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郎咸平-操纵-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宁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606。HK)前身为“灵智公司”,由黄仕灵创建于1987 年5 月。后来黄仕灵购入广东江门市在香港一窗口企业并易名为“东宁高路华”,再将“灵智公司”并作“东宁高路华”子公司。最后“东宁高路华”又被注入到“东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宁集团”)成其附属公司。1993 年1 月,“东宁集团”以母公司姿态在香港上市。
1991 年“灵智”成为江门市企业的电子零件独家供货商,并代理其电器产品的海内外销售。1997 年6 月“东宁集团”分拆附属公司“东宁高路华”(1197。HK)并将之上市。1998 年“东宁集团”出现财政危机,至1999 年12 月31 日欠债总额约10。4 亿港元。2000 年“东宁集团”易名“东宁高科技”。2000 年1 月91%的债权人原则上同意其提交的还款债务重组方案。但同年3 月网络股破灭,“东宁集团”股价直线下挫,同年12 月“东宁系”债务重组又出现问题。最终“东宁高科技”于2001 年5 月11 日遭停牌并被清盘。
1999 年4 月“东宁高路华”易名为“东宁电器”,2000 年3 月再易名为“中华数码信息有限公司”。
在“东宁集团”出现财政危机后,“中华数码信息”与贷款银行达成延期还款协议,但协议于1999 年5 月终止。2000 年3 月网络股破灭,“中华数码信息”也于2001 年5 月停牌(“东宁系”的历史沿革情况)。
“东宁系”大股东黄仕灵
“东宁系”老板黄仕灵为“东宁高科技”及“中华数码信息”两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出生于广东江门,年青时为江门一家电子厂打杂工。1987 年移居香港,凭借良好的人脉关系,黄成功向“中南银行”借得30 万人民币,在港创立“灵智公司”。
在“东宁集团”购入“高路华”后,黄仕灵积极筹划“东宁集团”上市。为确保上市计划有强劲的财力支持,黄从“中南银行”贷款100 万美元,黄所投资的住宅物业也有8 成半以上为银行按揭。
1993 年1 月,“东宁集团”以“中资背景”计划招股上市,成功吸引大批投资者超额认购其股票达364 倍。
戏法之一:资本大转移
黄仕灵通过相关人士到数十家证券行开户,黄则作其开户担保人,并每天通过这班人大手买卖“东宁系”股票制造庞大的成交量,使之看似非常值得投资的样子。自1996 年开始,“东宁系”股票日均成交量1 亿多股,1998 年高峰时日均成交量超过10 亿股,极为活跃。同时,黄又经常趁低吸纳“东宁系”股票,以至最后“东宁高路华”所发行的25%公众股,竟有23。15%为少数人所持有,只有1。85%在市场流通。因此,黄仕灵可通过低公众流通量去操控股价。
在黄的操纵下,“东宁系”股价不断攀高。“东宁高路华”1997 年11 月21日升至1。64 港元(复权后为9。84 港元)。与同期恒指相比,该股价5 个月升幅达984%。从而令黄仕灵从以前低价买入的股票中赚取可观的利润。为使从股票中的账面回报兑现,黄仕灵以“东宁集团”名义成立了
Curruthers 和“吉时投资”两家子公司,主业即证券投资买卖,主要投资项目则为当时炒得十分炽热的红筹股。黄通过两家子公司炒卖与旗下相关人士相同的股票,把手中的“东宁高路华”股份卖给两家子公司,并把子公司资产通过红筹股的炒卖转移至自己私人账户中。通过这种方法,Curruthers 和“吉时投资”在红筹股急升期间竟与市场背道而驰,在1997 1998 年共亏损4。1 亿港元。
作为“东宁集团”子公司,Curruthers 和“吉时投资”亏损皆反映在其账目中,该集团1997 1998 年年报显示2。78 亿港元亏损。面对这种情况,“东宁集团”公布计划把其所持7 亿股(约10%) “高路华”股份以每股0。4 港元售予投资者。于是黄仕灵得以再次将低价购入的股票高价售予投资者,回报丰厚
戏法之二 : 分派红股、分拆企业
黄仕灵常通过分派红股和拆细股份去加强投资者购买“东宁系”股票的信心。投资者可从红股分派中获益,但最大得益者依然是黄仕灵。1997 年,“东宁高路华”公布“1 送5 红股计划”,因黄当时拥有“东宁集团”逾6 成股份,“东宁集团”又是“东宁高路华”大股东,因此黄是次红股发放的最大得益者。此后他又多次拆细“东宁系”股票,令其股价始终较低,使小投资者有能力参与。
在“1送5红股计划”进行当中,虽有小股民反对,但因黄系“东宁集团”大股东兼主席,小股民只能作罢。而在股份拆细事件中,黄一方面将小股民资产摊薄,也使自己购入“东宁系”股票的成本降低。另外,“东宁集团”在1996年又不时传出分拆旗下“东宁高路华”上市的传闻,以营造出市场热切期待该股上市的气氛,最终使得“东宁高路华”1997 年6 月10 日正式分拆时,以每股0。17港元的发售价获得112 倍的超额认购,“高路华”股票黑市价更被炒至招股价的两倍,并使“东宁集团”高峰期市值超过300 亿港元。
戏法之三:巨额借贷
为获得足够的金钱做庄,黄仕灵等人除靠“东宁集团”的炒股子公司支持外,亦获各证券行和银行配合。许多证券行及银行与黄的关系非比寻常,因为后者能提供吸引人的回报:1)黄的交易及借款额庞大;2)黄能接受较高的利息;3)黄及其“东宁系”在市场上正“当红”。于是证券行仅给予一般客户一至二成的保证金,黄却获得三至四成;银行及证券行在东宁股票作抵押的情况下,便会轻易作出借贷。当然,其结局大都损失惨重。由表2、表3 可看出它们当时对黄的助力有多大,以及它们的损失多惨重。
戏法之四:概念炒作
做庄时,黄仕灵用活了“中国概念”及“科技概念”去支持股价。中国概念。“东宁系”拥有许多“概念”:与江门市关系良好;东宁“高路华牌”电器分销全国;不断传出有中资背景的公司入股“东宁系”。在1998 年以前,这类公司都是投资人首选。
1998 年4 月2 日,在“东宁集团”于1998 年1 月16 日及“东宁高路华”于1997 年11 月21 日被停牌3 个多月后双双第一次复牌的日子,黄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中国概念”炒作。
由于“东宁系”受香港证监会调查,前景不明,而银行和券商手持大量作抵押的东宁股票,投资者也持有不少,皆急于套现减少损失、还债或再投资。在此情况下,“东宁系”股价大跌才对,可真正情况是“东宁集团”股价大升。原因是该集团将售股予“北京亚中发展”。股票有国内企业支持,且不再集中于大股东,符合证监会“股权不再过分集中”之要求,结果“东宁集团”股价由0。065港元升至0。149 港元,超额收益率(AR)亦上升86%,成交量更比停牌前高出70多倍。
如此说来,黄仕灵定必要支持自己的股票,大量买入以给投资者信心吧?正相反,他当天手中的“东宁集团”股权转眼由48。02%降至40。26%,成功套现约1 亿港元。
科技概念。“东宁”从事电器及电子产品之制造、装配及贸易。这使其在1998 至2000 年科技股大热后轻易转型为科技股。黄仕灵为此采取措施如下:1)改名;2)搞网站;3)生产高科技用品。“东宁系”希望改名后洗去以前给人的坏印象(曾遭长期停牌),而新名皆有“科技”或“数码”等字。
搞网站最快途径之一是收购现有网站,于是黄宣布收购SinoOnline,又宣布“东宁高科技”为互联网服务供货商(ISP),“中华数码信息”为互联网内容供货商(ICP)。黄更进一步把整个计划命名为“柑计划”,显然希望利用“和记黄埔”在全球发展Orange 电讯00大成功替自己贴金,又可混淆视听。后来当然不了了之,由其公司网页可见一斑—所谓ISP,其入门网站竟只有一页,所有按钮都成了“装饰”。
东宁又提倡生产高科技用品,1998 年曾探讨生产G0M 电话的可能性,后来是TFT 液晶体显示器和研究开拓计算机制造,2000 年则是WAP 视像流动电话及数码电视机。一次比一次富有创意,但其WAP 视像流动电话等至今仍无下文。剥削大法:水向低流
黄仕灵经常将其控制的“东宁系”处于顶层公司的财富向下级公司转移,并从下而出。“东宁集团”竟聘请其子公司“东宁高路华”作顾问,费用高达2001。4 万港元。另外,“东宁集团”向银行融资约5。5 亿港元,转而该子公司向其借入相同金额。
“东宁高路华”的“子孙”公司甚多,关联交易频繁,比如与其中的“高路华经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交易额达5191。4 万港元,占其总营业额的3%;而这间公司竟慷慨地让“高路华销售公司”欠付贸易债款18。57 亿港元。原来这间公司的母公司是“江门高路华”,与“东宁高路华”是手足关系,因此,近19 亿港元当然就去如黄鹤,不可再追。
1998 年,就连“东宁集团”和“东宁高路华”的会计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 Young)也不能理出其财务头绪,其言节录如下:
3。68 亿港元的存货无年结盘点,而销售安排原应确认之账项期后被冲销。
向一名显像管供货商所付8422。2 万港元订金无凭证能追回。
所持在中国发出之银行0兑汇票(价值4。9 亿港元)无法确认,因其有否附带追索权并不清楚。
2 亿港元应收账长期被结欠,没有还款时间表,债务人还款能力亦成疑,只拨备1800 万港元实属不足。这些“不肖”的“孙公司”白白让两家上市公司的11。4 亿港元流走了,管理层却无改善之意。
研究发现,黄仕灵除将“东宁系”流出的“肥水”自己笑纳外,还有神秘人士“接手”。
黄仕灵部分。“东宁集团”的炒股子公司Curruthers 和“吉时投资”购入各类证券8。36 亿港元,此处不再赘述。
“江门高路华”部分。欠东宁6 亿港元,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归还欠款。不明人士部分。“东宁高路华”购买固定资产4。17 亿港元,占资产净值29%,资产增加82%,是现金流量表支出最重要的一环,占总现金支出一半以上。东宁神话破灭
   “东宁高路华”所发行的25%公众股有23。15%为黄仕灵通过二级市场所持有,此事后来遭香港证监会所指责。其后该公司又未能按香港证监会要求提供其财务报告,加上与同时期恒指相比,该公司股价在挂牌后5 个月内升幅高达984%,使得证监会怀疑有人通过“东宁高路华”股份流通量的不足,联同部分股票经纪及传媒造谣操控股价。
基于这种情况,香港证监会宣布将“东宁高路华”停牌并接受调查。继而,“东宁集团”又因其股价在“东宁高路华”停牌后不寻常波动,及其资金流向和债务上出现问题,又未能按要求提供公司财务报告,也在1998 年1 月16 日被停牌。
此后,“东宁系”负面消息接踵而至。先是1997 年炒风最热的时候,黄仕灵大量举债投资国企股票,并将大部分“东宁集团”股份抵押给多间的金融机构。金融风暴后,“东宁系”股价一泻千里,加上各证券经纪不问价地销售“东宁集团”股票,使黄仕灵抵押给银行的股份亦惨遭斩仓,从而触发了“东宁集团”债权人先后要求其履行合约偿债,包括“东亚银行”和“大和证券”等33 家金融机构,牵涉债务高达12。6 亿港元。此后,东宁集团公布的半年业绩又录得2。78亿港元亏损。
后来,“东宁系”两公司又获复牌,但仍受香港证监会的密切监视。黄仕灵对于“监视”视若无睹,并通过出售“东宁集团”1。5 亿股股份予“北京亚中发展”,“中国概念”又令其交投量维持在畸高的水平。同时,“东宁系”股份因受债务重组消息影响,成交量大增,股价亦上扬。但事实上,黄仕灵在这段期间内再次以每股0。1840。2 港元沽出4100 万股“东宁高路华”股份,而其妻在市场又以每股0。2070。228 港元回购了1。541 亿股,他们的行动再次令证监会猜疑。加上“东宁系”两家公司股价多次不寻常的升幅,促使证监会再次将它们停牌,并继续进行操控股价的深入调查。
此后“东宁系”两公司再次与香港证监会就复牌达成协议,并于1998 年12月复牌。同时,两家公司亦与全部债权银行达成协议,在10。7 亿港元的债务重组前不考虑将公司清盘。
但面对当时兴起的科技概念,黄仕灵希望再次透过概念炒作赚取丰厚利润,于是分别将“东宁集团”和“东宁高路华”易名,并传出中国电信属下的互联网业务入股“东宁高科技”旗下的China。,以及合作投资新的网络项目。但面对证监会的严密监视和频频遭受停牌,加上网络股的破灭,黄仕灵的计划终告失败。同时“东宁系”债务重组亦再次出现问题,结果终被其债务银行入禀法院申请将“东宁集团”和“东宁高路华”清盘,“东宁”在最后一次遭停牌后神话终告破灭。
黄仕灵为何安然无恙?
对于黄仕灵及相关人士的所作所为,19982001 年间,香港证监会只针对黄的“东宁系”公司作出数十次的停牌及警告且只采取了停牌加警告的策略。
停牌后,黄仕灵便与证监会进行讨价还价。有一次“东宁系”涉嫌操控股价遭停牌后,证监会与黄仕灵商讨,最后黄只需承诺在公众股低于25%时不会作任何回购行动,“东宁系”便即获复牌。
另一次是“东宁系”因股价不寻常波动再遭停牌。香港证监会再与黄仕灵商量,结果黄仕灵只需答应确保“东宁系”股票有秩序地交易,便被允许复牌。但在这次之后“东宁系”股票多次又因不寻常波动被停牌,而结果每次都是黄仕灵答应确保“东宁系”股票有秩序交易便很快复牌。黄仕灵一而再再而三地未履行承诺,但香港证监会只需他再次答应执行这些不被兑现的承诺,给了黄一次又一次机会。
至于香港证监会为何不针对黄仕灵等个人的行为加以阻止及惩罚。相信基于以下原因:
1。 减少对金融界的影响
黄仕灵以“东宁系”股票抵押进行炒作并欠下银行及证券行巨额保证金(margin)。若“东宁系”长期停牌,银行及证券行便不能通过出售抵押的股票来追讨欠款。由于数额甚巨,银行的贷款拖欠比率上升,有损于银行的财务状况。更严重的是财力较弱的证券行可能因不能通过出售抵押股票来讨回欠款而出现财政危机,最终出现连锁的清盘效应。
2。 减少对小股东的影响
若中小证券行未能透过斩仓追回欠款,就可能因财务困难而倒闭。如“正达”清盘事件,黄仕灵等人在“正达”开了保证金户口,以“东宁系”股票作抵押借下巨额资金。由于1998 年“东宁”第一次停牌时间甚长,“正达”又碰上财务危机,因不能出售“东宁”股票而迅速走向衰亡。清盘后,不少在“正达”开户的小股民也因不能取回在“正达”存放的股票而蒙受损失。因此证监会此后只对“东宁系”作出短暂的停牌。
至于黄仕灵为何能顺利地脱身?深层原因应归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漏洞。“东宁系”皆为有限责任公司,黄仕灵可利用其好处借下巨债进行炒作。炒作失利后,有限公司无法偿还巨额贷款,便会清盘。而黄虽为最大股东,但因有限责任条款的保障,黄仕灵便无须为此等债项负上任何责任。
总之,黄仕灵透过旗下上市公司进行庄家活动以及剥削小股民的手段,令不少投资者受害。可惜此类事件不断在亚洲多个股市发生,而投资者都没有吸取教训。更可悲的是亚洲各地区一些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松驰,以致部分大财团们有恃无恐地不断剥削股民。长此下去,亚洲只要有股市,贫富悬殊便越来越严重。我们不禁会问,资本市场让公司上市筹资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能在亚洲股市上实现吗?
附文:“东宁系”与“通海高科”上市事件
吉林长春“通海高科”2000 年7 月在国内申请发行控股,拟发行1 亿股公众股,发行市盈率高达61。83 倍,但一大批机构投资者趋之若鹜,甚至闹起了“内讧”,使得中签率奇低。
然而“通海高科”至今还不能上市,于是市场猜测最大原因在于“通海”涉嫌转移募集资金,因为其大股东之一“江门市高路华集团有限公司”的关联企业“香港东宁高路华”在港濒临清盘,据报道,“中华数码信息”一位高层曾对香港债权人放言,公司会转移国内资金来偿还在港债务。另外,中国企业上市要求必须3 年盈利。但“通海”招股书上显示,1997至1999 年其业绩虽还可以,但收入98%来自高路华电视机。近年来彩电利润已非常微薄,因此高路华彩电有如此好的利润令人起疑。于是其结局是高路华系的6 位董事有4 位被扫地出门,高路华新提名的4 名董事及独立董事无一获得任命。而且,高路华以实物及股权形式的2。14 亿港元净资产投资,也将以出让股权的形式回购。这样,高路华将被彻底清出门户。由此证明连“通海”大股东都认为高路华存在极大问题。
2001 年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把上市搁浅的“通海高科”定性为“欺诈发行上市”,并指出中国证监会应依法处理。
第十三章 黎智英与“壹传媒”
2000 年8 月,黎智英让“壹传媒”高价收购“苹果网站”,但不足3 个月,即宣布停止大部分网站运作。2000 年9 月,《台湾壹周刊》广告收益不佳,此时黎智英又将其私有的一报三刊业务高价注入“壹传媒”。
“壹传媒”主席黎智英,现年54 岁,生在广州,12 岁来港做工。后来,野心旺盛的黎决心从股市入手改变命运。1973 年,他在大股灾时狠狠赚了一票,这成就了他日后创业的本钱。
1980 年黎智英创立“佐丹奴时装集团”,凭其平价的时尚款便服打出了天下。1989 年他又创办《壹周刊》,并在1995 年6 月以7 亿港元创办了《苹果日报》。1999 年网络热席卷亚洲,黎又雄心勃勃地投入电子商务,于1999 年6 月创办“苹果速销”(adMart),以线上零售为主,从机票、手机到日常用品都有售,消费者可通过网络、电话、传真订货。
1999 年9 月黎智英借壳“百乐门”上市,将之易名为“壹传媒”(黎持有其50%股份)。2000 年8 月,“壹传媒”高价收购“苹果网站”,但不足3 个月,即宣布停止大部分网站运作。2000 年5 月,黎在台湾创办《台湾壹周刊》。2000年9 月,《台湾壹周刊》广告收益不佳,以致“壹传媒”亏损严重,此时,黎智英又将其私有之一报三刊业务高价注入“壹传媒”(黎智英持有的公司结构)。
套利“佐丹奴”
“佐丹奴”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内地市场。其管理层认为中国有12 亿人,只要每人买一条牛仔裤,那么生意也会应接不暇。1992 年9 月,“佐丹奴”两间分店于广州正式开业。该集团希望在一年之内,设立100 间零售店铺。
1994 年9 月,“北京佐丹奴分店”被勒令停业。同年8 月10 日,黎智英对外宣布辞去“佐丹奴”非执行主席兼董事职位。
黎智英辞去“佐丹奴”非执行主席兼董事职位后,该公司股价逆市上升,可见小股东们认为黎智英的请辞对集团是个“利好”。
黎智英辞去佐丹奴集团主席后,着手将手头上的股份在市场高价卖出。1995年10 月,黎宣布以6。25 港元股出售其4000 万股股票,并声明半年内不再在市场上出售其余股票。这些股票主要售给海外投资者,其中包括一手把香港卷进金融风暴的索罗斯老虎基金(索罗斯与黎智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997 年金融风暴时,《壹周刊》多次“唱衰”香港经济,对索罗斯帮助不少)。
然而事隔不到4 个月,1996 年2 月27 日,黎智英却把手上的佐丹奴股票全数卖出,且有抬高股价之嫌。1996 年2 月27 日早10 点,黎智英发表声明时还称,不会在市场上出售,但当晚11 时,他便通过高盛在伦敦市场将其所有的“佐丹奴”股票售罄。而此时,香港股市早已收市,香港小股民没有任何准备且难以出手自己的股票。
 “佐丹奴”股价不断下跌。
 向“壹传媒”狂注“网络水”
“苹果网络”亏损由“壹传媒”买单。苹果网络(:。atnext。)是“壹传媒有限公司”的网上媒体。“壹传媒”拥有多份报纸与杂志,如《苹果日报》、《壹周刊》、《壹本便利》、《忽然1 周》、《饮食男女》等。
1999 年网络热,纳斯达克指数由当年1 月的2200 点升至12 月底的4100 点。黎智英对前景如此可观的产业钟情有加,开始进军0子网络事业。黎开办了超过24 个网站,如苹果日报网站、壹站游、壹意CARD、食得络等。开办网站的资金是以数千万计的。他当时决定发展100 个网站。可惜自2000 年2 月,网络热开始冷却,纳指不到3 个月由5000 点下跌至3000 点,黎的“苹果速销”及“壹传媒网站”月蚀千万。且看黎如何脱身?
“壹传媒”于2000 年7 月以5 亿港元的高价,向黎智英购入其私人持有的“苹果网络”,该网络主要经营24 个域名,“壹传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