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凰涅天下-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当曷懒城的女真军终于确定钝恩城是被宋军占了时,仍然觉得不可置信。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卫希颜捏着情报叹了口气,虽然出现变故的具体情形还未尽知,但以翟兴之智和陆战队之锐,加上火炮守城的犀利,在维持城内安定的前提下,应该能够坚守一月。
“但愿翟兴醒目一点,将城里的汉民和契丹平民发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哦不,打女真,分牛羊,大棒加胡萝卜,整出几批守城炮灰,还有后勤民夫……”
不管如何,水师陆战队的死伤只会大不会小,作为奇袭攻坚的尖兵竟然折损在
守城上,想想都让人心疼啊!
卫希颜揉了揉额头,默默叹了口气,心里又忖道:女真悍勇以完颜部为最,其次为胡里改部,其三为婆速部……曷懒部人如其名,战斗力在女真部族中属于掉车尾,其中南曷懒又强于北曷懒,但南曷懒有高丽这个恶邻盯着,不可能抽出太多兵力攻打钝恩,钝恩北面的阿鄢恰⑽胨?潜?辈欢啵?蛔阄?澹?羰呛?锔穆烦霰?陀行┞榉沉恕Ⅻbr》
“事态至此,虽未完全冰融,却也等不得了。”
卫希颜起草军令,令月前已开拔至日本虾夷岛(北海道)的国防军第五军即日起渡海登陆,抛弃辎重,穿山越岭急行军支援钝恩。
“抛弃辎重,轻装上阵,陆军的损失就大了……”幸好,已经逼近四月,至多再过半月,粮草军械等辎重就能船运抵达。
四月初,作为先遣队的五百陆军登陆统门江口,为赶近路翻山越岭急行军,摔死摔伤几十人,途中又有遭遇战折损,最终抵达钝恩的只有四百人。
此时,翟兴的陆战师守城已经整月,两千精锐的水师陆战队官兵只剩下不到七百人,炮弹早就打光,城内兵库的弓箭存货也已用尽,身体心理的疲惫都达到顶点……可以说,援兵来得正是时候,尽管才四百人,但随之而来的士气振奋却是最重要的。
三天后,第二批援兵一千人抵达;又三天后,第三批千人援军抵达。城内士气高涨。
之前,金军已先后调遣四千兵员收复钝恩,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死伤过半,宋军援兵的到来无疑将战况打回了起点,甚至更加恶劣,这让上京震怒的同时也感到了惊惧,不得不减少从胡里改路调往西部战场的兵力,集中南胡里改路和北曷懒路的兵力攻打钝恩,意图拔掉这根楔进后方的钉子。
战况越来越激烈,城内城外的死伤也越发惨烈,但随着时节变暖,浮冰消融,战场形势渐渐倒向宋军,当宋军的战舰溯流而上抵达钝恩东城水门时,城上扑天盖地响起的“大宋万岁”的欢呼声宣告了钝恩城的永久归属。
这一日,是四月二十五。
同日,藏身乙离骨岭的张宪部陆战师一千二百人奇袭南曷懒路的曷懒城(今朝鲜吉州)——曷懒路的路治城——与之配合的水师战舰自海口驶入乙离骨江,溯流而上直抵曷懒城南门外,五千陆军登岸,曷懒城易帜。
四月二十七,卫希颜抵达曷懒城。
她是一路“走”过来的,从辽东海沿着鸭渌江北上,出长白山到钝恩后再南下曷懒,千里风光地理览尽,将地图上的战略又细化了几分。
“东北地广人稀,于我军而言利弊参半,”她对水陆两军将领道,“利处是女真部族人少,兵员不能覆盖全境,故而大城寨不多,我军占据曷懒、钝恩这两个最大的城寨,等同在曷懒路扎下城堡,只要后勤能够保障,则守城无忧。弊处是地广、多山、军情不易通达,运输线漫长且地形复杂,很容易打埋伏,被金军阻截切断,影响后勤。
“所以,东北战场眼下不必急于攻城掠寨,当务之急是肃清城内、安稳内部,同时修筑登陆口军港,清理河道周边,确保运输线通畅,趁着冰融季节囤积军需,以两城为据点,和金军打持久战。”以有利于宋军的守城战渐渐消磨金军的兵员。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主持项目组的关系,影响了文章的更新,很是抱歉。项目是八月初开始,原以为可以保持一周或者一旬的更新,然而事实证明低估了项目遇到的阻力,诘难很多,方案迟迟不能定下,某心理压力颇大,并非抽不出写文的时间,主要心理疲惫,影响了写文的心思和灵感,只得先放一放,一放便这么久了,惭愧。
估摸着项目的进度,原本元月中旬之后再更新,难得这个周末不去考虑工作,上午多年不见的老友相会,心情很是愉悦,晚上便先写了一章:)


、高丽出兵

五月;王师攻下钝恩、曷(hé)懒两座金城的捷报在南廷各路报纸醒目刊载,尽管绝大多数士人和百姓都拎不清那曷懒是什么地方,但这丝毫不能影响人们的的兴奋和狂热——向来都是辽、金北虏肆掠宋地,而今王师攻占金土;该轮到宋人扬眉吐气了!临安的士民百姓尤其是学子们;在继辽东捷报后;关注战事谈论战事的热情又一次高涨起来。
相对于民间的欢欣鼓舞;南廷朝堂的反应却非全为赞声;时至今日;仍有反对出兵的异论相搅;诸如“劳师远征,孤战海外,不利攻亦不利守,损兵而无寸益,徒耗国帑,拖累国政”之类的非议从未断绝,门下省谏官们的抨击章奏更是在赵构的御案上积了一摞。
谏议朝政是谏官之职,但下决断的仍然皇帝和两府(政事堂、枢密院),谏章再多也不足以动摇;况且以卫希颜在军事上的威望,也让许多心怀疑虑的朝臣不敢断言“远征必败”,姑且默然以作观望;而同意出兵的政事堂相公们也未必全都看好北伐,别有心思的更是欲待战事之失而借机打压卫希颜。
朝臣们心思各异,赵构的心绪也很复杂,一方面欣喜王师北伐建功,利于朝廷和天子威望提升,可与北廷争锋;另一方面,却又忌惮北伐胜捷必将助益卫希颜之威望,虽说现下就谈胜利还言之过早,但忍不住那隐晦心思:卫轲若战败将如何如何……
不过赵构的脑子还没有发昏,知道现下谁才是威胁他皇位的最大敌人,不是金国,不是卫轲——而是大江之北的那个同宗之朝。
相反,年轻的北廷皇帝赵谌(chén)对南面登基的康王九叔并无多少恨意,更多是嫉羡之心。
在去岁年中之时,十六岁的赵谌迎来大婚,按祖宗之法大婚即成人,可以亲政了。雷动也确实还政了,上章辞去辅政大臣,仅以太师掌三衙(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禁军。然而三省和枢密院之上有丞相,雷雨荼总揽军政要务,而三衙大权又被雷动掌持,赵谌的亲政仍然同以前一样,只是个空架子。
赵谌不甘又如何,他的细胳膊扭不过雷氏父子的大腿,而性格也继承了父亲赵桓的懦弱,雷动的威势在他心中投下难以磨灭的凛惧,雷雨荼外柔内狠的手段也让他胆栗,这么一比较就忍不住羡慕起康王九叔的“好运”,既有宰执秉政谦恭,又有卫相持军辅佐,君臣相得,比之他的境遇岂不好上百倍?
此刻,赵谌高高坐在垂拱殿的御座上,听着殿下众臣议论南廷北伐
战事,心中不禁涌起复杂心绪。在这位少年皇帝的心底,正被殿下朝臣讥嘲的南廷国师卫轲仍然是那位曾经深得皇父信赖倚重的驸马相公,在他心中有着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亲切中夹杂着崇敬,尤其与雷氏父子一对比,这种往昔的印象便更加鲜明——尽管彼此已成敌对,但少年的心底仍然固执地守着那些能让他温暖的回忆。
赵谌瞥了眼站在殿首的雷雨荼,已是五月的天气朝臣们都换上了夏衣公服,唯独这位丞相还穿着深紫的夹绵官袍,面庞也依然是苍白不见血色——据说这是陈年旧伤所致。
怎么就没病死呢,赵谌恶意地想。
他拢了拢神,便听殿下的兵部尚书韩肖胄正奏道:“……南军挟战船之利,将士渡海飞至,奇袭攻踞两城,恰如在金虏背上扎刃,令虏酋骇然不敢置信,其谋可谓胆大妄为,由此亦可见南军舰船之利,我朝不可不防。”
户部尚书张慤(qùe)接口,“南廷前几年大力鼓动通商倭国,又互派使臣,应是早有谋划,欲以倭国之岛湾为出兵之桥堡。不过,如今渡海之计虽似成功,但脱不了孤军深入之患,待金虏聚兵反扑,两城便如孤堡,后勤难继,白白折上数千将士。”
韩肖胄赞同道:“南廷陆地不接,大军孤悬海外,纵使陆续投入兵力,但北地冬长,一旦冰封则舰船无用,水路不通,则粮袜军资难以及时运达,且易遭虏骑伏袭,战事胜局实为渺茫。”
所谓“胜局渺茫”的话已是说得比较委婉了——尽管南廷军队的渡海奇袭令人匪夷所思的成功了,但这个时代海洋乃危险不可深入之地,人们普遍对海洋怀有畏惧,而没有陆地相靠的海外战事自然不被人看好,战争和统治都是不智之举,纵然南军曾经兵压三佛齐并辖治华宋之地有了成效,但在北廷朝臣眼中,那是南洋小蕃不堪一击,岂可与女真这等强虏大国相比?事实上,自从南廷出师辽岛,北廷朝野就多有嘲笑南廷为图争功、争面子的愚蠢不智,遑论是比辽东半岛更加遥远的曷懒路?
“……南面是为争功而利欲熏目也。”
又有大臣断言,“卫轲自大妄为,不顾利害怂使远征,纵有小捷在前,必致大败在后。”
这似乎是众臣的公论了,时任签书枢密院事的唐重却怀着慎重之心,出列奏道:“南廷卫轲非徒有胆勇而无谋略之辈,既敢挥师远进,必有所恃,不论南廷出兵是争功还是拓疆,我朝都不可小视。
“再者,观南军在辽东岛建关立城,水师配合步军,疲扰金地,已有踞稳之势;而金虏正在幽云与西北之地三面作战,辽岛、曷懒皆为本部族兵,兵力有限,若南军不急躁而进,稳守坚垒,未必不能持久——胜负还得观后续,现下未可断言。”
便有大臣立时疑道:“签枢是否高估卫轲之能?”
唐重道:“兵家之道,宁可重敌,不可轻敌。”
这位枢密大臣是被雷雨荼一力简拔起来的知兵文官,在入枢密之初就对执南廷军事的卫希颜高度关注,分析其性格行事,定之为奇诡之道,往往不到结局难以预断,判其行事便更多几分谨慎,然此际他不欲与朝臣就此多作争辩,跟着又奏议道:“姑且不论南廷出师海外愚蠢与否,但其参战于本朝却是有利,一则可分散金虏兵力;二则南廷兵力投入越多,耗费国帑越大,而占地所得远不如其失,长远观之,是耗其国力而益本朝也。”
众臣一想是这个理,神色都愉悦起来,既然南廷出兵于本朝有利,那就只管拢着袖子看热闹呗。
韩肖胄又道:“南军既占曷懒城,估计高丽王再也不忍袖手,先前‘坐山观虎斗’,这会老虎窜到曷懒甸,还忍坐观乎?!”
众臣都哈哈笑起来,到时三方混战,曷懒甸可有得瞧了。
***
五月初十,高丽打着助大宋宗主国出兵的旗号,向金国宣战,集结水陆大军,全面进攻婆速、曷懒二路。
宣战檄文是在出兵之后才抵达大宋朝廷,礼部侍郎宋藻抑扬顿挫地宣读着这份很是义正辞严的檄文,名可秀听着就笑了起来,“……誓师征讨虏贼,光复故国旧地?”
宋藻撇嘴嗤声,“王氏窃冒‘高丽’国号,真当自个是‘高句丽’了?恬颜之辈,皮厚如城墙。”
他话中的“高句丽”是起源东北的少数民族,活动在浑江、鸭渌江一带。汉武帝时期,于东北设玄菟、乐浪、临屯、真番四郡,对东北地域实行郡县之治——高句丽的居地即属于玄菟郡。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武帝时期,高句丽已经成为汉代的编户齐民了。汉元帝时期,中央王朝同意高句丽建国为地方政权,赐给高句丽王汉官服饰、衣帽和仪仗,由玄菟郡朝廷管辖。其后中原政权更迭,皇帝替换,但高句丽作为地方诸侯王的地位始终没有变,唯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叛服无常”。
东晋安帝时期,中原王朝封高句丽王
为使持节都督营州诸军事、征东将军、乐浪公,高句丽遂行“征东”事,统治重心往南拓展,并将王城从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市)迁至乐浪郡的治所平壤城,并向南拓展,威胁岛上(朝鲜半岛)的两个三韩族政权——北部百济、东南新罗。
新罗与百济结盟对抗高句丽,但之后新罗沿东海岸北上的扩张招致百济不安,百济又与高句丽结盟,进攻新罗。新罗处境危急,吁请唐朝出兵。唐朝正对高句丽的反叛不满,于是在新罗配合下,灭百济、高句丽,在其地设安东都护府,管辖大同江以北至辽东地域,而大同江以南则归新罗——包括原百济在内。至此,原三韩部落地域完全统一于新罗。
在高句丽灭亡二百五十后,新罗大将王建举兵篡位,以“高丽”为国号,宋藻斥其冒充高句丽,这是因为在高句丽政权存在时,中原王朝的史书记载中又称其为高丽,作为高句丽的简称,而王建以“高丽”为号显然是打着指鹿为马的主意。
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政权。
而王氏高丽故意对国号的混淆,即充分表露出北进扩张的野心。其立国后,为争夺大同江以北的地域,先后发动北侵战争,将疆域扩张到大同江以北直至清川江流域,又三次入侵曷懒甸,被兴起的完颜部女真联合长白山三十部将之击退;然其野心未死,在辽金战争之际,又打到鸭渌江东岸的保州城,后被金军打回清川江。
而今,金国正被宋、夏、前辽余军结盟进攻,陷入三面战争之中,王氏高丽的北扩野心又熊熊燃烧起来。但之前只是集结兵力备战,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想等金军大损不得不抽调婆速、曷懒路的兵力后再出兵;孰料,远隔海外的大宋南廷竟然中途插足,以令人瞠目的天外降兵之势攻占钝恩、曷懒二城,后者更是路治之所,由此再往西进,即是四百里丰水之原——曷懒甸,扼住高丽东北门户。
至此,高丽再也忍不住了。
大宋南北两个朝廷对于高丽人的野心都看得清楚明白,对其宣战出兵早就在意料之内,而其檄文中悍然以高句丽后人自居,其冒认祖宗的恬颜无耻,让熟晓历史的大宋士臣都颇为不齿。
而宋藻更是毒舌,说:“王楷索性将都城从开京迁到平壤,岂不更方便指鹿为马耶!”
王楷即现任高丽国主。
名可秀哂笑,“尔辈有胆乎?”
宋藻哈笑了一声,平壤是以前高句丽的王城
,就坐落在大同江南岸,距离金国婆速路的保州城不过二百里,金骑先锋一日便可纵抵城下,王氏安敢迁京于此,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呐。
礼部侍郎晃了晃檄文,继续宣读下去,读到“挥师二十万”时他啧了声,道:“王楷莫不是将王宫禁军也算进去了?”
这话真够削人的。
在宣战檄文中夸大己方兵力是常有之事,但高丽出兵虽不会有宣称的二十万之多,但整个国家养兵肯定不止二十万,绝不至于王宫禁军都派去“北伐”充数——礼部侍郎的舌头的确够毒。
……
作者有话要说:说好了1月中旬更的,现奉上一章~~~~~~下章更文时间,呃……在下旬吧。


、烈火烹油

很快;高丽出兵的消息四方皆知。
西夏和耶律大石的契丹阻卜联军能及时得到消息,来自于北廷的友情通报——三方目前仍是攻金盟友。自然没有哪方相信高丽宣称的二十万兵力,不过,即使只有十万兵马;对于眼下的金国而言也是雪上加霜。
当前;从整个战局来看——
在燕山府路;也即幽州路;金军已失去包括燕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池;并受阻于西北的长城居庸关外;而北面退到长城古北口外;唯据守蓟州北的遵化城,以及东部的平、滦二州;
在西京路,也即宋人所称的云中府路,金军已经失去应州、灵州、蔚州、朔州、武州、弘州六地,即西京路的南部和东南部尽被宋军占领,金军占据北部宣化州和东部奉圣州,并继续坚守西京城(山西大同),而宋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将金军后援不断拖入这个泥潭中,而金军的攻势也渐渐显出乏力;
在阴山之南的丰州(内蒙呼和浩特)一带,完颜宗弼(兀术)的大军与西夏军僵持不下,若论战力金军更胜一筹,但夏军兵力占优,且后继兵员不断,其领军主帅是有西夏第一将之称的夏主之弟——晋王察哥,将略不在宗弼之下,而作战经验尤在宗弼之上,金军即使有铁浮屠,也仍然无法击溃夏军,战事结束遥遥无期;
在阴山之北的大草原上,完颜宗翰(粘罕)的大军与耶律大石的契卜联军转战千里,金军渐占上风,但契卜联军的主力未损,加上双方都是骑兵作战,不能胜便跑,而契卜联军对大漠草原的地形显然更熟悉,金军想歼灭耶律大石的主力绝非易事,战事还得持续下去。
就在这种情势下,大宋南廷和高丽相继出兵辽东、东北,在金国这只大骆驼的屁股上扎了两刀,明眼人都能看出,金国局势危矣。
察哥和耶律大石均闻讯大喜,仰天而笑,“天助我也!”军中士气也重新鼓舞起来,人人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最终获胜。
但对金军来说,这是个噩耗,意味着他们不但得不到后方的兵员补充,甚至连军资补给都将受到影响——五线作战,任谁也吃不消啊。
随着“五国攻金”的消息被传播开去,大漠诸部也在暗流涌动。
耶律大石派出特使游说汪古、室韦、乌古、敌烈等大漠强部,鼓动说“五国联盟讨伐金虏,女真必亡,灭金时机已至……”阻卜九部的人也跟着煽动,说再观望下去,
大块的肥肉就要被宋、夏、契丹给吃去了,大漠诸部到时候只能喝点肉汤,云云。
这般几番游说之下,大漠诸部都有些意动,却没有立即允诺出兵,只是私下与耶律大石订立盟约,约定“灭金复辽后,诸部称属但不纳贡”,一旦时机成熟,诸部便出兵攻金,光复辽国。
且不提北部大草原的风云暗动,高丽人在东南边的进军速度很快,设西北面行营和东北面行营两军,各统八万兵力,由陆地、水面分九路发起全面进攻,突袭婆速路、曷懒路的五座边关城堡。
在高丽军的全面突袭下,金军各边城无法互援,且兵力悬殊过大,不到大半月,诸边城都已陷落。
先是清川江北面的定州被高丽军攻破,跟着水陆两军齐进,又攻下鸭渌江海口段的婆速路重镇保州,高丽水师由此直入鸭渌江内河,对鸭渌江南面的安州、古丰、江界三城形成腹背包围并很快攻破,跟着西北面行营军跨入鸭渌江北,威胁开州、桓州。
东北面行营军攻占了曷懒甸东南九城——这九城曾经是高丽人第二次攻打曷懒甸时强行修筑,南北距百里,东西二百里,后被女真人打败,撤出九城,女真人随后进驻置为关堡,但每城兵员都不多,在十倍于己的高丽大军进攻下节节失陷——高丽人随后深入曷懒甸二百里,北距金国惠山城三百里,东距曷懒城二百里。
相较婆速路的战事,曷懒路面临南廷和高丽两面夹攻,形势更为恶劣。
曷懒部女真原本正聚集兵力进攻南廷宋军占领的钝恩、曷懒二城,孰料先是被宋人的火炮打得灰头土脸,跟着是重甲步军正面迎击、骑兵两翼游袭,将女真人打得次次败退,统共死伤七八百人不止;曷懒部女真不敢再强行攻城,便琢磨着用骑兵伏袭宋人的运粮河道,但就在这时被高丽人捅了屁股,号称二十万大军,比宋人还要来势汹汹。
曷懒部撑不住了,赶紧向上京告急求援。
与此同时,婆速路的求援也到了上京。
金帝完颜晟立即召开御前会议,诸勃极烈和大臣们心里都很沉重。
算算日子,从去年十月攻宋起,金军已经连续作战七个多月,并且被敌国攻入了本土,之前除了灭辽战争外,女真人还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沉重的战争。
曾经,女真打败了强大的辽国契丹,但辽国那时已是日薄西山,辽军数量虽然庞大,内里却已腐朽不堪,且士气低迷
,军心不齐,加上天柞帝的瞎指挥,女真可谓节节胜利,坚不可摧。
而今,拥有强大国力、又有强大武力的宋人简直令人畏惧,不仅步军能硬抗骑兵,甚至连铁浮屠都在宋人轻骑兵的正面作战中全军覆没,以血淋淋的胜利将女真勇士的骄傲践踏到脚底,这对女真人作战的信心可谓沉重一击。
除了武力强大起来的宋人外,晋王察哥为帅的夏军和耶律大石为帅的契卜联军,也都是骁能善战之伍,其战斗力绝非昔日天柞帝统领下的几十万辽军可比。
更是让金人牙痛的是仿若天外神兵降临金土的宋室南廷军,盖因卫希颜在金国的“凶名”太甚,可谓是杀威赫赫,提起“卫轲”二字便让人不自禁地想起昔日萧国师灰飞烟灭以及隔空拨弦瞬杀三百金骑的情景,然后想到此人就在金国之内,顿时让人脖子根都忍不住飕飕飕的发凉,简直就是大杀器啊,金帝完颜晟睡觉都不安稳,将寝殿侍卫增加了一倍不止。
现下高丽人又汹汹而至,即使实打实的只有十四五万军队也绝不是纸糊的老虎,但完颜晟有信心,只要调集起一万女真军,就可无惧高丽——问题是,金国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从哪里调出这一万人来?
就在四个月之前,金国已从上京抽调一万五千兵力救援燕京和西京;之后又诏发征兵令,凡女真户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丁皆在征兵范围内,每户抽一丁,凑齐一万甲士充到幽云战场;在最近的一个月前,又刚从胡里改路、婆速路各调两千人马,分别投入阴山南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