区甩在了后面,深人到了广褒无垠的大草原里。据希尔讲,斯蒂芬一看到那儿就直摇头,这样荒凉的地方怎么运营铁路呢?
当火车到达德格拉弗车站时,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景象。在一所设计合理但建造粗糙的建筑物周围聚集了很多人,各种运输车辆把小路塞得满满的。
这是爱尔兰大主教垦殖区。然而,这是很平常的,人们早已经知道了这地方。最关键的是:这一天正好是礼拜日,垦殖区的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奔向教堂。
看见如此多的垦殖民,斯蒂芬兴奋起来。现在,他已经可以想象出一幅到这里大移民的情景了。
从这时,他就变得十分友好,而且愿意合作了。
如果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赢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像上文说的那样,把实物摆在他人面前。对于普通人来说,亲眼所见最能让人信服。你可以提供一些实物。我们看到,那些聪明人总能熟练地使用这种方法。
车夫约翰?赫茨创建了黄色汽车公司,成为百万富豪。他能获得如此的成功,很明显是由于他能引人注意。他请了许多工人为他的自动车漆上了一种最为明显的颜色。
在俄亥俄州约翰?帕特森的代顿收银机厂里,有一些被封锁在玻璃柜里的收银机,永远成了实物教训。那些是在运往英国途中受损而被退回的机器。帕特森说:“你在这座宏伟的工厂里随处都能见到这句话:‘我们眼见为实。”’
为了能顺利地向他人传达意见,刚刚退任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经理西奥多?韦尔在与人交谈时,总是拿着一个本和一支笔,靠着办公桌画出一些草图来,以便能够正确地阐明自己的意见。共和党领袖史密斯也有在谈话时用画图解释思想的习惯。我们已经说过,史密斯是如何用他那满是图解的册子让人们明白他在任州长期间所建的公共设施的。他曾与爱达?塔贝尔说:“现在,光用数字和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画图才能让人更明白。”
很多成功的商人也运用过这种策略。他们知道,展览实物是一种最有效的销售方法。无论他们是在同小商人往来,还是同银行经理交易,只要是可以阅览的,一律热心地收集起来。
奥弗斯特里德在《感化人类行为》中解释这种方法,即一张附几句解释的话的图画,可以使原本需要两分钟才能讲清楚的事情在一分钟内就表达得十分清楚。
一次,著名工程师莱芬维尔在申报一个方案时,看到某位经理没有理睬他,便改变了策略。他把那位经理领到另一家工厂去看一个同样方案的实施过程,结果,他轻而易举地就售出了这一方案。
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经理梅塞利斯在召开了几次毫无效果的员工会议后,终于想出了一个能一扫员工那种散漫状态的方法。在接下来的一次会议中,他引用自己的话:“让他们坐在一起”,梅塞利斯请那些与他一起坐的人站出来讲一讲他们的经历:如何从一星期3块或10块薪水开始,与公司共同发展,升到如今有着丰厚薪水的位置上的。
梅塞利斯说:“让事实说话是我多年来在做指导他人的工作中所得到的最好的经验之一。”
为了让员工学到更好的工作方法,食品大王亨利?海因茨喜欢以身作则,在场地四处巡视,和自己的雇员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